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音,引发]《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
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
![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e6e93370912a21614792911.png)
今传媒 2013年第2期 广播影视评论93《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谷云松(西北大学 现代学院,陕西 西安 710130)摘 要: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播出后,以其精良的选秀模式、草根娱乐大众的理念、台上台下互动活泼的氛围不仅牢牢吸引住了传统的收视人群,还将知识分子、青少年人群等此前几乎与电视“绝缘”的群体吸引过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听的愉悦,更多的是对同类节目未来的思考。
关键词:声音;选秀;理念;思考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093-02收稿日期:2012-11-14作者简介:谷云松,男,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
从2012年7月起,一个名为《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开始引起国人的注意。
到9月底该节目落下帷幕时,几乎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都市人谈论的热门。
《中国好声音》的初次亮相给观众带来了惊喜,伴随着高收视率、高关注度,也引起了业界对如何办好娱乐节目的深刻思考。
《中国好声音》和传统的娱乐节目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理念的不同。
传统娱乐节目是“明星娱乐大众”,而《中国好声音》是“草根娱乐大众”。
看到《中国好声音》中的草根面孔,普通人也有了极大的参与感。
草根更亲民,也更真实。
当前中国的娱乐圈可谓是八卦新闻叠出,虚假炒作横行,各种潜规则五花八门。
这让众多粉丝失望透顶。
相比其他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对歌手的包装不是最好的,歌手的歌唱水平也不是最优秀的,但它带给人们的感动却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
音乐传播是需要媒介的。
然而,真正能引起人们对音乐关注的媒介却很少。
娱乐节目留给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往往都是哪个女明星被潜规则了,哪个明星又走光了,谁和谁又离婚了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很低级,也很无聊的。
然而,这种低级和无聊却时常充斥着中国的娱乐界。
这与时下党中央倡导的大力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初衷格格不入。
中国好声音节目分析
![中国好声音节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8cbb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7.png)
导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导师的教学技巧
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们在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技 巧,他们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导师的理念
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音乐理念和教学理念,他们注重培养 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音乐人。
导师的互动方式
导师们在节目中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也是他们的教学方法之 一,他们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历史
自2012年首播以来,中国好声音已成 功举办多季,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 音乐真人秀之一。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形式和特点
形式
节目采用盲选、转椅等机制,导师和学员双向选择,经过多轮淘汰和选拔,最 终选出优胜学员。
特点
节目注重音乐性和专业性,强调真实情感和故事,为学员提供展现才华和实现 梦想的舞台。
中国好声音的社会影响和价值
导师的影响和贡献
导师的影响力
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们不仅在节目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他们在音乐界的影响力也很大,能够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导师的贡献
导师们在节目中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为音乐界培养了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中国音乐事业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4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制作分 析
节目的制作团队和流程
节目的舞台设计和音效
舞台设计
中国好声音的舞台设计独具匠心,采用 现代化的灯光和布景,营造出华丽、震 撼的视觉效果。舞台布局合理,既方便 选手表演,也便于观众观赏。
VS
音效设计
音效师通过精心设计和调试,为选手的表 演提供了优质的音效支持。音效清晰、动 感,能够充分展现选手的演唱实力和现场 氛围。
节目的宣传和营销策略
《第三季《中国好声音总决赛》观后感》
![《第三季《中国好声音总决赛》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e6e0f12f60ddccdb38a08f.png)
《第三季《中国好声音总决赛》观后感》一直在关注《中国好声音》,没想到总决赛会以演唱会的形式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
看完整场比赛感觉不是很完美,好像在赶时间,来不及让你去感动。
好的方面就不多说了,就说一下表现不好的地方吧。
首先,我认为主办方过于把现场氛围搞得火热,想不至于冷场,这种表现有点过。
其实没必要,我感觉有激情也有感动是最好的。
但是,从主持人的华少以及整场晚会播放的背景音乐来看,这是主办方的一大失误。
华少的主持给我的感觉总是能掌控全局,而且节奏拿捏的很到位。
不过这次决赛之夜的表现让我不满意。
整场晚会他的主持给人一种赶时间的感觉,不是张弛有度,而是匆匆忙忙。
公布结果匆忙,采访嘉宾也很匆忙。
