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名著导读-8-管理的新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5d4a0f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4.png)
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一、知识经济的特征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较,它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性经济,它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为投入的主要资源,与其他稀缺资源不同,知识和信息可以被人们共享,并且在使用中不会被消耗反而能增加。
第二,知识产品呈爆炸性增长。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小时就有20项发明诞生,每年增加的信息量达800亿条,而且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的周期日趋缩短。
信息尤其是知识,正日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
第三,知识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地域对其影响逐渐减小,资源、产品、服务乃至市场日趋全球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采取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的分散性生产为主。
第四,知识创造的价值大小依赖其使用环境,同样一则信息给不同人在不同时间带来不同的价值。
因此,知识经济更强调人力资源的作用。
在企业间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实现企业员工最大限度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如何将隐性知识挖掘出来为决策服务,已成为企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传统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传统的信息管理是通过资源的配置来有效满足信息需求,它侧重对编码信息的管理,而忽视对非编码信息载体――人的管理。
信息(如实践经验)的很大一部分都存储在员工的头脑中,而这些能够提供决策支持的有用信息,即知识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同时,传统信息管理偏重于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和传递等机械管理,忽视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以提供决策支持。
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才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目标。
另外,传统信息管理重视信息的提供而忽视信息的流动与共享,导致企业中大量信息都分散保存在员工头脑中,形成一个个分散的“信息孤岛”。
总之,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已日趋显露,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对企业信息管理提出新挑战。
三、企业现代管理新模式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de501454a7302768e99395f.png)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1961)---------------------------------------------------------伦西斯·利克特(Rensis Likert)是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曾于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得文学学土学位,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他是在领导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卓有影响的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创始人和首任领导者,其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主要在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等方面。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管理的新模式》(1961)、《人群组织:它的管理及价值》(1967)以及《管理冲突的新途径》(1976与人合作)等。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以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自1947年以来进行的数十项研究成果为依据,总结了美国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和部分成绩出众的管理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并且比较详细系统地阐述了“支持关系理论”和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机构。
在此基础上,利克特于1967年提出了领导的四系统模型,即把领导方式分成四类系统:剥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和参与式的民主领导。
他认为只有第四系统——参与式的民主领导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领导,才能正确地为组织设定目标和有效地达到目标。
在此,我们主要介绍利克特提出的管理新模式。
利克特和他的同事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认为在60年代的高效企业和政府部门由于环境的变化,正在创造一种不同于5O年代管理系统的新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
这种新型管理系统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组织成员对待工作,对待组织的目标,对待上级经理采取积极和合作的态度;他们互相信任,与组织溶于一体。
2.组织的领导者采用各种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首要是让员工认识到自我的重要性和价值,例如鼓励组织成员不断进步,取得成就,承担更大责任和权力,争取受表扬和自我实现。
同时也要让员工有安全感,发挥自己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管理学 第8章 组织变革
![管理学 第8章 组织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e05a82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e.png)
第八章 组 织 变 革
詹姆斯·钱皮是公认的研究业务重组(business reengineeing)、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和企业复兴 (corporate renewal)等管理问题的世界权威。钱皮曾经担任过 CSC咨询集团的总裁,并且是CSC Index国际管理咨询公司 的创始人之一,曾在PBS商务频道主持节目,并给《福布 斯》、《销售与营销管理》等杂志撰写专栏文章。詹姆 斯·钱皮是一个能够抓住现实变革根本的管理大师,所以, 才会有那么多人在聆听他的声音、关注他的言行。
第八章 组 织 变 革
三、组织变革分类 按照变革的不同侧重,将组织变革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战略性变革。战略性变革是指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 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如果组织决定进行业务收缩,就必须 考虑如何剥离非关联业务;如果组织决定进行战略扩张,就 必须考虑购并的对象和方式,以及组织文化重构等问题。 (2) 结构性变革。结构性变革是指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 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变革,并重新在组织中进行权力 和责任的分配,使组织变得更为柔性灵活、易于合作。
第八章 组 织 变 革
3. 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组织变革的最直接感受者就是组织的员工。组织如若不 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顺势改变员工对变革的 观念、态度、行为方式等就可能无法使组织变革措施得到员 工的认同、支持和贯彻执行。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的是,改变 员工的固有观念、态度和行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组织要 使人员更具环境适应性,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 决策中要更多地重视员工的参与和授权,要能根据环境的变 化改造和更新整个组织文化。
第八章 组 织 变 革
2.对结构的变革 结构的变革包括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权程度、职务 与工作再设计等其他结构参数的变化。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 对如何选择组织设计模式、如何制定工作计划、如何授予权 力以及授权程度等一系列行动做出决策。现实中,固化式的 结构设计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需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 变化,管理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其中的某些组成要 素。
管理学书籍推荐
![管理学书籍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20c287b1eb91a37f1115c60.png)
本书目是结合《世界管理学名著导读》卢大振、《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孙耀君、《世界管理学名著精华(全球商界大师48部经典管理学巨著)》李津、《西方工商管理学名著提要》吴晓波、《管理学——教与学导引》周三多五本权威著作整理而成,几乎囊括了管理学历史上的所有经典著作,作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必全读,但不能一本也不读。
如果你身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这些书你几乎没读到几本,那么你仍是一个门外汉,即使你已经是研究生,哪怕你是博士生,其实你还是一无所知的书呆子。
检验一下你读过几本,如果少于十本,那么你应该马上补课,如果这些书你已经都读过,那么你就已经成为管理学专家了,如果你一本也没读过,对不起,你已经没读的必要了……(书目排名不分先后)1.《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2.《经济与社会》[德]马克斯·韦伯3.《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4.《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5.《组织与管理》巴纳德 19486.《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7.《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8.《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梅奥9.《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10.《领袖论》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11.《个人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12.《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13.《管理行为》[美]赫伯特·西蒙14.《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15.《组织》赫伯特·西蒙16.《管理决策新论》弗鲁姆 197317.《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18.《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19.《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20.《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菲利普·科特勒、埃迪尤阿多·罗伯特著21.