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部编九年级上册15《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上册15《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8653e3a26925c52cc5bfdd.png)
15《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按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层次。
3.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4.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
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
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拮.据(ji é) 栈.桥(zh àn ) 煞.白(sh à) 撬.开(qi ào ) 牡蛎..(m ǔ l ì) 褴褛..(l án l ǚ)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褴褛:(衣服)破烂。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说明事情很古怪,使人不明白。
3.作者简介。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菲菲小姐》《项链》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相关知识链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为《羊脂球》;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警察与赞美诗》。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008e1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69.png)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范文【6篇】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课前梳理”局部。
1.在课本上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并思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小说的仆人公是谁?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78—87页,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九年级上)。
这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学习,感受小说所反映的人与人关系的冷淡炎凉,领悟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学习小说明线、暗线交错的构造安排,理解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奇妙。
2.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懂得这些手法的作用。
3.理解侧面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领悟以小见大的创作特点,把握小说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1.教师请学生分别根据不同的人称复述课文,一方面梳理小说主要情节,一方面从不同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2.设置问题,使问题逐步推动,带着学生把握小说的表达线索: 3.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教师组织学生自主争论,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领悟小说中描绘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淡炎凉,感受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2.学生领悟“我”的和善、纯真,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怜悯心,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理解铺排的悬念、奇妙的构思,学习小说明、暗双线交错的构造特点。
2.领悟侧面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
3.学习心理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难点1.领悟选取典型大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阅历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突破1.教师要求学生以不同人称复述课文,从而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感受,领悟小说主题。
2.学生结合朗读中的感性熟悉对菲利普夫妇作出评价,同时需要在文章中找出依据。
教学准鱼教师预备1.第一课时前,了解莫泊桑的有关作品及写作风格。
2.其次课时前,预备莫泊桑的另一篇代表作《项链》,以供学生比照学习。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2b902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8.png)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4)五、段落划分 (5)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8)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本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即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亲情在金钱面前的脆弱。
掌握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手法,分析菲利普夫妇、于勒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探究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根源。
学习作者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和生动的语言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故事情节的写作技巧。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下金钱对人性的腐蚀,以及这一背景下亲情关系的微妙变化,是学习的重点。
需要深入剖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心理。
难点在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尤其是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方式。
需要仔细品味文中的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________的短篇小说,作品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展示了小市民________的丑陋灵魂。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随着他的贫富而发生变化,称呼的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现。
3.小说的线索是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对《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菲利普——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无情。
B.克拉丽丝——泼辣、精细、刻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更严重。
C.若瑟夫——是一个涉世不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他的性格与菲利普夫妇形成鲜明的对比。
D.于勒——早年行为不端,糟蹋钱;中年时正直,有良心;晚年时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2.下列对《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思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穷则哥哥不认弟弟的悲惨现实进行有力的批判。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6d804e561252d380eb6ead.png)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课前导学内容关于作者: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当过兵,做过小公务员,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所以他有深厚的创作基础。
他写过几部有名的长篇小说,但成就大的还是短篇小说,特别善于写揭露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短篇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其中的一篇。
莫泊桑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的10年创作生涯中,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学习本文,了解故事梗概,找出生字生词,并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
一、字别墅煞白栈桥褴褛恭维糟蹋拮据阔绰赔偿撬2、区别形似字┍褛___()┍端___()┕缕___()┕瑞___()┍褴___()┍蛎___()┕滥___()┕砺___()二、词:1、解释下列词语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糟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