尤其是每次公布结果的时候,不会停留,和背景音乐配合的不好,在抢时间。
另外要吐槽的就是配乐,华少在采访学员、导师和嘉宾的时候,背景音乐总是快节奏的音乐。
我认为这时候应该不放音乐,或者放一些轻缓的音乐。
再者背景音乐音量过大,嘉宾说话声音都听不太清。
而且,现场太吵,搞得人总是分心,说出来的都很形式。
不过,郑钧在颁奖的时候说了大实话。
以往好声音在录影棚里录影,现场不会很嘈杂,观众认真地聆听,音响效果也很棒,这样的环境就会让歌手很容易保持专注,不会分心。
这次在这么大的体育馆进行决赛,其实弊端很多。
由于是直播,所以时间就会有限制。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个项目,不然就会打乱计划,这就给主持人以及表演者无形中带来了压力,不会像小剧场或录影棚里那样舒服的表演和歌唱。
看过整场比赛都可以看出很多人都在紧张。
主持人紧张,学员紧张,导师也紧张。
比如,开场杨坤和余枫合唱,杨坤唱破音而且都忘记歌词了。
其他三组的演唱也能看出些许紧张,不过汪峰和帕尔哈提表现还不错。
接下来点评一下四位决赛学员的表现吧。
个人演唱环节,四人整体表现都比之前和导师一起演唱的时候要好一些。
余枫前几期的表现让大家刮目先看,是一匹大黑马。
所以对于余枫确实有些许期待,以为会有别的惊喜。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样本价值】周深中国好声音完整版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样本价值】周深中国好声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ea11d7482fb4daa48d4ba1.png)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样本价值】周深中国好声音完整版自7月13日首播爆红以来,《中国好声音》一直话题不断,宛如上演了一部电视大片,在中国电视界掀起一场关于创新的反思。
从制播分离背景下的生产线构建,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整合营销,再到文化振兴规划下的产业链打造和主流价值引领下的电视精品创作,某种意义上,《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档成功的音乐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史上的一个新坐标。
一、制播分离背景下的生产线构建《中国好声音》由灿星传媒联合浙江卫视制作,在浙江卫视的平台上播出。
该节目改变了以往制播分离节目的利润分配模式,变“电视台定利润”为“市场开发利润”。
正是这一变化,促使节目生产线随之改变。
1.成熟而规范的生产流水线为保证《中国好声音》的质量,浙江卫视和灿星传媒全线介入生产,浙江卫视提供技术支持,灿星传媒负责节目制作,双方共同组成节目制作团队,负责节目的前期准备、内容安排、导师选择、学员挑选、舞美设计等等。
当然,节目在生产线上的成熟和规范也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结果,版权方附赠的《制作宝典》细致到音响调试、灯光色彩、明暗调校、接线方法等都有一套严谨的制作流程,这无疑对节目生产起到了专业的指导作用。
2.细致而严苛的制作标准2012年暑期,多档音乐选秀节目混战省级卫视荧屏,《中国好声音》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在于其将“好声音”发挥到了极致,这种心无旁骛的执著来自于制作方在节目标准制定上的细致和严苛。
以学员选择为例,《中国好声音》完全没有海选环节,节目从筹备开始,导演组就分成网络组和线下组,赴各地进行“地毯式”搜索,而每一位学员的最终入选,还需要经过总导演、副导演及音乐总监进行把关和确认,审核遵循“五分制”,3分是演唱分,2分是故事分,两者相加达到4分,才能顺利入围。
这样严苛的选拔标准,保证了每位学员都有相当不错的音乐唱功,无形中也提升了节目整体的音乐水平。
不得不提的是,节目对细节的把控,比如,四位天价导师转椅从英国空运而来,巨型LED屏幕的运用,金牌音响总监金少刚、明星级伴奏乐队的加盟,这些都从点滴之处显现了节目对于品质的不懈追求。
《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
![《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27edc13a76e58fafab00396.png)
的特点和风格 ,比如长 的很 萌,但 声音很 p o we r的海星,又
快乐男声》 ,再 到 《 加油好男儿》,虽然名字不 比如 留着大胡 子却唱着细腻情歌 的李代沫 。节 目中选手 们用 女生 》到 《
自己在舞 台上 的表 演和对音乐 的演绎 来打动观众和评委 。选 同,但是基本 模式相差不多 ,观众 早就产 生 了厌烦情绪 ,希 手 能否胜 出由导师考 核决定 。在 总决赛时又将选择 的权 利交 望有一档选秀 节 目能有所突破 。 《 中国好 声音》正是在这个
( 四) 人情味浓郁
离婚 了等 等。这些 东西都 是很低级 ,也很无 聊的。然而 ,这 节 目中,有少量选手 的演唱并没有赢得 的认可 。但是 , 种低级和 无聊却时常充斥着 中国 的娱乐界 。这 与时下党中央 在选 手离开时 , 导师们都能先对选手 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 , 倡导 的大 力发展 中华优秀文 化的初衷格格 不入 。 《 中 国好声 再委 婉地指 出选手 需要 改进 的地方 ,包括音乐修养和人 生态 音》在某 种程度上迎合 了观 众对 综艺节 目的期 许,在人们眼 度 ,对选手表现 出充分 的尊 重和 关爱。比如不很 自信 的董贞 ,
还 给观众 ,得票 多少,能否胜 出,选 手的实力和现场表现起 时侯 以令人耳 目一新的形式 出现在 电视屏幕 上,很大程度上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1 4
作者简介 :谷 云松,男,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广播 电视新 闻学专业,主要从 事广播 电视新闻学研 究。
9 3
今传媒 2 0 1 3 年第2 期
满足 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广播影视评论
成为观众群体逃避不开的话题 。其次是对表达诉求 的充分 尊 重 。正如 《 人 民 日报 》 《 倾听那 些“ 沉没 的声音” 》【 l 】 所 言,我
中国好声音带给企业的管理启示-现代管理课作业
![中国好声音带给企业的管理启示-现代管理课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1b59169783e0912a2162aac.png)
中国好声音带给企业的管理启示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钢铁产品所王佳骥“中国好声音”从推出到红透全国已经有两年左右的时间,浙江卫视凭借此节目名声大振,综艺类节目的收视率目前稳居全国省级卫视头把交椅。
这个节目凭什么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眼球?它又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启示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好声音”,制作模式创新带来活力《中国好声音》采用了最新的创作模式——制播分离,即采用了节目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并共享利润的模式。
