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礼仪文化的现代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交礼仪中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交礼仪中的传承和发展社交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用于溝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一种形式,它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礼仪的特征包括社会性、规范性、多样差异性和传承发展性。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从礼仪的多样性和传承性入手,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和透彻地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实际操作起来,也会愈发得心应手。
我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如果能够将现代社交礼仪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重新解读,结合现代国际通行的准则,以全新的视角呈现在学生眼前,定能带给学生既熟悉又新鲜的学习感受,效果事半功倍。
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礼仪教程》为例,礼仪概说、仪容礼仪、服饰礼仪、称谓礼仪、握手礼仪、宴饮礼仪等多个课题的内容均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承袭的关系。
本文将分别阐述在社交礼仪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把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现代礼仪规程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为自身的言行举止打上礼仪的烙印,将中国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一、礼仪概说礼仪的本质是通过某些规范化的行为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尊重、友好、体谅等,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但这样的解释并不足以让我们窥见礼仪的本源,只能粗浅地解释它的本义。
因此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字形本身出发,讲解礼仪起源。
从礼的甲骨文、金文以及篆书的字形和繁体字禮的字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时礼的含义,是跟祭祀、祈福相关。
《说文解字》中有禮,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从示从豊,豊亦聲。
古文禮,靈啓切。
对礼的两部分字形示和豊分别释义,就会发现礼的本质就是将心底对神灵或者祖先的尊敬以美食、美酒或者歌舞等拜祭的形式呈现出来,展示给对方看,延续了几千年至今,就演变成对他人的敬意,因此,无论社交礼仪怎样变化,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性,究其根本,都是表示出尊敬和友善。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也发现,从这个角度切入,学生都很感兴趣,在对字形拆分和释义的过程中,稍微为学生引申一点训诂学的内容,借助汉字强大的表意功能,学生理解起来不会过于困难,相反很容易就领会了礼仪的本质和传承发展。
2024年现代礼仪文明心得体会
2024年现代礼仪文明心得体会2024年,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发展和多元化的阶段。
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科技进步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给人们的礼仪行为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对现代礼仪文明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现代礼仪应该注重尊重和平等。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社会对包括性别、种族、身份等方面的歧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平等和尊重他人的权利。
在现代礼仪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带有歧视意味的语言,尊重每个人的性别身份和个人选择,并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干涉他人的私人生活和决策。
其次,现代礼仪应该注重互助和合作。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依赖于团队合作,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和互助精神。
在现代礼仪中,我们应该尽量提供帮助和支持给他人,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并与他人和谐共处。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与他人持不同意见时保持冷静和尊重的态度,以达到有效的沟通和共识。
再次,现代礼仪应该注重数字时代的礼仪。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礼仪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数字隐私和数据安全,不随意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和照片。
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在公共场合过度使用,不打扰他人的休息和工作。
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和社交网络,积极参与社会讨论和交流,但要注意谨慎使用和分辨虚假信息。
最后,现代礼仪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在现代礼仪中,我们应该尊重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废物和污染。
我们应该鼓励使用环保和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并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动物权益,拒绝参与和支持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
中国传统美德礼仪之邦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美德礼仪之邦的传承与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注重传统美德和礼仪规范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传统美德和礼仪规范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美德礼仪之邦的传承与发展,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美德礼仪之邦的传承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会教育子女要懂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和关心他人。
这些道德准则通过亲身示范和教诲被传递给下一代。
而在学校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强调行为规范、礼貌待人和团结合作等美德。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美德礼仪得以薪火相传,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中国社会还注重对传统美德礼仪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为传统美德礼仪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推动传统美德礼仪的研究和普及,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培训班,以鼓励人们了解和传承传统美德礼仪。
