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晶粒结构
碳酸盐岩形成及类型
如某一岩石,含方解石45 45% 白云石35 35% 粘土20 20% 3 ) 如某一岩石 ,含方解石 45 %, 白云石35 %,粘土20 %,则该岩石可称 为“含粘土的云-灰岩”或“含粘土的白云-石灰岩。 含粘土的云-灰岩” 含粘土的白云-石灰岩。
2、石灰岩的结构分类 1)颗粒,相当于通常所说的颗粒; 颗粒,相当于通常所说的颗粒; 2)微晶方解石泥或简称为微晶,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灰泥或泥晶; 微晶方解石泥或简称为微晶,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灰泥或泥晶; 3)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或简称为亮晶。 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或简称为亮晶。
3、结构的观察描述 碳酸盐岩粒屑结构和砂岩碎屑结构一样, 碳酸盐岩粒屑结构和砂岩碎屑结构一样,也是由颗粒和 填隙物组成,在描述颗粒(内碎屑) 填隙物组成,在描述颗粒(内碎屑)时,注意它的颗粒大小, 注意它的颗粒大小, 最大、最小、一般粒度,内碎屑的分选性,磨圆度。 最大、最小、一般粒度,内碎屑的分选性,磨圆度。它的物 质组成。内碎屑内部的层理与砾屑长轴的关系。 质组成。内碎屑内部的层理与砾屑长轴的关系。内碎屑的表 面特征及红色氧化环的特点。描述内碎屑的组构特点,有无 面特征及红色氧化环的特点。描述内碎屑的组构特点, 定向排列,叠互状排列。还要注意内碎屑的百分含量。 定向排列,叠互状排列。还要注意内碎屑的百分含量。碳酸 盐岩中常见到: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介形虫、腕足类、 盐岩中常见到: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介形虫、腕足类、 腹足类、头足类、瓣鳃类、珊瑚、棘皮动物等, 腹足类、头足类、瓣鳃类、珊瑚、棘皮动物等,在观察和描 述时,首先鉴别骨屑的各种种属, 述时,首先鉴别骨屑的各种种属,及各种生物门类的含量及 它们的磨圆度,分选性等特征。 它们的磨圆度,分选性等特征。
响声,粉沫或加热可以起泡。所以, 响声,粉沫或加热可以起泡。所以,加盐酸剧烈起泡者为灰 岩类厂不起泡或粉沫起泡者为白云岩类,灰质含量大于50%的 岩类厂不起泡或粉沫起泡者为白云岩类,灰质含量大于50%的 50% 泥灰岩或泥质灰岩,加盐酸后起泡,但有泥质残余。另外白 泥灰岩或泥质灰岩,加盐酸后起泡,但有泥质残余。 云岩的风化面上常见溶沟现象(刀砍状构造) 云岩的风化面上常见溶沟现象(刀砍状构造),而灰岩中很少 见到这种特征。 见到这种特征。
碳酸盐岩的分类命名和构造特征解析汇总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结构分类主要以粒屑、胶结物、基质三种组分进行结构分类,按每种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划出岩石类型,再此基础上,再据粒屑类型作进一步细分,并予以综合分类命名。
2、结构命名原则(1)采用<10%、10-25%、25-50%、>50%的几个界线。
(2)若粒屑<10%就不参加定名;粒屑10-25%为含粒屑xx岩;粒屑25-50%,则叫粒屑xx岩;粒屑>50%者叫xx粒屑岩。
(3)命名原则是含量多者在后,少者在前。
以灰岩具体说明(1)粒屑总量>50%时,以粒屑的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胶结物(或基质)为次要结构名称。
将“次要”+“主要”结构,二者构成岩石总结构名称。
a、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有优势时,可直接以此粒屑名称作为主要结构名称,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命名。
示例:砂屑51%、生物9%、亮晶8%、泥晶32%,定名—泥晶砂屑灰岩。
b、有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联合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时,则以该两种粒屑联合作为主要结构名称。
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之。
示例:鲕粒30%、生物36% 、砂屑9%、亮晶25%,定名—亮晶鲕粒生物灰岩。
c、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占优势时,则主要结构名称统称为“粒屑”。
示例:生物22%、鲕粒25%、砂屑20%、泥晶25%、亮晶8%,定名—泥晶粒屑灰岩。
(2)粒屑总含量为25-50%,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以主要在后,次要在前进行命名。
a、粒屑:其中一种含量在25-50%时,便以此为次要结构名称。
示例:砂屑40%、鲕粒5%、粉晶55%,定名—砂屑粉晶灰岩。
b、粒屑中没有那一种含量在25-50%者,而其总含量达到时,采取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命名。
示例:鲕粒22%、砂屑20%、泥晶8%、粉晶50%,定名—砂屑鲕粒粉晶灰岩。
(3)粒屑含量为10-25%时作为次要结构名称,以基质作为主要结构名称,二者组合起来,采用少者在前,多者在后,构成岩石的总结构名称,并在次要结构名称之前冠以“含”字表示。
常见碳酸盐岩的描述实例