这一模式一定要解决两个商业主体(节目制作方和节目播出方)的收入模式和盈利模式问题,并且要使得这个商业模式和分配方式能够让双方都尽一切可能,达到最终的观众满意。
据报道,灿星制作和浙江电视台之间有“一道线”的约定,低于这道线,灿星赔偿,高于这道线,二者分红。
对于灿星而言,这有些类似“对赌协议”。
这一模式优势在于上不封顶,如果节目很成功,广告价格翻倍;节目收视率越高,节目整体获取的利润就越大,双方可以分成的利益就越大。
新型模式下制作方投入越大,节目品质越高,请到的明星、制作人员越专业,就会有越高的收视率,就会有更高的利润,而这个利润制作方是可以分享的。
利益上的一致,必定会使得双方各尽所能,共同努力去赢得更高的收视率。
2、“中国好声音”,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带来启发不同于以往的节目对明星导师们采取付费的方式,《中国好声音》中明星导师共同打造产业链的模式让明星们长期共同投入,这无疑将使得明星效应更大作用地发挥出来。
过去邀请嘉宾的方式较为简单,节目组打包报价或是按照场次计算,嘉宾每做一期节目算一场报酬。
此前就有消息称:《中国好声音》花费2000万酬劳邀请四位明星导师。
但陆伟予以否认,他指出:“我们与导师的合作模式,并不局限于这几期节目,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共同打造。
”在引入原版《The Voice》的其他国家中,节目结束于那一季冠军的产生,除了节目本身的衍生品或是线上歌曲的继续销售之外,歌手签约、演唱会、唱片发售等获利环节都与节目的制作方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是否已进入媒体的娱乐化时代?——《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
![我们是否已进入媒体的娱乐化时代?——《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1c0a8876529647d272852dd.png)
旦媒体停止制 造 , 我们 的迷茫和不安就
勃 阉啦母
2 o t 3  ̄ 3 期 1 49
N E W S W O R L D I 学 子 论 文 选 登
来 越 多 驻 足 于 台下 的 同 观 者 ,他 们 热 泪
围观者 , 其实声音本身是捕捉不定 的象征 性事物 , 要评定其 “ 好” 声音与否 , 不是坐
在 台 下 的 四位 娱 乐 圈 名人 能 够 一 语 定夺 ,
在 全媒 体时代批 判性思 维对于记 者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是记者应该具 有的基 本 素质 。 郑保卫在 《 新 闻理论新编 》 提 出 新 闻记者要具备 的素质特征 :品德要 高 尚、 政治 要坚 定 、 思维 要敏 捷 、 业 务要熟
始。 然而 这个游 戏已经进 行 了许 久 , 媒体
通过扮演与受众 同甘共 苦的知己角色 , 利
用媒体本身 的社会资 源 , 好像在千辛万苦
的满足大众 的基本需求 , 声嘶力竭 的声讨
现实生活 中人们 的疾苦 , 悄悄 的积 累了越
裸, 那 我们就借 “ 有限效果理论 ”的手 , 让
大众 为媒体投 资生产 的娱乐 内容买单 。
是毒药。
常重要 的预言 : 公共话语 只能诉诸于娱乐 的方式 出现 , 娱乐 的内容取 而代之的成为 文化精神 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 我们毫无
马 斯 洛 需 要 理 论 的 娱 乐 化 实 现
有限效果理论 的主要观 点是 : 大众传 播不能直接改变受众对 事物 的态 度 , 因为 有许 多因素 对受众 做 出决 定起着 重要 的
以商业模式盈利 , 定会招致受众对媒体社
我们 的媒 体 正在进行 着与 之前 美 国 同样 的实验 : 让 人们 投身到电视插头所带 来 的各种娱乐 消遣当 中去 。 既然 “ 魔 弹理
谈中国真人选秀节目引发的美学思考
![谈中国真人选秀节目引发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d745924ed630b1c59eeb5ac.png)
谈中国真人选秀节目引发的美学思考摘要:本文是以中国选秀节目所引起的具有强烈反响的社会热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时下各大电视台的选秀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及其特点与共同性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探究其引发的社会属性及其观众观看之后的心理属性、娱乐性、等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中国选秀节目娱乐性观众心理如果说在过去的2012年有什么让我们难以忘记的电视节目的话,那么就不能不提的便是由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仿佛一夜间好声音中的选手们的名字在各大搜索排行榜上纷纷都出现在前几名的位子上,甚至有他们唱过的歌也被传唱在大街小巷上,而视频的点击率更是高到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究竟《中国好声音》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及其特点抓住观众的心的?这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于此同时就连中央电视台的每年重头戏春节联欢晚会都采取了再各大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选秀中挑选更加优秀及受欢迎的人最后登上除夕夜的春晚的舞台上。
可见选秀类型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各大电视台所做为重点的工作目标,好的选秀节目已经成为了各大电视台高收视率的保证。
一、中国真人选秀节目的历程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有一档真人选秀节目《美在花城》已经悄然问世了,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经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可是人们的思想还是停留在稍许保守的阶段,面对着台上身着暴露的选手们观众是觉得非常害羞甚至有些思想更较为保守的人们来说甚至是伤风败俗的。
那么这就需要台上的选美选手就更需要莫大的勇气。
虽然那时这个节目几乎不被人们所知道,但是《花在美城》这样以选美为形式的电视节目确实具有中国真人选秀节目的早期雏形。
而在这个时候香港早就有类似的选美真人秀活动,那就被我们所熟知《香港小姐》而《香港小姐》的最早出现却是出现在1946年,当然由于背景文化以及环境的差异当时的香港与内地还是有所差异的。
随着进入到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日益的提高以及思想上改编真人选秀的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
看《中国好声音》后的几点思考
![看《中国好声音》后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bcb06cb9ec3d5bbfd0a74d9.png)
