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土地利用变化是指土地在不同时间段内功能和利用方式的改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还会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介绍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方法。

首先,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例如,大规模的农田开垦、城市扩张和森林砍伐等行为,破坏了原本稳定的生态系统,破坏了动植物栖息地,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另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还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质量下降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大面积的土地退化不仅会导致土壤的贫瘠和植被的减少,还会加剧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为了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指标。

其中,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包括水源保护、气候调节、食物供给和景观美化等。

通过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以比较不同利用方式的优缺点,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指标,如碳储量、土壤侵蚀、水质和空气质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包括遥感技术、地面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程度,并确定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

除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还可以使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来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各种发展项目进行可持续性评估的过程。

在土地利用变化的评估中,可以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来评估土地利用变化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农田开垦项目可能会导致水资源枯竭、土地侵蚀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项目实施前对这些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1. 自然资源利用指标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土地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这包括土地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利用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的地形地貌、水资源供给情况、气候适宜度以及土壤肥力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2.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情况、土地利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3.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除了自然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外,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这包括土地利用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土地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以及土地利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等指标。

二、评价方法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描述和解释,以及土地利用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综合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这种评价方法注重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的影响。

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量化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更加客观地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性关乎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进行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可以指导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管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涉及居住、商业、工业、交通、绿地等多个方面。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首先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与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土地用途,以实现城市土地最优配置。

其次,需要关注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最大的效益是一个重要课题。

可以通过加强土地利用强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等手段来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第二部分: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生态环境评价是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的过程,能够客观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例如,可以采用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质量、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来评价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

这些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第三部分: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是将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进行综合分析,以全面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综合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分层次、综合加权等方法,将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和综合,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例如,可以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思路与方法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思路与方法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思路与方法农村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是衡量土地整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定量评价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贡献。

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来介绍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定量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一、思路1.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土地整治的具体目标和任务,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如生态恢复指标、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资源保护效益指标等。

2.构建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构建评价模型,可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经济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等,建立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3.数据收集与处理:根据评价模型的要求,收集土地整治前后的相关数据,如土地利用数据、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利用数据等,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4.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值,并使用验证方法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

5.结果解释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进行解释和评价,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评价的综合结果。

二、方法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指标间的关联度模型,分析各个评价指标的相互关系和相对重要性,进而判断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

2.生态足迹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土地整治前后的生态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和对比,计算出土地整治后的生态足迹差异,从而评估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评估农村土地整治后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从而定量评价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

4.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指标权重分配和加权求和等方法计算出可持续发展指数,以此来定量评价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土地、水体、植被、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是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量化和评估,以了解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本文将从土地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循环等方面,探讨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土地保持是土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土地保持指的是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能力,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可以通过测定土壤侵蚀率、水土流失量等指标,评估土地保持功能的强弱。

这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结果可以指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和耕作方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可以通过调查和监测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土地生物多样性的状况。

评价结果可以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恢复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于制定保护区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等,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最后,碳循环是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碳循环是指碳在地球上不同环境中的转化和流动过程,包括碳的吸收、释放和储存等。

土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碳储存和吸收功能,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可以通过测定土地的碳储量、碳吸收速率等指标,评估土地的碳循环功能。

评价结果可以为制定碳排放减少政策、开展碳交易等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土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是了解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土地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循环等功能,可以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土地生态评价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对土地的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判和分级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科学管理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评价土地生态质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1.环境质量指数法环境质量指数法是一种客观、综合评价土地生态质量的方法。

该方法以土地环境中的水质、土壤质量、空气质量等指标为基础,通过建立权重系数和评价模型,对土地环境进行评价。

通过计算环境质量指数,可以对土地的生态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为土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法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评价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土地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生态要素的调查和监测,分析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评估生态系统对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转化和储存能力。

通过对不同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土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状况。

3.土地生态功能评价法土地生态功能评价法是一种根据土地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综合评价土地生态功能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土地的土地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地面积和土地质量等要素的调查和评估,结合土地的生态特征和社会经济需求,评价土地的生态功能状况。