常见碳酸盐岩的描述实例01鲕粒石灰岩(1)手标本描述岩石呈暗紫红色,滴少量稀盐酸强烈起泡,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质纯。
有少量铁质侵染使鲕粒呈红色。
颗粒含量为70%左右,几乎全为鲕粒,鲕粒大多为球形,直径1~2mm,有的鲕粒可见白色的生物碎屑作为核部,同心层厚,且以正常鲕为主,鲕粒分布较均匀。
填隙物约占岩石的30%,成分为亮晶方解石和泥晶两种,以亮晶胶结物为主。
孔隙-接触式胶结。
鲕粒支撑结构。
岩石致密坚硬,块状构造。
有时可见长形颗粒半定向排列。
定名:暗紫红色鲕粒石灰岩。
(2)薄片描述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占岩石的90%以上,含少量铁质,浸染后使鲕粒颜色变红。
还有少量其他矿物。
结构组分为颗粒、亮晶胶结物和泥晶,分别占岩石的70%、20%、10%。
以鲕粒为主,约占颗粒的90%以上。
含有少量生物碎屑和砂屑。
鲕粒主要为正常鲕,少量为偏心鲕、表鲕和变形鲕,还有少量藻鲕。
正常鲕多而大,直径1~2mm,同心层数多面分布密集,成分为泥晶方解石,可见少量方解石晶体切割同心层。
核部成分多样,主要为棘皮类、三叶虫生物碎屑,也有砂屑作为核部,同心层的厚度大于鲕核直径。
偏心鲕同心层分布疏密不均,鲕核偏向一侧。
表鲕同心层厚度小于鲕核直径,有的表鲕的核部为棘皮类生物骨骼,仅有少数同心层环绕。
变形鲕发生破裂或片状剥离,有的变形鲕内部结构保存较好,仍清楚可见。
生物碎屑含量低,主要为长条形的三叶虫碎屑,它们独立存在于岩石中。
砂屑含量较低,由泥晶方解石组成,具有一定的磨圆度。
填隙物包括亮晶和泥晶两种,以亮晶为主,约占岩石的20%,泥晶约占岩石的10%。
亮晶方解石干净,透明度好,以细晶为主,具有栉壳状结构,可见两个世代的亮晶方解石,第一世代的晶体自形程度较高,围绕颗粒边缘呈犬牙状生长;第二世代的方解石多为他形或半自形,分布在孔隙中央,晶粒接触界线较平直。
泥晶方解石表面污浊,透明度差。
这些泥晶多经重结晶作用形成粉-细晶,晶粒之间接触界面不规则,有三重接触现象。
常见碳酸盐岩的认识
第三节常见碳酸盐岩的认识目的:1.学会观察和描述常见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加深对碳酸盐岩成因的了解。
2.掌握碳酸盐呀的肉眼鉴定方法和分类命名原则。
3.认识常见碳酸盐岩,并能根据其基本特征,对未知岩石进行初步分类命名。
碳酸盐岩:由化学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组成的岩石。
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古老的石灰岩经机械风化剥蚀下来的碳酸盐岩碎屑经搬运再沉积形成的岩石不属于碳酸盐岩。
一、碳酸盐岩的成分1.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组成碳酸盐岩的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前者化学成分为CaCO3,后者化学成分为CaMg(CO3)2,如果以氧化物表示,组成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CAO、MgO、CO2。
2.结构组分(1) 颗粒:相当于碎屑岩中的碎屑颗粒,但它是在盆地内形成,在水盆地内就地形成或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的。
a 内碎屑:是已形成的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岸流、波浪和潮汐等的作用而破碎再沉积形成的碎屑。
内碎屑按粒径大小可分为:砾屑:>2mm砂屑:0.05~2mm粉屑:0.05~0.005mm内碎屑粒径越大,代表形成内碎屑时的水动力越强。
b 鲕粒:是具核心和同心层(包壳)结构的球状和似球状颗粒,直径<2mm的称鲕粒,>2 mm 称豆粒c 生物碎屑:由生物死亡后遗体的钙质硬体部分组成的颗粒。
d 球粒:是由泥晶碳酸盐矿物组成的颗粒,多呈卵圆形,内部结构均匀,粒径约在0.03~0.2mm,0.2mm大于的称团粒。
(2) 泥晶:为泥级的碳酸盐质点。
(3) 胶结物:充填在颗粒之间的结晶的方解石。
(4) 生物骨架:由原地生长的造礁群体生物所组成的一种坚硬的碳酸钙骨架。
二、碳酸盐岩的分类及结构(一)按矿物成分:1.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进一步按含泥质的多少分为灰岩、含泥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2.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通常具晶粒结构。
(二)按结构组分:鲕粒灰岩:鲕粒结构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结构砾屑灰岩:砾屑结构内碎屑灰岩砂屑灰岩:砂屑结构粉屑灰岩:粉屑结构泥晶灰岩:泥晶结构生物岩系列:礁灰岩:生物骨架结构三、实习指导(1)颜色:灰—灰白色居多,但往往随混入物而变化。
第六章 碳酸盐岩概论
称为“异化颗粒”(allochem)或“异化组
分”。
1.内碎屑(intraclast) 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
或固结的碳酸盐岩岩层,受波浪、潮汐水流、 风暴等的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 而成的,也可以是其他作用形成的。 ▪ 根据直径大小,可把内碎屑划分为砾屑、 砂屑、粉屑和泥屑四个级别。
红色类——高价铁氧化物引起的。
第六节 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f carbonate rocks
▪ 一、野外研究方法
▪ 1.岩类学的研究 ▪ 用稀盐酸(1:7或5%)对碳酸盐岩进行鉴
别. ▪ 酸蚀法,观察岩石的结构.
