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安徽淮北一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15皖北联考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5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皖北联考 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5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皖北协作区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几周前,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的工程师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

它令公共卫生官员们和计算机科学家们感到震惊。

文中解释了谷歌为什么能够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不仅是全美范围的传播,而且可以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

谷歌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来完成这个预测,而这种方法以前一直是被忽略的。

谷歌保存了多年来所有的搜索记录,而且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的搜索指令,如此庞大的数据资源足以支撑和帮助它完成这项工作。

发现能够通过人们在网上检索的词条辨别出其是否感染了流感后,谷歌公司把五千万条美国人最频繁检索的词条和美国疾控中心在2003年至2008年间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其他公司也曾试图确定这些相关的词条,但是他们缺乏像谷歌公司一样庞大的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和统计技术。

2015届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5届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届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7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以及科学的估价体系,收藏市场监管滞后,参与收藏的人员滥竽充数,欺诈之事时有发生。

B .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C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的时候,我这个微乎其微的志愿者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倍感荣幸,也备受鼓舞。

D .如果批评家只在意少数人的看法,不关心普通读者的感受,认为只要让圈里人满意就功德圆满了,批评的路会越走越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 .枢扭锋镝威慑力博闻强识毛骨悚然 B .履新邦交雨夹雪运筹帷幄不落言荃试卷第2页,共10页C .绵密彪炳糊涂帐戛然而止弊绝风清D .标杆文身辩证法吃里扒外枉费心机3、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上海和浙江在2014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从2014年秋季新人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这批学生2017年参加高考。

B .4月11日,“秦火火”涉嫌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表示自愿认罪,法庭并没有当庭宣判。

C .全面小康怎样建成?难点如何破解?这不仅关系全面小康的实现,更关系中国梦的奠基,是推进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D .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人海底。

安徽省淮北市高考语文模拟第三次测试试卷

安徽省淮北市高考语文模拟第三次测试试卷

安徽省淮北市高考语文模拟第三次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下·太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作为对联大家族中的一个门类,(),2005年,春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好的春联读来总是让人有唇齿生香之感,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烫金的春联,甚至都不必特意去买,街头巷尾就有不少免费送的。

那些春联看上去闪闪发光,却________________,毫无特色。

用机器印制出来的,到底不如带有墨香味儿的春联有看头。

每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一些老者总要写若干春联以应各方。

就春联书写者的体会而言,在___________________之下落笔挥毫,会有一种情绪高涨的心理感受,尤其是看到好的对联,或书写自咏春联,那真是喜上眉梢,纵横驰骋,__________________,神来之笔常见。

这种时候写出来的春联,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这种场合,书者___________________,尽兴挥洒;观者则眼随笔走,如饮佳酿。

写得过瘾,看着也过瘾,都是一种艺术享受。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春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B . 春联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 . 春联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 . 春联历史悠久,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春联B .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印刷精美的春联C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印刷精美的春联D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春联(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大同小异众目睽睽得心应手痛快淋漓B . 千篇一律光天化日游刃有余酣畅淋漓C . 大同小异光天化日游刃有余痛快淋漓D . 千篇一律众目睽睽得心应手酣畅淋漓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二上·玉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扫描版)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扫描版)

金榜教育·201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次联考 参考答案”不准确,根据第③段末,它只是与和谐社会的某 一个内容相符。

3.C【解析】A.根据原文,人类与大自然“彼此之间不是隔绝的”,而非“不分彼此”。

B.“从 周朝到清朝都是如此,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原文不合,如今仅仅“还有这个影子”。

D.对原因的解释,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4.C【解析】存:问候、探望。

5.C【解析】C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A、代词,什么 / 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

B、代词,相当于“……的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 介词,对/ 动词,做、担任。

6.A【解析】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并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 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7.(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何若”“采名”“乃”“属”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 (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 (“厚恩”“无以”“义”“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 【参考译文】 龚胜字君宾,楚国人。

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

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

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

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

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

几个月后,皇上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繁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

龚胜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因此违逆了皇上的旨意。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5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5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淮北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最后一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季羡林①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

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承。

历史上所谓现代化,是指当时的‚现代‛,也可以叫做时代化。

②所谓现代化或者时代化,必须有一个标准,这就是当时世界上在文化发展方面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平。

既然讲到世界水平,那就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事情。

因此,不管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总是同文化交流分不开的。

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上以及现在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现代化或者时代化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文化交流,大力吸收外来的文化,加以批判接受。

