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井降水计算书

合集下载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Q=πk2H-S d S d/ln1+R/r o=π52×8-2.62.6/ln1+50.28/5.5=236.229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
H为含水层厚度m;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
r0为基坑等效半径m;
S d为基坑水位降深m;
S d=D-d w+S
D为基坑开挖深度m;
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
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236.229m3;
2、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0=120πr s lk1/3
降水井数量计算:
n=1.1Q/q0
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
r s为过滤器半径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4个;
3、过滤器长度计算
w1w o
根据计算得S1=2.725m >= S d=2.6m,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降水工程计算书

降水工程计算书

降水工程计算书1.场地降水工程设计方案条件的分析根据已掌握的场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根据场地的地质特性及水文地质情况的分析,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上部为粉细砂、中砂、粗砂为含水层,下部以细砂、中砂、粗砂为主的承压含水层,按区域水文地质工作资料,松花江漫滩过渡区粉质粘土夹层大面积以透镜体分布,各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即为统一含水层。

总含水层厚度为40米。

场地含水层厚度大,水量较丰富,根据以往经验,其渗透系数K=10m/d。

根据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及附加系数本工程降水井深范围内含水层综合渗透系数取暂定为K=10m/d。

选取适当地质条件和各种参数,进行合理的井点布设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周边没有建筑物,所以不用设置应急回灌井点。

2.基坑降水设计方案的确立根据《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主要对上部粉细砂、中砂、粗砂,含水层进行降水,其渗透性好,含水量丰富,为保证正常施工,采用管井降水。

3.渗水系数的选择根据地质报告建筑物基础所需无水施工深度要求,井管降水面大部分坐落在粉细砂、细砂、中砂层上,降水深度在基准零点以下至8.0米标高位置处,根据地质报告及经验其实际渗透系数K=10m/d。

根据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及附加系数本工程降水井深范围内含水层综合渗透系数取暂定为K=10m/d。

根据以往降水工程经验,渗水系数K值的变化非常大,实际施工时K值还要按实际抽水确定,以满足降水深度的要求。

4.确定井管的埋置深度H=h1+h2+△H+IL1+l=4.0+3.5+0.5+0.1×40+6=18米式中:H—井点管埋置深度(m);h1—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h2—井点管埋设面至地下水位的距离(m);△H—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面的安全距离(m); I—降水曲线坡度,一般可取1/10;L1—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l —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过滤管的长度可按6.0米计算。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

井点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着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着一、水文地质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1、基坑等效半径矩形基坑:r o=0.29×(A+B)=0.29×(30+40)=20.3m2、平均渗透系数k=∑(k i×h i)/∑h i=(1×0.8+0.1×3+3×6+12×7.488)/(0.8+3+6+7.488)=6.302m3/d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S= H1+s w-d w=5+0.5-0.2=5.3m潜水含水层:R=2S(kH)0.5=2×5.3×(6.302×17.288)0.5=110.641mR0=R+r o=110.641+20.3=130.941m4、井点管的长度H d≥H1+s w+r o×i+h+l=5+0.5+20.3×0.15+0.2+1=9.745m5、基坑涌水量计算基坑远离边界:Q=1.366k(2H-S)S/lg(R0/r o)=1.366×6.302×(2×17.288-5.3)×5.3/lg(130.941/20.3)=1649.89 8m3/d6、单井出水量q=120π×r s×l×k1/3=120×π×0.025×1×6.3021/3=17.409m3/d7、井点管数量n=1.1Q/q=1.1×1649.898/17.409=1058、集水管总长矩形基坑:La=2×(A+B)=2×(30+40)=140m9、井点的间距Ld=La/(n-1)=140/(105-1)=1.346m10、校核水位降低数值S j=H-(H2-Q/(1.366k)lg(R0/r o))0.5=17.288-(17.2882-1649.898/(1.366×6.302)lg(130.941/20 .3))0.5=5.3m≥S=5.3m满足要求!。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新编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新编

