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合集下载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临床护理是医疗服务的一部分,旨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为护士提供了一种基于最新证据和最佳实践来指导其工作的方法。

2011版的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旨在提供护士在日常实践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

第一章:患者评估与护理计划1.1 患者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社交状况、家庭状况等综合评估。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主诉和体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1.2 护理计划: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共同决策。

第二章:感染控制与预防2.1 感染控制:护士应熟练掌握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消毒剂和灭菌器械等。

2.2 预防措施:护士应了解各类感染的传播途径,如呼吸道、血液、消化道等,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保持环境清洁等。

第三章:药物管理与临床技能3.1 药物管理:护士应熟悉常用药物的剂量、途径和给药方式,并确保正确、安全地给药。

护士还应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方法。

3.2 临床技能:护士应掌握常用的临床技能,如静脉输液、导尿、换药等,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安全和有效。

第四章:急救与复苏4.1 急救:护士应熟悉基本的急救程序,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处理创伤等,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急救情况。

4.2 复苏:护士应掌握恢复患者呼吸和心跳的方法,包括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胸外按压等,并能够有效地实施复苏措施。

第五章:慢性病管理与康复护理5.1 慢性病管理:护士应了解常见慢性病的管理方法,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并与医生和其他护理团队成员合作,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5.2 康复护理:护士应了解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功能训练、康复指导等,并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合作,实施康复护理措施。

结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是护士日常工作的重要参考,通过提供最新的证据和最佳实践,帮助护士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实施方案.pdf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实施方案.pdf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实施方案XXX医院《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实施方案各科室、病区:为进一步指导护理实践,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共同组织编写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并已于2011年6月15日向社会发布,主要目的是用以指导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活动中,掌握护理技术要点,更加规范、科学地实践护理活动,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为此,医院制定本实施方案,望广大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并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医院在落实医改任务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都在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临床护理逐步从简单的以完成医嘱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注重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整体护理。

责任护士不仅要协助医师完成患者的治疗性工作,而且更加注重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全面担负起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上述任务,有必要及时学习《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用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临床护理实践。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是首次部颁的规范性文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各项临床护理技术、实践知识及技能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不仅明确了临床护理的技术要点,而且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专业评估、病情观察、人文关怀和健康指导。

是“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该《实践指南》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强制性,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院护理系列在分级护理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工作步骤1、2011年7月制定《实践指南》实施方案。

2、2011年7月印发《实践指南》,供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并应用与临床工作中。

3、2011年7月—9月,组织《实践指南》解读专题讲座。

期间,进行试运行,护理部对《实践指南》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卫生部颁布《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卫生部颁布《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血性休克时间较长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行血液净化救治3~12d无效死亡。

2.2.3 重视胸肺物理治疗,加强围术期气道管理 严重胸部创伤及剖胸术后,血液及气道分泌物滞留可导致呼吸道梗阻,加之剧烈的胸痛使患者不能有效排痰,从而引起肺不张、肺炎等肺部并发症。

胸肺物理治疗与加强围术期的气道管理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4-5]。

重点护理措施包括:①正确实施胸肺物理治疗,采用评估、雾化吸入-叩拍-振肺-咳嗽运动-体位引流、吸痰等物理措施,帮助患者咳嗽排痰、改善肺内通气、增强呼吸肌力量和效率。

训练患者做深呼吸运动或吹气球增强肺功能。

②保持气道通畅,对于痰稠排痰困难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应用振肺排痰仪振肺,必要时负压吸痰,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③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积极预防VAP的发生。

本组32例合并ARDS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给予吸痰,吸痰的同时不间断通气,保证患者的通气量和氧供,有效预防了因操作所致的肺部并发症。

2.2.4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注意各环节的无菌操作,引流管与引流瓶紧密连接,始终保持其密闭性。

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的水柱波动情况,定期挤压引流管或低负压吸引,以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腹腔水平以利引流,并防止逆行感染。