对于传统文化,也要批判继承,二者都不能原封不动。

原封不动就失去生命活力,人类和任何动物植物失去了生命活力,就不能继续生存。

③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

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

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

只顾前者则流于僵化保守;只顾后者则将成为邯郸学步,旧的忘了,新的不会。

④中国历史上的事实可以充分证明上述的看法。

试以汉代为例。

汉武帝在位期间是汉代国力达到顶峰的时代。

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

在文化思想方面,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以说是保存传统文化的一种办法。

但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仅仅对儒家思想抱残守缺,死死抱住不放,而是放眼世界,大量吸收外来的东西。

从那时候起,许多外国的动物、植物、矿物,以及其他产品从西域源源传入中华,比如葡萄、胡瓜、胡豆、胡麻、胡桃、胡葱、胡蒜、石榴、胡椒、苜蓿、骆驼、汗血马、璧流离等等都是当时传入的。

西域文化,比如音乐、雕刻等也陆续传入。

稍晚一点,佛教也传了进来。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第Ⅰ卷(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浅谈经典诠释的空间与路径彭国华“《论语》热”是近年来一种值得学术界与文化界分析的现象。

《于丹〈论语〉心得》、《丧家狗:我读〈论语〉》等书的面市,再次引起人们对《论语》这部儒学原典的关注。

同时,作者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也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

如何评价于丹等人对《论语》的读解,坊间已多有议论,兹不具议。

但由此联想到的一个问题是:《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换言之,经典诠释的空间有多大?路径有多少?按照哲学诠释学的观点,经典作为一种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或“本文”,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畴。

经典产生于特定的“视域”,体现了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

同样,后世的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离不开一定的“视域”,即读者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

由于时间距离的存在,这两种“视域”之间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相反,二者总是通过习俗、传统等相互联系,统一于历史这个贯通古今的“大视域”中。

而所谓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读者从自身所处的“视域”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

经典诠释的空间,也就是历史这个“大视域”。

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经典总是面向历史开放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本文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所有这些,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

“后人比前人更能理解前人,读者比作者更能理解作者,”哲学诠释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

作为在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所谓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所产生的儒家经典,《论语》在成书后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务必用0 .5毫米的黑色水笔答题,答卷前,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考生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即可。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

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

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欣赏活动是对艺术家所已创造出来的形象的一种再创造。

同时也是对艺术家在作品中所已评价的生活的一种再评价。

只有经过再评价,欣赏者才能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所蕴藏的社会意义作出自己的结论,从中受到教育。

艺术家的主观评价是结合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客观生活所作的评价,而欣赏者的再评价则是结合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加以重新认识的结果。

对艺术形象来说,这种评价是直接的,可是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实际来说,这种评价是间接的。

尽管它是间接的,归根到底仍然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认识和判断。

这种评价,可能和作者的对客观生活的评价完全一致,也可能高于作者或低于作者的评价;可能违反作者正确的评价,也可能在欣赏者自己的头脑中纠正作者错误的评价。

不论结果多么复杂,这种再评价都将成为欣赏者接受不接受作品思想内容的必经过程。

……欣赏活动中的“共鸣”是指在再创造和再评价的基础上,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的作者思想感情达到了基本一致,甚至契合无间,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发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

共鸣需要以一定相网或相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经验为基础,否则就不可能发生共鸣。

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的思想感情相一致或相接近,必须有其现实的依据和基础。

一般地说,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必须具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阶级立场、政治倾向性、社会理想、生活经历,即使是不同阶级,思想不尽相同的两者之间,在某些生活方面或某一问题上,也有相一致或接近的地方,否则就无法彼此理解,更谈不上对之发生共鸣了。

艺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对生活的反映和评价,为欣赏者所接受并引起相当的思想感情(共鸣)。

在同时代同阶级的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表现的最为明显。

但是,在某些特殊历史条件下,共鸣范围又可以包括到不同时代的作品与读者之间。

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特别是古代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为现代人所欣赏,并可能对它发生共鸣,一方面与古代优秀艺术作品的进步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动性有关。

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线上月考试卷

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线上月考试卷

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线上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1.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不懂外文的翻译家林纾出生时,大清王朝已病入膏肓。

青年时代的林纾被乡里视为“狂生”,这与他的秉性有关,更因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蔑视。

1882年,林纾作为以文名显于乡里又不断赴京应试的举人,出入于士流之中,奔走于南北之间。

他感受着时代风雨和民族的危难,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

1884年,甲申中法之战在林纾故乡福州海面上爆发。

停泊在马尾港的法国舰队突然向中国的船只发起进攻,一个多小时就击沉了中国全部船只,摧毁了洋务派苦心经营的马尾造船厂,福建海军全军覆没。

林纾悲愤莫名,与挚友林崧抱头痛哭,引以为奇耻大辱。

1884年11月,左宗棠来福州督办军务,林纾与好友拦马告状,控告当时主持福建军务的人谎报军情,掩盖败绩。

当时林纾目光如炬,纵谈败状,未尝有所顾忌。

告状后,林纾与友人相约“不胜,赴诏狱死”。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高涨。

林纾走进维新派的行列,不过他凭的是文学。

1897年,林纾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闽中新乐府》,这是在他“每议论中外事,慨叹不能自已”的特定情况下写成的。