褴褛:(衣服)破烂。
莫名其妙:没法说出其中的奥妙。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增长而增大。
形容发展得很快。
俱,一起。
恭维:为了讨好而赞扬、奉承。
2、积累:毫无疑义迟疑不决郑重其事诧异与日俱增莫名其妙煞白拮据计较阅读本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思考:1、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哪些事情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活动是通过哪些方面显示出来的?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
这是什么原因?二课时跟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写作目的。
(2)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圈点,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b8cb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3.png)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课时篇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于勒是你的叔叔,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标题?那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于勒是谁的叔叔?(学生回答可能:莫泊桑、若瑟夫)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人吗?小说中的我若瑟夫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作者。
二、感悟标题,初涉小说同学们在文章中找找和标题相照应的一句话,体会若瑟夫对叔叔的感情。
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句式上的反复强调叔叔是我们家的亲人,更流露出我对叔叔的同情,更显示了我内心无比心酸的感受。
我的叔叔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他和我们一家将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课题)三、走进课文,熟悉小说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小说,思考两个问题1、介绍于勒的命运2、介绍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2、小说中的于勒有着怎样的命运?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的情节来说明一下。
早期放荡(第6段)中期阔绰(8-10)有一封被家人视为福音书的信我们请卢俊同学念一念。
老年落魄(29段后)3、菲利普一家是怎样对待不同命运的于勒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①赶(第7段)送、打发表面上用词很客气,实际上暗示菲利普夫妇的狠心,惯例一词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冷漠关系。
②发了财的于勒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8段末,12段母亲的话(赞)第3、4段,13、14、15段,语意反复,同样的情景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无数次,足已写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企盼之情。
③朝思暮想的于勒有一天真的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躲)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结: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然而变化的外衣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变的内心:那就是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4、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9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6ad5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9.png)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9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和学生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一篇小说。
课文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世界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优秀短篇小说。
小说写的是法国的滨海城市哈佛尔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凡人凡事。
哥哥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生活十分拮据,因嫌弃浪荡子的弟弟于勒而送他到美洲去碰运气。
当收到于勒发了大财并愿意回来跟哥哥同住的信后,菲利普夫妇一家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他回来。
当菲利普一家到附近的哲而赛岛去旅行,在船上意外的发现了重又潦倒落魄的、*卖牡蛎为生的于勒时,夫妇惊惶、恐惧,急忙躲开。
小说用菲利普的小儿子自述的口气写成,所以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有力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语)的主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然而今天来看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主题远非仅此而已,小说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像菲利普夫妇一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生活的辛酸。
再者,小说所揭示的这种异化了的人和人的关系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人和人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至今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小说围绕于勒命运的变化安排情节,跌宕曲折,富于悬念;另外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来揭示人物心里,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语言朴实,易懂。
课前了解到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小说所反映地问题很容易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来理解。
学生也是初次学习小说,比较感兴趣。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教材无论是细腻的人物刻画,还是巧妙的情节安排,还是深刻的主题揭示,都是值得学习、鉴赏和探讨的。
然而课只有四十分钟,注定要有所舍弃,注定要有所侧重。
我想,学生初次学习小说,是应该让其了解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另外,读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更应该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3篇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2eec2ebb4cf7ec4bfed00d.png)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3篇《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解读人物形象,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2、把握小说主题,能评价小说中的人物;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抓重点语段,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能从不同角度评价小说中的人物教学过程:一、前提诊断1、回顾小说的情节,初识菲利普夫妇想一想: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找一找:说一说:议一议:菲利普夫妇对同一个人,前后的态度截然不同,开始极力夸赞于勒,后面又恶意咒骂,由此,你感觉到菲利普夫妇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无情无义,满脑子只有钱,自私又势利】2、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教师引导并板书】直接刻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自然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间接刻画:周围人物的言行叙述与交代二、研读"见于勒",解读人物形象1、教给学生方法把握菲利普夫妇形象的方法第一步:速读,找到有关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并划线第二步:研读,分析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第三步:细读,分析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2、师生研读【1】①找一找:"吃牡蛎"②读一读:【重读相关的词语】③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④菲利普是怎么说的?他又是怎么想的?⑤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爱慕虚荣,一心想过上上流生活】⑥克拉丽丝又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看一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虚伪,精明,尖刻,泼辣】3、自己在文中找一找你觉得描写的精妙的句子并赏析,并写一段赏析词。