通过对土地生态功能的评价,可以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土地景观评价法土地景观评价法是一种通过对土地景观类型、景观格局和景观质量进行评估,综合评价土地生态景观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土地景观特征的调查和分析,评价土地景观的完整性、多样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通过对土地景观的评价,可以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稳定性,为土地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5.土地物质循环评价法土地物质循环评价法是一种通过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介质中的物质循环进行调查和评价,综合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土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输入、输出和转化过程,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效率和稳定性。

通过对土地物质循环的评价,可以揭示土地生态系统的状况,为土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评估生态效益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什么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需要评估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益评估展开探讨。

什么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制定城市规划布局和建筑控制,为城市发展提供指导,调节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实现城市功能布局均衡、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一种管理方法和实践。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引导性文件和决策依据,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需要评估生态效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均衡发展。

均衡发展不仅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还包括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维护生态环境。

评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益,有助于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评估指标1.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评估空气质量应重点考虑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2. 水资源。

城市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时也包括城市供水设施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评估水资源应重点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质、水文地质等。

3.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直接反映生态问题的指标之一。

评估植被覆盖率应重点考虑城市绿地部分的植被覆盖率、公园绿地的面积、绿化覆盖面积等。

4. 噪声和震动。

噪声和震动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指标。

评估噪声和震动应重点考虑噪声和震动来源、采取的控制措施等。

5.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生物多样性应考虑城市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完整性和物种多度等指标。

评估方法1. 生态足迹法。

生态足迹法是通过比较城市所需生态资源和可支配生态资源量的关系来评估城市生态效益的一种方法。

2. 系统动态评估法。

系统动态评估法是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生态问题划分为系统内部问题和系统外部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来评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益。

土地生态评价的基本原理

土地生态评价的基本原理

土地生态评价的基本原理土地生态评价的基本原理土地生态评价是针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功能进行系统分析和定量评定的过程。

Its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一、评价目标的明确进行土地生态评价需要明确评价的对象、评价的尺度和评价的目的,以确定评价的目标指标体系。

评价对象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单元;评价尺度可以为点位、样地、地块、小流域等;评价目的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土地保护等。

二、评价因子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评价因子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至关重要。

一般将评价因子分为状态指标和功能指标两个方面。

状态指标通过描述土地的自然属性反映土地质量,如土壤理化特征、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功能指标反映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过程,如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环境调节功能等。

三、指标定量化对选择的评价因子进行定量化,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定量化方法包括定性分级、量化评分、数学模型计算等。

不同类型指标可以采用不同的定量方法,但应尽量进行客观计算,减少主观打分。

四、指标权重确定由于不同评价因子对土地生态的贡献不同,需要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权重确定方法有多目标决策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

权重的合理确定是评价的关键。

五、评价Integration根据每个评价因子的定量值与权重,采用加权叠加的数学方法得到各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值,即最终的土地生态评价结果。

六、结果分析应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不同土地利用单元的生态质量优劣和生态风险,为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土地生态评价的最终目的。

通过合理的技术路线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土地生态评价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支撑。

但受限于复杂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多变性,土地生态评价仍需不断探索与完善。

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管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是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效果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首先,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一种常用的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用价值,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可以了解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从而科学地制定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其次,生态足迹分析是另一种常见的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所占据的土地面积。

通过对生态足迹的分析,可以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负荷程度,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其生物承载力,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生态足迹,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生态风险评估也是一种常用的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生态风险是指由于土地利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潜在风险。

通过对生态风险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生态效益评估还可以结合经济效益评估进行综合评估。

土地资源的管理往往涉及到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通过综合评估土地利用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可以找到最佳的土地资源管理方案。

例如,在农业发展中,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农业产出、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还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实现。

模型是对复杂系统进行简化和抽象的工具,可以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可以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足迹分析、生态风险评估、综合评估和建立模型等。

