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实证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为38.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然而,这个高储蓄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影响着储蓄率首先,人们的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在储蓄上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收入有保障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进行储蓄,而不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所影响,例如生病、事故等等。
此外,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财机遇,使人们更愿意去储蓄和投资。
同时,收入水平也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属于高社会阶层的人们有更多信仰的投资机会、更加了解风险等等,因此储蓄率也会随之而上升。
二、房贷支出影响下的储蓄率其次,房贷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十分昂贵,不少拥有一套房子的人们都需要还房贷。
这种支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储蓄率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购房之后,有不少人选择了把存款投入到房屋的装修等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支出,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行为。
三、教育支出也会影响储蓄率教育支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然的消费,这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项长周期的支出。
在城市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从小开始学习各种课程的机构,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这种教育支出也会对家庭预算产生很大的消费压力,影响金融储蓄的大小。
四、人们的支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储蓄行为中,每个人的消费支出习惯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支出是影响储蓄率的一大因素。
过多的购物和撞衫,不惜花大量的钱去维护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在储蓄上面的余地变得极小。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也是造成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比如内向群体和一些爱好文化娱乐等消费群体,他们的收入虽然较少,但是储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储蓄率也普遍较高。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居民储蓄存款说到底是一种金融行为,反映着居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行为习惯。
从宏观层面看,储蓄存款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居民储蓄存款意义、储蓄存款总体情况、储蓄存款行为的影响因素、未来趋势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储蓄存款对居民个人和国家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保障个人的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同时具备投资和创业的能力;对于国家经济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为金融供给提供有力支撑,帮助经济稳定增长和资金融通。
从储蓄存款总体情况来看,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89.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7%。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更快,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45.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2%。
这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人收入水平和家庭财务状况。
收入水平高的个人和家庭往往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存款。
其次是利率水平。
较高的储蓄存款利率可以刺激居民进行储蓄,相反,较低的利率则可能导致居民选择其他投资方式。
此外,金融稳定性和信用环境也会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金融稳定和信用环境可以增强居民对储蓄存款的信心。
最后,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拥有金融知识和意识的居民更容易形成长期的储蓄存款习惯。
未来,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变化。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倾向于更多关注享受当下而非长期储蓄存款。
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可能会提供新的投资选择,吸引部分资金从储蓄存款流向其他金融产品。
再者,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居民可能需要更多的储蓄存款来应对养老和医疗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和趋势,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居民储蓄存款行为。
首先,提高利率水平,让储蓄存款具有更高的回报率,增加居民进行储蓄存款的动力。
我国居民储蓄实证研究
我国居民储蓄实证研究作者:徐赫雄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居民储蓄指个人及家庭自愿将其部分收入不用于消费,而积累起来的钱款。
影响旅游行业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选取的几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年底存款余额为应变量,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国民总收入、人均GDP、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自變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寻找各个变量与我国居民储蓄多少的关系。
关键词:我国居民储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居民储蓄是指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储蓄率不断上升,储蓄不断增加,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提供坚实后盾。
储蓄率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储蓄率研究的一个重点在于控制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而这个合理的范围取决于当时的国家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
高储蓄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主要资金来源,储蓄率增加,可以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推动社会繁荣发展。
但是低储蓄率则可以让更多资金流入消费部分,可以很好地拉动内需,而消费是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也是提高生活水平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来临,只依靠投资与出口已经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时,拉动内需显得尤其重要。
综合看来,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建立一个合理的具有良性循环的经济体制必不可少,除了要提高生产、再生产的效率,还要保证最终产品的流通畅通,即除了增加投资、促进出口外,最关键的还是合理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快速增长。