同时,中国也在推动传统美德礼仪与现代社会的结合,通过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变革的方式,使传统美德礼仪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统美德礼仪的传承和发展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美德礼仪的传承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明程度。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美德和礼仪规范,将很难实现和谐共处和社会稳定。
通过传承和发展传统美德礼仪,可以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宽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其次,传统美德礼仪的传承有助于培养优秀人才和领导力。
中国传统美德礼仪注重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这对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传承和发展传统美德礼仪,可以培养年轻人的求知欲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力,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最后,传统美德礼仪的传承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念,这些都体现在传统美德礼仪中。
中华礼仪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礼仪的传承与创新一、传承中华礼仪的重要性1. 什么是中华礼仪?中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总称,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
2. 为什么要传承中华礼仪?•保持文化传统的连续性。
中华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华礼仪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
中华礼仪强调人际交往的规范和仪式感,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增强人们的社会归属感。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质。
中华礼仪强调尊重与自律,通过传承中华礼仪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提升个人素养与修养。
3. 中华礼仪的传承方式•家庭传承。
家庭是中华礼仪传承的基本单位,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中华礼仪传承给子女,形成家族传统。
•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将中华礼仪纳入教育课程中,通过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华礼仪。
•社会活动。
社会组织、文化机构等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中华礼仪传承活动,如礼仪讲座、展览等,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中华礼仪。
二、中华礼仪的创新1. 礼仪的适应性创新中华礼仪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传承的基础上,可以对传统礼仪进行适度的改变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多样性。
2. 礼仪的融合创新中华礼仪可以与其他文化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创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交融,创造出具有中华特色的国际礼仪。
3. 礼仪的个性化创新中华礼仪在传承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个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创新。
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给予人们更多的发挥空间,让中华礼仪更贴近当代人的需求和心理。
4. 礼仪的科技创新中华礼仪可以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如在传统礼仪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礼仪交流和互动。
三、如何促进中华礼仪的传承与创新1. 加强教育力度•提高中华礼仪传承的教育重要性意识,将中华礼仪纳入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礼仪教育。
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传统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逐渐被人们重新重视与传承。
传统礼仪是一种优秀的文化表达,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社会交往和个人修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多元融合,我们也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让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互相融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并对如何保持传统礼仪的独特性做出一些思考。
一、传统礼仪的重要性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是践行社会道德的一种方式。
在传统礼仪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独有的美德和价值观,如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友好待人等。
这些优秀的传统礼仪不仅加强了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也让人们在交往中更加和谐。
二、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在社交场合还是商务活动中,传统礼仪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社交场合中,比如婚宴、寿宴等,传统的祝福礼仪和用餐礼仪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这些行为不仅表达了对他人的关怀,也展现了自己的修养和礼貌。
在商务活动中,传统的握手礼仪和交换名片的规矩依然存在,这些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
三、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融合的挑战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礼仪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现代社会注重个性和多样性,传统礼仪在一些场合可能显得过于正式和拘束,很难与现代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相契合。
因此,如何在保持传统礼仪的独特性的同时,进行适度的变革和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如何实现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融合1. 教育与宣传:加强传统礼仪教育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传统礼仪的价值,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意识。
2. 灵活转换:在特定场合中,可以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传统礼仪进行灵活的转换和调整,让传统礼仪更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3. 创新与融入:在一些传统仪式和节日中,可以引入现代元素,使传统礼仪更富有时代感和现代社会的特点。
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代礼仪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代礼仪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之一就是礼仪文化。
礼仪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于行为规范、道德伦理的追求,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
