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一般技术常规
实用临床神经外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与手术常规及手术图谱
实用临床神经外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与手术常规及手术图谱作者:编委会出版社: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册数规格:全五卷16开精装定价:¥1180元优惠价:¥550元详细目录第一篇临床医院神经科常见症状第一章谵妄和痴呆第二章意识障碍第三章失语和失用第四章失认、失读和失算第五章睡眠障碍第六章头面痛第七章疼痛第八章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第九章步态紊乱第十章无力和疲劳第二篇临床医院神经科检查诊断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临床医院神经科检查诊断原则第二章临床医院神经科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三章临床医院神经科脑脊液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四章临床医院神经科电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五章临床医院神经科前庭功能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六章临床医院神经科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七章临床医院神经科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八章临床医院神经科生化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九章临床医院神经科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三篇临床医院神经科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周围神经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二章脊髓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三章脑血管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四章颅内感染性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五章颅内肿瘤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六章颅脑损伤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七章锥体外系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八章脑部发作性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九章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一章肌肉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二章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三章颅骨与脊柱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四章神经系统中毒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五章神经系统物理损害性疾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十六章某些内科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五篇神经科危重症监测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致神经系统危重症的常见疾病第二章神经科危重症监测概论第六篇临床医院神经科疾病的康复与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二章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第七篇临床医院神经科诊疗典型案例分析第八篇神经外科手术基础与手术技术第一章神经外科手术基础第二章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第九篇颅脑手术常规及手术图谱第一章颅脑损伤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二章颅内肿瘤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三章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四章颅脑炎性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五章脑寄生虫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六章颅骨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七章颅神经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八章颅脑先天性畸形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九章癫痫的外科治疗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十篇颈椎、椎管与脊柱脊髓手术常规及手术图谱第一章椎管内肿瘤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二章椎间盘突出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三章颈椎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四章椎管内血旨畸形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五章椎管其他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六章脊髓损伤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七章脊柱脊髓先天性畸形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十一篇神经外科其他手术常规及手术图谱第一章立体定向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二章疼痛的外科治疗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三章交感神经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及手术图谱第四章周围神经疾病手术方法步骤、术后处理。
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规范
1. 引言
神经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医疗技术,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手术过程安全、高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制定和遵守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规范至关重要。
2. 操作前准备
- 确保手术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工作已按照规范完成;
- 验证患者的身份,核对相关病历资料;
- 对手术室进行必要的准备,包括手术床、监护设备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的药物等。
3. 术前沟通和标记
- 医生、护士和其他手术团队成员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沟通,明确手术目标和操作方案;
- 在患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标记,以确保手术定位准确。
4. 手术操作流程
- 严格按照手术计划进行手术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细节和顺序;
- 手术器械的使用需谨慎,确保其清洁和灭菌;
- 必要时进行实时显微镜观察,确保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记录手术进展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术后处理和护理
- 手术结束后,正确处理手术废弃物和器械,严防交叉感染;
- 进行必要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处理、药物管理和监护等;
- 定期进行术后复查和随访,监测患者康复情况。
6. 术后并发症处理
- 如在术后发生并发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 对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便后续手术的改进和风险管理。
7. 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的操作规范对于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生和手术团队成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持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神经外科手术服务。
神经外科核心规章制度
神经外科核心规章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规范神经外科的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医疗卫生行业标准和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
第二条医疗质量管理1. 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2.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3. 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意愿,确保患者安全。
