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 语文书第一课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一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1、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并恰当地运用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并恰当地运用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导学练习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初读指导三、整体感知1、听歌曲,并谈谈自己从歌曲中听懂了什么。

2、唱唱有关歌颂祖国的歌曲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并画出带生字的词语2、指名朗读1、默读全诗,思考问题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2、读课文,分组交流,把诗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意思。

4、播放歌曲《我们爱你啊,中国》。

5、教师适当点拨1、提出要求,巡视指导2、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读音。

1、学生读课文2、引导学生从诗的结构入手,把诗分成几部分。

读词语:帕米尔高原景德镇屋脊硕果开拓思考问题: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四、学习第一部分小结1、读第一段,画出有关的词句,诵读品读。

2、读句子,谈体会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抄写词语1、提出问题;(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是全诗的主旋律,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

思考问题;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微课教案[001]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微课教案[001]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微课教案[001] 第一课《小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草的生长特点及生命力;•理解“草是生命之源”的内涵;•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草的生长特点及生命力;•“草是生命之源”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草是生命之源”的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预习作业;•LCD投影仪;•学生课堂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板书启示:“你见过最朴素的生命之源是什么?”(2)教师感叹:今天的你们又长高了,像那小草一样一天天地长大。

你们知道小草是如何生长的吗?第二部分:新课讲解(1)小草的生长特点及生命力。

(2)“草是生命之源”的内涵。

(3)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草是生命之源”这个概念及其内涵。

(4)用图片或视频记录草的生长过程,展示其生命力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三部分:课外探究(1)要求学生回家摄录一段关于草的生命力的视频,并附上50字的文字说明。

(2)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3)要求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后,将文章和视频提交至班级群。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以小草为主线,以草的生长特点及生命力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到自然万物皆有生命,让其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整节课探索性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培养其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对于“草是生命之源”的概念,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体验、开放性思考和探究法等方式不断加深认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和创造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生命这一伟大主题的内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两精五步”教学设计表
课题:
1、我爱你啊中国
计划课时:2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导入:
同学们: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板书课题。
展示
交流:
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
(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异)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音,生子辨析。2、自读课文,找出不会读的字,勾画出词语,说说意思。3、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归纳内容及中心思想。
互学:
1、看视频分享范读。2、说说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4、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中国有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及伟大的成就。抒发了作者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5、课文可分为几部分。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6、分段学习,展示交流。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1、我们爱你啊,中国物产丰富→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课后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

《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教材简解:《小草和大树》是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与本单元的其它两篇文章一样,都是写人励志的文章。

课文讲述的是《简·爱》作者——英国著名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两个妹妹在生活艰辛、写诗受到嘲笑讽刺、发表寥寥无几、出版失败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文学,以坚强的毅力从事小说创作,并取得成功。

文章告诉我们:面对逆境,只有怀着理想,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读通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和层次,初步感知课文的表达的情感。

3、正确、流利地朗读,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对比导入1、(课前板书:小草和大树以及对比图,用图遮住“小草”和“大树”)2、小草,大树,它们在你们的眼中分别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到那些词来形容?(弱不禁风、渺小柔弱、微不足道、不起眼……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饱经风霜、郁郁葱葱……)3、是的,小草矮小、柔弱,它随地而生,往往遭人践踏、蹂躏,它历经了生命的艰辛。

而大树却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充满活力,它的生命灿烂壮丽。

在大自然中,小草有可能长成大树吗?——不可能可是啊,有一个人,她却让弱不禁风的小草长成了参天大树,她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课件出示画像、人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她的故事。

(图往两边挪)——齐读课题4、你了解夏洛蒂.勃朗特吗?——(生谈她的成就,课件出示《简爱》)5、这就是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世界名著《简·爱》。

这本书写了一位“灰姑娘”的奋斗史。

一百年来,无数人如痴如醉地爱上了这本书。

因为大家都被简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它几乎成了全世界妇女必读的经典之作!课文中这样写道(课件出示课文第一二句)(1)指名读(2)这句话中的“堪”和“逆”是生字,(课件变红)“逆”在字典上有这样六种解释,在这句话中,它是什么意思呢?——不顺当因此,“逆境”就是指——不顺利的境遇6、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7、是的,夏洛蒂.勃朗特究竟在怎样的逆境中成才的?为什么说她是“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我们爱你啊-中国(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1)

