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1量子力学
大学物理量子力学基本概念
大学物理量子力学基本概念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在大学物理学习中,量子力学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学习者需要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大学物理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量子态和测量等。
一、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指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
根据波动理论,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质,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
波函数可以表示微观粒子在空间中的概率分布,也可以通过波函数的叠加得到粒子的波动性质。
根据粒子理论,微观粒子具有局域性的位置和动量。
粒子的位置可以用位置算符表示,动量可以用动量算符表示。
根据波动-粒子二象性,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为波函数的可观测性质,也可以表现为位置和动量的可观测性质。
二、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由海森堡提出的,它描述了在同一时间内无法同时准确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位置和动量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物理量,无法同时准确测量。
具体而言,不确定性原理可以表述为:对于一个微观粒子,如果我们准确测量其位置,那么对应的动量将变得不确定;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准确测量其动量,那么对应的位置将变得不确定。
这个原理对于量子力学中的测量有重要的影响。
三、量子态量子态是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的数学表示。
在量子力学中,一个微观粒子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表示。
波函数是一个复数函数,它包含了微观粒子在不同状态下的概率分布信息。
量子态的演化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描述。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之一,它描述了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通过薛定谔方程,我们可以推导微观粒子的波函数在时间上的变化,从而了解微观粒子在不同时刻的行为。
四、测量在量子力学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测量可以理解为对量子系统进行观测,以获取关于该系统性质的信息。
在测量中,量子系统的波函数会发生塌缩,即从多个可能的状态中塌缩到一个确定的状态。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是由量子力学的本质所决定的。
了解大学物理中的量子力学
了解大学物理中的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大学物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
通过研究量子力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及其作用方式。
本文将从实验历史、基本概念到量子力学的应用等方面,全面介绍大学物理中的量子力学。
一、实验历史量子力学的实验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研究。
经典物理学在描述宏观物体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描述微观粒子行为时却出现了一些困境。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实验现象的发现,引发了科学家们对微观世界性质的思考与探究。
二、基本概念1. 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既呈现波动性又表现粒子性。
例如,电子既可以像粒子一样在特定位置上被探测到,又可以像波一样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
2.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原理之一,它认为在某些测量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等物理量不可能同时精确确定。
这种不确定性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物理规律不同。
3. 波函数: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粒子的量子态。
波函数的平方模值给出了测量所得某一物理量的概率分布。
三、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1.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描述物质波动性的基本方程,它能够预测波函数的演化。
薛定谔方程包含了哈密顿算符,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能级和波函数。
2. 规范变换:规范变换是为了保证薛定谔方程的可解性而引入的一种数学操作。
它使得波函数在局域规范变换下保持不变,从而化简了方程的形式。
3. 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量子力学可以从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解释。
矩阵力学通过算符表示物理量,而波动力学则将粒子视为波动现象,通过波函数描述量子态。
四、量子力学的应用量子力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能够解释和预测原子光谱、原子能级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等现象。
它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分子物理学:量子力学为分子的结构、光谱和化学反应提供了重要的解释和计算工具。
量子力学讲义1
量⼦⼒学讲义1第⼀章绪论前⾔⼀、量⼦⼒学的研究对象量⼦⼒学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是研究微观粒⼦运动规律的科学。
量⼦⼒学的建⽴使⼈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从宏观层次跨进了微观层次。
综观量⼦⼒学发展史可谓是群星璀璨、光彩纷呈。
它不仅极⼤地推动了原⼦物理、原⼦核物理、光学、固体材料、化学等科学理论的发展,还引发了⼈们在哲学意义上的思考。
⼆、量⼦⼒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按照研究对象的尺⼨,物理学可分为宏观物理、微观物理和介观物理三⼤领域。
量⼦理论不仅可以正确解释微观、介观领域的物理现象,⽽且也可以正确解释宏观领域的物理现象,因为经典物理是量⼦理论在宏观下的近似。
因此,量⼦理论揭⽰了各种尺度下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
三、量⼦⼒学产⽣的基础旧量⼦论诞⽣于1900年,量⼦⼒学诞⽣于1925年。
1.经典理论⼗九世纪末、⼆⼗世纪初,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阶段,但在⼀些问题上经典物理学遇到了许多克服不了的困难,如⿊体辐射等。
2.旧量⼦论旧量⼦论= 经典理论+ 特殊假设(与经典理论⽭盾)旧量⼦论没有摆脱经典的束缚,⽆法从本质上揭露微观世界的规律,有很⼤局限性。
但旧量⼦论为量⼦⼒学理论的建⽴提供了线索,促进了量⼦⼒学的快速诞⽣。
四、量⼦⼒学的研究内容1.三个重要概念:波函数,算符,薛定格⽅程。
2.五个基本假设:波函数假设,算符假设,展开假定,薛定格⽅程,全同性原理。
五、量⼦⼒学的特征1.抛弃了经典的决定论思想,引⼊了概率波。
⼒学量可以不连续地取值,且不确定。
2.只有改变观念,才能真正认识到量⼦⼒学的本质。
它是⼈们的认识从决定论到概率论的⼀次巨⼤的飞跃。
六、量⼦⼒学的应⽤前景1.深⼊到诸多领域:本世纪的三⼤热门科学(⽣命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的深⼊发展都离不开它。
2.派⽣出了许多新的学科:量⼦场论、量⼦电动⼒学、量⼦电⼦学、量⼦光学、量⼦通信、量⼦化学等。
3.前沿应⽤:研制量⼦计算机已成为科学⼯作者的⽬标之⼀,⼈们期望它可以实现⼤规模的并⾏计算,并具有经典计算机⽆法⽐拟的处理信息的功能。
大学物理教案: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大学物理教案:量子力学基础知识简介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描述了微观世界中的粒子行为,并解释了许多奇特的现象。
本教案旨在向大学物理学生介绍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波函数等核心概念。
目标•理解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及其实验观测•掌握不确定性原理及其与经典物理的区别•熟悉波函数的表示和应用教学内容1. 波粒二象性•定义:波粒二象性指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质又具有波动性质。
•实验观测:通过双缝干涉实验、康普顿散射实验证明波粒二象性。
•特征:粒子表现出波动行为,如干涉和衍射;波动表现出离散行为,如能级和量子跳跃。
2. 不确定性原理•定义:不确定性原理是由海森堡提出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指出在某些物理量之间存在固有的不确定关系。