传统的中华礼仪文化以其庄重、儒雅、和谐的特点,以及严谨的仪式和独特的礼仪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传统礼仪的重要性传统礼仪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好,还彰显了家族、社会、国家的和谐和稳定。
传统礼仪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涵盖了各个方面,如进食礼仪、婚礼习俗、葬礼仪式等。
这些礼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的行为举止,形成了秩序井然的社会风貌。
而在人际交往中,传统礼仪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表达人们的敬意、友好、尊重和信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传统礼仪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代表着传统礼仪的典型仪式。
首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过程中充满了丰富多样的礼仪仪式,如贴春联、守岁、迎神、祭祖等,这些节日活动中所体现的礼仪规范以及对祖先、亲友的尊敬,彰显了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
其次,婚礼也是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中国婚姻婚礼习俗繁多,象征意义深刻,凸显了以家庭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结婚仪式经过了好几个环节,包括嫁妆、迎亲、拜堂、敬茶等,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规范。
另外,祭祀活动也是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祭祀祖先能够提高子孙后代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不仅维系着家族的凝聚力,更承载了对先祖的纪念和尊重之情。
三、现代社会中的礼仪文化进入现代社会,礼仪文化在一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其核心价值依然存在并受到重视。
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了更广泛的交往平台,同时也对人们的礼仪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商业活动中,人们需要学习商务礼仪以及各种社交礼仪。
在公共场所,人们需要遵守社交礼仪、公共秩序,尊重他人的权益和个人空间。
文明礼仪工作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文明礼仪工作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礼仪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文明礼仪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本文将就文明礼仪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文明礼仪工作的重要性1. 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快节奏和复杂,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互动也越来越频繁。
这样的社会需求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文明礼仪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只有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形象,增强个人的社会竞争力。
2. 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良好的文明礼仪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强调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如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的秩序维护、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等,都需要文明礼仪素养高的人才。
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也能够提高个人生活质量,让人们更加愉悦、自信。
3. 促进国际交往。
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文明礼仪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作为吸引外资、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表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这也促进了对文明礼仪的研究和推广。
同时,在文化交流、人文交流等国际交流活动中,良好的文明礼仪是交流成功的关键。
二、文明礼仪工作的发展趋势1. 文明礼仪标准化。
文明礼仪不能单凭经验、惯例和个人偏好,需要配备一定的标准来引导,以确保社会规范得到有效的执行。
随着文明礼仪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对文明礼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比如交通指挥员标准等,为文明礼仪行为提供了标准化的指导。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标准化将会成为必然趋势。
2. 文明礼仪工作的专业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明礼仪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通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祖先的思想和智慧,同时也能够从中发现其现代价值,让这些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来。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概述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礼仪文化,认为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文化中,礼仪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对于人类尊严和自尊心的尊重。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礼记》中,详细地记载了各种礼仪,如婚礼、葬礼、宴会等,这些礼仪既体现了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的现代价值1. 促进社会和谐礼仪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尊重,既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文化依旧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复杂、人际交往频繁,礼仪文化成为减少人际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企业组织中,礼仪文化不仅仅是个人教养,还应当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2. 培养人文素质礼仪文化有助于培养个人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涵养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一个有良好礼貌习惯的人,将会更加关注他人的情感、思想,更能够尊重和体贴他人的感受。
在现代社会中,注重礼仪文化的人往往与践行雅量大度,既能为他人着想,也能为自己谋福利。
3. 提高全民的文化修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礼仪文化不仅是个人修身的方式,更是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细节之处做起,有助于提高全民文化修养,形成文明和秩序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标志着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结语在如今飞快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也越来越具有价值。