《 中国好 声音》的走红 ,和其他那 些选秀节 目差不 多,最主要 的原 因还是找 到了一些具有真正好 嗓子 的个性选手 。首期的选手 , 大部分 的表演 都赢得 了观众热烈 的回应 。比如可爱女孩徐 海星 的一 首 《 自己》让 原唱李 玟都 赞 叹不 已,称 自己很 喜欢 这个 女孩 ,希 望未来 能跟她 合作 。姚晨 也在 微博上大 赞:“ 不 火不行啊 ! ”而 台湾
要 ,观 众 大 喊 审美 疲 劳 。我 国 的综 艺 节 目从 很 早 以 前就 开 始 模 仿 国
目增添 了许多娱乐性 。沉稳 的刘欢 为劝说 自卑 的网友 激动地脱 帽; 豪爽 的那英脱 下高跟鞋和选手 一起 高歌 ;摇滚 的庾澄 庆时常手舞足
蹈 ;杨 坤 的3 2 场 演 唱 会 , 被 网友 亲 切地 冠上 “ 三 十二 郎 ”的 称 号 。 ( 二 )选 手
◎ 音乐论 坛
看 《 中国好声 音 后的几点思考
■ 粟 畅
【 摘 要】: 随着 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出现 了越来越多的选秀节 目,在这各式各样的节 目堆中 。出现 了 《 中国好 声 音》这 一异 军的崛起 。令这个 夏天的不再沉闷 。收视居 当 日收视榜首 ,在这往 日 平静 的荧屏湖面上泛起 了涟漪 。 本文试论 《 中国好声 音》 “ 火 ”的原 因。 【 关键 词】 : 中国好声音 ;发展 ;问题 ;影响
一
的王牌 综艺 《 就 在 今 夜 》, 壹 周 立 波 秀 源 自美 国 脱 口 秀 节 目, 很
多节 目都是模仿 国外,但是模仿又如 何,只要观众看 的开心 ,对于 模仿 国外娱乐节 目,观 众其实并不排 斥,只是近年来 ,娱乐节 目内
容 不 断 的 重 复 ,就 像 相 亲 节 目,有 段 时 间 几 乎 每 个 频 道 都 在 播 放 , 给 人 们 似 曾相 识 的感 觉 , 让 人 们 失 去 了观 看 的 冲 动 ,让 群 众 感 到 不
《中国好声音》传播学分析
![《中国好声音》传播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4a32c2da38376baf1fae3c.png)
瓮春秀 055《中国好声音》的传播学分析中国好声音似一阵狂热的龙卷风,席卷我国的大江南北,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场音乐风暴发生的原因。
我觉得“认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不仅主持人专业认真,尽管一再被媒体和公众调侃“卖凉茶”,但不妨碍其执着依然,再加上漂亮的“贯口”,人气扶摇直上。
还有,学员在认真地唱歌,导师在认真地“转椅”。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节目的创编者,他们认真地从国外引进版权,认真地从国外进口国内无法生产的最重要道具——转椅。
他们的音响系统据说也是花费不菲,这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水准。
“中国好声音”从一开始就被定位成一个专业的励志的音乐节目,凭借整个节目组这种认真的精神,他们大体做到了。
下面就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一下它“一夜爆红”的原因。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众角度出发来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它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
受众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因个人的兴趣和要求而定,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和愿望。
但该理论脱离了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而这一过程恰受到传媒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没有“奇装异服”,没有矫情的PK环节,也没有夸张渲染,《中国好声音》的选手们只是靠着实力和诚心去打动评委和观众。
辽宁彰武县女孩黄鹤光脚站在舞台唱歌,她说“觉得特别踏实、舒服”。
而“云南哈尼族王子”李维真,个子不高,相貌不扬,常常受到城里同学欺负,但在节目中放声歌唱,所有人为之鼓掌叫好。
还有张玮、赵露、黄勇等诸多选手,虽然“草根”,但他们的声音让人“头皮发麻”。
观众普遍表示,中国之大,人才辈出,藏龙卧虎,民间有许多好歌手。
这些歌手远比很多娱乐公司包装出来的歌手优秀得多。
电视综艺节目过多的煽情桥段早已让人厌烦,而以平凡真实的故事为切入点,更适合观众今天的口味。
中国好声音》会让观众幻想:“如果是我,会为哪一个声音转身”?这种人心底里置换角色的心理诉求是不会变的。
尽管会对选秀、炒作等觉得审美疲劳甚至厌烦,但只要这个好奇的心理诉求还在,这片文化市场永远都还是一片蓝海。
浅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浅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133e1a41e518964bcf847ced.png)
浅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摘要:《中国好声音》作为今夏最火爆的选秀节目,已经成为2012年最热门的话题和最有影响力的选秀节目。
它从国外引进成熟的节目模式,注入中国价值观,成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在中国选秀节目“将死”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成功掀起了中国选秀节目的新一轮热潮。
本文试图从《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特点出发,分析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解析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探究其独特的盈利模式,以及《中国好声音》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保持长期生命力的措施。
以期对中国选秀节目和中国节目模式的创新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模式、好声音、制播分离、盈利一、完整引进模式,制作精良(一)引进成熟模式众所周知,《中国好声音》是由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以200万的价格从国外引进的,节目源自荷兰在2010年推出的《The V oice of Holland》。
《The V oice of Holland》在荷兰一经推出,便创下收视奇迹,其“盲选”的新颖模式与导师的专业程度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此后,《The V oice》被世界上多个国家购买了节目版权。
2011年美国NBC电视台购买了该节目版权,并选择了和人气颇高、几乎不可撼动的《美国偶像》总决赛同时段播出,并在正面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
在中国引进之前,《The V oice》已经在多个国家掀起了好声音的浪潮,好声音的模式也取得巨大成功,所以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时几乎原封复制,所有的Logo和Logo的位置几乎都和国外一模一样。