井点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一、水文地质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基坑长度A(m) 30 基坑宽度B(m) 250.5基坑开挖深度H1(m) 7 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距离s(m)水位埋深d w(m) 0.2 含水层厚度H(m) 39.359平均渗透系数k(m/d) 5.985示意图1、基坑等效半径矩形基坑:r o=0.29×(A+B)=0.29×(30+25)=15.95m2、平均渗透系数k=∑(k i×h i)/∑h i=(1×0.8+0.1×3+3×6+12×6+5×12+4×5+10×6+8×0.559000000000005)/(0 .8+3+6+6+12+5+6+39.359)=5.985m3/d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S d= H1+s-d w=7+0.5-0.2=7.3mS w= H1+s-d w +r o×i =7+0.5-0.2+15.95×0.5=15.275m潜水含水层:R=2S w(kH)0.5=2×15.275×(5.985×39.359)0.5=224.082mR0=R+r o=224.082+15.95=240.032m4、井点管的长度H d≥H1+s+r o×i+h+l=7+0.5+15.95×0.5+0.2+6=21.675m5、基坑涌水量计算基坑远离边界:Q=πk(2H-S d)S d/ln(R0/r o)=3.14×5.985×(2×39.359-7.3)×7.3/ln(240.032/15.95)=3615.471 m3/d6、井点管数量n=1.1Q/q0=1.1×3615.471/110=377、集水管总长矩形基坑:La=2×(A+B)=2×(30+25)=110m8、井点的间距L d=L a/(n-1)=110/(37-1)=3.056m9、校核水位降低数值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sin(jπ/n)))))=3.14×5.985×(2×39.359-15.275)×15.275/(ln(224.082/0.15)+Σ(ln(224.082/(2×r0×sin(jπ/n)))))=184.37m3/dS i=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0.5=39.359-(39.3592-184.37/(3.14×5.985)×Σln(224.082/(2×r0×sin((2×j-1)×π/(2×n)))))0.5=14.922m≥S d=7.3m满足要求!。

利民水库管井降水计算书

利民水库管井降水计算书

利民水库管井降水计算书1、工程概况及降水选择1.1工程建设概况山东省惠民县利民水库建设工程位于惠民县城南约25Km,李庄镇中西部,220国道及原李庄水库以北,杜家沟以南。

拟建入库泵站位于水库围坝桩号0+045 处,设计流量 5.0m3/s。

入库泵站为提水枢纽,主要包括:引水闸、泵站及入库闸等。

拟建入库泵站泵闸室底板底高程为 7.60m,位于 3 层砂壤土,3层砂壤土地基允许承载力建议值为 90kPa。

勘察时地下水位标高为 11.55m,基坑开挖长85米,宽50米,施工时需采取合理降水措施,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

1.2降水方式选择结合本工程实际地质水文条件,对各种降水方法施工可行性和工程造价进行综合比较,认为管井井点降水是本工程较理想的施工方法。

其优点在于: 降水效果好、作业条件简单、运行管理方便、操作维修简便、运行成本低、可塑性大。

隆水井泵供电线路直接从电源总箱引出,严禁与其他用电设备共用电源线,保证供电连续稳定。

2、井点设计2.1依据地质勘查报告;工程施工图纸;《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第四版;以往工程降水成功案例。

2.2管井降水计算(按潜水非完整井)2.2.1基坑涌水量基坑总涌水量按下式计算Q-基坑总涌水量;K-土壤的渗透系数,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取K=0.6m/d;H-潜水含水层的厚度,取11.55m;S-最低水位降低值,取6.8+0.5=7.3m;R-抽水影响半径,R取30m;0-基坑的假想半径,=A/π =25.48m(A基坑的开挖面积,利民水库基坑长a=60m,宽b=34m);经计算,场地基坑总涌水量为Q=982.36m3/d。

2.2.2单井出水量单井出水量按下式计算q1一单井出水量;d一过滤器半径,现场采用直径400mm的管井,d=0.2m;l-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按l=1m计算;经计算,q1=94.7 m3/d。