第三条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1. 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合理运用诊疗技术。
2.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时,应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严格遵循手术指征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
第四条护理管理1. 神经外科应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保证护理质量。
2. 护士应严格执行护理规程,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3.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五条医疗安全管理1. 神经外科应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2. 建立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医疗事故的能力。
3. 发生医疗事故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第六条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1. 神经外科应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2. 医护人员应合理使用药品,遵循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
3. 定期对药品和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
第七条感染控制与预防1. 神经外科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与预防制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 医护人员应掌握感染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3. 加强感染源监测和管理,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第八条病历管理与医疗信息保密1. 神经外科应严格执行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 医护人员应妥善保管患者资料,防止泄露患者隐私。
3. 利用医疗信息系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确保医疗信息安全。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1.病史及体格检查1)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重点记载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受伤当时的意识状态,有无近事遗忘,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向,伤后有无头痛、呕吐和抽搐等。
2)可疑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询问头痛的性质,发作时间、部位及与休息的关系,发作时有无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和昏睡等。
3)对有可疑癫痫发作史抽搐的患者,应重点记载起病时的年龄,发作开始部位,每次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是强直性还是阵挛性。
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大小便失禁。
还要详细记载是否使用抗癫痫药物,疗效如何。
2.辅助检查:1)一般实验室检查,除各项常规检查外,对准备手术的患者应做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和血液生化检查等。
对怀疑有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无腰穿禁忌症,可行腰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以及糖、蛋白、氯化物定量和细菌学检查。
对有内分泌障碍的患者,应重视有关垂体或其他器官的内分泌功能检查,如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等测定。
2)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椎管内病变需拍摄脊柱正、侧位及某些特殊位置的X线片。
根据病情选择MRI检查或脑血管造影等。
X线平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颅内金属异物等疾病仍有重要意义。
脑室造影现已少用。
3)其他检查:经颅多普勒、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脑血流图、单光子辐射体层扫描(SPECT),正电子体层扫描(PET)检查等,可视临床需要选用。
4)对手术切除的病变,以及穿刺抽吸的囊液等标本,应描述肉眼所见,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脑动静脉畸形诊疗常规【诊断要点】1.脑动静脉畸形的产生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的结构和数量发育异常,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形成了脑动脉和脑静脉之间的短路,而引起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2.主要症状包括出血、癫痫、头痛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3.分级:一般用Spetzler分级法分成1-5级AVM大小:< 1分2分>= 3分AVM部位:位于功能区1分位于非功能区0分AVM引流:深部1分浅部0分分级=AVM大小分数+AVM部位分数+AVM引流分数3.手术前主要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型,凝血项。
15个神经外科常规操作规范
肿瘤科惯例操作规范第一节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适应证】病人浑身状况可耐受手术,且征生病人及家眷赞同的状况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包含:1.垂体微腺瘤。
2.大型垂体腺瘤,但肿瘤主体位于鞍内并向蝶窦内入侵者。
3.大型垂体腺瘤瘤休主要位于鞍内,鞍上扩展部分不呈哑铃形,未向鞍旁扩展,最狭小处 >1cm 。
4.巨大垂体腺瘤须分期手术,可首选经蝶窦人路手术切除部分或大多半肿瘤以减少或缓解视神经压迫,为二期再经蝶或开颅手术创建条件。
【禁忌证】1.浑身状况不可以耐受手术者。
2.彝咽及彝旁窦各样慢性炎症 .3.肿瘤主体位于鞍上且呈哑铃状,最狭小处 <1cm 。
4.蝶窦气化不良,如甲介型蝶窦为相对禁忌证。
5.肿瘤向鞍旁、鞍后或颅前窝扩展为相对禁忌证。
6.病人及家厲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1.内分泌检查:包含垂体各样内分泌激索的放射性免疫学测定。
影像学检查:应尽可能进行蝶鞍部薄层CT 及 MRI 扫描。
头颅冠状 CT 扫描有助于显示蝶鞍发育状态、蝶窦鼻中隔地点及鞍底骨质有无损坏。
3.药物准备:术前有垂体功能显然低下者,应于术前 3d 合适增补所需激索。
4.术前 3d 用抗生索溶液滴鼻、漱口,术前1d 剪鼻毛。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与体位全麻下手术。
气管插管固定在吵嘴。
口咽腔内填塞纱布条以防备液体吸入气管。
病人半坐位,头后仰25 °,右旋15°?30°,术中应用 C 形臂 X 线机神经导航定位。
2.剥离鼻中隔黏膜经鼻蝶窦入路(鼻孔较小者可用经唇下入路),惯例消毒铺巾。
在左边鼻前庭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切开,软骨膜下分别左边鼻中隔黏膜至蝶窦前壁 ,离断鼻中隔软骨与骨性部分连结处,沿筛骨垂直板右边连续分别直至蝶窦前壁。
布置手术显微镜,沿筛骨垂直板双侧置入扩充器,牵开双侧黏膜。
咬除筛骨垂直板,显现蝶骨嘴。
3.切除蝶窦前壁切除蝶窦前壁以充分显现鞍底。
蝶窦前壁的前端双侧可见蝶窦张口,是蝶窦前界,勿高出此界,防备进人颅前窝。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是一门涉及复杂、高风险手术操作的领域。
在实践中,医生们必须遵守一系列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安全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下面是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手术前准备1. 检查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2. 实施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术后感染。
3. 使用适当的麻醉技术,并明确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时机。
4. 清洁手术部位,消毒手术器械,准备手术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二、手术麻醉1. 在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下,注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确保手术时患者安全。
2. 在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3. 实施液体管理,以保持患者的正常生理状态。
三、手术操作1. 首先,进行患者的头颅固定、去骨和开颅。
2. 根据手术目的,使用合适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操作。
3. 术中及时地清除血液和其他液体,保持清洁的手术视野。
4. 在操作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周边正常组织和器官。
5. 在完成手术操作后,进行手术切口的缝合和固定,并使用敷料。
四、术后护理1. 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进行常规监测,如血压、呼吸、心率等。