《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22.《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23.《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24.《工作与人性》[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25.《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26.《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27.《公司战略计划大败局的分析》亨利.明茨伯格28.《管理实践》[美]彼得·德鲁克29.《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30.《有效的管理者》[美]彼得·德鲁克31.《公司的概念》彼得.F.德鲁克32.《创新与创业精神》彼得.F.德鲁克33.《不连续的年代》彼得.F.德鲁克34.《工业人的未来》彼得.F.德鲁克35.《新社会——对工业秩序的新革命》彼得.F.德鲁克36.《二十一世纪管理面临的挑战》彼得.F.德鲁克37.《旁观者》彼得.F.德鲁克38.《管理论的丛林》[美]哈罗德·孔茨39.《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40.《管理学》[美]哈罗德·孔茨41.《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42.《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3.《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44.《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大内(美国1943—)45.《转危为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46.《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47.《乱中取胜》[美]汤姆·彼得斯48.《志在成功》美]汤姆·彼得斯49.《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50.《巨人学舞》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51.《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1947—)52.《第五代管理》查尔斯.萨维奇53.《企业再造》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54.《企业行动纲领》迈克尔.哈默55.《企业X再造》詹姆斯.钱匹56.《改革公司——企业改革的宣言书》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匹57.《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58.《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59.《渴求成就》[美]戴维·麦克利兰60.《权力的两面性》[美]戴维·麦克利兰61.《帕金森定律》[英]诺斯古德·帕金森62.《普通企业管理学》[德]京特·沃厄63.《现代管理原理》[美]亨利·艾伯斯64.《高度生产率的秘密——巴克制——工作效率分析与管理》[日]门田武治65.《生产管理基础》[美]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66.《工业管理与组织》[美]亨利·西斯克67.《管理思想的演变》[美]丹尼尔·雷恩68.《组织行为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69.《组织心理学》艾德佳.沙因70.《人类动机理论》马斯洛 194371.《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英]约翰·邓宁72.《寻求优势——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美]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73.《超前管理——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决策》[美]L·普拉凯特和G·黑尔74.《现代管理论》[日]占部都美75.《当代管理学》[美]戴维·R·汉普顿76.《管理华尔兹》[澳大利亚]G·辛格和M·华菜士77.《管理诀窍》[美]诺斯古德·帕金森和拉斯托姆吉78.《开发科技人员的管理才能》[美]M·K巴达维79.《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美]约翰·科特80.《权力与影响》[美]约翰·科特81.《变革的力量》[美]约翰·科特82.《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美]约翰·科特83.《新规则后工业化社会制胜策略》约翰.科特84.《总经理》[美]约翰·科特85.《合作竞争大未来》[美]尼尔·瑞克曼、劳伦斯·傅德曼、索察·鲁夫86.《企业倒闭——原因和对策》[日]安田龙平87.《董事》[英]鲍勃·特里克88.《看得见的手》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89.《企业生命周期》伊查克.爱迪思90.《跨边界管理跨国公司的经营决策》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苏曼特拉.高沙尔91.《定位》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92.《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93.《新管理方格》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94.《领导难题——方格解法》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95.《非理性的时代——掌握未来的组织》查尔斯.汉迪96.《把握创新》詹姆斯.M.阿特拜克97.《彼得原理》劳伦斯.J.彼得98.《君主论》马基亚维利99.《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卡内基100.《动机与人格》马斯洛101.《工作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斯奈德曼102.《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美)帕斯卡尔,(美)阿索斯103.《管理团队·成败启示录》梅雷迪思·贝尔宾104.《跨国管理教程. 案例和阅读材料》(美) 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105.《产品创新战略》罗杰斯106.《超越确定性——组织变革的观念》:(英)查尔斯·汉迪107.《管理备要》厄威克108.《工作绩效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劳勒波特 1967109.《组织发展与官制体系的命运》本尼斯1966组织结构与设计洛希1970110.《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途径理论》豪斯米切尔1974111.《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海能112.《西方企业文化》肯尼迪.迪尔113.《知识经济》 D.尼夫114.《未来的组织》赫塞尔本115.《美国精神》米勒116.《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麦耶斯117.《企业文化的评估与管理》戴维斯118.《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史蒂文·L.戈德曼,罗杰·N·内格尔,肯尼思·普瑞斯119.《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纽曼.萨默120.《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约瑟夫.派恩121.《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沃麦克122.《经营管理理论》宫坡纯一123.《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OECD124.企业家传记(最好是自传)十部,(如《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松下企业经营谈》、《杰克·韦尔奇自传》《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125.知名企业研究专著十部(如《海尔是海》、《联想为什么》等)最后附上知乎上一位大神关于管理学的推荐和学习心得。
读《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有感
![读《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42c3c9373968011ca30091fd.png)
读《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有感伦西斯、利克特是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生于1903年,逝于1981年。
利克特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的研究工作。
以利克特为首的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从1947年开始,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访问和长期试验研究,提出了领导行为的理想类型和与此相关的三种基本概念。
这些研究成果后来写进了《管理的新模式》这本书中,这些研究成果也被叫作“密执安研究”。
《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是利克特早期的重要作品,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详细、系统的阐述了“支持关系理论”和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机构。
书中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过了一系列实践的检验,证明确有其明显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密执安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着眼于提高和发挥企业组织中人的能力,在利克特看来,企业活动的中心在于改善对人的组织或者说企业管理的中心在于如何管理人,这一点影响着企业活动的一切方面。
利克特提出了领导类型的八个方面特征:领导过程、激励过程、交流沟通过程、相互作用过程、决策过程、目标设置过程、控制过程、绩效目标.并根据上面的八个特征,归纳出4种领导方式,也被称作四种系统,即:1、专制的命令型。
特点:权利高度集中在上层。
2、温和的命令型。
特点:权利控制在最上层,授予中下层部分权利。
3、协商型管理。
特点:决定权在上层,上层领导对下属人员有相当程度的信任。
4、参与型管理。
特点:上级对下属人员完全相信,工作问题可以自由的交换意见,上级都尽量听取和采纳下属人员的意见。
以参与决策、经济报酬、自助的设定目标并自我评价等手段充分调动下属人员,各类成员对组织目标都有真正的责任感,并积极行动起来促其实现。
这是利克特所倡导的方式(系统),多年以后,利克特在回顾领导理论发展时,断言他所主张的第四方式(系统),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利克特认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取决于它。
从管理走向经营之阿米巴经营模式课件
![从管理走向经营之阿米巴经营模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8f66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d.png)
项目
类别1
类别2
A
收入
a1
外部收入
a2
内部收入
合计=a1+a2
B
支出
b1
巴内支出
b2
公共分摊
合计=b1+b2
C
收益
收益=收入-支出
D
效率
本巴总工时d
D=d÷C
E
效益
本巴总人工e
效益=e÷C
阿米巴经营模式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阿米巴经营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
最符合人性的三个字“分 算 奖”
阿米巴的个数与级别
阿米巴级数 没有严格规定 分巴后通常少于原有组织层级数 如果核算成本太大可暂不成巴阿米巴个数 只要符合阿米巴成立的三个条件 能成立阿米巴的尽可能成立阿米巴 核算成本不能太大。
阿米巴成立的三个条件:1、能独立核算 有清晰的收入和支出 2、能够履行交易的完整职能 具备买卖的功能 3、符合且能执行公司的战略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经营会计
经营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
比较要素
财务会计报表
阿米巴经营会计报表
作用
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掌握经营状况并及时调整对策
报告对象
对外有关部门和权益相关人
各级巴长
制作者
财务会计部门
巴长
计算准则
有关法律、法规
公司内部规定
计算对象
公司综合的财务报表
各巴的经营报表
功能
主要核算
包括预计、预提、最后核算
报表周期
共同 愿景
第二节 阿米巴单元划分
从管理走向经营—中国式阿米巴经营模式
阿米巴成立的三个条件
管理学名著导读-8-管理的新模式.