翻身和移动患者时,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避免扭曲、打折、滑脱和受压。

定时记录引流液量及性状,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2.5 营养支持和护理 创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消耗增加,抵抗力下降,故需注意营养的补充,确保热卡和能量供给。

尽可能早地通过胃肠内摄入营养,对改善术后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肠道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本组患者67例经鼻胃管,5例经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摄入。

肠内营养液选用佳维体,由于佳维体含有纤维素,易发生堵管,而保持营养管通畅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连续饲食时每隔4h用温开水脉冲式冲管1次,可降低堵管率。

2011INS-静脉输液实践标准指南解读介绍

2011INS-静脉输液实践标准指南解读介绍

个步骤,应该冲洗血管通路装置。
₪ 在每一次输液后,应该冲洗血管通路装置。
₪ 在输液结束冲管之后,应该封管以减少装置
阻塞发生的危险。
冲管和封管(52)
• 定期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洗血管通路 • 何时冲管:
• 每一次输液之前,作为评估导管功能的一个步骤,应该冲洗 导管;
• 每一次输液后,应该冲洗导管,以便将输入的药物从导管腔 内清除,防止不相容药物之间的接触
简单
复杂
– 简单的无针接头组包括内部无机械装置的分隔膜设计,一个通畅的液体通路,既可 以和钝针直接连接也可以进行螺口连接;
– 复杂无针接头组包括多种内在机械装置设计,液体通路和螺口连接。
• 护士应该了解:导管座是一个已知的出现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CRBSI)的来源,并且无针接头被认为是产生微生物污染的部位。
• 在给予药物和溶液之前,如果遇到阻力和/或者不能抽 出回血,不能暴力冲洗导管。(见标准56,导管清洁)
• 对于术后患者需要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液应谨慎,倘若 使用,建议从术后第4天到第14天或者一直到停用肝素 盐水为止,每2-3天监测一次血小板计数,监测肝素导 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冲封管实践标准(52)
敷料的更换(55)
• 无菌敷料应用于所有的血管通路装置。 • 如果敷料的完整性受损或者变得潮湿、有渗出液或血液、
存在穿刺部位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时,应立即对穿刺部位 进行护理和更换敷料。 • 对于外周导管,透明的半透膜敷料(TSM)应随导管更换 而更换。对于中心静脉导管,透明的半透膜敷料(TSM) 应该每 5-7天更换1次。 • 纱布敷料应该每2天更换1次。 • 透明敷料之下放置纱布敷料应被视为是纱布敷料,应每 2天更换一次 • 应透过完整的敷料每天仔细观察或者触摸导管与皮肤连 接处有无触痛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医院在落实医改任务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医院护理工作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共同组织编写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以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我国临床护理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护理事业发展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一项重要举措正在各级各类医院大力推进。

优质护理服务重在改革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倡导人性化服务。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下,临床护理逐步从简单的以完成医嘱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注重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整体护理。

责任护士不仅要协助医生完成患者的治疗性工作,而且更加注重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全面担负起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理念日益深化,护理实践的内涵不断丰富,迫切需要一本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指导和规范临床护理实践的实用性护理指南。

为进一步指导护理实践,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共同组织编写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主要目的是用以指导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活动中,掌握护理技术要点,更加规范、科学地实践护理活动,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是首次部颁的规范性文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各项临床护理技术、实践知识及技能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不仅明确了临床护理的技术要点,而且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专业评估、病情观察、人文关怀和健康指导。

该指南共分17章,分别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清洁与舒适管理;营养与排泄护理;身体活动管理;常见症状护理;皮肤、伤口、造口护理;气道护理;引流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常用监测技术与身体评估;急救技术;常用标本采集;给药治疗与护理;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护理;孕产期护理;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操作;心理护理等,对目前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近200项护理基础技术、专科护理技术逐一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是评估与观察要点。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规范、流程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规范、流程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规范、流程、制度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围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依据《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规定,特制定危重患者护理常规、规范、流程、制度。