•区别于经典物理:经典物理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被准确测量;而在量子力学中,由于波粒二象性,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准确确定。
•数学表述:∆x * ∆p ≥ h/4π,其中∆x表示位置的不确定性,∆p表示动量的不确定性,h为普朗克常数。
3. 波函数•定义: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及其演化的数学函数。
在薛定谔方程下演化。
•形式:一维情况下可用复数函数表示ψ(x),三维情况下可用复数函数表示ψ(x, y, z)。
•解释与应用:波函数的平方模值|ψ|^2 表征了粒子在空间中存在的概率分布。
波函数可以描述能级、态叠加等现象。
教学方法与活动建议1.通过实验演示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波粒二象性。
2.运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不确定性原理的公式推导过程,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3.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绘制波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不同态的波函数变化。
4.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总结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初步了解量子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
这些核心概念对于理解量子物理现象以及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以促进他们对量子力学的兴趣和深入理解。
哈工大大学物理课件(马文蔚教材)-第19章-1量子物理
量子物理的前沿研究与未来发展
目前,量子物理领域的研究重点 包括量子纠缠、量子相干性、量
子计算复杂度等。
未来,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理论研究的深入,量子物理有 望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例如,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开发新 型传感器、探测器、加速器等设 备,以及探索宇宙中的量子现象
量子物理
目录
• 量子物理概述 • 光的量子性 • 量子力学的诞生 • 原子结构与量子力学 • 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 • 量子力学的应用与展望
01 量子物理概述
量子物理的发展历程
1900年
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认为 能量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
1925年
海森堡和薛定谔分别提出量子 力学的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两 种数学描述方式。
测量误差
由于不确定性原理的存在,我们无法同时精确测 量一个量子粒子பைடு நூலகம்位置和动量,测量结果会存在 误差。
互补性
互补性是量子力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表明 某些物理量在测量时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无法 同时精确测量。
06 量子力学的应用与展望
量子计算与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比特(qubit)作为信息的 基本单位,相比传统计算机的经典比特(bit), 量子比特具有叠加和纠缠的特性,能够在理论 上大幅度提升计算速度。
薛定谔方程是描述量子粒子运动的偏微分方程, 它决定了波函数的演化。
时间演化
薛定谔方程描述了量子态随时间演化的过程,时 间演化由系统的哈密顿量决定。
空间演化
薛定谔方程的空间部分描述了波函数在空间中的 传播,与粒子的动量和位置有关。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清华大学 大学物理 普通物理量子力学(1)
在以质子的位置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电 子的能量本征方程为
2 2 2 2 U ( r ) E 2 2 2 y z 2 x
d sin d d :( , )方向立体角元
2 2 2
•电子沿径向的概率密度为
Wnl ( r ) Rnl ( r ) r
2 2
•电子出现在( , )方向附近单位立体角元中的 概率为 2
W lm ( , ) Ylm ( , )
Wnl
基态
r a
激发态
电子沿径向的概率密度Wnl(r)
1 r r 2a 1 e 32 2a 2a
8 r r 3a R31 1 e 32 6a 27 6a 4 r r 3a R32 e 32 81 30a a
2
2
1 r r 2a R21 e 32 2 6a a
L 2(2 1) 6
Lz
2
2
(B) z
0
L
L 只有五种可能的取向。
Lz 0, , 2
对 z 轴旋转对称
ˆ 的本征值问题。 【例】求解 L z
ˆ L L z z
d i ( ) Lz ( ) d
d ( )
0 0
* lm
( , )Yl m ( , ) ll mm
Ylm ( , ) NPlm (cos )e im
当l=0,1,2时的球谐函数:
大学物理课件-量子力学
(2)
1 2
(
x,
t
)e
i
px
dx
▲ 態疊加原理是粒子波動性體現,是量子力
學基本原理之一。
薛定諤
Erwin Schrodinger 奧地利人 1887-1961
創立量子力學
獲1933年諾貝爾 物理學獎
19.3
問題 提出
經薛典定粒諤子方程(SFchrodddt2r2inger equation)
三、波函數的要求 波函數的有限性: 根據波函數統計解釋,在空間任何有限體積
元中找到粒子的概率必須為有限值。
波函數的歸一性: 根據波函數統計解釋,在空間各點的概率總
和必須為1。 r, t 2 d 1
注意:若
2
A(r ) d A
則
1 A
A
(r )
2
d
1
1 ——歸一化因數
A
波函數的單值性:
其狀態用 2( x) 描述, 電子的概率分佈為P2 |Ψ2|2
雙縫 齊開時,電子可通過上縫也可通過下縫
通過上、下縫各有一定的概率
總的概率幅為 Ψ12 Ψ1 Ψ2
Ψ12 Ψ1 Ψ2
P12 |Ψ12 |2 |Ψ1 Ψ2 |2 |Ψ1|2 |Ψ2|2 P1 P2
即使只有一個電子,當雙縫齊開時,
▲ 在空間的某一點波函數模的平方和該點找到 粒子的幾率成正比。 波動性:某處明亮則某處光強大, 即 I 大 粒子性:某處明亮則某處光子多, 即 N大
光子數 N I A2
I大,光子出現概率大; I小,光子出現概率小。
2.數學表示 t 時刻,在
r
端點處單位體積中發現一個粒子
的概率,稱為概率密度。即
Ae
大学物理课件量子力学
量子通信与量子密码学
利用量子态的特性实现信息传输和保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量子通信 量子密码学 量子密钥分发 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密码学技术,能够提供更强的加密和认证能力,保障信息安全。 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实现密钥分发,能够确保通信双方拥有相同的密钥,保障通信安全。
量子纠缠与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纠缠 量子力学中的一种现象,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联,当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粒子也会立即发生相应变化。 量子隐形传态 利用量子纠缠实现信息传输的技术,能够在不直接传输粒子的情况下传输量子态的信息。 量子隐形传态的应用 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实现更安全、更快速的信息传输和处理。
大学物理课件量子力学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时间:12月20日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2
O1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catalogue
O2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目 录
引言
O1
量子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量子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步提出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期间涌现出许多杰出物理学家,如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量子力学应运而生。
量子系统的演化与动力学是由薛定谔方程所描述的,该方程是一个偏微分方程,用于描述系统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薛定谔方程的解给出了系统在任意时刻的状态,从而可以预测系统在未来时刻的状态。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最重要的方程之一,是研究量子系统演化与动力学的基础。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演化与动力学
量子力学中的重要理论
O3
大学物理-量子力学基础习题思考题及答案
习题22-1.计算下列客体具有MeV 10动能时的物质波波长,(1)电子;(2)质子。
解:(1) 电子高速运动,设电子的总能量可写为:20K E E m c =+ 用相对论公式,222240E c p m c=+ 可得p ===h p λ==834-=131.210m -=⨯(2)对于质子,利用德布罗意波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3415h 9.110m p λ--====⨯22-2.计算在彩色电 视显像管的加速电压作用下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已知加速电压为kV 0.25,(1)用非相对论公式;(2)用相对论公式。