![管理学名著导读-8-管理的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72538a2960590c69ec3762d.png)
Major Works
《管理的新模式》(1961年)
《人群组织:它的管理及价值》(1967) 《管理冲突的新途径》(1976与人合作)
7
核心要义
《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是利克特早期 的重要著作。该书以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 所自1947年以来进行的数十项研究成果为 依据,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并 比较详细、系统地阐述了“支持关系理论” 和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结构。
17
对人的激励形式有四种,即经济激励、 自我激励、安全激励和创造激励。只有 按照这些激励形式进行管理,才能完成 既定的任务,而参与型管理方式正是按 照这种需要建立起来的。
11
主要内容
——四种领导管理方式
利克特根据大量的企业调查研究,总结 出了主要的四种类型的领导方式,即四 个系统:
1. 2. 3. 4. 专权独裁式(exploitative authoritative) 温和独裁式(benevolent authoritative) 协商式(consultative) 参与式(participative)
5
作者生平
1946 年,利克特受密歇根大学之邀,建立社 会调查研究中心。该中心与后来增加的三个中 心一起合并为社会研究所,利克特担任该所所 长,一直到他 1970 年退休为止。 退休后,利克特建立了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咨询机构,称作伦西斯· 利克特服务社,将他 的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管理和组织领域,直到 去世。
“以员工为中心”(Employee - centered) 的领导
重视人员行为反应及问题。利用群体实现目标, 给予组织成员较大的自由选择的范围。
10
教育经济与管理书目
![教育经济与管理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e06b982c7375a417866f8f5b.png)
教育经济与管理文献选读参考数目教育经济方向资料室存书:1.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中国经验与范式分析2.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3.集体选择经济学4.产权的经济分析5.集体行动的逻辑6.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第二辑)7.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8.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9.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10.在交易成本不为零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分析11.选择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融合12.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13.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研究14.人力资本与中国现代化:中国人力资本成长模式研究15.人力资本出资问题研究16.人力资源管理革命:从人力成本到人力资本17.高等教育市场化18.不完全竞争与非市场出清的宏观经济学:一个动态一般均衡的视角19.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20.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均等:方法和证据个人藏书:1.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Martin Carnoy)高等教育出版社2.教育投入与产出(王善迈)河北教育出版社3.从滞后到超前:20世纪人力资本学说与教育经济学(靳希斌)山东教育出版社4.教育经济学导论(邱渊)人民教育出版社5.教育经济学(靳希斌)人民教育出版社6.教育经济学新论(杨葆焜、范先佐)江苏教育出版社7.教育经济学(王玉昆)华文出版社8.教育经济学(范先佐)人民教育出版社9.教育经济学(刘存绪等)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0.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王善迈)高等教育出版社11.教育经济学原理(张素蓉)四川教育出版社12.高等教育经济学(张万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3.大学的逻辑(张维迎)北京大学出版社14.教育的经济分析(崔卫国)经济科学出版社15.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郝克明)广西教育出版社16.教育资本:规范与运作(靳希斌)四川教育出版社17.教育成本计量探讨(袁连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8.教育新视野(马佳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教育改革(靳希斌)广东教育出版社20.现代教育的经济价值(刘芹茂)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1.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研究(靳希斌)福建教育出版社22.产权、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张克难)复旦大学出版社23.知识经济与教育(彭坤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4.道德、经济、制度(茅于轼)河南人民出版社25.地方教育投资研究(沈百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6.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范先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7.高等教育成本管理论(陈敬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8.以效益眼光看教育(周贝隆)四川教育出版社29.高等学校的学生贷款(赵中建)四川教育出版社30.办学效益督导与评估(王玉昆)华文出版社31.学校管理的经济分析(杜育红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2.经济效率因素分析(王稳)经济科学出版社33.高等教育市场化(戴晓霞等)北京大学出版社34.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供求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刘文)中国经济出版社35.中国大学外部经济关系研究(王卓君等)北京大学出版社36.挑战与创新:构建新经济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朱国仁)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7.适度盈利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柯佑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8.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张民选)人民教育出版社39.高等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李福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0.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经济学分析(崔玉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1.教育制度和教育组织的经济学分析(曹淑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2.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陆根书、钟宇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3.中国农村教育焦点问题实证研究44.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康宁)教育科学出版社45.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闵维方)人民教育出版社46.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李宝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7.人力资本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张志安、杜育红)中国人事出版社48.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人口转变与教育发展(2004)(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9.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黄敬宝)经济管理出版社50.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陈国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51.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闵维方)北京大学出版社52.人本发展经济学(李宝元)经济科学出版社53.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对中国高校毕业就业选择与教育投资风险的研究(赵宏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54.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申继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5.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侯亚非)中国经济出版社56.教育产权制度研究(高金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7.中国民办教育产权研究(宁本涛)齐鲁书社58.新制度经济学(袁庆明)中国发展出版社59.新制度经济学(彭德琳)湖北人民出版社60.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程恩富)经济日报出版社61.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武汉大学出版社62.制度经济学(汪洪涛)复旦大学出版社63.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盛洪)北京大学出版社64.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纵览(胡乐明等)当代中国出版社65.制度经济学(柯武刚、史漫飞)商务印书馆66.比较制度分析(青木昌彦)上海远东出版社67.公共选择理论(方福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8.为什么制度重要(盛洪)郑州大学出版社69.制度、经济效率、收入分配(林红玲)经济科学出版社70.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约翰·克劳奈维根)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71.交易成本经济学(迈克尔·迪屈奇)经济科学出版社72.契约经济学(科斯等)经济科学出版社73.契约的演进与制度变迁(陈国富)经济科学出版社74.制度、契约与组织(科斯等)经济科学出版社75.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科学出版社76.经济组织的制度逻辑(罗必良)山西经济出版社77.专业化与经济组织(杨小凯等)经济科学出版社78.博弈论与社会契约(肯·宾默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79.内部组织的经济学(今井贤一等)三联书店80.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1.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微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2.经济学原理(上、下)(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83.管理经济学(干春晖)立信会计出版社84.走进经济学(张军)三联书店85.经济学是什么(梁小民)北京大学出版社86.游戏着经济学(卢周来)郑州大学出版社87.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马克·斯考森)华夏出版社88.看不见的心: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晓林、秀生)中国经济出版社89.竞争力经济学(金碚)广东经济出版社90.经济学的著名寓言(丹尼尔·史普博)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91.有场景的经济学(朱锡庆)福建人民出版社92.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戴维·弗里德曼)中信出版社93.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安德鲁·肖特)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94.人力行为的经济分析(加里·S·贝克尔)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95.集体行动的逻辑(曼瑟尔·奥尔森)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96.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盖瑞·J·米勒)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97.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R. 科斯等)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98.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道格拉斯·C·诺斯)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99.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谢德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00.教育产业论(张铁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01.科技、教育、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孙绍荣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02.