2.2.3管井数量管井数量按下式计算n=1.1*982.36/94.7=11.4≈12口。

降水计算书

降水计算书

北通220KV架空线入地(新城基业)工程降水井计算书一、降水井深度设计:Hw= Hw1+ Hw2+ Hw3+ Hw4+ Hw5其中:Hw:降水井深度(m)Hw1:基坑深度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Hw3:iri为水利坡度。

取i=1/4,r为降水井分布范围内的等效半径。

Hw4: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取1mHw5:沉砂管长度取3m二、基坑涌水量计算以100米为一计算段流量计算公式为:Q= 1.366K(2H-S)SIgR-Igr其中:Q:出水量(m3/d)K: 渗透系数(m/d)本工程为K =1.2(m/d)S:基坑设计水位降深值(m)Hm: 1/2S(m)I: 3(m)H:潜水含水层厚度(m):H=S+hm+IR:井群影响半径(m):R=2S*(H*K)-2r: 基坑等效半径(m)单井出水量:q= ld *24 =1*300*24 =40.00(m3/d)a 180井点数:n=Q/q井距: m=100/n三、详细计算(一)过河段计算1、井深计算已知:设计过河段设计河底高程14.65m,基底高程最低点8.25m,得出Hw1=6.4m,降深1m后高程为7.4m,得出Hw2=1m,基础宽度B=5.6m,则r=1/2*5.6+11.2=14m,得出Hw3=1/4*14=3.5mHw=6.4+1+3.5+1+3=14.90m 井深取15m,施工中不小于15m。

2、涌水量计算:现状地下水位14.65m,降深后高程7.25m,则S=7.4mH=7.4+1/2*7.4+3=14.1mR=2*7.4*(14.1*1.2)-2=57.90mr=14mQ= 1.366*1.2*(2*14.1-7.4)*7.4 =409.19(m3/d)Ig57.90-Ig14井点数:n=Q/q=409.19/40.00=10.23=11(眼)井距:m=100/n=100/11=9.09m 取m=8m3、过河段降水井深度不小于15m,在隧道中线两侧14m处错开布置,每侧降水井间距8m。

最新版真空管井降水计算书

最新版真空管井降水计算书

最新版真空管井降水方案计算书真空管井降水计算一、工程概况本项目由地下车库与号房组成基坑,长330m 、宽130m ,挖深7.8m ;一侧防渗帷幕到顶,另一侧仅-6.910m 以下有防渗帷幕,-1.70m~-6.90m 无防渗帷幕。

二、地质构造① 杂填土 厚度1.0② 粉土 厚度2.0 K=2.0x10-4cm/s③ 粉质粘土 厚度11.0 K=1.8x10-6cm/s④ 粉细砂 厚度8.0 K=2.0x10-4cm/s三、井深布置坑深 8.0m降深 8.0+2.0+1/10=11.6m滤管长度假定4.0m 则井深16.0m ,既井底已在第④层粉细砂地层中 四按大井计算总涌水量1. 等效半径 BL=πr 02m BLr 0.1171303300=⨯==ππ2. 影响半径① 有帷幕设计 R=0② 半帷幕设计 R=30m3. 单井涌水量非完整井——认为③层K=1.8x10-6cm/s 为弱透水层,④层K=2.0x10-4cm/s 为透水层ww r l KlS q 6.1ln 2π= 式中K ——渗透系数,K=2.0x10-4cm/s=0.1728m/dl ——滤管长度,16.5-14=2.5m且2.5m >0.8x8=2.4mSw ——井内水位与降水曲线距离,14-10=4.0m45.26.145.21728.02⨯⨯⨯=πq 即每口井每天(24小时)涌水量为10.852m 34. 大井涌水量301.336(2) 1.3360.17284(2104)14.75414.130/117300.69lg lg 30KS H S Q l m d R r -⨯⨯⨯-====+ 5. 井数n1.192Q n q==口 实际地库布置真空深井100口。