2. 在术后尽快移除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气管插管且在安全的情况下将患者宽压缩系数的头领带脱下来。
3. 给患者输液并正确管理减轻术后疼痛、避免出现高热等不适症状。
4. 对于患者的出院管理,包括术后恢复指导、药物管理等。
以上是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遵守这些规范对于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至关重要。
在手术中,神经外科医生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神经外科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创腔引流
术后24小时后可逐渐 放低引流瓶,以较快 地引流出创腔内的液 体。与脑室相通的创 腔引流,如果术后早 期引流量多,可适当 抬高引流瓶,待血性 脑脊液趋于正常,及 时拔除引流管。创腔 引流管于术后2~3天 拔除。
硬膜下引流
术后取平卧位, 注意体位引流, 引流瓶应低于创 腔30cm,引流管 于术后2~3天拔 除。
1.术后麻醉未清醒者,为了防止舌后坠、避 免口腔分泌物吸入气管内引起吸入性肺炎 或窒息,应采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2.麻醉清醒后,为避免过度脑灌注,应采用 头高脚低位。
3 .颅后窝、高颈段手术,尤其是脑干肿瘤或小脑 桥脑角肿瘤术后,常采取健侧俯卧位和头高脚 低姿势。 4 .垂体瘤 ( 从口鼻 — 蝶窦入路 ) 手术后,为防 止渗出液逆流,多取半坐卧位。 5 .术后如有颅腔积气或气脑造影术后,为加 速气体的扩散与吸收,减轻头痛、呕吐等反应, 可采用头低脚高位。 6 .脊髓手术后取侧卧位,伤口需加砂袋压迫, 达到局部止血的目的。 7 .颅底手术 ( 从口咽入路 ) 和行枕颌带牵引者, 为保持头颈的稳固性,应采取平卧位。
硬膜外引流
术后平卧,引流瓶 低于头部20cm,注 意使头偏向患侧以引 流彻底。有时可形成 一定的负压,气体沿 位置高和引流不畅的 引流管进入脑室。术 后2~3天拔管。
卧位护理:
神经外科常见的卧位有:平卧、侧卧、俯卧、 侧俯卧、半坐卧、头高脚低和头低脚高位。 根据不同部位的手术兼顾患者的习惯姿势, 合理采取不同卧位,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
9
10
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 疗和护理。
药物护理:正确、按时指导病人用药。
11 健康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家庭护理技术和巩固疗效, 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规程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诊疗操作规则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
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
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
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
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
神经外科各项规章制度
神经外科各项规章制度一、值班制度1.1 值班时间:神经外科医院设置有专门的急诊神经外科门诊,开设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患者随时可以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1.2 值班轮班:医院将不同职称的医生分为不同值班组,轮班负责医院的急诊工作。
1.3 值班安排:医院根据医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量安排值班时间,避免长时间值班导致医生疲劳。
二、手术操作规范2.1 手术准备:医院设立专门的手术室和神经外科手术室,保证手术器械的完整和消毒的严谨。
2.2 手术流程:医生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手术方案,遵循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手术。
2.3 术后观察:手术后,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患者没有并发症和感染等情况。
三、病历书写规范3.1 病历记录:医生要对每位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包括疾病的发病过程、诊断依据、治疗方案等内容。
3.2 病历书写:医生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病历,确保病历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3.3 病历保密:医生要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制度,不得将患者的病历信息泄露给第三方。
四、医德医风规范4.1 专业素养:医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保持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2 患者尊重:医生要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选择,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与患者建立信任和沟通。
4.3 团队合作:医院要建立和谐的医疗团队,医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五、医疗风险管理5.1 医疗风险评估:医院要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医疗风险进行评估、监测和控制,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5.2 医疗纠纷处理:医院要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患矛盾,维护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
5.3 责任追究:医院要建立医疗事故责任追究机制,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维护患者利益、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和医生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医疗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神经外科一、高血压脑出血碎吸术护理常规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可为多种原因引起,但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多源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护理评估】1.病史2。
症状3。
心理反应4。
辅助检查【主要护理问题】1. 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 脑组织灌注异常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3。
躯体移动障碍与严格限制活动有关。
4. 潜在并发症:脑疝。
5.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控制饮食、食欲较差有关。
【护理措施】术前术后护理同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 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抬高床头15-30。
3. 神志清楚的病人,谢绝探视,以免情绪激动。
4. 脑出血昏迷的病人24—48小时内禁食。
5. 加强大小便的护理6. 遵医嘱按时给脱水药物,降低颅压。
适当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防止由于高压引起再出血。
7. 预防并发症(1)加强皮肤护理(2)加强呼吸道管理。
8.急性期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身体功能位置。
【健康指导】1。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让患者树立信心。
2。
急性期患者要尽量少动,卧床休息。
3。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缓泻剂.4。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宜食低盐、低脂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
5。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护理评价】1。
患者治疗护理措施到位,病情观察及时,无护理并发症。
2. 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及家属能了解预防脑出血的基本知识,并能主动配合治疗.3. 急救药品、物品准备充分,患者发生意外及时发现并抢救.开颅手术术前护理常规1.术前1日剃发,洗头,术晨再剃发1次,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
2.成人术前6-8小时,小儿术前3—4小时禁饮食。
3.术前1-2日给缓泻。
严重颅内压增高病人忌用大量肥皂水灌肠,嘱病人勿用力排便以免发生脑疝。
4.行脑室引流者,去手术室前应夹闭引流管。
二、颅脑损伤护理常规颅脑损伤是因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损伤性疾病.【护理评估】1. 迅速收集有关病史2. 收集病人的临床表现以了解脑血管损伤的程度:了解病人的呼吸情况,意识状态运动及反射情况,颅压增高及脑代谢失调的表现。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
经胼胝体-室间孔入路
适应证
侧脑室前角、体部肿瘤 第三脑室肿瘤
操作要点
额顶部过中线马蹄形切口,切口2/3在冠状缝前 钻孔及取下骨瓣时注意避免损伤上矢状窦;可在上矢状窦旁 两侧分别钻孔 剪开硬膜基底位于上矢状窦,切口尽量靠近上矢状窦旁,一 充分显露纵裂和大脑镰
经胼胝体-室间孔入路
操作要点
选择无引流静脉处的纵裂进入,切开胼胝体约2cm,切开时 保证沿中线进行,并注意勿损伤胼周动脉 进入右侧脑室后,再由室间孔进入 若要显露第Ⅲ脑室前下部,可将室间孔前上方的穹隆柱切开, 以扩大室间孔。
扩大经额人路骨窗