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103.委托代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罗建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04.难得糊涂的经济学家(韦森)天津人民出版社105.制度是怎样练成的(夏业良)天津人民出版社106.鹰和人都吃鸡(蔡昉)天津人民出版社107.经济学的骑士: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汤碧)河北大学出版社108.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约·梅·凯恩斯(帅勇)河北大学出版社109.自由主义的旗手:弗冯哈耶克(靳玉英)河北大学出版社110.卓尔不群的创新者:约·阿·熊彼特(殷凤)河北大学出版社111.经济自由之神:亚当·斯密(成新轩等)河北大学出版社112.大话张五常(蒲勇健)经济科学出版社113.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胡井丹)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14.非主流教育新视野:人才供给非稀缺阶段的中国教育(吕育康)郑州大学出版社115.经济学与人类关怀(何清涟)广东教育出版社教育政策方向:资料室存书:1.教育政策学(袁振国)江苏教育出版社2.教育政策基础(Dan E. Inbar等)教育科学出版社3.教育政策执行研究(周佳)教育科学出版社4.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刘复兴)教育科学出版社5.高等教育的经济分析与政策6.当代中国公共政策7.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个人藏书:1.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曾满超)人民教育出版社2.中国教育政策评论(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3.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1(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4.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张乐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吴志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陈振明)人民大学出版社7.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研究(刘伯龙)复旦大学出版社8.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祁型雨)人民出版社9.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7年卷(白钢、史万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政策分析新模式(诸大建)同济大学出版社11.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政府的责任与局限(阿耶·L·希尔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2.财政形势与政策研究(马海涛、刘玉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3.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陈鹏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4.教育法学概论(戴国明、马平)河南大学出版社15.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劳凯声)教育科学出版社16.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制保障研究(刘建发)经济管理出版社教育管理方向:资料室存书:1.学校管理新视野2.教育管理学导论3.学校管理原理与方法4.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5.中国教育管理史6.教育管理论7.教育管理:基于问题的方法8.新编教育管理学9.学校管理实话10.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11.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版)12.新课程与学校管理创新13.教育管理学基础14.教育管理学导论15.“盘点”学校——解开学校管理的症结16.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17.学校改进之框架:提高学生成就18.有效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版)19.民办学校的运营(胡卫)教育科学出版社20.现代大学制度(赵文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1.高等教育运营(赵宏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2.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第四版)24.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25.21世纪非营利组织管理26.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27.世界管理学名著速读手册28.当代西方管理学新词典29.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30.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31.管理学(第7版)32.罗宾斯《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版)33.世界管理学名著导读手册34.管理学原著选读(第二版)35.新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36.管理学范式理论的发展37.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二版)3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公共组织中的应用39.一次读完28本管理学经典40.非营利组织管理学41.公共管理学42.管理学名著精华个人藏书:1.教育管理学(陈孝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教育管理学(吴志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Fred C. Lunenburg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学校管理学(萧宗六)人民教育出版社5.学校管理实话(陈桂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学校管理理论与实务(范国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教育管理决策新论(孟繁华)教育科学出版社8.学校管理研究(贺乐凡)文化艺术出版社9.学校管理(旧)(邹泽生)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0.小学管理(旧)教育科学出版社11.学校管理的经济分析(杜育红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中国教育管理评论(褚宏启)教育科学出版社13.学校经营管理——一种规划的趋向(约翰·雷等)重庆大学出版社14.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机制(周游)中国经济出版社15.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版)(E·马克·汉森)上海教育出版社16.美国多校园大学系统:实践与前景(杰拉德·盖泽尔)教育科学出版社17.现代学校制度(徐正福等)中央文献出版社18.校本人事开发与管理(龙君伟)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效率与民主——美国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研究(陈如平)教育科学出版社20.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范先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1.高等教育成本管理论(陈敬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2.办学效益督导与评估(王玉昆)华文出版社23.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探索(王守军)清华大学出版社24.教育策划研究(汪雄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5.多元与融合: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范国睿)教育科学出版社26.教育组织行为学(第7版)(罗伯特·G·欧文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7.组织(加雷恩·摩根)清华大学出版社28.巴纳德组织理论研究(饭野春树)三联书店29.现代组织理论与组织创新(阎海峰、王端旭)人民邮电出版社30.公共组织理论(罗伯特·B·登哈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1.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王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2.现代组织理论与管理(金冬日)天津大学出版社33.组织学:行为、结构和过程(詹姆斯·L·吉布森)电子工业出版社34.组织:结构、过程及结果(理查德·H.霍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35.组织行为学精要(第6版)电子工业出版社36.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海尔·G·瑞尼)清华大学出版社37.企业组织管理模板与操作流程(赵光忠)中国经济出版社38.经济学、组织与管理(保罗·米尔格罗姆)经济科学出版社39.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40.管理学:现代的观点(芮明杰)上海人民出版社41.现代管理理论(陈伟、陈克)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4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3.现代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通论(李宝元)经济科学出版社44.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加里·德斯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5.变革管理(汪大海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6.组织变革理论与实践(W·沃纳·伯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47.组织变革改善策略(迈克尔·科伦索)经济管理出版社48.现代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侯光明、李存金)高等教育出版社49.经营者激励——理论、方案与机制(程国平)经济管理出版社50.世界上最有效的管理:激励(王祖成)中国统计出版社51.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让-雅克·拉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2.企业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估设计(谢康)中山大学出版社53.职业生涯管理:原理·方法·实践(李宝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4.科层现象(米歇尔·克罗齐埃)上海人民出版社55.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托尼·布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6.企业规模结构优化(王绪君)经济科学出版社57.企业的经营谋略(编译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58.21世纪的人类资源管理(编译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59.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组织管理(编译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60.管理经济学(H·克雷格·彼得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育财政方向:资料室存书:1.公共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2.中国财政经济理论前沿(4)3.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制保障研究4.当代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论纲5.财政分权理论与基层公共财政改革6.高等教育财政: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选择7.义务教育及其财政制度研究8.2006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个人藏书:1.当代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论纲(杨会良)人民出版社2.教育财政学(廖楚晖)北京大学出版社3.教育财政学——因应变革时代(第九版)(小弗恩·布里姆莱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制保障研究(刘建发)经济管理出版社5.教育财政国际比较(陈国良)高等教育出版社6.中国教育财政评论(1)(云南财贸学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公共经济学(黄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8.公共经济学(加雷斯·D·迈尔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制度约束下的财政政策绩效研究(尚长风)人民出版社10.中国政府职能转型的财政学透视(曹荣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2005年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2.公共支出管理(马志强、刁云薇)南开大学出版社13.财政支出学(丛树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政府间财政关系比较研究(课题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5.政府间财政能力配置问题研究(辛波)中国经济出版社16.政府预算管理学(马海涛)复旦大学出版社17.论结构性财政政策(郭代模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8.