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劳动保护条例

合集下载

安徽 工伤保险条例

安徽 工伤保险条例

安徽工伤保险条例安徽省工伤保险条例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权益而制定的一项法律法规。

该条例共有七章五十七条,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重要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该条例明确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

根据该条例的规定,适用工伤保险的范围包括安徽省境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只要符合劳动者雇佣关系的条件,都应当纳入工伤保险的范围。

其次,该条例规定了工伤保险的责任主体。

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的责任主体分为两部分,一是用人单位,二是工伤保险基金。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并且履行保险责任。

当劳动者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劳动者支付工伤医疗费、伤残津贴等相关费用。

如果用人单位不能履行保险责任,工伤保险基金则充当了补充责任主体的角色。

此外,该条例还规定了工伤保险的费率和缴费标准。

工伤保险费的费率由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并根据劳动者的工资额和风险等级来确定。

劳动者应当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则应当负担剩余的费用。

工伤保险费的缴纳和有关手续的办理由用人单位负责。

最后,该条例还明确了工伤保险的权益保障。

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当劳动者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劳动者支付医疗费和伤残津贴,同时还要给予劳动者必要的生活救助。

对于因工负伤导致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还应当支付工亡人员抚恤金给予其家属。

工伤保险基金也要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确保其能够及时享受到与工伤有关的各项保险待遇。

总之,安徽省工伤保险条例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伤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并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生活保障水平。

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4号

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4号

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正文:---------------------------------------------------------------------------------------------------------------------------------------------------- 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1990年5月1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4号)第一条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其在劳动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一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女职工(含合同工以及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临时工)。

第三条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女职工,也不得随意提高招收条件。

招收女职工的条件,由劳动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确定,其它单位无权擅自规定。

第四条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劳动部《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第三条所确定的禁忌从事的作业。

第五条从事高空、低温、冷水、野外流动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劳动强度劳动的女职工,月经期间应暂时调作其他工作或给予经期假一至二天,对长久站立、行走劳动的女职工,因月经过多或痛经不能坚持劳动的女职工,也应酌情给予照顾。

第六条持有准生证、已婚待育、妊娠和哺乳期的女职工,其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按劳动部《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第五、六、七条规定执行。

第七条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的女职工,凡从事连续作业工种的,每天应给予工间休息两次,每次三十分钟,并相应减少一小时劳动定额。

第八条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算作劳动时间,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单位,应扣除或减少相应的劳动定额。

第九条女职工产假按《规定》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符合晚育要求的女职工,可按有关规定增加产假。

女教师在寒、暑假期间生产的,其产假可适当延长。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63号——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63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63号——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63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63号——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63号《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已经2016年1月12日省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李锦斌2016年1月27日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一条为了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女职工健康,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对女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明确相应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

第四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招用女职工或者提高对女职工的录用标准。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在与女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明确,或者以其他书面形式告知女职工下列事项:(一)本单位属于女职工禁忌从事劳动范围的岗位;(二)岗位工作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三)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四)从事有职业危害岗位工作的特别待遇。

第六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的集体合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应当明确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内容。

女职工10人以上或者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参加集体合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协商的代表中应当有女职工代表。

第七条用人单位不得以女职工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为由,降低女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

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

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

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第一条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其在劳动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一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女职工(含合同工以及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临时工)。

第三条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女职工,也不得随意提高招收条件。

招收女职工的条件,由劳动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确定,其它单位无权擅自规定。

第四条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劳动部《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第三条所确定的禁忌从事的作业。

第五条从事高空、低温、冷水、野外流动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劳动强度劳动的女职工,月经期间应暂时调作其他工作或给予经期假一至二天,对长久站立、行走劳动的女职工,因月经过多或痛经不能坚持劳动的女职工,也应酌情给予照顾。

第六条持有准生证、已婚待育、妊娠和哺乳期的女职工,其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按劳动部《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第五、六、七条规定执行。

第七条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的女职工,凡从事连续作业工种的,每天应给予工间休息两次,每次三十分钟,并相应减少一小时劳动定额。

第八条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算作劳动时间,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单位,应扣除或减少相应的劳动定额。

第九条女职工产假按《规定》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符合晚育要求的女职工,可按有关规定增加产假。

女教师在寒、暑假期间生产的,其产假可适当延长。

女职工怀孕三个月内流产的,持本单位医疗、保健机构和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证明,给予产假二十至三十天,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流产的,给予产假四十二天,七个月以上按正常产假处理。