通过整理总结传统礼仪,挖掘它的现代价值,加强礼仪文化的研究和普及,有助于提高全民素质水平,建设和谐社会。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的文明礼仪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的文明礼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秉承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礼仪观念,使得中华文明得以长久传承。
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礼仪与文明的关系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与变革。
本文将探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中的文明礼仪,展示其重要性以及现代社会对它的期待。
一、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文明礼仪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培养个人的修养,弘扬民族优秀传统,保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明礼仪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空间日益狭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频繁而密切。
通过遵守礼仪规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友谊,提高社交能力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其次,文明礼仪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句“请”、“谢谢”或一次微笑,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展现个人修养的细微之处。
在言谈举止中注重文明礼仪,可以培养自己的品行和修养,使个人更具人格魅力。
最后,文明礼仪是民族优秀传统的体现。
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赋予了我们独特的礼仪观念,例如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礼仪,可以使我们更加自信和自豪地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二、现代社会对文明礼仪的期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文明礼仪的期待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首先,社会期待个人礼貌用语的运用。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主要通过言语进行。
虽然这给我们带来了更高效的沟通方式,但也容易造成言辞过激或不尊重他人。
因此,社会期待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以及避免冒犯性的言语和行为。
其次,社会期待公共场合的文明举止。
公共场合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相聚交流的场所。
而在公共场合中,文明礼仪是尤为重要的。
例如,排队、遵守交通规则、让座让行等,这些小举动都能够为公共场所创造更好的秩序与氛围。
再次,社会期待尊重个人隐私和个人空间。
现代礼仪的发展与变化
OCCUPATION1072011 7现代礼仪的发展与变化文/陈海华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礼仪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是在风俗和传统变化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礼仪虽然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但它也毫不例外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各民族的文化都会互相渗透,尤其是随着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西方的现代礼仪文化逐渐被引入中国。
中华礼仪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礼仪文化,顺应时代发展而发生了更文明、更简洁、更实用的变化。
笔者就近现代礼仪的发展与变化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礼仪内涵的发展与变化中华礼仪主要由“礼俗”和“礼制”构成。
礼制是国家的礼仪制度,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为统治阶级服务。
在中国古代,“礼仪”的含义很广,既表现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又涵盖政治法律制度,因此,也成为国家的一种统治手段。
在封建社会,礼仪无形中被打上了不平等的阶级烙印,直接体现了一定的不平等。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自由、民主、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建立,礼仪与政治体制、法律典章、行政区划等逐步分离,其涵盖的范畴逐渐缩小。
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现代礼仪摒弃了旧社会中体现不平等的旧礼制,去掉了不合时宜的繁文缛节、复杂琐碎的内容。
现代礼仪体现的是新型的社会关系和时代风貌,其核心是尊重与友好,一般只有仪式和礼节的含义。
二、礼仪形式的变化现代社会讲求文明、高效,对人们的礼仪素养要求更高,融汇中西文化,体现民主、平等、尊重,其形式简明、实用、新颖,灵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1.称谓礼仪的变化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它不仅是一个名称,更能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
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传统礼仪的变革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 想的解放,一些传统的礼仪逐渐 被简化或淘汰,例如裹脚、束胸 等陋习逐渐被废弃。
新文化运动与礼仪
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知识分子 和思想家开始倡导新式礼仪,强 调平等、自由和个性,对传统的 礼仪观念产生了冲击。
礼仪在现代的变革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多元文化的 发展,现代礼仪越来越呈现出多 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不同文化 间的交流与融合成为礼仪发展的
规范性
礼仪文化强调行为的规范和准则,约 束人们的行为举止,维护社会秩序和
和。
多样性
礼仪文化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宗教 和历史背景下呈现出多样性,具有丰 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传承性
礼仪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对传统 与现代之间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礼仪文化的价值
促进交流与沟通
礼仪文化作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有 助于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更好地交流与 沟通。
汉唐时期,礼仪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各种宴会、节庆活动都有严 格的礼仪规定。
明清时期的礼仪高峰
明清时期,礼仪文化达到了高峰,不仅在宫廷中实行严格的礼仪制度,民间也 有许多礼仪习俗。
02
礼仪文化的发展历程
礼仪在古代的发展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
儒家思想与礼仪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维护部落的稳 定和团结,逐渐形成了一些简单的仪 式和规矩,这是礼仪的雏形。
西方礼仪文化
起源与形成
西方礼仪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后来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 动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主要特点
强调自由、平等、尊重个人权利,注重礼貌、得体和规范,体现了 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现代影响