解:(1)用非相对论公式:mmeU h mE h 123193134108.71025106.1101.921063.622p h ----⨯=⨯⨯⨯⨯⨯⨯⨯====λ(2)用相对论公式:420222c m c p +=EeU E E k ==-20c mm eU eU c m hmE h 12220107.722p h -⨯=+===)(λ22-3.一中子束通过晶体发生衍射。
已知晶面间距nm 1032.72-⨯=d ,中子的动能eV 20.4k =E ,求对此晶面簇反射方向发生一级极大的中子束的掠射角.解:先利用德布罗意波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波长:3411h 1.410m λ--====⨯再利用晶体衍射的公式,可得出:2sin d k ϕλ= 0,1,2k =…11111.410sin 0.095k λϕ--⨯=== , 5.48ϕ= 22-4.以速度m/s 1063⨯=v 运动的电子射入场强为5V/cm =E 的匀强电场中加速,为使电子波长A 1=λ,电子在此场中应该飞行多长的距离?解:3410h 110p m λ--====⨯ 可得:U=150.9V ,所以 U=Ed ,得出d=30.2cm 。
22-5.设电子的位置不确定度为A 1.0,计算它的动量的不确定度;若电子的能量约为keV 1,计算电子能量的不确定度。
大学物理讲稿(第15章量子力学基础)
第15章 量子力学基础人们用经典物理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等实验规律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终于突破了经典物理的传统观念,建立起量子理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理论的诞生,对研究原子、电子、质子、光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提供了正确的导向.从此使物理学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促进了原子能、激光、超导、半导体等众多新技术的生产和发展.本章前部分,分别介绍黑体辐射、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等实验规律以及为解释这些实验规律而提出的量子假设,即早期的量子论.本章的后部分简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并通过几个具体事例的讨论说明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15.1 黑体辐射与普朗克的量子假设一、黑体辐射的基本规律1 热辐射组成物体的分子中都包含着带电粒子,当分子作热运动时物体将会向外辐射电磁波,由于这种电磁波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故称其为热辐射.实验表明,热辐射能谱是连续谱,发射的能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是随物体的温度而变化的.随着温度的升高,不仅辐射能在增大,而且辐射能的波长范围向短波区移动.物体在辐射电磁波的同时,也吸收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电磁波.理论和实验表明,物体的辐射本领越大,其吸收本领也越大,反之亦然.当辐射和吸收达到平衡时,物体的温度不再变化而处于热平衡状态,这时的热辐射称为平衡热辐射.为描述物体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规律,引入单色辐射出射度(简称单色辐出度)这一物理量,其定义为:物体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发射的、波长在λ+λ→λd 范围内的辐射能dM λ与波长间隔d λ的比值,用M λ(T)表示,即λ=λλd dM T M )( (15.1) 而辐出度定义为⎰∞λλ=0d T M T M )()( (15.2) 2 黑体辐射的基本规律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电磁波,可能被物体吸收,也可能被物体反射和透射.能够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辐射能而完全不发生反射和透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绝对黑体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验室中用不透明材料制成带有小孔的空腔物体可近似看作黑体.图15.1为用实验方法测得的黑体单色辐出度M B λ (T)按波长和温度分布的曲线.关于黑体辐射,有两个基本定律:一个是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M B (T )=σT 4 ,即黑体的辐出度与其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其中σ=5.6705×10-8 W•m -2 • K -4 称为斯特藩—玻耳兹曼常数);另一个是维恩位移定律(λm T=b,即黑体单色辐出度的最大值对应的波长λm 与其绝对温度T 成反比,其中b=2.8978×10-3m •K 为与温度无关的常数).这两个定律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通常用于测量高温物体(如冶炼炉、钢水、太阳或其他发光体等)温度的光测高温法就是在这两个定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这两个定律也是遥感技术和红外跟踪技术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导出绝对黑体单色辐出度与波长和温度的函数关系,即M Bλ=f(λ, T) ,是19世纪末期理论物理学面临的重大课题.维恩(W.Wien,1864—1928年)假定带电谐振子的能量按频率的分布类似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率,然后用经典统计物理学方法导出了黑体辐射的下述公式T c B e c T M λ-λλ=/)(251 (15.3) 其中 和 是两个由实验确定的参数.上式称为维恩公式.维恩公式只是在短波波段与实验曲线相符,而在长波波段明显偏离实验曲线,如图15.2所示.瑞利(J.W.S.Rayleigh,1842—1919年)和金斯(J.H.Jeans,1877—1946年)根据经典电动力学和经典统计物理学导出了另一个力图反映绝对黑体单色辐出度与波长和温度关系的函数 42λπ=λckT T M B )( (15.4) 式中c 是真空中的光速,k 是玻耳兹曼常数.上式称为瑞利—金斯公式.该公式在长波波段与实验相符,但在短波波段与实验曲线有明显差异,如图15.2所示.这在物理学史上曾称为“紫外灾难”.234167895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瑞利—金斯线 维恩线 普朗克线 能量密度 m/μ波长图15.2二、普朗克的量子假设1900年普朗克(M.Planck,1858—1947年)在综合了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各自的成功之处以后,得到黑体的单色辐出度为)()(/11252-λπ=λλkT hc B e hc T M (15.5) 这就是普朗克公式,式中h 为普朗克常数,1986年的推荐值为 h=6.6260755×10-34 J ·s.普朗克公式与实验结果的惊人符合预示了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物理思想.普朗克指出,如果作下述假定,就可以从理论上导出他的黑体辐射公式:物体若发射或吸收频率为ν的电磁辐射,只能以ε=hν为单位进行,这个最小能量单位就是能量子,物体所发射或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总是这个能量子的整数倍,即),,,(Λ321=ν=ε=n nh n E (15.6)普朗克的能量子思想是与经典物理学理论不相容的,也正是这一新思想,使物理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宣告了量子物理的诞生.普朗克也因此荣获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业(P224):23§15.2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普朗克的量子假设提出后的最初几年中,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普朗克本人也总是试图回到经典物理的轨道上去.最早认识普朗克假设重要意义的是爱因斯坦,他在1905年发展了普朗克的思想,提出了光子假设,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金属在光的照射下,有电子从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中逸出金属表面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所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如图15.3所示.在一个抽空的玻璃泡内装有金属电极K(阴极)和A(阳极),当用适当频率的光从石英窗口射入照在阴极K 上时,便有光电子自其表面逸出,经电场加速后为阳极A 所吸收,形成光电流.改变电位差U AK ,测得光电流 i ,可得光电效应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5.4所示.实验研究表明,光电效应有如下规律:1)阴极K 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射的光电子数与照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从图15.4可以看出,光电流i 开始时随 增大而增大,而后就趋于一个饱和值 ,它与单位时间内从阴极K 发射的光子数成正比.所以单位时间内从阴极K 发射的光电子数与照射光强成正比.2)存在截止频率.实验表明,对一定的金属阴极,当照射光频率小于某个最小值i s 时,不管光强多大,都没有光电子逸出,这个最小频率v 0称为该种金属的光电效应截止频率,也叫红限,对应的波长0λ称为截止波长.每一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红限.3)光电子的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而与其频率成线性关系.在保持光照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位差U AK ,发现当U AK =0时,仍有光电流.这显然是因为光电子逸出时就具有一定的初动能.改变电位差极性,使U AK <0 ,当反向电位差增大到一定值时,光电流才降为零,如图15.4所示.