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道法兵比较表格

合集下载

诸子百家思想对比表

诸子百家思想对比表
时期 派别 代表 道家 老子 儒家 孔子
春秋
兵家 孙武
诸子百家思想对比表
地点 主要活动
著作
思想观点
楚国 吏官、管典籍 《道德经》 朴素辩证法、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鲁国 学礼乐、从政 《论语》 1.仁政、礼有教无类
办教育
3.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修典籍
4.德育、智育并举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反映了封建君主要控制政权、加强统治的要求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孔子思想影响 1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儒家思想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上影响深远。 4.儒家思想后来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
封建礼教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旧制度瓦解、新制度
形成交替中,思想领域出现了不同学派,他们著书立说, 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治国方略,相互辩论批驳、借鉴吸收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社会发展 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很大。它是春秋时期政治、经济 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阶级根源 反映了部分贵族与时俱进变革的思想
儒家 孟子
荀子
战国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膑
仁政、反对非正义战争
礼治
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反映了平民百姓要求相爱互助、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安定
顺应自然、民心,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反映了 旧贵族不求进取、自甘没落的消极心态
依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儒法墨三家思想之比较

儒法墨三家思想之比较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思想开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诸侯争霸,生灵涂炭。

根据老师提示的线索,比较一下儒、墨、道、法家思想,再让我们看看那个思想爆炸的年代带给我们的启示。

儒家毫无疑问孔子是老大,作为儒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里,也就是“仁”,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仁者,爱人也”。

春秋末年那是一个“非礼”的年代,礼崩乐坏,社会动乱(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保其社稷,不可胜数),奴隶制的残酷极不珍视人的生命,陪殉者少则十来人,多则上百人。

于是孔子站了出来,高呼复礼倡仁爱护百姓游说于列国之间著书立说。

孔子是强调要秩序的,有等级的,相对于孟子爱一切人的“兼爱”来说,孔子的爱是一种“有等差”的爱,虽说兼爱从心理上为绝大多数人接受,不过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有等差”的爱更符合现实。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政”,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不管是分田制禄还是民贵君轻,都是要求国君推行王道,反对霸道,孟子思想的根源就在性善论,也就形成了他气势浩然的文风和至大至刚的内在气质。

他既反对兼爱又否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为我”,走的是一条中庸之道。

孟子之后还有荀子,如果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的话,荀子就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两人各执一端以立论,一个主张性善,一个主张性恶。

因为性善,所以孟子专尚王道,因为性恶,所以荀子兼尚霸道。

荀子认为人本性是恶的,因此仅仅用道德礼义的软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强制的约束,故须施行赏罚,,这也是重法思想的最早来源吧。

总的来说,荀子的学说是隆礼和重法兼行,也主要体现在政治上。

墨家墨家创始人墨子原来也是学儒的,后另立门派,奉行大禹遗教,他的思想最核心的就是“十大纲领”,其中重要又是兼爱非攻,他认为“仁”就是爱一切人,要“无等差”的,他是反对有等级的。

他的学派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团体,纪律严格,用老师的话说就相当于“黑手党”,像电视里江湖门派一样,充满侠义精神,很富有平民色彩。

(完整word版)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

(完整word版)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

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道儒墨法,在先秦诸子中,某种程度都是政治哲学,有的还是帝王书。

在历史的长河中,“道儒墨法”的政治哲学,对于后世,它们是四条处于上游的水,在从它们诞生的时日起,便在偶们的历史中,交替运用,共同作用,推动历史的进程。

按偶的理解,它们在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的运用中,各有所专长,“道家应变、儒家守成、墨家生变、法家求变”,这其中,法家与道家为从人君的角度着手,儒家是从人臣的角度来辅佐,墨家自然是从下位者与劳苦大众的角度来运用的。