但在精神内涵上,却强调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情感,借用星空传媒首席执行官田明的话说,是“国际模式,中国表达”。
(二)投入高额资金,打造中国的电视音乐大片。
为了打造中国的“电视大片”,取得良好的节目效果,中国好声音投入了高额的资金,在节目制作的各个方面都精益求精。
如导师的导师的椅子是从英国空运过来的,和原版一样,每个椅子造价80万元人民币,还有现场演唱会级别的音响、中国一流的调音师、乐队和录音师等。
浅谈《中国好声音》
![浅谈《中国好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cdd233d0ce2f0066f53322dd.png)
浅谈《中国好声音》陪伴着我度过这个炎热暑假的是一档浙江卫视推出的节目《中国好声音》。
我是从朋友那里听到有关它的一些评论,如吴莫愁独特的嗓音和饶舌,模特丁丁的清新活力,张玮的high歌劲爆,盲人张玉霞声音的空灵柔美等等。
我从而开始喜欢《中国好声音》,但是当我看了一期后,我是真心真意的狂爱上了它,因此我把它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
《中国好声音》的走红在我的意料之中,下面我就来简单的谈一谈这档音乐节目。
首先四位导师的选定就是一大亮点,有代表爵士嘻哈玩音乐的庾澄庆老师,音乐比较正宗而资历深厚的刘欢老师,歌声情感细腻女人而性格豪爽的那英老师和奋斗励志北漂而嗓音独特的杨坤老师。
四位导师的选定涵盖了方方面面,同时针对于其他的音乐选秀节目也是新颖的。
选手的背景经历挖掘是第二亮点。
《中国好声音》不像其他的节目那样有身份年龄的限制,它给怀有音乐梦想平凡的人一个实现梦的舞台。
于是我们看到每个选手都带了一个故事走到我们面前。
来自县城的女孩光脚唱《Rolling in the deep》,大理的超级哈比人哈尼王子唱摇滚版《在那遥远的地方》,海峡那端的盲女把《月满西楼》演绎的以假乱真。
年轻的平面模特要唱出属于自己的快乐,光头女孩一首《被遗忘的时光》将爵士名伶范进行到底,带着面具穿古装的游戏歌手战胜自卑障碍,还有北漂男孩辛酸打拼、自闭男孩楚楚可怜,有为爱情而唱,有为父母而唱,有为自由而唱,在音乐梦想的大旗帜下展示真实的众生百态。
看到那么多平平凡凡的普通百姓登上舞台,靠着短短几分钟的演唱就去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梦想,的确是一件幸福又励志的事,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怎么能不热爱呢?评委盲选的创新是第三亮点。
“好声音”转椅的设计,打破了种种选秀的窠臼,试图回归音乐本质。
评委盲选这个新颖的设定,一则可以更突出好声音这个内核,以达到返璞归真的定位和形象塑造。
二则,先闻其声再看其人,尤其是反差强烈的选手,戏剧性会更突出,也就是说高潮会来的更为猛烈。
语文培优试卷及答案
![语文培优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4bea7910661ed9ad51f3b0.png)
中报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培优试卷高一语文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
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
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
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
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
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
中国好声音案例解析2
![中国好声音案例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90210c4033687e21af45a973.png)
中国好声音案例解析“好声音”横空出世在这个夏天,在这个炙热的七月,有一档真人选秀节目红遍了大街小巷。
最初我并没有关注过这档节目,有一天晚上,我看到父亲在电脑旁热火朝天地看着这这档节目时,我才知道有一档叫做:《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已经火了半边天。
这个荧屏的宠儿从7月13号的横空出世,就引起国人的强烈关注。
“好声音”被口口相传的火热势头,简直可以用“奔走相告”来形容,而其收视率飙升之快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仅第一期的收视率就居全国第二,为1.477%紧跟天天向上之后。
”好声音”却是火了,火得让人不可思议。
到7月20号的第二期其收视率飙升到 2.717%,居全国第一。
好声音也成了民众一个热议的话题,从那新颖的节目形式,舞台设计,尤其是那四把导师的转椅,无不吸引着电视机前观众的视线。
更为热议的是那四位风格不同的导师,还有选手的歌声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好声音”就这样被观众接受了,被观众在心理上深深的认同了。
甚至有业界人士称中国选秀节目已经走进了春天,中国选秀复活了。
那么这一档开启中国选秀节目复活之路的“好声音”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魔力呢?它是怎么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做的如此成功呢?《中国好声音》会不会也像其他选秀节目一样只是短暂的搏出位呢?现在我们仅以一位专业观众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点燃夏夜荧屏的“好声音”。
一、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你从哪里来?从荷兰声音,英国声音到美国声音,好声音在海外早已经是王牌节目了。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源自荷兰电视模式之父John De Mol的Talpa 公司的The Voice. 该模式已经成功在全球六十余个国家制作播出,并均取得非常成功的收视。
《中国好声音》由英国的IPCN国际传媒公司引进到中国,并授权于灿星制作.创作团队是由《中国达人秀》原班人马和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团队的混编队伍.买断版权,引进原创节目其实质是采用荷兰人得创意,而且节目制作时还有荷兰团队的现场督导。
让音乐传播正能量——观《中国好声音》有感
![让音乐传播正能量——观《中国好声音》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a1928120740be1e650e9a2d.png)
果. 使 之 出现 了音 乐 和情 感 的共 鸣 效 果 。
“ 好声音 ” 这 一 名 词 本 身 就 具 有 丰 富 的 内涵 . 不 但 包 括 专 业 意 义上 的专 业 化 水 平, 如音色 、 音准 、 节奏 等 : 也 包 括 社 会 意
缺 少 其他 电视 节 目 中“ 亲友团” 和“ 粉丝团” 的大声 呐 喊 . 亲 友 团都 不会 发 出 声音 . 观 众 只 能 看到 他们 的表 情 : 有 时 紧皱 眉头 . 有 时 双 手 紧握 . 有 时喜 出望外 . 有时 泪流满 面 , 他
关键词 : 《 中 国好 声 音》 音 乐传 播 正 能 量
一
、
《 中 国好 声 音 卜 . 音 乐本 身 与 情