▪ 2.古生物学的研究 ▪ 3.地层学的研究 ▪ 4.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 ▪ 5.油气生储盖有利层段及地区的判断 ▪ 6.采样
灰泥 泥
云泥
▪ 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灰泥大多由针状 文石组成,针状文石晶体平均长度近于 0.03mm,宽度约为长度的1/10。 化学沉淀作用生成的—针状文石
灰泥的成因 机械破碎作用生成的—泥屑
生物作用生成的:在活的钙质
藻中含大量针状文石。
云泥的成因更加复杂。
三、胶结物(cements)
胶结物——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 石或其他矿物
第六章 碳酸盐岩
(General view of carbonate rocks)
第一节 概(Introduction)
▪
碳酸盐岩(carbonate rocks)——主要由方解
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如石灰岩、
白云岩。
▪ 碳酸盐岩占沉积岩总量的20%,仅次于粘土岩和 砂岩。
▪ 碳酸盐岩占沉积岩覆盖面积的55%,如南方Z、 Pz1、T、北方Pt、Pz1。
12-第九章 碳酸盐岩概论
变形颗粒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
二、泥 泥级的碳酸盐质点
与颗粒相对应
与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 中的粘土泥相当(<0.005mm)
二、泥
同义语:微晶碳酸盐泥、微晶、泥晶、泥屑 分类 灰泥:方解石成分,也称“微晶方解石泥” 云泥:白云石成分,多为交代灰泥产物 成因 机械破碎 化学沉淀:现代海洋中的针状文石泥 生物成因:生物死亡分解 要区分它们 困难
正常鲕 同心鲕 核心为 石英
同心鲕
椭形鲕
偏心鲕、椭形鲕
椭形鲕
偏心鲕
椭形鲕
复鲕
放射鲕
一、颗粒——(3)鲕粒的种类
按次生变化 变形鲕:同生期水底部水流冲刷或拖曳变形而成 压溶鲕:压力下变形破裂,局部压溶,常与缝合线形成有关 单晶鲕、多晶鲕 重结晶作用导致核心和同心层消失 早期淋滤,后期被流经充填,保留了鲕的外膜 负鲕(空心鲕)——鲕粒内溶蚀孔隙 核心或同心层大部或全部被溶蚀,只剩外壳层 按成因 藻鲕、无机成因鲕、洞穴鲕、潮汐鲕
二、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 (一)含量最多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CaO、MgO、CO2 其余有SiO2、TiO2、FeO、Fe2O3、K2O、Na2O和H2O。 纯石灰岩/纯方解石——CaO56%和CO244%; 纯白云岩/纯白云石——CaO30.4%,MgO21.7%, CO247.9%。 (二)微量元素锶、钡、锰、钴、镍、铅、锌、铜、钒、镓、钛、硼等→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骼中
文石和高镁方解石易向低镁方解石/白云石转 化 低镁方解石,即一般方解石,最稳定,三方晶系 古代碳酸盐岩,特别是石灰岩,主要由低镁 方解石组成
第一节 碳酸盐岩的成分
一、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 2.白云石矿物体系 白云石(CaMg[CO3]2) 理论上的,有序的,Ca:Mg=1:1,自然界中很少 原白云石 富钙的白云石,向白云石转化碳酸盐岩中的白云石通常是富钙的,
碳酸盐岩基础知识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二叠系至中三叠统为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沉积了以石灰岩、白云岩、膏盐岩为主的岩类。
一直以来,该区是四川盆地油气开发的主要层系,并以中下三叠统、二叠系、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要目的层。
⏹在碳酸盐岩岩类中,对于石灰岩、白云岩及二者的过渡型岩石,现场肉眼不易区分,常使用化学鉴定法,如稀盐酸法、三氯化铁染色法、硝酸银和铬酸钾染色法来加以鉴定.同时还可结合录井参数如钻时相对变化量、扭矩相对变化量等来辅助判定岩性。
⏹酸盐岩储集层,由于强烈的次生变化,特别是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使储集空间具有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和分布不均的特点,因此在碳酸盐岩地质录井中必须把握以下要点:⏹1、在岩性观察和描述时,要特别注意白云岩和白云石化,尤其要注意由潮间和浅滩环境形成的粉晶白云岩或粒屑白云岩;大气淡水与海水混合作用形成的中-细晶白云岩、礁块白云岩;潮间-潮上带形成的粉晶白云岩、角砾白云岩。
⏹2、注意对粗结构岩石的观察和描述.主要为发育滩相带及斜坡相带,在纵向上发育于沉积旋回中部的水退阶段的岩石,如粗粒和粗晶鲕状灰岩、介屑灰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礁灰岩等。