2m 195022130330=⨯间距 间距 b=44.0m ,现根据经验布置b=16.0m <24.0m ,满足降水要求。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范例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范例

井点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一、水文地质资料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示意图1、基坑等效半径不规则块状基坑:r o=(F/π)0.5=(2000/π)0.5=25.231m2、平均渗透系数k=∑(k i×h i)/∑h i=(1×0.8+0.1×3+3×6+12×8.857)/(0.8+3+6+18.657)=6.72m3/d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S d= H1+s-d w=5+0.5-0.2=5.3mS w= H1+s-d w +r o×i =5+0.5-0.2+25.231×0.15=9.085m潜水含水层:R=2S w(kH)0.5=2×9.085×(6.72×18.657)0.5=118.689mR0=R+r o=118.689+25.231=143.92m4、井点管的长度H d≥H1+s+r o×i+h+l=5+0.5+25.231×0.15+0.2+1=10.485m5、基坑涌水量计算基坑远离边界:Q=πk(2H-S d)S d/ln(R0/r o)=3.14×6.72×(2×18.657-5.3)×5.3/ln(143.92/25.231)=2057.265m3 /d6、单井出水量q0=120π×r s×l×k1/3=120×π×0.025×1×6.721/3=17.785m3/d7、井点管数量n=1.1Q/q0=1.1×2057.265/17.785=1288、集水管总长不规则块状基坑:La=C=600m9、井点的间距L d=L a/(n-1)=600/(128-1)=4.724m10、校核水位降低数值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sin(jπ/n)))))=3.14×6.72×(2×18.657-9.085)×9.085/(ln(118.689/0.04)+Σ(ln(118.689/(2×r0×sin(jπ/n)))))=27.099m3/dS i=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0.5=18.657-(18.6572-27.099/(3.14×6.72)×Σl n(118.689/(2×r0×sin((2×j-1)×π/(2×n)))))0.5=8.933m≥S d=5.3m满足要求!。

降水计算书

降水计算书

一、基坑底渗流稳定验算---------------------------------------------------------------------- ----------------------------------------------------------------------式中_P cz ———基坑开挖面以下至承压水层顶板间覆盖土的自重压力(kN/m 2);_P wy ———承压水层的水头压力(kN/m 2);_ K y ———抗承压水头(突涌)稳定性安全系数,规范要求取大于1.100。

H=5.8m ,h=2.0m ,承压水位1.7m ,承压水头7m ,P=7×10=70kPa K y = 39.46/70.00 = 0.56 < 1.10基坑底部土抗承压水头不稳定!二、基坑涌水量计算(1)③层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涌水量按下式计算:)01lg(73.2r R MSK Q +=其中:含水层厚度M=2.1m ,承压水位1.9m ,水位降至坑底以下0.5m ,即水位降至标高-3.7m ,降深5.6m 。

含水层室内渗透系数K=9.1×10-5cm/s ,考虑到水平渗透性能强于垂直渗透性能,该层渗透系数K 取1.4×10-4cm/s ,即K=0.12m/d 。

基坑面积A=24357.1m 2降水影响半径R=10S k =10×5.6×12.0=19.4m基坑等效半径r 0=πA =88m基坑涌水量Q=)884.191lg(6.51.212.073.2+⨯⨯⨯=44.5m 3/d (2)确定井点管数井点管数n=1.1q QQ=44.5m 3/d ,取单根井管经验值q=0.5m 3/d ,n=98根每套轻型井点降水主管长60m ,支管间距1.2m ,支管50根。

共需2套降水井点管。

(3)⑥层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涌水量按下式计算:)01lg(73.2r R MSK Q +=其中:含水层厚度M=6.6m ,承压水位1.7m ,水位降至坑底以下0.5m ,即水位降至标高-3.7m ,降深5.4m 。

降水井设计计算书

降水井设计计算书

本工程A 区:1 降水范围:为了不影响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开挖线上外1m 处。

