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合集下载

CRP检测及临床意义

CRP检测及临床意义

心血管疾病的预测
预测风险
CRP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通过检测CRP水平, 可以评估个体在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监测病情
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CRP检测可以用于监测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
指导治疗
根据CRP水平,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例如使用抗炎药物或改变 饮食习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CRP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评 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3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监测CRP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 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进一步研究CRP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除了感染性疾病,CRP可能与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需要进一步研究。
CRP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预后, 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转归情况。
CRP检测可以辅助评估患者的免疫功 能状态,了解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水平,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疾病复发。
CRP检测可以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 评估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为医生制 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05
CRP检测的局限性
特异性不足的问题
03
CRP检测的临床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感染性疾病
CRP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 具有重要价值。当机体受到感染 时,CRP水平会显著升高,有助 于医生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
度。
鉴别诊断
与其他炎症指标相比,CRP在感 染和非感染炎症中的反应有所不
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抗生素使用指导
结合CRP检测结果,医生可以更 加准确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 素,以及抗生素的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患者手术前五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患者手术前五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术 患 者进 行抗 梅 毒 ( P 抗 体 、 丙 型肝 炎病 毒 ( V) 体 、 庚 型 肝 炎病 毒 ( V) 体 和 抗 HI 抗 体 I A I 98 0 T ) 抗 HC 抗 抗 HG 抗 V
检 测 , 电化 学发 光 法检 测 患者 的 乙肝 表 面 抗 原 ( s ) 结 果 1 5 用 HB Ag 。 98 0例 被 检 对 象 中 , s 、 TP抗 体 、 HC 抗 体 、 HB Ag 抗 抗 V 抗
意义 。
2 结 果
液 、 接 触 等 方 式 传 播 , 些 医 疗 行 为 如 手 术 、 刺 、 血 等 也 性 一 穿 输 会 引起 院 内感 染 , 患 者 术 前 进 行 常 规 传 染 病 因 子 的 检 测 可 以 对
了 解 患 者 的 感 染 状 况 及 避 免 不 必要 的 医疗 纠 纷[ ] 1 。笔 者 采 用 。
指 标 的检 测 , 报 道 如 下 。 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为本 院 2 0 . 0 8年 1 O月 至 2 1 0 0年 1 2月 各 类 急 诊 及 择 期 手 术 患 者 , 1 5 共 9 8 0例 , 中 6 其 O岁 以上 的 患 者 为 老
[] 宁夏 医 学 杂 志 ,0 5 2 ( )5 8 J. 20 ,7 8 :3 .
E 3 顾 沈 阳 , 浩 , 业 华 , , 移 植 术 后 应 用 硫 唑 嘌 呤 致 急 性 再 生 3 姚 王 等 肾 障碍 性 贫 血 5例 [] 江 苏 临 床 杂 志 ,0 2 6 3 :9— 9 . J. 2 0 , () 1 415 E 3 薛 武 军 , 勇 , 文 楷 , . 移 植 术 后 应 用 硫 唑 嘌 呤 致 纯 红 细 胞 4 陈 王 等 肾

常用炎症指标临床意义

常用炎症指标临床意义
•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重要的儿童杀手,包括IL-6在内的细胞因子的 过量表达可能与病程的严重性有关。PCT作为脓毒症和感染诊断的生物标 志物,临床应用广泛,对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的抗菌药物管理具有指导意 义。然而一些局灶性细菌感染,如细菌性肺炎中血清PCT不一定都升高, 约50%的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0.05 ng/mL,因此血清PCT正常或轻 度升高不能排除社区获得性肺炎;无法给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早期诊断。
• 对于移植排异,SAA 检测是一个相当灵敏的指标。在对一项肾移植受者的研究中, 97% 的发生排异的检查是依据 SAA 的升高。有文献报道,在不可逆转的移植排异 检测中,其平均浓度达 690 ± 29 mg/L,而可逆排异发作病例的相关水平为 271 ± 31 mg/L。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临床意义:
• 5、动态观察感染状况和治疗效果及预后
• IL-6可用于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当 IL-6 > 1 000 μg/L 时提示预后不良;动 态观察IL-6水平也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
白介素-6(IL-6)的临床意义
• 6、避免PCT漏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等局灶性细菌感染,减少漏诊
C-反应蛋白(CRP)
• 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受 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通 常情况下, 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 (其实超敏 CRP 就是 CRP, 只是常规 CRP 检测下限较高,当 CRP 低于 10 mg/L 时,仪器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值,直接出一个 < 10 mg/L。这样就会出 现一些让人烦恼的问题,因为当结果 < 10 mg/L,我们可能会以为就是正常 的,而实际上却不然。< 10 mg/L 其实很多是异常的,只是我们需要更灵敏 的检测手段而已,那就是超敏 CRP。)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摘要]目的:通过对感染源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检测,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