我们爱你啊-中国(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1)

第一课时
一、齐读第一节,理解词语。 二、思考:
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 的?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 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时间差 季节差
幅 员 辽 阔
1.齐读第二节,理解词语。 2.默读体会,第二节表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
桂林
西湖
西 湖
桂林
庐山
黄山
长 江
黄 河
guǒ jiāng yì pà shuò 帕米尔 闪烁 银装素裹 南疆 洋溢 chún xuàn àng mǒ miǎo lán 盎然 浓妆淡抹 飘渺 波澜壮阔 醇美 绚丽 jǐ wēi é gē pǔ zhèn cí dǎi 景德镇 陶瓷 傣家 屋脊 巍 峨 戈壁 谱写 guàn pò tuò cháo shuò huī 春潮 浇灌 硕果 恢宏 气魄 开拓
3.有感情朗读,表现!
安 徽 黄 山
山 东 泰 山
广 西 漓 江
镇 江 金 山 寺
贵州黄果树瀑布
湖 北 黄 鹤 楼
河 北 赵 州 桥
江 西 景 德 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
2.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 仿写诗歌。 3.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横线画出生字所在 的词,用 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 “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为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多样、 历史悠久和成就伟大,以及民族精神而“骄傲、自豪”。 “奋发、开拓”既指人类的奋斗历史,也指创造辉煌的 今天和明天。
2.想想末句“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我们爱你啊,中国》课件(共17张PPT)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我们爱你啊,中国》课件(共17张PPT)

。江南丝绸最为有名。 称珍其品为。“葱岭”。
银装素裹
像穿着白色的衣服。本文指大地一片雪 白。 造句:
银装素裹下的泰山在太阳的照耀下,分
外妖娆。
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造句:
巍峨的苍山在我们面前,顿时觉得自己 好渺小,这个世界好大。
“洋溢”和“充满”这两个词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近义词 相同点 不同点 选词填空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2021/9/152021/9/152021/9/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52021/9/15September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
成散就射而出奠去定了,自美己不的胜地收位, 从。而天打然破丝了青绸瓷一在样南光方泽的垄 断的的局 格纺面局织和,品形 对成于。宋“代南青青白北瓷白的” 制国作外,消对费于元者、将明丝、绸清誉瓷业 的为发“展美有的着极源为泉重”要。的作用
帕布战达米国拉尔编宫钟高屹是原立战位在国于西早中藏期 亚首著府东名拉南的萨青部市铜、区乐中西器国北。西的 端坦三红 宏 最 娶1钟 金 调9大山 初 唐,、个7距 还 。8的上 是 文年地中国今 可 全宫, 松 成出两 演 套跨国家堡是赞公土千奏共塔和。式一干主。余出6吉阿4建座布而战件年各克富筑规为兴国,,种斯汗群模迎建编设期曲。 “的计,帕精整米巧座,尔宫工”殿艺是具水塔有平吉鲜极 克明高的语,藏“是式研世风究界格先屋,秦脊依音”山乐 的而是建意与,思青气铜,势铸中雄造国伟工古。艺代的

诗歌品读课《我们爱你呀,中国》_443

诗歌品读课《我们爱你呀,中国》_443

诗歌品读课《我们爱你呀,中国》篇一: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爱你呀,中国》教学设计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文,初步感受诗歌的写法,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小节写一到两节。

4、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初步感触诗歌的写法,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及体会诗歌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写法;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小节写一到两节。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填空:我们爱你啊,--------------- 请学生在横线上填入自己搜集的所了解的祖国风景名胜。

2、引导: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伟大国家。

华夏民族在这块大地上繁衍生息,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应该共同热爱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1、我们爱你啊,中国!3、齐读课题,饱含深情地读三遍。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指名分节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三、再通读全诗。

1、纠正自己刚才出错的地方,做到正确、流利。

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重复,停顿适当。

尽量读出感情。

2、小组内检查生字词的学习。

3、展示读词语。

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4、检查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为止。

