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仔猪保育及后备猪培育技术
仔猪保育阶段饲养管理技术与措施
![仔猪保育阶段饲养管理技术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dc451f24a7302768f993936.png)
畜禽养殖科学 | livestock science472020.21·0 引言保育期阶段是仔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该阶段饲养管理工作的好坏,会对仔猪未来的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发挥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断奶阶段的仔猪有其特殊性,饲养管理中需要关注的地方很多。
该阶段仔猪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但断奶后由于乳汁供给被切断,主要以采食饲料为主,再加上仔猪母源抗体也被切断,对外界病毒细菌的抵抗能力持续下降,如果没有做好妥善的饲养管理工作,将会造成各种疾病发生。
仔猪保育阶段各种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1 保育前准备工作断奶仔猪在进入保育舍前,应从卫生消毒和温度、湿度控制2方面入手。
仔猪断奶进入保育舍,前30 d 对养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当猪群进入猪舍之后,制定每周消毒2~3次的制度,做好建设粪便污染物的彻底清理,无害化处理工作,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保证温度适宜,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完善相关设施配置,对圈舍中的栏位、食槽、饮水槽、保温箱和电气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各个设施正常运行。
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前3 d ,提高圈舍的温度,控制好湿度。
通常圈舍温度控制为28~30 ℃,相对湿度控制为65%~75%,为断奶仔猪生长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和湿度环境[1]。
2 饲养管理措施2.1 坚持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断奶仔猪向保育舍转移应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仔猪断奶后应在原有的建设中继续养殖一段时间,避免断奶和更换环境,对仔猪造成双重刺激。
断奶后应该将母猪转入到空怀阶段的猪舍中继续养殖仔猪,在原来的圈舍中继续养殖7~10 d ,然后按照强弱进行妥善的分群处理,尽量按照同窝同圈的原则分群,减少频繁转群,频繁混群造成的刺激,有效缓解应激反应,还可避免因个体差异太大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断奶仔猪转群主要在夜间进行,消除混群造成的仔猪紧张,避免应激产生。
对于群体中的病残弱猪,应单独隔离单独饲养,并向其提供优质的饲料,增加仔猪的体重,提升身体抵抗能力。
后备猪的培育
![后备猪的培育](https://img.taocdn.com/s3/m/84e8695a2e3f5727a5e962f1.png)
四、后备猪的管理(一)
(一)分群管理: #饲养头数各饲养密度:
60kg体重前:4~6头/圈,2m2/头; 60kg体重后:2~3头/圈,3~4 m2/头。
#饲喂方式:
小群合槽饲喂:优点:投资少,猪争抢吃食快; 缺点:强弱吃食不均,生长发育不均衡; 单槽饲喂小群运动,优点是吃食均匀,生长发 育整齐,但栏杆食槽投资略大。
后备猪应采用限量饲喂
• 体重在80kg前,饲料的日喂量一般占其体 重的2.5~3.0%,体重达80kg以后,其饲喂 量占体重的2.0~2.5%。适宜的饲喂量既可 保证后备猪良好的生长发育,又可控制体 重的高速增长,保证各器官系统的充分发 育。 • 适宜的体重: 5月龄:70~80kg; 6月龄:90~100kg; 7 月龄:110~120kg; 8月龄:130~140kg;
※性成熟的时间:
地 方 品 种 猪 3~4 月 龄 达 到 性 成 熟 , 体 重 30~40kg;引进品种则多在5~6月龄达性成熟, 体重60~80kg。
后备猪的利用(二)
• 后备猪达到性成熟时虽然具有了繁殖能力,但生殖 器官其它组织器官还未发育完全,如果过早配种利 用,不仅第一胎产仔数低,还将影响身体的生长发 育,降低成年体重和一生繁殖力。 • 我们通过对生殖器官的测定发现,后备母猪达性成 熟时,其生殖器官(如卵巢、子宫)的重量仅有经 产母猪的1/3左右。由于卵巢小没有发育完善,排卵 数少;子宫小必然限制胚胎的着床和胎儿的发育。 所以,过早配种会出现产仔头数少,仔猪初生重小。 另外,乳腺发育不完善,泌乳量少,造成仔猪成活 率低,断奶体重小等缺陷。 • 后备猪配种过晚也不好,这样会加大培育费用。
0
规律: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 ; 措施:4月龄前应给予蛋白质、钙、磷等含量高的饲料,
仔猪培育方法
![仔猪培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83e11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d.png)
仔猪培育方法仔猪是指初生到20千克~25千克重的猪。
仔猪阶段是猪最易发病死亡的难养时期,死亡率高达30%。
现将提高仔猪育成率和育成重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及时吮吸初乳。
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必须吃上初乳才能获得免疫抗体。
仔猪出生后必须尽快让其吃上初乳,对弱小仔猪应注意辅助,并让其吸吮前部乳头。
二、增加保温设施。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容易因冻饿而死或被压死。
仔猪要求初生温度在32~34℃,一周后方可降至30℃以下。
在母猪栏内增设仔猪保温箱,可使仔猪局部取暖。
保温箱可用木板自制,长宽高为1米×0.5米×0.7米,内侧底部留一个0.25米×0.30米的门供仔猪出入。
箱盖下安装红外线灯泡和电热器,盖顶连接一个控温仪,箱内就可保持适宜的温度,此法可有效提高仔猪成活率。
三、母仔离地饲养。
传统猪舍的母仔猪均在地面上饲养,仔猪直接与粪尿接触,容易导致白痢病的发生,降低增重和成活率。
例如,某猪场采用地面饲养,仔猪成活率仅在70%左右,改为全漏缝地板(竹制、塑料制)离地饲养后,仔猪成活率达到93%以上。
四、生后3日补铁。
仔猪每天约消耗7毫克铁,而奶中仅能供应1毫克,产后4天即可因缺铁而造成贫血、下痢,影响增重和成活。
据试验,仔猪肌注1毫升高浓度”牲血素”,可增重18%~21%,降低发病率25%,而每头成本仅0.3元左右。
五、增加防压设施。
由于瘦肉型猪及杂交母猪个体大、反应不灵敏、哺乳性能较差,压死仔猪现象比较严重,需增设母猪产仔架等防压设施。
产仔架可用6厘米以上的铁管自制,长宽高为2.05米×0.65米×1米,也可到厂家购买。
母猪可于产前1周进产仔架饲养。
六、加强补料护理。
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需在饲喂的全价配合料中添加外源酶,以提高饲料适口性和消化利用率。
在7~14日龄训练吃料阶段,要少喂勤添,日更换3~4次,促使调教早日成功。