政府施政与预算改革(王雍君、张拥军)经济科学出版社19.财政学论纲(刘溶沧、杨之刚)经济科学出版社20.公共支出分析的基本方法(桑嘉伊·普拉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1.中国财政理论前沿I(刘溶沧、赵志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2.中国财政理论前沿II(刘溶沧、赵志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3.中国财政理论前沿III(刘溶沧、赵志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4.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栗玉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5.转型经济与财政政策选择(王保安)经济科学出版社26.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政府的责任与局限(阿耶·L·希尔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7.财政形势与政策研究(马海涛、刘玉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教育行政方向:资料室存书:1.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2.管制与市场3.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4.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5.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6.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7.边缘性进入与二元管制放松8.市场秩序和规范9.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10.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11.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12.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13.西方公共行政案例14.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15.公共管理学原理16.公共行政学(第二版)17.持续创新:打造自发创新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18.新公共管理及应用19.政府改革手册:战略与工具20.西方行政学说史(修订版)21.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22.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23.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个人藏书:1.教育行政新论(陈永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比较教育行政(陈永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教育行政法(高家伟)北京大学出版社4.现代教育行政学(旧)(久下荣志郎)教育科学出版社5.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与市场(杰夫·惠迪等)教育科学出版社6.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张德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政府、市场与学校(约翰·E·丘波等)教育科学出版社8.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公共行政学(张康之、李传军)北京大学出版社10.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政府的责任与局限(阿耶·L·希尔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12.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帕特里克·敦利威)中国青年出版社13.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威廉姆·A·尼斯坎南)中国青年出版社14.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E. S. 萨瓦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5.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麦克尔·巴泽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摈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戴维·奥斯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官僚制(戴维·毕瑟姆)吉林人民出版社18.官僚制的伦理困境及其重构(池忠军)知识产权出版社19.行政官僚与现代社会(蓝志勇)中山大学出版社20.理性化与官僚化(施路赫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1.现代化进程中的官僚制(黄小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2.竞争秩序的建构——行政性限制竞争研究(袁祝杰)北京大学出版社23.科层现象(米歇尔·克罗齐埃)上海人民出版社24.技术、理性、制度与社会发展(陆江兵)南京大学出版社25.博弈论与社会契约(肯·宾默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6.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安德鲁·肖特)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资料室购买新书书目1.《高等教育财政: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作者:美)鲍尔森主编,孙志军等译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美国大学学费问题》作者:(美)艾伦伯格(Ronald G.Ehrenberg)著,崔玉平译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发展经济学》作者:谭崇台主编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4.《教育经费的国际比较》作者:陈永明主编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5.《中国教育经费论纲》作者:陈鸣,朱自锋编著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6.《职业教育经济效能评价分析》作者:吉利著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7.《大学内部财政分化》作者:郭海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8.《组织行为学(21世纪远程教育精品教材·经济与管理系列)》作者:徐建平主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博弈论》作者:(美)朱·弗登博格,(法)让·梯若尔著,黄涛等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学》作者:(日)金子元久著,刘文君编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1.《教育管理心理学(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作者:朱新秤主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和成本利益问题研究》作者:杭永宝著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13.《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5版——人力资源管理译丛》作者:诺伊等著,刘昕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中国学生的全球流动》作者:李梅著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15.《教育管理学(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作者:黄崴主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作者:(美)曼昆著,梁小民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7 .《中国教育发展与政策30年(1978-2008)》作者:张秀兰主编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8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丛书——教育的信息功能与筛选功能》作者:李锋亮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 .《教育管理与领导(第一卷)》作者:褚宏启主编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作者:(美)曼昆著,梁小民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1 .《教育经济学——理论与实证》作者:(英)贝尔菲尔德著,曹淑江主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丛书——教育投资收益-风险研究》作者:马晓强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3.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政策研究丛书—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作者:李文胜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4.《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影响力教育理论译丛》作者:(英)鲍尔著,王玉秋,孙益译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5 .《大学的门槛——美国低收入家庭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问题研究》作者:(美)海伦主编,安雪慧、周玲译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6 .《教育危机管理》作者:陈永明主编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27 .《当代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论纲》作者:杨会良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8.《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作者:曾满超主编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9.《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作者:王敏著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30.《校本管理与学校权责》作者:陈亚莉著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31. 《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作者:翟静丽著出版社:学林出版社32.《教育政策分析.2004》作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译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33.《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作者:(加)约翰·范德格拉夫等编。
依合作,促教研,提素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依合作,促教研,提素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1ed3615002768e9950e73804.png)
依合作,促教研,提素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亭兰中学2018.12依合作,促教研,提素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亭兰中学教学工作做法汇报亭兰中学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学校教风正,学风浓,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依托“和谐互助分层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做好托底培优。
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初一新生基础较为薄弱,给初中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校积极借鉴即墨28中经验,总结出“先学后教、和谐互助、分层提升”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模式操作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节新课都提前让学生预习,预习疑难内容做好记录;第二步,将预习疑难内容向合作小组内“小先生”请教;第三步,“小先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报给教师,教师集中各个合作小组意见,上课时针对学生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该模式有效避免了教师上课“眉毛胡子一把抓”,白白浪费时间,同时解决了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
模式中将小组内4名学生分成A、B、C、D号,针对每个学生实际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达标。
从检测到课堂回答问题,A、B、C、D四个层次学生回答问题难度不同,奖励分数不同,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学困生掉队的问题,基本上做到了“优生吃饱,差生吃好”,突出了尖子学生,促进了中等学生,带动了学习困难学生,从而做到“分层提升”,班级内的学困生越来越少,及格率和平均分明显得到提高,实现了托底培优。
近几年,我市全面推行“合作学习”“积分制”,这些方法确实实用,但运行中往往忽视了学生评价问题。
问题出在班级中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太大,“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让学困生失去了学习动力。
我校合作小组的评价方式很好突破了这一瓶颈。
我校实施“双线评价”模式:一是小组之间的纵向评价;二是同号之间的横向评价。