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二、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三、危重患者护理工作流程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整洁,温度、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

(二)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三)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根据医嘱和病情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四)绝对卧床,根据病情摆放合适的体位,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定时为病人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六)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

(七)加强看护与巡视,重点监测神志变化、生命体征、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详细记录。

(八)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保证病人足够的摄入量,做好胃肠营养管及鼻饲的护理。

(九)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用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尽早开始功能锻练,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状等。

(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第四章症状护理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第四章症状护理

三、咯血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咯血的颜色、性状及量,伴随症状,治疗情况,心理反应,既往史及 个人史。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等。 3.了解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结核菌检查等检查结果。 (二)操作要点。 1.大咯血患者绝对卧床,取患侧卧位,出血部位不明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2.及时清理患者口鼻腔血液,安慰患者。 3.吸氧。 4.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及遵医嘱用止血药物,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5.观察、记录咯血量和性状。 6.床旁备好气管插管、吸痰器等抢救用物。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六、腹胀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腹胀的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腹胀的原因,排便、排气情况, 治疗情况,心理反应,既往史及个人史。 2.了解患者相关检查结果。 (二)操作要点。 1.根据病情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或行腹部按摩、肛管排气、补充电解质等方法 减轻腹胀。 2.遵医嘱用药或给予相应治疗措施,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3.合理饮食,适当活动。 4.做好相关检查的准备工作。 (三)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减轻腹胀的方法。 2.告知患者及家属腹胀的诱因和预防措施。 (四)注意事项。 患者腹胀症状持续不缓解应严密观察,配合医生实施相关检查。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抽搐的相关知识,寻找并避免诱因。 2.告知患者及家属抽搐发作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3.告知患者避免危险的活动或职业。 4.告知患者单独外出,随身携带注明病情及家人联系方式的卡片。 5.告知患者和家属切勿自行停药或减药。 (四)注意事项。 1.开口器上应缠纱布,从磨牙处放入。 2.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Nhomakorabea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第一章清洁与舒适管理一、病室环境管理二、床单位管理三、晨晚间护理四、口腔护理五、会阴护理六、协助沐浴和床上擦浴七、床上洗头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一、协助进食和饮水二、肠内营养支持三、肠外营养支持四、排尿异常的护理五、排便异常的护理六、导尿七、灌肠八、持续膀胱冲洗第三章身体活动管理一、卧位护理二、制动护理三、体位转换四、轮椅与平车使用第四章常见症状护理一、呼吸困难的护理二、咳嗽、咳痰的护理三、咯血的护理四、恶心、呕吐的护理五、呕血、便血的护理六、腹胀的护理七、心悸的护理八、头晕的护理九、抽搐的护理十、疼痛的护理十一、水肿的护理十二、发热的护理第五章皮肤、伤口、造口护理一、压疮预防二、压疮护理三、伤口护理四、造口护理五、静脉炎预防及护理六、烧伤创面护理七、供皮区皮肤护理八、植皮区皮肤护理九、糖尿病足的预防十、糖尿病足的护理十一、截肢护理第六章气道护理一、吸氧二、有效排痰三、口咽通气道(管)放置四、气管插管五、人工气道固定六、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七、人工气道湿化八、气道内吸引九、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十一、拔除气管插管十二、