2 降水深度:要求将地下水降至建筑物标高-8.0m ;。

3 地下水静止水位:ho=-2.0米。

4 渗透系数:K =30.0m /d ;5 基坑为长方形箱体,取83.1米长度计算和33.3米宽度计算则假象半径:ro= 0.29(a+b )=0.29⨯(83.1+33.3)=33.8米;6 基坑降水降深:S=1m 。

7 单井涌水量q=120πrlk 1/3=120⨯3.14⨯0.15⨯2⨯3.1=350立米/d.采用600直径的降水井,井管内径0.15m ,壁厚5cm ;滤管长度2m 。

8基坑涌水量:9 井的数量为:1.1⨯5077.4/350=16个建筑物总长度:83.1+83.1+33.3+33.3=232.8米。

则井点布置采用基坑西侧每10米均匀设置,其余三侧每15米均匀设置,自基坑坡顶线外1米设置。

()dm arsh arsh l l /4.50777.1786.286)018.022.041.1/(247.0/986.286]22.0lg 1lg 72[730366.1]22.0lg lg S KS[366.1Q 35020.4433.820.6633.8502b0.44l r 0.66l r b 200=⨯=⨯--+⨯=-++⨯⨯⨯=-++=⨯⨯⨯K——渗透系数=30m/dH——含水层厚度=13mS降——基坑降水降深=1.0m10.井管的埋设深度:H=Hw1+Hw2+Hw3+Hw4+Hw5+Hw6=8+1+0.1 15+2+2+0.5=15.米取H=15米式中H:井管的埋设深度Hw1——基坑深度(m);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Hw3——ir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r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m);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m);Hw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Hw6——沉砂管长度(m)。

降水计算书

降水计算书

二、降水计算书
本次按照基础底板需开挖深度考虑基坑降水方案,该基坑降水主要采用管井降水,电梯井部分开挖后如有必要可以另外采用轻型井点从开挖后的基坑底部进行二次降水。

基坑西侧若在汴西湖蓄水后施工,可根据需要增设一级轻型井点辅助降水。

(1)管井计算
管井井深20m,井底进入第⑤层细砂层底、⑥层粉质粘土层表,按完整井、基坑远离边界计算,管井外径0.6m,内径0.3m,四周布置在距离基坑边缘2m处。

本次依据开封市地层渗透性经验值,综合考虑土层渗透系数取k= 3.0m/d,含水层厚度按17.0m计算,降水至基坑中心坑底下0.5-1.0m处,其水位降低值Sw=4.0m。

1)基坑等效半径r0及降水影响半径R
基坑降水面积约为:50000㎡,故由公式得基坑的等效半径为:126米,降水影响半径R=57米
2)基坑涌水量计算
基坑总涌水量按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计算,总涌水量为:3903m3/d
3)管井布置数量确定
管井单井出水量q:400 m3/d,考虑群井效应及地区经验,取q=60 m3/d
降水井个数n为:1.1*3903/60=71.6
取降水井个数n=72。

实际布置管井92眼。

降水方案满足要求。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本文介绍了关于管井降水计算的相关资料和计算过程。

首先,列出了不同土层的名称、埋深、粘聚力和渗透系数等数据。

其次,说明了本计算书的依据和参考资料,包括国家行业标准和相关手册。

最后,详细介绍了计算过程,包括基坑总涌水量计算、降水井深度确定和降水井数量确定等内容。

在计算过程中,首先计算了基坑总涌水量,通过选用适当的公式和参数,得出了涌水量为2672m3.接着,确定了降水井
深度和数量,其中降水井深度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为
17.0m,降水井数量的确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剔除和改写。

同时,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选用适当的公式和参数,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份完整的井点降水参数计算书

一份完整的井点降水参数计算书

轻型井点降水1、适用范围本工工艺标准使用于单级轻型井点降水,进行井点降水后利于基础施工、排水 固结、增加基坑的稳定性、消除流沙、管涌、减少地下水对建筑的上浮作用等。