道儒墨法,是先秦哲学留给后世思想演化的四根擎天大柱,在偶们本土文化的传承中,几乎可以散漫到各个领域。

这里,只就小说一论。

(这里将主要针对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做主体进行比较研究.)一.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四人的主要思想1.老子思想老子代表农民小私有者的利益他的理想社会模式是小国寡民,其实质是一个封闭型的社区。

老子生活的社会背景春秋末期大国激烈争霸,战争频繁的社会,这个社会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无法安定.老子认为这个重大社会问题是由于争霸战争引起的.如果人民都能从事农业生产,耕而食\织而衣,没有剥削,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自然安定老子认为一切社会冲突与纠纷都是因为人们的欲望太多,要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理想社会,要根本抛弃各项社会伦理准则和社会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念在老子看来是统治阶级用来调和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冲突的工具,如果根本没有社会矛盾和冲突,也就不会有这些概念。

他认为社会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生之有欲,只有从根本上寡欲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进而老子又提出思想,要寡欲前提是人们无知,人们无知才容易知足,才能最终达到寡欲。

在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中,老子也提倡有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管理人员。

他们是所谓的“圣人”,圣人治理社会要做到愚民和无为。

老子认为只有先愚民,社会才得以治理。

在愚民的工作没完成之前,社会管理者还要先“自愚”。

当社会管理者和人民都达到“愚”之后,理想中的社会也就来临了。

列表儒墨道法人物、目的、内容、方法

列表儒墨道法人物、目的、内容、方法

列表儒墨道法人物、目的、内容、方法
儒墨道法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体系,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它的发展和影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儒墨道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论语》的孔子、《孟子》的孟子、《荀子》的荀子、《庄子》的庄子、《老子》的老子和《道德经》的老子。

儒家的思想体系以孔子为核心,体现出“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观念;墨家以孟子为代表,强调“尚贤、
重言、守中”的思想理念。

儒墨道法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秩序,使人们能够过上和谐、安宁、有序的生活。

它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人与人之间信任、爱护、尊重、相互关心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这些准则和规范可以维护社会的良性发展。

儒墨道法的内容是指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尚贤重言守中”等等。

它以“仁”为核心,强调仁、义、礼、智、信五论,旨在建立一个有序、和谐、平等、公正的社会生活。

儒墨道法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通过文化教育来传播其理念,使人们能够过上更有责任感、有纪律感、有节制的生活;二是通过立法和行政管理来落实其理念,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三是通过宗教和道德的教化,使人们认识到善恶的概念,从而使社会生活更加和谐。

总之,儒墨道法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文化教育、立法管理和道德教化的方法,传播“仁义礼智信”和“尚贤重言守中”的思想,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也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

简述墨子、老子、庄子对比表格

简述墨子、老子、庄子对比表格
简述墨子、老子、庄子对比表格 以下是墨子、老子、庄子三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些对比特征:
特征
墨子
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老子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庄子
学派 墨家(墨子创立) 道家(老子创立)
庄子学派(庄子主要代表人)
主要著 《墨子》 作
《道德经》
《庄子》
关注重 兼爱、非攻、尚工、 道德无为、无为而治天下 自由、无为而治天下、庄家思想
态度
实际主义,工匠精神 趋于理想主义,强调无为而 达观、幽默,强调自由、逍遥 治
这是一个简略的对比表格,这三位思想家的思想非常丰富,表格中的特征只是对他们的一些 主要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概括。在详细研究时,需要深入阅读他们的著作,以更好地理解他们 的哲学思想。

博爱等
对待仁 强调兼爱,主张普遍 不拘泥于个人感情,强调无 轻视儒家的仁爱思想,强调自由

的爱

Hale Waihona Puke 政治观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反对过度统治,主张无为而 提倡无政府主义,主张自由


对待自 关注人的自由和平等 强调无为而治,宣扬无为而 推崇自由,强调追求内心的自由


道德观 强调实际的功利主义 强调道德无为,顺应自然 强调相对主义,反对绝对的道德观

儒墨道法想想的比较

儒墨道法想想的比较

儒墨道法想想的比较儒墨道法四家之比儒家一、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1、“仁”——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是孔子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

