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发展理论1.爱因斯坦的生物发展理论:强调环境和遗传因素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
2.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发展是通过心理阶段的冲突解决而实现的。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根据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而变化的,从感知到抽象推理。
二、发展阶段2.幼儿期(2-6岁):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身份,学习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3.小学阶段(6-12岁):学习和社交技能的发展,对自我概念和道德发展的关注。
4.青少年期(12-18岁):身份形成和独立性的探索,性别角色的认同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5.成年期(18岁以后):个人和职业发展,建立与伴侣和家庭的关系。
三、发展领域1.社会与情感发展:关注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友谊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2.认知发展:研究婴儿和儿童的感知、记忆、语言和推理能力的变化。
3.物理发展:关注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和变化,以及卫生和健康习惯的培养。
4.知觉和运动发展:探索婴儿和儿童的感觉和运动控制的发展,包括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
四、发展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基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身体和心理特征。
2.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如社会期望和文化价值观。
3.社交因素:儿童与同伴和成年人的交互对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的影响。
4.教育因素:教育机构和教育方法对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的影响。
5.生物因素:身体健康和生物过程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如营养和基因表达。
五、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和反应来研究发展过程。
2.问卷调查:通过给个体提问并收集他们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实验设计:通过控制变量,将个体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来研究特定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4.长期研究:通过长期追踪和观察个体的发展过程,来了解发展的模式和因素。
总的来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涉及了人类从婴儿到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皮亚杰的知识点总结
皮亚杰的知识点总结一、皮亚杰的生平及其理论的基本概念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他一生的研究成果,也是他最为著名的理论之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于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观察和研究,通过对儿童的实验和观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框架和概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认知结构皮亚杰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是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解释方式。
认知结构是由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表象、概念等认知要素组成的,它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
2. 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将人类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各个阶段的转变都是符合一定规律的。
3. 认知发展的动力皮亚杰认为,人类认知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的认知冲突和认知平衡。
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和矛盾,而认知平衡则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寻求认知一致性和协调性。
认知冲突和认知平衡是推动认知发展的两个主要动力,它们促使个体不断地对外界事物进行思考和理解。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1. 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和逐渐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和逐渐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出现的。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在与外界事物的不断互动和体验中逐步发展和壮大的。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需要经历各种认知阶段的支持和促进。
2.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和重构来实现的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不断建构和重构认知结构来实现的。
儿童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对外界事物进行组织和重组,形成越来越复杂和高级的认知结构。
这种认知结构的建构和重构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四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生平与学术背景(一)皮亚杰的生平与著作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创始人。
1.科学神童——皮亚杰●让·皮亚杰生于瑞士纳沙特尔。
●从小聪慧,勤奋好学。
11岁发表了有关鸟类动物的论文;●15—18岁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软体动物的论文2.学习生涯(1)中学时期,受教父的影响,开始对认识论产生兴趣。
他一生都保持着对生物学和认识论的兴趣。
(2)1918年,他在纳沙特尔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3)1918年开始,在苏黎士大学的荣格的指导下,研究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
后到法国学习,27岁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随后在比纳测验研究中心研究儿童的智力测验,并将测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他对测验不感兴趣,而开始学习的研究儿童心理学问题。
3.教学研究生涯(1)1921年经克拉帕瑞德推荐,从巴黎回到日内瓦,任日内瓦大学卢梭研究所的实验主任,1924年升任教授。
1940年克拉帕瑞德逝世后,继任卢梭研究所所长。
(2)50年代前,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
此后致力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
(3)皮亚杰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
(4)1969年,他73岁时成为第一个接受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卓越科学进步奖的欧洲人。