这部诗集实际上是仿照白居易的讽喻诗为儿童创作的带有启蒙性质的通俗歌诀。

“每日国仇似海深,救国须鼓儿童心”,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养蒙者奉为金科玉律”,影响甚大,后来流传到海外。

1897年,这位不懂外文的落第举人,正式走上了翻译西洋文学的道路。

这是维新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林纾成为维新派的有力标志。

戊戌变法前后,伴随着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维新派发起了具有革新意义的文学改良运动。

他们倡导“诗界革命”,又倡导“小说界革命”。

译介西洋文学正是“小说界革命”的一大方面。

这年夏曾佑(学者、诗人)、严复在《国闻报》上主张译介欧美小说以“使民开化”,次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又主张“特采外国名儒所撰述,而有关切于中国时局者,次第译之”。

淮北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淮北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淮北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朝霞和晚霞只会出现在太阳靠近地平线上下的时刻,也就是日出或日落前后。

它们火艳绚丽,________,这和光的散射息息相关。

我们看到的天空的颜色,是阳光被大量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

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

本身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是不会发光的,但它们由于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

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被散射,它们会被大气中的粒子散射到四面八方。

因此,()。

这样的过程________出现在日出和日落时。

由于太阳的高度很低,太阳光在经过厚厚的大气时,大部分短波长的蓝光都被散射掉了,因此只留下红色等长波光线。

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使那部分的天空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古代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说法,这并不是________。

因为朝霞多是积云造成的,________,就发展为积雨云;而晚霞多是淡积云造成的,淡积云不会造成降水,而且一般预示着一定范围内未来几天将持续晴好,有利于出行。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本身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从而散射了太阳光。

B . 本身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是不会发光的,但它们由于散射了太阳光,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

C . 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它们由于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从而散射了太阳光。

D . 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这就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蔚蓝色就是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高处或头顶的色彩B . 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高处或头顶总是呈蔚蓝色C . 天空高处或头顶总是以蔚蓝色呈现在我们眼前D . 在我们的眼里,晴朗的天空高处或头顶总是蔚蓝色(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光彩照人无独有偶空穴来风久而久之B . 光彩照人不约而同不经之谈长此以往C . 光彩夺目不约而同不经之谈久而久之D . 光彩夺目无独有偶空穴来风长此以往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2. (6分) (2019高三上·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5高考语文 (精校版)安徽省语文卷文档版(无答案)-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2015高考语文   (精校版)安徽省语文卷文档版(无答案)-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安徽高考试题1004 0753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A.“纪律通过荣誉取代了道德责任”只是对原文字面的理解,“组织规则产生了个体行为的正当性”则是对“组织规则成为正当性的源泉”的曲解。

C.“只有遵守组织规则才是正当的”将充分条件误解为必要条件,“只要遵守纪律,就能获得荣誉和道德责任”没有理解“取代了”的含义。

D.“只有遵守纪律,才能获得荣誉和道德责任”将充分条件误解为必要条件,同时没有理解“取代了”的含义。

)2.D【解析】(文章的总体结构为层层深入)3.A【解析】(因果倒置)4.C【解析】(莅:执掌,掌管。

)5.B【解析】定语后置的标识(A他们的难道 C才竟然,却 D用,拿来,用来)6.C【解析】(杨巍等人再三请皇帝上朝听政,皇帝用谋取名誉来责备杨巍,并非杨巍有沽名钓誉的行为。

)7.(1)皇帝听从了大臣们的请求,安慰留任了杨巍等人并且告戒了谏官们,杨巍于是重新到职处理政事。

(“从”“戒喻”“乃”“视事”各1分)(2)皇帝也怀疑大臣们结成私党,想让谏官揭发他们来杜绝受蒙蔽。

(“朋比”“摘发”“杜”各1分)(3)十七年夏,皇帝长时间不临朝听政,朝廷内外怀疑皇帝因为张鲸不被任用的缘故借口有病不上朝。

(“视朝”“故”“托”各1分)8.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

(2分)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

(1分)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1分)9.(1)比喻,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的轻盈娇美、玉洁冰清;(2)拟人,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从侧面表现了梅花美丽可爱;(3)借代,以酒面泛起的微绿泡沫代指美酒,以奇代凡,形象生动。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0.甲:①致万乘之势②序八州而朝同列③然后以六合为家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⑤为天下笑者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乙:①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萧关逢候骑④石破天惊逗秋雨⑤料峭春风吹酒醒⑥干戈寥落四周星11.(1)灯泡上装置黑布;修建了防空洞;经常进行防空演习;播放关于战争的宣传片。