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储蓄率较高,有很大可作为空间,而究其原因,有两个重要因素可能与居民储蓄率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追求经济效率而忽略公平所带来的收入差距的拉大;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变化所带来的人口结构的变迁。
除此之外,我们应选取更多的要素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影响储蓄率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方式,这样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储蓄是一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居民储蓄率则是反映居民储蓄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居民储蓄率长期以来呈现出较高的水平,这与中国的储蓄文化、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住房、教育等需求相对较高等因素密切相关。
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个人收入水平、家庭结构、财务状况等微观因素,还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体系发展等宏观因素。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1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加之通货膨胀的压力,许多居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而非进行消费。
利率水平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利率水平上升时,居民更愿意进行储蓄,而当利率下降时,居民则更愿意进行消费,从而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
1.2 政府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对居民储蓄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收紧会导致货币供应减少、利率升高,进而影响居民的储蓄意愿;财政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例如减税政策可能会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从而影响居民储蓄率。
1.3 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增长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水平较高时,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更为乐观,因此更愿意进行消费,储蓄率相对较低;而在经济增长放缓时,居民更愿意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储蓄率较高。
二、微观经济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2.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入较高的家庭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的增长通常会带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
2.2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家庭人口较多、年龄较大的家庭更愿意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家庭结构对居民储蓄率有一定的影响。
2.3 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观念较为保守的家庭更愿意进行储蓄,而消费观念较为开放的家庭则更愿意进行消费,因此消费观念对居民储蓄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居民储蓄情况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作者黄礼康学籍批次1003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深圳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李雪内容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放款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存贷倒挂形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
我国居民的储蓄虽经过7次降惠,仍持续较快增长。
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相关因素,最后为抑制储蓄过快增长找到对策:净化股市环境,加快储蓄分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保等复盖面;放宽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审批制度等。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居民储蓄分流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且从推动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的崭新视角,提出了解决我国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本文对我国储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居民储蓄;储蓄问题;经济政策目录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概念 (1)(一)储蓄率的决定因素 (1)(二)储蓄率的成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有关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1)二、我国居民现阶段储蓄状况 (2)(一)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的储蓄情况 (4)(二)我国居民储蓄的强烈愿望 (4)三、降低储蓄率的对策 (4)(一)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4)(二)缩小城乡差距、降低不确定性 (4)(三)改革二元社会经济体制 (5)(四)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行为和秩序 (5)(五)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优化完善市场 (5)(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投资走出去 (5)四、居民储蓄结构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6)(一)注重对实物资产累积的研究 (6)(二)推进股票市场的规范建设,大力发展国债流通市场 (6)(三)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6)(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消费转型,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6)(五)全方位大力刺激消费潜力,避免“高收入停滞” (7)五、结论与对策 (7)(一)根据全文得出的分析结论 (7)(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7)参考文献 (9)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概念广义的讲,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而且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的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速,本文选取1981-2007年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居民储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利率一、变量的选择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是居民的收入、利率和制度因素。
1.储蓄增量(y)由于居民储蓄年末余额是一个存量,变化趋势稳定,所以本文采用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年末增加额作为被解释变量。
2.居民的收入(x1)收入是影响储蓄的第一位的因素,由于对城乡居民储蓄真正有影响的是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所以模型中使用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名义利率(x2)考虑到居民的货币幻觉,这里使用的是名义利率。