4.学术著作皮亚杰一生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30多部。
其中主要的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1932)、《儿童的判断与推理》(1924)、《儿童的世界概念》(1926)、《儿童的因果关系》(1927)、《儿童的道德判断》(1923)、《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1970)等。
(二)皮亚杰的学术背景1.哲学的影响(1)皮亚杰早年对康德的哲学思想很感兴趣。
康德的思想对皮亚杰的影响很深。
皮亚杰力图揭示认识的普遍形式——认识的发展史以及它们所属的概念网络。
【心理学大师的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一)
【心理学大师的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在认知过程中犯同类的错误,得出同样的结论。
年幼儿童不仅比年长儿童或成人“笨”,而且他们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开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
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重要结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它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这时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即是顺应。
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
心理状态的失衡驱使个体采取行动调整或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
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皮亚杰在进行以上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时,还提出下列重要原理:(1)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它造成的后果是不连续的,故发展有阶段性;(2)发展阶段是按固定顺序出现的,出现的时间可因个人或社会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发展的先后次序不变;(3)发展阶段是以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不是个体的年龄为根据。
因此,阶段的上升不代表个体的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而是表现在认知方式或思维过程品质上的改变。
小学生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
发展心理学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发展观,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watson,—)创造的一种观点,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现实和客观研究。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j. piaget)心理学的理论核心就是出现认识论,他主要研究人类的重新认识。
皮亚杰以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去表述人类重新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起源。
皮亚杰的心智发展观属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它既特别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也特别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的质和量的变化。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皮亚杰的心智发展理论就是机能学说的,指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均衡过程就是发展的内部动力。
并指出通过同化和迎合这两种适应环境形式,机体可以达至与环境的均衡。
二、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1.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即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平衡或自我调节是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因素)。
2. 心理发展的结构皮亚杰是一个结构论者。
他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其中图式是核心。
(1)图式所谓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逐渐形成新的图式。
皮亚杰将图式分成起始图式、初级图式和高级图式等相同的发展水平。
起始图式主要就是遗传性的图式或散射图式。
初级图式主要指认知—运动图式、习惯等。
高级图式主要指运算图式、智力图式、思维结构等。
(2)同化和顺应同化和迎合既就是相互矛盾的,又就是彼此联系的,就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同化就是个体把环境因素列入至自己尚无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强化和多样主体的动作,这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无法引发图式的技术创新或变革。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理论,它描述了儿童和成年人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一个过程,描述的是儿童和成年人的智力空间的发展,它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影响。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他的生物心理学结合了普遍的认知发展原则,用于解释儿童的认知思维发展的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它分为六个基本阶段,这些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简单图形期,数量概念期,空间概念期,语言期,和具体逻辑期。
根据这些阶段,儿童的发展有优先顺序,每个阶段以特定类型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来,儿童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
感知-运动期是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它发生在生命的前6个月之内。
这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一个健康的感知-运动发展,在这个阶段,儿童也会参与到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手抓物体和拼图。
简单图形期是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它发生在生命的1-4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把简单的图形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开始学习发现问题、测试假设等,可以用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量概念期发生在4-7岁之间,它是儿童学习数量概念的过程。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理解数字,可以计算数量的关系,也可以知道大小的关系,这种能力也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空间概念期发生在7-11岁之间,它是儿童学习空间概念的过程。