(引自Feiz-Erfan I, Spetzler RF, Horn EM,et al.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for the transbasal approach and its modifications. Skull Base. 2008 Jan;18(1):29-47)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至距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约1cm处停止帽状腱膜下剥离,沿两 侧颞上线切开骨膜,形成额部骨膜辩,从骨膜下翻起骨膜辩, 暴露眶上孔(切迹),用微型磨钻或骨凿打开眶上扎,将眶上 神经、血管连同骨膜推向前方 两侧暴露额骨颧突,在其后方及眉间各钻1孔,再在这3孔后 方4~6cm处各钻1孔,其中眉间后方钻孔应注意避免损伤上 矢状窦。
额下入路示意图
冠状切口右额下入路切口及骨瓣
冠状切口额部经纵裂入路
适应证
中线部位向鞍上发展的垂体瘤、颅咽管瘤 前交通动脉瘤、胼周动脉瘤
操作要点
双侧切口可不对称,术侧较大 可单额或双额开颅,一般单额开颅 内侧钻孔位于中线
冠状切口额部经纵裂入路
操作要点
神经外科护理操作技术
神经外科护理操作技术(一)电脑降温仪的应用【操作要点】1.全电脑控制、操作简单、方便、移动自如。
自动控温、自动计时;大屏幕,中文菜单提示;有背光,方便夜间使用;安全可靠,可长时间不间断使用。
2.降温迅速、降温范围广,从-4~+30℃随时测温,温度可随意设置、数码显示。
3.首先,把仪器推至患者床边,检查仪器正常工作后,根据患者的体温,调节机控温度。
如果患者体温在38.5~39℃,可将机控温度调至35.5~36℃。
体温在39.5℃以上,机控温度调至34.5~35℃。
4.每30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记录。
5.对治疗脑外伤、脑出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高热、昏迷等有明显疗效,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增加缺氧性脑损害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
【注意事项】1.头盔温度+5~-5℃;噪声<45dB,整机功率≤300W。
2.配备体温测试探头;自动启动及断电,自动恢复功能。
3.有步骤地降温,防止体温骤降,加重病情。
4.保持降温过程的连续性,不随意间断和不盲目停止,以防体温下降后再度升高。
5.注意个体耐受性,因每个患者对降温措施的敏感性不同,降温过程中应采取以一项为主,多项结合的措施。
(二)脑室体外引流袋的更换【用物准备】无菌脑室引流袋、止血钳1把、无菌治疗巾1块、无菌棉签、2%碘酊、剪刀、弯盘、快速手消毒液等。
【操作要点】1.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说明目的。
3.观察脑室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铺治疗巾于脑室引流管的下方。
4.用2%碘酊棉签消毒接头处,范围2~3cm;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分离接头处;用棉签再次消毒引流管接口处内外壁。
5.取无菌引流袋,检查其消毒日期、有无漏气,取下接头处小帽,与引流管相连接,放开止血钳。
6.观察引流情况,将引流袋固定于床头,脑室引流袋放置的高度应以引流管末端高于侧脑室额角10~15cm。
7.将换下的引流袋置入治疗车下层弯盘内。
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神经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做好入院介绍。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刺激。
3、饮食护理,病情危重者24—48小时内禁食,3日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颅内压增高病人,必须控制液体量,给予低盐饮食。
4、加强病情观察,注意意识、瞳孔改变,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警惕脑疝的发生。
观察肢体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
注意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
5、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6、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
7、做好皮肤护理,注意瘫痪肢体居于功能位置。
8、体温在38℃以上,按高热常规护理,首先考虑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
9、烦躁不安时禁用麻醉药,必要时可给一般镇静剂,如安定、鲁米那等,应上床栏,防止坠床。
10、排尿困难者定时按摩膀胱。
伴有尿潴留时,留置导尿管。
尿失禁时,及时更换床单,保持会阴干燥。
11、便泌3天以上给予缓泻剂或开塞路通便,颅内压增高时禁用大量液体灌肠;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按医嘱给予止血剂,输血补液等。
12、病人康复时需要加强营养,注意语言、肢体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
开颅手术前后护理一、术前护理1、按外科疾病术前护理。
2、术前一天剃发,并将头部洗净(颅后窝手术包括颈部及肩部)。
3、颅内压增高病人,术前按医嘱给予脱水剂,留置导尿管。
4、头部置脑室引流病人,送手术室前应夹住引流管,并用纱布包扎引流管远端。
5、昏迷病人应彻底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6、做好病人生活、心理护理。
二、术后护理1、按外科疾病术后护理。
2、病人全麻未醒时,平卧,头偏向健侧,防止切口受压。
清醒后,血压正常,可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头部静脉血回流,减轻脑水肿。
昏迷病人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并发休克者取休克卧位。
一般较大肿瘤切除后,为防止脑干突然移位,24小时内手术切口部位应保持在头部上方。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
定时翻身拍部,防止坠积性肺炎,必要时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一)腰椎穿刺一、适应症1、无明显颅内压增高(de)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和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2、鉴别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3、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de)诊断和鉴别诊断.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de)诊断和鉴别诊断.5、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6、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7、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黄素脑池扫描等.8、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9、某些原因不明(de)昏迷、抽搐等疾病(de)鉴别诊断.二、禁忌症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2、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X片或CT扫描提示有显着颅内压增高者.3、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de)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5、穿刺部位(de)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6、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7、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三、术前准备1、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de)目(de)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2、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2、选择穿刺点.两髂脊最高点(de)连线与背部正中线(de)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一般选取腰3-4或4-5椎间隙进行穿刺.3、消毒皮肤,铺孔巾.4、局麻.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5、进针.在选定(de)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深浅调节,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轻.此时针尖可能已进入蛛网膜下腔,取出针芯,既有脑脊液滴出.若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捻转或略做深浅调节,亦可缓慢将针退出直到有脑脊液顺利滴出.仍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退出皮下,调整方向后,再行刺入.6、测压.见到脑脊液滴出后即接上测压管,瞩病人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将头稍伸直,双下肢改为半屈位,进行测压,先测初压.如压力高时,不可释放脑脊液,将针拔出,仅取压力管中(de)脑脊液做细胞计数和生化测定.如压力不高,可缓慢放出需要量(de)脑脊液,放液后侧末压.7、将未污染(de)针芯插入,将穿刺针拔出.局部再次消毒,覆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8、穿刺后嘱病人去枕仰卧或俯卧,足部抬高4-6h,以免发生脑脊液经穿刺针孔漏入硬膜外隙引起颅内压降低,导致腰椎穿刺后头痛.若有头痛、恶心,可延长平卧时间,并酌情对症处理.五、注意事项1、测压前,病人头部应与身体呈一直线,全身放松,均匀呼吸,头颈部及腰部不应过度弯曲,以免压迫颈静脉和腹腔静脉,使压力呈假象增高.2、测压时若脑脊液上升过快,可用手指按住测压管末端,使液柱缓慢上升.