而且考虑的是一年期储蓄存款名义利率。
4.制度因素(d1)居民储蓄不仅受到收入、利率等的影响,也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典型的是制度因素。
因此,本文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将制度因素引入模型当中。
在对影响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各个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后,建立模型如下:lny=b0+b1lnx1+b2x2+a0d1+a1d1lnx1+a2d1x2+εt回归方程f检验的p值<0.01,说明回归方程十分显著,但d1、d1lnx1和d1x2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t检验,所以考虑剔出d1、d1lnx1和d1x2,重新进行回归。
通过多次尝试,最终确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lny=b0+b1lnx1+b2x2+εt二、模型的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从前面的参数来看,可支配收入的系数为正数,与储蓄增量成同方向变化,利率的系数也为正数,与储蓄增量的关系是正相关的,通过以上的检验,证明该模型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该模型能通过经济意义检验。
2. 统计检验判定系数r2=0.948531,调整后的r2=0.941512,说明该回归方程比较显著。
回归方程f检验的p值<0.01,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储蓄的增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实证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城镇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
预防性储蓄作为一种风险应对策略,在中国城镇居民中尤为突出。
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深入剖析了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经济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总结了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采用了多种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面板数据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等。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本文揭示了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现状、特点及其与收入、教育、年龄等因素的关系。
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预防性储蓄与金融市场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互动关系。
本文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本文认为,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措施,有助于降低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意愿,促进消费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以及探讨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异性。
二、文献综述预防性储蓄理论源于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由Leland 于1968年首次提出。
该理论主张,消费者为预防未来不确定性导致的消费水平急剧下降,会进行预防性储蓄。
预防性储蓄的存在意味着,在不确定性的影响下,消费者会偏离标准的欧拉方程,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储蓄。
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反映了消费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风险的规避。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围绕预防性储蓄的存在性、影响因素及其对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例如,(2010)利用中国城镇居民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预防性储蓄的存在性,并发现不确定性对预防性储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居民储蓄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储蓄水平较低,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原因及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有数据显示,居民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关系,部分居民储蓄水平较低。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居民收入水平对储蓄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居民储蓄行为背后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的文章。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程度,深入了解居民储蓄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研究储蓄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居民增加储蓄意识,提高储蓄率,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借助实证分析结果,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科学的理财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财务目标和实现财务自由。
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启示。
1.3 研究意义储蓄是居民金融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安全,也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可以帮助了解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储蓄倾向,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居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率、财务知识水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以及税收政策等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和合理储蓄。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还可以对金融机构提供指导。
了解不同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更合适的储蓄产品,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分析及趋势预测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分析及趋势预测,不少于1000字储蓄存款是指个人或家庭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储所得的货币或财产。
储蓄存款是一种常见的金融行为,不仅能够保障个人的财富安全,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变化和趋势预测。
一、储蓄存款余额的变化1.总体趋势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自1980年代初期开始快速增长,到1990年代末期达到顶峰,之后保持平稳增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9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6.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
2.储蓄存款组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由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储蓄存款等组成。