真 实、 选 手 选 择 的真 实 、 表情态度的真实 , 这 一 节 目形 式 由 于 真 实 而 使 其 充 满 了不 能抵 御 的感 染 力 二、 《 中 国 好 声 音 卜 . 音 乐 与 演 唱 主 体 的 情 感 互 动 四位 导 师在 中 国 当前 音 乐 乐 坛 上 都 是 响 当 当的 人 物 . 他 们 与 广 大 观 众 的 距 离
些 情 感 表 达 不 但联 系着 个 人 的音 乐梦 想 . 而 且 与 个 人 的 现实 生 活 也 密 切相 关 这 些 个 体 的情 感 真 实深 厚 。 反 映 了 人们 的 现 实 生 活 来 源于 生活 和 现 实 的 情 感 深 厚 、 真 实、 不 浮夸 、 不做作 , 让梦想就在眼前。 因此 , 在 音 乐教 学 中 . 要 培 养 学 生 成
义 上 的 价值 表 现 , 如 歌 曲 本 身 具 有 的 时 代
特点 、 历史特 点和文化特 点 : 同 时 还 具 有
浅谈《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的策划营销
![浅谈《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的策划营销](https://img.taocdn.com/s3/m/8b47f2df28ea81c758f578c8.png)
浅谈《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的策划营销“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从2012年7月开始的一个半月里,这句口号伴随着一档横空出世的音乐节目迅速变得耳熟能详。
节节攀升的广告费挡不住兴奋的品牌商挥舞着手中的支票,让人暂时忘却了经济危机的阴霾;稳步上升的收视率,各具特色的人气导师,时刻强调的盲选标准和众口一次的光明前途,让人忘却了这个曾静充斥着绯闻、潜规则和信任危机的选秀市场。
一、一炮而红的《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The V oice of China》,源于荷兰节目《The V oice of Holland》,由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公司以350万三季的价格从注册在英国的版权代理公司IPCN手中购买《TheV oice》的中国版权后,联合浙江卫视强力打造的中国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节目。
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
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
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著名歌手将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中国好声音》这档电视娱乐节目走红之际,恰好是一个有趣的时间。
一度红透中国的“超级女声”首次开播,距今整整8年。
这档节目本身已经消失。
但它开启的中国电视选秀节目之风,8年里愈演愈烈,几乎占据了每一个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产出了许多口水、八卦、炒作、争执。
人们早就烦透了。
几乎一样俗套的节目设置,让人厌恶的“毒舌”评委,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泛滥煽情。
我们并不急着为这款节目送上赞美,而是怀着距离感去观察。
一播出就收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捧(几乎与“超级女声”引发的反响不相上下);收到许多专业人士的称赞;被很多观众认为是真诚之作。
这是我们关注的理由。
我们好奇,这种与当下选秀节目完全不同的娱乐节目,是否会开启又一个潮流,并且部分改变人们所厌恶的俗套节目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判断的问题。
《中国好声音》的思考……
![《中国好声音》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0ad5bdb3186bceb19e8bb73.png)
《中国好声音》的思考……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非常火爆,尤其现在的音乐行业这么低迷,为什么只有中国好声音能脱颖而出,振奋了广大观众的心呢?这里面确实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先说节目本身吧,这档节目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真诚,不造作,不像其它选秀节目似的让人恶心。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我的看法是这样的:1,不随波逐流,坚持做到最好。
这从各方面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四位音乐导师,乐队等,更可贵的是《中国好声音》表达的东西是一种让人向上的东西,用各个网络上的话说就是表达正能量,的确是这样。
这让《中国好声音》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2,模式和以往不同。
以前的电视节目模式是由制作公司制作出来一档节目,然后电视台审核,评估这档节目能为他们带来的效益,然后电视台再低价买进这档节目。
而《中国好声音》采取的模式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这样的模式会更能激发制作方对节目质量的把控,因为和以前相比,它的潜在利润似乎是无比丰厚的——只要做出一档好的节目。
3,导师的分红。
这同样和以往不同,《中国好声音》音乐导师分红上也不是采用以前的单纯劳务支付这样的模式,而是和把他们和节目后期市场的开发捆绑在一起。
据了解,他们是要和中国移动合作,把这些‘好声音’做成彩铃供全国的朋友手机下载同,当然这是需要付费的。
学员们的收入模式同样来源于彩铃的收入。
上面是我对《中国好声音》的理解,下面我们再来看下节目外的东西: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中国好声音》是由加多宝冠名播出的,众所周知,前一阵子加多宝和广药的商标争夺战尘埃落定,广药胜出,加多宝败北。
而通过这个节目,我们都能看的出来虽然商标战中加多宝不及广药,但在营销上加多宝不知比广药高明多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自从加多宝正式改名后,它的广告一时间铺遍各种媒体来告诉广大的消费者他们改名了,在渠道上也是加大广告投入,现在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在小卖店似乎都能看见加多宝的广告。
而这次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再一次奠定了加多宝凉茶在人们心中的的地位。
中国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新发展——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中国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新发展——以《中国好声音》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f94030890c69ec3d5bb7532.png)
