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王艳编写日期: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94L119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64/4

4.先修课程:微积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

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主干课。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该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上,能够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掌握并灵活运用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率法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与校正,掌握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方法及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本课程分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并融合一体,突出基于控制理论的模拟电路仿真实验和综合知识应用,对学生实施动手实践能力训练与综合解决控制类问题的素质培养。

(一)通过理论教学应掌握的知识与方法

1.了解自动控制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建立控制问题的系统观,学会用控制系统的思想理解工程问题;

2.掌握控制系统建模与传递函数求取的基本方法;

3.掌握系统时域分析与设计方法;

4.掌握系统根轨迹分析与设计方法;

5.掌握系统频域分析与设计方法;

6.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方法;

7.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系统改善方法。

(二)通过实验教学进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1.通过数字仿真软件解算实际控制问题,学会掌握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通过对MATLAB软件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模型变换、典型系统的响应分析等语言,提高解决控制问题的计算与分析能力。

2.通过模拟电路仿真实验,提高学生控制电路调试与实现的能力

通过控制理论实验装置,学生根据自行设计的控制理论教学实验电路

进行模拟电路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通过整个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综合素质培养

1.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开展研究性教学,本课程共设计了五个研讨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善于交流与表达的能力与探索知识的精神。

2.针对重点内容分别设计了综合知识测验和综合知识应用大作业,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实践和研究性教学,学生基本具备运用自动控制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初步完成今后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基本控制任务。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安排

教学方法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讲授、网上教学,实验、习题课,作业、课程设计、专题训练等)的安排建议及要求。其中,课堂讲授包括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实验主要包括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方面主要写明布置习题达到的目的与要求,题量、题型要求等,提倡按照教学的层次设计作业,加大专题研究和研究性、综合性大作业的比例,可限定比例要求。

(一)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主要是课堂讲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设计研究性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应用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索知识精神。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理论学习网站,课堂讲授

教学中力求把每章节的知识点内容在结构上联系起来,系统起来。教学环节设计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作业、综合设计大作业、研究性教学、自动控制理论网站教学等。

(二)实验环节

本课程共有四个实验项目。其内容和要求见下表:

(三)作业

1.目的:

①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②学会对系统的分析;明了结构参数和系统的稳定性,动、静态性能之间的关系,③训练理论上对系统的综合能力。

2.习题内容:

第一章在叙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的组成方面布置六道作业题和一道综述题。

第二章在怎样求系统的传递函数方面,系统方框图化简,梅森公式的应用方面布置十一道作业题。

第三章熟悉一阶、二阶典型系统的开环、闭环传递函数的结构参数和系统的动态性能之间的联系,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劳斯判据的应用,熟悉典型系统在典型信号输入下的误差计算以及减小稳态误差的措施和办法。使学生建立对控制系统在时域上分析的比较完整的概念。布置十五道作业题左右和综合知识应用自我测验。

第四章根据绘制根轨迹基本规则会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和零点并分析系统的闭环主导极点。会画参量根轨迹,弄清楚闭环零极点分布和系统的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应用根轨迹校正法设计系统的控制器,包括串联超前、滞后和超前——滞后校正。布置十道作业题左右和综合知识应用大作业。

第五章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的波特图、奈奎斯特图,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开环频率特性和系统的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应用频率特性校正法设计系统的控制器,包括串联超前、滞后和超前——滞后校正。共应布置十道作业题左右和综合知识应用大作业。

第六章针对非线性系统奇点的概念布置三道作业;针对相平面分析法布置四道题;针对描述函数法布置三道题;针对非线性系统改善布置一道题和一道大作业。共计十一道题。

第七章针对Z变换与反变换布置四道题;针对脉冲函数的求取布置两道题;针对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动态性能分析布置六道习题;针对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字控制器的设计布置三道习题。共计十五道题。

(三)综合设计大作业

教师根据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设计,也可结合实验内容设计大作业,数目为4—5个。

(四)研究性教学环节(不限于所列,教师根据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设计)

研究性教学内容的实施安排在每章结束后,占每章学时的10%。

1.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研究性教学环节

2.控制系统时域分析研究性教学环节

3.控制系统频率特性分析校正研究性教学环节

4.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研究性教学环节

5.离散控制系统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研究性教学环节

(五)习题课

本课程安排两次习题课,一次在期中考试前,第8周左右,一次在期末考试之前第17周左右。

五、课程的考核

1.5% 作业、出勤、课堂提问,设计能力等。评分标准:以课堂签到统计出勤,旷课1次扣1分;作业不交1次扣一分,晚交扣分;在研究性教学中表现积极,动脑筋提问1次加1分,封顶加分不超过5分;

2.15%大作业4-5个,研究性教学4-5个。评分标准:每个10分,测评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对讨论引导问题的回答和学生与教师针对报告内容随机问题的回答。对所列写问题的准确把握和解答能力(2分);能否恰当地运用控制理论相关知识(2分);能否准确地引用相关的文献和数据(2分);能否回答其他学生的提出的问题(2分);口头陈述能否面对听众并具有交流互动感;PowerPoint制作的技巧(2分)。理论计算与分析能力(2分);恰当地运用控制理论相关知识的能力(2分);能否准确地引用相关的文献和数据(2分);总结提炼结论的能力(2分)。

3.10% 实验4次评分标准:在《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中,实验预习报告及方案设计情况(3分;实验考勤情况(分);实验操作情况(3分):实验总结报告、结论与答辩情况(分)。

4.10% 期中考试1次,按照考题的评分标准评定。

5.60% 期末考试1次,按照考题的评分标准评定。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微积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

后续课程:现代控制理论、电机拖动与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机仿真技术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教材

[1]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Katsuhiko Ogata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