5、教师范读诗歌。

6、学生模仿老师再练读诗歌。

7、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学生查工具书或者想象或者联系诗句内容来理解。

四、整体感知诗歌主要内容和情感主线。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一课练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一课练习题

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啊,我们爱你,中国!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我们爱你——龙井茶的清香,茅台酒的纯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我们爱你——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

我们爱你——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我们爱你——奋斗书写的史册,汗水浇灌的硕果。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奋发,我们开拓,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我们爱你啊,中国!朗读课文pà zhèn cí jǐ shuò tuò帕镇瓷脊硕拓课后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mǒ diào táo cí shuòɡuǒ( ) ( ) ( ) kāi tuò yánɡ yìànɡ rán ( ) ( ) ( ) piāo miǎo pà mǐěr( ) ( )二、辩字组词帕()抹()脊()怕()沫()背()洁()益()俊()浩()溢()峻()普()搏()谱()博()三、按课文内容填空桂林山水的______松树的______梅花的______杭州西湖的______博大的______恢宏的______黄山、庐山的______龙井茶的______茅台酒的______长江、黄河的______江南丝绸的______景德镇陶瓷的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说课稿尊崇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员,下午好!明天我说课的标题是«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说教材«我们爱你啊,中国»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

体裁是现代诗歌。

作者以饱含热情的笔墨赞誉了祖国的广博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芒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

本文是诗歌,言语优美、精练;结构明晰,总分总,且首尾照应。

教学时切忌横解说竖剖析,重要的是引导先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遭到祖国的伟大,从而激起先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目的依据新课标对六年级先生阅读的要求:朗诵诗歌,品悟诗歌,掌握思想感情,我特制定以下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经过了解诗歌言语和吟颂诗句,激起先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创作一首诗。

其中,目的3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学情六年级的先生对诗歌有一定的接受才干,有自主学习诗歌的才干,但是作为教员有必要协助先生扫除阻碍。

比如,课文第一小节有帕米尔高原、南国、南疆及东海,先生对这些词语不了解,假设单从词的自身来了解,先生还是不能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出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

这时,我以课件的方式演示中国幅员,让先生从图中找出南国、南疆等词语,先生就会更直观地感遭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无需在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还有就是,学习这篇诗歌,先生需求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歌之前,我还是让先生提早预习,上网搜索资料,这样学起来,就会轻松一些。

在教学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适外地展现出祖国山河、景色优美的图片,使先生更直观地感遭到祖国的伟大,从而使心灵深处激起民族的自豪感。

四说教法针对以下状况,本课教学我采用朗诵法、讨论法、读悟结合法,读写结合,采取〝自主协作探求〞的方式,引导先生读悟文本中走进文本,升华主题。

苏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

苏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

苏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1山中访友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文出自闻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2021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佳作。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

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望一位老朋友了。

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豁然爽朗,原先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如此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看起来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然而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因此倍感亲切。

作者依照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

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

又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立的身躯,你高高的头顶上看起来刻满了聪慧。

”想象中,悬崖看起来成了一位智者。

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

同时,作者还采纳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爽朗,而且,也专门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读着这篇散文,绝可不能有呆板、陈腐的感受,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

确实,假如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画的美好境域。

本文作为本组“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画的境域,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靠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存语言。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内容(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内容(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多读经典,多写好词》
1. 课文概述:
《多读经典,多写好词》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第一篇文章。

这篇
文章以“读书写字两袖清风”的理念为出发点,强调了阅读经典对于培
养优秀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文章通过讲述名人故事和文学经典的故事,表达了读书的魅力和写作的必要性。

2. 生字生词:
文章中给了一些生字和生词,包括:经典、抒情、散文、丰硕、汇聚、凝集等。

3. 名人故事:
文章中介绍了几位名人的故事,如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元代文学家
郑光祖和明代政治家文征明等。

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们领悟到读书
对于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文学经典:
文章列举了许多文学经典,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资治通鉴》等。

通过读这些经典,孩子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学
体裁的特点和魅力,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

5. 好习惯培养:
文章强调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要坚持多读经典,多写好词。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对于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极
大的好处。

6. 小结:
这篇文章教给孩子们读书和写字的重要性,强调多读经典,多写好词。

通过名人故事和文学经典的举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汲取养分,提升
自己的语文水平。