仔猪进入旺食阶段,喂食不要过饱,更换饲料要逐步过渡,并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140861502020740be1e9b72.png)
体 重 ,必 须要 每天 用 1 1 0 g 的 饲料 ,才 能 达 到预 期 效 果 。 研 究证 时 ,建议 与转 群后 第2 周 进 行 。各种 疫苗 的免 疫注射 下作 ,必须 要 实 ,想 要保 证断 奶后 1 3 增 重在2 5 0 g ,每 天需要 供给 2 3 0 g 的饲 料 , 错开 进行 ,最 后 1 周 进行 驱 虫 。保育 舍 内安置水 箱 是必 需 的 ,建 议
L / mi n 以上 。
1 前期p  ̄ ¥ 1 J 饲喂
研究 证 实 ,仔猪 的 采食 频 率 、采食 量 、采 食行 为 等 等 ,都 在 6 赶 母 留仔 技 术 很 大 程 度上 影 响仔 猪消 化 道 的酸碱 度 。 临床 出现 保育 仔 猪消 化 道 断 奶 时 一般 采取 赶 走 母 猪 ,仔 猪 在 原 舍 内调 养7~l 0 d 的 方
力 弱等 特点 。同时 ,保 育 仔猪 饲养 密 度大 ,面 临断奶 、转群 、并 水 流 量越 高 ,采 食量 越大 , 日增 重也 越 大 。生 产 中 5 ~1 5 k g 仔 猪
窝等 不 良应激 。一旦 管理 不善 ,将 影 响保 育仔 猪 生长发 育 能力 。
其 饮 水池 距 地面 高度 相应 为 1 5 0~3 0 0 mm,水流 量应 该 控制 在0 . 5
同时 ,用 1 1 0 g 的饲料 维持 体重增 长 ,合计 需要 日用 粮在 3 4 0 g 。 而 与水 管 相通 ,及 时补 充仔 猪 生长 所需 的维 生素 和 药物 ,预控 各类 且 ,单独 量上 的增 加 是 毫无 意 义 ,还需 要 用消 化率 高 的饲 料 ,用 疾病 的发 生率 。 以保 证仔 猪生 长 速度 ,保 持 断奶 后 的增 重 速度 。根 据 养殖 经 验 , 早 期 保持 原有 饲 喂模 式 不变 ,适 量增 加 饲 喂 比重 ,可减 少 断奶 应
后备猪培育管理
![后备猪培育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a21a8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b.png)
2022年第5期浙江畜牧兽医后备猪培育管理 根据猪场的更新率、配种目标以及死亡率等,确定每年引种时间及引种日龄、数量等。
1 后备猪培育流程仔猪出生时进行第一次选留。
3周龄断奶时进行第二次选种,转入保育舍,在保育舍饲养8周。
后备猪11周龄时转入生长舍,饲养12周,其中140日龄第三次选种;所选种猪打耳号录入系统进群。
后备猪23周龄时转入后备配种舍,提前14-18d转入定位栏待配。
其中后备猪催情、HNS管理均在育肥舍进行。
2 驯化后备猪在配种前进行隔离/驯化,以老母猪与后备母猪1∶20比例混养。
混养老母猪需进行实验室检测;蓝耳病毒阴性;猪瘟抗体阻断率在50%-80%之间;伪狂犬病毒阴性;无其他明显疾病,如口蹄疫等。
驯化期间发病猪治疗2天无效,直接移走、转肥育或淘汰。
驯化期间专门人员饲养,所有工具必须做好标记,仅限于隔离/驯化舍使用,不得外用。
隔离驯化入群前需加强检测。
入群前必须进行检测,以下情况转肥淘汰,不得进入基础群:蓝耳S/P>2.5、猪瘟阻断率<40%或猪瘟阻断率>90%、伪狂犬抗体阳性。
3 后备母猪情期管理3.1 公猪诱情 在165日龄左右,选中的母猪从生长舍转入后备舍,每天更换公猪逐栏诱情,每头母猪不少于1min。
3.2 压背试情 每天用公猪催情同时,背压测试,发现静立发情的母猪,标记发情日期。
统计每周发情数量,统一于下次配种前14-18d移入定位栏中等待配种。
转移到定位栏后每天 情,发情后立即配种。
每日做好各单元日常查水、查料、病猪检查、治疗工作。
3.3 体重指数 后备母猪成长期的饲喂对其之后的生产成绩非常重要,首次配种前自由采食可以促进后备猪体成熟并提 排卵数量。
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在220-230d时,体重可以达到135-140kg(表1),背膘厚度达到14mm以上。
表1 后备母猪体重与日龄参照表周龄天数体重kg/日 重g1177301510550/7501913375/8502316193/65027189111/65031217130/65035245150/650 无论栏位类型,配种前始终采用自由采食方式。
后备猪培育的管理措施
![后备猪培育的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6dd5f3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2.png)
后备猪培育的管理措施一、前言后备猪是指未来用于生产的母猪,其健康和生长发育对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后备猪,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益,是每个养殖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选种与配种1. 选种选种是后备猪培育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选择优良的母猪作为后备猪,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1)选取品种优良、遗传背景好、生长发育快、抗病能力强的母猪作为后备猪;(2)注意选取健康无异常情况、无严重遗传缺陷的母猪;(3)在选取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养殖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2. 配种配种是保证后代品质优良的重要手段。
在配种过程中,应该根据后代目标确定配种方案,并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与母猪品质相近或更好的公猪进行配种;(2)注意公母猪的血缘关系,避免近亲繁殖;(3)注意配种时间和方法,确保配种成功率。
三、饲养管理1.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后备猪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在饲料管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后备猪生长发育阶段和体重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喂;(2)选择营养全面、成分均衡的饲料,避免单一饲料造成营养不良;(3)定期检测饲料质量,确保饲料无异味、无霉变等情况。
2. 环境管理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保证后备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环境管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寒冷或过度潮湿对后备猪造成影响;(2)定期清洁消毒猪舍和设施设备,避免细菌滋生和传播;(3)提供清洁、新鲜的水源和空气流通。
3. 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后备猪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疾病防控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进行体检和免疫注射,保证后备猪身体健康;(2)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播,保持环境卫生;(3)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病情扩散。