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

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年第8期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田泽钦(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环评法的颁布及实施为土地整理规划的开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作出了相应的要求。

本文在分析土地整理及环评基础上,阐述了土地整理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为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定量、定性分析提供指导。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环评;环境保护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土地平整、田块合并、村庄更新、沟渠道路整理为主要内容的踢地整理工作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既有力地保障了用地需要,又有效守护了耕地数量的底线。

但由于片面讲求规划环评区域的土地占补平衡,对土地整理规划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关注的较少。

环评法的颁布及实施为土地整理规划的开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作出了相应的要求。

1土地整理及环评1.1 土地整理及规划体系土地整理是指利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将农业生产作业中所设计的农田、公路、村庄、田块、沟渠等进行综合整治的一种活动。

通过土地整理能够有效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生产作业条件,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通常土地整理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经济社会效益的环境影响。

土地整理规划体系一般分为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区域性土地整理规划以及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规划等等三个类型。

1.2 土地整理规划的特点土地整理规划的特点主要是:(1)专项性。

即,土地整理规划属于整个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范围。

(2)目的性。

即,土地整理规划工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土地的潜力;(3)环保性。

土地整理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结构,在编制土地整理规划时要把土地的整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提升土地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环境效益。

2 土地整理规划环评分析2.1环评指标体系构成分析土地整理规划属于区域环境影响规划的一类,编制土地整理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应以评价为出发点和根本地,把土地整理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纳入到整个环评体系中。

如何进行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

如何进行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

如何进行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土地生态和环境评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的方法和意义。

首先,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土地的生态和环境数据,对土地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这种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的自然条件、生态特征和环境影响,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在进行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土地的自然条件。

例如,土地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是评估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地质调查和地貌测量数据,了解土地的岩石类型、土层性质、地形起伏以及水文特征。

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土地是否适合进行农业、建设或其他用途。

其次,评估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也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特征包括土地的植被覆盖、动物种群、土壤质量等。

我们可以通过采集植物标本、调查动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并进行土壤检测和分析,评估土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的生态平衡是否被破坏,以及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土地生态系统。

除了自然条件和生态特征,土地的环境影响也是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的重点。

环境影响包括土地的污染情况、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等。

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数据,监测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变化,评估土地面临的环境问题和风险。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减少土地的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估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更重要的是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土地的自然条件、生态特征和环境影响,我们可以识别土地的优势和劣势,为土地的功能分类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当我们评估出土地的水文条件良好,适宜发展水资源利用时,我们可以将其规划为水库或人工湖区域,以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土地生态评价是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和指标分析的过程,旨在揭示土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变化趋势和质量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指标选择、指标权重确定和评价模型建立等步骤。

首先,在进行土地生态评价时,需要选择一些反映土地生态情况的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土地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退化程度等。

土地类型可以反映土地的利用方式和资源利用状况,植被覆盖度可以反映土地的生态恢复能力,土地利用变化可以表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而土地退化程度可以反映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还可以根据特定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标,如土地水土流失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

其次,在指标选择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指标权重的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等方法。

专家打分法是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各个指标进行评分,然后按权重大小进行排序。

层次分析法是基于一系列层次结构,通过比较各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熵值法是根据信息熵的原理,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熵值,进而确定其权重。

最后,需要建立评价模型,将以上选取的指标和其权重进行综合评价。

常用的评价模型有加权综合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等。

加权综合评价模型是将各个指标的权重乘以其得分,然后再进行汇总计算,得到土地生态评价值。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通过模糊数学理论,将各个指标的得分转化为隶属度,再进行隶属度的加权平均,得到土地生态评价值。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再与其得分相乘,再进行汇总计算,得到土地生态评价值。

综上所述,土地生态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指标选择、指标权重确定和评价模型建立等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价土地生态质量,为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评价

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评价

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评价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为其不仅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也可以产生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水、木材、矿物等。