同时培养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也是这篇文章要传
递的主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词 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词 全

第一课:帕(手帕)(帕斯卡)镇(镇政府)(小镇)瓷(瓷器)(陶瓷)脊(脊背)(脊梁)硕(硕果)(硕士)拓(拓展)(开拓)碧波 帕米尔高原 银装素裹 盎然 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云雾 飘渺 波澜壮阔 醇美巍峨 屋脊 景德镇 伟岸 高洁 胸怀 气魄第二课:奴(奴隶)(奴婢)驻(进驻)(驻军)慨(慷慨)(感慨)蔽(隐蔽)(蔽日)兽(怪兽)(猛兽)犁(犁田)(犁地)镰(镰刀)(开镰)洽(融洽)(洽谈)残酷 奴役 强盗 临风眺望 慷慨激昂 横行霸道 瞭望 滔滔海浪 绵延 风帆蔽空战旗招展 军容整肃 负隅顽抗 惊恐万状 喜出望外 兽肉 街头巷尾 载歌载舞 改善徭役第三课:肖(姓肖)卡(卡车)(卡片)黎(巴黎)(黎明)邦(姓邦)(邦交)烛(蜡烛)(烛光)咏(咏赞)(歌咏)忧(忧愤)(忧虑)腔(口腔)(唱腔)欧洲列强 沙皇俄国 深渊 雾霭 咏唱 溢满 眼眶 盛满 回首 悲愤欲绝 《革命练习曲》催人奋起 呐喊 抗争 勉励 四处奔波 弥留之际 亡国之恨 与世长辞第四课:洛(洛河)(洛阳)巫(巫师)(巫术)涕(涕泪)(鼻涕) 巫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杜甫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便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第五课:赵(赵国)(姓赵)庸(平庸)(庸俗)唇(嘴唇)(耳唇)廉(廉价)(廉正)韩(韩国)(姓韩)惧(恐惧)(惧怕)府邸 负荆请罪 上卿 廉颇 聚精会神 欺负 避让 厉害 毫不惧怕 针锋相对 唇枪舌剑寸步不让 若有所悟 宽恕 老迈昏庸 侮辱 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筵席第六课:谭(姓谭)(夜谭)漱(漱口)(洗漱)吱(咯吱)(嘎吱)墟(废墟)(殷墟)撼(震撼)(摇撼)凹(凹凸)(凹陷)感(感受)(感情)释(诠释)(解释)诠(诠解)(诠注)谭千秋 穿戴 大公无私 腾空而起 坍塌 瞬间 地动山摇 碎裂 塌陷 双臂张开 砸碎深凹 血肉模糊 誓死 永生难忘 生死攸关 妙语连珠 幽默感 姿势 诠释 赞颂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第七课:曼(曼舞)(曼妙)薄(单薄)(轻薄)玛(玛丽)(玛钢)泣(哭泣)(暗泣)副(副业)(副本)秩(秩序)(厚秩)舰(舰艇)(舰队)怖(恐怖)(可怖)薄雾 震荡 顷刻间 嘈杂 肇祸 井然有序 斗殴 巍然屹立 调遣 浸没 深渊 阴森可怖凝视 雕像 徐徐 忠于职守 履行第八课:乔(乔装)(乔木)簸(颠簸)(簸动)矮(矮小)(高矮)胎(胎儿)(车胎)袜(袜子)(丝袜)愣(发愣)(愣住)餐(餐馆)(快餐)吻(口吻)(亲吻)乔依 纷纷扬扬 寒战 凄凉 皱纹 车胎 瘪了 脚腕 蹭破 冻僵 油污 荒无人烟天经地义 掩盖 潸然泪下 粗糙 脸颊第九课:堪(难堪)(堪当)逆(逆水)(逆境)撇(撇下)(撇弃)辈(晚辈)(长辈)狭(狭小)(狭窄)衡(平衡)(均衡)毅(毅力)(刚毅)铅(铅芯)(铅笔)钢(钢笔)(钢材)堪称 逆境成才 典范 傲放 施舍 早逝 嗷嗷待哺 惴惴不安 大名鼎鼎 桂冠 崇敬提携 傲慢 冷冰冰 训诫 锥心 羞惭 刺激 鞭打 寥寥无几 节衣缩食 枉费心血驰骋 神思妙笔 罕见 孜孜不倦 钢铁 文学圣殿 脱颖而出第十课:撰(撰文)(撰写)页(页数)(页码)膜(面膜)(角膜)牌(校牌)(门牌)扰(打扰)(干扰)匠(鞋匠)(木匠)《时间简史》 卢伽雷氏症 瘫痪 龇牙咧嘴 驱动 逐页 神秘莫测 跻身 众星捧月 顶礼膜拜木牌 打扰 质疑 令人折服 巨匠 景仰 悲悯 唐突 鸦雀无声 恬静 震颤 簇拥 由衷第十一课:胶(胶水)(胶纸)粘(粘贴)(粘连)礁(礁石)(触碓)艘(艘船)(艘只)锯(锯条)(锯木)筐(竹筐)(菜筐)丑(丑闻)(丑恶)(丑陋)惬意 胶带 《鲁滨逊漂流记》 粘补 龙飞凤舞 爱不释手 坚强毅力 触礁 历险 栖身之处驯养 一艘 锯刀 筐子 又丑又笨 珍藏。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6.最后的姿势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