它涉及到儿童学习空间间的关系,像方向、大小、距离等,这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语言期发生在11岁及以上,它是儿童学习语言方面知识的过程。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语法、表达、理解等,这种能力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最后是具体逻辑期,它发生在11岁以上,主要是儿童学习抽象概念的过程,比如:学习数学、逻辑、概念等,这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说,他认为所有的儿童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有一个优先顺序,所以教育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知识点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知识点认知发展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着重研究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个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和科文斯基的信息加工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是认知发展理论的先驱者之一,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他提出了四个主要的认知发展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在出生到2岁之间,婴儿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知世界。
他们通过探索周围环境,通过触摸、吮吸和逐渐习得基本的运动技能。
2. 前运算阶段:从2岁到7岁,孩子开始使用符号和符号系统,例如语言和图像,来代表物体和事件。
他们能够进行想象和符号性的推理,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
3. 具体运算阶段:从7岁到11岁,儿童开始发展出逻辑思维和操作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理解一些抽象概念。
4. 形式运算阶段:从11岁开始,儿童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
他们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推理和解决复杂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和发展心理学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和文化环境对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不仅受到内在的生物因素影响,还受到外部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和社会互动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他提出了近代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即近似发展区和区域性发展。
近似发展区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在适当的支持下完成的任务。
而区域性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能够表现出高于独立认知水平的能力。
维果茨基的理论为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认识,对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科文斯基的信息加工理论科文斯基的信息加工理论强调了人类认知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过程。
心理学中的儿童发展理论知识点
心理学中的儿童发展理论知识点儿童发展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成长过程。
儿童发展理论是对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解释和描述,为教育、家庭和社会提供了指导。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儿童发展理论知识点,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培根社会发展理论和弗洛伊德心理性格发展理论。
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经历着从感知到操作再到具象和抽象思维的不断演变。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象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这些阶段代表着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不同水平和特点。
2. 培根社会发展理论培根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发展和学习。
他认为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儿童通过模仿、观察和参与社区活动来学习和发展。
培根提出了“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指出儿童在适当的引导下能够完成他们现有能力范围内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
这个理论强调了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3. 弗洛伊德心理性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格发展理论关注儿童的个性和童年经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他提出了人格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童年时期形成了各种心理防御机制,这些机制会对个体的个性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论强调了童年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介绍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培根社会发展理论和弗洛伊德心理性格发展理论这几个心理学中的经典儿童发展理论知识点。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指导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者、家庭和社会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
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11-16岁)。
特色:
1、发展顺序维持不变,但具备个别差异。
2、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别性)。
3、倚赖心智发展,但可以普遍化为其它功能。
4、各发展阶段都是在逻辑上有组织的整体。
5、各阶段的顺序就是自然的阶层(所有顺利发展的阶段都会存有前面阶段的元素参予合作,但后一阶段较之前面的阶段,更加相同,而且更加统整)。
6、每个阶段,在思考模式上会表现出质的不同,而不仅仅是量的差异。
实际应用领域
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支持孩子的成长。
教师也可以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帮助他们的学生。
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同年级和同龄的孩子在衡量基本加法和减法准确性的任务上表现不同。
处在心智发展的前运算和具体内容运算水平的儿童继续执行算术运算(例如乘法和加法)的准确性相近;然而,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孩子已经能以更高的精度顺利完成乘法和加法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 piaget 的理论,通过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探讨教学大纲,介绍班上每个孩子在每个科目上的立场。
一个人的认知成长阶段与另一个人不同。
认知发展或思维是一个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积极过程。
智力进步的发生是因为每个年龄和发展时期的人们都在寻找认知平衡。
要实现这种平衡,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已有想法的视角来理解新体验。
婴儿了解到可以用与熟识的物体相同的方式捕捉崭新物体,而成年人则将当天的头条新闻表述为他们现有世界观的证据。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简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孩子思维的宝藏。