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不同来源,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

结果:在从感染部位分离出的病原体中,G-菌占56.3%,G+菌占34.4%,真菌占9.3%。

符合近年来病原体种类变化的趋势,即G-菌比例在增加,G+菌比例在减少的变化。

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体检测;意义Hospital Infectioe Common Pathogen Examination and Significance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o infects the pathogen to scove points the meeting and parting examination ,Aehiev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 courtyard infects go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the pathogen of the cause ofinfection ,Using different examining methods .Results In the pathogen separated from tfe infective parts , G-bacterium takes up 56.5% ,G+bacterium 34.4% ,fungus and other bacteria 9.3% ,Which fits the tend of the developing of pathogen ,That is G- bacterium is adding ,While G+ bacterium is reducing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the microbe is very useful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infectionaround the hospitai .Key words:Hospital infection;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pathogen; Significance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hospital in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

临床感染和炎症指标的临床意义详解

临床感染和炎症指标的临床意义详解

临床感染和炎症指标的临床意义详解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是医院各个科室的常客,并且经常伴有各类并发症。

而针对大多数的感染性疾病,配合准确的诊断并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治疗,预后效果一般良好,因此感染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是所有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但感染性疾病发病特征通常不明显,单靠疾病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不足以满足早期诊断。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所呈现的病理生理变化。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

通俗来说,感染,就是有病原体侵入机体导致生病了。

而炎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感染可能引起炎症,医生在在怀疑有感染性炎症存在时,一般会让查感染及炎症指标。

那么,感染及炎症指标一般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和优缺点呢?一、白细胞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比例(DC)对于临床鉴别感染来说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指标,升高和降低的幅度也被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用作诊断疾病的手段。

血常规由于个体差异,影响指标的因素极多,且患者不同的疾病、甚至是不同的生理状态会引发血常规发生改变,其在感染方面诊断特异性差,容易出现误诊情况。

1、白细胞升高①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特别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

少数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也可有上述表现。

此外,血液与实体肿瘤、血管炎、成人StiII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非感染原因,也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其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妊娠、分娩及情绪变化等。

②白细胞总数升高合并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若长期持续升高,需注意与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进行鉴别。

③白细胞升高合并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寄生虫感染,也可见于结核、变态反应、肿瘤及药物等原因。

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及意义

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及意义

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及意义发布时间:2023-02-27T07:49:11.2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3期作者:寇婷[导读] 目的分析术前、输血前为患者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的意义和结果。

寇婷阆中市人民医院四川省阆中市637400摘要:目的分析术前、输血前为患者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的意义和结果。

方法在手术室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选出4241例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在术前、输血前为其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和意义。

结果 TP阳性率是1.48%(63/4241),HBV阳性率是1.11%(47/4241),抗-HIV阳性率是1.39%(59/4241),抗-HCV阳性率是1.77%(75/4241)。

结论对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可及时发现感染情况,还能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力,进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职业暴露风险,值得应用。

关键词:四项传染病指标;输血前;术前;检测意义;检测结果在临床上抢救和治疗患者时常会用到输血。

但输血也有一定风险,有些疾病会经血液传播,例如艾滋病、乙肝等,且这些传染病治疗时无特效药,一旦感染就要终身带病生存[1]。

所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里指出拟输血病人输血前一定要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包括TP、HBV、抗-HIV、抗-HCV。

