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同步讲解 第13课《诗词三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同步讲解 第13课《诗词三首》

长久和共婵娟的祝愿《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词人任密州知州时写的。

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有五年。

政治失意,弟弟远在他乡,词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饮酒之后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都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从语气上看,这两句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看,又推进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

表现了词人的达观知命,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未来的期许: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是词人在解脱之后,对自己、对弟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的美好祝愿。

“婵娟”是美好的形象,这里指嫦娥,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

词人发出“长久”和“共婵娟”的祝愿,情怀美好,表现了词人旷达无私、善良高尚的情操,凸显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身处逆境乐观积极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

期间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回赠了此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在外面怀念旧友,诗人只能徒然地吟唱《思旧赋》;回到故乡,恍若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这一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典故“闻笛赋”的作用是:悼念王叔文等被迫害的故人;典故“烂柯人”的作用是: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怅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联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之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仍旧争春。

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但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一份乘风破浪的高远情怀《行路难(其一)》通过描写复杂的感情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远大理想的阻遏,又反映了诗人由此而引起的内心的强烈苦闷,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展示了诗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金樽、玉盘; ③珍奇的食物:
清酒、珍羞。
诗以叙事开篇,过渡到抒情。以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
“玉盘珍羞”,仿佛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
歌(”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两句运用 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夸张、对偶。极言朋友为李白所设宴席的丰盛华美, 营造出欢乐的气氛;欲抑先扬,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 心绪作铺垫;同时也表现出朋友对李白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
文本 链接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 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 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时所 作。当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等人政 见不合,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已有五年,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 又长达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 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 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每逢 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 的弟弟苏辙。这首词就是他因为赏月 思念亲人而作。
李白醉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 仙”。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 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 “李杜”。
本文链接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 的处境。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是他在天宝三 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 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 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直:同“值”,价值。 (4)箸:筷子。
(5)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 (6)会:一定,必然。

《行路难》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练习题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朗读节奏划分】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

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思想】《行路难其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背景、注释、译文、赏析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停、投、拔、顾”,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诗人 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合作探究
13 诗词三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处境?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
写作特色
13 诗词三首
❷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的黄河,一会儿 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 又回到“多歧路”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 海。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板书设计
面对佳肴,食不下咽 心事重重,四顾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路艰难
“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诗中具体体现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课堂检测
13 诗词三首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 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 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13 诗词三首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 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 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请同学们和 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 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
13 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诗词三首》课下注释【部编版九上第13课】

《诗词三首》课下注释【部编版九上第13课】

《诗词三首》课下注释【部编版九上第13课】行路难(其一)/李白①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

行路难,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②【金樽清酒斗十千】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

样,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③【玉盘珍羞直万钱】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羞,同“饿”,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⑤【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⑥【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⑦【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

《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

会,一定、必然。

⑧【云帆】高高的帆。

⑨【济】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①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②【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③【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水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④【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⑤【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⑥【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在想什么?


公元1074年作者因与
写 作
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不
背 景
合,调任密州知州,虽
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
是处于被外放冷遇的地
位。
是一个很穷的县,主要只长麻、枣、
细 桑树,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着天壤之别。
读 感
——林语堂《苏东坡传》

这次我来到密州,想想总能吃饱吧,谁知厨
房里冷冷清清,家里人要吃饭,同僚们要吃饭,


夜深人静、皓月当空, 苏轼当时
怎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写 作 背 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



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的阴晴圆缺一
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
的遗憾,既如此,就不必悲伤。这里体现了
作者的人生的感悟,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
与乐观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吟诵 月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学诗词少不了读,那么初读诗词要做到什么呢? 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词,注意字音、字形和节奏 宫阙 琼楼 胜 绮户 婵娟
2、学生个体展示朗读女生上阙,男生下阙 (要求:字正腔圆,把握断句,初步尝试诗韵, 有情有味,注重韵脚,语速稍慢)

