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力作用 完整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地球内部的热能 。
2.表现为地壳运动( 褶皱
、
断层
岩浆活动 和 变质作用 等。
3.结果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
)、
[深 度 解 读]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内力作用与
非
地表形态
洲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板 块
马里亚平 洋那海沟 板 块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板 块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板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关系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侵蚀作用
风化作风用化作用
水滴石穿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水滴石长
固结成岩作用
33
1.风化作用:(图) 2.风力作用
风 力侵 作蚀 用图
:
西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 石,吹蚀地表,形成风 蚀沟谷、风蚀洼地;地 表沙尘和碎屑物被风力 侵蚀搬走,形成戈壁和 裸岩荒漠
岩层较新
老
法
wk.baidu.com
图示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__山__岭___
常形成谷地或__盆__地___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
构造地 侵蚀后地貌 _谷__地___
成__山__岭___
貌
图示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
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 断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
于( C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
A 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P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3.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D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4.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C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地垒
常形成 断块山 或高地
地堑
常形成 谷地或 低地
华渭山河平原 华山
汾河谷地
地泰堑山
庐山
3.火山 结合火山示意图,归纳总结。
(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__地_壳___的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甲乙__火火__山山____锥口______::呈上封部闭坡或度半较封大闭,状下,部常坡形度成较湖缓泊
背斜 构造中;在
盆地中往往向较斜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
量避开
。
断层
看图回答问题:
向斜
背斜
山岭
谷地
B
A
指出AB处的地质构造名 称和地形名称 C处地质构造是什么?
C 背斜
命题角度一 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
1.(2015·浙江文综,5)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 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
褶皱
地质构造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
内力作用与 皱
地表形态 ↓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地
形
(一)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从形态上
背斜 岩层一般_向__上___拱起
向斜 岩层一般__向__下__弯曲
从岩层新老关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
判断方 系上
(3)海沟: 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4)洋盆: 位于大洋底部。 洋盆
(5)海岭(大洋中脊): 是板块的生长边界。
(2)在大陆板块张裂地区,常常形成 裂谷
。
大陆板块
1.(2014·大纲文综,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 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
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隆起和凹陷
岩层运动方向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流水的溶蚀作用
石柱
石钟乳
石笋
峰林
溶蚀洼地
孤峰
地下河
落水洞
石钟乳
石柱 石笋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 地、戈壁、裸岩荒漠、 风蚀柱、风蚀蘑菇
北
地
区 典
沉 积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 减小或气流受阻,便导
沙丘、沙垄、黄土堆积
型 图 致风沙沉积
2、流水作用(图)
使地表变得崎岖。瀑
流 水
侵 蚀
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 布、峡谷是河流侵蚀 沟谷和河谷流水使沟 作用的强烈表现;黄
作 图 谷和河谷加宽加深 用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主要观点
板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构 造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学
说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阿尔卑斯山亚脉欧板喜块马拉亚山脉 地表形态 太
C 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2015·福建文综,9)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 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甲 向斜
乙 断层
丙 背斜
(2)图中甲、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什么,其形成的原因呢?
