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级金融二班胡冬莹 21090719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实证分析

1.引言:目前中国经济告诉发展,带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各自发挥着作用,然而,比较之下,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显著的,原因在于我国低消费高储蓄的现状,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储蓄,影响的方向和强度如何,下面我们就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的实证分析这一论题进行探讨。

2.理论分析

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受很多因数的影响,根据经典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水平主要受收入因数、利息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等因数的影响。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数,收入的变化会直接决定着储蓄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储蓄量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储蓄量减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户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在本文中,我们选当年的收入增长率来考察收入因数对储蓄率的影响。传统经济学认为,在收入即定的条件下,较高的利息率会使储蓄增加。在本文中,我们选用的利息率是根据当年变动月份加权平均后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加权利率。物价水平会导致居民户的消费倾向的改变,从而也就会改变居民户的储蓄倾向。本文用通货膨胀率来考察物价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在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状况最常用的指数是基尼系数,本文选用的是中国1979 年到2002 年的各年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本文中,我们用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作

为被解释变量。计算方法是:储蓄率= 当年城镇居民储蓄增量/ 当年城镇居民总可支配收入。

4.模型设计

我们的模型是: y = c + b1 * rgpi + b2 * i + b3 * rcpi+ b4 * gini + u 其中,c 度量了截距项,它表示在没有收入的时候人们也要花钱消费,储蓄率

为负。

b1 度量了当城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率变动1 %时,储蓄增长率的变动。

b2 度量了当利率变动一个单位,其实也就是1 %时,储蓄的增量的变动。

b3 度量了当通货膨胀率变动一个单位,储蓄增量的变动。

b4 度量了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变量。

u 是随机误差项。

我们的模型数据样本为从1979 —2002 年份城镇居民储蓄率、城镇收入增长率、一年期储蓄利率、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数据见附表)

3. 实证分析

利用eviews 回归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9/19/11 Time: 21:45

Sample: 1979 200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4

Variable Coefficie

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326523 0.048195 -6.775090 0.0000 RGPI 0.252695 0.160060 1.578750 0.1309 I 0.032011 0.004733 6.762979 0.0000 RCPI -0.471921 0.237123 -1.990191 0.0612

GINI 1.329191 0.137010 9.701438 0.0000

R-squared 0.902429 Mean dependent

var 0.229740

Adjusted R-squared 0.881888 S.D. dependent

var 0.115517

S.E. of regression 0.039700 Akaike info

criterion -3.431869 Sum squared resid 0.029946 Schwarz criterion -3.186441 Log likelihood 46.18242 F-statistic 43.93249

Durbin-Watson stat 1.661640 Prob(F-statistic

) 0.000000

(1)经济意义的检验

该模型可以通过初步的经济意义的检验,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

(2)统计检验

R 值为0.902429 ,校正后的R 值为0.881888 ,模型的拟合情况较好。F 检验的值为43.93249 ,整个模型对储蓄率的增长影响是显著的。

(3) 计量经济检验

a.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从F 值可知此模型整体显著,但是分析各个变量后发现RGPI 和RCPI 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运用消除多重共线性的逐步回归方法我们可以得到要放弃RCPI这个变量,重新做回归分析得到:

y = c + b1 * rgpi+ b2 * i + b4 * gini + u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9/19/11 Time: 21:48

Sample: 1979 200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4

Variable Coefficie

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278157 0.044593 -6.237639 0.0000 RGPI 0.056084 0.134936 0.415633 0.6821 I 0.025415 0.003621 7.019020 0.0000 GINI 1.358007 0.145979 9.302735 0.0000

R-squared 0.882089 Mean dependent

var 0.229740

Adjusted R-squared 0.864402 S.D. dependent

var 0.115517

S.E. of regression 0.042537 Akaike info

criterion -3.325850 Sum squared resid 0.036189 Schwarz criterion -3.129508 Log likelihood 43.91020 F-statistic 49.87302

Durbin-Watson stat 1.481840 Prob(F-statistic

) 0.000000

从新模型的整体效果来看,R 值和F 值都很好,而且各个变量的t统计量也表明各个变量对储蓄率的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因此y = -0.278157 + 0.056084*rgpi + 0.025415*i + 1.358007*gini

b. 异方差性检验。

我们来对新模型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运用white 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1.770946 Probability 0.165219

Obs*R-squared 9.231131 Probability 0.160991

Obs *R-squared 的计算结果是9.231131,由于选用的没有交叉乘积项的方式,所以自由度为7,在0. 05的显著水平下,查表得 = 12. 59>11.50596 ,所以拒绝原假设,即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c. 自相关性的检验。

从上表可知DW值为1.481840 ,且样本容量n = 24 ,有三个解释变量的条件下,给定显著性水平=0. 01 ,查D—W表得,d = 0.96 ,d = 1.30 ,这时有d < d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