四、生产性能检测生产性能检测是评价后备猪品质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生产性能检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系统,记录后备猪的生长发育情况、饲料消耗量等信息;(2)定期进行体重、胎次、乳量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3)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和改进。
第五单元仔猪的培育
![第五单元仔猪的培育](https://img.taocdn.com/s3/m/c839c1898762caaedd33d4c4.png)
3.难产的处理 (1)先将手和母猪外阴部洗尽消毒。 (2)将手指合拢呈圆锥状,然后带动手臂慢慢伸入产 道。
(3)若是浅部胎儿造成难产,即可抓住胎儿适当部位
(如下颌、腿等),再随母猪努责,慢慢将仔猪 拉出。
(4)若是深部胎儿造成的难产,手能触摸到胎儿, 但抓不住适当的部位时,可用手指带入有活 结且较长的缝合线(需事先消毒),将活结 套在仔猪适当部位,可先往手中拉动,待能 抓住适当部位时再慢慢将仔猪掏出。 (5)实在无法,则应立即请兽医实施剖腹手术, 以确保母仔安全。
– 利用这个规律
• 生长肉猪前期给予高营养水平,注意日粮中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生物学 价值,促进骨胳和肌肉的快速发育 • 后期适当限饲减少脂肪的沉积,防止饲料的浪费,又可提高胴体品质 和肉质
(三)营养水平与生长速度
猪骨骼、肌肉、脂肪的增长和沉积是循一定规律进行的,尽管同
时并进,但不同时期不阶段各有侧重 骨骼最先发育,最先停止,而肌肉居中,脂肪在幼年沉积很少,
而后期加快,直至成年
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大体可划分为小猪(长骨)期体重约为 35kg前、中猪(长肉)体重35-60kg期、大猪(长膘)体重60-
100kg期三个阶段
二、仔猪生产 母猪一般在预产期前5D左右迁入产房
(一)接产的物品准备
1.水盆、消毒药品。
2.毛巾。 3.5%的碘酊。 4.缝合针和缝合线。 5.催产药物。 6.备用保险丝、灯泡及风灯(产房内禁点明火)。 7.若是种猪还应准备好记录本、秤,耳号钳子或耳标钳子
人工抢救
(四)人工助产和难产处置
1.顺产与难产的区分 2.人工助产
(1) 待母猪趴卧阵痛后,可随着母猪阵痛的节奏,用 手沿腹侧由前下方向后上方进行“推拿”助产 ,必要 时可针刺“百会穴”。也可以肌肉注射人工合成催产 素或脑垂体后叶激素,催产效果较好。
后备猪培育技术
![后备猪培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5a1764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0.png)
后备猪培育技术培育优质后备猪,对种公母猪能否及时入选配种,并能够做到公猪受胎率高,母猪多怀胎、多产仔、产好仔起关键作用。
后备猪的生长发育基本特征猪从胚胎至成年,体重、体躯各部位及各种组织机构器官的脑部生长速度不同,从而构成了一定的生长发育模式。
商品猪的成熟,只是量的变化。
后备猪的成熟,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包括体组织、肾脏和机能的成熟和完善,尤其是生殖器官以及与其相应的整个生理机能的质的生殖变化。
体重是体躯各部位及组织器官生长的综合度量指标,生长流速因品种而异。
在正常喂养管理条件下,在成年以前,猪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随的增长而增大,而相对增长速度则随年龄的增长放缓而下降,到成年时体重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猪骨骼、肌肉、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生长强度随月龄增长,骨骼最先发育,且最先停止;肌肉居中;脂肪前期强劲增长很慢,后期加快。
随着体重和体组织的高速增长,猪体的化学成分也呈规律性的变化,即随年龄及体重的强劲增长,水分及蛋白质、灰分含量下降,脂肪则迅速增长。
遵循这些规律,就可以在中才培育后备猪的原核细胞中,按照不同阶段,控制饲料的饮食水平、组成和喂量,促进或孕期抑制某些部位和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使培育的良好后备猪具有发育良好、体质健壮和性能完善的消化与睾丸、结实的骨骼、适度的肌肉和脂肪组织。
后备猪的选择选择要点后备猪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点:1身体健康,适应性强,无遗传疾病。
2体型外貌应具有种类特征,遗传稳定,体质结实。
3应选自产仔多、哺育能力强、分娩窝重大等繁殖力高的家系,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4生长迅速,早熟性好。
5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良好。
选择方法可以选择后备猪要根据本场首仗猪群实际情况,按照生产或育种其要求,选留符合品种特征、健康无病、发育正常的优秀个体。
多采用三次选择法,即在2月龄、6月龄和8月龄(配种前)进行三次选择。
2月龄选择重点是,首先看兼容性亲代生产性能是否优良,有无遗传隐患;其次主要看同胞以及半同胞的个体重和窝重大小,凡个体重和窝重大者,被选仔猪一般都较好;再次看仔猪本身的体型外貌是否符合本表现形式品种特征,体躯结构及生长发育情况如何,乳头排列是否整齐,要求如何有效乳头不少于6对,体躯结构匀称,生长发育充分,特别是四肢要健壮结实,前胸和后臀丰满。
仔猪保育操作方法
![仔猪保育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f2930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8.png)
仔猪保育操作方法介绍仔猪保育是养猪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确保猪群的健康和增加繁殖效益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仔猪保育的操作方法,包括环境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
环境管理1.温度控制:仔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前几天。
保持仔猪舒适的温度非常重要,一般应保持在28-32摄氏度。
可以通过加热灯、电热毯等设备来提供适宜的温度。
2.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对于仔猪的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确保空气质量良好,避免氨气和二氧化碳积聚。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大的气流对仔猪造成不适。
3.水质管理:为仔猪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非常重要。
水槽应保持干净,水质应定期检测,确保没有细菌和有害物质。
饲养管理1.饲料供应:仔猪的饲料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所需营养进行合理配制。
新生仔猪的消化能力较弱,应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如乳糊状饲料。
随着仔猪的生长,逐渐过渡到固体饲料。
饲料应保持新鲜,定期更换。