示例:我觉得写的好,因为这段话传神的描写了,表现了的心理,刻画了的性格特点。
【1】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91932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7.png)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2.背景介绍:19世纪后半期欧洲正在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巨变。
工业文明的胜利以广大农民的流离失所为代价,金钱成为当时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斯宾塞认为,生存竞争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人类社会中也一样存在。
社会中那些弱小成员将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
这种思潮弥漫着当时的欧洲。
敏锐的莫泊桑感知到了这种思潮对社会道德、社会伦理的破坏作用。
从1872年起,莫泊桑定居巴黎,为了谋生,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长达数十年,这些经历使他对小职员的生活状况和精神境界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自主预习1.有感情地熟读课文,标出段序。
2.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拮据( ) 栈桥( ) 撬开( ) 牡蛎( )()别墅( ) 阔绰( ) 女婿( ) 褴褛( ) ( )嘟哝()3.根据拼音写词语zāota xiáng shà wéi()端( ) ( )白恭()4.解释词语张皇:与日俱增:十拿九稳:郑重其事:5.自学有疑:读完这篇小说你有哪些困惑、不明白之处?请写下来。
三、情节梳理1.小说的行文线索是2.根据故事的发展变化,请补全下列情节:盼于勒→→→躲于勒四、多角度人物品析及主旨感悟1.在菲利普夫妇眼中,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完成表格内容的梳理。
2.在“我”的眼中,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课文相应的内容并分析。
3.真实的于勒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4.主旨探究:围绕菲利普夫妇眼中的于勒,“我”眼中的于勒,以及真实的于勒形象角度,分析本文有哪些主旨,分点列出。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b257ba131b765ce04081409.png)
语文九年级(上)《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拮据、褴褛、阔绰、栈桥等)2.分析文中对于勒称呼的变化,梳理故事情节;3.赏析文中“说”的情态,学习运用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学法指导】1.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多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2. 限时2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独立思考。
【资料链接】1.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获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名。
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
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 背景介绍:《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前置作业】(20分钟)1.学习字词:自读课文,给下面句中加线的字注音。
(5分钟)拮据()栈桥()煞白()阔绰()褴褛( )撬开 ( ) 牡蛎( ) 别墅()2.理解内容。
(20分钟)(1)欣赏称呼:找出文中对于勒的称呼,将这些称呼归类后写在下面,并探究原因,写下你的发现。
(2)归纳情节:用一个字来概括情节的每部分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于勒。
(3)赏析“说”法:文章对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找出文中“说” 的不同情态,并分析“说”背后的人物的心理。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02730f0066f5335a8121ff.png)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情境导入:二、温故知新:1.《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的美称,其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2.在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前两个词语:拮据..()褴褛..()()阔绰.()栈.桥()3、小说的三要素是,其中最主要的是。
4、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等。
5、小说的情节由_____、___、_____和_____构成。
6、环境描写可分为、。
三、目标点击:1.知识与能力:梳理小说情节,感悟曲折的故事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
2.过程与方法:诵读并欣赏文中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自主学习: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2.菲利普夫妇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3、文章的情节按照:开端(盼于勒)——发展()——高潮()——结局(躲于勒)结构全篇。
五、合作探究:1、你第一次读了这篇小说,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本文以()为主线,以()为副线来安排情节,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
2、本文的主人公是()3、根据情节的发展,来分析一下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描绘上下工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决不靠作者的叙述,而是用人物的动作语言,让他们自己自然的去表露。
课文“提示”指出:“要求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情,准确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
”请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神情和言行的语段,通过读,体会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活动。
并概括他们对于勒的态度。
菲利普:语言神态心理动作菲利普夫人:语言神态心理动作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六、阅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1、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A、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94bf5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8.png)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2、难点(1)理解小说中人物行为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体会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 19 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2、写作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 1883 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四、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拮据(jié jū)栈桥(zhàn)牡蛎(mǔ lì)褴褛(lán lǚ)阔绰(chuò)煞白(shà)嘟囔(dū nang)撬开(qiào)2、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肉可食,也可提制蚝油。
褴褛:衣服破烂。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五、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遇于勒结局:躲于勒2、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课文分为四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9fcde3ba1aa8114531d93f.png)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读课文,概述文章主要故事情节。
2、讨论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充分认识亲情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胜于金钱。
学习重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预习案【自主学习】1、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
拮据( ):诧异( ) 阔绰( ) 煞白( ):与日俱增:栈桥( ) 十拿九稳:牡蛎( ) 张皇:2、再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按“盼”、“赞”、“见”、“躲”,来列小标题。
