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体意识的凝结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艺术、哲学思想,对塑造中国人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化体系。
三、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文化。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加强科技文化的培育和传播,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四、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具有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众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促进民族团结,构建一个和谐、包容、共享的文化生态。
同时,我们也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践行在教育领域,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文化产业领域,我们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艺术创作领域,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艺术创作,提升我国艺术的国际竞争力。
在互联网领域,我们要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倡导文明互联网使用规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塑造公民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融入了当代社会的诉求。
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拥有灿烂辉煌的五千年历史,积淀了独特的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民族自信心,凝聚民族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要代表,强调和谐、仁爱和有序发展。
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和谐社会、公正平等等价值观念是一致的。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可以通过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合理的道德标准。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1. 教育引导:借助教育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觉悟和情感,使其成为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2. 以身作则: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需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他们的言行举止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到言教合一、身教重于言教。
3. 强化法治教育:加强公民法制观念的培养,推动全民逐渐养成守法习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它既坚持了普遍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念,旨在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观念。
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这些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可以提升国民素质,增进社会和谐。
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重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通过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传承和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旨在增强中国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向外辐射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根植于自身历史和文化土壤、吸收并融合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独特思想体系。
同时,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紧密相连,旨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本文将探讨如何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以及重要性,以及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一、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是当代中国的精神品质和精神力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人民志愿的体现。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有以下重要性。
首先,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有助于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
让人们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有助于坚定对中国道路的自信,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有助于凝聚民族凝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通过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可以加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和自豪感,凝聚起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最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可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至关重要。
首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包含了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财富。
通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可以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保持民族身份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读后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
近期,我深入阅读了相关书籍,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我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读后感。
一、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既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又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阅读相关书籍,让我对这些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诸如孝道、礼仪、诚信等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在阅读中,我了解到我国在文学、艺术、影视、网络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四、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书籍,让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通过阅读,我明白了要从自己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书籍,让我受益匪浅。
浅析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 的 十七 届六 中全 会 ,通 过 了 《 中共 中央关 于 深化 文 化体 制 改革 推动 社会 主 义文 化 大发 展大 繁荣 若干 重 大 问题 的决 定》,提 出努 力建设 社会 主义文化 强 国的宏伟 目标 。这 目标 提 出 , 志着党 对发 展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 义伟 大 事业 标 的高 度文 化 自觉 与 自信 ,它对 于夺 取全 面 建设 小康 社 会新 胜 利 、开 创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事业 新局 面 、实 现 中华 民族 伟 大复 兴具有 重 大而 深远 的意义 。文 化是一 个 民族 的血 脉 , 是各 族 人 民 的共 同精 神家 园 。中华 文 化 五千 年 薪 火相 传 , 源远 流长 ,内涵 丰富 ,努力 建设社 会 主义 文化 强 国 ,就 必
任 ,经 过 2 8年 浴血奋 斗 ,建立 了新 中国 ,实 现了 人 民族 解 现物 质 丰富 、人 们生 活水 平 的提 升 ,更 重要 的是 社会 主 义 放 与国 家独 立 ,解 决 了在 中国 建设社 会 主义 伟 大 事业 的根 能 凸显 出其 内蕴 精神 引领 ,以及其价 值取 向 。 社会 主义先 进 文化 ,决 定 着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发展 方 本前 提 。建 国后 ,党领 导人 民开 启 了在 中国社会 主义 建设 的 新征程 ;改革 开放之 后 ,经过 3 O多年 的探索 实践 ,开创 向 。六 中全 会提 出 ,要 发展 社会 主 义先 进文 化 ,进 一 步提 了发 展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事 业 的新 局面 ,取得 了丰 硕成果 。 升 社会 主义 文化 话 语权 ,赢 得 主动 权 。然而 , 由于 西 方资 总 结党 奋 斗的 光辉 历程 ,所有 成绩 取得 来之 不 易 ,而 且都 本 主义 国 家长期 以来视 共产 主义 如 洪水 猛兽 ,称共 产 主义 幽灵 ” ,在 当今资本 主义 冷战延续 ,文 化包 围 、文 化侵 同党 文化 工 作 辛 勤努 力密 切 相关 ,正如 《 定》 中所 讲 : 为 “ 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案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崭露头角,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之一。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在奥斯卡颁奖礼上,中国电影《长津湖》和《叶问4:完结篇》获得了多个奖项,展现了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实力和影响力。
中国电影不断融入当代社会的主题和价值观,通过讲述中国人民的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从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人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根基,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等。
在当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传承的同时也在进行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中国画、京剧、茶道等文化形式正在以新的方式和形式得到传承与创新,同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这种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创新,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体现。
中国在网络文化和新媒体方面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文化自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化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网络文化在不断发展的也在展现出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
中国的短视频平台、网络小说、游戏等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展示了中国文化在网络时代的魅力和创意。
中国政府也在网络文化传播方面加大了投入和支持,推动中国网络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的一种强大的自信和自豪感。
通过电影、传统文化、网络文化等方面的表现,中国文化正在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和特色,也正在通过创新和传承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相信,中国文化必将继续熠熠生辉,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中国特色和中国风采,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和活力。
【这段文字约460字,如需继续增加长度,请告诉我】第二篇示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案例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的重要理念,其中包括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深刻思考和努力
发展起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引,提供资源供给及联系渊源,坚持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形成独
特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具体内容包括:
一、政治要义:圆融各民族团结一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谋求和
平发展、和谐共处;
二、精神追求:坚持自强不息、勤劳创新、实事求是;
三、为民服务:以解决民生问题等活动为中心,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活
质量;
四、传统文化:坚持传统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文化弘扬:弘扬党的革命文化,弘扬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在道德、思想上使全民族张扬优良传统文化;
六、国际视野: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增进友谊,汇聚国际正能量,建立统一起来的世界文化大家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内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化建设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
通过深入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增强理论武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引导全体人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要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推动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
同时,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对外交流,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四、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要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品牌,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要加强文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文化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六、推动全民阅读和文化素质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要推动全民阅读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通过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内容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现代价值,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二、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革命时期,无数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文化。
我们要传承和发展革命文化,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们要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五、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交流互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还要表现在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交流互鉴上。