2、“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是评判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之一。

3、“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民族的精神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政治和伦理范畴。

4、“智”——原指“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亦可理解为认识论的范畴。

5、“信”——儒家“五常”之一,是贤者必备的品德。

6、“恕”——宽恕、宽容。

7、“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与人交往忠诚老实。

8、“孝”、“悌”——是“仁”的基础。

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尊重。

“仁”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教育上体现为“有教无类”,在政治上强调“德治”。

孔子把周的“礼治”衍化为”德治“是对”礼治“的继承和发展。

儒家文化以人为主体,也可以说是”人文化“。

”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就是”爱人“,对封建君主而言则是”爱民“。

儒家文化在汉武帝罢黜百家,唯我独尊之后,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德“的地位越发凸显出来。

”义“、”忠“等诸多方面都被涵括在”德“里,并且可以作为和”仁“并驾的儒家两大核心思想。

二、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三、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以及其他更多经典著作四、发展历程:先秦儒家思想没有上升到哲学高度,孔子“仁、礼”都局限于伦理方面;孟子对孔子思想做了发展,提出“仁政”学说,并第一次提出“人性恶”的观点;西汉以经学为主,因为始皇焚书坑儒,经书大都丢失了,后出现了古文经学,注重文字训诂;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此时出现了一批儒生,将儒家神化、宗教化;到了魏晋时期,儒学衰败,玄学兴起,以老庄思想为主的一股哲学思潮;到了北宋,道学宗主周敦颐,创立了太极图说(其实是盗用了道家的养生图),后经张载,二程,直到朱熹,对此说进行发展,建立了儒家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宇宙论,本体论,这就是宋明理学。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都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学派,其主张的思想各有千秋,代表人物也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家。

这里将详细对最儒道法墨四家作出详细介绍。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人物思想:孔子——”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人物思想:老子——“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庄子——“齐物论”、追求精神自由三、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人物思想:“法治”、“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四、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人物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思想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儒、墨、道、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

2、这些思想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及庄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

3、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不同点:1、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2、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

3、法家以韩非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反对礼制,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4、墨家以墨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是同一时期的吗?不是同一个时期的。

道家比儒家早。

儒家比墨家法家早。

道家思想从远古时代就开始起源。

从炎黄时期就有道家思想萌芽。

但是没有命名为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的丧葬制度。

墨家思想产生于儒家思想流派。

法家思想流派产生的最晚。

是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舆论。

先秦儒道墨法四家的学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先秦儒道墨法四家的学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先秦儒道墨法四家的学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儒、道、墨、法四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四个思想家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这四个学派的学说分别有什么特点和异同呢?居士我慢慢为你分析。

我们可以依据他们在政治思想上的不同,将这四个学派大致分为两类,儒、道、法三家都提倡“无为”,可以算作一类,而墨家提倡有为,单独算作一类。

是的,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儒家和法家也都是提倡无为的。

首先我们来看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虽然现在我们提起道家就说“老庄”,但是老子和庄子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且直到魏晋时期人们才将老子和庄子放在一块儿说,在此之前人们说的是“黄老道家”。

老子的身份是周王室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加上国家档案馆馆长。

因此他能看到历朝历代的文件、史书、档案等等,自然在总结历朝盛衰兴亡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论,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老子的身份背景决定了这本书注定是一本写给君主看的政治书籍。

抛开《道德经》中形而上学的内容,可以将其精髓总结为四个字:无为而治。

《道德经》中经常提到“无为”,如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

老子说的“无为”是什么意思呢?无为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说不要妄为,不要肆意扩张自己的欲望,要顺应自然规律,辅助百姓自我发展而不加制约。

这样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国家也就不会混乱了。

老子的“无为而治”与西方十八世纪流行的一句口号暗合:“最懒惰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而老子早于西方一两千年就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真的是十分伟大。