⏹3、注意对岩石缝、洞、孔的观察统计⏹一是注意观察统计岩屑中的次生矿物,注意研究统计次生矿物的总量和自形晶含量,求出它所占次生矿物的百分比,绘制出自形晶次生矿物百分比曲线,再结合钻时曲线,判断缝洞发育层段。
⏹二是注意对储层岩心孔、洞、缝的观察统计,注意统计张开缝、未充填缝—半充填缝、洞的数量,注意观察裂缝与裂缝、孔洞与孔洞、裂缝与孔、洞的相互关系;注意统计分析缝洞层的孔、渗性.⏹三是注意对钻进中钻井参数异常情况的掌握与分析,当发生钻具放空、钻时降低、泥浆漏失或跳钻、蹩钻等现象时,为钻遇洞缝层的标志,常有井漏、井喷或流体产出.⏹四是注意对岩石薄片显微孔、缝的统计分析。
⏹鉴于碳酸盐岩组构的复杂性,在现场录井工作中仅凭肉眼及放大镜观察,已不有满足需要,采用薄片鉴定技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碳酸盐岩的描述
实验七碳酸盐岩的描述(2-4学时)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及特征。
2.掌握碳酸盐岩分类与命名的原则和方法。
3.学会对碳酸盐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二、实验内容观察和描述常见的几种碳酸盐岩类型的标本,给予正确命名,并初步分析其形成条件。
三、实验指导(一)碳酸盐岩观察和描述的一般程序碳酸盐岩标本的观察及描述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岩石的颜色2.组成成分3.结构类型4.沉积构造5.生物化石6.成岩后生变化7.定名8.形成条件分析(二)碳酸盐岩手标本观察和描述的内容及方法1.观察和描述岩石的颜色岩石颜色描述时其方法同陆源碎屑岩,要分清新鲜面颜色和风化面颜色,因为颜色反映组成物质成分、形成环境以及后生变化等。
描述时可采用复合色,如灰白色、黑灰色等。
主要颜色放后,次要颜色放前。
2.观察和描述组成成分①鉴定岩石中碳酸盐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碳酸盐矿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岩石定名的基础,碳酸盐矿物较多,其鉴定特征如表7-1,但常见的矿物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其特征相似,鉴定时可根据以下几点加以区别:①加冷稀盐酸起泡程度;②晶形及其内部构造;③双晶带与菱形解理对角线关系等,即可将方解石和白云石区别开,然后根据其含量确定岩石成分名称(见表7-2),如灰岩、白云岩及其一系列过渡岩石名称。
表7-1 几种主要碳酸盐矿物肉眼鉴定特征表②鉴定岩石中粘土矿物的含量碳酸盐岩中经常混有粘土矿物,其含量的多少影响岩石成分和定名。
要获得准确的含量通常是做不溶解残余测定,即是用10%的盐酸溶解样品得到不溶解的粘土后称重,计算百分含量。
标本鉴定可以根据岩石致密细腻程度和滴酸后留下泥痕程度。
起泡越弱并留泥痕越明显含泥越多。
根据含泥质的多少定岩石名称时参见表7-2。
表7-2 碳酸盐岩成分分类表③鉴定陆源混入物的成分和含量:陆源混入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的碎屑,粒度比较小,多为砂或粉砂。
④鉴定非碳酸盐自生沉积矿物的种类和含量;非碳酸盐自生沉积矿物常有石膏、硬石膏、重晶石、海绿石等。
碳酸盐岩——精选推荐
第六章 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是指主要由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组成的沉积岩,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方解石含量大于50%)和白云岩(白云石含量大于50%)。
它们经常还和陆源碎屑及粘土组成各种过渡类型的岩石。
据统计研究,碳酸盐岩约占沉积岩总量的20%,它在地壳中的分布仅次于泥质岩和砂岩。
在我国,沉积岩占全国总面积的75%,而碳酸盐岩占沉积岩覆盖面积的55%。
南方的震旦系、古生界及三叠系,北方的元古界及古生界,都是以碳酸盐岩为主,分布比较广泛。
碳酸盐岩中的矿产非常丰富,其中层状矿床有铁、铝、锰、磷、硫、石膏及硬石膏、岩盐、钾盐等;而且碳酸盐岩本身包括石灰岩、白云岩、菱镁岩等也是很有价值的资源,广泛用于冶金、建筑、化工、农业等各方面。
碳酸盐岩中蕴藏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世界上与碳酸盐岩有关的油气藏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0%,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
总之,碳酸盐的研究与许多矿产,特别是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绝大部分的碳酸盐岩都是在海洋中沉积的,而且主要的是浅海环境的产物。