与此同时,土地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其被过度利用或污染将会导致生态灾难。

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评价,以确保它们被可持续地利用。

首先,生态环境评价需要考虑土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这些特性决定了土地的各种功能和用途,例如农业、林业、建筑和工业。

在评价土地时,必须考虑这些不同的特性,并确定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土壤酸性或盐度过高可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农业和林业的可持续性。

其次,生态环境评价需要考虑土地的社会和经济因素。

例如,在城市中,土地的价值通常高于农村地区。

如果一个城市的土地被过度利用,将会导致城市扩张、绿地缩小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因此,生态环境评价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土地的利用不会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生态环境评价必须考虑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水和空气质量改善、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控制自然灾害等。

许多这些服务是由生态系统提供的,如果土地被过度利用,这些服务可能会减少或中断。

因此,生态环境评价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以便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第四,生态环境评价必须考虑土地的可持续性。

这包括土地的长期利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

农业、林业和建筑等领域的土地利用必须符合可持续性原则,以确保未来世代的可持续生活。

因此,生态环境评价必须将可持续性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来评估土地利用。

最后,生态环境评价需要考虑政府的管理和监管。

政府必须确保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合法和规范的,以避免非法占用、非法开发和非法砍伐等行为。

此外,政府还必须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得到遵守,例如垃圾处理、废水处理和空气污染控制等。

在总结中,生态环境评价不仅需要考虑土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还需要考虑其社会和经济因素、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和政府管理和监管。

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

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

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提供我们日常所需的食物、能源和建设用地,还维系着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意味着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以确保我们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首先,生态效益评价需要考虑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农田的灌溉和施肥会导致土地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而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则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和大气污染。

因此,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效益,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模式、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等多个因素。

其次,生态效益评价需要考虑土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系统,包括土壤、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

评估土地生态系统的效益,需要关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耐受力等要素。

例如,在评估农田的生态效益时,需要考虑土壤质量、农作物产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药使用等因素,以确定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生态效益评价需要考虑土地资源的时空变化。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却是持续进行的。

因此,评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不仅需要考虑当前状态,还要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这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工具,分析土地利用历史数据和趋势,预测土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和生态效益的变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生态效益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评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不仅需要关注土地本身的生态特征,还要考虑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例如,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这一评价过程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专业知识的融合,既有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也有经济学、社会学和政策科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

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

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

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是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土地资源管理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土地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土地的规划、利用和保护,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1.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可以实现土地的多功能利用,包括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等。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降低土地利用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耕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2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土地资源管理还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禁止不合理的采矿活动、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修复工作,可以减少土地的生态破坏,并逐步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为了科学评估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指标进行评估,如下:2.1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评估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标志之一。

可以通过评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农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和就业水平等经济指标的影响来评估生态效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评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环境税收收入的增加等经济指标来体现生态效益。

2.2 生态指标生态指标是评估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标志之一。

可以通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估来评估生态效益,如水土保持能力的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等。

同时,可以通过监测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

2.3 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评估土地资源管理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标志之一。

可以通过评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等社会指标来评估生态效益。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综述.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综述.

环境科学所存在的不利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制定确保环保措施实施的环境监测计划。

监测、管理内容主要是检查、督促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防治措施,监测施工影响水库水质情况;施工垃圾收集、处置情况;检查督促施工废气、粉尘落实情况,粉尘污染严重地区,施工人员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检查、督促落实降噪措施,工人自我防范措施;督促疫情检查、落实防范措施。

4.3环境监理环境监理是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拟由具有环境监理资质的专业人员实施。

环境监理作为工程监理的一个专业,实时掌握工程建设范围生态环境的改变,负责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和整改工作。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本工程设环境监理1人,环境监理人员必须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技术条款的有关规定。

5环境保护投资概算针对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和环境监测计划,依据《水利水电环境保护设计概估算编制规程》,概算环保投资为34.09万元。