不过老子并没有具体地说到底怎样才能“无为而治”,一切全靠人自己去体悟,因此就给儒家与法家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庄子是一位看管漆园的小吏,所以古书上说到漆园吏便是指庄子,也有种说法认为漆园是个地名。

但是不管怎么说,庄子都是个小吏,没有显赫的身份,不像老子那样在中央任职。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思想对比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思想对比

儒家与法家的对比其他答案(1)相同点:一、从产生背景来看,儒、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二、从内容来看,这些思想无疑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三、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不同点:一、具体的思想不同:儒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所提倡的社会规范思想是“礼”,其核心是“仁”;孟子是孔子之道的忠实捍卫者,他提出了“性善论”,包括“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恶,认为人的恶性本身是无法根本改变的,但是可以用“伪”来抑制人的恶性而使之归于善;荀子和孟子的人性论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他们都是对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之人性论的发展法家:法家的集大成者就是韩非,他支持性恶论,提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自力自为”,与孔子的“克己复礼”相反,韩非提倡“不期修古”并且要“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以法用人、以法制定社会契约的法制社会。

二、结果影响不同:(1)儒家思想在四分五裂的春秋战国时期,不适用于具体社会的情况,因而没有被各个国家的君王所重用。

但是到了社会安定、国家稳定发展的时期,如汉代等,儒家的思想就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且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使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国家繁荣昌盛。

并且到了后期,董仲舒将儒家与道家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社会思想,更加促进社会的发展。

(2)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受到的秦统治者的重用,秦始皇利用韩非的法家思想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这与韩非的法家的以法治国的思想有重要的关系,也充分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的重要作用以及适应当时代的发展。

(3)我们国家现在充分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也是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墨家和道家,儒家与法家的对比关于墨家和道家:一,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道家则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二,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先秦(至少表面上如此),道家的影响则一直延续到今天,是中国仅次于儒家的第二大学派;三,墨家提倡生产劳动,道家则是脱离生产劳动的;四,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下层社会,而道家在知识分子中有较大影响;五,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和"非攻”,但主要是通过和平方法和个人行动来阻止战争;而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并不反对战争,且对军事思想有贡献;六,在哲学上,墨家主要贡献是逻辑,而道家的长处则体现在直觉上;七,两家都对科技有贡献,都主张节欲.八,墨家是集体主义,道家则可以说是个人主义;九,墨家主张”明鬼”,而道家则从鬼神的影响中跳了出来.十,墨家为达到目的往往不惜牺牲自己,而道家则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十一,墨家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全部成员只服从于”巨子”一人,而道家则没有严密的组织.十二,墨家主张用贤能治国,道家则反对”尚贤”,主张无为政治.关于儒家和法家: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术势”.儒家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法家主张”导之以政,齐之以刑”;儒家主张人治,法家主张法治;儒家维护血缘关系,法家破坏血缘关系;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二,早期儒家里,荀子吸取了法家的思想.秦朝,法家取得了统治地位,在秦以后的大多数时期里,是儒表法里,儒家占主导地位;三,在哲学上,儒家的贡献主要在伦理学上,法家的贡献主要在逻辑学上;四,儒家学说的出发点是人性本善,法家则认为人性本恶,当然基本上是这样,也不排除少数例外,如荀子也认为人性是恶的.但这是在他吸取了法家的思想之后.五,法家的成就和目标主要在政治领域,而儒家的建树除政治外,还有艺术,历史,伦理,社会等领域.六,先秦时期,儒家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后来两家都被用来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七,法家主张”农战”,奖励农业生产,儒家则鄙视生产生产劳动;墨家和道家。

《儒,法,兵,道,墨家思想总结》

《儒,法,兵,道,墨家思想总结》

1、道家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

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对后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

(2)庄子: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

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2、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

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

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

“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

“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3、法家思想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商鞅的严刑峻法主张比韩非子更早)。

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意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

这种思想在战国的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4、儒家(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其思想主张包括: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④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制度是不断损益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儒墨法道的比较

