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历史话剧艺术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话写史剧中华第一

——郭沫若历史话剧艺术简介
王太学
写历史话剧,是作为文学家、剧作家的郭沫若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

他从1920年起至1960年的四十年间,以旷代罕见的才华和火样的激情,在史剧创作上纵横驰骋,取得了累累硕果,共创作剧本18部,其中史剧为17部,现代剧1部(《甘愿做炮灰》)。

他的剧作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为史剧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是用白话写史剧的奠基人。

他的剧作经验,对以后乃至今天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同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用史剧形式为现实生活服务,配合和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

1、五四时期,用史剧形式鼓动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民主与自由。

这个时期的史剧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即《卓文君》、《王昭君》、《聂(yíng)》,剧中的三位女性都聪明、美丽、大胆、机智,热爱自由、蔑视权贵,敢于反抗。

①《卓文君》,(1923年2月),写西汉时年青寡妇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的故事。

卓父为四川巨富卓王孙。

文君婚后早寡,父逼其守节,她却跟穷困潦倒的书生司马相如私奔。

父与公爹追上她,她坚决反抗,获得了自由。

②《王昭君》(1923年7月),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一反旧意,成为反抗封建最高统治者及奸臣、走狗的女英雄,她甘愿下嫁匈奴,就是向汉元帝挑战,她的反抗是大胆的。

③《聂》(1925年6月),写聂、聂政为国锄奸的故事。

战国时韩国的民女聂机智、勇敢、果断有崇高的志气和丰富的感情,她女扮男装,追随弟弟聂政除奸,自己也献出了生命。

郭沫若用此剧歌颂了为民请命的献身精神,对鼓舞人民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统治作坚决的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抗战时期,郭沫若用史剧教育人民,不屈不挠地反对分裂,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为真理斗争到尽头。

这时期郭沫若共写了6部史剧,6剧朝代不同,主题都是爱国、统一、自由、光明,歌颂为正义献身的光辉形象,对独裁、卖国的丑类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

他用史剧向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地斗争,立了大功。

这6部史剧是:
①《棠棣之花》(1941年),写聂政为国锄奸,刺杀了韩哀侯及丞相侠累,姐姐聂继承弟弟遗志,继续斗争,直至最后献身,该剧的主题是反分裂。

②《屈原》(1942年1月),反对投降,反对分裂,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吼声,是对反动派的控诉。

③《虎符》(1942年),写魏国的信陵君智窃虎符调兵退秦救赵救魏,却被魏安厘王杀害。

郭以此剧为皖南事变被伏击的新四军鸣不平,歌颂了正义,引起了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

④《高渐离》(1942年6月)。

写志士荆轲的朋友高渐离继承荆轲意志,欲刺杀秦始皇未果被杀的故事,歌颂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郭沫若借写秦始皇的暴虐来影射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⑤《孔雀胆》(1942年春),写元朝时云南大理总管段功和梁王女儿阿盖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善良、公心、统一,反对分裂,无原则的妥协,使人民认识到只有国共合作,并肩抗战,才能夺取抗战的胜利。

⑥《南冠草》(1943年),写南明少年诗人夏完淳抗清殉国的故事。

郭沫若以此剧颂英雄,斥国贼,声讨民族败类的卖国罪行。

3、建国后,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郭沫若又意气风发、奋笔创作了《蔡文姬》、《武则天》,轰动了文坛,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褒赏。

两剧都是歌颂历史上贤明的封建政治家,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功绩,反映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使人们得以借鉴,爱到启发、鼓舞,从而丰富我们发展的经验和智慧。

①《蔡文姬》(1959年2月)郭沫若写此剧,主要是替曹操翻案,他说:“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

他认为《胡笳十八拍》的作者就是蔡文姬。

此剧歌颂了曹操在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文化建设方面的历史贡献。

在剧中郭沫若强调了民族不分大小,都要互相尊重,不能以强凌弱。

剧中的蔡文姬被刻画得既是感情丰富的慈母,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她既饱含深情,又无比坚强。

②《武则天》(1960年1月),郭沫若在此剧中为武则天翻了案,歌颂她按照人定胜天的精神励精图治,削平叛乱,打击豪门,重用人才,使国家富裕,推动历史前进的功绩。

而过去的文艺作品一直把她写成一个淫
荡逾闲,嗜杀成性的女独裁者。

实际上,武则天当政50年,生产发展、土地扩大、疆域拓展、文化提高,“贞观之治”的局面得到巩固、继承和延续,她为“开元盛世”
奠定了基础。

两剧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上,即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结合上,作出了新的探索,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郭沫若著史剧的卓越的艺术成就
郭沫若早期的史剧充满激情,富于反封建的战斗精神,但艺术上尚不十分成熟。

抗战时的史剧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艺术上无比卓越,堪称我国现代艺术园地的奇葩,其成就体现在:
1、以强烈的爱憎,炽热的激情,塑出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剧中无论正反人物其性格都很突出,如屈原凌厉、刚烈;信陵君坚毅、沉着、智勇双全。

高渐离因出身卑微,故性格坚韧,能忍辱负重;而夏完淳有才华、富勇气、持大节;段功忠勇、耿介、憨厚,但
易妥协。

郭沫若在剧中对古代女性形象的刻画也极为生动,她们都美丽、聪明、勇敢、富于智慧。

2、郭沫若的史剧善于高度概括历史生活,深入开掘巨大而尖锐的历史矛盾,构成雄伟的结构,紧张的情节和波澜壮阔、奔腾起伏、惊心动魄的气势,真正作到“情节曲折而近情理”、“刺激猛烈而有根有源”。

《屈原》把屈原一生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概括在一天之内,集中加以表现。

从清晨的吟《桔颂》抒怀,接着入宫被诬,痛斥南后,佩剑出游,怒斥张仪,到受囚禁,颂雷电,祭婵娟,走汉北……,环环紧扣,奇峰突起、腾挪跌宕,真是别具匠心,引人入胜。

该剧在重庆连演17天21场,场场爆满,后被国民党政府禁演。

3、郭沫若的史剧充满着浓烈的诗意和优美的抒情,犹如宛转激越的抒情诗。

雨果说:“戏剧就是完整的诗”。

但真正做到这一点是极难的。

作为诗人的郭老,他不但把一部部的史剧按诗的结构和意境来设计,更为剧中人创作了许多诗歌,甚至连对白、独白都是诗样的语言。

如《棠棣之花》中聂为
弟弟聂政送行时唱的歌,盲叟的行吟诗,酒家女春姑的歌;《屈原》中钓者的歌;《虎符》中大梁民众送信陵君的颂歌;《南冠草》中夏完淳所赋的诗都词优意美,使人悦耳赏心。

尤其《屈原》中的大段独白《雷电颂》更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成为不朽的名篇。

尽管郭的史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仍有不足,一是有的人物塑造有现代人之谦;二是曹操赎回蔡文姬的动机是出于友情和为了发展文化也有些牵强。

2007年9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