根据数据分析,2019年底活期存款余额为19.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定期存款余额为42.62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其他储蓄存款余额为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3.地区差异我国储蓄存款余额的地区差异是很明显的,在东部地区,储蓄存款余额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储蓄存款余额相对较低。
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北京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前五位的省份。
2019年底,广东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51万亿元,占全国总额的11.2%。
二、储蓄存款余额变化的原因1.收入水平提高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收入水平提高会激励人们增加储蓄存款。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也是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家庭结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储蓄存款余额的重要因素。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家庭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庭储蓄存款的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3.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也很大。
当经济环境不稳定时,人们往往会增加储蓄存款以减小风险,这也是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的原因。
三、储蓄存款余额的趋势预测1.从长期趋势看从长远来看,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计量经济学论文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我的姓名等信息就省略了啊呵呵)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1978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得出各种主要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数量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我国城镇居民存款储蓄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实证分析主要因素一、问题的提出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居民储蓄也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这一经济现象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这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所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分流储蓄,但是居民储蓄依然持续增加。
由于居民的储蓄存款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着货币的供给量,进而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对我国居民存款储蓄问题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帮助大家认清现状,做出合理的决策。
虽然我们作为本科阶段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和透彻,但对此问题的探索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情,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献综述我国有很多学者建立了许多的储蓄模型来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程度,但分析结论的差异很大。
整理以前的研究成果,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受很多因数的影响,根据经典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水平主要受收入因数、利息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等因数的影响:1.收入因数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数,收入的变化会直接决定着储蓄的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储蓄量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储蓄量减少。
对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论文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储蓄率是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高低会对经济增长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
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当前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途径,并让我们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文以1979-2002年的城镇居民的数据为样本,引入居民收入,一年期储蓄利率,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等4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各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储蓄;回归;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1一﹑问题提出背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储蓄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也为我国从容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保障。
然而高储蓄率也抑制了我国消费,导致内需不足,从而进一步抑制了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当前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途径,并让我们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数据及模型建立本文选取了1979-2002年的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y= 0+ 1x1+ 2x2+ 3x3+ 4x4+u三﹑模型数据分析利用eviews6.0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下:y=-0.3265+0.2527x1+0.0320x2+0.4719x3+1.3292x4+ur2=0.902429,修正 r2=0.881888,拟合优度较好,系数的符号也基本上符合经济意义。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中x1的p值=0.1309>0.05,x3的p值=0.0612>0.05都通不过t检验,在拟合优度较高情况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对于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
一、收入水平和储蓄率的关系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在储蓄方面可能会更加充裕,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率越高的概率就会越大。
在实际情况中,并非所有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都能够保持高的储蓄率。
在我国,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的提高并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有些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但是储蓄率并不高,这可能和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观念有关。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以便更好地探讨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家庭结构多样化,不同的家庭结构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家庭结构越稳定,储蓄率越高的概率也会越大。