如拔出针芯时,见脑脊液喷出,提示压力很高,则不应继续测压,并不应继续测压,并立即静脉滴注20%甘露醇.六、手术后并发症1、感染.2、脑疝.3、低颅压反应.4、截瘫及大小便障碍.(二)脑室穿刺一、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1)神经系统X线检查,向脑室内注入对比剂或气体做造影检查.(2)抽取脑脊液做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3)鉴别脑积水(de)类型,常须做脑室及腰椎(de)双重穿刺测试脑室与蛛网膜下腔是否通畅.做脑室酚红(PSP)或靛胭脂试验等.2、治疗性穿刺(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高(de)病人,特别是抢救急性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者,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是一种急救性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2)脑室内出血(de)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3)开颅术中为降低颅内压,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压,也常用侧脑室外引流.(4)引流炎性脑脊液,或向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5)做脑脊液分流手术时,将分流管脑室端置入侧脑室.二、禁忌症1、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如头皮感染,硬脑膜下积脓或脑脓肿病人,脑室穿刺可使感染向脑内扩散,且有脓肿破入脑室(de)危险.2、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de)肿瘤位于脑室附近时,做脑室穿刺可引病变出血,必须十分慎重.3、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做脑室穿刺.4、严重颅高压,视力低于者,穿刺须谨慎,因突然减压有失明危险.5、弥散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室受压缩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亦无价值.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依据病情及影像学检查选择穿刺部位,并测量进针深度.(1)额角穿刺(穿刺侧脑室前角):常用于脑室造影及抢救性引流,亦可用于脑脊液分流术.颅骨钻孔部位位于发际内或冠状缝前,中线旁开2-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2)枕角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常用于脑室造影、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和颅后窝手术后(de)持续性脑脊液引流.颅骨穿刺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6-7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同侧眉弓中点.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3)侧脑室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区):常用于脑室—新房分流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等.在外耳道上、后方各3cm处做颅骨钻孔后,用穿刺针垂直刺入.右利手者禁经左侧穿刺,因易造成感觉性失语.(4)经前囟穿刺:适用于前囟未闭(de)婴幼儿.经前囟测角(de)最外端穿刺,其方向与额入法相同.前囟大者与矢状面平行刺入.前囟小者,针尖稍向外侧.2、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以尖刀在选好(de)穿刺部位刺一小孔.3、以颅锥在穿刺点部位锥透颅骨.以带管芯(de)穿刺点穿过骨孔,刺透硬脑膜,按上述方向逐渐进针,动作平稳而缓慢,注意阻力(de)改变.至有脑脊液流出时,拔出针芯,外接引流管及引流瓶.固定穿刺管.(三)脑室外引流一、适应症1、病变引起脑积水,导致颅内高压危及生命而感染尚未控制者.2、脑脊液蛋白较高或有病原菌,不适合行分流术者.二、禁忌症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三、术前准备1、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脱水降颅压治疗.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根据须穿刺(de)部位(前角或后角)决定体位和手术切口.2、常规消毒铺巾.3、全层切开头皮各层和骨膜,乳突牵开器牵开.4、颅骨钻孔,用骨蜡封闭骨窗边缘.5、电灼硬脑膜后“+”字切开.6、以脑室外引流管带芯向预定方向穿刺,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继续将引流管送入脑室约2cm左右,将外引流管固定于头皮.7、间断缝合帽状腱膜和皮肤,引流管接密封外引流装置.8、术后积极抗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查调整抗生素.五、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切口各层和颅骨板障,避免感染扩散.2、严格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3、不要过快、过多释放脑脊液,以免引起颅内出血或小脑幕切迹上疝.六、手术后并发症1、切口不愈合,形成窦道.2、感染扩散.3、脑脊液漏.4、周围脑组织损伤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5、颅内血肿.6、癫痫.(四)立体定向血肿排空结合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一、适应症1、经内科治疗无效,颅内压持续升高,病情继续加重,无手术禁忌(de)情况下,应争取在未遭受不可逆损害前清除血肿.2、幕上血肿量>20ml,<50ml.幕下血肿量>10ml,有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者.3、年龄不限,年龄大、体弱者,手术耐受能力差者优先考虑.4、血肿位于壳核或经壳核向苍白球及丘脑扩展,特别是丘脑出血病人.5、手术后病情一度好转,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加重,CT扫描确定有血肿形成应再次手术.二、禁忌症1、有严重心脏病或显着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2、血压不稳定.3、出血活动期.4、出血量>50ml以上5、脑疝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皮质强直、病理性呼吸、脑干有继发损害者.6、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者.三、术前准备1、安装国产(de)MD-2000立体定向仪,行头颅CT扫描.2、血压严重升高(de)病人应适当降低血压.3、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时可立即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者安装国产(de)MD-2000 立体定向仪后行头颅CT扫描,运用计算机计划系统计算出血肿中心(穿刺靶点)(de)X、Y、Z坐标值和穿刺角度,对脑深部血肿进行准确(de)定位,将血肿排空针穿刺至靶点处,碎吸清除50~60%(de)血肿;2、按原穿刺针道置入12号(de)软质引流管;3、手术结束后行CT扫描,了解血肿清除程度和引流管(de)位置;4、手术后第2日经引流管注入血肿溶解液(尿激酶),每日两次,每次2万u,注入后夹闭引流管4~6小时后再开放引流;5、动态复查CT,如血肿清除满意可拔出引流管.五、注意事项1、术前反复核对靶点(de)定侧、定位准确无误.2、术中根据已排血肿量,计算剩余血肿量,适时调整深度.3、术中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损伤再出血.六、手术后并发症1、脑水肿、脑梗死、颅内压增高、脑疝.2、切口或颅内感染.3、脑脊液漏.4、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5、MODS.6、压疮.(五)全脑血管造影一、适应症1、颅内血管性病变(1)出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颈动脉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瘘、Galen静脉瘤、海绵状血管瘤、颅内静脉血管畸形.(2)缺血性:颅内、颈内系统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基地动脉狭窄),颅内静脉或静脉瘘血栓形成,烟雾病.2、颅内肿瘤脑膜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颈静脉球瘤、脑胶质瘤.3、头颈部血管性肿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颈动脉体瘤.二、禁忌症1、病人情况极为虚弱,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2、碘过敏或过敏体质.3、妊娠3个月以内(相对禁忌症).4、穿刺部位感染,血管狭窄、闭塞或有粥样斑块(相对禁忌症).三、术前准备1、住院建立完整(de)病历档案,进行全面体检与系统(de)神经系统检查.2、术前准备包括备皮,术前谈话,交待危险性与可能发生(de)手术并发症,常规化验,出凝血时间检查,肝、肾功能等.3、器材准备(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剂:要求有适时显影、减影、放大、测量与录像功能,最好有三维成像功能.(2)穿刺针.(3)引导导丝.(4)导管鞘.(5)造影导管:多采用不透X线(de)聚乙烯制成,末端为锥形,有端孔,呈直形或“J”形、猎人头形,二通开关.(6)高血注射器及连接管:脑血管造影一般压力为150psi(磅/平方英寸).(7)加压输液袋.(8)造影剂:目前主张用非离子碘溶液,如碘海醇(omnipaque)等.注射剂量:颈总动脉 8ml/s 总量 12ml颈内动脉 6ml/s 总量 9ml颈外动脉 3ml/s 总量 5ml锥动脉 5ml/s 总量 7ml4、术中(1)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5-10ml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不合作者或危重病人神经安定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是否肝素化应酌情而定,肝素1mg/kg,稀释后静脉注射.