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十三、气管切开套管内套管更换及清洗十四、无创正压通气十五、有创机械通气第七章引流护理一、胃肠减压的护理二、腹腔引流的护理三、“T”管引流的护理四、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的护理五、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六、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七、心包、纵隔引流的护理八、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的护理第八章围手术期护理一、术前护理二、术中护理三、术后护理第九章常用监测技术与身体评估一、体温测量二、脉搏、呼吸测量三、无创血压测量四、有创血压监测五、心电监测六、血糖监测七、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八、中心静脉压监测九、Swan-Ganz导管监测十、容量监测仪(pulse 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十一、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十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十三、一般状态评估十四、循环系统评估十五、呼吸系统评估十六、消化系统评估十七、神经系统评估第十章急救技术一、心肺复苏(成人,使用简易呼吸器)二、环甲膜穿刺三、膈下腹部冲击法(Heimlich手法)四、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年人)五、洗胃六、止血第十一章常用标本采集一、血标本采集二、血培养标本采集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四、尿标本采集五、便标本采集六、呼吸道标本采集七、导管培养标本采集第十二章给药治疗与护理一、护理单元药品管理二、口服给药三、抽吸药液四、皮内注射五、皮下注射六、肌内注射七、静脉注射八、密闭式静脉输液九、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十、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十一、置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十二、静脉给药辅助装置应用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十四、局部给药第十三章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护理一、化学治疗穿刺静脉的选择二、化学治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与护理三、化学治疗引起口腔炎的护理四、脱发的护理五、骨髓抑制的护理六、生物治疗过敏反应的护理七、生物治疗皮肤反应的护理八、生物治疗流感样症状的护理九、放射治疗性皮肤反应的护理十、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第十四章孕产期护理一、子宫底高度和腹围的测量二、四步触诊三、胎心音听诊四、胎心电子监测五、胎动计数六、分娩期护理七、外阴部消毒八、会阴保护九、会阴切开缝合十、会阴护理十一、子宫复旧护理十二、母乳喂养十三、乳头皲裂护理十四、乳房按摩十五、产褥期保健操十六、引产术护理第十五章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一、眼部护理二、脐部护理三、臀部护理四、沐浴五、奶瓶喂养六、非营养性吸吮七、经胃、十二指肠管饲喂养八、经皮氧饱和度(TcSO2)监测九、吸氧十、暖箱护理十一、光照疗法十二、气管插管内吸痰十三、脐静脉插管换血疗法护理十四、脐静脉置管术后护理十五、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十六、新生儿复苏十七、体重测量十八、身高测量十九、头围、胸围、腹围测量二十、婴幼儿喂养二十一、口服给药第十六章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操作一、血液透析二、血液灌流三、血浆置换四、血液滤过五、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换液(CAPD)六、自动化腹膜透析(APD)七、更换腹膜透析短管八、腹膜透析导管外出口处换药及护理九、腹膜平衡试验(PET)十、腹膜透析新患者培训第十七章心理护理一、收集心理社会资料二、护患沟通三、患者情绪调节四、压力与应对五、尊重患者权利六、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七、疼痛评估与控制八、临终关怀附录:1.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2005年)2.Norto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3.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4.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07年压疮分期5.静脉炎分级标准6.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7.儿童气管插管型号选择标准8.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第一章清洁与舒适管理环境清洁是指清除环境中物体表面的污垢。