第十条女职工有流产先兆,根据本单位医疗、保健机构和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证明,需保胎三个月以上的,其休息期间的工资可按基本工资的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发给(不低于基本生活费);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其休息期间的工资按基本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

安徽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安徽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The wind blew hollowly.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安徽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消除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的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

第六条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试验场所内的布局及设施,应符合国家《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有关专业规范的要求。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是一个由国家设立的对各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机构。

在工作中,是依据部门条例进行的,但是具体细则方面省份不一样条例的内容也不全相同。

那么安徽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什么呢?为您解答。

安徽省劳动保护监察暂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区域内的全民所有制和县属以上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在本省区域内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劳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做好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

第四条实行劳动保护监察制度。

按照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劳动保护监察机构行使劳动保护监察权,经济管理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管理本系统的劳动保护;工会组织监督劳动保护工作。

第二章安全与卫生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消除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的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

第六条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试验场所内的布局及设施,应符合国家《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有关专业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各种机械,电气以及高气压、高电压、强毒、易燃、易爆、强腐蚀、强放射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和改进,必须符合专业标准和有关安全卫生规程的要求,有发生对人体伤害危险的部分,必须设有确保安全的装置。

安徽工伤保险条例

安徽工伤保险条例

安徽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开始制定各类劳动法规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作为此类法规的一种,安徽工伤保险条例于1996年4月23日通过,并于1997年1月1日实施。

安徽工伤保险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用应由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

单位应当缴纳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费,每月根据省领导规定的费率缴纳。

(2)职工发生工伤时,可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获取赔偿。

对于在事故中受伤的职工,尤其是重度受伤的职工,应当按照规定给予赔偿。

(3)职工负担的工伤保险费如果发生意外伤害,单位也可以向工伤保险基金申请赔偿。

此外,安徽省领导还可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提供有关救济津贴等扶助措施。

安徽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对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此法规也有助于提升全省的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和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安徽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表明,我们正在良好发展的社会事业建设中坚持进行,切实实施和发展劳动的保护,构建社会主义关系和社会秩序。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是安徽省为了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第一章总则1. 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条例旨在规范劳动合同关系,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的劳动合同关系。

2. 劳动合同的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3.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1. 订立条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

2. 禁止条款: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劳动者的押金或者扣押劳动者的证件。

3. 试用期: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的期限和工资待遇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4. 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1. 履行义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2. 变更条件: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双方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

3. 变更程序: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 解除条件: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解除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双方的知情权和申辩权。

3. 经济补偿: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4. 终止条件:劳动合同期满或者法定终止条件出现时,劳动合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1. 集体合同: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2. 非全日制用工: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关系进行特别规定。

安徽省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安徽省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安徽省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安徽省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发布时间:2020-02-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保险是劳动者对国家和社会做出一定贡献后获得的一种基本权利,这种权利是通过国家立法加以保证,带有强制性质。

下文是安徽省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欢迎阅读!安徽省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最新版全文第一章总则注※1.有关在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支付的各项费用,根据一九七三年五月十五日财政部财企字第41号文件的规定,改在营业外支付。

2.有关医疗待遇的规定,与劳动部、全国总工会一九六六年四月十五日“关于改进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几个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有抵触的,均按一九六六年通知的规定执行。

3.有关养老待遇和因工、非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待遇规定,与一九七八年六月二日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和一九八二年四月国发〔1982〕62号文件中有关规定有抵触的,应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和国发〔1982〕62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人职员的健康,减轻其生活中的困难,特依据目前经济条件,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的实施,采取逐步推广办法,目前的实施范围暂定如下:甲、有工人职员一百人以上的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及合作社经营的工厂、矿场及其附属单位;乙、铁路、航运、邮电的各企业单位与附属单位。

丙、工、矿、交通事业的基本建设单位;丁、国营建筑公司。

关于本条例的实施范围继续推广办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提出意见,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之。

第三条不实行本条例的企业及季节性的企业,其有关劳动保险事项,得由各该企业或其所属产业或行业的行政方面或资方与工会组织,根据本条例的原则及本企业、本产业或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协商,订立集体合同规定之。

第四条凡在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内工作的工人与职员(包括学徒),不分民族、年龄、性别和国籍,均适用本条例,但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

第五条凡在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内工作的临时工、季节工与试用人员,其劳动保险待遇在本条例实施细则中另行规定之。

安徽省的劳动合同条例

安徽省的劳动合同条例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一条总则为了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行为,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管理。