此时反向电位差的绝对值称为遏止电压,用U a 表示.不难看出,遏止电压与光电子的初动能间有如下关系a eU m =υ2021 (15.7) 式中m 和e 分别是电子的静质量和电量, 0υ是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最大速率. 实验还表明,遏止电压U a 与光强I 无关,而与照射光的频率v 成线性关系,即 0V K U a -ν= (15.8)式中K 和V 0都是正值,其中K 为普适恒量,对一切金属材料都是相同的,而V 0=Kv 0对同一种金属为一恒量,但对于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数值.将式(15.8)代入式(15.7)得 )(002021ν-ν=-ν=υeK eV eK m (15.9) 上式表明,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与入射光强无关.4)光电子是即时发射的,滞后时间不超过10-9s.实验表明,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的红限,当光照射这种金属表面时,几乎立即产生光电子,而无论光强多大.二、爱因斯坦光子假设和光电效应方程对于上述实验事实,经典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按照光的波动理论,光波的能量由光强决定,在光照射下,束缚在金属内的“自由电子”将从入射光波中吸收能量而逸出表面,因而逸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由光强决定,但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光强无关;另外,如果光波供给金属中“自由电子”逸出表面所需的足够能量,光电效应对各种频率的光都能发生,不应该存在红限,而且,光电子从光波中吸收能量应有一个积累过程,光强越弱,发射光子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这都与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相矛盾.由此可见,光的波动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为了克服光的波动理论所遇到的困难,从理论上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发展了普朗克能量子的假设,于1905年提出了如下的光子假设:一束光就是一束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简称光子);频率为v 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为hv ,它不能再分割,而只能整个的被吸收或产生出来.按照光子理论,当频率为v 的光照射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将吸收光子,获得 的能量,此能量的一部分用于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的功(此功称为逸出功A);另一部分则转变为逸出电子的初动能.据能量守恒定律有(15.10) 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002021ν-ν=-ν=υ↓eK eV eK m 比较 00eK νeV A eK,h === (15.11)由实验可测量K 和V 0,算出普朗克常数h 和逸出功A,进而还可求出金属的红限v 0.按照光子理论,照射光的光强就是单位时间到达被照物单位垂直表面积的能量,它是由单位时间到达单位垂直面积的光子数N 决定的.因此光强越大,光子数越多,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所以饱和光电流与光强成正比;由于每一个电子从光波中得到的能量只与单个光子的能量hv 有关,所以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与光强无关.当光子的能量hv 小于逸出功A,即入射光的频率v 小于红限v 0时,电子就不能从金属表面逸出;另外,光子与电子作用时,光子一次性将能量 全部传给电子,因而不需要时间积累,即光电效应是瞬时的.这样光子理论便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爱因斯坦也因此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例题15.1 用波长为400nm 的紫光去照射某种金属,观察到光电效应,同时测得遏止电压为1.24V ,试求该金属的红限和逸出功.解:由光电效应方程得逸出功为1.87eV J 102.9919=⨯=-=-=-020eU λc h m υ21h νA 根据红限与逸出功的关系,得红限为Hz 1051410626610992143419⨯=⨯⨯==--...h A ν0 三、光(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一个理论若被实验证实,它必定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光子论被黑体辐射、光电效应以及其他实验所证实,说明它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而早已被大量实验证实了的光的波动论以及其他经典物理理论的正确性,也是无可非议的.因此,在对光的本性的解释上,不应该在光子论和波动论之间进行取舍,而应该把它们同样地看作是光的本性的不同侧面的描述.这就是说,光具有波和粒子这两方面的特性,这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也是波,这在人们的经典观念中是很难接受的.实际上,光已不是经典意义下的波,也不是经典意义下的粒子,而是波和粒子的统一.光是由具有一定能量、动量和质量的粒子组成的,在它们运动的过程中,在空间某处发现它们的几率却遵从波动的规律.描述光的粒子特征的能量与描述其波动特征的频率之间的关系为(15.12)由狭义相对论能量—动量关系并考虑光子的静质量为零得光子动量与波长的关系为====Ph Pc/h c E/h c νc λ (15.13) 它们通过普朗克常数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质能关系还可得光子的质量为c P ch c E m 22=ν==作业(P224):26§15.3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的量子论经典物理学不仅在说明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方面遇到了如前所述的困难,而且在说明原子光谱的线状结构及原子本身的稳定性方面也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设和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等,创立了关于氢原子结构的半经典量子理论,相当成功的说明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一、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实验发现,各种元素的原子光谱都由分立的谱线所组成,并且谱线的分布具有确定的规律.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是最简单的.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是进一步学习原子、分子光谱的基础,而后者在研究原子、分子结构及物质分析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在可见光范围内容易观察到氢原子光谱的四条谱线,这四条谱线分别用H α、H β、H γ和H δ表示,如图15.5所示.1885年巴耳末(J.JBalmer,1825—1898)发现可以用简单的整数关系表示这四条谱线的波长6543,,,=-=n ,2n n B λ222(15.14) 式中B 是常数,其值等于364.57nm.后来实验上还观察到相当于n 为其他正整数的谱线,这些谱线连同上面的四条谱线,统称为氢原子的巴耳末系.光谱学上经常用波数 表示光谱线,它被定义为波长的倒数,即λ=ν1~(15.15) 引入波数后,式(15.14)可改写为Λ,,,),(~54312122=-=n n R ν (15.16) 式中172m 100967761B 2R -⨯==./,称为里德伯(J.R.Rydberg,1854—1919)常数.在氢原子光谱中,除了可见光范围的巴耳末线系以外,在紫外区、红外区和远红外区分别有赖曼(T.Lyman)系、帕邢(F.Paschen)系、布拉开(F.S.Brackett)系和普丰德(A.H.Pfund)系.这些线系中谱线的波数也都可以用与式(15.16)相似的形式表示.将其综合起来可表为)(~2211n k R T(n)T(k)νkn -=-= (15.17) 式中k 和n 取一系列有顺序的正整数,k 取1、2、3、4、5分别对应于赖曼线系、巴耳末线系、帕邢线系、布拉开线系和普丰德线系;一旦k 值取定后,n 将从k+1 开始取k+1, k+2, k+3等分别代表同一线系中的不同谱线. T(n)=R/n 2称为氢的光谱项.式(15.17)称为里德伯—里兹并合原理.实验表明,并合原理不仅适用于氢原子光谱,也适用于其他元素的原子光谱,只是光谱项的表示式要复杂一些.并合原理所表示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是原子结构性质的反映,但经典物理学理论无法予以解释.按照原子的有核模型,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绕核运动的电子将辐射与其运动频率相同的电磁波,因而原子系统的能量将逐渐减少.随着能量的减少,电子运动轨道半径将不断减小;与此同时,电子运动的频率(因而辐射频率)将连续增大.因此原子光谱应是连续的带状光谱,并且最终电子将落到原子核上,因此不可能存在稳定的原子.这些结论显然与实验事实相矛盾,从而表明依据经典理论无法说明原子光谱规律等.二、玻尔的量子论玻尔(N.H.D.Bohr,1885—1962)把卢瑟福关于原子的有核模型、普朗克量子假设、里德伯—里兹并合原理等结合起来,于1913年创立了氢原子结构的半经典量子理论,使人们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是1)原子只能处在一系列具有不连续能量的稳定状态,简称定态,相应于定态,核外电子在一系列不连续的稳定圆轨道上运动,但并不辐射电磁波;2)作定态轨道运动的电子的角动量L 的数值只能是)/(π2h η的整数倍,即(15.18)这称为角动量量子化条件,n 称为主量子数,m 是电子的质量;3)当原子从一个能量为E k 的定态跃迁到另一个能量为E n 的定态时,会发射或吸收一个频率为v kn 的光子(15.19) 上式称为辐射频率公式, v kn >0表示向外辐射光子, v kn <0表示吸收光子.