甲 山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成为山岭。
丙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遭受侵蚀成为谷地。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丙 处开采最合适;其中
乙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
[深 度 解 读]
1.背斜、向斜的判读 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的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 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 如:下图中A为背斜,而B为向斜。
2.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 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 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 理解。
美洲西岸的山 脉、亚洲东部 的岛弧、马里 亚纳海沟 (11034)
东非大裂谷、 红海
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聚合带,大洋板块 俯冲 到大
陆板块之下,并形成深邃的 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
隆升并形成 岛弧 和 海岸山脉
。
大洋板块
大陆板块
(1)大陆架: 水深不超过200米。
(2)大陆坡: 是大陆架向外海倾斜的陡坡。
上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向斜东翼”,将向斜地貌补充完整(如下图),向斜中 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上面后来覆盖上的岩层最新。故选B。
答案 B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 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任何地貌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
风化碎屑
风化碎屑
球状风化
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
(1)风化作用(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雅丹地貌
风蚀洼地
雅丹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1.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力堆积
A.甲 B.乙 C.丙 D.丁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 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9~10题。
2.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C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台湾海边的海蚀柱
喀斯特地貌风景优美,适合发展旅游业。
山麓冲积扇和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
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越往下游面积越大。
干旱型冲积扇
潮湿型冲积扇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 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9~10题。
1.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C )
外力作用与
块 构 造
地表形态
学
说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 运动
碰 撞 挤 压
边界 类型
消亡 边界
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 形成山脉和高原
海洋板块和大陆板 块或海洋板块挤压 碰撞,形成海岸山 脉、岛弧、海沟
张 生长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 裂 边界 形成裂谷、海洋 分 离
图示
实例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风向的判定
风向
风向
风向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风向
风向
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迎风坡坡度缓,背 风坡坡度陡。
风向
风
沉积作用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物质 后沉积,故物质沉积依次形成戈壁、沙漠、黄土。
(3)流水侵蚀: 瀑布、峡谷
黄土高原的冲沟
河流切穿岩层
喀斯特峰林
丹霞地貌
海蚀崖、海蚀洞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背斜——良好的储油结构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隧洞的良好选址
针对性练习
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属于( B )。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针对性练习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 表也是流水侵蚀的结
:
果
季沉
风 区 典 型
积 图
流水在搬运途中,由 于流速降低,所携带
的物质便沉积起来
山区河流在山口形成 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 游泥沙淤积形成冲积 平原和三角洲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 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地质作用 项目 能量来源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解析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 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 答案 A
命题角度二 断块山地形的形成 5.(2012·四川文综,1)右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 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 带。读图回答下题。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外力作用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 风化、侵蚀、
动、变质作用、地 震等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 削高填低,使地表
响
形成高山和盆地 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
系
主导作用。
back
总结:
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不断改变地球的表面形态。
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
A
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运动产生的,与内力作
用有关,C、D项错误;结合图片可知该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
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4.(2014·山东文综,12)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 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地球内部的热能 。
2.表现为地壳运动( 褶皱
、
断层
岩浆活动 和 变质作用 等。
3.结果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
)、
[深 度 解 读]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内力作用与
非
地表形态
洲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板 块
马里亚平 洋那海沟 板 块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板 块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板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关系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侵蚀作用
风化作风用化作用
水滴石穿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水滴石长
固结成岩作用
33
1.风化作用:(图) 2.风力作用
风 力侵 作蚀 用图
:
西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 石,吹蚀地表,形成风 蚀沟谷、风蚀洼地;地 表沙尘和碎屑物被风力 侵蚀搬走,形成戈壁和 裸岩荒漠
岩层较新
老
法
wk.baidu.com
图示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__山__岭___
常形成谷地或__盆__地___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
构造地 侵蚀后地貌 _谷__地___
成__山__岭___
貌
图示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
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 断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
于( C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
A 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P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3.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D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4.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C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地垒
常形成 断块山 或高地
地堑
常形成 谷地或 低地
华渭山河平原 华山
汾河谷地
地泰堑山
庐山
3.火山 结合火山示意图,归纳总结。
(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__地_壳___的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甲乙__火火__山山____锥口______::呈上封部闭坡或度半较封大闭,状下,部常坡形度成较湖缓泊
背斜 构造中;在
盆地中往往向较斜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
量避开
。
断层
看图回答问题:
向斜
背斜
山岭
谷地
B
A
指出AB处的地质构造名 称和地形名称 C处地质构造是什么?