3、根据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探究案(一)梳理故事情节:“一字千钧”一、填空。
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国著名文学家的短篇小说集《》。
2、本文以为主线,以为副线来安排情节,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
3、本文的主人公是。
二、选择题。
1、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 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3、文中反复写于勒来信的作用是( )A、引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B、表明于勒是个讲感情的人。
C、表明于勒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且是个善良的人。
D、表明菲利普夫妇当初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是正确的。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7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083f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5.png)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7篇)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题2、大致了解人物形象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接着在中间画一矩形,叫学生猜着是什么?生:钱师:是啊,这在古代叫孔方兄,也叫阿堵物,其实就是钱。
那钱有什么用?关于金钱,古人说:(幻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毛: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马克思: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由马克思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便是纯粹的金钱。
金钱能是冰炭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行同陌路。
法国优秀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以他卓有成就的小说对此做了准确犀利的阐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去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2、指名朗读字词。
生读教师正音,学生齐读。
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别墅()皱纹()褴褛()阔绰()女婿()嘟哝()三、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涉及到了哪些人物?明确:于勒菲利普夫妇若瑟夫两个姐姐姐夫船长2、于勒是怎样一个人?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纳出于勒的简历。
姓名于勒性别男年龄50多岁籍贯法国哈佛尔主要经历青年时期没钱,行为不端、糟蹋钱中年时期有钱,正直、有良心老年时期没钱,自食其力、不拖累人主要社会关系哥嫂菲利普夫妇、侄子若瑟夫、两个侄女、二侄女婿3、围绕于勒的个人遭际,文中对他个人称呼或者评价是怎样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学生找,教师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分文不值的于勒正直的人、有良心的。
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4、小说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当初花了菲利普的钱——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而且可以给他们很多钱——破产,有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5、学生讨论,从上面这些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6、根据上面的这条线索,能归纳出本文的情节吗?各用一个字来概括。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162dd6ccbff121dc3683a6.png)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读准下列黑体字字音拮据()栈桥()诧异()牡蛎()衣冠()手帕()煞白()哲尔赛岛()褴褛()撬开()二、小说知识回顾1、小说的三要素:()、()、()2、小说的故事情节由()、()、()、()四部分组成。
3、人物描写手法:()、()、()、()四大类。
三、细读课文,回答问题1、细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称呼的词语,并思考称呼变化的原因,2、文中除了于勒之外还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深刻?说说自己的理由。
四、主题阅读——小说结局的艺术1、《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局是什么?你觉得这个结局出乎你的意料了么?《奇遇》和《窗》和《我的叔叔于勒》结局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请阅读莫言《奇遇》,并思考为何“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文中哪些地方有伏笔?(分析:这是典型的“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笔法,在小说结尾时突转,使文章精彩巧妙,出奇制胜,于平静处掀起波澜,引人深思。
)如:“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
”一个“闪”字写出了赵三大爷的特殊身份。
《奇遇》莫言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
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
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
所以走得很快。
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
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
要远好多。
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
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
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痕迹。
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
2. 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
3. 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题
四、学习方法:自学——讨论——探究——拓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2.作者简介
莫泊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决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撬开()煞白()诧异()牡蛎()()别墅()
褴褛()()女婿()嘟哝()()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ié( )据zhàn ( )桥阔chuò()zāota( ) 手pà( )
端xiáng( ) zhuàn( )钱莫míng( )其妙
3.解释词语
拮据褴褛
阔绰恭维
张皇端详
十拿九稳与日俱增
狼狈不堪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速读全文,尝试复述故事梗概,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2.小组内复述故事
3.各小组选代表展示
4.师生一起理清小说层次,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四)精读分析人物形象
1、浏览全文,完成下列任务。
(1)说说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
(2)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在课文中做批注。
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3)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哪些事情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这些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展示
(五)问题探究
1.《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
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2.“我”在整篇小说中的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讨论文中的悬念设置:
①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学生交流
班内展示
②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六)总结学习收获
你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生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口头表达训练: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间将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展开联想,简要回答。
(八)结束语
(九)布置作业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