其中环境监测措施费4.76万元,环境保护临时措施费14.81万元,环境保护独立费用12.59万元,预备费1.93万元。

摘要:土地整理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土地整理的影响评价也相应得到了迅速的应用,研究涵盖土地整理对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其中对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相对落后。

本文主要从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来总结近几年关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

研究表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多样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学者们常用的几类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也不尽相同,某些方法还可以结合并用;3S技术的应用,为土地整理定量分析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1概述土地整理泛指人们为了一定目的,对土地进行调整、安排和整治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一项涉及工程与技术、经济与法律、行政与管理的系统工程。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将土地整理的内涵鉴定为: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千百年来,土地利用一直是促进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土地利用是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其主要包括自然土地利用和人工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用途也在发生变化,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估土地利用类型、效果和影响的一组指标。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测量和观察来衡量,从而有助于管理者从客观的角度来评估土地利用的各个方面。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分为生态环境指标、经济收益指标和人文指标三大类。

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的影响环境改变、土地覆盖率、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经济收益指标包括财政收支、就业、基本设施改善等指标;人文指标包括人口压力和参与率等指标。

在评价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一般根据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指标计算评估分数,综合考虑各指标得分来衡量土地利用效果。

通过具体指标评估,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土地利用的状态,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更好地管理土地利用提供可靠的决策基础。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性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将给土地利用带来极大的改善。

它可以支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土地的质量,降低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社会福祉,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改善社会结构。

因此,建立一个衡量土地利用类型、效果和影响的综合指标体系,为土地利用提供可靠有效的测量和评估工具,对政府综合管理和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提高土地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和实施。

许多地区正在通过改进测量技术、加强政策措施和控制行为,实施土地利用评价和管理体系,以改善土地状况。

未来,要重点关注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情况,加大相关技术研究,综合考虑和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总之,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为有效地管理土地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土地生态评价是指对土地进行系统、科学、综合的评价,包括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方式等多方面指标的综合评价。

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潜力及发展方向的评价,为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土地生态评价的整体流程及每个环节的详细描述,以供参考。

一、土地生态评价的整体流程1.确定评价的土地范围和目标:确定评价范围,明确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目标。

2.收集基础数据:通过遥感调查、现场勘察和文献调查等方法,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基础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和评价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对于不同的评价目标,指标体系也可能有所变化。

4.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达到评价指标的量化和综合分析。

对于不同的指标,采用不同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5.编制评价报告:在达到评价指标的量化和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编制评价报告,提出土地生态评价的总体结论、具体问题以及发展建议等。

二、土地生态评价各环节的详细描述1.确定评价的土地范围和目标确定评价的土地范围,可以采用行政区、地貌、生态系统、自然条件等多种划分方法。

评价目标应该包括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指标。

2.收集基础数据基础数据的收集是整个评价的基础,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基础数据的获取。

除了遥感技术和现场勘察外,文献调查也是获取数据的一种有效途径。

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评价目标,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关键。

常用的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等。

为了达到比较专业化和科学系统性,多采用层次化指标体系,该体系可分为主体和次体指标,并根据其实质和权重进行排序。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一、引言土地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态环境质量则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对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综合评价的方案。

二、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挑战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的不断扩张导致大量的土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土地退化。

此外,城市化也带来了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如水源的污染和空气中的颗粒物等。

2. 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活动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往往需要大量的水和肥料,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此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3. 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业发展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业活动通常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建设工厂和相关设施,这导致原本的生态系统被破坏或改变。

同时,工业污染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例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三、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案1. 生态环境指标的选取综合评价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考虑多个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土壤质量的变化、大气和水体的污染程度等。

选取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估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2. 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和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制定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

例如,对于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考虑城市绿化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指数、空气质量指标等来评价。

而对于农业活动的影响,则可以考虑水资源利用效率、农药使用量、土壤质量指标等来评价。

3. 数据采集与分析综合评价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充分的数据支持。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评价体系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评价体系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评价体系是用于评估和监测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的一套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它主要用于衡量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恢复等方面的成效,以指导决策者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提高国土空间的生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态质量评价指标:-水体质量评价:包括水质、水量、水生态系统的评估指标。