C 背斜
命题角度一 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
1.(2015·浙江文综,5)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 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
褶皱
地质构造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
内力作用与 皱
地表形态 ↓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地
形
(一)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从形态上
背斜 岩层一般_向__上___拱起
向斜 岩层一般__向__下__弯曲
从岩层新老关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
判断方 系上
(3)海沟: 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4)洋盆: 位于大洋底部。 洋盆
(5)海岭(大洋中脊): 是板块的生长边界。
(2)在大陆板块张裂地区,常常形成 裂谷
。
大陆板块
1.(2014·大纲文综,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 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
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隆起和凹陷
岩层运动方向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流水的溶蚀作用
石柱
石钟乳
石笋
峰林
溶蚀洼地
孤峰
地下河
落水洞
石钟乳
石柱 石笋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 地、戈壁、裸岩荒漠、 风蚀柱、风蚀蘑菇
北
地
区 典
沉 积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 减小或气流受阻,便导
沙丘、沙垄、黄土堆积
型 图 致风沙沉积
2、流水作用(图)
使地表变得崎岖。瀑
流 水
侵 蚀
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 布、峡谷是河流侵蚀 沟谷和河谷流水使沟 作用的强烈表现;黄
作 图 谷和河谷加宽加深 用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主要观点
板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构 造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学
说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阿尔卑斯山亚脉欧板喜块马拉亚山脉 地表形态 太
C 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2015·福建文综,9)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 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甲 向斜
乙 断层
丙 背斜
(2)图中甲、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什么,其形成的原因呢?
甲 山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成为山岭。
丙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遭受侵蚀成为谷地。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丙 处开采最合适;其中
乙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
[深 度 解 读]
1.背斜、向斜的判读 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的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 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 如:下图中A为背斜,而B为向斜。
2.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 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 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 理解。
美洲西岸的山 脉、亚洲东部 的岛弧、马里 亚纳海沟 (11034)
东非大裂谷、 红海
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聚合带,大洋板块 俯冲 到大
陆板块之下,并形成深邃的 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
隆升并形成 岛弧 和 海岸山脉
。
大洋板块
大陆板块
(1)大陆架: 水深不超过200米。
(2)大陆坡: 是大陆架向外海倾斜的陡坡。
上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向斜东翼”,将向斜地貌补充完整(如下图),向斜中 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上面后来覆盖上的岩层最新。故选B。
答案 B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 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任何地貌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
风化碎屑
风化碎屑
球状风化
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
(1)风化作用(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雅丹地貌
风蚀洼地
雅丹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1.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力堆积
A.甲 B.乙 C.丙 D.丁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 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9~10题。
2.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C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台湾海边的海蚀柱
喀斯特地貌风景优美,适合发展旅游业。
山麓冲积扇和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
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越往下游面积越大。
干旱型冲积扇
潮湿型冲积扇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 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9~10题。
1.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C )
外力作用与
块 构 造
地表形态
学
说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 运动
碰 撞 挤 压
边界 类型
消亡 边界
宏观地形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 形成山脉和高原
海洋板块和大陆板 块或海洋板块挤压 碰撞,形成海岸山 脉、岛弧、海沟
张 生长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 裂 边界 形成裂谷、海洋 分 离
图示
实例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风向的判定
风向
风向
风向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风向
风向
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迎风坡坡度缓,背 风坡坡度陡。
风向
风
沉积作用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物质 后沉积,故物质沉积依次形成戈壁、沙漠、黄土。
(3)流水侵蚀: 瀑布、峡谷
黄土高原的冲沟
河流切穿岩层
喀斯特峰林
丹霞地貌
海蚀崖、海蚀洞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背斜——良好的储油结构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隧洞的良好选址
针对性练习
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属于( B )。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针对性练习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 表也是流水侵蚀的结
:
果
季沉
风 区 典 型
积 图
流水在搬运途中,由 于流速降低,所携带
的物质便沉积起来
山区河流在山口形成 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 游泥沙淤积形成冲积 平原和三角洲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 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地质作用 项目 能量来源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解析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 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 答案 A
命题角度二 断块山地形的形成 5.(2012·四川文综,1)右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 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 带。读图回答下题。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外力作用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 风化、侵蚀、
动、变质作用、地 震等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 削高填低,使地表
响
形成高山和盆地 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
系
主导作用。
back
总结:
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不断改变地球的表面形态。
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
A
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运动产生的,与内力作
用有关,C、D项错误;结合图片可知该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
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4.(2014·山东文综,12)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 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