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微课脚本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65页) 【推荐】.doc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1)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精编】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优质教案
【精编】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 (2)第1节分子热运动 (2)第2节内能 (6)第3节比热容 (11)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5)第1节热机 (16)第2节热机的效率 (21)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6)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29)第1节两种电荷 (29)第2节电流和电路 (34)第3节串联和并联 (39)第4节电流的测量 (43)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48)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52)第1节电压 (52)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57)第3节电阻 (62)第4节变阻器 (67)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71)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72)第2节欧姆定律 (77)第3节电阻的测量 (81)*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85)第十八章电功率 (90)第1节电能电功 (90)第2节电功率 (94)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99)第4节焦耳定律 (102)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107)第1节家庭电路 (107)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11)第3节安全用电 (116)第二十章电与磁 (120)第1节磁现象磁场 (120)第2节电生磁 (125)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教师:两个规格相同的广口瓶、玻璃板一块、二氧化氮气体、铁架台、试管、滴管、蓝墨水、香水。
学生:相同烧杯两只、冷水、热水、木块、香皂一块、无针头注射器。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前面打开一瓶香水,整个教室的同学都很快能闻到香味,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互动新授】(一)物质的构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指导题目: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3.人们通常用来量度分子的单位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题目,自主学习,回答出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大小数量级:10-10 m。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备课教案
神政桥乡学校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邓四喜)(一)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新学期又开始了,本人坚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指导思想领导下,在认真总结自己上学期工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本人所教的九年级3、 4两个班中,3班的基础比较差,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弱,4他班的基础整体很好,已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并能灵活的应用。
主要是以复习为主,系统地复习八年级、九年级的物理知识。
二.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
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
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
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
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微课脚本设计
家庭中的电灯、 电视机、 台灯等用电器都能单独工作, 互不影响, 是并联的。 用来装饰居室、烘托欢乐气氛的彩色小灯泡,每当有一个熄灭就 会一串都熄灭,每个小灯泡不能独立工作,它们是串联的。
并联电路有多条路经,因此,有节点的电路才有可能是并联。A 图和 B 图电路中都没有节点,属于串联,D 图中虽然存在节点,但是 两个节点直接相连,出现电源短路,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只有 C 图是正确的。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实验观察可知: 1.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经; 2.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 3.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 器。
小结(略) 不同连接方式,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用电器能否单独工作,或 者工作时是否互不影响,是我们判断生活中的电路属于串联还是并联 的重要依据。
实验 1:观察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 是否改变。
实验观察可知: 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经; 2.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 3.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的改变不影,干路开关和支路开关对各用电器的 控制作用有什么不同。
要使开关 S 单独控制小灯泡 L1, 就要让 S 与 L1 在同一条支路中, 那么节点应在 S 与 L1 的两端,所以,S 左端的节点要移到 S 右端,同 时去掉 S 左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导线, 再将 S 右端的节点与电源正极 相连。
如图,观察发现,当一盏路灯熄灭后,不影响其它路灯工作,因 此,路灯应是并联的。
《串联和并联》脚本设计(徐炎洪)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和电路》 ,想知道用电器有哪
些连接方式吗?不同的连接方式产生的效果又有何不同?要明白这 些,请跟着我一起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 15 章第 3 节《串联和并 联》 。 学习目标:1.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了解开关在串、并联 电路中的作用;3.了解生活中的电路。 想一想: 用一个电源、 两个灯泡、 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 要想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 1.串联 2.并联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物理学的基本任务与工作方法(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任务;2. 了解物理学的工作方法。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任务;2. 物理学的工作方法。
教学难点:1. 物理学的工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研究的动机。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学生回答。
3. 教师给予答案: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性质与相互关系。
4. 提出问题:那么物理学是如何工作的呢?5.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物理学的工作方法。
6.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7. 教师总结:总结物理学的基本任务和工作方法,强调物理学对科学发展和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图象(1课时)教学目标:1. 研究运动学的基本概念;2. 掌握运动图象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2. 运动图象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1. 运动图象的绘制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态图像引起学生对运动学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学?学生回答。
3. 教师给予答案: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4. 展示运动图象:演示不同运动图象的绘制方法。
5. 学生练: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数据绘制相应的运动图象。
6. 学生展示练结果: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运动图象。
7. 教师评价与讲解:教师评价学生绘制的运动图象并进行讲解。
第三课时:速度和速度变化率的概念(1课时)教学目标:1. 研究速度和速度变化率的概念;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速度和速度变化率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例子引出速度和速度变化率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速度?学生回答。
3. 教师给予答案: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4. 提出问题:速度如何计算?学生回答。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共有十五个章节。
本节课为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质量、速度等。