有稳定工作的夫妻双方,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单身人士或者离异家庭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
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能力更强,对于储蓄也更加重视。
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更加高。
而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四、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和储蓄率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也不同,这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被视为宏观经济稳定和个人家庭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
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
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宏观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政策因素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过去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行“稳增长”政策,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居民储蓄以支持国家的投资和建设。
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调整金融政策,例如适时地提高或降低存款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和储蓄意愿也相应增强。
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更愿意将多余的资金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经济发展水平对居民储蓄率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
3.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率。
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个人储蓄来解决养老、医疗等问题。
而一旦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人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应下降。
二、微观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收入水平个人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主要微观因素之一。
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储蓄率往往也越高,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剩余资金可以储蓄。
相反,收入较低的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不能够有足够的余钱进行储蓄,因此其储蓄率相对较低。
2.消费观念个人家庭的消费观念也会直接影响其储蓄率。
在传统的理念下,人们更倾向于实现“节约致富”,把更多的钱财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在现代社会,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人们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生活,愿意通过消费来提高生活水平。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会直接导致个人家庭的储蓄率的变化。
3.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较大影响。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存款储蓄进行实证分析
1 9 8 8
1 9 8 9
0 . 1 7 8 6 21 5 2
0 . 2 7 21 2 0 2
0 . 21 9 7 2 8 9
0. 1 9 9 8 2 7 l
7 . 6 8
1 1 . 1 2
0 . 1 8 5 31 2
0 . 1 7 7 7 6 5
O . 2 3
O . 21 6 9 4 8
O . 2 4 O . 2 5 O . 2 7 O . 3
因 。高储 蓄率 为我 国经济增 长提 供 了充足 资金来 源 ,是支
济稳定 持续 增长 。为 了更好 了解各 种 因素对城镇 居 民储 蓄 的影 响 ,并 结合 老师上 课所讲 的知 识对 其进行 回归分 析 。
2 数 据及 模 型建 立
本 文模 型数 据样本 为 1 9 7 9 -2 0 0 2年 。
O . 2 3
1 9 9 0 1 9 91 1 9 9 2 1 9 9 3
1 9 9 4
0 . 3 2 7 6 o 61 4 0 . 3 l 0 3 2 4 4 3 0. 3 01 6 9 O 7 0. 31 9 9 O 6 l
O. 4 2 4 8 6 4 3 5
单位 : %
表1
年份
1 9 7 9 1 9 8 0
1 9 81
城镇居民储蓄率
0 . 0 6 3 6 8 0 8 7 O . 08 7 4 O 5 8 6
0 . 0 7 0 9 3 6 2 6
通货膨胀率
0. 2 6 4 8 6 9 9 0. 2 2 0 3 8 5 1
l 9 8 4
0 . O 8 1 0 5 5 8 6 0 . o 9 9 6 3 5 01
计量经济学-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2021 级金融院题目: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学生姓名__学号专业班级___ _ __2021年12 月12 日摘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这使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开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根底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关键字:居民储蓄CPI GDP 存款利率股票市值物价指数一,文献综述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开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缺乏。
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
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
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那么偏低。
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到达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
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
2023居民储蓄率数据
2023居民储蓄率数据摘要:一、介绍二、2023 年居民储蓄率数据概述三、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四、居民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五、结论正文:一、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储蓄率的变化成为了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储蓄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它是反映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重点关注2023 年我国居民储蓄率的数据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二、2023 年居民储蓄率数据概述根据2023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6%,较上年略有上升。
这意味着在2023 年,我国居民每收入100 元,其中有45.6 元被用于储蓄。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储蓄意愿较强,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1.收入水平:居民储蓄率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这使得居民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储蓄。