第13课《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案

第13课《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案
第13课《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七年级语文第13课,以《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和《钱塘湖春行》三首古诗为教学内容。这三首诗分别选自王维、李白和白居易的经典作品,展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情感。
教学内容如下:
1.《使至塞上》:体会王维描绘边塞风光的高远意,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三首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诗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鉴赏古诗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渡荆门送别》: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诗风,分析诗中表达的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3.《钱塘湖春行》:领略白居易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理解诗中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节课将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然而,我在讲授过程中也发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通过更多实例和对比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13 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一:1.教学导入富于诗意,略有创意。

我把个人对李白的理解与解读作为切入点,制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向往和激情。

2.教学环节简明流畅,清晰适用。

我用课堂生成提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和理性精神,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3.运用“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古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信息输入,先从大体上感知,然后运用在课堂上得到的阅读经验去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能更深入地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

4.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在导入之后没有照顾到学生已经具有的阅读热情,没有给机会展示、交流他们在预习时自己获得的阅读体验。

在具体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在被任务驱使,为环节所困,过多考虑教学的形式,因而学生的活动甚少,这是新课堂之大忌。

总之,“联读”是一种尝试,理论支撑不够,实践经验也缺乏,课堂就显得力不从心。

教学反思二: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围绕新课程改革观念中教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古代诗歌教学一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活的素材,中国几千年来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家名篇。

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学习他们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

《水调歌头》就是这些作品中的佼佼者,她是描写中秋的一朵奇葩,通过学习她,可以让学生重新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这节课,应该是描写传统节日的荟萃,可以培养他们学习我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在课下,我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上网、查工具书等形式,收集资料,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在日后的诗词阅读和鉴赏中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共5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共54张PPT)

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③ 忽复乘舟梦日边。④
塞:(sè)堵塞。
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 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③: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到 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 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④: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 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感知文章
听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课课文文解注析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
李白
课前导入
说到唐诗,我们不能不提起 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 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 联系在一起。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 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 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 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 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 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 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专指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诗的题材繁多,一
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
五律、七律、乐府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
对仗,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题目解读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
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 种古体诗。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 苦的处境。

五年级上册我爱古诗词第13课《古诗三首》诗文、翻译及背景介绍

五年级上册我爱古诗词第13课《古诗三首》诗文、翻译及背景介绍

五年级上册我爱古诗词第13课《古诗三首》诗文、翻译及背景介绍其一示儿【诗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人死如灯灭。

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唯一让我牵肠挂肚的,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今后,若有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创作背景】《示儿》创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1月),此时陆游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且卧病不起。

临终前,给儿孙们留下这首绝笔诗。

它既是诗人的临终遗嘱,也是他给世人发出的最后一次的抗战号召。

其二题临安邸【诗文】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一座座青山连绵不断,无数的亭台楼阁一眼望不到边,西湖上昼夜不歇的歌舞宴席几时才能消停?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达官贵人一个个如痴如醉,这是要把杭州当成了汴州的节奏啊!【创作背景】北宋靖康元年(1127年),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被金人攻陷,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被俘虏,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教训发愤图强,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主战派将领。

几十年里,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终日过着鱼肉百姓、纸醉金迷的生活。

此背景下,南宋诗人林升创作了这首《题临安邸》,用以揭露黑暗、警示朝廷。

其三己亥杂诗【诗文】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要让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就得靠像疾风迅雷般的社会改革,毕竟万马悲鸣的局面会让人心痛。

还请苍天重新振作精神,给中华神州降下锐意创新的各类人才!【创作背景】《己亥杂诗》创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去官职,由北京南返杭州。

在途中,他放眼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劳苦大众,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干。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朝代】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注释】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太行:太行山。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诗词3首9年级上册

诗词3首9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古诗三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共包括《行路难(其一)》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首唐诗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宋词。

现整理分享三首诗词的原文、译文和创作背景。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创作背景】《行路难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

郁贤皓《李白集》以为前两首作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无成而归之时,第三首作年不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白居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诗词是的语⾔艺术。

诗词常常⽤最精练的语⾔来展⽰世界的万千⽓象,形象⽽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路难(其⼀) 唐·李⽩ ⾦樽清酒⽃⼗千,⽟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拔剑四顾⼼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梦⽇边。