(3)是否行控制性低血压,酌情而定.(4)加压输液袋连接于导管鞘侧壁(de)三通连接管.(5)监护脉搏、呼吸、血压、必要时直接监测动脉压(桡动脉、足背动脉).5、术后监护室观察(1)监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经、瞳孔、神经系统体征.(2)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脚背、胫后动脉搏动,肢体颜色,有无疼痛.(3)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4)抗脑血管痉挛、溶栓、抗癫痫.(5)酌情行控制性低血压.(6)6h后进食,卧床24h,穿刺侧下肢制动.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在造影床上,固定头部并放置测量标记(直径10mm钢球),固定四肢.2、会阴部消毒.上至肚脐、下至双股中部.3、铺无菌单.4、右(左)股动脉为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2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1%利多卡因5-10ml左局部浸润麻醉,用三角刀片将穿刺点皮肤切开2mm.5、术者左手中、示指摸准股动脉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逆血流方向与皮肤成45o 角,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入导管鞘,从导管鞘侧壁三通开关连接回抽见动脉血,确定无误后,将动脉加压输液管连接在导管鞘侧壁三通连接管,慢慢滴入生理盐水,并用无菌胶布固定导管鞘.6、在电视监视下(或导管内插入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入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采用“定向旋转”手术,分别将导管插入左右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进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做两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选择性血管造影.7、完成造影后,左手示、中、环三指摸准穿刺点上下,在右手拔出导管鞘(de)同时,左手紧紧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持续15-20min,松开压迫见穿刺点无出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外加沙袋压迫局部.持续6-8h.五、手术后并发症1、穿刺部位.血肿、血管损伤后闭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AVF).2、导管或导丝.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夹层,甚至导致血管闭塞.导管或导丝在血管内折断,导致打结、折曲.3、颅内并发症.脑血栓,脑血管痉挛,空气栓塞(加压输液进入),颅内出血.4、造影剂过敏.(六)脊髓血管造影术一、适应症1、脊髓血管性病变.2、部分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血管造影阴性者.3、了解脊髓肿瘤与血管(de)关系4、脊髓血管性肿瘤(de)术前栓塞.5、脊髓血管病变(de)复查.二、禁忌症1、对碘过敏者.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3、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4、有严重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者.三、术前准备除与脑血管造影相同外,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要求做双侧锥动脉、甲状颈干(颈升动脉)、肋颈干(颈深动脉—最上肋间动脉)、双侧第3-12肋间动脉、双侧第1-4腰动脉、双侧髂总、髂内、髂外动脉及骶中动脉造影.造影剂选非离子造影剂,其用量除锥、髂动脉外,余均为1ml/s,总量为4ml.一般选正位相,有时须加侧位或斜位,除动脉期外有时静脉期须延迟至25s.四、操作方法及程序同“全脑血管造影术”.五、注意事项造影前必须在透视下帖铅号或其他标记物,明确相应椎体(de)位置.六、手术后并发症同“全脑血管造影术”.个别别人可致瘫痪及感觉障碍等症状加重,可能与导管刺激引起动脉痉挛及血管被阻断,加重脊髓缺血所致.造影前应用地塞米松及钙离子拮抗剂.选择导管不能过粗,以4-5F为宜.(七)颅内动脉瘤栓塞一、适应症1、破裂(de)动脉瘤如病人全身情况较好,可耐受麻醉,技术可以达到治疗目(de),可以行栓塞治疗.Hunt-Hess分级I-IV级应积极治疗,V级应酌情处理.2、未破裂动脉瘤病人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技术可以达到治疗目(de),可以行栓塞治疗.二、禁忌症1、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麻醉.2、目前栓塞技术不能达到治疗目(de).3、病人和(或)家属拒绝栓塞治疗.4、其他不适合进行栓塞治疗(de)情况.三、术前准备1、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2、CT、MRI或MRA、脑血管造影.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动脉瘤囊内栓塞(1)栓塞材料:5—7F软头导引导管,导丝引导,微导管(10、14、18系列),与微血管配套(de)微导丝(10、14、18系列),可控解脱弹簧圈和解脱系统,液态栓塞材料及其栓塞系统.(2)栓塞要点:尽可能采用全麻,也可局部麻醉、神经安定或辅以静脉麻醉.全身肝素化(蛛网膜下腔出血4h之内除外).①根据造影结果选择1-2个最佳工作角度,使颈和瘤体均显示最清楚;②根据动脉瘤(de)位置及形态进行微导管塑性;③微导管(de)操作要缓慢平滑(de)行进,不能跳跃式前进;④微导管头端不能顶在动脉瘤壁上;⑤弹簧圈(de)选择要根据动脉瘤测量结果,第一个弹簧圈(de)直径等于或稍大于瘤颈;⑥瘤体最小经,尽可能长一些,使其在瘤内紧贴瘤壁盘成篮状;⑦对于新近出血(de)小动脉瘤应该尽可能选择柔软(de)弹簧圈;⑧弹簧圈(de)位置合适后要进行造影证实,确信无正常血管闭塞后再解脱;⑨弹簧圈(de)填塞要尽可能致密.2、球囊再塑性栓塞术(1)栓塞材料:除上述材料外,须准备相应尺寸(de)保护球囊.(2)栓塞要点: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栓塞时必须使用液态栓塞剂.尽可能缩短球囊闭塞载瘤(de)时间,一般每次不超过5min.弹簧圈栓塞须尽量致密.3、支架辅助栓塞术(1)栓塞材料:除上述材料外,须准备相应尺寸(de)自膨式支架或球囊扩张支架.必要时使用保护球囊.(2)栓塞要点: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动脉瘤附近载瘤动脉严重狭窄(de)病例.术前、术后应充分给予抗血小板聚集(de)药物.避免弹簧圈与支架缠绕.应避免支架(de)移位和塌陷.4、载瘤动脉闭塞技术(1)适应症: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梭形、宽颈、巨大动脉瘤,无法或不适合行瘤内栓塞者,假性或夹层动脉瘤,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球囊闭塞试验(BOT)阴性.(2)球囊闭塞试验阴性(de)临床标志:无神经系统障碍.强化试验〔降压—(20-30mmHg),2-30min〕阴性.(3)侧支循环代偿充分(de)临床及影像学标志:①球囊闭塞后,健侧脑动脉造影时,患侧毛细血管充盈良好;②双侧静脉期同时出现,患侧充盈时间与健侧充盈时间相差<;③闭塞载瘤动脉后病人无不良反应.五、注意事项(1)动脉瘤理想(de)栓塞需要达到囊内(de)致密填塞,疏松栓塞不能达到防止动脉瘤再出血(de)效果.(2)动脉瘤颈需要利用各种技术和技巧进行致密填塞,尽量防止动脉瘤(de)再生长.(3)单纯填塞假性动脉瘤和一般动脉瘤(de)假性动脉瘤部分不能起到防止动脉瘤再出血(de)作用.(4)动脉瘤栓塞过程中,要尽量预防血栓形成,一般要求全身抗凝和同轴系统(de)持续滴注.六、手术后并发症(1)脑血管痉挛.(2)血栓形成.(3)动脉瘤破裂.(4)脑缺血.(5)弹簧圈断裂、移位.(6)其他.(七)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一、适应症1、蛛网膜下腔出血(de)病人.2、脑室内出血(de)治疗3、脑脊液漏4、颅内压监护、动态了解颅内压5、颅内感染持续引流二、禁忌症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2、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3、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de)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4、穿刺部位(de)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5、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治疗(de)目(de)及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术中(de)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应说明可能出现(de)并发症,并让家属签字.2、术前用药:术前30min快速滴注20%甘露醇125ml, 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脑疝(de)发生.3、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后,将直径1cm硅胶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4~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将硅胶管予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外接无菌密闭式引流瓶,持续引流即可.四、注意事项1、颅内高压病人,为避免术后形成脑疝,可先用脱水剂减低颅内压后再行穿刺,放脑脊液时应谨慎,缓慢.2、穿刺部位有炎症或褥疮时,不宜穿刺.3、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脉搏,呼吸、面色等,如出现头痛,呕吐等,应监测血压,对症处理,必要时暂停腰椎穿刺.术后应嘱病人去枕平卧4~6h.4、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量,以免造成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颅内压过低等.5、如鞘内冲洗或用药,需放出等量脑脊液后缓慢均匀注入,冲洗用温生理盐水,使用(de)药品及浓度应严格按规定执行.6、注意引流是否通畅,不通畅(de)主要原因有导管打折,位置不当,脑脊液中破碎组织造成导管阻塞等.7、尽量缩短引流时间,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五、手术后并发症1、颅内感染:管引流时间过长者;无菌操作不当等易造成逆行性感染引起(de)脑膜炎;2、气颅:在脑脊液外流速度过快,引流量过多时,使颅内压与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梯度,使空气从漏口进入颅内;3、颅内血肿:脑脊液外流速度过快,引流量过多,导致颅内压降低,出现桥静脉撕裂出;4、引流管堵塞:主要原因为引流管置入位置过深,过浅或引流管扭折,移位,以及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小血块导致引流管堵塞等;5、神经根刺激症状:约30%(de)病人有轻度神经根痛症状,拔管后症状消失;6、穿刺部位脑脊液漏:置管时间过长,形成瘘道.。