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目录第一章清洁与舒适管理一、病室环境管理二、床单位管理三、晨晚间护理四、口腔护理五、会阴护理六、协助沐浴和床上擦浴七、床上洗头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一、协助进食和饮水二、肠内营养支持三、肠外营养支持四、排尿异常的护理五、排便异常的护理六、导尿七、灌肠八、持续膀胱冲洗第三章身体活动管理一、卧位护理二、制动护理三、体位转换四、轮椅与平车使用第四章常见症状护理一、呼吸困难的护理二、咳嗽、咳痰的护理三、咯血的护理四、恶心、呕吐的护理五、呕血、便血的护理六、腹胀的护理七、心悸的护理八、头晕的护理九、抽搐的护理十、疼痛的护理十一、水肿的护理十二、发热的护理第五章皮肤、伤口、造口护理一、压疮预防二、压疮护理三、伤口护理四、造口护理五、静脉炎预防及护理六、烧伤创面护理七、供皮区皮肤护理八、植皮区皮肤护理九、糖尿病足的预防十、糖尿病足的护理十一、截肢护理第六章气道护理一、吸氧二、有效排痰三、口咽通气道(管)放置四、气管插管五、人工气道固定六、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七、人工气道湿化八、气道内吸引九、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十一、拔除气管插管十二、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十三、气管切开套管内套管更换及清洗十四、无创正压通气十五、有创机械通气第七章引流护理一、胃肠减压的护理二、腹腔引流的护理三、“T”管引流的护理四、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的护理五、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六、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七、心包、纵隔引流的护理八、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的护理第八章围手术期护理一、术前护理二、术中护理三、术后护理第九章常用监测技术与身体评估一、体温测量二、脉搏、呼吸测量三、无创血压测量四、有创血压监测五、心电监测六、血糖监测七、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八、中心静脉压监测九、Swan-Ganz导管监测十、容量监测仪(pulse induced contour cardiacoutput,PiCCO)监测十一、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十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十三、一般状态评估十四、循环系统评估十五、呼吸系统评估十六、消化系统评估十七、神经系统评估第十章急救技术一、心肺复苏(成人,使用简易呼吸器)二、环甲膜穿刺三、膈下腹部冲击法(Heimlich手法)四、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年人)五、洗胃六、止血第十一章常用标本采集一、血标本采集二、血培养标本采集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四、尿标本采集五、便标本采集六、呼吸道标本采集七、导管培养标本采集第十二章给药治疗与护理一、护理单元药品管理二、口服给药三、抽吸药液四、皮内注射五、皮下注射六、肌内注射七、静脉注射八、密闭式静脉输液九、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十、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十一、置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十二、静脉给药辅助装置应用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十四、局部给药第十三章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护理一、化学治疗穿刺静脉的选择二、化学治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与护理三、化学治疗引起口腔炎的护理四、脱发的护理五、骨髓抑制的护理六、生物治疗过敏反应的护理七、生物治疗皮肤反应的护理八、生物治疗流感样症状的护理九、放射治疗性皮肤反应的护理十、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第十四章孕产期护理一、子宫底高度和腹围的测量二、四步触诊三、胎心音听诊四、胎心电子监测五、胎动计数六、分娩期护理七、外阴部消毒八、会阴保护九、会阴切开缝合十、会阴护理十一、子宫复旧护理十二、母乳喂养十三、乳头皲裂护理十四、乳房按摩十五、产褥期保健操十六、引产术护理第十五章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一、眼部护理二、脐部护理三、臀部护理四、沐浴五、奶瓶喂养六、非营养性吸吮七、经胃、十二指肠管饲喂养八、经皮氧饱和度(TcSO2)监测九、吸氧十、暖箱护理十一、光照疗法十二、气管插管内吸痰十三、脐静脉插管换血疗法护理十四、脐静脉置管术后护理十五、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十六、新生儿复苏十七、体重测量十八、身高测量十九、头围、胸围、腹围测量二十、婴幼儿喂养二十一、口服给药第十六章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操作一、血液透析二、血液灌流三、血浆置换四、血液滤过五、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换液(CAPD)六、自动化腹膜透析(APD)七、更换腹膜透析短管八、腹膜透析导管外出口处换药及护理九、腹膜平衡试验(PET)十、腹膜透析新患者培训第十七章心理护理一、收集心理社会资料二、护患沟通三、患者情绪调节四、压力与应对五、尊重患者权利六、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七、疼痛评估与控制八、临终关怀附录:1.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2005年)2.Norto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3.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4.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07年压疮分期5.静脉炎分级标准6.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7.儿童气管插管型号选择标准8.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第一章清洁与舒适管理环境清洁是指清除环境中物体表面的污垢。