在深海环境中,虽然局部有珊瑚环礁提供碳酸钙的堆积,但其规模远不足以和浅水台地及陆棚相比拟。
古生代和前寒武纪的深海沉积物中普遍缺乏碳酸钙,很可能是那时分泌石灰质的浮游生物和自游生物很少,甚至不存在所致。
白垩纪以后,海水地球化学条件改变,远洋的灰质浮游生物和自游生物大量繁殖,深海碳酸盐堆积有大面积分布。
现代深海沉积物中,碳酸钙沉积物约占32.2%(平均含量),主要是抱球虫和翼足类软泥,也有珊瑚泥和砂。
碳酸盐岩的形成作用随着地质历史演变也有不同。
在前寒武纪的海水中,Mg/Ca比值可能较高,pH值可能较低,这就阻止了钙质骨骼生物的形成。
因此,前寒武纪的碳酸盐岩显然不是生物分泌的介壳形成的,而是由藻类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或者是由海水的直接化学沉淀形成的。
到了寒武纪以后,海水由酸性变为碱性,介壳生物逐渐繁盛,生物成因的碳酸盐岩逐渐超过了化学或生物化学成因的碳酸盐岩,受机械作用或重力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岩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碳酸盐岩资料
目录一、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 (1)二、碳酸盐岩类描述 (2)2.1灰岩 (2)2.2白云岩 (8)三、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 (11)一、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碳酸盐岩孔隙的分类及命名,乔奎特等按受组构控制及不受组构控制将碳酸盐岩孔隙划分为三大类十五种基本类型,如图1-1-4所示。
(1)原生孔隙这是沉积时形成的孔隙,成岩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变化。
这种孔隙主.要受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所控制,其中颗粒因素是主要的。
原生孔隙可分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晶间孔隙、壳体掩蔽孔隙和生物骨架孔隙等五种。
(2)溶蚀孔隙指沉积过程及成岩后由于溶解作用所形成的孔隙。
地下水的溶解作用往往在沉积过程中就已开始进行,并延续到成岩作用结束。
在这个阶段,地层中原生孔隙发育时,地下水大都比较活跃,并通过溶蚀而使孔隙进一步增加。
成岩作用结束后,溶蚀孔隙仍可继续发育。
尤其在不整合侵蚀面附近,由于处于渗流带及潜流带上部水文条件下,使得地下水在原生的孔隙发育带更为活跃。
加上地表水的不断补充,因而在不整合面附近往往形成极为发育的溶烛孔隙,有时可具有极高的产能。
(3)生物钻孔和潜孔孔隙这种孔隙多在沉积及成岩过程中形成。
(4)收缩孔隙由于沉积物的收缩作用而形成的孔隙。
(5)裂缝裂缝一般是由于构造作用或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裂缝的长度可以由几厘米到几公里不等。
宽度也可由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但微裂缝的宽度仅数十微米。
一般说来,大裂缝延伸远,方向稳定,与油气储集关系更为密切。
二、碳酸盐岩类描述1、观察碳酸盐岩主要结构特征(包括晶粒结构、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和交代结构)、胶结类型,注意泥晶基质与亮晶胶结物的区别。
2、学会对碳酸盐岩标本及薄片的描述方法。
3、掌握碳酸盐岩岩石分类命名原则和最基本的岩石类型。
4、碳酸盐岩主要由自生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
自生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含量>50%时称为石灰岩;若一半以上为白云石时为白云岩。
它们经常还和陆源碎屑及粘土矿物组成过渡类型岩石。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解释及应用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解释及应用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描述碳酸盐岩中的微观结构和组分特征的方法。
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盐类矿物组成的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大理岩等。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复杂的组分和结构,而微相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岩石的成因、性质和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描述岩石中的颗粒、胶结物和空隙等组分特征。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颗粒类型和组成:通过观察岩石中的颗粒组成和分类,可以了解岩石的物源性质、形成环境以及岩石的颗粒分选特征。