神经外科疼痛外科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疼痛外科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三叉神经痛(一)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三叉神经痛神经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适应证】1.三叉神经痛诊断明确。
2 .药物或经皮穿刺封闭治疗失败者。
3 .不能接受其他方法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者。
4 .病人一般状况好,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的严重器质性病变,可耐受手术。
5 .排除脑肿瘤等疾病引起继发三叉神经痛者。
【禁忌证】1.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者应慎重考虑。
6 .多次MVD手术失败者。
【术前准备】1.术前行头颅CT或MR1.扫描,以便显示未能发现的肿瘤、脱髓鞘病变和动静脉畸形。
7 .术前进行3D-T0F-MRA检查了解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8 .同一般颅后窝常规开颅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1 .全身麻醉,侧卧位,患侧向上,头向对侧旋转10°并前屈。
2 .做直径3~4cm骨窗,上缘达横窦,前缘达乙状窦边缘,硬脑膜“十”字剪开,显露桥小脑角池,认清面、听神经,小心保护,不过多解剖。
3 .向内侧分离至三叉神经根近脑桥处,显露三叉神经根。
4 .仔细辨认和确定责任血管,发现动脉襟或异常血管压迫神经根后,用TefIOn棉片或垫片隔离。
5 .对静脉压迫的病例,将静脉自神经根表面游离分开,双极电凝后切断。
6 .彻底止血后缝合硬脑膜,常规关颅。
【注意事项】1 .要充分显露三叉神经根,尤其是神经根进入脑十处。
2 .仔细辨认责任血管,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3 .减压材料的放置位置和数量应恰当,不要因材料的置入形成新的压迫。
4 .三叉神经根减压的手术要点是整个脑池段全程减压。
【手术后并发症】1.术后颅内出血、脑水肿,严重时导致死亡。
5 .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基底动脉损伤,导致脑梗死。
6 .后组脑神经损伤会引起声嘶、呛咳和吞咽困难。
7 .硬脑膜和肌肉缝合不严导致脑脊液漏、感染或假性囊肿。
(二)三叉神经痛半月节射频热凝术【适应证】1.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无效,均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
神经外科新技术
(一)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神经系统的显微外科手术是应用神经外科显微镜、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和手术者的手术技巧进行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目前已经列为神经外科的手术常规,使手术更加精确、手术并发症显著减少、疗效明显提高,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可缩减。
(二) 经鼻—碟神经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技术经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发展应用的一种手术方式。
使用神经内窥镜,可避免了传统的切开方法及术后鼻腔填塞,使患者更快痊愈。
内窥镜能使术者看清蝶窦全景,避免损伤周围结构,并且通过改进照明及放大设备,能提供蝶鞍及蝶鞍上区的极佳视野。
这为彻底切除肿瘤和保存垂体功能,避免神经血管损伤提供了良好前景。
在神经外科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神经内镜手术患者感觉轻微,多数患者只须住院一周,发展前景令人鼓舞。
(三) 定向硬通道技术治疗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长期慢性高血压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由于高血压导致脑内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的出血,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旦出现高血压脑出血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痛苦。
传统的清除血肿的方法是大脑开颅,再加上去骨瓣减压,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死亡率、致残率高,生存质量差。
CT引导下的脑内血肿穿刺技术使用一次性微创伤穿刺针清除颅内血肿。
不但减少脑组织再损伤,而且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通过快速建立起的工作通道,能马上排出颅内液态、半固态血肿,迅速缓解颅内压,为降低死亡率、残废率,提高生存质量打下了基础。
并且该针具还具有连续冲洗清除血肿的能力,可在治疗中保持颅内压力平稳,这点对高龄患者更为重要,可称为不开刀的手术。
(四)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仍然是当前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公认有效方法,已被证明可以长时间缓解症状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
(五) 血管内介入技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VR)是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神经外科护理常规一、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评估病人受伤时间、受伤部位、病人的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
2、饮食: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及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维生素和水果。
3、体位:根据病情正确安置患者体位,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保持身体关节功能位。
4、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准确、及时做好记录。
5、预防并发症:活动受限,长期卧床者,注意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6、引流管的护理:各种引流管切勿扭曲,折叠,受压,保持引流通畅。
7、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1、加强营养。
2、保持良好的心情。
3、预防再次脑损伤。
4、加强功能锻炼。
二、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概念】指在安静状态下,侧卧位腰椎穿刺测得的脑脊液压力。
成人>1.96kPa(200mmH2O);儿童>0.98kPa(100mmH2O)。
【护理评估】1、病人头痛、呕吐的程度及休息状况。
2、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诱因是否及时解除。
3、病人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的改变。
【护理措施】1、给和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2、预防各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诱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用力咳嗽;环境安静舒适,减少不良刺激。
3、抬高床头15-30°,利于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
4、给和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部缺氧症状。
5、严密观察头痛、呕吐状况及生命体征、意识障碍的变化,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7、未明确诊断前禁用冬眠药物及吗啡类止痛药,以免影响病情观察。
【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2、减少对病人的探视,避免病人情绪过度激动;3、告知病人颅内压增高各种诱因的预防措施。
三、颅底骨折护理常规【概念】是指颅骨受到暴力作用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神经外科常见病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常见病技术常规
1.病史及体格检查
1)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重点记载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受伤当时的意识状态,有无近事遗忘,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向,伤后有无头痛呕吐和抽搐等。