(3分钟)1.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指名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

——最后的姿势。

师板书课题(提醒:“姿”女字一横要长一点。

)生书空,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胳,读出语气过渡:有同学可能大致了解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发展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它,请大家打开书,自己先读读课文,注意这几个要求一读课文,正确流利1.自由读: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

(2)遇到生字或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多练习几遍。

2.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目标是读准字音)自我评价:课文读过了,达到要求了就在课题旁加上1颗星。

出示:坍塌尘埃腾空地动山摇生死攸关幽默充满活力绘声绘色妙语连珠震撼誓死护卫诠释师德灵魂读正确了,很好!我想提醒大家两个字。

正音:坍(tān)塌生死攸(yōu)关二读课文,理清脉胳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说说理由。

2.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是家这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呢?下面是由的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预习教案,同学们预习好咯。

一、联系实际,提示课题: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并板书课题(卡片),齐读课题。

12.(师边写边叫学生看)过渡: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他们的家又分别在哪儿呢?二、初读课文1、(出示挂图)听课文录音,请小朋友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看书)3、出示课文投影图,指名试读课文,数数有几行?每人读一行,想想有几句话?一、讲读课文:1、看大挂图,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ynniozhngzgu①出示卡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祖国指名认读2、讲读课文第一句,并结合贴图理解:⑴出示组织讨论:白云的家哪儿呀?谁上来给白云找找家?贴一贴你怎么知道蓝天是白云的家?谁来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指导朗读蓝天是白云的家。

⑵出示组织讨论:小鸟的家在哪儿呀?你怎么知道的?谁上来给小鸟找找家?你能在课文的句子中读出来吗?个别读,指导朗读树林是小鸟的家。

shln出示词卡:树林(看挂图)瞧,这是一棵树,许许多多树在一起就叫“树林”。

树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练习说话:树林是的家。

所以说,树林是(所有动物)的家。

⑶出示组织讨论:鱼儿的家在哪儿呀?谁给鱼儿来找找家?鱼儿离不开水。

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在课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吗?师小结:瞧,河水清清的,小鱼儿在水里游,多快乐呀!小河是鱼儿的家。

小朋友可记住了,可千万别往小河里扔脏东西,不然小鱼就会生病的。

⑷出示“豆种”nt组织讨论:种子的家又在哪儿呢?出示词卡:泥土你怎么知道种子的家在泥土里?(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师小结:(种子在土里吸收了好多好多营养,长得真快,没久就生根发芽了。

所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⑸老师请四个小朋友分别读一读第一句话,再齐读。

3、个别读第二句。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2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2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2 苏教版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单元25个生字词语,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练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诵读诗文,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

3、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能复述和背诵指定课文。

4、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写诗句。

5、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6、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祖国、对历史、对中外名人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知道的不全面,特别是对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民族精神缺乏了解,所以在领悟内涵感受人物特点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人物。

学习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作业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许多同学还能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也喜欢看课外书籍。

但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甚少,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讲,有缺交作业的现象,即使完成作业也是马马虎虎。