足以看出,输血前、术前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的重要性。

因此,下文将在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分析术前、输血前为患者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的意义和结果,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手术室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选出4241例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科室分布:骨科患者有485例,胸心外科患者有391例,产科患者有340例,神经外科患者有405例,肝胆外科患者有196例,胃肠外科患者有647例,泌尿外科患者有486例,妇科患者有795例,肛肠科496例;年龄区间23-83岁,平均(46.23±5.23)岁;性别:男性2143例,女性2098例;其中存在吸烟史的有1843例,吸烟年限5-43年,平均(24.23±1.04)年;其中存在饮酒史的有2324例,饮酒年限2-32年,平均年限(18.34±4.34)年。

乙肝肝炎病毒病原学感染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乙肝肝炎病毒病原学感染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乙肝肝炎病毒病原学感染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包含乙肝两对半以及乙肝病毒DNA等一系列指标。

一、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临床意义:1.现症感染的指标,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示:A.协助早期诊断B.作为携带者指标3.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并不能排除感染乙型肝炎二、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临床意义:1.为中和性抗体指标,患者是否康复或者是否具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2.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A.乙型肝炎的恢复期B.乙肝感染期C.疫苗接种D.被动获得三、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临床意义:1.现症感染的指标,乙肝病毒的复制标志。

2.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表示:A.表示传染性较强。

持续三个月以上阳性,则有慢性化倾向。

B.阳性孕妇,新生婴儿九成是阳性。

C.慢性肝炎持续性阳性表示病情的活动情况。

四、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临床意义:1.为病毒停止复制的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低弱,但是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2.乙肝e抗体阳性(+)表示:A.病情进入恢复期,传染性较低。

B.急性乙肝中该值阳性表示预后良好,慢性乙肝表示病情静止。

C.肝硬化中该值阳性和AFP升高则表示,可能为早期原发性肝癌。

五、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临床意义:1.HBcAb是HBcAg的对应抗体,它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核心抗体IgG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2.核心抗体阳性(+)表示:A.有助于确诊“窗口期(抗原消失,抗体尚未形成的时期)”的急性乙肝。

B.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携带者。

C.高滴度(阳性)表示病毒处于复制期,低滴度表示无传染性。

D.核心抗体值转为阴性后则表示乙肝治愈。

六、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病毒DNA检测就是检测体内的乙肝病毒DNA的含量,反映乙肝病毒DNA的复制情况。

若DNA检测的含量过高,表明现在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较高。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8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5项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分析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不同人群的输血前血液指标检出结果。

结果:乙型肝炎5项感染指标例数最多,其中HBcAb的检出率最高。

感染性指标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60以上人群的HBsAg、HBeAg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能够预防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放生,对医院以及患者均是一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输血前检验;8项感染性指标;临床意义;输血是一种临床上不了缺少的治疗和急救措施,在临床上使用范围较广[1]。

但是血液中同样存在多种疾病的感染源,是疾病传播的载体,输血时如果未对血液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验,病原体就会随着输血的过程进入到患者的体内,造成严重的感染事件,引起医疗纠纷。

有研究提出,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能够降低输血相关疾病传染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2]。

因此,我院开展了输血前8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具体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8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912例,女性患者888例,年龄5-72岁,平均年龄(37.58±13.11)岁,其中60岁及以上患者523例,60岁以下患者1277例。

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在所有患者输血前进行常规静脉抽血5ml,在37℃环境中保存30min,进行离心分离血清,放置在4℃环境中保存,在2d内完成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