第三条劳动合同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用人单位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提供劳动者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办理劳动保障手续。

第五条劳动者义务劳动者应当如实告知用人单位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个人信息,自觉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爱护用人单位的财产。

第六条劳动合同内容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内容:(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明确工作任务的性质、数量、质量和期限。

第八条试用期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第九条保密协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保密协议。

保密协议应当明确保密内容、范围、期限和违约责任。

第十条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全文解读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全文解读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全文解读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全文解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安徽省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包括全日制、兼职、临时工等不同类型的劳动合同。

第三条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尊严,保证劳动者依法获得劳动报酬。

第四条制定和修改劳动合同,应当经过民主协商,加强与劳动者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听取劳动者的意见。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真实岗位空缺信息,明确岗位职责、劳动条件、工资待遇、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事项,劳动者应当将个人真实情况告知用人单位,并在充分了解和知悉合同内容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

第六条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应当明确以下事项:(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期限;(二)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具体事项;(三)因工作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实行试用期的条件、期限及其在试用期内享有的待遇;(四)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假期的安排;(五)工作责任、权利和义务;(六)违反劳动合同双方承担的法律责任;(七)其他约定事项。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合同书面化,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自劳动合同生效之日起生效。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开具和提供符合规定的发票或结算明细,为劳动者支付工资报酬。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第九条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标准等要求,恪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设施,确保生产安全,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缴费证明和住房公积金缴存证明。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通知劳动者是否续签、转正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当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答复。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已经2004年2月20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4年2月20日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2004年2月20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或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工作。

第六条工会应当依法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方面的指导、帮助,对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权要求其处理。

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和群众团体应当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七条劳动合同订立前,劳动者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如实说明,并提供相关资料。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及其他危害的岗位,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

应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居民身份、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工作经历等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八条劳动合同文本,可以由用人单位提供,也可以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拟定。

2020年(新劳动法合同)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

2020年(新劳动法合同)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

(新劳动法合同)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2004年2月20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或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工作。

第六条工会应当依法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方面的指导、帮助,对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权要求其处理。

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和群众团体应当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七条劳动合同订立前,劳动者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如实说明,并提供相关资料。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及其他危害的岗位,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

应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居民身份、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工作经历等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八条劳动合同文本,可以由用人单位提供,也可以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拟定。

提倡使用劳动合同规范文本。

劳动合同应当用中文书写,需要时也可以同时用外文书写。

劳动合同的外文文本和中文文本不一致的,以中文文本为准。

劳动合同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其代理人签字、盖章,注明日期。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6.12.23•【字号】皖人社秘〔2016〕395号•【施行日期】2017.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保障监察正文关于印发《安徽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皖人社秘〔2016〕395号各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现将《安徽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6年12月23日安徽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方式,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规定,履行守法诚信义务,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称用人单位)适用本办法。

对其他劳动保障监察对象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是根据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对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的行为。

第四条开展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应当根据事实,遵循依法、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劳动保障监察管辖范围负责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每年开展一次评价。

第六条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主要依据日常巡视检查、书面材料审查、举报投诉查处以及专项检查等劳动保障监察和其他有关工作中取得的用人单位上一年度信用记录进行。

开展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应注意听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下列情况对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进行评价:(一)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二)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三)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四)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五)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六)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七)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八)遵守劳务派遣规定的情况;(九)其他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安徽省工伤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安徽省工伤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安徽省工伤赔偿标准是怎样的以下是安徽省工伤赔偿标准的详细内容:一、工伤赔偿标准的基本规定工伤赔偿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工伤事故中受伤劳动者提供合理的经济赔偿。

二、工伤赔偿项目及标准细化1. 医疗费用根据伤情的不同,工伤医疗费用可包括住院治疗费、手术费、药品费、康复费等。

具体费用标准根据安徽省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2. 工伤津贴工伤津贴是指因工作原因致残或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按照一定比例发放的经济补贴。

根据安徽省政府的规定,工伤津贴的标准如下:- 残疾等级一级:月平均工资的80%- 残疾等级二级:月平均工资的70%- 残疾等级三级:月平均工资的60%- 残疾等级四级:月平均工资的50%- 残疾等级五级:月平均工资的40%3. 劳动能力损失补偿金工伤事故导致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经鉴定为伤残或者职业病残疾的,可获得劳动能力损失补偿金。