腹膜透析平衡试验计算公式

腹膜透析平衡试验计算公式

腹膜透析平衡试验计算公式
腹膜平衡试验根据《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操作要点如下:
1、提前一天将2.5%腹透液2L灌入腹腔内存腹。

2、放出透析液,嘱咐患者仰卧,将2.5%腹透液2L灌入腹腔内。

每灌入400ml时,嘱患者左右翻身1次。

3、腹透液全部灌入时开始计算时间,120min时引流出200ml 透析液,留取10ml标本,其余灌回腹腔内,分别检测葡萄糖、尿素氮和肌酐浓度。

4、120min时留取血标本,检测葡萄糖、尿素氮和肌酐浓度。

5、4h后,用20min排空腹腔,测定引流液量,计算超滤量,并留取10ml标本检测葡萄糖、尿素氮和肌酐浓度。

扩展资料
腹膜平衡试验的意义
(1)高转运:腹膜平衡作用快,对肌酐的清除能力强,但脱水作用差。

这类患者适合短时透析和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夜间间歇性腹膜透析。

(2)高平均转运:腹透对肌酐的清除及脱水作用叫适中,适合于标准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

(3)低平均转运:腹透平衡作用慢,超滤量高于平均,但肌酐的清除低于平均值。

这类患者初期可以行标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当残余肾功能完全丧失时,则要加大透析液量(91/d)或是做循环腹膜
透析。

(4)低转运;超滤作用强,但腹膜清除能力极低,这类患者不适合做腹透,可改血透。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简介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简介
护理教 育 N  ̄ g dc l萋 u m ua Dj E l
从而激发其对成功的追求, 使其主动、 分低 。担任学生干部 的护生在 工作过 程 动机 维度评分与临床实践行为 评分呈 正 感,
中比其他 护生得到 了更 多的锻炼 ,掌握 相关 ,避 免失败 的动机维度 评分则 与临 努力学 习,提高其 临床实践 能力。第二 , 了更多技能 ,对 自我价值有 较高的认定, 床实践行为 评分呈 负相 关。成就 动机 是 实行学 生干 部轮换制。担任过学 生干 部
和 操作技 能领 域表现 较好,认 知领 域相
本 研 究表 明 :性格 、是 否担 任或 曾 理学 杂志 ,0 82 () 8 5 . 2 0 ,33: - 1 4
医学 院 ,91 18 .
4 】龚 修 长 湖南 对 较差 。这说 明护生 经过几个月的临床 担任 学生干 部、专业兴趣是成 就动机 的 [ 耀先 . 订艾 森克个 性 问卷 手册. 沙:
7 】维 人类 比喻 理 杭 浙江 理 操作 ;能够合 理运用沟通技巧 进行有 生 的性 格采取不 同的教学 方法 。性格 外 [ 纳 . 动机 : 、 论 和研 究 . 州:
效 沟通 ,但其运用理论知 识来解 决临床 向者 追求成 功的动机 占优势,成 就动 机 [】袁 秋 环 , 明 霞 , 珍 . 同成 就 动 机 水平 8 李 范秀 不 问题 的能力有待加强 。 强 ,带教 老师在教学 中重 点应加 强对他 护 生 自主学 习能 力 比较 分析 . 中国实用 护理 杂 志 , 33 护生成 就动机 与临床实践 行为的相 们 的监 督、指导 ,注 意保护 和巩 固其 成 .
。 对未来 也有较高 的预期,所以其成就 动 激励 自我成就感 和上进心的心理机 制 】 的护生成 就动机 较强,因此可实行学 生 机较强 。喜欢护理专业程度 越高 的护生, 成就 动机高 ,即追求成 功的动机 占优 势 干部 轮换 制,使每个护 生都 有机 会担任 对 护理专业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越强,投 的护生,有着 明确而持久 的学 习目的和 学生干部 ,提高其成就 动 机,进 而提 高

2011INS指南解读(更新版)

2011INS指南解读(更新版)