使用试剂有乙肝5项指示剂、人类抗HIV试剂、梅毒抗-TP、抗HCV IgG诊断试剂盒,使用仪器有酶标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常用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
增高:见于男性性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硬化、慢性肝炎、脂肪肝。降低:见于女性多毛症及男性化、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
特异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升高:正常妊娠、早期绒癌、葡萄胎、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睾丸肿瘤;降低:异位妊娠、先兆流产、先兆流产。
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
监测骨质疏松症或其它骨疾病的抗吸收治疗,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变形性骨炎,绝经后等,减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
25-羟基维生素D
(25-OH-VD)
25-羟基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特异性指标。可以检测骨骼代谢紊乱,如:骨软化,维生素D的过量和缺乏。可对钙的吸收做出评估
尿香草扁桃酸(VMA)
增高:见于嗜铬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原发性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骨钙素(OST)
骨代谢(骨形成)指标。
甲状旁腺素( PTH)
甲状腺机能,钙磷代谢研究
降钙素(CT)
甲状腺髓样瘤,骨代谢指标
骨型碱性磷酸酶(BAP)
小儿佝偻病、孕妇、绝经期妇女、老年人血钙水平检测、指导科学补钙。
游离雌三醇(FE3)
胎盘功能,胎儿生长情况监测
硫酸去氢表雄酮(DHS)
女性多毛症及男性化、多囊卵巢综合症
雄烯二酮(AD)
增加:女性多毛症,痤疮,先天性肾上腺增生,肾上腺皮质肿瘤,多囊卵巢综合症,应用克罗米芬或HCG时等;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卵巢功能减退症,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游离睾酮(FT)
更准确反映有生物活性的睾酮的水平,更敏感的诊断男性性腺机能减退及女性的雄性激素分泌过旺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首先介绍了血液传染病感染的现状,随后详细分析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谷丙转氨酶和抗-HIV抗体检测等指标在输血前的重要性。

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筛查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降低输血感染的风险。

最后总结了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重视程度,保障输血安全,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输血,感染性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谷丙转氨酶,抗-HIV抗体检测,临床意义,血液传染病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的分析,探讨这些指标在诊断和预防血液传染病感染中的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保障输血安全。

借此研究深入了解这些指标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对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重视程度,促进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研究的深入发展,为输血安全和患者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2 研究背景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预防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研究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我们需要首先了解血液传染病感染的现状。

血液传染病感染是输血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至关重要。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全面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提高对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视程度,从而减少输血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 正文2.1 血液传染病感染的现状血液传染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因其易于通过输血过程传播给受血者。

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

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

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手术感染八项是一种常见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手术前患者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和梅毒等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

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容易在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和传播,因此手术前必须进行检测,以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免疫法:两种酶免疫法(EIA和ELIS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化学发光法)。

其中,前者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成本较低,但操作较复杂、费时,只能定性检测;后者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样高,操作简便、快速,可以定量或半定量分析,但检测成本较高。

因此,国内各级医院主要采用前者,而三级医院则更多地使用后者。

对于检测结果的判断,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标准,如表1所示。

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和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的阳性结果意味着患者已经感染了这些病毒,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而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结果则需要进一步复检。

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和梅毒等传染病,避免手术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同时,也可以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

因此,手术感染八项的检测在手术前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

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机体感染HBV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HBsAg出现的时间与机体感染HBV的途径和感染的剂量有关。

输血HBsAg阳性血液后,2周后即可检测到HBsAg。

感染剂量少的患者,HBsAg出现阳性的时间可达3~4个月,甚至6个月。

一般在感染HBV后4~6周可出现HBsAg阳性。

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则提示慢性化。

HBsAg阳性持续的时间和急性乙肝慢性化的比例与感染者的年龄和感染途径有关。

常见临床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标本采集

常见临床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标本采集
一、不建议弃置第一滴血样而测试第二滴血样
01
使用不易挥发完全的消毒剂(如,碘酒)时,弃第一滴血样,可以减少碘残留 采血部位不干燥,导致血样弥散时,弃置第一滴血样,以获得饱满的血样 采血部位不干净(如含有糖分、油渍等)时,弃置第一滴血样,以避免干扰
二、特殊情况:
02
第一滴血样or第二滴血样?
电解质
4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202X
常见临床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标本采集
一、常见临床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内容
二、标本采集
1.采血顺序、抽血常见问题 2.CA、RAAS采血注意事项 3.血气分析采集 4.尿标本的采集 5.血气分析采集 6.咽拭子培养的采集方法
CRP ESR 3.血糖 4.电解质 5.心肌酶 6.甲免 7 乙肝 8.BNP 9.D二聚体
认识C-反应蛋白
人类C-反应蛋白结构图
1
CRP的生理功能
阻滞过氧化物释放
激活补体
增强NK细胞活力
促凝血
IL-1r合成增加
抗肿瘤效应
与LDL结合
清除染色质
抑制组织蛋白酶等
趋向性
血红素凝集增加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阻滞巨噬细胞活性
对细菌/细胞的调理作用
常规CRP、hsCRP 、全程CRP的区别
CRP的临床应用
ESR的临床意义
ESR是一项灵敏但缺乏特异性的指标,很多疾病均表现为ESR加快,但对无症状人群的筛检率很低,约4%~8 %.
故ESR不能用来诊断疾病,亦不能作为健康人群的筛检指标。
02
01
注意
血沉变化大多是由于血浆中蛋白质变化所致,而这种变化一旦发生并不能迅速消除,因此复查血沉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至少应间隔1周以上