根据伤残等级和工资水平,具体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24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二级伤残:20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三级伤残:16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四级伤残: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五级伤残:8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六级伤残:4个月的月平均工资4. 丧葬津贴金凡是由工伤事故导致死亡的劳动者,其家属可获得一定金额的丧葬津贴金。

具体标准为安徽省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5. 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伤事故导致劳动者死亡,其法定义务人员需要供养未成年子女、长期无劳动能力的配偶和父母,可获得供养亲属抚恤金。

具体标准为安徽省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附件列表本涉及的附件如下:1. 安徽省工伤保险条例2. 安徽省工伤赔偿标准详表3. 安徽省工伤认定申请表4. 安徽省工伤保险申请指南四、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 劳动者:指受雇于用人单位,从事劳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 工伤医疗费用:指因工伤事故导致劳动者受伤需要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治疗费、手术费、康复费等;3. 伤残等级:根据工伤事故导致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划分的等级,分为一级至六级;4. 供养亲属:指法定继承顺序中应承担赡养费用的亲属;5. 丧葬津贴金:由工伤事故导致劳动者死亡,其家属可获得的一定金额的津贴金。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或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工作。

第六条工会应当依法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合同方面的指导、帮助,对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权要求其处理。

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和群众团体应当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七条劳动合同订立前,劳动者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如实说明,并提供相关资料。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及其他危害的岗位,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

应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居民身份、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工作经历等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八条劳动合同文本,可以由用人单位提供,也可以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拟定。

提倡使用劳动合同规范文本。

劳动合同应当用中文书写,需要时也可以同时用外文书写。

劳动合同的外文文本和中文文本不一致的,以中文文本为准。

劳动合同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其代理人签字、盖章,注明日期。

劳动合同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

第九条用人单位不得强制劳动者集资、入股,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作担保,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证件,不得收取培训费、工装费等其他费用。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废止 普通劳动合同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废止 普通劳动合同

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废止普通劳动合同概述随着中国劳动法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安徽省劳动合同条例已经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普通劳动合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普通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

1. 普通劳动合同的重要性普通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它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基础。

通过普通劳动合同,双方可以明确劳动条件、待遇和权利义务,加强合作关系,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普通劳动合同的签订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建立合法的劳动关系:通过签订普通劳动合同,雇主和劳动者正式建立了合法的劳动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

•明确劳动条件和待遇:普通劳动合同中详细规定了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解决劳动争议: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双方可以根据普通劳动合同的约定进行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普通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普通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普通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要点:•合同双方的基本信息:包括雇主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

•劳动条件和待遇:明确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薪酬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期限:规定劳动合同的起止日期或劳动期限。

•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明确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劳动纪律和违约责任:规定劳动纪律,明确违约责任和违约赔偿等方面的内容。

•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和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3. 注意事项在签订普通劳动合同时,双方应注意以下事项:•合法性:劳动合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应确保合同的合法性。

•公平性:合同条款应公平合理,不能对劳动者不利,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明确性:合同条款应明确具体,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措辞,以免产生争议。

安徽省劳动防护条例

安徽省劳动防护条例

安徽省劳动防护条例安徽省劳动防护条例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安全的重要法规之一。

该条例共有八章,包括了劳动安全管理、职业病防治、特种劳动防护、女职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将对该条例进行简要的介绍。

第一章是总则,明确了劳动防护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其中,明确了劳动者有安全、卫生劳动条件的权利,用人单位有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义务。

条例还强调了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是劳动安全管理。

条例规定了用人单位要建立和落实劳动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分工制度。

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处置。

第三章是职业病防治。

条例明确了用人单位要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要加强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福利保障。

第四章是特种劳动防护。

条例要求用人单位要针对特种劳动岗位,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对于需要特殊防护的特种劳动岗位,要提供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施。

第五章是女职工劳动保护。

该章节规定了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具体要求,包括聘用和解除聘用的限制、禁止保护伞制度、哺乳假的安排等。

第六章是劳动争议的处理。

条例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式。

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七章是法律责任。

条例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防护规定的行为作出了相应的处罚,包括罚款、停产整顿等。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还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是附则。

条例对执法监督、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总体来说,安徽省劳动防护条例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该条例的要求,加强劳动安全管理,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对于违反劳动防护规定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切实提高劳动防护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劳动保护条例【发布单位】81201【发布文号】【发布日期】1997-06-10【生效日期】1997-07-01【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地方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安徽省劳动保护条例(1997年6月7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9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一条为了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减少职业危害,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劳动保护,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职工的保护、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等。