2.喂食管理:仔猪的喂食次数应根据其年龄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安排。
新生仔猪应每天喂食4-6次,每次量少。
随着仔猪的生长,逐渐减少喂食次数,增加每次喂食的量。
喂食时要保持饲槽的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3.喂食技巧:仔猪的食欲较弱,需要采取一些技巧来促进其进食。
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味道浓郁的食物,如糖浆或香精,以增加其食欲。
同时,要确保饲料的质地适宜,易于仔猪咀嚼和消化。
疾病防控1.预防疫苗接种:仔猪在出生后,应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常见的疫苗包括猪瘟、猪链球菌等。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仔猪常见疾病的发生。
2.疾病监测:定期对仔猪进行健康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和排泄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3.隔离管理:新生仔猪应尽早与母猪隔离,避免接触其他猪只可能传播疾病。
同时,要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总结仔猪保育操作方法是确保猪群健康和增加繁殖效益的关键环节。
仔猪保育阶段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仔猪保育阶段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152259ec850ad02df8041c2.png)
空栏期间要把猪舍总阀门关闭,放掉水管内的积水
报告人:
18
弱猪的护理 ①弱猪栏内的猪只不能超过20头,要保证猪只有足够的活动、采食、休
息空间。 ②弱猪栏内的保温措施要好于其他栏,猪只温度需求标准要过于其他猪
只3-5℃。 保温棚使用时间延长至进栏后4-5周。 保温灯每栏至少2个,且高度以猪只碰不到为标准。 垫料保证有3-5cm的厚度,使用到猪只恢复,3天更换一次。 ③弱猪的采食要以湿拌料为主。湿拌料每天饲喂6次以上,每次喂到猪只
报告人:
13
第一周,温度高于30℃使用大风机常转;温度在25-30℃时采取小风机常 转、大风机高于27℃启动;温度20-25℃时小风机常转;温度在15-20℃时 小风机晚上转6分钟停2分钟、白天常转;温度低于15℃时晚上小风机转 4分钟停2分钟、晴朗的白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可常转。
第二周,温度高于30℃大小风机常转;温度在25-30℃时采取大风机常 转;温度20-25℃时小风机常转,大风机高于24℃启动;温度在15-20℃时 小风机常转;温度低于15℃时晚上小风机转6分钟停2分钟、晴朗的白天 常转。
报告人:
17
仔猪进栏前要检查饮水器的水压是否合适,出水以流出而不喷射为 准,如果水压太大可以通过调节猪舍的总水阀来控制。以后水压 慢慢增加,三周以后可以把水阀完全打开。
每天要检查饮水器的使用是否正常,用手按住饮水器看水流出是否 顺利,如果不出水或出水很少,要考虑饮水器是否堵塞、损坏, 如有异常要马上维修或更换。
2、夏季:由于外部气温很高,可以考虑在5-6周龄气温稳定时进行拆除 3、春季:此时天气容早晚温差较大,因此此时期保温棚的拆除时间一般在9-12
后备种猪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后备种猪饲养管理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de9dd8801f69e31423294e2.png)
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仔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基础,要生产出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必需做好后备猪的培育、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后备猪的饲养1.饲喂全价日粮后备猪一般是指20千克体重起至初次配种前选留种用的小公母猪。
为保证后备猪正常的生长发育。
特别是骨骼、肌肉的充分发育,应按相应的饲养标准配制营养全面的饲粮。
赖氨酸及钙、磷均比商品猪高7%-10%;小公猪高17%-20%。
同时配合饲料的原料要多样化,至少要有5种以上原料,种类尽可能稳定不变,倘若非变更不可时也要逐渐变换。
对于后备母猪饲喂相当于饲料总质量的10%左右上的菖蓿干草粉或其他优质青料,对提供有利于繁殖的未知因子有效。
2.限量饲喂在后备猪的生长后期,一般需适当限食,避免因长得过肥而失去种用价值。
国外瘦肉型猪一般在90千克或110千克体重开始限食,国内肉脂型或脂肪型母猪可在70千克体重开始限食,公猪可在80-90千克体重开始限食。
后备猪生长后期饲料的日喂量大约占体重的2.0%-2.5%。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周应结束限量饲喂,以提高排卵数。
后备公猪应控制饲粮体积,以防止形成垂腹而影响公猪的配种能力。
二、后备猪的管理1.合理分群后备母猪一般为群养,每圈可养4-6头。
小群饲养有两种方式,一是小群合槽饲喂,这种方法优点是操作方便,缺点是易造成强夺弱食,特别是后期限饲阶段。
二是单槽饲养小群运动,优点是吃食均匀,成长发育整齐,但圈栏、食槽、设备等投掷增大。
后备公猪在性成熟前可合群饲养,但应保证个体采食均匀,到达性成熟后应单圈饲养,以防互相爬跨,损伤阴茎。
2.适度运动运动既可强健后备猪的体质,增强四肢灵活性和坚实性,又可促进后备猪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防止过肥,保持匀称结实的体型。
运动有运动场内自由运动,驱赶运动和放牧运动等形式。
如后备公猪要求用合群运动,必须从小开始,并应保证稳定,防止合群造成的咬斗。
3.及时调教后备猪从小就要加强调教管理。
一要严禁粗暴对待猪只,建立人与猪的和睦关系。
后备猪培育的管理措施
![后备猪培育的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df542b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b.png)
后备猪培育的管理措施引言后备猪是指用于更新种猪群体的猪只,其培育过程需要精心管理和细致操作。
本文将介绍后备猪培育的管理措施,从选种、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选种选种是后备猪培育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合理选择优质的种猪能够为后代提供良好的遗传基因。
在选种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品种。
2.体型特征:选择体型适中、外貌健康、结构均匀的个体,以保证后代生长发育良好。
3.生产性能:关注个体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母性能力等指标,选择具有较高生产性能的个体作为后备猪。
饲养环境良好的饲养环境对后备猪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饲养环境管理措施:1.猪舍设计:猪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温和隔离功能,以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2.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后备猪需求,调节合适的温度,保持舒适度和健康。