2 0 0 4 年湖南卫视 《 超 级 女 声 》 的 成 功 , 带 动 全 国众 多 电 视 台 掀 起 了一 股 音 乐 选 秀 的热 潮 ,如 央视 的 《 梦想 中 国 》 , 东方卫视 《 我型我秀》等 。从节 目制 作方 面来 看,逐级淘汰 的节 目规则、独具个性 的评委老师 、去权威 化的大众评审 以 及场 外投票形式所带动起 的广泛 的观众参 与,都为居高不下
声线与众不同剑走偏锋……在 《 中 国好 声 音 》 的 舞 台上 ,一 切似 乎 都 变 得 不 再 重 要 , 重 要 的 只 有 那 个 发 自内心 而 歌 唱 出 来的声音 ,和那个声音背后对梦想的执著 。那些最终被淘汰
的选手 ,他 们勇敢 地在 这个舞 台上 证 明了 自己、展示 了 自
l 圜翟翟
中国电视音 乐选秀类节 目的新发展
— —
以 中国好声音 为例
1 3 0 0 3 1 )
于 子 淇
( 长春 光华学 院电影学 院
吉林 长春
【 摘要】 2 0 1 z # - 浙 江卫视 《 中 国好 声音》 节 目掀起 了新一 轮 的音 乐视 听盛宴 ,节 目收视率屡 创新 高,本文将浅析 《 中国好 声音》相比 于早期 同类 节 目的一 些创新和 突破 ,希 望能对我 国本土 的音 乐选 秀类 节 目在今后 的创作 中有所帮助 。 【 关键词】 《 中国好声音》 音 乐选秀 导 师制度 梦想梦想 ”先行
电视音乐选秀类节 目喜欢走 平民化的路线 ,低 门槛 的准
入 制度/ 卜 限 年 龄 、性 别 、职 业 、 学 历 、 外 貌 亦 或 是 否 身 陷 残 疾 , 只 要 你 有 一 副 好 嗓 子 , 只要 你有 对 音 乐 的 热 忱 ,这 个 节 目就 对 你 是 敞 开 大 门 的 。 比 如第 一 期 登场 的 来 自台 湾 板 桥 的 张 玉 霞 ,她 双 眼 失 明 ,却 用 一 首 邓丽 君 的 《 独 上 西 楼 》 征 服 了所有人 的耳朵 ,同时得 到了4 位 导师 的高度赞赏 。每个人 都 有 拥 有 梦 想 的权 利 ,都 有 去 实现 梦 想 的 渴 望 ,而 唱 歌 这 一 梦 想恰 恰是凡人都可 以去追逐 的,因为它本身对外界条件 的 要求就 比较低 ,且 唱歌作 为普通 百姓的娱乐活动 由来 已久 ,
《中国好声音》成功因素探析
![《中国好声音》成功因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1f44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2.png)
《中国好声音》成功因素探析近年来,中国好声音成为了中国乐坛的一股强大力气,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谈论。
这个才艺竞演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选手的实力和制作团队的努力外,还有其他一些不容轻忽的因素。
本文将对《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探析。
一、选手的卓越表现选手是《中国好声音》的核心元素之一,他们的卓越表现是这个节目之所以引人注目标重要原因。
起首,选手们的音乐实力和表演技巧是参赛的基础要求,他们务必有一定的音乐才能才能站上这个舞台。
其次,选手们的人生故事也是触动观众心里的关键。
他们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情感和感受,让观众们产生共鸣。
最后,选手们的真实性和纯真度也是他们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观众们期望看到的是真实的人,而不是经过筹划和包装的形象。
这些因素使得选手们成为了观众们喜爱和支持的对象。
二、节目标精心制作《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在节目制作方面下足功夫的电视节目。
起首,节目标导演和制作团队对选手们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培训,以确保他们的音乐实力和表演能力达到一定水平。
其次,节目通过创新和个性化的设计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比如,竞赛的奇特环节和赛制设置,以及选手们与导师的互动等等。
再次,节目重视剧情的表现和叙事的手法,通过选手们的背后故事和音乐情感的传达,让观众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毗连。
三、导师的魅力和影响力导师是《中国好声音》另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
作为专业音乐界的领军人物和导师,他们的魅力和影响力为这个节目增添了奇特的魅力。
起首,导师们的音乐实力和专业性是选手们追求的榜样。
他们在音乐领域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造诣,能够赐予选手们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其次,导师们对选手们的照顾和扶持也使得选手们感受到了导师们的人性化关怀。
这种导师与学员之间的干系,不仅增加了观众的观看爱好,也加强了赛事的可持续性。
四、观众的广泛参与观众是《中国好声音》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观众的广泛参与是这个节目标一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
1、首页
2、综艺节目的未来之路
【摘要】希望查字典论文网整理的新闻传播论文:《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摘要: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播出后,以其精良的选秀
模式、草根娱乐大众的理念、台上台下互动活泼的氛围不仅牢牢吸引住了传统的收视人群,还将知识分子、青少年人群等此前几乎与电视“绝缘”的群体吸引过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听的愉悦,更多的是对同类节目未来的思考。
关键词:声音;选秀;理念;思考;
从2012年7月起,一个名为《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开始引起国人的注意。
到9月底该节目落下帷幕时,几乎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都市人谈论的热门。
《中国好声音》的初次亮相给观众带来了惊喜,伴随着高收视率、高关注度,也引起了业界对如何办好娱乐节目的深刻思考。
《中国好声音》和传统的娱乐节目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理念的不同。
传统娱乐节目是“明星娱乐大众”,而《中国好声音》是“草根娱乐大众”。
看到《中国好声音》中的草根面孔,普通人也有了极大的参与感。
草根更亲民,也更真实。
当前中国的娱乐圈可谓是八卦新闻叠出,虚假炒作横行,各种潜规则五花八门。
这让众多粉丝失望透顶。
相比其他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对歌手的包装不是最好的,歌手的歌唱水平也不是最优秀的,但它带给人们的感动却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
音乐传播是需要媒介的。
然而,真正能引起人们对音乐关注的媒介却很少。
