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力作用 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习题(完整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习题(完整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班级:姓名: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2、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性质.3、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__________方法,它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________________.[习题一]1、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2、下列事例中利用物体惯性的是()A.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的助跑运动 B.跳伞运动员在落地前打开降落伞C.自行车轮胎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 D.铁饼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快速旋转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刹车时,乘客的身子会向前倾斜,是因为汽车有惯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C.物体的惯性只有在物体速度改变时才表现出来D.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与物体速度是否变化也无关4、门窗紧闭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人竖直上跳起后落会原处,这是因为()A.人起跳后,车厢底板仍然对他有向前的推力B.人起跳后,车厢中的空气对他有向前的推力C.人起跳后,在火车运动方向上仍具有与火车相同的速度D.人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5、小孩在向前行驶的轮船的密封船舱内竖直方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结果小球落到了抛出点的后面,这是因为()A.小球离开小孩后,不具备向前的速度 B.轮船正向前加速运动C.轮船正向前减速运动 D.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失去惯性6、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有()A.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B.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逐渐停下来C.物体以大小不变的速度通过圆弧轨道D.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做自由落体运动7、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曲线运动,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物体做匀速运动,一定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D.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变化8、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回复力: F = 一 KX 单摆周期公式: T= 2
K 加速度: a = 一 X
m
L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g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 T= 2
m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K
24、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二、电磁学
V= f =
T
(适用于一切波)
(一)、直流电路
1、电流强度的定义:
Q
I=
t
( I=nesv)
V s/2 =
v
2 o
vt 2
2
VO
Vt /2
VS/2 Vt
A
S at
B
匀速: 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V t/2 <Vs/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 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22:32
n2; 在第 1s 内、第 2s 内、第 3s 内 第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
F= Vg ( 注意单位 )
F=G m1m2 r2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 (M 一天体质量
加速度)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a 、万有引力 =向心力

定 夹角。
第 1 页 共 11 页
Mm
G
(R
h)2
V2
m (R
h)2
m 2 ( R h)
42 m T 2 ( R h)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
20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合 = Ek = Ek2 一 Ek1 =

(完整版)工程流体力学

(完整版)工程流体力学
Ocean Engineering & Naval Architecture
➢ Offshore structures, coastal structures, harbors, ports, …
➢ Ships, submarines, remote-operated vehicle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Bernoulli
(1667-1748)
Euler
(1707-1783)
Navier
(1785-1836)
Stokes
(1819-1903)
Reynolds
(1842-1912)
Prandtl
(1875-1953)
Taylor
(1886-1975)
流体力学在生活中
• 无处不在
– 天气和气候 – 运输工具: 汽车, 火车, 船和飞机. – 环境 – 生物工程和医学 – 运动和休闲 – 人体内的流体 – ………………………………
• 秦朝在公元前256—公元前210年修建了我国历史上 的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明 渠水流、堰流。
• 古代的计时工具“铜壶滴漏”——孔口出流。
• 清朝雍正年间,何梦瑶在《算迪》一书中提出流量 等于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方法。
• 隋朝(公元587—610年)完成的南北大运河。
Water sports
运动和休闲
Cycling
Offshore racing
Auto racing
Surfing
What fluids are needed to run your
car?
➢ Gasoline (fuel) ➢ Air (air/fuel mixture,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公式大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

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

01米=10-2米;1毫米=0。

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2。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

6千米/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例子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例子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例子内外力共同作用在地貌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给出几个地貌形成的例子,涵盖内力和外力的相互作用。

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所引起的。

例如,地震活动会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形成山脉、断层和盆地等地貌特征。

这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典型例子,地震引起的断层活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2. 风蚀地貌,风力是一种重要的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沉积。

例如,沙漠中的沙丘就是风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将沙粒吹起并堆积成丘状。

而当风力减弱或改变方向时,沙丘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3. 水蚀地貌,水力是地表最常见的外力之一,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造。

例如,河流侵蚀地表形成的峡谷、河谷和河床平原等地貌特征,是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流的流速和流量决定了侵蚀的程度和速度。

4. 冰蚀地貌,冰川是一种重要的地表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造。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冰的切削和磨蚀作用,形成了各种地貌特征,如冰川谷、冰碛丘和冰川湖等。