首先,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几个阶段逐步实现的。
这些阶段就像一座桥,连接着幼儿的思维和成年人的思维。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通常发生在出生到两岁之间。
这个阶段的宝宝,真的是用五感在探索世界。
小家伙们用嘴巴、手和眼睛去认识这个新奇的环境。
想象一下,宝宝用小手抓住一个玩具,脸上流露出好奇和兴奋。
他们不知道因果关系,但通过反复的试验,他们慢慢学会了物体的存在。
这就像在玩捉迷藏,明明知道玩具藏在那儿,却不明白为什么没看到。
哎,童年就是这么单纯而神奇。
接下来是前运算阶段,大约在两到七岁之间。
孩子们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方式非常独特。
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比如,你问孩子:“你觉得天为什么是蓝的?”小家伙可能会认真回答:“因为我喜欢蓝色。
”这就是自我中心化的体现。
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像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幼鸟,尽管摇摇晃晃,却充满了探索的勇气。
然后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七到十一岁。
孩子们的思维开始变得更为逻辑化,能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举个例子,孩子们开始明白水从一个杯子倒到另一个杯子,虽然形状变了,但水的量是不变的。
此时,他们也开始学会分类和排序。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玩积木,按照颜色和形状分类,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这个阶段真的是孩子们从天真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最后,抽象运算阶段,通常从十一岁左右开始。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思维,开始理解抽象的概念,甚至进行假设推理。
比如,他们能理解数学公式背后的意义,而不只是死记硬背。
孩子们开始探讨“如果……会怎样?”这样的问题。
他们的思维就像是广阔的天空,充满了无限可能。
皮亚杰的理论不仅仅是关于孩子如何思考,它还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调整教学方法,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生平及思想渊源(一)生平与著作皮亚杰(1896一l980)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家。
出生于瑞士。
父亲是位有自由思想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两人常因见解不同而发生争执。
他对生物学具有浓厚兴趣和突出才能,10岁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918年获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对“人是怎样获得对于世界的认识”的哲学问题产生兴趣。
由于纯熟的生物学知识及方法对解决此类问题无能为力,他便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来作研究,因此对心理学也产生兴趣。
1918年,他进入心理实验室工作,研读弗洛伊德著作,感到精神分析学说虽有趣,但失于思辨,不是严谨的科学。
他从中吸收和学到一些重要概念与方法(如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临床谈话法等),对他后来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极其有益。
1919年,皮亚杰到巴黎大学从事病死心理学、数理逻辑及科学哲学等学科的学习、研究。
他在工作中注意到两个基本事实:(1)同龄儿童的回答中存在着相似的错误;(2)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回答中的错误发生相应变化。
他认识到,不同年龄儿童回答的错误内容及导致错误回答的思维过程不是偶然的,而与心理结构密切相关。
于是,他开始研究儿童心理的工作,并由此决定他一生的主攻方向。
他一生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和30多本专著,影响较大的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1923年)、《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午)、《儿童的智力起源》(1936年)、《智力心理学》(1947年)、《儿童心理学》(与英海尔德合着,1966年)、《结构主义》(1968年)、《发生认识沦》(1970年)等。
皮亚杰的教育著作主要是:《教育科学均儿童心理学》(包括1935年与1965年写的两篇论文,1969年出版)及《了解即发明、教育的未来》(1972年)(二)思想渊源哲学上,受到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詹姆斯等人哲学观的影响,受康德的影响尤深。
他说:“我把康德范畴的全部问题重新审查了一番,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科学,即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知识点总结
皮亚杰知识点总结1. 基本理论皮亚杰提出了包括情感、智力和意图在内的三大基本要素构成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结构。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主动参与和自我探索来实现的,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和适应的过程。
2.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特点,这为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3. 适应性结构和认知模式皮亚杰提出了适应性结构和认知模式的概念,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逐渐适应外部环境而形成的,认知模式即是儿童在认知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种思维方式和逻辑规律。
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适应性结构和认知模式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儿童认知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4. 发展协调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全面协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智力和意图互相作用和影响,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体。
他对儿童的发展协调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这是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的重要视角。
5. 游戏的作用皮亚杰强调了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自发的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促进自我探索和发展。
6. 教育实践皮亚杰的理论对儿童教育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要尊重和关注儿童的自主探索和发展需求。
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7. 争议和发展尽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在一些问题上也存在一些争议。
例如其认知发展阶段分期的理论观点,在一些研究中受到了质疑。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皮亚杰的理论会得到更多的验证和完善。