1.1、 土质条件:土层渗透系数0.1〜20m/d 的填土、粉土、粘土、砂土;1.2、 降水深度:W 6m ;2、编制依据2.1、 《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规范》2.2、 《嵌基坑支护技术规范》2.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2.4、《建筑施工手册一一第四版》3、施工准备3.1、 材料准备支管、总管、连接套管、中粗砂、粘土、膨润土;3.2、 设备准备1) 泵机:真空泵或射流泵;2) 成孔设备:高压水枪、钻孔机、洛阳铲;3.3、 场地准备1) 现场用水:给水管网布置,冲孔高压水枪用水;2) 现场排水:安排合理排水管道,降水前施工现场排水系统完成;3) 现场用电:按井点冲成孔时用电量、抽水设备用电量;4、施工方法4.1、布置方式1)井点构造DG/TJ08-61-2010 JGJ120-99GB50497-2009并点:降水构造图A、井点管直径宜为38mm〜55mm,长度为6m〜9m;B、过滤器采用与井点管相同规格的钢管制作,长度为1m〜2m,过滤器底端封闭。

过滤器表面的进水孔直径10mm〜15mm,梅花状排列,中心距30mm〜40mm,孔隙率应大于15%。

紧贴过滤器外壁采用双层滤网包裹,内层滤网宜采用30〜80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外层采用3〜10目的金属网或尼龙网,管壁与滤网间采用金属丝绕成螺旋形隔开,滤网外层应再绕一层粗金属丝。

滤管下端安装一个锥形铸铁头;C、连接管与集水总管连接管采用透明塑料管,集水总管直径宜为65mm〜110mm;D、抽水设备真空井点降水通常采用真空泵、射流泵,真空泵由真空泵、离心泵、水气分离器等组成,射流泵由离心水泵、射流器、水箱等组成;2)布型确定井点管布置根据基坑平面形状、水文地质条件及降水深度确定;A、基坑宽度小于6m时采用单排井点,布置于地下水上游,其布置见下图;单排线成井点布宜B、基坑宽度在6m〜20m时采用双排井点,布置于长边两侧;C、基坑宽度大于20m时采用环形井点,大于30m时坑中设置线状降水井点,线状降水井点总管长度不宜横跨两个土方开挖分段。

真空管井降水设计计算书

真空管井降水设计计算书

K=2.0x10-4cm/s


33. 影响半径 ① 有帷幕设计 R=0 ② 半帷幕设计 R=30m 3. 单井涌水量
非完整井——认为③层 K=1.8x10-6cm/s 为弱透水层,④层 K=2.0x10-4cm/s 为透水层
q 2KlS w 1.6l ln rw
间距 b=44.0m ,现根据经验布置 b=16.0m<24.0m,满足降水要求
真空管井降水 方 案 计 算 书
真空管井降水计算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由地下车库与号房组成基坑,长 330m、宽 130m,挖深 7.8m;一 侧防渗帷幕到顶, 另一侧仅-6.910m 以下有防渗帷幕, -1.70m~-6.90m 无防渗 帷幕。 二、地质构造 ① 杂填土 厚度 1.0 ② 粉土 厚度 2.0 K=2.0x10-4cm/s
Ql 1.336 KS (2 H S ) 1.336 0.1728 4(2 10 4) 14.75 414.130m3 / d R 117 30 0.69 lg lg r0 30
5. 井数 n
n 1.1
间距
Q 92口 q
实际地库布置真空深井 100 口。
330 130 1950 m 2 22
③ 粉质粘土 厚度 11.0 K=1.8x10-6cm/s ④ 粉细砂 厚度 8.0 三、井深布置 坑深 8.0m 降深 8.0+2.0+1/10=11.6m 滤管长度假定 4.0m 则井深 16.0m,既井底已在第④层粉细砂地层中 四按大井计算总涌水量 1. 等效半径 BL=πr02
r0 BL
式中 K——渗透系数,K=2.0x10-4cm/s=0.1728m/d l——滤管长度,16.5-14=2.5m 且 2.5m>0.8x8=2.4m Sw——井内水位与降水曲线距离,14-10=4.0m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Q=πk(2H-S d)S d/ln(1+R/r o)=π5(2×ln(1+=Q为基坑涌水量;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r0为基坑等效半径(m);S d为基坑水位降深(m);S d=(D-d w)+SD为基坑开挖深度(m);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