医院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医院常用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
体(TGAb)
< 4.11U/ml
增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
酶抗体(TPOAb)
< 5.61U/ml|
甲状旁腺激素
(PTH)
(15.0〜68.3)pg/ml
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血清胰岛素
(2.6~24.9)gj/ml
正常:食糖后血糖和胰岛素呈平行变化;糖尿病:胰岛素释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 核糖核酸聚合酶链
反应(HBV-DNA聚
合酶)
阴性
急性HBV:HBsAg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后抗一HBs阳转; 抗一H Bc — IgM滴度高,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
慢性HBV:临床符合慢性肝炎,并有一种以上现症HBV感
染标志阳性
HBsAg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
(1.8〜4.0)g/L
升高:糖尿病、休克、大手术后;降低:DIC、重症肝炎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
物(FDPs)
< 5ugml
升高:DIC的早中期
D二聚体
v 0.25ygml
升高:高凝状态、DIC
肝功能
前白蛋白
(180~380)mg/L
增高:霍奇金病;降低:营养不良、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
总蛋白
(60~83)g/L
放缓慢;胰岛细胞瘤:胰岛素明显增高、血糖降低
降钙素
(0.1〜10 ) pg/ml
增高:甲状腺髓样癌
血脂
三酰甘油(甘油三
酯)
(0.56~1.70)
mmol/L
增高: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肝素结合蛋白等临床感染指标意义及指标应用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肝素结合蛋白等临床感染指标意义及指标应用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肝素结合蛋白等临床感染指标意义及指标应用临床常用感染标志物主要包括 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 A,白介素 6和肝素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CRP 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也是最常用的评估感染的指标之一,其通过细胞因子介导而由肝脏合成产生,可与配体结合,激活补体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将带有配体的病原体或病理性细胞清除,以维持机体稳态。

CRP在感染发生后6-8h开始升高,24-48h达到高峰,比正常值高几百倍;同时,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病毒感染时,CRP 通常不增高(除了一些严重侵袭导致组织损伤的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CRP 亦可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

持续轻度 CRP 升高,提示有持续的炎症存在,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降钙素原PCT 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其本身没有激素活性,而降钙素却有降低血钙浓度的作用。

在机体正常情况下,仅由甲状腺 C 细胞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产生 PCT;但在机体受到微生物感染时,几乎所有实质组织细胞均可合成 PCT。

在炎症刺激特别是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状态下,机体各个组织、多种细胞类型均可产生 PCT 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此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显著升高。

脓毒症患者的 PCT 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并且 PCT 升高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特异性很高,可作为诊断脓毒症和鉴别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PCT 在病毒性疾病时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因此,PCT 亦可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PCT 在作为鉴别病毒性疾病时,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 CRP、红细胞沉降率等传统标记物。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是组织淀粉样蛋白 A 的前体物质及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肝脏中由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

与前两者不同,SAA 不仅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升高,其在病毒感染时亦有显著升高,尽管细菌感染时升高的幅度大于病毒感染。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意义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学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需要依靠有效的检查指标来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感染指标及其意义,以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评估和处理感染患者。

一、体温体温是判断感染的最基本指标之一。

正常体温范围为36.5℃至37.5℃。

当患者体温超过37.5℃时,可能提示其存在感染。

体温的升高通常与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有关,这可能表明病原体正在被清除。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病情也可能导致低体温,如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因此在判断感染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进行综合分析。

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感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其数量的增加通常意味着机体正在应对感染。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9/L至11×10^9/L。

当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感染的存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病情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如病毒感染或重度感染。