3.照明管理:合理的照明时间和强度能够促进后备猪的生长发育和食欲。
4.饲水设施:提供干净、新鲜、充足的饮水,确保后备猪获得足够的水分。
饲料营养合理的饲料营养是后备猪健康成长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饲料营养管理措施:1.配方设计:根据后备猪不同生长阶段和需要,科学配制合理的饲料配方。
2.营养均衡:确保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达到合理比例,满足后备猪生长发育所需。
3.饲料管理:定时定量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保持后备猪的健康状态。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后备猪培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健康管理措施:1.疫病防控: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和防疫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预防常见传染病。
2.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污秽物,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
3.疾病监测:定期对后备猪进行体检和常规检测,及早发现和处理患有传染性或寄生虫感染的个体。
4.应激管理:提供适宜的环境和饲料,减轻后备猪的应激反应,防止发生厌食、腹泻等问题。
仔猪保育阶段饲养技术与管理措施
![仔猪保育阶段饲养技术与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f8c6bde647d27284b7351f8.png)
231仔猪保育阶段饲养技术与管理措施王树禹 潘书会 邓彦福(河南省漯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直属分所,河南漯河 462000)摘 要:在生猪的生长过程中,仔猪保育阶段是指仔猪断奶后到育肥前的阶段,这个阶段中的仔猪也被称为断奶仔猪。
仔猪断奶后会进入成长应激阶段,固态饲料是其主要的营养来源,由于没有母乳的呵护,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妥善的管理,就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而环境温度的变化同样会使保育阶段的仔猪感染各类疾病,严重影响仔猪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对仔猪保育阶段饲养技术与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做好仔猪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
关键词:仔猪保育;饲养技术;管理措施1 前言在生猪饲养过程中,仔猪在断奶后悔进入保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于会受到饲养模式与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仔猪会出现自身抗体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可能会使仔猪出现厌食、腹泻、消化不良、生长缓慢等问题。
因此,为了促进仔猪在保育阶的正常生长,我们必须重视仔猪保育阶段饲养管理工作,采取针对性的饲养技术与管理措施,保证仔猪身体健康。
2 仔猪保育阶段饲养技术与管理措施在仔猪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饲养技术与管理措施:2.1 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在仔猪保育阶段,为了保证仔猪的健康,需要选择以下饲养方式:第一,坚持仔猪全入全出。
在仔猪保育圈舍中,需要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保证同一批断奶的仔猪全部进入,避免出现日龄不同的仔猪在一起饲养的情况。
采取这样的饲养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保育猪感染疾病的概率,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保证分群的合理性。
在断奶后的仔猪进入保育圈舍前,需要根据其性别、日龄以及体重等进行分群。
如果有感染疾病的仔猪,需要对其进行隔离饲养,采取针对性的饲养措施。
只有保证仔猪分群的合理性,才能有效的避免传染性疾病在仔猪之间传播,使其尽快适应保育圈舍的新环境,环节因更换圈舍产生的紧张情绪。
第三,及时淘汰病弱仔猪。
在同一批断奶仔猪中,如果一些仔猪感染疾病,并且出现体质不佳的情况,对于这些仔猪,应立即采取淘汰措施,避免对其他仔猪的健康造成影响。
仔猪保育阶段饲养技术与措施
![仔猪保育阶段饲养技术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1bc1aef10a6f524cdbf8548.png)
livestock science | 畜禽养殖科学72 ·2020.010 引言仔猪断奶后将会进入保育阶段,此环节由于仔猪生存环境以及投喂饲料产生变化,母体抗体减弱、消失,将会导致仔猪患断奶综合症。
主要症状是仔猪消化能力开始减弱、出现腹泻等问题。
1 环境消毒与分群调教在仔猪保育阶段饲养中全面实施全进全出饲养制度,仔猪在未断奶前要对保育环境进行针对性消毒与深入清理,要及时装配保育室各项基础设施,对猪舍环境进行全面检查。
养殖人员要做好保育舍全面清洁工作,应用高压水枪对屋舍进行深入冲洗消毒,选取过氧乙酸、菌毒敌等消毒剂进行全面消毒。
每日消毒1次,放置3 d 后再引入猪群。
仔猪进入保育舍进行饲养时,要依照仔猪性别、活动能力强弱、生长大小等进行科学化分群,其中猪日龄之间不能相差过大,可保持在5 d 范围内。
其中养殖条件允许要严格依照原窝进行转群,这样对仔猪应激反应发生具有良好控制作用,能避免养殖中仔猪群体之间互相伤害。
注重对仔猪保育期间饲养密度进行控制,在每个圈栏可控制在20~25头密度进行养殖管理。
夏季自然温度较高,要适度降低养殖密度,冬季气候相对寒冷可适度增加养殖密度。
不论什么季节,均要确保每头仔猪都拥有0.6~0.8 m 2活动范围。
在仔猪饲养调教中,要引导其能定点排泄、定点采食、定点躺卧,这样也有助于维护养殖圈舍卫生条件。
在管理中还要全面掌握仔猪基本生活状态,避免仔猪产生咬尾巴、咬耳朵等恶癖产生[1]。
2 消除各类应激因素仔猪成功断奶后开始从原来吸吮母乳转变为固体饲料采食,逐步脱离母猪保护开始进入独立生活阶段。
从熟悉环境转变为陌生环境,对仔猪具有较大刺激作用。
一段时间内仔猪采食量降低,增长较缓,腹泻发病率较高,生长发育受限。
仔猪应激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环境应激、营养应激、仔猪免疫不全面等要素构成,是目前各个区域猪场养殖中的常见问题。
为全面提升保育阶段饲养管理水平要注重对应激要素进行控制,降低对仔猪产生的伤害,促使仔猪能健康稳定生长。
《猪生产技术》之后备猪培育与空怀母猪饲养管理教学设计
![《猪生产技术》之后备猪培育与空怀母猪饲养管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77441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0.png)
讲出种公猪的科学管理包括哪些?
