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在语文备考中,背诵一些重要的古文知识,对中考语文的考试是有帮助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1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左山右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2黔之驴唐代: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3马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24篇)注: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

其中加*号的篇目为新增篇目。

1.孔子语录《论语》【经典背诵段落】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4.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020年中考高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实词150个

2020年中考高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实词150个

中高考必考的150 个实词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 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 、【被】(1)名词。

被子。

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一(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 ? 不苟》)(3)介词。

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4)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1)动词。

①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 ? ?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 ? ? ?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 ?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 ? ?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中考语文必背180个文言文实词

中考语文必背180个文言文实词

中考语文必背180个文言文实词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 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 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 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 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 ③将要。

(今当远离) 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 ⑤值,正在。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手册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手册

⑤济(jì)。
望岳
(唐)杜甫
岱①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虚实结合,表现泰山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荡胸生曾③云,决眦④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名言,表达
远大抱负,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异曲同工)
【注】①岱(dài)。②了(liǎo)。③曾(céng)。④眦(zì)。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④,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体现赋税的沉重,与
“苛政猛于虎”内涵一致)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⑤,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①陇(lǒng)。②荷(hè)。③饷(xiǎng)。④穗(suì)。
⑤石(dàn)。
发求之不得的忧思)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⑥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①窈窕(yǎo tiǎo)。②好(hǎo)。③逑(qiú)。
④荇(xìnɡ)。⑤寤寐(wù mèi)。⑥芼(mào)。
蒹葭①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
水伊人”一词的来源)
溯洄②从之,道阻且长。(形容道路遥远,充满艰
难险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③。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④。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⑤。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⑥。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⑦。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⑧。
【注】①蒹葭(jiān jiā)。②溯洄(sù huí)。③晞(xī)。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手册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
1.孔子语录 《论语》 【经典背诵段落】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 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 伯》)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
———————————————————————————————— 作者: ———————————————————————————————— 日期: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24 篇)
注: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其中加*号的篇目为新增篇目。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 灵公》) 1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里仁》) 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 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中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词汇总结

中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词汇总结

中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词汇总结中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词汇总结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w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w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必背

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必背

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必背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必背的内容通常包括了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和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篇目,供参考:1.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3. 《出师表》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5. 《醉翁亭记》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6.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7.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 《爱莲说》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 《岳阳楼记》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1. 《滕王阁序》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2. 《诗经》节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3. 《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14.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15.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些篇目是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词中常见的必背内容,学生应熟练掌握其内容、作者、出处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1.孔子语录孔子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9)子曰:“富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0)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1)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语文中考必背古诗文言文

语文中考必背古诗文言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背诵汇总七年级上册《论语》六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竭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年级下册: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及词汇(24篇)注: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

其中加*号的篇目为新增篇目。

1.孔子语录《论语》【经典背诵段落】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4.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②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③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智慧)④莫.春者(“莫”通“暮”,尽,晚)2.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两个词,“可”,可以,“以”,凭、靠;今义:能够,许可)34.①学而时.习之(时间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指旧知识,“新”指新知识) ④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2.伤仲永* 王安石【经典背诵段落】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牵,引) 23.古今异义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4.词类活用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②父异.焉(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诧异)③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④父利.其然也(名词用作动词,认为……有利可图)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3.孙权劝学*司马光【经典背诵段落】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词汇清单】1.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23.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②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③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④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越发)4.口技林嗣环【经典背诵段落】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词汇清单】1.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23.古今异义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转折,然而)4.词类活用①妇抚儿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用作动词,说出)③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④抚尺一下.(方位名词作动词,落,拍)5.桃花源记陶渊明【经典背诵段落】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词汇清单】1.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3.古今异义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③率妻子..[(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邑人来此绝境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④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⑤便扶.向路(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⑥未果.,寻病终(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4.词类活用①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②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③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6.陋室铭刘禹锡【经典背诵段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词汇清单】1义之动词,去,到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②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灵异)③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④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7.爱莲说周敦颐【经典背诵段落】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汇清单】1.一词多义词语义项例句成语①鲜少,读xiǎn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鲜为人知鲜艳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鲜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②远远播香远益清(《爱莲说》) /远远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远走高飞③出从……出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夺眶而出出去不复出焉(《桃花源记》)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现,显露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层出不穷说出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脱口而出2.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种植)3.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②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远播;清,显得清幽)8.三峡郦道元【经典背诵段落】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词汇清单】1.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2.一词多义词语义项例句成语①自从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自始至终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自己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自力更生②良很良多趣味(《三峡》) 用心良苦善良此皆良实(《出师表》) /精良,好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良辰美景③属连续,连接属引凄异(《三峡》) / 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 通“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虽即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虽然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⑤绝消失,停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隔绝的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极绝多生怪柏(《三峡》) 绝顶聪明断,断绝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络绎不绝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3.古今异义①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或者,或许)②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两个词,“至”,到,“于”是助词,无义;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4.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②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③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④每至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结霜)9.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经典背诵段落】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词汇清单】1.一词多义词语义项例句成语①寻寻找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寻根究底寻章摘句寻向所志(《桃花源记》)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②空空灵,透彻庭下如积水空明(《记承天寺夜游》) / 消散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 在空中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③入照进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 /2.古今异义念.无与为乐者(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10.湖心亭看雪*张岱【经典背诵段落】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