语文能力方面: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外阅读量少,课外知识积累的少,没有较好地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欠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作文时,作文不具体,不生动。

单元教学评价措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水平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方法和难度,使学习内容适应和服从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达到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并通过相互的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积极进取和交往的合作精神。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

1、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

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特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4.从诗句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6节)第三段(第7节)5.朗读全诗,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

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自己小声说一说。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4.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并在读悟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谈自己对祖国的感情,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又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
我们爱你啊中国!
作者胡景晖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啊,我们爱你,中国!
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我们爱你——
龙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我们爱你——
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
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

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
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我们爱你——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从总体入手,感受诗歌的美;抓住重点内容,将诗歌分段。

教具准备
《我爱你,中国》的录音磁带。

编辑本段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你听懂了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我们爱你呀,中国》。

你们想知道中国究竟有哪些可爱之处吗?就一起来学习吧!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初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你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节朗读,要求读通顺。

5、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划出重点词语。

(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
6、从诗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7、朗读全诗,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讨论小结:
(全诗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
第一段:(1)祖国幅员辽阔,我们热爱祖国。

第二段:(2-6)我们热爱的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

第三段:(7)祖国令我们骄傲,我们将为她奋发开拓。

学习第一段
1、齐读。

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的意思。

2、思考: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的幅员辽阔的?(时差、温差、季节差)
“啊,我们爱你啊,中国”这句诗在全中诗中起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由感情地朗读。

4、指导写字。

5、巩固生字的读音。

编辑本段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重点学习第二小节,用“导学——自学”的方法学习课文。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让学生提前搜集图片。

编辑本段教学过程
复习
1、听写课后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已经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小节。

(1)朗读并理解词语:清奇俊秀、浓妆淡抹、缥缈、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来说,既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要杜绝学生漫无边际地想)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4)你还指导祖国的哪些优美风景?说一说,将带来的图片展示一下。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想,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6小节,再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地指导补充:
第3节:介绍祖国的名产。

第4节:介绍民族的风物。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和改革开放的成就。

3、朗读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

练习背诵。

学习第三段。

4、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5、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起的作用。

(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6、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以及为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7、朗读、背诵全诗。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指导的某地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一说,共同感受一下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反思
《我们爱你呀,中国》一文学习完毕,现作简单反思:
1、学习诗歌有助于激情迸发,本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激情,采用多种方法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对比朗读、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从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认识祖国巨大的变化,激发浓浓的爱国热情。

2、教学中,遇到不少学生不熟悉的的词语和知识点,比如:帕米尔高原、世界屋脊、南疆、战国编钟、史册等等,通过查阅资料的交流、老师的介绍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有了文字、影像、资料的感性认识,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做铺垫。

3、学习实践,仿照2~6自然段的诗歌形式要求学生写诗,达到了教学的又一个目的:学以致用。

学生仿写能力比较强,只是因为知识面的狭隘,局限于身边的事物和学过的知识,拓展的不够宽泛,使诗句在表达中显得指向不明,大小范围不一。

读后感
整篇诗歌作者都毫无保留,饱含激情的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每一次的“我们爱你——”都是一种感情的升华。

涌动一股强烈的爱国热血,点燃我们的爱国激情,产生一种为国奋发向上的责任感。

“爱国高于一切。

”这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的名言,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强烈热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是南宋著名的大诗人陆游所作的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我又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一个高中生到外国留学,他作为高材生被美国一家有名的企业录用,工资十分丰厚,但条件是必须长期呆在美国。

这位留学生毅然拒绝了这家公司,他在家书中写道:“就算在外国做再好的工作,也顶多一个二等公民,我要回到抚育我成长,给我锻炼机会的祖国!”这一段激昂的文字,震撼了我的心灵,从字里行间所展现的爱国精神,难道称不上崇高吗?
我们读了这么多的古今中外的爱国故事,一种热爱之情油然而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忍不住吟诵道:
江河湖海,日夜奔腾,那是祖国汩汩的血液;
五岳山川,巍巍耸立,那是祖国不屈的脊梁;
雄伟故宫,端庄磅礴,那是祖国文化与历史的永恒;
万里长城,绵延不断,那是祖国伟大与强盛的见证;
我们爱你,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