引导学生回忆。
2.问题与引入
(3分钟)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你知道猪养到何时可以配种吗?(答案不是唯一的)
看题目,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习兴趣。
3.新知理论学习
(35分钟)。
3.1后备猪培育
介绍后备猪生长发育规律、培育技术及初配年龄与体重
现场观看,参与饲养管理,加深印象。
5.小结(5分钟)。
总结后备及空怀母猪饲养管理技术及学生学习情况
集中学生:
1.总结这次课的本次课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2.点评学生学习表现
1.与教师互动、讨论、概括总结。
2.学生总结自已的表现。
教学反思
本次课结合教材、多媒体、进行现场教学、引导教学、讲授法、课堂内实训,使学生通俗易懂地学习掌握后备猪的培育技术、短期优饲应用、促使发情排卵方法等新知识。
5.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及检查技术。
教学设备
教材、多媒体、猪场内后备及空怀母猪。
教学重点
后备猪的培育技术、短期优饲应用、促使发情排卵方法。
教学难点
后备猪的培育技术。
方法手段
现场教学、讲授法、课堂内调查、实训。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复习(7分钟)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4.实训巩固(40分钟)。
参与后备、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
1.组织学生到现场观看后备猪及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2.布置实训,要求学生填写公种饲养管理及检查任务单。
3.辅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
第五章 仔猪保育及后备猪培育技术
![第五章 仔猪保育及后备猪培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ef8ccfb941ea76e58fa0401.png)
八、断奶3天内母猪生产管理(一)断奶3天内母猪的生理特点1.断奶应激:焦虑不安、咬架,不食等。
2.干奶期易发乳房炎。
(二)管理目标1.减轻断奶应激2.做好饲料过渡。
(三)母猪管理方案1.限饲断奶后第一天,1.0~1.5㎏/天、头,哺乳母猪料,每天饲喂一次。
断奶后第二天,1.5~2.0㎏/天、头,每天饲喂两次,一次哺乳母猪料,一次妊娠前期料。
断奶后第三天,2.0~2.5㎏/天、头,每天饲喂两次,一次哺乳母猪料,一次妊娠前期料。
断奶后第四天,全部使用妊娠前期料,并执行短期优饲方案。
2.管理(1)随时观察母猪干奶和乳房炎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母猪乳房炎。
(2)母猪断奶后即行驱虫,连续两天,每天一次。
断奶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在饲喂之前,先用少量饲料混合以驱虫药物(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后让母猪采食干净,然后再提供其余规定量的饲料,并及时清理母猪粪便。
(3)用抗生素进行疾病的药物预防。
母猪的保健涉及到清洁卫生、免疫消毒、药物预防、营养运动、环境控制、日常管理等许多方面。
清洁卫生标准化。
如清理粪便不论几次,达到卫生标准即可。
免疫消毒程序化。
猪场要有本猪场的免疫接种程序,“三七消毒制”是一种程序化的尝试。
营养运动科学化。
科学调控母猪的营养和运动,是猪群保健的基础。
环境控制合理化。
养猪场的环境控制不能达到标准化,但一定要合理、要因“场”制宜。
日常管理精细化。
管理要用心,用心才精细,精细有效益。
药物预防制度化。
药物的作用有三,即治疗、预防和保健。
治疗用药是被动的,而预防和保健是主动的。
以下方案主要用作母猪群预防和保健时的参考。
①产前1周、产后1周和断奶后3~5天内,母猪饲料中可以添加以下两种复合制剂(每吨饲料添加量):80%支原净125g+强力霉素100g(或金霉素300g);80%支原净125g+磺胺异噁唑(SIZ)500g+甲氧苄氨嘧啶(TMP)100g+碳酸氢钠(小苏打)1000g。
②感染细菌性发热病症时,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氨基比林+地塞米松,肌肉注射,2~3次/天,连用3~5天。
仔猪的保健与培育
![仔猪的保健与培育](https://img.taocdn.com/s3/m/d818867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9.png)
仔猪的保健与培育富民县仔猪一般饲养到60日龄出栏出售。
仔猪保健与培育是指从仔猪出生到60日龄出栏出售,这段时间采取的保健培育办法,首要目标是提高母猪产活仔数、60日龄成活率及窝重,它是生猪生产中“承前”(繁殖)、“启后”(育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育肥猪增重,减轻肉料比的关键措施,也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现就我县仔猪饲养处理过程中长期存在存在问题,根据仔猪的客观条件,提出以下保健吸纳措施。
1、助产断脐带吃初乳。
确定预产期,母猪临产时饲养员在猪舍观察助产。
仔猪产出时在距仔猪腹部3厘米(约三指)处,用5%的碘酒消毒后剪断脐带,及时除去口腔和鼻腔内的羊水和阻塞物防仔猪窒息死亡,把仔猪擦干羊水放入产箱保温。
诺母猪努责无猪产出,胎依没有下来,要检查是否难产。
产仔完后尽早让仔猪吃初乳提高免疫力。
2、仔猪出生当天内每头注射“富铁力”1毫升、“普达康(仔猪用长效恩诺沙星)”0.2毫升,补铁硒和防范仔猪黄痢、肺炎发病,提高仔猪成活率。
3、预防仔猪副伤寒病。
仔猪出生15日龄后,随着仔猪的生长,母乳不够吃,易引发梦魇性腹泻。
仔猪在15至20日龄时做仔猪副伤寒疫苗疫苗抗病毒,防止仔猪副伤寒发病。
3、诱食和补饲防腹泻。
仔猪出生15日龄后随体重增长营养需求增加,仔猪必须开始诱食。
诱食方法:首先用猪奶粉加复合酶通过人工强行饲喂1至2次,用猪奶粉加复合酶、逐渐添增饲料乳猪饲料自由采食,让仔猪在运动圈内边玩边学吃,少食多餐,从吃猪奶粉逐渐过渡到吃乳猪肉类。
通过诱食,仔猪一般20日龄后开始食腐饲料,采食逐渐增加,生长快速。
此时期要少喂勤添,定时定量,防止过食诱发水肿病,同时比较稳定供给清洁充足的饮用水。
4、在仔猪断奶隔窝后必须在饲料中投服泰乐菌素或氟苯尼考粉3至5天,防治绵羊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病。
5、做好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