因此,在评估感染程度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指标。

三、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合成在感染或炎症反应时显著增加。

测定CRP水平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疗效。

正常CRP水平低于10 mg/L,超过此范围可能提示感染的存在。

CRP水平的持续上升可能表明感染在进展,而下降则可能意味着治疗的有效性。

因此,监测CRP水平对临床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四、血培养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进行血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检查。

血培养可以帮助确定血液中是否存在病原体,以及病原体的种类。

通过血培养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针对感染病原体最有效的抗生素,从而更精确地治疗感染。

血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感染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C型肝炎病毒(HBV)指标在感染控制中,对于C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评估和监测也非常重要。

HBV感染往往呈现无症状或轻度症状,但长期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肝功能异常或肝癌。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质量控制与管理
为了保证感染指标检测的准确性,需 要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指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在不同条 件下获得相同结果的能力。可靠性好的检测
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减少误差。
感染指标检测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01
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方法。
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可能存在漏诊的情况。
02 03
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通过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方法。核酸 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需要特定的设备和专业人员,且存 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培养法
培养法是通过将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是否有病原体生长来判 断是否存在感染的方法。培养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需要较 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03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诊断感染性疾病
通过检测感染指标,如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有助于判 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 程度,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鉴别病原体
不同病原体感染会产生不同的感染指 标变化,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 鉴别病原体类型,如细菌、病毒或其 他微生物。
特异性
指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排除感染存在的可能 性,即避免假阳性的能力。特异性高的检测 方法能够减少误诊的可能性,但也可能降低 检测的敏感性。
感染指标检测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重复性
指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或由不同操作者进行 检测时,获得相同结果的能力。重复性好的 检测方法能够提高检测的可信度,减少误差 。
可靠性
白细胞介素-6检测

临床血液检验感染性疾病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一览表

临床血液检验感染性疾病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一览表

临床血液检验感染性疾病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一览表英文简称中文名称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HAT 嗜异性凝集试验≤1:14(红细胞凝集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嗜异性抗体滴度常达1:14以上。

一般认为在1:14以上,隔周检验抗体滴度上升4倍以上者,诊断意义更大。

少数正常人、血清病患者、何杰金病、少数淋巴网状细胞瘤和单核细胞白血病等患者,嗜异性抗体可呈低滴度阳性。

CA 冷凝集试验1:32以下(红细胞凝集法)本试验是最常用于检验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非典型肺炎的非特异试验。

患者血清中常出现高滴度的冷凝集素,当凝集效价≥1:64或双份血清效价4倍增高为阳性,阳性者85%具有抗肺炎支原体抗体存在。

其他如传染性单核细肥增多症、重症贫血、疟疾、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腮腺炎、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淋巴增殖性疾病、特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干燥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链球菌感染性肾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也可出现阳性。

AIDS 艾滋病的免疫学检验抗HIV1+2抗体(ELISA法):阴性;HIV-RNA(RT-PCR法):阴性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其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

当感染HIV数周至半年后,绝大多数病人血清中存有抗HIV抗体。

2.抗HIV抗体阳性:如无任何临床症状,可为病毒携带者。

抗HIV阳性可持续数年、数十年以至终身,是重要的感染标志。

3.抗HIV抗体阳性,特别是确证试验结果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时,可诊断为艾滋病。

(可参见本节性传播疾病的免疫学检验)抗HTV 流行性出血热抗体ELISA法:阴性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EHFV),鼠是主要的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源。

人体感染后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意义

真菌感染机体的过程中,其菌体成分 作为抗原释放于体液中并刺激机体产 生特异性抗体,因此对抗原和抗体的 检测有助于诊断。由于患者本身存在 严重免疫抑制,无法产生足够浓度的 抗体,且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 往往在起病周后才显著升高,使得抗 体检测对于早期诊断的意义不大。而 真菌抗原检测则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但有实验通过对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死亡组患者观 察,各病情组值均变化很大,尤其是死亡组病例值大于mL, 最高值达mL。通过检测对患者病程严重程度观察,轻度 组、中度组、重度组、死亡组逐渐增高,尤以死亡组为升 高最显著。康复期全部患者血清均降低,多数患者降至正 常水平。这一试验结果说明检测浓度对患者急性期的诊断、 观察病情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二)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 正常人,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
• < 有局灶感染可能,(脓毒症)的可能性低
• 临界状态,为中度,可能为感染;
• 性休克);
也可以是其他因素(重伤、大手术、心源