2. 胶结物类型和特征:碳酸盐岩中的胶结物主要包括胶结粘土、黏土矿物以及碱性胶结物等。
通过观察这些胶结物的类型和特征,可以了解岩石的胶结程度和孔隙度等重要指标。
3. 空隙类型和分布:碳酸盐岩中的主要储集空隙有晶间孔隙、晶内孔隙和裂缝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这些空隙的类型和分布,可以了解岩石的孔隙度、渗透性和储层特征。
4. 岩石结构和组织:碳酸盐岩的结构和组织通常受到生物作用的影响,主要包括泥块状结构、骨架结构、晶粒胶结结构和晶间胶结结构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这些结构和组织,可以了解岩石的成因和地质演化过程。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在油气勘探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确定储层特征:通过观察岩石的微相特征,可以确定岩石的孔隙度、孔隙结构和孔隙连通性等,从而评估岩石的储集空间和储集能力。
2. 预测储层类型:通过观察岩石中的颗粒和胶结物特征,可以推测岩石的沉积环境和储层类型,为储层评价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3. 确定岩石性质:通过观察岩石中的颗粒和胶结物特征,可以确定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连通性等,从而评估岩石的物性和渗流特征。
4. 识别岩石发育演化过程:通过观察岩石的结构、组织和胶结物特征,可以了解岩石的成因和发育演化过程,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除此之外,碳酸盐岩微相分析还可以用于岩石分类、岩石成因研究、储层评价和油藏描述等方面。
沉积岩石学—— 碳酸盐岩
第六章碳酸盐岩(Carbonate rocks)第一节碳酸盐岩概论(General view of carbonate rocks)学时:7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学时、实验4学时)基本内容:①基本概念:碳酸盐岩、颗粒、内颗粒(异化颗粒)、外颗粒、内碎屑、鲕粒、藻灰结核、球粒、晶粒、生物格架、泥、胶结物、叠层石、鸟眼构造、示底构造、缝合线。
②基本原理: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的类型及其含义、内碎屑的成因、鲕粒的成因、胶结物的特征、灰泥与亮晶方解石的区别、叠层石形态与水动力和关系、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
重点: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的特征、内碎屑的成因、鲕粒的成因、胶结物的特征、灰泥与亮晶方解石的区别。
难点:内碎屑的成因、鲕粒的成因、灰泥与亮晶方解石的区别。
教学思路:首先简要介绍碳酸盐岩的成分特点,并从形成机理上与碎屑岩进行。
然后重点讲解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特别是颗粒、泥和胶结物,在沉积构造部分主要介绍与碎屑岩中不同的沉积构造,最后介绍碳酸盐岩的研究方法、及碳酸盐岩岩石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主要参考书:①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上册第十一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②曾允孚、夏文杰主编《沉积岩石学》第九章,地质出版社,1986.③冯增昭等主编《中国沉积学》第五、六、七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④贾振远、李之琪编《碳酸盐岩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⑤何幼斌编《Sedimentary Petrology》(英文辅助教材)第六章,江汉石油学院,2003.⑥Greensmith J T主编《Petrology of the sedimentary rocks》(7th ed.),Unwin Hyman,1989.复习思考题:①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包括哪些?②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有哪些?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③内碎屑的成因及不同粒级内碎屑的环境意义是什么?④试述鲕粒类型与鲕粒形成的水动力条件的关系。