世界各国文化各具特色,我们要尊重各种文化传统和信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通过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主体,以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辅相成,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发展道路。
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灵魂,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地位愈加凸显。
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地位最为显赫的文明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思想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深刻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精髓,从中寻找传承自古的文化智慧、信仰、价值观和人生意义。
中国古代的圣学、哲学、文学、艺术、民间传说等文化成果无疑对人们的道德建设、文化交流和国家安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影响。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应当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培养中华文明价值观,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理解度和传承度,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创造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二、文化自信,开拓创新民族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自觉、自信心和自尊心,是一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肯定信仰和自豪感。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文化,需要创新、开拓和发展的精神,同时必须树立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培养创新思维,开阔视野,推动文化融合,推进文化创新。
文化自信的建立,首先要从学习民族文化和发展民族文化两个方面入手。
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以国际化视野创作出更好地反映和传递国际视野的文化产品,促进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互动、交流和融合。
同时要塑造文化品牌,推广民族文化产品。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创新意义重大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面向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其发展不仅可以在广义上促进民族创新、文化创新,具有积极的文化影响和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在狭义上带动从文化领域到制造、金融、信息及服务领域的全方位升级和跨越,拉动相应产业和技术的创新,推进产业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繁荣,促进文化产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为了一个更加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措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凝聚人心,提高国家凝聚力与向心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之一。
只有通过弘扬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国民的集体意识和家国情怀。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凝聚人心,提高国家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2.促进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文化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
强大的文化实力不仅影响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还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进而推动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传承和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国家整体的实力。
3.推动社会进步与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通过培育和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进步,推动国家的文明发展。
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通过文化的复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1.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传承是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基础,通过传承,我们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后代。
同时,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与时代相对接,更好地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
2.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独特的软实力资源,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人才,推广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新时代,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形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
形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方针,培育和弘扬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统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核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践行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个领域落地生根。
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华文化的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三、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大国,拥有独特的文化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要倡导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推动文化创新,培育新型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推崇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弘扬诚信、友善、奉献、共享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社会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五、提升国际影响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要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众多优秀文化资源和独特文化特点的大国,应积极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通过双向交流、文化输出等方式,扩大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充分吸收了当代世界先进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性的文化体系。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及传承与发展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长久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一种对历史的承载与传达,是民族血脉的延续。
对于中国来说,文化传承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独一无二的民族精神财富。
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坚守血脉相传、代代相传的文化底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特点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性和人文关怀,鞭策人们为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而共同奋斗。
2. 与时俱进的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承袭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精华,又吸收了世界文明的尖端成果,使之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3.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的,其内涵和特点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实际的需要和特征。
三、传承与发展的策略1. 强化教育与宣传。
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增强文化自信。
2. 创新文化产品与载体。
积极创新文化产品的形式和载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呈现给人们,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加强文化交流与互鉴。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国际上展示出去,提升其影响力。
4. 深入挖掘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深入挖掘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之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什么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核心首先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传承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
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和为贵”“仁者爱人”的和谐理念,到“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原则,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标识。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意味着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不能仅仅将传统文化视为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要让其成为滋养我们心灵、塑造我们价值观的源泉。
通过教育、媒体、文艺创作等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近年来兴起的汉服热、国学热,就是人们对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喜爱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核心还体现在对革命文化的珍视和弘扬。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它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精神。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都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文化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它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传承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例如,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观看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等方式,让人们亲身感受革命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一。
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这为我们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具有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内涵,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文化观等,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指导原则。
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举措1.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守正确导向。
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经典诵读等活动,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培育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3. 提倡创新精神,推动艺术文化创作。
鼓励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坚持创新创作,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文艺作品。
4.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文化创意人才。
通过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推动文化与科技、经济的融合,为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5.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系。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完善文化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文化管理体制,提高文化产业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一、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是在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意义重大的历史使命。
特别是中国已经从贫困落后的国家迈向了世界强国行列,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随之增强,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背景与意义。
1. 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中的优秀传统。
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文化的经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中国文化在汲取世界文明的精华的同时,也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意义。
3.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离不开国家文化的软实力的提升,文化要有自信、有底气。
通过特色鲜明、高品位、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的输出,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对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华文化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中国文化优秀传统融合起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方面。