小时后复查
•>
重度,最大可能 ,
• 严重全身性感染、重度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某些皮肤病 ()某些血液病
急性传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伤 寒,副伤寒)
嗜碱性粒细胞疾病
嗜碱性粒 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 细胞减少
()慢粒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转移瘤 ( )骨髓纤维化
无意义
单核细胞疾病
单核细胞增多 单核细胞减少
生理性
病理性
无意义
婴幼儿
()某些感染 ()某些寄生虫病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传染病恢复期

临床检验危急值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危急值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PaCO2决定水平临床意义
35mmHg:低于此值而PH>7.5,提示为呼吸性碱 中毒。
45mmHg:高于此值且PH<7.35,表明为呼吸性 酸中毒。
50mmHg:高于此值,表明换气衰竭,应予以合 适的治疗。
70mmHg:高于此值,尤其是急性升高,多可引 起昏迷。
血气分析—酸碱度(PH)
参考值
7.35~7.45 35~45 80~100 21.4~27.3 3.5~5.5 135~145 98~108 3.61~6.11 1.7~8.3 35~80 2.2~2.9 24~194 0-24
0~40 0~200 120~160 4.0~10.0 100~300
11~14
低值 7.2 20 40 15 3 120 80 2.8
一类传染病的病原体,血液、脑脊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中 发现病原微生物时,Rh(D)阴性时均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 Rh(D)阴性血属于少见血型,及时报告便于血库及时与血站 联系提前预约备血。
我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实验项目
名称 酸碱度 CO2分压 氧分压 碳酸氢根 钾
符号 pH PCO2 PO2 HCO-3 K+
血浆
全血
血清
常见的危急值检验项目
血细胞分析 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蛋白含量等
凝血试验 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血气分析 包括:酸碱测定、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
根等
常见的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 如:血电解质、血葡萄糖、肝肾功能、血淀
粉酶等
微生物检验 如:血培养、尿中段培养、痰培养、药物敏
参考值:20~40秒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3.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参考范围: 男:< 20 mm/h ; 女:< 15 mm/h 临床意义: 增快见于:
1)生理性:年幼小儿、经期、妊娠。 2)病理性:急性炎症、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 恶性肿瘤、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死、 胶原病)、严重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严重急性感染、肾脏疾病等。
动脉硬化、阻塞性黄疸、糖尿病、极度贫血、 肾病综合征、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长 期饥饿及高脂饮食后等,饮酒可使甘油三酯 假性升高。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 减退、肝功能严重损害、先天性酶缺陷(如 家族性卵磷酯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缺乏)等。
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HDL-C) 1、增高:对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 生有重要的作用。与甘油三酯(TG)呈负相 关。
血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 血清中尿酸常增高。另外,核酸代谢增加, 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时UA亦增高,急性或慢性肾炎时,血中尿 酸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较非蛋白氮、尿素 氮、肌酐更显著,出现更早。中毒、子痫、 妊娠反应、饮食中脂肪过多、肥胖、糖尿病 等UA也增高。
减少见于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
常见检验指标 的临床意义
1.血常规
主要参考值范围:
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
4~10 ×10^9/L 男:4.0~5.5×10^12/L 女:3.5~5×10^12/L 男: 120~160 g/L 女: 110~150 g/L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TC) 常见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肾病综合征、总胆管阻塞、粘液性水肿、肥 大性骨关节炎、老年性白内障、牛皮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在细菌或病毒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国外研究 结果表明,细菌性感染CRP浓度升高, 阳性率达90% 以上,超过40mg/L时基本确定有细菌性感染的存 在,且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败血症时,CRP浓度多在 148mg/L以上,因此有学者称CRP是败血症的灵敏 指标;而当病毒感染时,血清浓度变化不大, 阳性率 极低,这是由于完整的机体细胞膜上缺乏暴露的磷 脂蛋白质,不能触发CRP的产生和结合;相反,直接的 创伤和多数细菌感染发生在细胞外,足以使两边细 胞膜分离,借此暴露出胆碱磷酸分子和提供CRP的 附着点,结果通过IL-6将信息传递给肝脏,刺激产生 有活性的CRP。因此,测定CRP可作为细菌感染的 指标,又可作为细菌临与床常用病感染毒指标检感测意义染的鉴别诊断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疾病
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 细胞减少
(1)过敏性疾病 (2)寄生虫病 (3)某些皮肤病 (4)某些血液病
急性传染病(伤 寒,副伤寒)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疾病