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和推陈出新
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和推陈出新【摘要】礼仪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它既表现为外在行为方式,又表现为传统的民俗习惯。
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就非要了解“礼”不可,而学习礼仪,也必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丰厚的基石,只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把握礼仪之精神内核。
【关键字】礼仪与文明传承推陈出新诚信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活水源泉,民族力量的核心动力。
礼仪规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礼仪规范讲究提升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谈吐高雅,举止文雅,待人处世合乎道德规范。
礼仪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的现实反映。
一、传承中华礼仪文化的必要性(一)现代社会更需要讲究礼仪。
经济越发展、文化越进步,人类越是在意言行举止的高尚典雅,以此装饰自身,凸显文明人的修养。
所以古人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之说。
人类社会越是繁荣发达、越是扩大活动范围,越需要公共场合的相处规则,越需要礼仪。
(二)现代化发展需要与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许多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焕发出新文化·艺术的活力,成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礼仪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国民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
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
(四)要把礼仪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工程。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专门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弘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礼仪)
弘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礼仪)今天给各位分享弘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礼仪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内涵及当代实现意义2、中国礼仪的传承与发展3、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一谈中国传统礼仪有哪4、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哪些5、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礼仪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内涵及当代实现意义礼仪就其本义及其引申义而言,是体现社会、自然及其人类生存与发展规律的社会交往之道,具有永恒的价值。
因此古代的礼仪值得我们去清理、挖掘、加工利用乃至发扬光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了家门、国门。
国际通行的这些礼仪规范已被纳入正式的国际公约,成为各国正式交往不可缺少的行为准则。
正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由此看来,礼仪在今天不是可有可无的小节,不是什么陈规陋习,更不该被淘汰。
它是个人道德水准和教养的标志,民族力的体现,是走向世界的桥梁。
所以,在现代生活中,礼仪不是不重要了,而是越来越重要了,现代的人们离不开礼仪。
当今社会,国家有大小之分,民族人口有多寡之别,社会形态也各不相同,但文明民族都很注重礼仪。
民族素质好的国家,国民修养好,文明有礼,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反,一个不讲礼仪,粗野鄙俗的民族是不可能创造现代化的经济和文化。
一个国家,当它逐渐富强起来时,文明礼仪和公共道德也应该相应得到重视和提高。
中国到了一个经济腾飞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现代礼仪应该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密切,除了正式的官方交往之外,民间的涉外交往也日益增多。
这既是我国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成果,也是国际市场走向一体化的必然。
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礼仪传统,保持礼节与礼仪的民族特色。
中华礼仪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礼仪的传承与创新一、中华礼仪的概述中华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禅学等。
中华礼仪是一种以尊重和关爱他人为核心的行为准则和社交规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中华礼仪的传承1. 传统教育体系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非常注重礼仪教育。
从小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著作,到后来进入私塾或官府学校接受更加系统化的教育,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
这些规范不仅包括如何对待长辈、师长等上级权威人士,还包括如何与同龄人相处、如何处理各种社交场合等。
2. 家庭传承除了正式教育外,家庭也是中华礼仪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母通常会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让他们知道如何尊重长辈、关爱他人、处理各种社交场合等。
此外,家庭也是孩子们学习礼仪的最佳场所,家长会教孩子如何行礼、如何与人交往等。
3. 社会实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许多节日和仪式都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
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婚礼、葬礼等重要仪式,都有着独特的礼仪规范。
通过参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礼仪。
三、中华礼仪的创新1. 社会变革背景下的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中华礼仪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一些传统的礼仪规范已经过时或不再适用。
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华礼仪。
2. 基于现代科技的创新现代科技为中华礼仪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例如,在网络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和应用程序来交流和分享礼仪知识,从而推动中华礼仪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现代科技还可以为中华礼仪的实践提供更多便利,例如通过在线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远程会晤。
3. 跨文化融合的创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中华礼仪也面临着跨文化融合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礼仪文化,并将其与中华礼仪相结合,从而形成更加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中华礼仪。
论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
论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为数千年来不断传承下来,古往今来,具有重要而集体的当代价值。
一、陶冶品德。