冰川的作用主要是由于重力和冰的物理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5.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貌变化,人类活动也是一种外力,对地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例如,城市建设、采矿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都会改变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貌变化是内力和外力的复杂相互作用结果。

总结起来,地貌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震、风力、水力、冰力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内外力相互作用,塑造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这些例子展示了地球表面地貌形成中内外力的重要作用。

(完整版)力学动态平衡专题

(完整版)力学动态平衡专题

力学动态平衡专题一、矢量三角形法特点:物体受三个力作用,一为恒力,大小、方向均不变(通常为重力,也可能是其它力);一为定力,方向不变,大小变化;一为变力,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

分析技巧:正确画出物体所受的三个力,先作出恒力F3,通过受力分析确定定力F1的方向,并通过F3作一条直线,与另一变力F2构成一个闭合三角形。

看这个变力F2在动态平衡中的方向变化,画出其变化平行线,形成动态三角形,三角形长短的变化对应力的变化。

1.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球对墙面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水平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图示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A.N1始终增大,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2.如图所示,重物G系在OA、OB两根等长的轻绳上,轻绳的A端和B端挂在半圆形支架上.若固定A端的位置,将OB绳的B端沿半圆形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OC的过程中()A.OA绳上的拉力减小B.OA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C.OB绳上的拉力减小D.OB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3. 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1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B. 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B.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D. 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4.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

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A、FN保持不变,FT不断增大B、FN不断增大,FT不断减小C、FN保持不变,FT先增大后减小D、FN不断增大,FT先减小后增大二、相似三角形法特点: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一为恒力,大小、方向不变(一般是重力),其它两个力的方向均发生变化。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3 内能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1、物质的结构(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得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数量巨大,例如,体积为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隙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探究:物体的扩散实验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固体扩散实验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它们注意: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硫酸铜溶液放在下面,密度小的空气和清水放在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重力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是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拓展: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速度可知,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最不剧烈,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气体和固体之间。

(3)分子的热运动①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不会运动。

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

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方法技巧:分子间作用力不直观,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特点与弹簧拉伸或压缩时表现出的力的特点相似,两者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像这样的方法叫类比法。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的现象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完整版)建筑力学_习题库+答案

(完整版)建筑力学_习题库+答案

一、填空题1、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体称_________答案:刚体2、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___。

这种作用会使物体产生两种力学效果分别是__和_机械作用、外效果、内效果3、力的三要素是__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对物体而言、该物体的__外_____效果成立。

5、一刚体受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6、使物体产生运动或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称__________荷载(主动力)___。

7、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和该约束所能阻碍物体的运动方向___相反___________。

8、柔体的约束反力是通过__接触、点,其方向沿着柔体__中心__线的拉力。

9、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的几何条件是力多边形____自行封闭___。

10、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______________。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___________合力、矢量和答案: 11力垂直于某轴、力在该轴上投影为____零12、ΣX=0表示力系中所有的力在_______轴上的投影的___ X、代数和答案: 13、力偶对作用平面内任意点之矩都等于____力偶矩__________。

14、力偶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_______为零15、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果的大小用______力偶矩____表示。

16、力可以在同一刚体内平移,但需附加一个_____________。

力偶矩等于___________对新作用点之矩。

力偶、原力17、平面一般力系向平面内任意点简化结果有四种情况,分别是__主矢和主矩都不为零、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主矢不为零主矩为零、主矢和主矩都为零18、力偶的三要素是_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19、平面一般力系的三力矩式平衡方程的附加条件是A、B、C三点不共线20、摩擦角的正切值等于__静摩擦系数__21、摩擦角是当静摩擦力下达到____时,全反力与支承面的___线的夹角。

牛顿第一定律完整版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完整版课件

题组一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是完全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的 B.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物体维持运动的原因 C.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 体只在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图甲、乙分别表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及运动和力的 关系的研究过程,他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图甲中通过对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研究, 得出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图甲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以减小小球重力,使时间测量 更容易 C.图乙中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图乙中,在左侧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可运动到比释放点更高的位 置
■归纳拓展
1.惯性的“三性”
普遍性
一切物体皆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相关性 惯性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受力或运动情况等无关
唯一性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惯性的表现形式 (1)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 变。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 (2)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的惯 性越大,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2)结论:力不是___维__持___物体运动的原因。 (3)意义: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本质是想象着把实际中存在影响物体运动的摩擦 力去掉,抓住事物的本质。这种依据逻辑推理把实际实验理想化的思想也是 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3.笛卡儿: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__速__度___沿同 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完整版)理论力学公式