沉积岩之碳酸盐岩的形成、分类、结构及鉴别
沉积岩之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是沉积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主要在海洋中形成,少数在陆地环境中形成。
古代广阔海洋中形成的碳酸盐岩,约占地表沉积岩分布面积的20%。
那么碳酸盐岩有哪些种类?又具有什么特征?与碎屑岩相比,碳酸盐岩颜色以灰色、灰黑色为主,也含有白色、灰绿色、黄褐色、紫红色等。
碳酸盐岩基本组分主要由颗粒、泥、胶结物、晶粒、生物格架等五类结构类型组成。
此外,还有一些次要的结构组分,如陆源物质、其他化学沉淀物质、有机质等;也有一些派生的结构,如孔隙等。
颗粒:碳酸盐岩中的颗粒,按其是否在沉积盆地中形成,可分内颗粒和外颗粒两类。
外颗粒指来自沉积地区以外的较老的碳酸盐岩碎屑,是陆源碎屑颗粒。
内颗粒指在沉积盆地或沉积环境内形成的碳酸盐颗粒。
这种颗粒可以是化学沉积作用、机械破碎作用或生物作用形成的,也可以是这些作用的综合产物。
内颗粒的类型主要包括内碎屑、鲕粒、藻粒等。
内碎屑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各种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等的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的。
鲕粒是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通常由核心和同心层组成。
核心可以是内碎屑、化石、球粒、陆源碎屑颗粒等;同心层主要由泥晶方解石组成。
藻粒是与藻类有成因联系的颗粒,包括藻鲕、藻灰结核以及藻团块。
泥:泥是指泥级的碳酸盐质点,是与颗粒相对应的另一种结构组分。
根据其成分,可分为灰泥和云泥。
灰泥是方解石成分的泥,也称微晶方解石泥;云泥是白云石成分的泥。
在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灰泥大都由针状文石组成。
这种针状文石晶体的平均长度接近0.003mm,宽度约为长度的1/10。
灰泥存在3种成因类型:化学沉淀作用生成的灰泥;机械破碎、磨蚀作用生成的灰泥;生物作用生成的灰泥。
胶结物:胶结物主要是指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他矿物,与砂岩中胶结物相似。
方解石胶结物晶体较清洁明亮,因此常被称为亮晶方解石、亮晶方解石胶结物或亮晶。
而泥晶级胶结物较少见。
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异同比较
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异同比较班级:勘查1503姓名:骆坤学号:17序言沉积岩总共有四种类型,主要是根据碎屑物质来源以及成岩石作用来划分。
这四种类型分别是:1.主要由母岩风化物质形成的沉积岩2.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形成的沉积岩3.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4.主要由宇宙物质来源组成的沉积岩其中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是最主要的类型,它还可以根据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碎屑物质及溶解物质)和搬运方式及沉积作用的不同而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碎屑岩和化学岩。
碎屑岩即陆源碎屑形成的沉积岩,可以根据其结构特征(粒度),进一步划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化学岩按照主要的成分特征又可以分为碳酸盐岩、流酸盐岩、卤化物岩、硅岩及其他化学岩。
母岩风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机械破碎阶段:物理风化为主,形成岩石或者矿物碎屑2)饱和硅铝阶段:这一阶段特点就是岩石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全部被溶解。
主要形成的是胶体粘土矿物----蒙脱石、水云母、绿泥石、高岭石等。
3)酸性硅铝阶段:几乎全部的盐基被溶解滤过,二氧化硅进一步游离出来。
而且碱性条件逐步被酸性条件所替代。
4)铁铝土阶段:这是风化作用的最后一个阶段,新形成铁质和铝质的土壤。
一、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成分比较陆源碎屑岩的成分包括哪几部分碎屑颗粒:碎屑岩的骨架,主要由母岩物理风化作用过程中的机械破碎而成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组成。
杂基:细小的碎屑,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