第三条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条第四条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实行用人单位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第五条第五条建立工伤保险制度,实行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

第六条第六条鼓励开展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普及劳动保护知识,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表彰和奖励在改善劳动条件和减少职业危害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劳动保护责任第七条第七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施,将劳动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劳动保护工作情况。

第八条第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劳动保护工作,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情况实行国家监察。

第九条第九条各级计划、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应当有劳动保护内容,统筹安排劳动保护措施项目。

第十条第十条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应加强劳动保护科技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劳动保护的科技水平。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安排劳动保护事业经费,保证劳动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制造、安装、维修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或者生产易燃易爆物品、剧毒介质及其他化学危险品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征得同级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同意后,核发营业执照或者核批扩大生产经营范围。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各级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管理所属行业(企业)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编制年度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计划,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劳动保护工作,并应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劳动保护工作情况。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劳动保护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内容必须具备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的条款,明确用人单位的义务。

用人单位工会代表职工,可以就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

劳动合同中有关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用人单位必须参加工伤保险,执行省有关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规定。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劳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

第三章劳动保护措施第十八条第十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负责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等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文件,应当有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二)设计单位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技术标准,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负责;(三)建设单位在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应向劳动、卫生部门和工会组织报送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资料;(四)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施工质量负责。

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必须有劳动、卫生等行政部门和工会参加。

设计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产使用。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劳动作业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国家规定的各类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并定期进行检测;(二)在高温、低温、粉尘、毒物和易发生职业性传染病的作业场所,应相应采取防暑降温、低温防护、粉尘控制、毒物和生物危害控制等措施;(三)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高处作业应有相应的安全设施;(四)在密闭设备或狭小空间等场所作业时,应当先进行必要的劳动安全检测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五)作业场所地面应保持平整,因生产需要所设的坑、壕或池应当设置围档或者盖板,作业通道、安全消防通道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六)室内工作地点的温度,作业场所的光线、设备、设施和厂房的布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七)厂区铁路的道口设置、安全标志,必须符合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八)作业场所的其他未列项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对起重机械、电梯、压力管道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维修单位,实行安全资格认可。

使用上述特种设备必须申办准用证,定期进行检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必须停止使用,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各种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和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试验、生产、使用、运输和贮存,应当有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置措施。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对建筑安装、拆除等施工单位实行安全资格审查制度。

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不得从事建筑安装、拆除业务。

多个单位在同一现场施工时,由总承包单位全面负责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现场施工单位负责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卫生技术措施的落实。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仪器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检验由法定的检验机构负责。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用发放现金来代替劳动防护用品。

应当定期检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已经失效的不准使用。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劳动者被确诊为职业病后,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治疗和妥善安置。

职业性健康检查机构的资格认可、健康检查的内容、对象和期限,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制度。

普及安全卫生知识,增强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对新职工要进行上岗前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调换工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人员以及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人员,必须进行相应的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应当首先接受劳动安全卫生教育,掌握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有关知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知识与安全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资格,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禁止使用童工,用人单位必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女职工、未成年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定。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必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开展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用人单位对存在的危险源必须制定监控管理措施,对事故隐患必须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消除。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必须如实上报,并保护现场,及时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事故调查、处理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四章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保护工作实行国家监察,主要职责是:(一)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遵守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情况,查处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二)制定劳动保护规划、计划和管理规章,并组织实施;(三)会同有关部门参加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可行性论证、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参加劳动安全卫生科研成果和有关新技术(包括国外引进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鉴定;(四)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和严重职业危害,应当及时制发《劳动保护监察决定书》,督促其限期整治;(五)监督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六)对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施安全审查;(七)参加用人单位因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在处理意见不一致时,提出结论性意见;负责事故审理和批复,监督事故处理批复的执行情况;(八)依法应履行的其他监察职责。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行使下列监督检查职责:(一)对用人单位执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二)监督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情况;(三)监督、指导职业病诊断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四)参加并监督建设工程项目卫生设施的审查和竣工验收;(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含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的兼职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时,有权进入用人单位的作业现场,调查劳动保护情况,查阅必要的文件和资料,询问有关人员。

发现危及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紧急情况时,有权采取或要求采取紧急措施。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执行公务,必须出示证件,秉公执法并遵守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监督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应当定期讨论劳动保护工作,审查本单位劳动保护措施方案,对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决定和措施有权否决。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四十条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制订的规章制度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提请同级政府或上级有关部门领导,追究有关领导人责任;对劳动者安全、健康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