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解释。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巩固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二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析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美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 世纪和18 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 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 5 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 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文物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 17米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动手动脑:1、2、3题。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5篇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1(一)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连通器。
若把阀门k打开会有什么现象?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
(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
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
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
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
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16
(5)课后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电压知识;
②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测量其电压。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表现。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电压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反馈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电压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和用电器,然后提问:“为什么这个电路中的用电器能够工作?”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用电器之间的关系。接着,我会拿出一个电池和一个电灯,提问:“为什么电灯只有在电池连接的情况下才能发光?”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电池产生的“力量”对电路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压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电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使九年级学生掌握电压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电压规律,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简单电路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为具体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实例,如电池、家庭电路等,引出电压的概念。
2.新课内容:
(1)电压的概念、单位和符号;
(2)电压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篇一: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理解惯性的概念。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1.2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力和运动的关系。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1.3 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2.2 功和能量守恒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功的概念。
讲解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讲解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响度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描述声音的特征。
3.2 光的传播和反射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现象。
讲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解释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第四章:电和磁4.1 静电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
讲解静电的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描述静电的特性。
4.2 电流和磁场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电流和磁场的关系。
讲解电流的产生和磁场的作用,让学生能够解释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和生活科技5.1 力和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力和运动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讲解力和运动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能够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5.2 能量和功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能量和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1:观察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 是否改变。
实验观察可知: 1.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经; 2.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 3.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的改变不影响它对用电器的控 制作用。
实验 2:观察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和支路开关对各用电器的 控制作用有什么不同。
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依次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 用电器依次相连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用电器两端分别相连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两端分别相连的点叫节点。 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 到节点处分流, 然后分别经过各用电器后, 在另一个节点处合流, 一起流回电源负极。 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共用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各用电器单 独使用的那部分电路叫支路。 找出两个节点,是区分干路和支路的关键。两节之间与电源两极 相连的部分电路是干路,两节点之间与用电器相连的那部分电路是支 路。 连接电路,可以跟据电流方向,用导线从电源正极开始,依次连 入各电路元件,到电源负极结束。 提示: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再闭 合开关(防止电源短路) 。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实验观察可知: 1.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经; 2.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 3.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 器。
小结(略) 不同连接方式,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用电器能否单独工作,或 者工作时是否互不影响,是我们判断生活中的电路属于串联还是并联 的重要依据。
要使开关 S 单独控制小灯泡 L1, 就要让 S 与 L1 在同一条支路中, 那么节点应在 S 与 L1 的两端,所以,S 左端的节点要移到 S 右端,同 时去掉 S 左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导线, 再将 S 右端的节点与电源正极 相连。
如图,观察发现,当一盏路灯熄灭后,不影响其它路灯工作,因 此,路灯应是并联的。
《串联和并联》脚本设计(徐炎洪)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和电路》 ,想知道用电器有哪
些连接方式吗?不同的连接方式产生的效果又有何不同?要明白这 些,请跟着我一起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 15 章第 3 节《串联和并 联》 。 学习目标:1.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了解开关在串、并联 电路中的作用;3.了解生活中的电路。 想一想: 用一个电源、 两个灯泡、 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 要想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 1.串联 2.并联
家庭中的电灯、 电视机、 台灯等用电器都能单独工作, 互不影响, 是并联的。 用来装饰居室、烘托欢乐气氛的彩色小灯泡,每当有一个熄灭就 会一串都熄灭,每个小灯泡不能独立工作,它们是串联的。
并联电路有多条路经,因此,有节点的电路才有可能是并联。A 图和 B 图电路中都没有节点,属于串联,D 图中虽然存在节点,但是 两个节点直接相连,出现电源短路,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只有 C 图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