玻尔还认为,电子在半径为r 的定态圆轨道上以速率υ绕核作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就是库仑力,因而有2202re πεr υm ⋅=41 (15.20) 由式(15.18)和式(15.20)消去υ,即可得原子处于第n 个定态时电子轨道半径为),,,()Λ321(1===n r n πme h εn r 22202n (15.21)对应于n=1的轨道半径r 1是氢原子的最小轨道半径,称为玻尔半径,常用a 0表示,其值为m 10291772495111-⨯===.2200πme h εr a (15.22) 这个数值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数值相符合.氢原子的能量应等于电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即re πεr e πεm υE 20202⋅-=⋅-=814121 处在量子数为n 的定态时,能量为),,,()(Λ321n 81812n n =-=⋅-=220420h εme n r e πεE (15.23)由此可见,由于电子轨道角动量不能连续变化,氢原子的能量也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值,这称为能量量子化,这种量子化的能量值称为原子的能级.式(15.23)是氢原子能级公式.通常氢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这个状态称为基态,对应于主量子数n=1, E 1=-13.6 eV . n>1的各个稳定状态的能量均大于基态的能量,称为激发态,或受激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会自动地跃迁到能量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同时释放出一个能量等于两个状态能量差的光子,这就是原子发光的原理.随着量子数n 的增大,能量E n 也增大,能量间隔减小. 当n →∞时,rn →∞, E n →0 ,能级趋于连续,原子趋于电离. E > 0时,原子处于电离状态,能量可连续变化.图15.6和图15.7分别是氢原子处于各定态的电子轨道图和氢原子的能级图.使原子或分子电离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离能.根据玻尔理论算出的氢原子基态能量值与实验测得的氢原子基态电离能值13.6eV 相符.下面用玻尔理论来研究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按照玻尔假设,当原子从较高能态E n 向较低能态E k (n>k)跃迁时,发射一个光子,其频率和波数为1n =2n =3n =4n =1r r =14r r =19r r =116r r =赖曼系巴耳末系帕邢系 图15.6 氢原子定态的轨道图hE E νk n nk -= (15.24) )~k n nk nk nk E E hcc νλν-===(11 (15.25) 将能量表示式(15.23)代入即可得氢原子光谱的波数公式)()(~k n nk c h εme ν0nk >-=22324118 (15.26) 显然式(15.26)与氢原子光谱的经验公式(15.17)是一致的,同时可得里德伯常数的理论值为173204m 10097373118-⨯=ε=.ch me R H 理论 (15.27) 这也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这表示玻尔理论在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方面是十分成功的,同时也说明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子内部的运动规律.三、玻尔理论的缺陷和意义玻尔的半经典量子理论在说明光谱线规律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只能计算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光谱线,对其他稍微复杂的原子就无能为力了;另外,它完全没有涉及谱线强度、宽度及偏振性等.从理论体系上讲,这个理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它以经典理论为基础,但又生硬的加上与经典理论不相容的若干重要假设,如定态不辐射和量子化条件等,因此它远不是一个完善的理论.但是玻尔的理论第一次使光谱实验得到了理论上的说明,第一次指出经典理论不能完全适用于原子内部运动过程,揭示出微观体系特有的量子化规律.因此它是原子物理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以后建立量子力学理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玻尔理论在一些基本概念上,如“定态”、“能级”、“能级跃迁决定辐射频率”等在量子力学中仍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虽然另有一些概念,如轨道等已被证实对微观粒子不再适用.作业(P224):27§15.4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不确定关系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923~1924年间,德布罗意仔细地分析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历史,深入的研究了光子假设.他认为,19世纪以来,在光的研究中人们只重视了光的波动性,而忽视了它的粒子性.但在实物粒子的研究中却又发生了相反的情况,只重视实物粒子的粒子性,而忽略了它的波动性.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德布罗意大胆的提出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假设.他认为,质量为m,速度为υ的自由粒子,一方面可用能量E 和动量p 来描述它的粒子性;另一方面还可用频率v 和波长λ来描述它的波动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光的波—粒二相性所描述的关系一样,即h/p λE/h,ν== (15.28)式(15.28)叫德布罗意公式.这种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叫物质波.德布罗意因这一开创性工作而获得了192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于自由粒子的能量和动量均为常量,所以与自由粒子相联系的波的频率和波长均不变,这说明与自由粒子相联系的德布罗意波可用平面波描述.对于静质量为m 0,速度为υ的实物粒子,其德布罗意波长为220/c υυm h p h λ-==1 (15.30) 德布罗意关于物质波的假设,1927年首先由戴维孙(C.J.Davisson,1881—1958)和革末(L.H.Germer,1896—1971)通过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戴维孙和革末作电子束在晶体表面散射实验时,观察到了和X 射线在晶体表面衍射相似的电子衍射现象,从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当时的实验中,采用50KV 的电压加速电子,波长约为0.005nm.由于波长非常短,实验难度很高,因此这一实验是极其卓越的.后来证实了不仅电子具有波动性,其他微观粒子,如原子、质子和中子等也都具有波动性.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在现代科学技术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电子的波动性,已制造出了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利用中子的波动性,制成了中子摄谱仪.既然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原子中绕核运动的电子无疑也具有波动性.不过处于原子定态中的电子的波动形式,与戴维孙和革末实验中由小孔衍射的电子束的波动形式是不同的,后者可认为是行波,而前者则应看为驻波.处于定态中的电子形成驻波的情形,与端点固定的振动弦线形成驻波的情形是相似的.原子中电子驻波可如图15.8形象地表示.由图可见,当电子波在离开原子核为r 的圆周上形成驻波时,圆周长必定等于电子波长的整数倍,即),,,(Λ3212==n n λπr (15.31)利用德布罗意关系便可得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应满足下面的关系),,,(Λη3212====n n λh πλn rP L (15.32) 这正是玻尔作为假设引入的量子化条件,在这里,考虑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就自然的得出了量子化条件.例题15.2 计算经过电势差U=150V 和U=104V 加速的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在U<104V 时,可不考虑相对论效应).解:忽略相对论效应,经过电势差U 加速后,电子的动能和速率分别为202,21m eU eU υm =υ= 式中m 0为电子的静止质量.利用德布罗意关系可得德布罗意波长nm 11.225m 1102512121000UU U e m h υm h λ=⨯=⋅==-. 式中U 的单位是伏特. 1nm 0150V U 11.=λ→=,0.0123nm V 10U 242=λ→=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电压下,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X 射线的波长相近。
《大学物理AII》作业 No.08 量子力学基出 参考解答
解: (1)由波函数归一化条件 ( Axe x ) 2 dx
0 2
2 A2 1 ,可得 A 2 3 ; ( 2 ) 3 d ( x ) 0, dx
2
(2)粒子的概率密度 ( x ) 43 x 2 e 2 x (x>=0),令 可得: 43 2 xe x (1 x ) 0 ,即 x (1 x ) 0 。
出, 电子的物质波波长是 10 10 m 数量级,在现有的条件下电子的波动性是可以通 过实验进行检验的, 讨论电子等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具有实际意义;但是宏观物体 物质波的波长远远小于 10 10 m 数量级, 无法通过我们所能利用的任何仪器装置来 验证其波动性。 因此谈论宏观物体是否遵从德布罗意关系,是否具有波动性是没 有意义的,宏观物体的波动性可以不用考虑。