-土壤质量评价:包括土壤肥力、酸碱度、污染物含量等指标。

-空气质量评价: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等指标。

-植被覆盖评价: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植被结构等指标。

2.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物种多样性评价:包括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物种分布等指标。

-功能多样性评价:包括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遗传多样性评价:包括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程度等指标。

3. 生态功能评价指标:-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功能评价:包括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指标。

-气候调节功能评价:包括气温调节、湿度调节等指标。

-生物栖息地保护功能评价:包括栖息地面积、连通性、稳定性等指标。

-碳汇功能评价:包括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吸收能力等指标。

4. 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指标:-水资源供给价值评价:包括饮用水供应、农业灌溉等指标。

-气候调节服务价值评价:包括气温调节、风速减缓等指标。

-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价值评价:包括生物资源利用、生态旅游等指标。

5. 修复措施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土地复垦效果评价: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退化修复等指标。

-水体修复效果评价:包括水体水质改善、湿地恢复等指标。

-植被恢复效果评价:包括植被覆盖度提升、生态功能恢复等指标。

以上只是一个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评价体系的简要介绍,实际的评价体系需要根据具体的地区特点、生态环境问题和政策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

这个体系的建立旨在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有效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8462(2007)06-1003-04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①黄 宇 萍(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中国湖南长沙 410004)摘 要: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全面展开,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中的生态环境评价逐渐引起大家更深入的关注。

本文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评价的区域范围、数据来源、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评述与讨论,总结国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出了当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的继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评价;分层分析法;“3S”技术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元化,耕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逐渐得到国家和众多学者的重视。

国办[2005]32号文件精神,要求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它的基础在于做好“协调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专题研究工作。

该专题研究有六项任务:①调查土地生态环境问题;②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③提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建议;④提出进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分区,确定管制规则;⑤提出重点建设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建议;⑥提出生态改善目标和生态建设用地的建议。

要以“改善、协调、预防和减缓”生态环境问题为目标,提出一系列考虑充分、全面的规划方案建议。

在此基础上,国家对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评价分析,在土地开发利用方案的形成阶段就参与其中,及早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规划方案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变化,依据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方案进行改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1]。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土地利用中环境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1 生态环境评价的定义和研究意义1.1 生态环境评价的含义和定位1.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含义[2]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它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广义的环境评价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方面,狭义的环境评价仅指生态环境评价。

1.1.2 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就我国而言,当前的土地利用环境评价主要指对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即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影响,主要包括对水体、气候、土壤、生物和大气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1.2 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重点考虑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保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在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兼顾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3 本文综述的主要内容本文对当前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述,全面论述了当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施现状,分析了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土地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动态在生态环境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效益的目的、重点和方向不同,评价区域范围、数据来源和技术手段方面各有不同,还没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能被广泛接受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且评价多停留在静态评价上,动态的分析评价和生态变化可视化的应用还较少。

2.1 生态环境评价的区域范围研究区域范围覆盖了国家、省、市、区、流域及生态区等各种不同空间尺度。

叶亚平、刘鲁君作了关于“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国家宏观角度对中国各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朱晓华、杨秀春、谢志仁对江苏省各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动态变化研究,将生态质量评价从静态扩展到动态研究。

2006年,李贞、冷飞、刘艳菊等作了关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对山西省太原市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徐杰、张盛、檀庆海等人进行了“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生态环境评价及其生态功能区划”的研究,以城市的一个行政区为单位进行了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伏洋、李凤霞、严进瑞等对“青海省河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青海省主要河流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分,并提出了青海省河流生第27卷第6期2007年11月 经 济 地 理EC ONOMIC GE OG RAPHYV ol.27,N o.6N ov.,2007①收稿日期:2007-04-12;修回日期:2007-08-20态环境建设的构想。