胶结物:化学沉淀物质,成岩期的产物。
孔隙:碎屑颗粒之间没有被填充的空洞。
碎屑成分包括:矿物碎屑:单矿物碎屑颗粒。
石英、长石最多,重矿物含量少岩石碎屑:矿物集合体颗粒,代表母岩。
是母岩机械破碎形成的碎块。
岩屑的含量取决于:粒度、母岩成分、碎屑的成分与结构成熟度。
同长石类似,在物理风化、快速搬运和沉积条件下含量高填隙物成分一、杂基碎屑颗粒之间,机械成因细小碎屑,以泥为主,可含一些细粉砂。
成因:悬浮搬运、机械沉积识别:依据结构特征。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比较
方解石、白云石
成分
成因
杂基的含量和性质可以反映搬运 介质的流动特性及碎屑组分的分 选性——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重 要标志
机械成因:机械破碎磨蚀 化学成因:热带高盐度海水中沉淀生 生物成因:如钙质藻类 常发生重结晶 代表低能环境
2)鸟眼构造 在泥晶或粉晶石灰岩中常见一种毫米级大小的、多呈定向排列、多为方解石或硬石 膏充填的孔隙,因形似鸟眼,故称鸟眼构造(又叫窗格构造或雪花构造)。
三 构造对比———————碳酸盐岩
3)示顶底构造
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如在鸟眼孔 隙、生物体腔孔隙中,常见两种不同特 征的充填物。底部主要为泥晶或粉晶方 解石,色较暗顶部为亮晶方解石,色浅 多呈白色,两者界面平直,且同一岩层 中的各个孔隙的类似界面都相互平行。 代表两个不同时期的充填作用。 底部或下部的泥粉晶充填物常是上 覆盖层遭受淋滤作用时由淋滤水沉 淀,上部亮晶方解石则是后期充填 的。
碳酸盐岩
主要包含方解石矿物体系(方解石、文石、 高镁方解石等、低镁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物 体系(白云石、原白云石),其次还还有一 些非碳酸盐自生矿物和陆源矿物
化学 成分
主要含SiO2和Al2O3,其次某些碎屑 主要为CaO、MgO和CO2 其次某些碳酸盐 岩还含有CaO、MgO、FeO、Fe2O3 、岩中还含有 SiO2、TiO2、Al2O3、FeO 、 K2O、Na2O等 Fe2O3、K2O、Na2O等
三
结微镜下全消光的胶结物, 蛋白石、铁质、磷酸 盐矿物常形成非晶质结构
非晶质结构
隐晶质结构
结晶细小显微镜下难辨晶粒,如玉髓、隐晶质磷酸盐、碳酸盐等。
碳酸盐岩——灰岩
白云石化泥晶三叶虫灰岩 英文名称:Dolomitized trilobite-packstone 浅海低能环境沉积物在成岩期被白云石轻度 交代的成岩产物
•
软体动物:常见的有瓣鳃类(双壳)、腹足类(螺)、头足类等。个 体一般较大。均为多晶结构。腹足类多为螺旋式,也有平旋式,内部 无隔壁,碎片的弯曲度较瓣鳃类更大一些。头足类为直管、弯管或旋 转式壳体,其最大特征是具有隔壁,壳体较薄且很均匀。 • 棘皮类:常见的是海百合茎和海胆骨片、海胆刺等。大小不一。 海百合茎多呈分散状的茎环出现,横切面呈圆形,中心有茎孔;纵切 面呈长方形,有时也可见茎孔。为连生单晶结构。海胆骨片多为等轴 形状,海胆横切面为圆形,常呈各种花瓣状、辐条状等,二者均为特 征的网格单晶结构。 • 海绵骨针:呈单轴、三轴或四轴的放射状,长为0.1~0.5mm左右, 多晶结构。海绵骨针与破碎瓣鳃类的区别是,海绵骨针的每一针均很 直,末端对称收缩变尖。 • 粗枝藻:又称伞藻,为绿藻门的一个科。常以分节的叶状或单叶 状体的形式出现。外形呈圆柱状、棒状、卵球状。大小为1—3mm。其 上有侧枝孔。以多晶结构常见。显微镜下常见的属种为米齐藻和蠕孔 藻。米齐藻,桶状,侧枝孔规则排列,直达中央茎,纵切面稍呈向外 开口的漏斗形,横切面呈圆形,多晶结构。蠕孔藻,细长圆柱状,侧 枝孔密而细小,且不与中央茎连通。微粒结构,常因富含有机质而不 透明。
胶结或粘结作用原地形成后期搬运再沉积碳酸盐岩的特征3主要结构类型1亮晶粒屑结构碳酸盐岩的特征3主要结构类型2泥晶粒屑结构碳酸盐岩的特征3主要结构类型3粒屑泥晶结构碳酸盐岩的特征3主要结构类型4泥晶结构碳酸盐岩的特征3主要结构类型5晶粒结构碳酸盐岩的特征3主要结构类型6生物格架结构碳酸盐岩的特征3主要结构类型7生物粘结结构石灰岩的结构成因分类颗粒石灰岩类颗粒百分含量主要填隙物内碎屑生物屑鲕粒球粒团块三种以上颗粒混合原地固着生物灰岩类亮晶亮晶内碎屑灰岩泥晶内碎屑灰岩内碎屑泥晶灰岩含内碎屑泥晶灰岩亮晶生物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球粒灰岩亮晶团块灰岩亮晶颗粒灰岩50灰泥泥晶生物屑灰岩泥晶鲕粒灰岩泥晶球粒灰岩泥晶团块灰岩泥晶颗粒灰岩5025灰泥生物屑泥晶灰岩鲕粒泥晶灰岩球粒泥晶灰岩团块泥晶灰岩颗粒泥晶灰岩2510灰泥含生物屑泥晶灰岩含鲕粒泥晶灰岩含球粒泥晶灰岩含团块泥晶灰岩含颗粒泥晶灰岩10灰泥微晶或泥晶灰岩类1生物礁灰岩珊瑚红藻苔藓虫层孔虫等2生物层灰岩海百合层孔虫藻类3生物丘灰岩枝状珊瑚海绵动物苔藓虫藻类等重结晶类灰岩具残余结构各种颗粒或生物礁晶粒粗晶中晶细晶灰岩如具残余结构的巨晶中晶细晶灰岩?晶粒结构碳酸盐岩描述晶粒是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