仔猪出生25至28天用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苗进行第三次免疫,60天成功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
6、做好猪瘟、猪肺疫、口蹄疫病免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断奶3 天内母猪生产管理(一)断奶3 天内母猪的生理特点1.断奶应激:焦虑不安、咬架,不食等。
2.干奶期易发乳房炎。
(二)管理目标1.减轻断奶应激2.做好饲料过渡。
(三)母猪管理方案1.限饲断奶后第一天,1.0〜1.5 kg /天、头,哺乳母猪料,每天饲喂一次。
断奶后第二天,1.5〜2.0 kk/天、头,每天饲喂两次,一次哺乳母猪料,一次妊娠前期料。
断奶后第三天,2.0〜2.5 k /天、头,每天饲喂两次,一次哺乳母猪料,一次妊娠前期料。
断奶后第四天,全部使用妊娠前期料,并执行短期优饲方案。
2.管理(1)随时观察母猪干奶和乳房炎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母猪乳房炎。
(2)母猪断奶后即行驱虫,连续两天,每天一次。
断奶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在饲喂之前,先用少量饲料混合以驱虫药物(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后让母猪采食干净,然后再提供其余规定量的饲料,并及时清理母猪粪便。
(3)用抗生素进行疾病的药物预防。
母猪的保健涉及到清洁卫生、免疫消毒、药物预防、营养运动、环境控制、日常管理等许多方面。
清洁卫生标准化。
如清理粪便不论几次,达到卫生标准即可。
免疫消毒程序化。
猪场要有本猪场的免疫接种程序,“三七消毒制”是一种程序化的尝试。
营养运动科学化。
科学调控母猪的营养和运动,是猪群保健的基础。
环境控制合理化。
养猪场的环境控制不能达到标准化,但一定要合理、要因“场”制宜。
日常管理精细化。
管理要用心,用心才精细,精细有效益。
药物预防制度化。
药物的作用有三,即治疗、预防和保健。
治疗用药是被动的,而预防和保健是主动的。
以下方案主要用作母猪群预防和保健时的参考。
①产前1周、产后1周和断奶后3〜5天内,母猪饲料中可以添加以下两种复合制剂(每吨饲料添加量):80股原净125g +强力霉素100g(或金霉素300g); 80%支原净125g +磺胺异噁唑(SIZ)500g +甲氧苄氨嘧啶(TMP)100g +碳酸氢钠(小苏打)1000g。
②感染细菌性发热病症时,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氨基比林+地塞米松,肌肉注射,2〜3次/天,连用3〜5天。
或者用氟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妊娠期禁用)按20毫克/kg体重, 两天 1 次,肌注或口服,连用2次,如按0.1%〜0.4%混饲,则连用3〜5天。
(4)母猪淘汰与更新:①后备母猪8 月龄不发情的,立即淘汰。
②母猪断奶后30天不发情的,立即淘汰。
③母猪连续二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立即淘汰。
④母猪连续两个情期配种不受胎(返情)的,立即淘汰。
⑤青年母猪前两胎窝产活仔猪数平均7 头以下的,第二胎仔猪断奶后淘汰。
⑥经产母猪连续两窝平均活产仔猪数7 头以下的,第二胎仔猪断奶后淘汰。
⑦经产母猪连续两窝哺乳仔猪成活率平均低于70%的,第二胎仔猪断奶后淘汰。
⑧母猪泌乳能力差、咬仔、连续两胎难产的,立即淘汰。
⑨经产母猪7 胎以上、累计窝均活产仔数少于9 头的,立即淘汰。
⑩发生严重传染病的,或者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而不能康复的,立即淘汰。
九、断奶4 天〜配种母猪的生产管理(一)断奶4 天〜配种母猪的生理特点1 .已经度过断奶应激:精神和身体逐渐恢复。
2.出现发情表现。
(二)管理目标:改善膘情、促进发情、适时配种及保证配种受胎率。
(三)管理方案1.短期优饲方案: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是一种在配种前加强营养,促进母猪发情的技术方法。
(1)从断奶后第四天开始,使用妊娠前期料,2.5〜3.0 kg /天、头,每天饲喂两次。
(2)在母猪日粮中添加5%〜10%勺油脂。
油脂可以选择大豆油、猪大油等。
( 3)为母猪另外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4)加强母猪饲料原料勺质量监测,严防霉菌毒素等有毒成分勺存在。
霉菌毒素对母猪发情勺影响是严重勺和不可逆转勺。
2.管理要点( 1 )实行小群管理,即将4〜6 头同期断奶勺母猪饲养在同一圈舍内,占栏面积为2〜3m2 / 头。
( 2)建立严密勺空怀母猪发情观察制度,及时发现发情母猪并进行发情鉴定、作好发情记录。
( 3)保证猪舍环境干燥、清洁、卫生、通风、温湿度及光照适宜。
( 4)严格按照卫生防疫制度勺要求,加强猪舍勺清洁卫生和消毒。
(四)生产问题:如何促进母猪及时发情?1 .母猪不发情勺原因(1)先天性勺原因根据统计,在适龄母猪群中,约有10%勺母猪是先天不育勺。
这些先天性原因较为常见勺有:雌雄间体、阴道不全、子宫颈闭锁和子宫发育不全等,这些缺陷均难以发现。
( 2)获得性原因①饲料单一、蛋白质不足或质量较差、能量水平过低、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母猪表现为过瘦或营养不良。
②运动不足或不限饲,使母猪过肥。
③应激、乳房炎、体温持续较高、霉菌毒素等,使母猪内分泌失调,影响发情。
④母猪发生生殖系统疾病,如细小病毒、布病、PRRS子宫炎、阴道炎等。
2.促使母猪发情排卵勺措施( 1)实行短期优饲,保持母猪膘情,可以促使母猪发情。
(2)充分利用试情公猪诱情,并保证母猪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3)采用仔猪早期断奶和母仔隔离饲养技术。
(4)作好预防接种,防止传染性繁殖障碍病的发生。
(5)严格清洁卫生和消毒,防止子宫炎、阴道炎等对母猪的影响。
(6)推行母猪产后子宫冲洗。
(7)严禁饲喂霉变有毒饲料。
(8)药物催情。
母猪断奶后,用FSH400IU和HCG200IU同时肌肉注射,或者用PMSG1000IU 肌肉注射后3天再注射己烯雌酚1mg或者PG600或富道600 (含400IUPMSG和200IUHCG 1头份,母猪3〜5天内即可发情。
(9)坚持对母猪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以保持母猪群整齐而旺盛的繁殖水平。
第五章仔猪保育及后备猪培育技术第一节仔猪保育技术保育期仔猪是指仔猪断奶到10周龄或70日龄左右的仔猪。
断奶仔猪难养是困绕当前规模猪场的最大难题,疾病复杂、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其它各阶段,导致了许多养猪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一、保育仔猪的特点(一)刚刚断奶,要经历断奶应激,这是保育仔猪最突出的生理特点。