2、降水井数量确定:单井出水量计算:q0=120πr s lk1/3降水井数量计算:n=q0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r s为过滤器半径(m);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4个。

3、过滤器长度计算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y0>ly0=[k×(lgR0-lg(nr0n-1r w)/n]1/2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r w为管井半径;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R0=R+r0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

4、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S1=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 sin(jπ/n)))))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S w= H1+s-d w +r o×i =+根据计算得S1= >= S d=,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

井点降水计算计算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井点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着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着一、水文地质资料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1、基坑等效半径矩形基坑:r o=×(A+B)=×(30+40)=2、平均渗透系数k=∑(k i×h i)/∑h i=(1×+×3+3×6+12×/+3+6+=d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R0S= H1+s w-d w=5+ 潜水含水层:R=2S(kH)=2×××=R0=R+r o=+=4、井点管的长度H d≥H1+s w+r o×i+h+l=5++×++1=5、基坑涌水量计算基坑远离边界:Q=(2H-S)S/lg(R0/r o)=××(2× 6、单井出水量q=120π×r s×l×k1/3=120×π××1×3=d7、井点管数量n=q=×=1058、集水管总长矩形基坑:La=2×(A+B)=2×(30+40)=140m9、井点的间距Ld=La/(n-1)=140/(105-1)=10、校核水位降低数值S j=H-(H2-Q/lg(R0/r o))=满足要求!。

排水井降水计算书

排水井降水计算书

排水井降水计算书
1. 引言
本计算书旨在对排水井进行降水计算,以为相关工程提供必要
的数据和依据。

2. 计算方法
排水井的降水计算一般采用罗斯托克公式,该公式是根据降水
强度和排水井的容量来计算排水井的排水速率。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Q = C \times A \times i\]
其中,\(Q\)表示排水速率,\(C\)表示罗斯托克系数,\(A\)表示
排水井的有效面积,\(i\)表示降水强度。

3. 数据输入
以下是进行排水井降水计算所需的数据输入:
- 排水井的有效面积(单位:平方米)
- 降水强度(单位:毫米/小时)
- 罗斯托克系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值)
4. 计算结果
根据输入的数据,通过罗斯托克公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出排水井的排水速率。

将计算结果提供给相关工程师或设计师,以便进行后续工程设计和规划。

5. 结论
排水井降水计算是设计和规划排水系统的重要工作,通过合理的计算和数据输入,可以获得准确的排水速率,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上为排水井降水计算书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Q=πk(2H-S
d )S
d
/ln(1+R/r
o
)=π5(2×ln(1+=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
H为含水层厚度(m);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 r
为基坑等效半径(m);
S
d
为基坑水位降深(m);
S
d =(D-d
w
)+S
D为基坑开挖深度(m);
d
w
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
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

2、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
0=120πr
s
lk1/3
降水井数量计算:
n=q
q
为单井出水能力(m3/d);
r
s
为过滤器半径(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4个。

3、过滤器长度计算
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
y
>l
y
0=[k×(lgR
-lg(nr
n-1r
w
)/n]1/2
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
r
为基坑等效半径;
r
w
为管井半径;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R
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
R
0=R+r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
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

4、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
S
1=H-(H2-q/(πk)×Σln(R/(2r
sin((2j-1)π/2n))))
S
1
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
q=πk(2H-S
w ) S
w
/(ln(R/r
w
)+Σ(ln(R/(2r
sin(jπ/n)))))
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
S
w = H
1
+s-d
w
+r
o
×i =+根据计算得S
1
= >= S
d
=,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
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