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董事会结构:内生创新还是外生合规(三)[2020年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董事会结构:内生创新还是外生合规(三)
在委员会回归模型中也可能存在前述内生性和动态性问题,我们分别使用不考虑内生性问题的OLS回归、考虑内生性问题的双向固定效应FE回归、2SLS回归三个静态模型与考虑动态内生问题的系统GMM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模型l~模型4所示,主要解释变量的作用方向及显著程度在各模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动态内生问题虽然存在但不严重。我们发现,委员会数目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即大的董事会更倾向于设立委员会,因为委员会规模相对较小,使命更加明确[38]有助于清晰界定每位董事的责任,能够有效减轻“搭便车”行为。多数委员会负责人由独立董事担任,成员同时包含内外部
董事,这有助于促进内外部董事的沟通,从而降低协调成本,因此成
为了大规模董事会的有益补充。然而,与Reeb和Upadhyay的结论不同[37],我国商业银行独立董事比例与专门委员会数目负相关,说
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政治干预、信息成本与其他一些制度因素阻碍了独立董事作用的全面发挥,通过将独立董事的职责转移给委员会能够降低董事会运作的成本。
与董事会的职能相对应,委员会同样肩负监督与建议两大职责,
仅对委员会设立总数进行回归并不能对此加以区分。为此,我们将委员会区分为监督类与建议类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审计委员会、
风险委员会和关联交易委员会,后者则包含战略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⑾这里,分别使用两个变量MC和AC表示监督类、建议类委员会的设立数目,然后在模型5和模型6中重新进行模型4的回归。
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与两类委员会都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验证了委员会是大规模董事会的有益补充,但监督类委员会的回归系数更大也更显著,说明选择大董事会的银行倾向于获取更强的内部监督。董事会独立性变量仅与建议类委员会显著负相关,显示出设立委员会能够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的建议职能,但无助于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发
挥。
对于控制变量,尽管贷款比例高的银行并没有使用更多的独立董事,但我们发现,贷款比例、贷款风险与委员会变量正相关,且贷款
比例越高、风险越大,越倾向于设立监督类委员会,说明委员会能够
强化董事会对信贷业务的监管。当期与前期银行绩效与委员会数目正相关,进一步证明了“董事会治理一绩效”的良性循环,但值得注意
的是,部分绩效差的银行可能进入对立的恶性循环。国有股比例高的银行会设立更多的委员会,如前所述,这类银行董事会规模更大,需
要设立更多的职位。
(三)稳健性检验⑿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稳健性检验。(1)在对董事会结构的回归过程中,我们同时使用了多个指标表示同一类变量(如DIVER、BAge 和TA同时衡量银行业务复杂性)。Lubotsky和Wittenberg指出,在一个回归方程中使用多个指标度量同一变量可能造成衰减性偏误(attenuation bias),使回归系数趋于零[39]。为了检验这种偏误,我们参考Boone等、Pathan和Skully等的研究,对上述多个指标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了Wald联合检验[5][9],结果显示,各变量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