仔猪断奶时所受到的应激有心理应激、营养应激、环境应激、管理应激和健康应激五大方面。
(1 )心理应激:母仔分离,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情绪低落,不思饮食或者盲目进食。
(2)营养应激: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因不适应植物性高蛋白日粮而使消化机能紊乱;营养来源从“母乳+乳猪料”变为“仔猪料” ,导致消化器官的损害(肠绒毛结构被破坏、变短)、胃肠道菌群失调(早断奶使乳糖缺乏,乳酸减量,盐酸仍不能大量分泌,致PH 值升高4.0 以上,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消化酶活性降低(仔猪断奶后,一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2/3,2周后才恢复,故易导致消化不良)。
营养应激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3)环境应激:从产房到保育舍,仔猪的生活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猪栏、饲养员、温湿度等,都会给仔猪不舒适的感觉。
(4)管理应激:管理应激是指在仔猪断奶前后需要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给仔猪带来的影响,如防疫注射、去势、驱虫、分群、抓猪等。
(5)健康应激:断奶仔猪早已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而自身抗体因主动免疫系统尚未完善而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同时,诸多应激的存在降低了仔猪体内的抗体水平,抑制了细胞免疫力,使仔猪对各种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并极易产生免疫抑制,如果此时进行疫苗注射,则因为抗原抗体的中和而使仔猪抗病能力更加低下,支原体、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痢疾、副嗜血杆菌病、水肿病等疾病会接踵而至。
另外,近年流行的圆环病毒感染和兰耳病毒感染,也会导致免疫抑制,更容易被各种病原菌感染。
(二)进入高速生长期,营养障碍通常导致僵猪的产生。
二、管理目标(一)克服断奶应激,降低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做好营养来源的过渡,促进仔猪生长,消灭僵猪。
三、管理要点(一)饲养阶段的划分根据精细管理的要求,建议各猪场对保育仔猪的饲养阶段做如下划分:21日龄断奶仔猪分三阶段饲养(21〜28日龄、29〜42日龄、50〜70日龄);28日龄断奶仔猪分两阶段饲养(29〜35日龄、36〜70日龄)。
(二)饲料营养1•饲料配制保育仔猪对饲料的要求很高,下表为深圳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所使用的仔猪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2 •饲料过渡仔猪断奶后1周内不能突然变更饲料并适当限饲,1周后用仔猪料自由采食。
仔猪断奶后1周内饲料中蛋白质和矿物质水平过高,或者采食量过大,则饲料中蛋白质和矿物质会消耗大量胃酸,降低仔猪胃肠道的酸度而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腹泻。
故为仔猪补充有机酸、消化酶以及抗应激的药物或添加剂是必须的。
(三)供足清洁饮水,环境舒适温度20~22C,相对湿度65~75%,通风良好。
(四)分群、调群,提供玩具按照体重大小和性别分群调群,10〜30头/群,0.3 -0.6 m2 / 头。
(五)防病合理进行消毒、驱虫、药物保健和免疫接种工作。
(六)断奶过渡期(29〜35日龄)饲养管理方案1 •断奶、调群、选留仔猪2. 28日龄开始①连续7天进行消毒,2次/天,直到35日龄为止。
消毒时,可选两种消毒剂交替使用,喷雾时要避开仔猪料槽。
②连续7天在饲料中混入益生素,严禁饲喂抗菌素。
③仔猪严禁自由采食,每天饲喂6次,每次每头饲料喂量不得超过50g,全天不超过300g/ 头。
3.饲料过渡方案断奶后第一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乳猪料250g、仔猪料50g;断奶后第二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乳猪料200g、仔猪料100g;断奶后第三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乳猪料150g、仔猪料150g;断奶后第四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乳猪料100g、仔猪料200g;断奶后第五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乳猪料50g、仔猪料250g;断奶后第六天,每头仔猪每天饲喂仔猪料300g;断奶后第七天,仔猪料全天自由采食。
4.32 日龄仔猪全群驱虫。
5.35 日龄仔猪转群到仔猪保育舍。
6.35 日龄后根据各个猪场的实际情况确定药物预防和消毒方案。
A 、支原净100ppm 阿莫西林400ppm 金霉素400ppmB 、泰乐菌素200ppm 磺胺二甲150ppm TMP 30 ppm7•仔猪腹泻的治疗方案:用抗生素结合补液(葡萄糖20g+小苏打2.5g+水1000ml)第二节后备猪培育技术后备猪是指仔猪断奶〜初次配种前的生理阶段。
对后备猪进行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本猪种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
任何猪场为了使养猪生产保持较高水平,都应该选留占种猪群数量25%〜35%的后备公母猪,用于替代被淘汰的种猪,从而保持种猪群有较高的整体生产水平。
因此,后备猪阶段是成年种猪的基础,其生长发育的好坏对成年猪的生产性能和体形外貌有直接的影响。
一、后备猪的生长发育特点猪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时,猪又是最容易通过定向选育、营养控制和调教管理而满足养猪生产需要的动物。
因此,我们在掌握和了解后备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在后备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控制其营养水平、饲料类型和饲料喂量,从而控制后备猪的某些器官和组织的生长或相对发育程度,使后备猪按照生产的理想要求发育,提高其成年阶段的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