儒墨法道的比较

(商鞅见秦孝公的故事)
儒法(墨)共同点:都主张积极入世,干预社会政治
四:墨家 兼爱
问题: “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
“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墨子· 兼爱篇》 兼爱
原因
“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 尚贤 ——《墨子· 尚同篇》 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交相非也,天下大乱,若禽兽然
墨家:兼爱
儒 墨 法 道各自开出的药方
儒家:仁爱 墨家:兼爱 道家:无为 法家:“法”治
二:法家的主张
第一:尊崇君主。( 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
《韩非子· 和氏篇》)
第二:消灭五蠹。(儒生,侠士,食客,纵横家,工商业者)
第三:防范臣下。
法家:君主集权
君主集权 :核心是“两面三刀”
两面 “杀戮之谓刑,赏庆之谓德” 势:权势(地位最高) “ 法”:一,固,显 术:权谋
他们的追求他们的目标他们的理想是一样的因此他们尽管争论结果是和谐的总结总结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仁爱正义自强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所有这些加起来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七先秦诸子对比时的感悟一七先秦诸子对比时的感悟一今天当我们继承这样一笔遗产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学会这种境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因为我们的环境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以我们的立场和角度都不同
六:总结
先秦诸子的思想的特点:和而不同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多样的:关注的角度不同, 思想观念不同;思想方法不同;社会立场不同 先秦诸子百家又是统一的:他们都希望天下 太平,都希望国家长治久安,都希望为当时的中 国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他们的追求,他 们的目标,他们的理想是一样的,因此他们尽管 争论,结果是和谐的

孔子孟子荀子三者对比表格

孔子孟子荀子三者对比表格
孔子、孟子、荀子三者对比表格
孔子
孟子
荀子
出生时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
代表作品
《论语》
《孟子》
《荀子》
学说定位
儒家创始人。维护礼制、推行仁道。
儒家发展者。提倡后天教育养成的意义。注重个人的心性修养。主张君主实施德性教化并以民为本。
儒家发展者。认为人性本恶。主张礼法并用。尤其在乱世更应如此。唯有重法才能富国强兵。
2. 礼法并用:用礼来约束人的行为。用法治来惩治违法行为;
3. 重法轻礼:在乱世中。更应该注重法治而非礼治;
4. 政治:君主应实施法治、重罚以治国。富国强兵是首要任务。
影响与评价
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在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被后世尊为“亚圣”。其学说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孟子的性善论和德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被视为儒家史上的悲剧人物。其学说在儒家思想中相对较少被提及。但荀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其礼法并用的思想在中国法律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观点
1.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礼:维护社会秩序;
3.中庸之道:适度原则;4. 教育:有教无类;
5. 政治:君主治国之道。
1. 人性本善:人有四端之心;
2. 道德修养:反求诸己、慎独;
3. 教育:提倡后天教育养成的意义;
4. 政治:君主应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1. 人性本恶:人皆有欲望。欲望是恶的根源;

法家、墨家、道家和儒家哪家强?看看汉武帝独尊儒术就知道了

法家、墨家、道家和儒家哪家强?看看汉武帝独尊儒术就知道了

法家、墨家、道家和儒家哪家强?看看汉武帝独尊儒术就知道了图片来自网络公元前500年的世界被称为轴心时代,印度的佛陀、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和中国的孔子、老子都在那个时代诞生,人类思想的天空从未如此璀璨。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有记载的学派有189家之多,百家争鸣名副其实。

但人们记住的无非法、墨、兵、儒、道、农、阴阳、小说、名、纵横、杂等十余家而已,其中又以道家、法家、墨家和儒家四派最为知名。

那么,这四家学派哪家的思想最好最强?图片来自网络首先说到墨家,它的主张是兼爱非攻,墨家门徒往往非常节俭、严于律己、吃苦耐劳,和西方的清教徒或佛门苦行僧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后期分为两支,一支开始注重自然科学发明创造了不少东西,另一支就变成了社会上的游侠群体,在统治者眼里大概是反社会分子。