礼仪文化不仅像一种道德准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强调了尊老、敬长、爱护弱小,温和为贵,能够帮助我们培养礼貌德行,维护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并养成爱惜物、重考勤的良好的习惯,从而逐渐塑造自我,启发思想,形成优秀的品质。
二、重视家庭关系。
传统礼仪文化给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强调子女要孝敬父母,提倡兄弟姐妹的团结和友爱,促进家庭的和悦融洽。
家庭是一个有着牢固关系的公共池塘,当成员们都不忘“家政”,而全家之间更加宽厚和体贴,一家人就能和睦宁静、温馨亲切。
三、凝聚民族凝聚力。
传统礼仪文化包括孝道、礼仪、习俗、礼教等,均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脉络。
礼仪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融合文化,凝聚民族凝聚力,彰显中华文明的伟大气息,并通过考古、文献等研究记录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对继承传承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传统礼仪文化可以让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有更好的仪容仪表,引发更多人去保护社会各种资源,以便维护社会稳定。
男子汉之情守护妇女,教化君子以耻辱;老幼相应而立,强调一言一行的谦虚温和,培养我们公德心,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可以让当今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和社会风气。
五、提高社会文明素养。
礼仪文化的传承,把握礼节的分寸,关乎于人们的社会文明素养提升,例如:“文明礼貌”、“知礼之道”、“客气之礼”等,使社会变得更加文明,是当下社会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蕴涵着真正的礼仪文明精神,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我们去追求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够陶冶品德、重视家庭关系、凝聚民族凝聚力、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以及提高社会文明素养等诸多功能,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真诚的继承和发扬,礼仪文化就可以延续无穷,传统的文化文化也将在不断的发展中遍布全国。
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封建礼仪到现代的社交礼仪,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的痕迹。
古代中国礼仪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
商代的礼仪主要体现在祭祀活动中,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周代则在商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以尊奉天地神明和尊卑有序为核心。
周代的礼仪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封建礼仪的基石。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社会进入了秦汉时期。
在这个时期,礼仪逐渐成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皇帝通过制定一系列官方礼仪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同时,儒家思想的兴起也对礼仪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遵循礼仪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因此,礼仪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交流,中国礼仪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唐代是中国礼仪发展的黄金时期,宴会礼仪、官方礼仪和私人礼仪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宋代则继承了唐代的礼仪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的礼仪制度更加注重人伦关系和社会道德,尊重礼仪成为时代风尚。
随着明清时期的到来,中国礼仪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明代的礼仪制度相对宽松,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约束人们的行为。
清代则受到满洲族的影响,礼仪制度更加倾向于满洲文化,对于汉族礼仪的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
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也对礼仪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传统礼仪逐渐被西方礼仪所取代。
近代中国的礼仪受到西方礼仪的影响,许多传统的礼仪规范被废弃或改变。
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人们对传统礼仪的关注和研究也在逐渐增加。
中国传统礼仪再度受到重视,成为国人自豪的文化瑰宝。
总结起来,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古代的封建礼仪到现代的社交礼仪的演变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遗产,包含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和文艺表现,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很多人甚至对这些文化一知半解。
因此,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一、“礼仪之邦”——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之美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度,自古以来,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礼仪所具有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义,受到了前人和现代人的广泛赞誉。
但是,现代人对于礼仪的尊重已越来越少,有些人已经把礼仪当做了一种陈旧的习俗而不加尊重。
而礼仪以及礼节所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首先,礼仪使人的行为更加得体。
礼仪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用语准确有礼,脾气均衡谦虚有节制。
在当今社会,礼仪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
那些言行不当,缺乏礼仪的人,通常会被人们视为没有修养,甚至失去了人格和尊严。
相反,那些懂得尊重他人,言行得体,礼仪得当的人,则更容易为人所敬重。
其次,礼仪能够改善社会关系。
生活中有许多交往场合,特别是社交场合,其中的许多行为都有其固定和独特的礼仪,而且礼仪的表现较好的人,在社交场合中更容易交到朋友、建立更好的社交关系。
在商务范围内,拥有良好的交际技能和应对各种偏方的礼仪,也会给自己和公司带来许多优势。
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之美,对于个人和社会和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之兴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载体。
中国文学思想的表现及其社会价值的体现,一直深深吸引着许多中华儿女。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学要素开始融入了现代文学,例如许多著名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场景和语言都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首先,中国传统文学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其经典作品上,也表现在其自身的故事、情境和文化意象中。
中国礼仪文化的现状与建议