2)可疑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询问头痛的性质,发作时间、部位及与休息的关系,发作时有无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和昏睡等。
3)对有可疑癫痫发作史抽搐的患者,应重点记载起病时的年龄,发作开始部位,每次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是强直性还是阵挛性。
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大、小便失禁。
还要详细记载是否使用抗癫痫药物,疗效如何。
2.辅助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除各项常规检查外,对准备手术的患者应做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和血液生化检查等。
对怀疑有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无腰穿禁忌症,可行腰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以及糖、蛋白、氯化物定量和细菌学检查。
对有内分泌障碍的患者,应重视有关垂体或其他器官的内分泌功能检查,如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等测定。
2)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椎管内病变需
拍摄脊柱正、侧位及某些特殊位置的X线片。
根据病情选择MRI 检查或脑血管造影等。
X线平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颅内金属异物等疾病仍有重要意义。
脑室造影现已少用。
3)其他检查:经颅多普勒、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脑血流图、单光子辐射体层扫描(SPECT),正电子体层扫描(PET)检查等,可视临床需要选用。
4)对手术切除的病变,以及穿刺抽吸的囊液等标本,应描述肉眼所见,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辅助检查
一查,椎管 内病变需拍摄脊柱正、侧位及相应某些特殊 位置的X线片。根据病情进行选择MRI检查 或脑血管造影等。X线平片对于诊断颅骨骨 折,颅内金属异物等疾病仍有重要意义。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辅助检查
一般技术常规
心、肺功能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 X线平片。
– 脑血管意外的病人要询问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癫痫及服用抗凝药物史, 发病诱因、病后症状及病情进展,以及有无类似发作史。
除常规系统全身体格检查外,要按须序认真全面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对危急病人应重点检查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眼底、眼姿、肢体活 动、深浅反射和病理反射。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一般技术常规
除常规系统全身体格检查外,要按须序认真 全面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对危急病人应重点 检查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眼底、眼姿、 肢体活动、深浅反射和病理反射。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一般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病案记录
神经外科病人的病历记录应特别注意下列病史 及体格检查各项: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辅助检查
一般技术常规
一般实验室检查 应进行血型、血尿常规检查,血钾、 血钠、检查。对准备手术的病人应做出凝血时间测 定,有条件的单位应行凝血象测定。肝、肾功能、 乙型肝炎标志物、丙型肝炎抗体、HIV抗体检查; 如怀疑有颅内感染、且无腰椎穿刺禁忌证,可行腰 椎穿刺及脑脊液常规检查,以及糖、蛋白、氯化物 测定和细菌学检查。对有内分泌障碍的病人,应检 查内分泌功能,如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 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等测定。
– 可疑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询问发病时间、头痛的性质、部位及与休息 的关系;是否伴有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病后神经系体征及其他症状, 如肢体力弱,语言障碍等出现的须序及进展情况。
– 有癫痫发作史的病人,应重点记载首次发作时的年龄,有无先兆。抽搐发 作开始部位,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全身性还是局限性发作, 是强直性还是阵挛性。抽搐发作时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 大小便失禁。还要详细记载是否系统及如何使用抗癫痫药物,疗效如何。
手术切除的病变,以及穿刺抽吸的囊液等标本,应进行化验及/或病理学检查。 申请单中需描术中肉眼所见。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辅助检查
一般技术常规
一般实验室检查 应进行血型、血尿常规检查,血钾、血钠、检查。对准备手 术的病人应做出凝血时间测定,有条件的单位应行凝血象测定。肝、肾功能、 乙型肝炎标志物、丙型肝炎抗体、HIV抗体检查;如怀疑有颅内感染、且无腰 椎穿刺禁忌证,可行腰椎穿刺及脑脊液常规检查,以及糖、蛋白、氯化物测 定和细菌学检查。对有内分泌障碍的病人,应检查内分泌功能,如血清泌乳 素、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等测定。
神经外科病案记录
神经外科病人的病历记录应特别注意下列病 史及体格检查各项:
颅脑外伤的病案应重点记录受伤时间、致病 原因;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向;受伤当时 的意识状态,昏迷时间;有无近事遗忘,伤 后有无头痛、呕吐和抽搐等。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一般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病案记录
神经外科病人的病历记录应特别注意下列病 史及体格检查各项:
影像学检查 应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椎管内病变需拍摄脊柱正、侧位及相应 某些特殊位置的X线片。根据病情进行选择MRI检查或脑血管造影等。X线平 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颅内金属异物等疾病仍有重要意义。
心、肺功能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
其他检查 经颅多普勒、颈部超声、脑电图、脑干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脑血 流图、单光子发射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检查等, 可视临床需要选用。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辅助检查
一般技术常规
其他检查 经颅多普勒、颈部超声、脑电图、
脑干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脑血流图、单光 子发射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 扫描(PET)检查等,可视临床需要选用。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辅助检查
一般技术常规
手术切除的病变,以及穿刺抽吸的囊液等标 本,应进行化验及/或病理学检查。申请单中 需描术中肉眼所见。
可疑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询问发病时间、 头痛的性质、部位及与休息的关系;是否伴 有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病后神经系体 征及其他症状,如肢体力弱,语言障碍等出 现的须序及进展情况。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一般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病案记录
神经外科病人的病历记录应特别注意下列病 史及体格检查各项:
有癫痫发作史的病人,应重点记载首次发作 时的年龄,有无先兆。抽搐发作开始部位, 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全身性还 是局限性发作,是强直性还是阵挛性。抽搐 发作时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 大小便失禁。还要详细记载是否系统及如何 使用抗癫痫药物,疗效如何。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一般技术常规
广东医学院附属石龙博爱医院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一般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病案记录
神经外科病人的病历记录应特别注意下列病史及体格检查各项:
– 颅脑外伤的病案应重点记录受伤时间、致病原因;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 向;受伤当时的意识状态,昏迷时间;有无近事遗忘,伤后有无头痛、呕 吐和抽搐等。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一般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病案记录
神经外科病人的病历记录应特别注意下列病 史及体格检查各项:
脑血管意外的病人要询问有无高血压、糖尿 病、癫痫及服用抗凝药物史,发病诱因、病 后症状及病情进展,以及有无类似发作史。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一般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病案记录
神经外科病人的病历记录应特别注意下列病 史及体格检查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