墨家是四家里面最先沉寂的,很多人认为原因是被儒家打压或墨家思想太过先进,其实①是因为墨家思想不切实际,兼爱非攻都很好,但太高远了。

②墨家思想不完善,所谓兼爱,爱是什么?就得有一整套主观精神标准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阐述,墨家思想却没有制定自己的标准,和在同一领域的儒家竞争败落是自然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道家和儒家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两家思想,如果说儒家制定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道家阐述的就是世界观。

道家黄老在汉初曾经短暂成为统治学说,但道家的顺其自然和无为无所不为太玄乎了,作为个人世界观还可以,但要作为文明世界观或统治学说缺陷就太明显了。

什么是为什么是无为?怎么说怎么解释都可以,根本无法作为明确的治国理论,所以汉初短暂用黄老之术后就被弃之不用。

道教和其它世界的宗教相比思想深度广度都不差,但其它宗教三观都包圆了,中国的道教却只有世界观没有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作为宗教是无法推广出去的,儒家文明圈里朝鲜越南日本都学了儒家却不学道家便是因为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四家学派里法家最另类,深度和广度都不如其它三家,但生命力却十分持久,以至于在清末儒家遭到嫌弃后甚至有了“外儒内法”或“儒皮法骨”这种荒谬的说法,甚至得到许多人赞同。

国学六法儒家、道家、释家、法家、墨家、兵家

国学六法儒家、道家、释家、法家、墨家、兵家

国学六法:儒家、道家、释家、法家、墨家、兵家我们中国的思想很庞杂,并且历史悠远。

总体概括有儒家、释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

经历数千年来这六大家还保留着,说明了这六家都是人们所需要的。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所谓的“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也应该不是绝对的。

如果绝对了,这些流派不可能保留到现在。

儒家是一门很现实的学派,他讲究礼仪。

所谓礼仪不过就是想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所以说,儒家的重心在于处理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如何处理你和祖先的关系,你和长辈(上司)的关系,你和同辈(同事)的关系,你和子孙(下属)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候要怎么做,自己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素养。

就这么多了。

所以黑格尔读了孔子的《论语》之后会说,读了之后对孔子的崇拜当然无存。

毕竟礼仪本身就是一种教条,容不得人们自由发挥。

道家的核心在于《道德经》,所谓“道”就是天理运行,是对自然就运行规律的阐述;所谓“德”就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

这个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动植物还有我们人类自己。

所以虽然《道德经》可能没有《庄子》那么贴切于道家的精髓,但却是对道家精髓的总结。

而《庄子》却吧“德性”立了一个“原则”,那就是“逍遥”。

可以说,道家阐述的问题与儒家并不相干,道家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果真要说明儒家和道家之间的矛盾有多么深刻化,那就是究竟应先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呢,还是先注意人与人的关系。

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任何人都要同时面对人和自然,就看自己拿捏分寸了。

释家跳出了自然和人,这一点和道家不同。

道家至少是在世界里寻找人和自然的关系,而释家则干脆再这个世界之外看这个世界,完全是于己无关的冷眼旁观心态。

所以,释家讲“空”,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切存在的早晚都要化成尘埃,所以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释家一直都是养尊处优者的首选,尤其是处于高位者的第一选择,因为太多的人事变故让他们不能不用这种心态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

毕竟已经心在三界外,自然与儒家、道家矛盾不大,只是偶尔看到这些世俗的争斗,他们会看破红尘的淡然一笑。

《易、道、儒、法、医、兵》

《易、道、儒、法、医、兵》

《易、道、儒、法、医、兵》
《易、道、儒、法、医、兵》
《易》:《河图》《洛书》《易经》,群经之首,华夏文明的总源头。

《道》:《道德经》,三皇之学的集大成,是对易的总结和升华。

后世儒法两家的思想根源。

老子的思想,后来发展出了五个比较突出的流派。

鬼谷子,杨朱,苏秦张仪,韩非子申不害,庄子、列子,关尹子、尹文,被称之为老学五派。

孔子,也是老子的思想传人。

《儒》:《礼记》《论语》《尚书》。

儒为周朝之学,奠基人是周公,由孔子发扬光大。

道为儒之本,儒为道之末。

《法》:《管子》《商君书》《韩非》。

管仲,商君之书,源头为道家。

韩非子,源头为道儒两家。

《医》:中医的思想源头,在易经。

中医的四大名著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有人把《温病条辩》列入中医四大名著,这不合适,温病学说,不是至道,它只是道的一个方面,这种只能叫方医。