中国礼仪文化的现状与建议经济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并存和碰撞,这些道德、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一方面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如今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当广,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耳闻目睹社会上的一切,由于8、9岁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所以社会上不良的风气和负面效应直接影响着他们,给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混乱。
1.空洞的学校教育,导致礼仪的缺失。
在学校教育中,由于长期追求“高、大、全”的教育目标,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只重形式,不求实效,没能遵循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小学生礼仪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或时有时无。
应对策略“礼仪”指的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
中华民族的礼仪中,保留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它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
实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与发扬。
同时也是对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当前小学生中礼仪缺失的现状,不妨采取如下对策:策略一:学校要高度重视礼仪教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而小学生礼仪教育则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小学生的礼仪教育。
一是以少先队大队活动和中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如《我是礼仪小使者》《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等。
还可以根据礼仪教育的内容入手,制定出课前礼仪、课堂礼仪、课间礼仪、进校、离校礼仪、坐立走礼仪、仪表、升旗礼仪等。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而且要指导学生做到,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是所有教师要成为学生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的引领者。
三是营造良好的充满礼仪文化背景的校园环境,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受到环境的熏陶、影响和制约,自觉产生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融入校园的礼仪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礼仪文化的现代发展趋势一、和谐文化的三重意蕴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
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
“和谐文化”具有以下三重意蕴: 其一,在文化类型学意义上,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核心理念与根本价值取向的,是关于和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社会风尚等。
和谐文化包括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宽厚包容的处世态度、通融和解的行为方式、平和理性的社会心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身心一体的健全心态等基本内容,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主旨,和谐文化反映了一种新的文化理念。
其二,在文化结构论意义上,和谐文化是以社会各种文化元素、文化形式的协调互动和有机统一为根本特征的,它彰显了文化的“生态”维度,是一种多元统一、兼融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的文化。
和谐文化展示了一种新的文化自觉。
其三,在文化社会学意义上,和谐文化是就文化与经济、政治、人的发展的内在关联性而言的,是指在经济与政治基础之上形成的,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以及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契合的,并能真正推进经济繁荣、政治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精神文化系统;和谐文化呈现了一种新的文化愿景。
可见,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
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经历了战合更替、聚散分合、迁徙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文明认同始终如一。
而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其根本因素就是国家统一的理念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儿女一致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
第二,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
民本思想确立于西周初年,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思想领域提出了“敬德保民”的命题。
春秋时期,“重民轻神”、“恤民为德”成为较为普遍的思潮。
儒家继承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 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
秦汉以后,“重民爱民”成为历代王朝宣称的基本政治原则之一。
这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相对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社会秩序建设上的和谐意愿。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
比如,儒家提倡“中和”, 强调“礼之用, 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提倡遵道以行,率礼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
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
第四,伦理关系处理上的仁义主张。
仁义是中国古代处理人际关系、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的伦理价值观念。
这些观念可以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来概括。
以此为基础,确立了一系列解决和处理各种复杂社会关系、满足封建社会伦理基本要求、完成个人人格健全的道德规范。
第五,事业追求态度上的自强精神。
早在《州易》中,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事业追求上的奋斗精神。
孔子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提倡舍生取义,推崇大丈夫精神。
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认同。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无数志士仁人的高尚人格,磨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
第六,解决矛盾方式上的中庸选择。
“中庸”就是合宜的分寸、合宜的“度”,恰到好处,收放合宜。
孔子提出“中庸”的概念,在孔子看来,凡事都必须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走极端。
孔子把这种“中庸”之德定位为极高的道德境界与政治智慧,以之为人们处世接物的高明艺术。
三、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发展前景1. 对“传统”的理解(1)传统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传统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东西,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起来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我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我们会感到自在、感到轻松、感到自信。