娱乐节目留给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往往都是哪个女明星被潜规则了,哪个明星又走光了,谁和谁又离婚了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很低级,也很无聊的。
然而,这种低级和无聊却时常充斥着中国的娱乐界。
这与时下党中央倡导的大力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初衷格格不入。
《中国好声音》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观众对综艺节目的期许,在人们眼前展现出一抹亮色,给草根带来欢乐的同时,也重新燃起人们对中国综艺节目的希望。
下面,我试着就《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从观众需求的角度来说,《中国好声音》的选秀模式是巨大的成功
(一)选手质量高、赛制公平
《中国好声音》每期推出8名歌手,每位歌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比如长的很萌,但
声音很power的海星,又比如留着大胡子却唱着细腻情歌的李代沫。
节目中选手们用自己
在舞台上的表演和对音乐的演绎来打动观众和评委。
选手能否胜出由导师考核决定。
在总决赛时又将选择的权利交还给观众,得票多少,能否胜出,选手的实力和现场表现起决定作用。
(二)评委质量高
节目中由刘欢、那英、庾澄庆和杨坤四人担任评委和导师。
他们不仅专业水平高,名誉头衔多,而且知名度大,覆盖人群足够广,包括很多60后的观众都是他们的忠实粉丝。
(三)风格清新,绝少世俗
选手们参与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用音乐愉悦自己,愉悦观众。
能否出名,能否胜出对他们来说并不十分重要。
很多选手本身就是音乐从业人员,甚或以音乐为生,因而,在舞台上对音乐的诠释和演绎就完全不同,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带给人们的完全是享受。
节目的整体氛围要远好于《超女》之类的节目,没有那种一心想要通过这个平台出名成星的感觉。
(四)人情味浓郁
节目中,有少量选手的演唱并没有赢得的认可。
但是,在选手离开时,导师们都能先对选手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再委婉地指出选手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音乐修养和人生态度,对选手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比如不很自信的董贞,声音甜美但是却对自己长相不自信,在导师的鼓励下终于解开面纱,勇敢地面对观众,表现自我。
尽管最终没能加入导师的团队,但是还是实现了自我心理上的突破。
还有一些选手参加节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圆梦,能不能加入导师的团队,倒在其次。
二、在制作方式上与中国传统的综艺节目有巨大不同
当今中国选秀节目可谓名目繁多,层出不穷。
从《超级女生》到《快乐男声》,再到《加油好男儿》,虽然名字不同,但是基本模式相差不多,观众早就产生了厌烦情绪,希望有一档选秀节目能有所突破。
《中国好声音》正是在这个时侯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一)精良制作
据《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介绍,为捕捉到每个学员、导师和亲友团的表情和动作细节,每集不到90分钟的节目,节目组动用27台摄像机同时摄录,调用素材量达到10000多
分钟,片比高达130~140︰1,是国内同类节目的至少40倍。
为学到“The voice”版权方的精髓,节目组完全比照海外节目进行操作,从操作流程、舞台布景到灯光布置和台词脚本,甚至摄像机光圈调校的标准全盘照搬。
节目录制场地采用专业的后台音控操作设备和环绕全场的巨型LED屏,甚至每位学员脚下踩踏的舞台,也是一面智能LED屏幕,它会随着学员演唱时的律动而变换图形和色彩。
此外,《中国好声音》还推出了豪华的制作阵容。
除了四大导师和众多实力惊人的选手外,担任《中国好声音》音效总监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音响总监金少刚,录音由给王菲录制专辑的李军负责,就连伴奏也选用专门给一线明星伴奏的乐队。
正是这些顶级阵容的通力合作,才有了《中国好声音》“上佳”的节目品质。
其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二)故事感人
好声音的背后,流淌着平凡人丰富的情感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正因为此,坚持通过歌声赢得自信和尊重的“哈尼王子”李维真,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背负工友梦想而来的航天人云杰等,这些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才走进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里。
(三)广告播报雷人
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任何节目都少不了广告。
在关键时刻出现广告,让人揪心,也令人不快。
但《中国好声音》的广告播送方式,却别出心裁。
节目利用华少的“中国快声音”,在短短的43秒快速播送广告,既照顾了赞助商的利益,又诙谐幽默,令人捧腹,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三、成功把握互动,尊重表达诉求更是《中国好声音》一夜爆红的关键
在当今这样一个眼球效应时代,任何一档电视节目的走红,追根溯源,就在于满足了观众特定的文化需求。
而这,正是《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关键所在。
首先是对社会互动的成功把握。
社会互动的核心在于互动双方权利平等、地位均等,只有把握好这一点,社会互动才会传递出温情的力量。
在《中国好声音》里,社会互动不仅体现为评委和参赛选手的“双向选择”,更体现在二者的亲密互动。
直爽率真的那英走上舞台,光脚与“黄大嗓”high歌一曲,沧桑感性的杨坤遭遇忠实粉丝,和“全职妈妈”戴月一起演唱的《里约热内卢》,既让观众陶醉在音乐之中,也让人们体味了互动的感染力。
在网络社会时代,娱乐节目想要成功绝对离不开对社会化媒体的利用。
微博的热议和转发也为收视率的提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开播初期,《中国好声音》利用微博、手机短信等社会化媒体的大量转发及话题刷新等手段,有效支撑了选手精彩表现视频的传播,使得节目营销得以一步一步地成功实施,最终让《中国好声音》席卷微博,沸腾短信,成为观众群体逃避不开的话题。
其次是对表达诉求的充分尊重。
正如《人民日报》《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1]所言,我们迎来了表达的“黄金时代”,但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
《中国好声音》以“声音”为原料,以“故事”为佐料,赋予参赛选手充分的表达空间,让我们在品味悦耳歌曲的同时,也能倾听歌曲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通过《中国好声音》,一些曾经被忽视的声音,一些过去被遗忘的面孔,终于走到聚光灯下和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