《难经》思想,承自《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最高经典,世人不读内经,用伤寒的方剂思想来总括中医,甚至把中医等同于中药,这是非常非常堕落的,这是文盲中医。

《兵》:代表书籍是在宋朝编撰的《武经七书》,兵家的思想总源头,是易和道。

《武经七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世人喜欢把兵家思想,照搬到商战上去,不过,如果不懂道,又怎么用兵呢,瞎比划也没什么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墨道法兵对照比较表
请大家用笔填写一下这个表格,熟悉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不要打印。

表格大小大家填的过程中去设计一下,有些大一点,有些小一点。

下次课带到教室来,我跟大家解释。

学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
哲学思维
学习侧重点
核心
文化特点
主要代表人物
一般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
主要思想观点
评论与对比
主要言论
适合层次差异
图片
掌握进退自如的生存智慧
领悟刚柔相济的处世策略
学会顺逆从容的自然选择
感受祸福相倚的因果效应
创造静躁合一的人生状态
提升企业发展的管理之道
儒道精髓——以“仁”为本,是企业和谐发展之根本
以“义”育人,可培养企业团队精神
以“礼”待客,赢得人际关系,获得企业信誉
以“智”为贵,勇于创新,不断发展
以“信”为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是做人之本、兴业之道
道家智慧——
美国总统里根上任后宣布“道学原理”为主导思想,立威国际……《道德經》,一部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傳世經典,它集商道、兵道、政道、人道、天道……為一體,承載著中華民族最厚重的文化、凝聚著華夏文明最輝煌的智慧,為歷代帝王將相、文人賢仕所推崇。

和谐世界,以道相通。

掌握“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发挥博大精深的智慧之思,探讨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经营之“大道”,明天道了人道开启商道,真正实现以道御术、内圣外王。

老子的管理思想是以“道”为基础的。

道法自然,“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然, 反映在管理思想上便是“无为而治”。

它要求管理者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决策与领导, 减少对决策执行活动的干预, 反对瞎指挥及强作妄为。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章) 。

它形象地喻示了为政要清静不扰民, 要简政安民, 循理而行, 循道而行。

对于当代的管理者而言, 就是要遵循事态发展的趋势及其规律,以“烹小鲜”那样的思想来管理, 宁静致远, 无为而治。

首先, 老子强调管理应该以人为核心, 这是搞好管理的根本。

老子曰:“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其次, 关于人的使用的思想。

老子说“我无为, 而民自化”( 第五十七章) , 就是说老子主张管理者用“无为”的方式管理人、使用人。

最高明的管理就是不轻易发号施令,放任自然。

第三, 在《老子》书中还有一些关于人的培养的思想。

老子曰“道生之, 德畜之, 物形之, 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第五十一章) 即以“道”来培养人, 以“德”来涵养人, 也就是说要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后, 老子还认为管理者应该关心百姓利益, 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圣人常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

( 四十九章) , 只有这样, 以德行笼络人才, 则管理没有不成功的。

老子反对苛政, 认为“其政闷闷, 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 其民缺缺。

”( 五十八章)

首先,“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 第八章)其次, 柔弱胜刚强。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再次, 管理者应礼贤下士。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 六十六章)
反者道之动的管理艺术。

首先,“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 第三十六章) 。

第二,“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第五十八章) 。

第三,“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 第六十四
章)
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

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

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政治权术。

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

韩非子认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