嗜碱性粒 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 细胞减少
(1)慢粒白血病 (2)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3)转移瘤 ( 4)骨髓纤维化
淋巴细胞改变
•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杆菌感染、某 些血液病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和应用皮质激 素
• 异型淋巴细胞:形态上分三型:泡沫型、单核 细胞型和幼稚型。见于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10%;2)病毒性肝炎;3)风疹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
大多数感染性疾病或组织损伤的诊断、疗效观察 至今仍依赖于传统的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血沉等 检查项目。直至80年代,人们明确了CRP是主要的 急性期蛋白,且与急性感染、组织损伤等关系密 切。近年来,随着实验方法和仪器的进步,CRP与 急性感染、组织损伤等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受到国 内外临床医师的重视关注。许多研究结果表 明,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中最重要的 蛋白之一,被称为炎症标志物。CRP检测结果的定 量化、简便化、微量化、快速化,以及可以进行 全病程动态监测,使得CRP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远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 化
• 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并可出现 更幼稚的粒细胞. 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释放功能良好。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感染、大出血、 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 核右移:若分5叶者超过3%;或中性粒细胞分叶过 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临床意义:骨髓造血 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恶性贫血、化疗之后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 性
粒 细 胞
名称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 1~5
绝对值 (0.04~0.5)x109/L
50~70 (2.0~7.0)x109/L
0.5~5 (0.02~0.5)x109/L
0~1 20~40
3~8
<(0.1)x109/L (0.8~4.0)x109/L (0.12~0.8)x109/L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异
• 中毒颗粒:严重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 伤等在N胞浆中出现的大小不等、分布不 均、染色较深的紫红色颗粒。
• 空泡变性: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 • 核变性:核固缩、核溶解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中毒颗粒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无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单核细胞疾病
单核细胞增多
单核细胞减少
生理性
病理性
无意义
婴幼儿
(1)某些感染 (2)某些寄生虫病 (3)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4)传染病恢复期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蛋白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 CRP在临床中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毒感染:流感、麻疹、伤 寒、登革热等
• 造血功能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 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 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化疗、放疗 •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 脾功能亢进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 概念: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WBC*109/L)
• 参考值:
➢ 成人: 4~10x109/L ➢ 儿童: 5~12x109/L ➢ 新生儿:15~20x10 9/L
• 白细胞增多: WBC > 10x109/L • 白细胞减少: WBC < 4x109/L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中性粒细胞异常
• 中性粒细胞增多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异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
是白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见于: • 化脓性感染 • 严重的组织损伤 • 急性中毒 • 急性大出血 • 血液病及肿瘤 • 某些寄生虫感染 • 生理性:新生儿、妊娠、剧烈运动、饱餐
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二、我院临床上常用的感染的检测指标
• 血WBC+N分类 • 血清CRP • 血沉 • PCT降钙素原 • 特异性感染指标 • 细菌耐药性检查 • 结核分支杆菌实验室检查 •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白细胞检测
▪ 白细胞计数(WBC) ▪ 白细胞分类计数 ➢ 粒细胞(中性、嗜酸性、嗜碱性) ➢ 淋巴细胞 ➢ 单核细胞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组织炎症和坏死的全身反应特征是发热、白 细胞增加、血沉加快和多种APP(急性期蛋白 )快速而非特异性增加,但许多非炎症因素 可引起白细胞升高,如妊娠、激烈运动、中毒 和急性出血等;而血沉也受与炎症无关因素的 影响,如红细胞性质、血清蛋白、脂质水平和 年龄等。因此使白细胞计数和血沉作为组织 炎症和坏死的指标的价值受到限制,而CRP不 受发热、血沉加快和白细胞增加等因素的影 响,故测定CRP对于判断组织炎症和坏死应更 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