2.消费观念: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会影响居民储蓄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逐渐增强,消费观念从传统的节俭向适度消费转变,这使得居民储蓄率有所提高。
3.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对居民储蓄率也有影响。
在我国,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居民对未来的担忧减轻,更愿意将资金用于储蓄。
4.投资渠道:投资渠道的多样化程度影响居民储蓄率。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渠道逐渐增多,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这使得部分居民将资金从储蓄转向投资。
四、居民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1.促进经济增长:较高的居民储蓄率有利于积累社会财富,为投资和消费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稳定金融市场:居民储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较高的储蓄率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3.增加消费潜力:居民储蓄率较高意味着消费潜力较大,这有利于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五、结论综上所述,2023 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6%,反映了居民较强的储蓄意愿。
基于Eviews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实证分析
2 文 献 综 述
们 选 用 的 利 息 率 是 根 据 当年 变 动 月 份 加 权 平 均 后 的一 年 期
李焰 的研究 指 出, 于流 动 性 约束 以及较 低 的收入 水 储蓄存 款加权利率 。 由 物 价 水 平 会 导 致 居 民 户 的 消 费 倾 向 的 改 变 。 而 也 就 从 平 ,O 5 %以上 的居 民储 蓄 是用 于 未来 特 定 的支 出养 儿 、 防 老、 购房 和预防意外事件 , 民储 蓄 的刚性 特征 致使 利率 对 会改变居 民户 的储 蓄倾 向。本文 用通货 膨胀 率来考 察物价 居 储 蓄并 不 具 有 显 著 的 正 效 应 。 袁 志 刚 和 宋 铮 认 为 , 场 化 水平对储 蓄率 的影 响 。 市 凯 恩斯认 为, 收入分 配的 均等 化程 度越高 , 社会 的平 均 改革不仅加大 了居 民所 面 临 的 系统 风 险 , 时也 加 剧 了居 同
社 民 个 人 所 面 对 的 个 体 风 险 。他 们 认 为 推 动 储 蓄 率 不 断 上 升 消 费 倾 向 就 会 越 高 , 会 的储 蓄 倾 向 就 会 越 低 。在 国 际 上 , 衡 量 收 入 分 配 平 均 状 况 最 常 用 的 指 数 是 基 尼 系 数 , 文 选 本 的主要力量是不 确定 性 所 带来 的谨 慎储 蓄 的上 升 , 及 由 以 9 9年 到 2 0 0 2年 的 各 年 的 城 镇 居 民 收 入 的 基 于流动性约束所 造成的居 民住房 和教 育 消费水 平 的缓慢 增 用 的是 中 国 1 7 尼系数 。 长 。刘 建 国对 农 村 消 费 的 一 项 研 究 表 明 , 于 产 权 模 糊 、 由 政
1 引 言
文章运用 1 7 - 2 0 9 9 0 2年省 际 动 态 面 板数 据 研 究 城镇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关系到居民的经济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居民储蓄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高低,以及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长期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3%,而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
这说明我国居民有强烈的储蓄意愿,愿意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高储蓄率的背后,既有我国传统的储蓄理念,也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健全的现实问题。
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也是促使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一些文化、风俗也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产生了影响,比如孝顺父母的传统习俗和未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考虑。
二、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储蓄率就越高。
因为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有剩余资金用于储蓄,而收入水平低的人则更需将收入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无法有太多的剩余资金进行储蓄。
2. 家庭偏好家庭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积蓄为财”的观念,因此愿意把家庭剩余的资金进行储蓄。
3.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利率、税收政策等途径,政府可以引导居民的储蓄行为。
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居民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也会减少居民的储蓄意愿。
4.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收入,更能够理性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因此更有可能有较高的储蓄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级金融二班胡冬莹 21090719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实证分析1.引言:目前中国经济告诉发展,带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各自发挥着作用,然而,比较之下,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显著的,原因在于我国低消费高储蓄的现状,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储蓄,影响的方向和强度如何,下面我们就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的实证分析这一论题进行探讨。
2.理论分析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受很多因数的影响,根据经典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水平主要受收入因数、利息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等因数的影响。
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数,收入的变化会直接决定着储蓄的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储蓄量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储蓄量减少。
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户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
在本文中,我们选当年的收入增长率来考察收入因数对储蓄率的影响。
传统经济学认为,在收入即定的条件下,较高的利息率会使储蓄增加。
在本文中,我们选用的利息率是根据当年变动月份加权平均后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加权利率。
物价水平会导致居民户的消费倾向的改变,从而也就会改变居民户的储蓄倾向。
本文用通货膨胀率来考察物价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
在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状况最常用的指数是基尼系数,本文选用的是中国1979 年到2002 年的各年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在本文中,我们用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作为被解释变量。
计算方法是:储蓄率= 当年城镇居民储蓄增量/ 当年城镇居民总可支配收入。
4.模型设计我们的模型是: y = c + b1 * rgpi + b2 * i + b3 * rcpi+ b4 * gini + u 其中,c 度量了截距项,它表示在没有收入的时候人们也要花钱消费,储蓄率为负。
b1 度量了当城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率变动1 %时,储蓄增长率的变动。
b2 度量了当利率变动一个单位,其实也就是1 %时,储蓄的增量的变动。