• 在置入中央血管通路装置时,护士应该使用一个核查 清单,来确保符合无菌的技术和操作流程
来源:2011版INS指南 S14
感染预防和安全依从性
• 个人防护:在所有可能使护士暴露于血液和体液之下 的输液程序中,应该使用标准的防护措施,并穿戴相 应的个人防护设备。 • 感染监管:护士应该参与机构中预防输液相关感染的 项目和CLABSI 的监管。目标是零的感染率。
• 止血带
–止血带应该是单个患者使用 –评估患者是否对止血带的材料--乳胶过敏
来源:2011版INS指南 S30、31、32
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置入
• 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
• 穿刺部位的选择 • 穿刺部位的准备和导管置入
• 导管的固定
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
• 护士应该根据治疗方案、治疗的时间、留置时 间、血管的完整性、患者的意愿以及护理装置 的现有资源,选择适宜患者血管通路需要的导 管类型
• 手卫生处理:
– 当护士的手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或者当手曾暴露在产芽孢的 病原体之后,应用液体皂和流动水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 如果没有明显的手部污染时,首选用含乙醇的手消毒溶液对 手部摩擦进行手卫生处理。
来源:2011版INS指南 S24
感染预防和安全依从性– 锐器物处置
• 应该将所有血液污染的锐器物抛弃在一个不渗透、 耐穿刺性、防干扰的生物危害容器中。 • 为了避免废弃物相关的伤害,在尖锐处理的容器 已经装满之前,应予以更换。 • 护士应该倡导使用主动的安全启动机械装置,以 预防针刺伤害。
• 质量改善:应该分析与输液相关的感染监督数据,作 为质量改善方案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 规范操作:护士应该减少对整个输液系统所有组成部 件的操作(比如:给药装置的连接处,导管接口处)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

环境清洁是指清除环境中和物体表面的污物。

患者清洁是指采取包括口腔护理、头发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及晨晚间护理等操作,使患者清洁与舒适,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评估和观察要点评估病室环境的空间、光线、温度、湿度、卫生评估病室的安全保障设施。

操作要点病床间距大于一米。

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保持空气清新、光线适宜。

病室物体表面清洁,地面不湿滑,安全标识醒目。

指导要点告知患者及家属遵守病室管理制度。

指导患者了解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等安全措施。

注意事项病室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通风时主意保暖。

工作人员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床单位管理评估患者伤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自理程度、匹夫情况、管路情况。

评估床单位安全、方便、整洁程度。

晨晚间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维护管路安全。

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保持角膜湿润,防止角膜感染。

发现皮肤黏膜异常,及时处理并上报。

实施湿式扫床,预防交叉感染。

注意患者体位舒适与安全。

口腔护理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配合程度。

观察口唇、口腔黏膜、牙龈、舌苔有无异常;口腔有无异味;牙齿有无松动,有无活动义齿。

注意事项操作时避免弯钳触及牙龈或口腔黏膜。

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棉球不能过湿,操作中注意夹紧棉球,防止遗留在口腔内,禁止漱口。