前者可以有效提高各个小组之间竞争形成团队意识,后者可以提高班级内相同水平学生之间竞争,A号之间评价重在促动“培优”,D号之间评价重在促动“托底”,尤其是“托底”效益明显。
管理学管理创新与变革ppt课件
![管理学管理创新与变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44be21a8114431b90dd886.png)
Source: Business Week, August 1, 2005
Caozhoutao
避免失败的程式
1. 设置专题讨论会 2. 消除障碍 3. 分享个人经验 4. 引入圈外人 5. 证明你自己是错的,而不是对的 6. 庆祝明智的失败
“创新的矛盾在于成功总是伴随着失败”
Source: Business Week, July 10, 2006
要求: *多年视野 *持续压力 *推进社会化 *始终如一的推行新的 组织架构
Caozhoutao
失败的变革尝试和成功的秘诀
1. 没有制造出足够大的危机感 2. 没有创造出一个有足够影响力的领导团队 3. 缺乏令人信服的远景规划 4. 缺乏与员工们的沟通
Caozhoutao
失败的变革尝试和成功的秘诀
第七讲
管理学
管理创新与变革
Caozhoutao
学习目标
1. 解释范式转换的产生并论述其后果 2. 识别组织惯性的主要来源 3. 概述一家老牌企业进行战略和组织变革的条件 4. 解释大量组织变革失败的原因,并指出管理者避免失败的方法 5. 论述管理者增强组织成功创新能力的做法
Caozhoutao
范式转换
• 创新产品需求固有的不确定性 • 新技术缺乏商业化的潜力 • 较差的战略 ,包括不合适的定价、宣传的缺乏、或较
差的分销战略 • 推销一种缺乏市场需求的技术
Caozhoutao
可怜的创新成功率
所有产业的自主创新成功率是 4.5%
产业 • 玩具 • 百货 • 音乐 • 航空 • 移动电话
成功率 >1% >2% >2% 2% 3%
新的商业模式
• 一家企业计划获取收益的方式
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导读讲义提纲
![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导读讲义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3cf414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d.png)
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导读讲义提纲《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导读》讲义(提纲)Copyright by Chen Tan课程性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课程时数为50学时。
讲授目的:通过对西方公共管理学经典名著的导读,理解公共管理(主要含行政管理类)相关概念、范畴和原理,掌握公共管理学基本知识、基本逻辑和研究方法,学会阅读、思考和写作,拓宽知识视野、熟络基本方法,从而为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讲授内容: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类、政治科学类、管理科学类、公共行政类、公共政策类等,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强势性学科,辅之以哲学、史学、数学等工具性方法论。
基本要求:以专题形式阅读指定经典著作和参考著作,对所要求的书目进行讲解并写出相应的文本式解读之论文(达到一定的学术刊物发表之水准)权当课程成绩(原则上以发表的复印件计算成绩并为课程合格)。
该课程要求阅读相似或相近类著作数至少10本(含中英文文献)。
第一讲学而为术,学而有术——《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导读》引论[讲授目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写作,既可以看作该课程的入门路径,也可以看作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入门课程。
1.理解生活生活的要素构成放大的生活函数(事业、爱情、家庭、健身、娱乐、休闲、爱好及其权数与生活比重等),生命的多元一次方程式,寻求生活函数和生命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研究生的生活何以称为“研究生”?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庭、学习与生存、学习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处理以及学习时间的合理布局“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与被扩展了的生活空间大众媒介和社会因素侵蚀了生活空间、被知识化了的生活空间、扩展人际和“向上”的生活空间2.触摸学术阅读的方式与方法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阅读的速度与记忆、阅读心得与阅读笔记、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法、阅读的策略观察与思考以及灵感的积累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思想的火花,灵感的来源,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的阅历问题意识与分析元素问题意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关键在于分析问题,问题如何分析3.找寻逻辑知识的产生与来源人类知识的诞生途径——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知识的分类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实证的、比较的、解读的、定量的、话语分析等新方法),研究工具(电脑、数据、网络、模型等)实证的演绎与理论的归纳关于实地调查,公共政策调查(问卷、访谈等),调查时间的利用,可以承接一些委托调查项目和研究项目,调查何以必须?理论何以重要?4.关于写作“学而为术”与“学而有述”学术的意义,如何学术,追寻学术大师的足音信息积累与资料检索图书馆的利用、书籍或期刊印刷类媒体的运用、因特网等电子类媒体的处理写作的类型和方法为何写作?觉识模仿创造,证明型、证伪型、综述型5.直面现实职业取向与前期动员从学、从政、从商的选择,悟性禀赋、知识贮备与能力积累性格考量和职业规划性格决定命运,职业的性格要求,策划你的人生,人生管理工作技术与为人方法论工作管理与工作技术,为学为人,正直、勤奋与才情,工作成本与效益,名利的获取需要代价,正视代价,为人处世的艺术问题讨论:你准备切入哪些方面思考或选择哪些方面作为你的研究计划?你以前阅读过哪些方面的著作呢?课后作业:阅读以下推荐书目并上网浏览推荐网站。
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了,我区获奖率达73%,向各位获奖
![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了,我区获奖率达73%,向各位获奖](https://img.taocdn.com/s3/m/4eb07f345727a5e9846a6102.png)
重视生成资源 点亮思维火花 体育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实施策略 让孩子在数学课堂上“能说会道”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优化学生课前准备 让美术课堂更加精彩 开辟语文大课堂的行动研究 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加强小班化课外阅读指导 有效实施“体艺 2+1”项目 让我们一起说起来 魅力体态语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快乐跳动的音符 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美丽转身 以情激趣 思考 “错误”的魅力--浅谈合理利用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谈谈孩子和我一起创设主题墙的过程 例谈科学延伸活动的重要性及有效应用 教学因“墙”而生动,“墙”因教学而灵动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问题解决” 加强插图阅读教学 开发错题成资源 变则通,通则久 浅谈小学美术课的巡视辅导 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提高英语课堂效益 论如何有效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生活因“爱”更精彩 《借你一把伞》教学案例 让“墙壁”活起来 ——环境创设中的一些片断与断想 感受、表达、创造、快乐——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遇物则诲,择机而教 感受节奏 快乐生活——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生活化教学 一抹绿的精彩——浅谈农村娃的环保教育 一颗心的守候 让数学教学更“精神” 生成教学新亮点 以境激能 以功激功 基于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初探---构建"有效课堂”的的培养 让生命徜徉在多彩的语文河流中 《自主互动让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以说代练,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敢于“放手”,当好“助手”》 《从浮游到深潜 故事英语 从现象到本质》 多种综合材料 多彩美术课堂 快乐英语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用心设计,让初中数学课堂更有效 巧用信息技术资源,走有效复习英语之路 浅谈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农村初中名著导读教学浅析 《让学困生走进“数感 ”,走出“困境”》 《无水不成塘,无爱不成仁》 《“五环式”》教学法在习作指导课中的运用 放慢迎考脚步,追寻有效的英语复习课堂 让孩子在“课后延伸”中自由翱翔 用“连珠炮”催生“新发现” 让对话教学走向有效 恰是未成着墨出 适当补白意万千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数学课上的电教媒体原来可以这样使用 重视社会教育 建构和谐关系
管理学组织变革与创新ppt课件
![管理学组织变革与创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234c5d453610661ed9f470.png)
解冻
变革
再冻结
11
7.2.2 组织变革的模式
(2)科特的领导变革八步骤 。约翰·科特提出了计划变革模型,它将 解冻、变革及重新冻结三阶段扩展为八个有明确定义的步骤,如图所 示:
第8步:使新工作办法制度化 第7步:巩固已有成果 第6步:计划并夺取短期胜利 第5步:授权他人实施愿景规划 第4步:沟通愿景规划 第3步:构建愿景规划 第2步:建立强有力的领导联盟 第1步:形成紧迫感
外部动力
• 经济的力量 • 技术的进步 • 社会和政治变革 • 就业人口的改变
内部动力
• 组织目标的改变 • 管理条件的变化 • 组织发展阶段的变化 • 组织成员社会心理及价值观的改变 • 组织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3
管理学基础 (第二版)
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7.1.2 组织变革的类型
管理人员可以致力于组织内的四种变革类型,以获 取战略优势。这四种变革的战略类型是:技术变革、 产品与服务变革、战略与结构变革以及人员与文化变 革。
19
7.4.1 组织创新概述
2.创新的内涵
组织创新(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被认为是采纳一些对于组织所 在行业、市场或一般环境来讲是全新的构思或行为。关于创新和变革的区 别,被引用最多的应该是迈克尔·韦斯特(Michael West)及其同事的观 点,他们这样描述了组织创新的特征:
个人观
7
7.2.2 组织变革的方式
1 量变式和质变式 2 正式关系式、非正式关系 3 式 主和 动人 思员 变式 式和被动应变式 4 突变式和分段发展式 5 强制式、民主式和参与式 6 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
8
7.2.3 组织变革的模式
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
![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8755563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8.png)
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多阅读一些经典的管理学书籍,从中积累一些管理之道。
店铺为大家汇集了管理者学必读的管理学经典书籍,希望大家喜欢!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精选:1. 《新社会——对工业秩序的新革命》彼得.F.德鲁克2. 《二十一世纪管理面临的挑战》彼得.F.德鲁克3. 《旁观者》彼得.F.德鲁克4. 《管理论的丛林》 [美]哈罗德·孔茨5.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6. 《管理学》 [美]哈罗德·孔茨7. 《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8. 《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9.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10.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大内(美国1943—)管理学经典书籍推荐大全:1. 《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2. 《组织》赫伯特·西蒙3. 《管理决策新论》弗鲁姆 19734. 《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5. 《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6. 《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7. 《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菲利普·科特勒、埃迪尤阿多·罗伯特著8.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9.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10.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11. 《工作与人性》 [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12.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13. 《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14. 《公司战略计划大败局的分析》亨利.明茨伯格15. 《管理实践》 [美]彼得·德鲁克16.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17. 《权力的两面性》 [美]戴维·麦克利兰18. 《帕金森定律》 [英]诺斯古德·帕金森19. 《普通企业管理学》 [德]京特·沃厄20. 《现代管理原理》 [美]亨利·艾伯斯21. 《高度生产率的秘密——巴克制——工作效率分析与管理》[日]门田武治22. 《生产管理基础》 [美]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23. 《工业管理与组织》 [美]亨利·西斯克24. 《管理思想的演变》 [美]丹尼尔·雷恩25. 《组织行为学》 [美]斯蒂芬·P·罗宾斯26. 《组织心理学》艾德佳.沙因27. 