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或怎样做什么;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我们也容易相互沟通。
人们常讲的“入乡随俗”中的“俗”也指的是传统。
(2)传统的核心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对这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理解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既构成了传统的核心,又为“传统”的内涵定准了基调。
( 3)礼仪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对一个民族来说,是流淌在血管里的血液。
而一个民族的传统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和礼仪习俗上。
这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准法律”。
中华民族与西方最大的差异也就在这些文化和“准法律”上。
所以,礼仪是传统文化或“准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举世瞩目,作为传统礼仪,也是世界各民族中最独具特色的。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说明,维系中国社会的主要力量在于“礼”,在于“情理”,而非冰冷的“事理”。
历史上,塞外少数民族多次入主中原,虽然居于统治地位,即便是有欲改变根深蒂固的炎黄子孙礼仪文化的雄心壮志,但最终免不了被传统礼仪文化所征服、所同化。
2. 对“礼仪文化”的理解礼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我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并以其宏大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和生活行为规范。
这一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构成了一种“文化”,即礼仪文化。
礼仪要求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按规定的或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进行。
尊重是礼仪的核心原则。
不论哪一国家、民族、地区,不论哪个时间、场合,各种各样的礼仪形式,都体现着“尊重”的精神。
自尊和尊重他人,是礼仪的感情基础,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有道德、有修养、有文化的人,非常谦虚、谨慎,待人和善、宽厚,时时都关心着他人的存在。
在与人的交往中,他们有时宁可把“自尊”放在第二位,也不会对别人无理,表现出一种“虚怀若谷”的高尚境界。
甚至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讲究“慎独”。
我们与这样的人交往,会感到快乐和满足,愿意和他交往,当然,他因此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3. 现代化需要传承、提升和弘扬传统礼仪(1)现代社会更需要讲究礼仪。
经济越发展、文化越进步,人们越是在意言行举止的高尚典雅,以此装饰自身,凸显文明人的修养。
所以有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之说这由此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与礼仪的关系。
日益频繁的公共交往、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加烘托出社交规则的重要性。
开放、多元的环境,更能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礼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人类社会越是繁荣发达、越是扩大活动范围,越需要公共场合的相处规则,越需要礼仪。
(2)现代化需要与弘扬(包括礼仪的)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世界上的不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与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3)礼仪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国民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其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要跻身世界之强,一定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
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
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古人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可见,礼仪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讲“礼”是为了求“和”,即所谓“礼为用,和为贵”。
于国,求国强国泰,社会秩序的稳定;于民,求人际和谐,家庭和睦。
(4)现代礼仪发展的趋势。
现代化对礼仪的要求更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礼仪的普遍性。
礼仪在一个社会的普遍化,会产生全社会的合作性收益,礼仪越是普遍化,越能有效发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功能。
礼仪的普遍化包含礼仪语言(符号)的统一化,否则人们无法借助礼仪达到相互认知的目的。
二是礼仪的简单性。
一般来说,礼仪越是简单,越有可能被人们普遍尊奉,其促进社会成员交往的功能也就越强,稳定社会的作用也就越大。
三是礼仪的非歧视性。
一个社会应该有一些通行于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礼仪,以便弱化社会成员相互交往的壁垒。
反映社会阶层特征的礼仪不可能取消,但如果过分标志化,会使其他社会阶层产生陌生感,造成相互之间的敌意,会成为导致社会分裂的条件。
如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发展了一套崇拜毛泽东的复杂礼仪,诵读语录、悬挂肖像,早请示、晚汇报等,这套礼仪不仅过于复杂,而且具有歧视性(阶级敌人不被允许施行某些礼仪) ,不仅没有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反而导致社会的分裂。
可见,现代化对礼仪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仅要传承,还要改选和提升。
具体来说,现代化对礼仪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
因为去除繁文缛节之后,现代礼仪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注重情感交流、注意平等沟通、尊重每个人的主观意愿,渴求在灵活变通中维系礼仪规范。
礼仪被简化了,但绝不是弱化。
相反,它在表情达意、“润滑”人际关系上的内涵将更加突出。
这就要求我们推广现代礼仪时,不仅要普及礼仪知识,更应该让人们从心里感知到:什么样的礼仪道德才是真善美、什么样的礼仪道德第4期李小园:和谐文化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发展趋势才能体现良好的人格素养、什么样的礼仪道德才是被时代提倡、被社会需要的,不勉强要求“形”同,但更加需要“神”同,建设现代礼仪真正的难度也在于此。
仪式可能会日益简略,但传统礼乐文化的观念却依然能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子孙。
有生命力的礼仪需要适应简洁务实的新时代、新生活。
所以,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的是,哪些优秀的中华礼仪观念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深入人心,该怎样深入人心。
因此,礼仪不仅要“塑形”,更需“塑心”。
(5)把礼仪作为国民道德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工程。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专门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这是一项“灵魂工程”,它需要滴水穿石的耐性、潜移默化的时间、润物(细)无声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