(完整版)理论力学公式

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的科学。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 基本概念:力、刚体、约束和约束力的概念。

2、 静力学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多边形法则)注意:与力偶的区别 (2)二力平衡公理;(二力构件)(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5)刚化原理。

3、常见约束类型与其约束力:(1)光滑接触约束——约束力沿接触处的公法线; (2)柔性约束——对被约束物体与柔性体本身约束力为拉力; (3)铰链约束——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两个力,也可画为一个力; (4)活动铰支座——约束力为一个力也画为一个力;(5)球铰链——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三个力,也可画为一个力; (6)止推轴承——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三个力;(7)固定端约束——两个正交约束力,一个约束力偶。

4、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画出所要研究的物体的草图; (2)对所要研究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3)严格按约束的性质画出物体的受力。

意点:(1)画全主动力和约束力; (2)画简图时,不要把各个构件混在一起画受力图;(3)灵活利用二力平衡公理(二力构件)和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1、平面汇交力系: (1)几何法(合成:力多边形法则;平衡:力多边形自行封闭)(2)解析法(合成:合力大小与方向用解析式;平衡:平衡方程0xF=∑,0y F =∑)注意点:(1)投影轴尽量与未知力垂直;(投影轴不一定相互垂直)(2)对于二力构件,一般先设为拉力,若求出负值,说明受压。

2、平面力对点之矩——()O M Fh =±F ,逆时针正,反之负 意点:灵活利用合力矩定理 3、平面力偶系: (1)力偶:由两个等值、反向、平行不共线的力组成的力系。

(2)力偶矩:M Fh =±,逆时针正,反之负。

(3)力偶的性质:[1]、力偶中两力在任何轴上的投影为零;[2]、力偶对任何点取矩均等于力偶矩,不随矩心的改变而改变;(与力矩不同) [3]、若两力偶其力偶矩相等,两力偶等效; [4]、力偶没有合力,力偶只能由力偶等效。

(完整版)建筑力学(习题答案)

(完整版)建筑力学(习题答案)

建筑力学复习题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0分,将相应的空格内,对的打“√”,错的打’“×”)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及结构受力分析1、结构是建筑物中起支承和传递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2、静止状态就是平衡状态。

(√)3、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4、刚体就是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其大小和形状绝对不改变的物体。

(√)5、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6、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移动。

(×)7、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人小。

(×)9、力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力的作用效果都会随之改变。

(√)10、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11、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作用于刚体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2、平衡力系就是合力等于零的力系。

(√)13、力可以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14、力可以在物体上任意移动而作用效果不变。

(×)15、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16、合力是分力的等效力系。

(√)17、当两分力的夹角为钝角时,其合力一定小于分力。

(√)18、力的合成只有唯一的结果。

(√)19、力的分解有无穷多种结果。

(√)20、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2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汇交力必然使物体处于平衡。

(×)22、在刚体上作用的三个相互平衡力必然汇交于一点。

(√)23、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也是矢量。

(×)24、当力平行于坐标轴时其投影等于零。

(×)25、当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投影轴时,则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6、两个力在同一轴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相等。

(×)27、合力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该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28、力可使刚体绕某点转动,对其转动效果的度量称弯矩。

内外力作用 完整版ppt

内外力作用 完整版ppt
碰 撞 挤 压
边界 类型
消亡 边界
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 形成山脉和高原
海洋板块和大陆板 块或海洋板块挤压 碰撞,形成海岸山 脉、岛弧、海沟
张 生长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 裂 边界 形成裂谷、海洋 分 离
图示
实例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美洲西岸的山 脉、亚洲东部 的岛弧、马里 亚纳海沟 (11034)
东非大裂谷、 红海
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地垒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 丙
断层
地堑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皱
地表形态 ↓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一)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丙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遭受侵蚀成为谷地。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丙 处开采最合适;其中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
背斜 构造中;在
盆地中往往向较斜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
量避开

断层
看图回答问题:
向斜
背斜
山岭
谷地
B
A
指出AB处的地质构造名 称和地形名称 C处地质构造是什么?
背斜
褶皱

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马里亚纳海沟(11034)

结合图片可知该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向斜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2012·四川文综,1)右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 表也是流水侵蚀的结