《人类动机理论》马斯洛 194328. 《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 [英]约翰·邓宁29. 《寻求优势——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 [美]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30. 《超前管理——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决策》[美]L·普拉凯特和G·黑尔31. 《现代管理论》 [日]占部都美32. 《当代管理学》 [美]戴维·R·汉普顿33. 《管理华尔兹》 [澳大利亚]G·辛格和M·华菜士34. 《管理诀窍》 [美]诺斯古德·帕金森和拉斯托姆吉35. 《开发科技人员的管理才能》 [美]M·K巴达维36. 《有效的管理者》 [美]彼得·德鲁克37. 《公司的概念》彼得.F.德鲁克38. 《创新与创业精神》彼得.F.德鲁克39. 《不连续的年代》彼得.F.德鲁克40. 《工业人的未来》彼得.F.德鲁克41. 《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42. 《经济与社会》 [德]马克斯·韦伯43.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44. 《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45. 《组织与管理》巴纳德 194846.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47.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48.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梅奥49. 《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50. 《领袖论》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51. 《个人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52. 《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53. 《管理行为》 [美]赫伯特·西蒙54. 《转危为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55. 《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56. 《乱中取胜》 [美]汤姆·彼得斯57. 《志在成功》美]汤姆·彼得斯58. 《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59. 《巨人学舞》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60.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1947—)61. 《第五代管理》查尔斯.萨维奇62. 《企业再造》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63. 《企业行动纲领》迈克尔.哈默64. 《企业X再造》詹姆斯.钱匹65. 《改革公司——企业改革的宣言书》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66. 《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67. 《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68. 《渴求成就》 [美]戴维·麦克利兰69. 《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 [美]约翰·科特70. 《权力与影响》 [美]约翰·科特71. 《变革的力量》 [美]约翰·科特72.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美]约翰·科特73. 《新规则后工业化社会制胜策略》约翰.科特74. 《总经理》 [美]约翰·科特75. 《合作竞争大未来》[美]尼尔·瑞克曼、劳伦斯·傅德曼、索察·鲁夫76. 《企业倒闭——原因和对策》 [日]安田龙平77. 《董事》 [英]鲍勃·特里克78. 《看得见的手》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79. 《企业生命周期》伊查克.爱迪思80. 《跨边界管理跨国公司的经营决策》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苏曼特拉.高沙尔81. 《定位》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82. 《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83. 《新管理方格》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84. 《领导难题——方格解法》罗伯特.R.布莱克简.S.穆顿85. 《非理性的时代——掌握未来的组织》查尔斯.汉迪86. 《把握创新》詹姆斯.M.阿特拜克87. 《彼得原理》劳伦斯.J.彼得88. 《君主论》马基亚维利89. 《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卡内基90. 《动机与人格》马斯洛91. 《工作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斯奈92. 《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美)帕斯卡尔,(美)阿索斯93. 《管理团队·成败启示录》梅雷迪思·贝尔宾94. 《跨国管理教程. 案例和阅读材料》 (美) 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95. 《产品创新战略》罗杰斯96. 《超越确定性——组织变革的观念》:(英)查尔斯·汉迪97. 《管理备要》厄威克98. 《改变世界的机器》詹姆斯沃麦克99. 《经营管理理论》宫坡纯一100.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OECD101. 《工作绩效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劳勒波特 1967102. 《组织发展与官制体系的命运》本尼斯1966组织结构与设计洛希 1970103. 《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途径理论》豪斯米切尔1974104. 《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海能105. 《西方企业文化》肯尼迪.迪尔106. 《知识经济》 D.尼夫107. 《未来的组织》赫塞尔本108. 《美国精神》米勒109. 《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麦耶斯110. 《企业文化的评估与管理》戴维斯111. 《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史蒂文·L.戈德曼,罗杰·N·内格尔,肯尼思·普瑞斯112. 《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纽曼.萨默113. 《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约瑟夫.派恩企业家传记(最好是自传)十部,(如《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松下企业经营谈》、《杰克·韦尔奇自传》《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 知名企业研究专著十部(如《海尔是海》、《联想为什么》等)以上推荐的管理学经典书籍是结合《世界管理学名著导读》卢大振、《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孙耀君、《世界管理学名著精华(全球商界大师48部经典管理学巨著)》李津、《西方工商管理学名著提要》吴晓波、《管理学——教与学导引》周三多五本权威著作整理而成,几乎囊括了管理学历史上的所有经典著作,作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不必全读,但不能一本也不读。
[笔记]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共4页
![[笔记]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4a36ebe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7.png)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Rensis Likert)是美国现代行爲科学家,曾於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得文学学土学位,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他是在领导学和组织行爲学领域卓有影响的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创始人和首任领导者,其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主要在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等方面。
他的主要着作包括《管理的新模式》(1961)、《人群组织:它的管理及价值》(1967)以及《管理冲突的新途径》(1976与人合作)等。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以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自1947年以来进行的数十项研究成果爲依据,总结了美国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和部分成绩出衆的管理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并且比较详细系统地阐述了“支援关系理论”和以工作集体爲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机构。
在此基础上,利克特於1967年提出了领导的四系统模型,即把领导方式分成四类系统:剥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和叁与式的民主领导。
他认爲只有第四系统──叁与式的民主领导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领导,才能正确地爲组织设定目标和有效地达到目标。
在此,我们主要介绍利克特提出的管理新模式。
利克特和他的同事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认爲在60年代的高效企业和政府部门由於环境的变化,正在创造一种不同於5O年代管理系统的新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
这种新型管理系统通常具有以下特徵:1 组织成员对待工作,对待组织的目标,对待上级经理采取积极和合作的态度;他们互相信任,与组织溶於一体。
2 组织的领导者采用各种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首要是让员工认识到自我的重要性和价值,例如鼓励组织成员不断进步,取得成就,承担更大责任和权力,争取受表扬和自我实现。
同时也要让员工有安全感,发挥自己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当然,物质刺激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3 组织中存在一个紧密而有效的社会系统。
这个系统由互相联结的许多个工作集体组成,系统内充满协作、叁与、沟通、信任、互相照顾的气氛和群体意识,资讯畅通,运转灵活。
管理新模式
![管理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5b90d20aaea998fcc220e62.png)
管理新模式:个性化公司作者:发布日期:2011-4-7 点击数:30早期的企业,人只是提高效率的工具。
到大型事业部制企业,人被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
尤其是经济学中对人的抽象平均化倾向,使企业只有“劳动力”,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迄今的管理学理论中,尽管口口声声以人为本,但因为人的能力和性格千差万别,人的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无法在理论上说明“人”。
正如曾在ITT公司担任过CEO的哈罗德·杰宁(Harold Geneen)指出的:“大部分新公司的结构和体系中充斥着日趋复杂的管理政策和程序,设计它们的目的是用来最大程度地削减个人特性,从而使劳动力成为像资本资源一样可预知和可控制的要素。
”这就是高沙尔批评的“组织人”。
针对这一问题,管理学术界一直在寻求“突围”方向。
对此,高沙尔写出了具有前瞻性的《个性化公司》一书,在人本原理上有所突破。
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建立对员工的信任感高沙尔认为,要从“组织人”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就必须激发员工的能动性,把管理逻辑从员工只是可替代的“零部件”转移到员工是有待挖掘的价值上。
他发现,能够发挥人员积极性的企业具有三个特征。
员工对自己工作的主人翁意识。
在事业部制下,授权和控制是相辅相成的。
严密的检查和控制强化了基层向上负责,压抑了员工的自主精神。
为了化解这种矛盾,就需要改变组织的沟通模式,修正组织原理,真正让员工自己当家作主,让员工能感到来自组织的信任。
比如3M公司,员工的创新可以组建项目组,项目组成功之后可以发展为部门,进而有机会组建独立的事业部。
这种管理思维与传统的不一样,原因在于“它完全扭转了传统的鼓励高层管理者对下属行使权力并保持控制的观念,而代之以鼓励管理层激发基层活力并支持其创新精神的组织观念”。
需要指出,具有相同组织结构的公司,并非具有一样的管理模式。
都是等级结构,管理效果却不一样。
高沙尔指出,在ABB和西屋公司中都有着刻板的组织结构,“有点等级森严、官僚气息浓厚的味道”,但是在管理上却存在着重大差别。
《管理的新模式》读书笔记
![《管理的新模式》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f874fe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c.png)
《管理的新模式》读书笔记1、读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有感伦西斯、利克特是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生于1903年,逝于1981年。
利克特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的研究工作。
以利克特为首的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从1947 年开始,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访问和长期试验研究,提出了领导行为的理想类型和与此相关的三种基本概念。
这些研究成果后来写进了管理的新模式这本书中,这些研究成果也被叫作“密执安研究”。
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是利克特早期的重要作品,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详细、系统的阐述了“支持关系理论”和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机构。
书中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过了2、一系列实践的检验,证明确有其明显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密执安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着眼于提高和发挥企业组织中人的能力,在利克特看来,企业活动的中心在于改善对人的组织或者说企业管理的中心在于如何管理人,这一点影响着企业活动的一切方面。