处于 n=4 的激发态时,则:在 x=0 到 x=
P 3 1 x dx
2 0 a 4x 4x sin dx 3 sin 2 d 0 a a a 4 a a a 3
1 1 4x 1 8x 1 2 1 8 a sin sin 29.9% 2 2 a 4 a 0 2 3 4 a 3
。
3 。 2
2、计算下列两种情况下的速度不确定量: (1)宏观子弹:m =10 克,v=800m/s, Δx=1cm;
(2)原子中的电子:me=9×10-28 克,ve=108cm/s, Δx=10-8cm 第一种情况下, 如果把普朗克常数视为零结果怎样?第二种情况下呢?根据计算 结果总结出采用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处理问题的分界线。
大学物理理论:量子力学基础
大学物理理论:量子力学基础1. 介绍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2.1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实验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解释光电效应需要引入光量子(光子)概念,并讨论能量、动量和波长之间的关系。
2.2 德布罗意假设德布罗意假设认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通过计算微观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可以得出与经典物理不同的结果。
3. 波函数和不确定性原理3.1 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波函数描述了一个系统的状态,并包含了关于该状态各个可观测量的信息。
通过波函数,可以计算出一系列平均值,用来描述系统的特征。
3.2 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同时准确地确定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涉及到测量的本质和粒子与波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4. 玻尔模型和量子力学4.1 玻尔模型玻尔模型是描述氢原子中电子运动的经典物理学模型。
它通过量子化角动量来解释氢原子光谱,并提供了首个对原子结构和能级分布的定性解释。
4.2 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说明电子在同一能级上必须具有不同的状态。
这为填充多电子原子如何达到稳态提供了解释。
5. 薛定谔方程及其解析方法5.1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最基本的方程。
它描述了波函数随时间演化的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波函数求得可观测量的平均值。
5.2 解析方法介绍几种求解薛定谔方程的解析方法,如分离变量法、变换法等,并通过示例问题演示其使用过程和计算结果。
6. 哈密顿算符与算符方法6.1 哈密顿算符哈密顿算符是用于描述系统总能量的数量。
介绍哈密顿算符的概念和性质,并讨论如何通过其本征值和本征函数求解问题。
6.2 算符方法算符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可观测量的数学工具,介绍常见的一些算符,如位置算符、动量算符等,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对易关系。
结论量子力学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为我们理解微观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大学物理 量子物理
大学物理量子物理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微观世界中的物质和能量交互作用的规律。
量子物理理论的提出,对人们认识物质结构和微观世界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量子态和测量等方面介绍量子物理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一、基本原理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有两个,即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
波粒二象性指的是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
例如,电子和光子具有粒子性,但它们同样也具有波动性质,可以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
这个概念的提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物质和能量的边界,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特性。
不确定性原理是由物理学家海森堡首先提出的,它指出在同一时刻无法准确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只能获得一定的概率分布。
不确定性原理对于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测量技术和观测方法的不断发展。
二、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是量子物理的核心概念之一。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所有物质(如电子、质子、中子)和能量(如光子、声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这意味着微观粒子既可以像波一样传播,又可以像粒子一样进行相互作用。
作为波动粒子,微观粒子具有波长和频率的性质。
其波长与动量存在关系,即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h/p,其中λ为波长,h为普朗克常数,p为动量。
这个公式揭示了粒子的波动性质。
作为粒子,微观粒子也具有质量和能量的性质。
粒子的能量以量子的形式存在,即能级跃迁的形式,能量差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
三、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原理之一,它指出在量子系统中,位置和动量的确定性无法同时达到最大。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的确切值,只能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我们可以利用测量仪器获得一个粒子的位置的近似值,但同时粒子的动量将变得不确定。
反之亦然,如果我们通过测量仪器获得一个粒子的动量的近似值,那么粒子的位置将变得不确定。
大学物理中的量子力学应用案例分析
大学物理中的量子力学应用案例分析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中原子、分子和基本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科。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学习量子力学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量子力学应用案例,展示这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三个量子力学应用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原子能级和能带理论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量子力学中的原子能级和能带理论对于解释半导体材料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半导体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既能导电又能绝缘的材料。
在半导体中,原子或分子的能级会形成能带结构,这对于电子行为具有关键性影响。
通过量子力学的原子能级理论,我们可以解释半导体中电子的能量分布和导电性质。
当外界施加电压或温度变化时,电子会从一个能带跃迁到另一个能带,导致电导率的变化。
这种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
案例二:量子隧穿效应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中的应用量子隧穿效应是一种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量子现象。
根据量子力学,当微观粒子遇到高于其能量的势垒时,尽管经典上它们应无法通过,但量子粒子却存在隧穿的可能性。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一种基于量子隧穿效应原理的成像技术。
通过将探测器和样品之间保持纳米级的距离,电子可以通过量子隧穿效应穿越势垒,形成局部电流。
这种局部电流的变化可以被测量,并用于生成显微镜图像。
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案例三:量子纠缠在量子通信中的应用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最为神奇和难以理解的现象之一。
它描述了当两个或多个粒子发生纠缠后,它们之间的状态将无论距离多远都保持相关。
这种关联可以用于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加密技术。
通过利用量子纠缠的特性,发送方可以将信息编码为纠缠态,并将其发送给接收方。
由于量子纠缠的非常规属性,任何对纠缠态的测量都会立即改变其状态。
因此,一旦有人试图窃取信息,量子通信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
这使得量子通信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通信方式。
量子力学
辐射出射度
M (T ) M ( , T )d
0
吸收比 反射比
对于非透明物体
吸收能量 ( , T ) 入射总能量 反射能量 ( , T ) 入射总能量
( , T ) ( , T ) 1
基尔霍夫定律:
在热平衡下,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出度 与吸收比之比,是个普适函数。