季沉
风 区 典 型
积 图
流水在搬运途中,由 于流速降低,所携带
的物质便沉积起来
山区河流在山口形成 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 游泥沙淤积形成冲积 平原和三角洲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 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地质作用 项目 能量来源
A.甲 B.乙 C.丙 D.丁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 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9~10题。
2.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C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内力作用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 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任何地貌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
风化碎屑
风化碎屑
球状风化
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
(1)风化作用(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雅丹地貌
风蚀洼地
雅丹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1.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力堆积
美洲西岸的山 脉、亚洲东部 的岛弧、马里 亚纳海沟 (11034)
东非大裂谷、 红海
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聚合带,大洋板块 俯冲 到大
陆板块之下,并形成深邃的 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
隆升并形成 岛弧 和 海岸山脉

大洋板块
大陆板块
(1)大陆架: 水深不超过200米。
(2)大陆坡: 是大陆架向外海倾斜的陡坡。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 地、戈壁、裸岩荒漠、 风蚀柱、风蚀蘑菇


区 典
沉 积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 减小或气流受阻,便导
沙丘、沙垄、黄土堆积
型 图 致风沙沉积
2、流水作用(图)
使地表变得崎岖。瀑
流 水
侵 蚀
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 布、峡谷是河流侵蚀 沟谷和河谷流水使沟 作用的强烈表现;黄
作 图 谷和河谷加宽加深 用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主要观点
板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构 造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说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阿尔卑斯山亚脉欧板喜块马拉亚山脉 地表形态 太
[深 度 解 读]
1.背斜、向斜的判读 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的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 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 如:下图中A为背斜,而B为向斜。
2.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 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 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 理解。
C 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2015·福建文综,9)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 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褶皱
地质构造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皱
地表形态 ↓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一)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从形态上
背斜 岩层一般_向__上___拱起
向老,两翼部分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
判断方 系上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地球内部的热能 。
2.表现为地壳运动( 褶皱

断层
岩浆活动 和 变质作用 等。
3.结果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
[深 度 解 读]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地垒
常形成 断块山 或高地
地堑
常形成 谷地或 低地
华渭山河平原 华山
汾河谷地
地泰堑山
庐山
3.火山 结合火山示意图,归纳总结。
(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__地_壳___的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甲乙__火火__山山____锥口______::呈上封部闭坡或度半较封大闭,状下,部常坡形度成较湖缓泊
岩层较新


图示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__山__岭___
常形成谷地或__盆__地___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
构造地 侵蚀后地貌 _谷__地___
成__山__岭___

图示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
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 断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关系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侵蚀作用
风化作风用化作用
水滴石穿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水滴石长
固结成岩作用
33
1.风化作用:(图) 2.风力作用
风 力侵 作蚀 用图

西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 石,吹蚀地表,形成风 蚀沟谷、风蚀洼地;地 表沙尘和碎屑物被风力 侵蚀搬走,形成戈壁和 裸岩荒漠
背斜 构造中;在
盆地中往往向较斜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
量避开

断层
看图回答问题:
向斜
背斜
山岭
谷地
B
A
指出AB处的地质构造名 称和地形名称 C处地质构造是什么?
C 背斜
命题角度一 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
1.(2015·浙江文综,5)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 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
风向的判定
风向
风向
风向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风向
风向
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迎风坡坡度缓,背 风坡坡度陡。
风向

沉积作用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物质 后沉积,故物质沉积依次形成戈壁、沙漠、黄土。
(3)流水侵蚀: 瀑布、峡谷
黄土高原的冲沟
河流切穿岩层
喀斯特峰林
丹霞地貌
海蚀崖、海蚀洞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背斜——良好的储油结构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隧洞的良好选址
针对性练习
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属于( B )。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针对性练习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
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隆起和凹陷
岩层运动方向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于( C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
A 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P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3)海沟: 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4)洋盆: 位于大洋底部。 洋盆
(5)海岭(大洋中脊): 是板块的生长边界。
(2)在大陆板块张裂地区,常常形成 裂谷

大陆板块
1.(2014·大纲文综,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 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外力作用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 风化、侵蚀、
动、变质作用、地 震等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 削高填低,使地表

形成高山和盆地 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

主导作用。
back
总结:
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不断改变地球的表面形态。
甲 向斜
乙 断层
丙 背斜
(2)图中甲、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什么,其形成的原因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