利克特提出了领导类型的八个方面特征:领导过程、激励过程、交流沟通过程、相互作用过程、决策过程、目标设置过程、控制过程、绩效目标.并根据上面的八个特征,归纳出4种领导方式,也被称作四种系统,即:1、专制的命令型。
特点:权利高度集中在上层。
2、温和的命令型。
特点:权利控制在最上层,授予中下层部分权利。
3、协商型管理。
特点:决定权在上层,上层领导对下属人员有相当3、程度的信任。
4、参与型管理。
特点:上级对下属人员完全相信,工作问题可以自由的交换意见,上级都尽量听取和采纳下属人员的意见。
以参与决策、经济报酬、自助的设定目标并自我评价等手段充分调动下属人员,各类成员对组织目标都有真正的责任感,并积极行动起来促其实现。
这是利克特所倡导的方式(系统),多年以后,利克特在回顾领导理论发展时,断言他所主张的第四方式(系统),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利克特认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取决于它。
《管理新范式》第二讲:合弄制改变世界?
![《管理新范式》第二讲:合弄制改变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d2ab8e9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9.png)
《管理新范式》第二讲:合弄制改变世界?合弄制改变世界?硅谷上下正在开始流行一种新的管理思路:CEO 正式放弃在公司决策和管理中相当大部分的权利,并且赋予每一位员工充分的施行自己创意灵感的权利和足够的保护。
这种新的管理思路名为Holacracy,中文译为听起来很蹩脚的「合弄制」。
何谓holacracy?它是一种着重于试验的委员会式管理方式。
CEO 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将正式放弃管理的权威,将权威转交给一个通过公司内部「宪法」成立的管理委员会,并转而承担重组公司员工小团队的职责。
在holacracy之下,公司组织架构「去中心化」,公司员工重新自由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小组。
在小组当中,每人选择自己的职务和自己的目标。
holacracy是一种基于公司任务的管理模式,不是传统公司采取的标准的层层报告的管理模式,因而不需要头衔,由企业家布莱恩.罗伯特森在21世纪初发明的。
据罗伯特森的描述,holacracy有点像个游戏: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分别建立一个自己需要遵守的章程。
公司绝对任务的分配。
被分配给任务的人完全拥有任务,不存在进一步的微观管理。
有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吗?对于大部分熟悉了传统的上下级负责制的员工来说,合弄制有点怪。
合弄制是为那些喜爱在高风险的边缘游走的创业者准备的。
因此合弄制绝非适合每一家公司,也并非适合每一个员工,它只是当下众多的组织形式之一。
一个多世纪以前,对组织形式的研究就开始以下面这个假设为基础:企业应该具有、或者必须具有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吗?这是工业时代企业家们一直在追求的,从法国人亨利.法约尔的职能制,到阿尔弗雷德.斯隆的分权制。
人们力图寻找到一种最有效的组织人工作的方式。
然而,如今我们已经认识到,所谓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是不存在的,只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因为每个组织形式都有独特的优势、局限性和特定的应用方式。
组织不是绝对的,它是提高人们在一起工作效率的工具。
同样,一个特定的组织结构与在特定的条件下,在特定的时间执行特定的任务相匹配的,等级制,职能制,项目制,当然也包括合弄制……虽然我们对等级制度不断的诟病,但是等级制度同样有他的优势,任何机构都要有能拍板的人,即“老板”,他可以做出最终的决策,可以要求其他人遵守这些决策,当集体处于危难之际时,所有成员只有遵循明确的指令才能幸免于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权独裁式
主管人员发布指示,决策中没有下属参与; 主要用恐吓和处分,有时也偶尔用奖赏去激 励人们;惯于由上而下地传达信息,把决策 权局限于最高层;等等。 用奖赏兼某些恐吓及处罚的方法去鼓励下属; 允许一些自下而上传递的信息;向下属征求 一些想法与意见,并允许把某些决策权授予 下属,但加以严格的政策控制。
《管理的新模式》 New Patterns of Management
伦西斯 • 利克特 Rensis Likert
1
New Patterns of Management
一种“新型管理原理”的提出 第一次提出“领导水平取决于领导方 式”的著作
以领导方式提升领导水平的应用理论
2
名家点评
《管理的新模式》中提出的“支持关 系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原因在 于理论源于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更在于 利克特始终坚信并坚持的:“管理以人为 中心”。
只有非常少一点 的自由
有时采纳下属的意见和建议
有较大的自由
一般能听取下属各种意见和 报酬和偶然 建议并积极采纳 惩罚 经常听取下属意见和建议总 优厚报酬启 是积极采纳和运用这些意见 发自觉 和建议
16
有充分的自由
利克特发现,那些采用“参与式”管 理方法去从事管理活动的管理人员,一般 都是极有成就的领导者,以此种方法来管 理的组织,在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方面是 最有成绩的。他把这些主要归之于员工参 与管理的程度,以及在实践中坚持相互支 持的程度。
“以员工为中心”(Employee - centered) 的领导
重视人员行为反应及问题。利用群体实现目标, 给予组织成员较大的自由选择的范围。
10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经过比较研究,利克特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1. 高生产效率和低生产效率的部门,职工的士 气可能无差别; 2. 部门领导者凡是关心职工的,生产效率就高; 经常施加压力的,生产效率则低; 3. 部门领导者与下级和职工接触多的,生产效 率就高;反之生产效率则低; 4. 部门领导人注意向下级授权,听取下级意见 并让他们参与决策的,生产效率就高;相反, 采取独裁领导方式的,生产效率则低。
6
Major Works
《管理的新模式》(1961年)
《人群组织:它的管理及价值》(1967) 《管理冲突的新途径》(1976与人合作)
7
核心要义
《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是利克特早期 的重要著作。该书以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 所自1947年以来进行的数十项研究成果为 依据,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并 比较详细、系统地阐述了“支持关系理论” 和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结构。
27
支持关系理论
支持关系理论可以简要表述如下: 领导以及其他类型的组织工作必须最 大程度地保证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能按照 自己的背景、价值准则和期望所形成视 角,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中确认组 织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支持型的,组 织里的每个人都受到重视,都有自己的 价值。
28
支持关系理论的实质
支持关系理论实际上要求让组织成员都 认识到组织担负着重要使命和目标,每 个人的工作对组织来说都是不可或缺、 意义重大和富有挑战性的。
13
温和独裁式
协商式
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 的建议;通常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与 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用处罚的办法和让 员工参与管理的办法来激励下属;既使下情 上达,又使上情下达;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 主要的政策和运用于一般情况的决定,但让 较低一级的主管部门去作出具体的决定,并 采用其他一些方法商量着办事。
31
19
“联系栓”(Linking Pin)
利克特认为,组织中传统的个人对个人的关系,可以 用更精确的群体对群体的关系来代替。组织是由互相 关连的交迭的群体组成的;这些群体则由位于几个群 体交迭处的个人来联结的。利克特称之为“联系栓”。
20
担承“联系栓”的个人,把上级和自己 所在的单位联结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 作用。他既是上级组织的成员,又是本 单位的领导人。这样就突破了古典组织 理论一人一个职位,各个部门之间有严 格界限的概念。管理人员不能只求完成 管理者的工作,还要做好联络工作。
利克特先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学习工程学,但最后却在 1922 年获得了社会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文学士学位。 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32 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 位。 1930~1935 年,利克特任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之后在 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任人寿保险机构管理研究协会董事 1939 年,利克特受聘于农业经济局下属的计划调查处, 在该处工作时他发展了谈话、编码和取样调查等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战时情报处工作,研究公众 态度、公众体验和公众行为等课题。
17
对人的激励形式有四种,即经济激励、 自我激励、安全激励和创造激励。只有 按照这些激励形式进行管理,才能完成 既定的任务,而参与型管理方式正是按 照这种需要建立起来的。
18
参与式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个: (1)领导者要保证自己的下属人员把他人知识 和经验看成是对自己个人价值和重要性的一种 支持,并建立和维持一种个人价值和重要性的 感觉,领导者必须应用支持关系原则; (2)应用集体决策和集体监督。每个下级组织 的领导又是上一级组织的成员。利克特通过 “联系栓”把上下整个企业联结成一个整体; (3)要给组织树立高标准的目标,组织的领导 和每一个成员也要有高标准的志向,树立高标 准的目标。只有实现这些目标,才能达到组织 的目的和满足成员个人的需要。
23
新型管理系统的特点
1.组织成员对待工作、对待组织的目标、对待上 级经理都会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他们互相信 任,与组织溶于一体。 2.组织的领导者采用各种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办法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要是让员工认识到自我 的重要性和价值,例如鼓励组织成员不断进步, 取得成就,承担更大责任和权力,争取受表扬 和自我实现。同时也要让员工有安全感,发挥 自己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当然,物质刺激手段 也是必不可少的。
5
作者生平
1946 年,利克特受密歇根大学之邀,建立社 会调查研究中心。该中心与后来增加的三个中 心一起合并为社会研究所,利克特担任该所所 长,一直到他 1970 年退休为止。 退休后,利克特建立了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咨询机构,称作伦西斯· 利克特服务社,将他 的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管理和组织领域,直到 去世。
29
原著链接
英文版
Rensis Likert, New Patterns of Management, McGraw-Hill, New York, 1961. 〔美〕伦西斯 • 利克特著:《管理的新模 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文版
30
延伸阅读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
/E521vbb/showthre ad.php?threadid=36568
领导 下级对领导人 下级感到与领导人 在解决工作问题方面领导人 征求和采纳建议的程度 风格 的信心与信任 在一起的自由度 专权 毫无信心与 独裁 信任 式
根本没有自由 很少采纳下属的意见和建议 奖惩措施
恐吓、威胁 和偶然报酬 报酬和有形 无形的惩罚
温和 有点信心与 独裁 信任 式
协商 有较大信心 式 与信任 参与 有充分的信 式 心与信任
11
主要内容
——四种领导管理方式
利克特根据大量的企业调查研究,总结 出了主要的四种类型的领导方式,即四 个系统:
1. 2. 3. 4. 专权独裁式(exploitative authoritative) 温和独裁式(benevolent authoritative) 协商式(consultative) 参与式(participative)
21
主要内容
——影响领导方式的因素
能否有效地实行领导,并不仅仅取决于 领导者的行为方式本身,还取决于许多 其他因素:
1. 2. 3. 4. 领导者对下属的看法 领会领导者意图的方式 领导者的个性和人格 领导者在上层的影响力和地位
22
主要内容
——新型整体管理原理
高效经理人员大多倾向于参与式管理 方式,并将其运用于确立目标,制定预算, 控制成本,设计组织结构等许多方面,他 们创造的新型管理模式的最核心的特征是: 将组织转变成高度协调,高度激励和合作 的社会系统。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 彼得· 德鲁克
3
作者简介
伦西斯 · 利克特( Rensis Likert,1903~1981)是在领导 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卓有影响 的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创 始人和首任领导者,其对管理 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主要在领 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 等方面。
4
作者生平
8
主要内容
——高效企业的特点
(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二)采用“工作集体”的组织结构方式 进行管理
(三)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流渠道
9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利克特把领导者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以工作为中心”(Job - centered)的领导
任务分配结构化,严密监督,工作激励,依照详 尽的规定行事
24
新型管理系统的特点
3.组织中存在一个紧密而有效的社会系统。 这个系统由互相联结的许多个工作集体 组成,系统内充满协作、参与、沟通、 信任、互相照顾的气氛和群体意识。并 且,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渠道畅通,体 制运转灵活。
25
新型管理系统的特点
4.对工作集体的成绩进行考核主要是用于 自我导向,不是单纯用做实施监督控制 的工具。参与式管理和集体决策,要求 将考核的结果和其他信息在组织内公开, 所有成员都有权知道,否则很容易导致 敌对态度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