b3 度量了当通货膨胀率变动一个单位,储蓄增量的变动。
b4 度量了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
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变量。
u 是随机误差项。
我们的模型数据样本为从1979 —2002 年份城镇居民储蓄率、城镇收入增长率、一年期储蓄利率、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
(数据见附表)3. 实证分析利用eviews 回归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9/19/11 Time: 21:45Sample: 1979 2002Included observations: 24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0.326523 0.048195 -6.775090 0.0000 RGPI 0.252695 0.160060 1.578750 0.1309 I 0.032011 0.004733 6.762979 0.0000 RCPI -0.471921 0.237123 -1.990191 0.0612GINI 1.329191 0.137010 9.701438 0.0000R-squared 0.902429 Mean dependentvar 0.229740Adjusted R-squared 0.881888 S.D. dependentvar 0.115517S.E. of regression 0.039700 Akaike infocriterion -3.431869 Sum squared resid 0.029946 Schwarz criterion -3.186441 Log likelihood 46.18242 F-statistic 43.93249Durbin-Watson stat 1.661640 Prob(F-statistic) 0.000000(1)经济意义的检验该模型可以通过初步的经济意义的检验,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
(2)统计检验R 值为0.902429 ,校正后的R 值为0.881888 ,模型的拟合情况较好。
F 检验的值为43.93249 ,整个模型对储蓄率的增长影响是显著的。
(3) 计量经济检验a.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从F 值可知此模型整体显著,但是分析各个变量后发现RGPI 和RCPI 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运用消除多重共线性的逐步回归方法我们可以得到要放弃RCPI这个变量,重新做回归分析得到:y = c + b1 * rgpi+ b2 * i + b4 * gini + u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9/19/11 Time: 21:48Sample: 1979 2002Included observations: 24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0.278157 0.044593 -6.237639 0.0000 RGPI 0.056084 0.134936 0.415633 0.6821 I 0.025415 0.003621 7.019020 0.0000 GINI 1.358007 0.145979 9.302735 0.0000R-squared 0.882089 Mean dependentvar 0.229740Adjusted R-squared 0.864402 S.D. dependentvar 0.115517S.E. of regression 0.042537 Akaike infocriterion -3.325850 Sum squared resid 0.036189 Schwarz criterion -3.129508 Log likelihood 43.91020 F-statistic 49.87302Durbin-Watson stat 1.481840 Prob(F-statistic) 0.000000从新模型的整体效果来看,R 值和F 值都很好,而且各个变量的t统计量也表明各个变量对储蓄率的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因此y = -0.278157 + 0.056084*rgpi + 0.025415*i + 1.358007*ginib. 异方差性检验。
我们来对新模型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运用white 检验,得到如下结果: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F-statistic 1.770946 Probability 0.165219Obs*R-squared 9.231131 Probability 0.160991Obs *R-squared 的计算结果是9.231131,由于选用的没有交叉乘积项的方式,所以自由度为7,在0. 05的显著水平下,查表得 = 12. 59>11.50596 ,所以拒绝原假设,即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c. 自相关性的检验。
从上表可知DW值为1.481840 ,且样本容量n = 24 ,有三个解释变量的条件下,给定显著性水平=0. 01 ,查D—W表得,d = 0.96 ,d = 1.30 ,这时有d < dw=1.481840 <4-d ,表明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在这里我们仅仅检验下一阶自相关性)4. 结论从上述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率变化对居民的储蓄率变化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储蓄率对收入增长率的弹性为0.05608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的收入变化1 % ,储蓄率同方向变化0.056084 %。
利率变动对实际的储蓄率变动的影响并不是十分的重要,弹性仅为0.025415 。
这方面有很多的原因,其中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1998 年以后,随着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人们的储蓄倾向受预期的影响更大。
这方面从人民银行数次通过降息来调整储蓄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也可以看出来。
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非常大, 弹性达到了1.358007。
这里可以看出,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对储蓄的影响非常明显。
这是由于收入高的群体的储蓄倾向要明显的高于收入低的群体。
附表:数据来源: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年份城镇居民储蓄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一年期储蓄利率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1979 0.06368087 0.264869934 3.78 0.02 0.16 1980 0.08740586 0.220385089 5.04 0.059804 0.15 1981 0.07093626 0.104176446 5.4 0.024052 0.15 1982 0.08105586 0.139165412 5.67 0.01897 0.15 1983 0.09963501 0.093723563 5.76 0.015071 0.16 1984 0.13025584 0.245357008 5.76 0.027948 0.19 1985 0.15161502 0.184241122 6.72 0.08836 0.19 1986 0.17454542 0.280700971 7.2 0.060109 0.2 1987 0.2175453 0.167515864 7.2 0.072901 0.23 1988 0.17862152 0.219728929 7.68 0.185312 0.23 1989 0.2721202 0.199827095 11.12 0.177765 0.23 1990 0.32760614 0.123579703 9.92 0.021141 0.24 1991 0.31032443 0.163667824 7.92 0.028888 0.25 1992 0.3016907 0.228819425 7.56 0.053814 0.27 1993 0.3199061 0.311233327 9.26 0.131883 0.3 1994 0.42486435 0.397210898 10.98 0.216948 0.28 1995 0.44898036 0.261076104 10.98 0.147969 0.28 1996 0.40903477 0.198208003 9.21 0.060938 0.29 1997 0.30935015 0.127739779 7.17 0.007941 0.3 1998 0.25777978 0.108852141 5.02 -0.026 0.295 1999 0.21234608 0.134557035 2.89 -0.02993 0.3 2000 0.1239205 0.125688358 2.25 -0.01501 0.32 2001 0.24155306 0.14364071 2.25 -0.0079 0.33 2002 0.29897822 0.173106495 2.03 -0.01308 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