1.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就是传承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真正做到让民族文化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在中华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等方面的特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意义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旨在保持文化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觉性,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合,培养民族精神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灵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弘扬“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传承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大同”观念和“和合”精神,使之成为引导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
同时,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论语》等,推动这些作品在现代社会中产生新的活力,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民族精神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需要注重培养民族精神力量。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
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人们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厚感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和自信心。
要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倡导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质,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实践,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要注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我们要通过文化创作、文化产品的输出来展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的声音,提高国家的文化自信心。
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我国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影响力。
通过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可以有效推动文化自觉和文明提升,达到强国之路的进一步巩固。
结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力量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具有中华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让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示其独特魅力。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需要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需要强大的思想文化力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关键是要对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科学梳理,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对于传统文化,一定要用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进行分析,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反对食古不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复强调,要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要采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析、剔除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成分,同时结合时代特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努力在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中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坚韧刚毅,强调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精神、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在应对各种艰难困苦和严峻挑战中焕发出来的伟大力量,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同时,应当看到,作为历史产物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既包含有许多优秀成分,也不可避免地混杂着某些糟粕成分。特别是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根深蒂固。这种糟粕成分,集中表现为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比如,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迷信活动等。在当今社会,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腐蚀人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和阻碍社会发展。“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必须坚决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中国的新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中国的新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与中国的新辉煌近年来备受瞩目。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在文化传承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国的新辉煌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的现状以及其对中国的新辉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基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化传承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对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和传统艺术等遗产的传承,能够使国家具备一种独特的文化标识,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既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融合了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的现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经济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与侵蚀。
同时,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与接受程度也有所下降。
然而,中国政府和各界人士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经过一系列的措施与政策的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设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措施都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国的新辉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人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信仰。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觉,使全国各族人民具备了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还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
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先进文化建设的党。
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
进入20世纪90年代
以后,江泽民同志审时度势,突出地强调了先进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先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独立的重要基石。
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
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的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
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
在十六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
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事实表明,
在综合国力中文化不但深深渗透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之中,而且文化自身也能形成产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在这种协调发展中向前推进。
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
先进文化的核心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
民族精神。
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
”“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
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对于民族精神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之魂,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从而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可以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形成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现代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
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给人以知识武器,成为一种智慧的力量,推动人们有效地建设现代化事业。
智力文化水平的高低,集中反映着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总体水平。
其发达程度同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并常常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的提高。
而人的智力的提高,又要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制约,受到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
社会主义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就要有科学文化的高度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保证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从思想上保证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邓小平同志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
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的过程,并不只是人和自然简单的物质交换过程,而且是在人与人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条件下进行的社会交往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行为要以科学的思想为先导,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建设现代化事业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阐述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所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他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通过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动荡不安,国无宁日,人民遭受了空前的灾难,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个极其深刻的教训必须记取。
在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方面,文化具有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鲜明的时代性
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作为一定文化的总体而言,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同社会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浓郁的民族性
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延续和发展,自有其深刻的道理。
不管人们如何认识和把握它,它都要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和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社会心理的深层,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以及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化民为俗”的东西,成为人们生下来就濡染其间的一种精神家园。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形成了社会主义内容和中华民族形式相结合的全新的文化。
实事求是的科学性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正确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坚持了同自然观、社会观中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的立场,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度的民主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继承优良民主传统,
增强民主意识,同封建主义、文化专制主义残余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使民主精神在广大群众中生根开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题中应有之义。
贯彻“三不主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自由讨论、自由创作和不同学派、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使文化园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合理吸收外国文化一切好的东西,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成为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博大体系,是这一文化民主性的重要表现。
深广的群众性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人,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最深厚的源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
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中汲取营养,又用健康的文化成果教育人民、服务人民,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要求深化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这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
改革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影响。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