⾏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调歌头(明⽉⼏时有) 宋代·苏轼 丙⾠中秋,欢饮达旦,⼤醉,作此篇,兼怀⼦由。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教案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诗词,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的语⾔,体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化的思想感情,提⾼⽂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三⾸诗词,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标】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化的思想感情,提⾼⽂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路难(其⼀)》 【情境导⼊】 同学们,说起唐诗,不得不提到李⽩。

余光中在《寻李⽩》中这样赞叹他:“酒⼊豪肠,七分酿成了⽉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绣⼝⼀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仙歌》中这样描述李⽩:“李⽩⽃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呼来不上船,⾃称⾂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的名篇《⾏路难(其⼀)》,⼀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扉。

【新课解读】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统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选择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选择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习题】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解析】A诗人的心情不是愉悦的,而是郁闷,怀才不遇。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D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解析】D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语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遇。

从这跌宕起伏的感情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万般艰难、内心矛盾的心情。

诗人仍处在矛盾之中,前路未明。

最后两句,是说诗人终于振作起来,即使前途多艰,仍不放弃,努力进取,相信终于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3、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课件


写一写字形
金zūn( 樽 )
投zhù( 箸 )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味美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二)古今异义
今安在 古义: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
(三)名句积累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乐观向上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注释: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珍羞:精美的菜肴。 直:价值。 四顾:往四处看,这里泛指看。 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译文: 金樽中的清酒,一斗价值十千钱,玉盘里精美的 菜肴,价值万钱。(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 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四处看看, 心中漫然无所适从。(最新编辑教材,谢谢阅
4.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 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 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最新编辑教材,谢谢阅读,,,,,,,,,
,,,,,,,,,,,,,,)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此题运用赏析古诗文名句法。这两句意思 是无论路途多么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
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到成汤的重用之前,曾经
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最新编辑教材,谢 谢 ,) 阅
读,,,,,,,,,,,,,,,,,,,,,,
译文: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 大雪却铺满了山岭。闲时我学姜太公在碧溪上垂钓, 忽又梦见自己像伊尹一样乘船经过日、月的旁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四句:“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 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 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 “冰塞川”、“雪满山”象 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具有比兴的意味。
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
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 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李白
zhù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s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夸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一二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 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
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 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 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 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 象雄奇。
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 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咏 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状元成才路以精炼的文字 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后的沉思。他的
有感情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kē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被贬时间之长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借典抒情
情感: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 达了内心的不平。暗示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 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画面:
点明酬赠题意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 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虽有病树但万 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首联中诗人是如何抒情的?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长期遭贬的强 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 这些字句,让读者感觉到他抑制已久的愤激 心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长风破浪,挂帆济海
苦恼
艰难 坚信理想 希望 积极乐观
追求
1.用典精当。 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
句诗连用两个典故,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自 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从而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自比 宗悫,可见其远大志向。
13 诗词三首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 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 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 三首古诗词,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 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 难》等。著有《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卷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此诗是天宝 三年(744年),李白遭状元成受才路 谗毁排挤,愤而 离开京城时所作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zūn
行路难(其一)
比喻人生道路艰难和仕途坎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意:
想渡过黄河,可坚冰状元封成才路 住了河面,想要登上 太行山,但大雪盖状元成才满路 了山。闲时坐在碧溪上垂钓, 忽又想象在梦中乘船从日边经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反复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妙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 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
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状元成而才路 嗜酒的诗人对此美 酒佳肴却“不能状元成食才路 ”“心茫然”,此中包含 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
意境美。(难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做积极向上、乐观进取 状元成才路
的人。(重点)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 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作 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 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 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 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 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 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 着、自信 ,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 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3.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 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
对前途的茫然
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这首诗借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坎坷, 既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的抑郁苦闷,又表现 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及执着追求理 想的坚定信念。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
行路难 (其一)
冰塞黄河,大雪满山 垂钓碧溪,乘舟状日元成才路 边
状元成才路
散文长于说理,著有《刘梦得文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 1990年版)。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 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 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免和 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相会。白 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 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 禹锡写作此诗答谢白居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