总的来说,皮亚杰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儿童教育、家庭教育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简要概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简要概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岁-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他们思维的特征是: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经典实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都不是“灵光一现”,而必然有它的背景和源头。
皮亚杰理论的产生也不例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最富争议的理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他一直是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内容的广延性和对实际研究的启发意义举世公认。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这即是他的“发生认识论”的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在他的《智慧心理学》一书中[12],列举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早期观点;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彪勒的思维研究;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心理学派;既讲外因又将发展的,如联想主义心理学派;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试误说。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儿童心理产生量变和质变,从而得到发展。
儿童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个体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指向外部的,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的协调,这种协调需要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状态;二是指过程。
皮亚杰主张把适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被环境不断影响着,但同时有机体产生的变化又增加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更利于有机体的生存。
生物的适应机能又同其组织机能密不可分,他们同为任何生物体的两种机能。
生物的组织机能使有机体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它是维持生物体的完整系统所必须的。
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同化
只要是四条腿的就是动物
路途遥远,步行太慢,换辆摩托车。
顺应是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 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
同化
带毛的生命体就是动物
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成熟:生理的成熟。 2.物理环境:儿童对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经验。
皮亚杰认为,知识主要来源 于动作,通过动作的联系和经验 获得知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 皮亚杰是心理学界著名的儿 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首先,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 结果,既不依赖于遗传,也不依赖于环境。
在这种观念下,皮亚杰提出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概念。 图式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 知发展的实质。 它主要通过两个方式发展,一是同化,二是顺应。 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 过程。
3.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已 有的社会经验同样会影响儿童的 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4.平衡: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它调和了成熟、物理环境和 社会环境的作用。
因此,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可以让婴儿尽可能通过动作和外 界环境接触,丰富他的认知结构,促进心理发展。
第二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 与动作的分化,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 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 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 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 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 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1.认知发展的动力与过程 同化
平衡
顺应
图式:支配儿童的 心理模式, 儿童 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 适 应 并 组织 他们周围的环境。
图式是来表示一种 认知结构 或 者 心理结构。
比如:婴儿的吮吸、摇摆、投扔 就是最初的图式
同化:把 新感知 的 材料 或 经验 纳入 已有图式 理解新事物 的过程叫同化。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
体积守恒(12~13岁)
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
发展心理学笔记讲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研究轨迹 ⽪亚杰于1918年在纳沙特尔⼤学获得⾃然博⼠学位。
对⽣物学、哲学和逻辑学有兴趣。
在研究了⽣物学和认识论后,发现在认识论和⽣物学之间有⼀条可以连接起来的纽带——⼼理学。
1、哲学思想主要受康德主义的影响 “图式”概念源于康德的“先天图式”。
但⽪亚杰不是先天论者,⽽是持构成论(constructivism)观点。
2、结构主义对⽪亚杰影响很深 结构:整体性、转换性、⾃我调节性。
3、“同化”、“顺应”概念来⾃于⽣物学。
4、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如“⾃我中⼼倾向”。
5、⽤符号逻辑(数理逻辑)来描述⼉童的智慧活动。
1920年在⽐纳实验室从事⼉童推理标准化⼯作,对⼉童标准答案背后的认知(思维)过程更有兴趣:⼉童的认识是怎样⼀步⼀步地发展起来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究竟发⽣了哪些变化。
⽪亚杰从建⽴发⽣认识论--关于科学知识发⽣发展的科学--的⽬标出发,将认识论的传统问题移植到⼉童⼼理学中来,着⼿通过实验加以解决。
1955年他建⽴了的“发⽣认识论国际中⼼”,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理学家、⽣物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者,共同研究发⽣认识论。
⼆、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 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的平衡状态。
同化和顺应是同⼀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
智慧运算是以整体建构⽅式实现的。
⼉童的智慧不是单纯的来⾃客体,也不是单纯的来⾃主体,⽽是来⾃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的结果。
智慧发展阶段可解释为整个⼼理发展的阶段,因为⼼理机能的发展决定于智慧。
三、智慧发展的阶段 ⼼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前⼀阶段的⾏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阶段,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是有⼀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