2015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3月联考理科语文试卷F

2015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3月联考理科语文试卷F

1.古诗文背诵默写。

(10分)(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乐在其中矣。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3)曲径通幽处,。

(4)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中最难表现诗人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7)《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

2.诗文默写(9分)(1)千嶂里,。

(2)?门前流水尚能西。

(3)俄倾风定云墨色,。

(4)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5)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__________,__________,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6)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3.默写(10分)(1)海内存知己,(2)、扬子江头杨柳春,。

(3)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4)、沉舟侧畔千帆过,。

(5)__________,寒梅着花未?(6)、__________,行万里路(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于《木兰诗》,其原句是__________,。

(8)《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1.                           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18分)⑴什么是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外乎有如下观点,财富就是金钱,财富就是知识,财富就是阅历……严格来说这些观点没有问题,但我认为高尚的道德也是宝贵的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淮北一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安徽高考试题1228 1506安徽淮北一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世界不太平,主要是由于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世界和平就需要治疗这种现代世界病。

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可以作为治疗的一剂良药。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与同,差别在哪儿?“和”是不同质的东西合理配合,是多样的统一;“同”是相同质的东西简单重复与重合,是单调的同一。

“和而不同”思想有三条原则:一是自己要有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更不应与坏人同流合污;二是允许别人有自主权,不能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不能推行“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的霸道主义;三是要善于与别人友好合作,善于协调关系,特别是要保护弱者,帮助弱者,使不能劳动又失去依靠的鳏、寡、孤、独以及残疾者都能享受人间的幸福。

这一原则,是组成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平世界所必需的。

在人群中,既不当奴才,也不做霸主,也不是各自孤立的个人,而是组织成和谐的整体。

这个整体使每个人能够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这一原则适合于民族之间、宗教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

50年前,中国政府与印度、缅甸首倡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也体现了中国“和而不同”的传统精神,为世界提供了解决类似问题的典型范例。

这也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人类与万物“和而不同”,给当今世界提供了一种保护环境的合理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儒家主张仁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跟所有爱好和平的人友好相处。

不称霸就是儒学的优秀传统。

明代前期,中国的航海业与造船业都是世界领先的。

郑和率船200多艘,27800多人,7次下西洋,没有开辟一块殖民地。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和”的精神。

欧洲哥伦布比郑和晚87年开始航海,3艘小船带领90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

欧洲人到美洲开辟了大批殖民地,是典型的掠夺式崛起。

中国现在的和平崛起正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成为周边国家的威胁。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讲话提出的:“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这实际上也是强调“和而不同”。

1下列对“和”与“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和”就是不同质的东西合理配合,是多样的统一,各方面之间可以彼此不同。

B“同”就是相同的东西简单重复与重合,是单调的同一,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C“和”就是能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任何事物都会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不盲目附和。

D“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是完全一样,没有自我。

“和”是辩证的统一,“同” 是绝对的同一。

2下列说法不属于“和而不同”风行于当世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A现在世界不太平,“和而不同”可以用来治疗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现代世界病。

B“和而不同”的原则是组成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平世界所必需的。

C“和而不同”给当今世界提供了一种保护环境的合理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D邓小平根据“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和而不同”,就是不盲目附和,能提出、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能与持不同意见的人相互切磋,友好合作。

B郑和7次下西洋却没有开辟一块殖民地,充分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精神早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

C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

D人和人相处,求“和”而非“同”才能和谐长久,这一原则同样适合于民族之间、宗教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

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

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

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

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

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

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晏曰:“善。

”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

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

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

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

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书奏,不省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

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

”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

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

《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

②悫:诚实、谨慎。

③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

竟:最终B.夫士以才智要君要:要挟C.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善:交好D.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谢:谢绝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 女以媚道求主乡里以为荣B.诏狱,无所得,乃解良久乃得解C.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说以辅国保身之术D.闻谭名,欲与之交。

贤不能用,遂不与通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

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3分)(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4分)(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3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8分)夜夜曲沈约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8、本诗首联时空交错,形神兼备,在用词上颇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4分)9、诗的最后一联写到主人公“零泪”“叹息”,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的思想感情。

(4分)10.古诗文默写(选做五题,每空1分,共5分)(1) 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氓》)(2)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3) 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4) 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5) 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6)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7) 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8)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墓碑后面的字鲍尔吉·原野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

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

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

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

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

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

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

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墓碑后面还有一行字:妈妈我想……“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

这个字被埋在被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起凸,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

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

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活了29岁。

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

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

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

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

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

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

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

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妈妈我想你“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

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孩子的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

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

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

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

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

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

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