学习网站
/netclass/course/vi ew1.php?id=6 /4-resources-1.htm /jpkc/lzlx
本章内容
§1.1 量子力学发展简史 §1.2 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1.3 光的量子性小结 §1.4 玻尔的量子论 §1.5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的概念,并解释了光电效应。 同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1911年 1913年
E.Rutherfold 确定了原子核式结构 N.Bohr 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化 理论(旧量子论)
1923年
pton散射证实了光子的基本 公式
E hp h/的正确性,并证实在微观碰撞过程 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成立。 1924年 。 L.de Brö glie 提出了“物质波”思想
1 2 mV0 eK eU a 2
3.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光电子逸出的弛豫时间<10-9s
2. 经典理论的困难:
* 初动能 经典:认为光强越大,饱和电流应该越大,光电子的 初动能也越大。 实验:光电子的初动能仅与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 *截止频率(红限频率) 经典:任何频率的光均可产生光电效应 实验:只要频率高于红限,既使光强很弱也有光电流; 频率低于红限时,无论光强再大也没有光电流。 * 瞬时性 经典:认为光能量分布在波面上,吸收 能量要时间,即需能量的积累过程。
大学物理:量子物理第二章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1
量子力学
粒子状态的 坐标(位置) 基本描述 动量(运动速度) --都是确定量
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不可 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 量,坐标和动量都是以一定 的几率出现。用波函数描写 体粒子的量子状态。
其它量
其它物理量如能量等都 所有其它量都是以一定几率
是坐标和动量的函数-- 出现--用波函数描写体粒子
电子在底片上各位置出现的几率不是常数,出现的几率大, 即出现干涉图样中的“亮条纹”;有些地方电子出现的几率 为零,没有电子到达,显示“暗条纹”。在电子双缝干涉实 验中观察到的,是大量事件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概率分布。 玻恩对波函数物理意义的解释:波函数在空间某一点的 强度和在该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
8
E p2 2m
自由粒子波函数:
(x,
t
t)
i
E
( x, t )
E (x,t) i (x,t)
t
x
i
p
2
x 2
p2 2
p2
2 2
x2
2 2
i t 2m x2
3
一维自由粒子运动所遵从的薛定谔方程:
i
t
2
2m
2
x 2
三维自由粒子运动所遵从的薛定谔方程:
i
t
2
2m
(
2
x2
2
y 2
都是确定量
的量子状态。
11
例如在量子力学中力学量表示为:
对于一维粒子出现在x坐标的平均值为
x x | (x) |2 dx *(x) x (x)dx
相应的涨落偏差
结论:经典力学能够表示粒子确定的位置和动量,但是量子力
学中的波函数只能给出粒子位置的平均值x 及其偏差(x)2 。 12
清华大学 大学物理 普通物理量子力学(1)PPT课件
正交、归一化条件:
2
d sin d Y l*m (,)Y lm (,)llm m
00
Y lm (, )Nlm (P co )eim s
当l=0,1,2时的球谐函数:
Y00
1
4
Y10
3 cos 4
Y11
3 sinei 8
Y20
5 (3cos21) 15
因而其空间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Lz z( B )
例如:l = 2,m0,1, 2
2
L
L 2(21) 6
0
Lz0, , 2
2
L只有五种可能的取向。
对 z 轴旋转对称
【例】求解 Lˆ z 的本征值问题。
Lˆz Lz
idd()Lz()
d()
i Lzd
通解为
()
i
Ae
Lz
下面用波函数所满足的条件,定特解。
( )应该单值:
e e e e iLz
i Lz(2π)
i Lz
i Lz2π
i
e Lz 2π 1
2Lz
m2π
本征值: Lz m ,m0, 1, 2, …
归一化因子
本征波函数: ()Aiem 1 eim 2
【思考】设某体系绕对称轴转动(平面转子),转动 惯量为I,求该体系的转动能量和波函数。
§3.2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 一、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Y21
15sincosei 8
Y22
15 sin2e2i 32
二、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 (space quantization)
角动量的大小为:
L l(l 1) ,l = 0, 1, 2, 3, …
大学物理_量子力学导论
5
(104
cm)
10
Planck 1900年
•1900年12月14日Planck 提出: 如果空腔内的黑体辐射和腔壁原子 处于平衡,那么辐射的能量分布与腔 壁原子的能量分布就应有一种对应。 作为辐射原子的模型,Planck 假定: (1)原子的性能和谐振子一样,以 给定的频率 v 振荡;
p = E/C = hv/C = h/λ
提出了光子动量 p 与辐射波长λ(=C/v)的关系。
光电效应理论
用光子的概念,Einstein 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规律。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能量为 hν的光子被电子所吸 收,电子把这份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 吸引,另一部分用来提供电子离开金属表面时的动能。 其能量关系可写为:
“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在近代物理学结 出硕果的那些重大问题中,很难找到一个问题是爱 因斯坦没有做过重要贡献的,在他的各种推测中, 他有时可能也曾经没有射中标的,例如,他的光量 子假设就是如此,但是这确实并不能成为过分责怪 他的理由,因为即使在最精密的科学中,也不可能 不偶尔冒点风险去引进一个基本上全新的概念 ”
(2)以 E = hv 为能量单位不连续 的发射和吸收辐射能量
•Planck辐射定律
能 量 密 度
Planck 线
8h 3 1 d 3 exp(h / kT ) 1 d C
0 5
(104 cm)
10
讨论:
8h 3 1 d 3 exp(h / kT ) 1 d C
相对论量子力学
E>V E<V 前进? 后退? 后退? 前进?
量子力学:死还是活?
大学物理量子力学总结(范本)
大学物理量子力学总结大学物理量子力学总结篇一:大学物理下必考15量子物理知识点总结15.1 量子物理学的诞生—普朗克量子假设一、黑体辐射物体由其温度所决定的电磁辐射称为热辐射。
物体辐射的本领越大,吸收的本领也越大,反之亦然。
能够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辐射能而完全不发生反射和透射的物体称为黑体。
二、普朗克的量子假设:1. 组成腔壁的原子、分子可视为带电的一维线性谐振子,谐振子能够与周围的电磁场交换能量。
2. 每个谐振子的能量不是任意的数值, 频率为ν的谐振子,其能量只能为hν, 2hν, …分立值,其中n = 1,2,3…,h =6.626×10 –。
3. 当谐振子从一个能量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时,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是hν的整数倍。
15.2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光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逸出的电子为光电子,所测电流为光电流。
截止频率:对一定金属,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某一频率ν0时, 电子才能从该金属表面逸出,这个频率叫红限。
遏制电压:当外加电压为零时,光电流不为零。
因为从阴极发出的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初动能,它可以克服减速电场而到达阳极。
当外加电压反向并达到一定值时,光电流为零,此时电压称为遏制电压。
1 mvm2?eU2二、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和光电效应方程1. 光子假说一束光是一束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子;频率为v 的每一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为??h?, 它不能再分割,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
2. 光电效应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当金属中一个电子从入射光中吸收一个光子后,获得能量hv,如果hv 大于该金属的电子逸出功A,这个电子就能从金属中逸出,并且有 1上式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式中mvm2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大学物理课件-量子力学
二. 康普顿效应(1922—1923年)
1 、康普顿效应实验规律
X射线7.1nm I
=0o
S
石墨晶体
A1 A2
C
W
探测器
B
I
准直系统
散射角
=45o
I
波长变长的散射称为康普顿散射
=90o
I 0
波长不变的散射称为正常散射
=135o
波长的增加量 0与散射角 有关。而与 散射物质的性质无关,与入射光波长也无关。
赖曼系
取 n3
n=3
巴尔末系
n=2 n=1
第四节 粒子的波动性