日内瓦学派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整理笔记)
认知发展理论一、理论背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其体系有三个支点即逻辑学、相对论和辩证法。
(一)逻辑学逻辑学。
逻辑学是联结各种不同学科的一种“基因型”。
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逻辑学起着中心的作用。
皮亚杰认为,“每种心理学的解释都迟早要依赖生物学和逻辑学。
””自1939年起,皮亚杰采用符号逻辑来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把逻辑学中的“运算”等术语引进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作为衡量思维水平发展的标志。
在儿童时期,逻辑运算的出现便佼他有可能改造和理解物理的、社会的和生物的世界。
虽然,逻辑学是人类心理活动所固有的特性,但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乃是一个不断演变的结构。
婴儿最初表现出来的逻辑是原始的、简单的、非系统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所表现出来的逻辑日益复杂,到了青年时期,儿童才能形成如同逻辑学家所建立的那种真正的、形式化了的逻辑结构。
这些逻辑结构构成了儿童认知过程的中间环节。
在皮亚杰看来,一切智慧和思维都表现出有一种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与社会、生物的实体的结构是一致的。
因此,逻辑是建立任何认识论的基础。
在这里,皮亚杰强烈地抨击丁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前者是无结构的发生,而后者是无发生的结构,都不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际过程。
他宣布,“逻辑的结构是被构造出来的,并且要经历十多年它们才充分完善起来。
”(二)相对论相对论。
爱因斯坦(Ahd KiMMin,1879—1955)曾经指出,如果概念判断和作出这个判断的观察者的地位总是紧密相关的,那么在概念的构成过程中就不能遗漏掉这个观察者。
这一见解增强了皮亚杰的一个早已形成的信念,即实体总包含着一个主观因素,也就是说,实体总是,至少部分是思维或行为的外在化或具体化。
人并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构成人的活动,包括认识活动。
没有人的活动,也就没有了心理的实体。
甚至于婴儿把抓到手的东西送到嘴里去吸吮这样一个最普遍的、常见的动作,也是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相互作用。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9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9(一)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皮亚杰认为,认知(或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机制,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1)图式是指儿童用来适应环境的认知结构。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所带来的一些本能反射行为,如吸吮反射、定向反射等。
(2)同化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人已有图式中的认知过程。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它不能引起图式的质变,但影响图式的生长。
(3)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
当儿童遇到自己不能同化的刺激时,他们就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创造一个能够把新刺激纳入其中的新图式;另一种是修改原来的图式,使其能把新刺激纳入其中。
这两种情况都是顺应的表现,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通过顺应,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4)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过程对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非常重要,但在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同化和顺应需要平衡。
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儿童的认知就是通过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的过程,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提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1.成熟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借助于成熟,个体才能获得发展的可能性,但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与习得经验。
并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也将随之增加。
2.练习与习得经验练习与习得经验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出物体的特性;第二类是逻辑--数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目的在于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3.社会经验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在内的各种因素,指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信息相互交换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知论”。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能够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
生物学和逻辑学能够分别解释儿童智力和思维的起源和发展。
他既强调心理因素中内外因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导致了心理特征持续发生的量变与质变。
心理发展的原因:心理因素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合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与本质。
个体的任何心理反应,不论指向外部动作还是内部思维,都是一种适合,适合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而适合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
心理发展的因素:支配心理发展的原因有成熟、物理条件、社会环境、平衡。
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其中图式为核心概念。
(1)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持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儿童喜欢敲击东西)
图式最先来自遗传,之后在适合环境的过程中持续改变和丰富,经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新图式。
(2)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增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用锤子敲完了用勺子敲)
同化仅仅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3)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合客观变化。
(用鸡蛋敲了一次桌子鸡蛋碎了,以后不敢用鸡蛋敲)
顺应是质量上的变化,促动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4)平衡:同化与顺应导致的适合,是机体暂时达到平衡,但这仅仅下一个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