瓦哈甫・哈力克等人对新疆策勒绿洲进行了干旱区土地利用状况的环境影响评价,给出了基本的量化研究方法[3-10]。

研究范围覆盖完整,对各级空间尺度的生态环境质量都进行了评价和科学调控,这说明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得到了各级的重视和大力推进。

2.2 评价数据来源的选择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生态环境评价的数据来源已经由单一的地形图、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发展到现在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如SPOT、NOAAΠAVHRR等)、DE M数据等高精度数据源。

新疆策勒绿洲的生态环境评价中利用不同时期的卫星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计算出每个样本内不同时期的弃耕和沙化面积,在实地用G PS来定位,在GIS平台上进行面积计算并作了土地利用类型图[8];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张增祥、杨存建、田光进利用NOAAΠAVHRR、DE M数据对中国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11]。

2.3 评价指标选取的研究国内的生态环境体系评价指标发展起步晚,还处在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各专题研究在遵循国家环保总局的指标选取要求外,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本地区的评价指标,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评价选取指标还没得到统一。

史纪安、刘玉华、师江澜等人在对青海省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评价时,在参考本地区其他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权重值,把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五项指标作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12]。

李贞、冷飞等人对山西省太原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将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概念模型应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评价指标划分为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响应指标。

采用“问题驱动”的模式对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链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掌握相关活动、问题、状态、影响、措施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利用Delphi法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以此得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5]。

叶亚平、刘鲁君在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指出评价指标体系由生态环境质量背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宜度需求三部份组成,并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3]。

毕晓丽、洪伟在对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指出,应从社会、自然生态、经济方面来分析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影响[13]。

2.4 评价方法的选择鉴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其评价方法也必须用复杂大系统的理论和综合集成的方法进行,在定性分析下结合定量分析,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软科学与硬技术、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结合起来,目前应用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4]。

2.4.1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15,16]它是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在1970年代提出的。

它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方法为分析、决策、预报和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事实上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AHP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把要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一个大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划分出各因素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后,相应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数,并加以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进行规划决策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

它是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物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特别适合对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这也是目前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2.4.2 主成分分析法在多指标的质量综合评价中,常常是通过加权法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值综合在一起,以得到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值。

主成份分析法就是要从较多的指标中找出几个能较好地反映原来资料信息的综合指标,也就是在保征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经线性变换和舍弃一小部分信息,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始的多维变量,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这些综合指标既能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时它们之间又是彼此独立的。

2.4.3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由于人工神经网络有类似人的大脑思维过程,可以模拟人脑解决某些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因此,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已知环境样本进行学习,获得先验知识,学会对新样本进行识别和评价。

李祚泳等开展了人工神经网络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他将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17]。

B-P网络模型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不需要对各评价指标权值大小做出人为规定,在学习过程中会自适应调整,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

另外,B-P网络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选取随意多个评价参数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模型,此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2.4.4 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是根据指标(或元素、因子)数据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它适用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计算及指标阈值的确定等各个环节。

尤其当指标数量众多,并且指标数值处于动态变化的情况下,采用聚类分析法发现其基本类型和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指标评价体系,将会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从而获得更完美的评价效果[18]。

2.4.5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此方法确定权值,首先要选取决定研究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再确定其它指标同主层因子决定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排序,然后以此关联度为基础,决定权重的分析。

2.4.6 指数评价法指数评价法从监测点的原始监测数据统计值与评价标准之比作为分指数,然后通过数学综合作为环境质量评定尺度。

近几十年来,这一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了很大的发展。

早期国外应用的指数法有美国的NWF 环境质量指数和加拿大的“总环境质量指数”(E QI)等[19],目前最常用的是综合指数法,应用此法,可以体现生态环境评价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以上几种方法在实际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均有很多应用,在对复杂数据分析方面各有优势,同时在分析数据时也可结合一种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如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4001经 济 地 理 27卷分析结合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