德布罗意(1892-1960) : 法国人,原来从 事历史研究,受其 兄影响,改学物理 ,1924年获博士学 位,1929年获诺贝 尔物理奖。1932年 任巴黎大学物理教 授,1933年被选为 法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节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一.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H
连 续
H
H
H
3645.7A0 4101.2 4340.1 4860.7 (线系限)(紫色) (蓝色) (绿色)
H
6562.1 (红色)
谱线是线状分立的
巴尔末公式(1885年)
B
n2 n2
4
,
n 3,4,5,6,
B=3645.7A0
~ 1
c
n0
0
2h sin2 mec
2
康普顿波长
该式说明了与散射物质无关,与入射光波长也 无关。
康普顿散射进一步证实了光子论,证明了光子能 量、动量表示式的正确性,光确实具有波粒两象 性. 另外证明在光电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能 量、动量守恒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波动理论不能解释光电效应
二.爱因斯坦光子假说(Einstein’s photons or quanta theory)
光是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粒子称为光量子或光子,光子
的能量是 h。且光子只能做为一个整体被发射或吸收。
I Nh
单色光的光强
h = 6.6260755×10 -34 J·s
解 (1)由爱因斯坦方程
h
1 2
mv
2 M
A
ho A
o
A h
(2)
eUc
1 2
mv
2 M
eUc
1 2
mvM2
hv
A
Uc
hv e
A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 (Wave -Particle Duality of Light)
光既有波动性, 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在 有些情况下,光突出地显示出其波动性,而在另一些情况下, 则突出地显示其粒子性。
2. 光子理论:
康普顿效应是单个X射线光子和晶格中自由 电子发生“弹性碰撞”的结果;碰撞前后的 动量、能量守恒。
ho
光子
y
h
光子
电子
x
电子
能量守恒 h o moc2 h mc 2
x方向: h h cos m cos 动量守恒 o
y方向: 动量守恒
0 h sin m sin
考虑:
e
dE
d
Mv
dEv dv
物体的单色辐射本领eλ(单色辐射出 射 度 M )(Monochromatic Emissive Power) , 它 表 示 物 体 在 各 种 温 度 下
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按波长(频率)
的分布情况;
M dE ed
0
0
M M(T )
物体的辐射本领(emissive power)。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从物 体表面的单位面积上辐射出来的、 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总能量。
M
且饱合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
U , I 当U 0 或负值时 , I 0;
表明光电子具有初动能。
光电流为零时的电压 Uc称为截止电压(Stopping Potential)。
此反映了光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
eUc
1 2
mvm2
( a ) Uc(V) 2.0
实验发现: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 强无关仅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1.0
mT b 其中:b 2.897756103 m K
测定出的 e0 (,t)的实验曲线
例题1 先后两次测得炼钢炉测温孔(近似为黑体)辐射
出射度的峰值波长1m= 0.8m、2m = 0.4m ,
求:(1)相应的温度比;(2)相应的辐射本领之比。
解: (1) 根据维恩位移定律
1mT1 b 2mT2 b
光子理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用频率为 的单色光照射金属时,光子与电子间进行能量
交换,而使电子的能量增加。
h
A
1 2
mv
2 M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光量子理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1)照射光的频率不变,光强增大,逸出电子的动能 与光强无关,只是光电子增多,饱合光电流增大。
2) h A 电子就不可能从金属中逸出。
(Monochromatic Absorptivity)
A
B
C
平衡热辐射场:在具有绝热壁的容器中,有几个物体,它们之间 交换能量,最终达到热平衡,各物体的温度都相同。物体辐射的 能量等于在同一时间内所吸收的能量。这种电磁场叫做平衡热辐 射场( Equilibrium Thermal Radiation )。
0
0
0
康普顿散射强度 与散射物质有关
I Li I Fe
同一散射角,不同的散射物,康普顿 散射光光强占总光强的比例不同。
轻原子比例大. 重原子比例小.
三.理论解释
1. 经典理论: 电磁波通过物体时,会使物体中的带电粒子 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和入射光的频率 相同。振动的带电粒子会向四周辐射电磁波, 这就是散射光。且散射光的频率应该和振子 频率相同。即散射光的波长一定等于入射光 的波长。
射线 (0.00124nm) 1.00 106 eV 5.351022kg m s1
1.78 1030 kg
经100V电 压加速后 的电子
电子的能量 电子的动量
100eV
5.40 1024kg m s1
电子的质量
9.11 1031 kg
m
m0
对于光子, = c ,而m是有限的,所以只能
1 v c2 m0=0, 即光子是静止质量为零的一种粒子。
m
mo
1
v2 c2
o
c
o
c
o
2h moc
sin2
2
2C
sin2
2
C
h moc
2.43 103 (nm)
康普顿波长
0
h m0c
(1
co
s
)
康普顿散射公式
入射光子和自由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能量传给了电子,
因而光子能量减少,频率降低,波长变长,这就是康普顿散射 的实质。
散射物质中还有许多被原子束缚得很紧的电子。光子与它们 的碰撞应看做是光子与整个原子的碰撞;由于原子质量远远大于 光子的质量,弹性碰撞中光子的能量几乎没有改变,因而散射光 子的能量仍为hv,它的波长也和入射X光的波长相同。
第五篇 量子物理学基础 (Quantum Physics Basis) 第19章 实验基础与基本原理
§19.1 热辐射和普朗克量子假设 一.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 law)
作热运动的带电粒子会辐射电磁波,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
设单位时间从物体表面的单位面积上辐射的、波长范围为
的电磁波能量为 dE 。
0
h m0c
(1
cos
)
2
0.0024
sin 2
2
(nm)
e 二、散射光谱图
h m0c
0.0024263(nm)
称为电子的康普顿波长
入射光
= 0o
Li(Z=3)
Fe(Z=26) 特点
散射光 正常光光强 康普顿散
= 45o
射光光强
康普顿散射光波 长与散射角有关
Li Fe
散射光
= 90o
3e
T
M
适用于短波区域
紫外灾难!
(2)瑞利—金斯公式
Mo
2
c2
2
kT
(1900年)
实验曲线 T=2000K
k 1.38 1023 JK 1 ——玻尔兹曼常数
适用于长波区域,在短波区域(高频)出现紫外灾难!
(3) 普朗克的量子假设(Planck Quantum Hypothesis)
• 经典理论:振子的能量取“连续值”
能量
• 普朗克假定(1900)
物体发射或吸收电磁辐射:
普朗克常数:
= h h = 6.6260755×10 -34 J·s
经典
量子
能量不连续,只能
谐振子的能量: E nh (n 1、2、3......) 是 h 的整数倍。
并根据玻尔兹曼统计法推出黑体辐射公式:
M
0
Mo
2h
c2
3
h
e 产生反射和吸收。
同一物面,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其反射和吸收的能力是
不同的。 E :入射到物体表面的总能量;
E 入射
E
E :物体反射的总能量;
E :物体吸收的总能量;
E
r
E E
单色反射率
(Monochromatic Reflectivity)
a
E E
a r 1
单色吸收率
棱镜
2.维恩设计的黑体
空空腔腔
3. 实验定律
电炉
(1)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
(Stephan-Boltzmann Law)
M 0(T ) T 4
频率不同折射率 不同 折射角不同
e
热电偶
G
测得不同频率 的辐射功率
其中: 5.67108W / m2K 2 (2)维恩位移定律
(Wien Displacement Law)
E nh
M
0
2hc2 5
1
hc
e kT 1
h=6.6310-34 J.s ---(普朗克常数Planck Constant)
1900年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演讲:“能量不连续,只能是
h 的整数倍。”——这一天定为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的诞生日。
量子假设是和经典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从经典物 理出发,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谐振子只能取某些能量值。 承认量子假设,就等于宣称微观粒子不遵守经典物理 学的规律。
Cs Na Ca
Uc K U0 (b)
0.0
4.0 6.0 8.0 10.0 (1014Hz)
由(a) 、(b)两式可得:
1 2
mv
2 m
eK
eU0
这里: h eK 即为普郎克常数
当照射光的频率小于 0 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光电子逸出。
0
金属的红限频率
(Threshold Frequency)
紫外线
勒纳证明
是电子!
金属
光电子:单色光照射到光电管中的金属板K上时,就有电 子从K表面逸出,这电子叫光电子(Photoelectrons)。
2.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I
i
K
A
i
iM 2
i 饱和
光电流 M 1
G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