有活动义齿的患者应协助清洗义齿。

使用开口器时从磨牙处放入。

会阴护理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配合程度,有无尿失禁及留置导尿管。

评估病室温度及遮蔽程度。

评估患者会阴清洁程度,会阴皮肤黏膜情况,会阴部有无伤口,阴道流血、流液情况。

擦洗时由内向外、自上而下。

先清洁尿道口,再清洁肛门。

留置导尿的,由尿道口处向远端依次擦洗。

皮肤黏膜有红肿、破溃或分泌物异常时应给予处理。

协助淋浴和床上擦浴协助沐浴时,指导患者使用浴室的呼叫器。

告知患者沐浴时不应用湿手接触电源开关,不要反锁浴室门。

告知患者沐浴时预防意外跌倒和晕厥的方法。

浴室内应配备放跌倒设施(防滑垫、浴凳、扶手)床上擦浴时随时观察病情,注意与患者沟通。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目录第一章清洁与舒适管理一、病室环境管理二、床单位管理三、晨晚间护理四、口腔护理五、会阴护理六、协助沐浴和床上擦浴七、床上洗头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一、协助进食和饮水二、肠内营养支持三、肠外营养支持四、排尿异常的护理五、排便异常的护理六、导尿七、灌肠八、持续膀胱冲洗第三章身体活动管理一、卧位护理二、制动护理三、体位转换四、轮椅与平车使用第四章常见症状护理一、呼吸困难的护理二、咳嗽、咳痰的护理三、咯血的护理四、恶心、呕吐的护理五、呕血、便血的护理六、腹胀的护理七、心悸的护理八、头晕的护理九、抽搐的护理十、疼痛的护理十一、水肿的护理十二、发热的护理第五章皮肤、伤口、造口护理一、压疮预防二、压疮护理三、伤口护理四、造口护理五、静脉炎预防及护理六、烧伤创面护理七、供皮区皮肤护理八、植皮区皮肤护理九、糖尿病足的预防十、糖尿病足的护理十一、截肢护理第六章气道护理一、吸氧二、有效排痰三、口咽通气道(管)放置四、气管插管五、人工气道固定六、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七、人工气道湿化八、气道内吸引九、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十一、拔除气管插管十二、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十三、气管切开套管内套管更换及清洗十四、无创正压通气十五、有创机械通气第七章引流护理一、胃肠减压的护理二、腹腔引流的护理三、“T”管引流的护理四、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的护理五、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六、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七、心包、纵隔引流的护理八、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的护理第八章围手术期护理一、术前护理二、术中护理三、术后护理第九章常用监测技术与身体评估一、体温测量二、脉搏、呼吸测量三、无创血压测量四、有创血压监测五、心电监测六、血糖监测七、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八、中心静脉压监测九、Swan-Ganz导管监测十、容量监测仪(pulse induced contour cardiacoutput,PiCCO)监测十一、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十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十三、一般状态评估十四、循环系统评估十五、呼吸系统评估十六、消化系统评估十七、神经系统评估第十章急救技术一、心肺复苏(成人,使用简易呼吸器)二、环甲膜穿刺三、膈下腹部冲击法(Heimlich手法)四、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年人)五、洗胃六、止血第十一章常用标本采集一、血标本采集二、血培养标本采集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四、尿标本采集五、便标本采集六、呼吸道标本采集七、导管培养标本采集第十二章给药治疗与护理一、护理单元药品管理二、口服给药三、抽吸药液四、皮内注射五、皮下注射六、肌内注射七、静脉注射八、密闭式静脉输液九、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十、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十一、置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十二、静脉给药辅助装置应用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十四、局部给药第十三章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护理一、化学治疗穿刺静脉的选择二、化学治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与护理三、化学治疗引起口腔炎的护理四、脱发的护理五、骨髓抑制的护理六、生物治疗过敏反应的护理七、生物治疗皮肤反应的护理八、生物治疗流感样症状的护理九、放射治疗性皮肤反应的护理十、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第十四章孕产期护理一、子宫底高度和腹围的测量二、四步触诊三、胎心音听诊四、胎心电子监测五、胎动计数六、分娩期护理七、外阴部消毒八、会阴保护九、会阴切开缝合十、会阴护理十一、子宫复旧护理十二、母乳喂养十三、乳头皲裂护理十四、乳房按摩十五、产褥期保健操十六、引产术护理第十五章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一、眼部护理二、脐部护理三、臀部护理四、沐浴五、奶瓶喂养六、非营养性吸吮七、经胃、十二指肠管饲喂养八、经皮氧饱和度(TcSO2)监测九、吸氧十、暖箱护理十一、光照疗法十二、气管插管内吸痰十三、脐静脉插管换血疗法护理十四、脐静脉置管术后护理十五、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十六、新生儿复苏十七、体重测量十八、身高测量十九、头围、胸围、腹围测量二十、婴幼儿喂养二十一、口服给药第十六章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操作一、血液透析二、血液灌流三、血浆置换四、血液滤过五、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换液(CAPD)六、自动化腹膜透析(APD)七、更换腹膜透析短管八、腹膜透析导管外出口处换药及护理九、腹膜平衡试验(PET)十、腹膜透析新患者培训第十七章心理护理一、收集心理社会资料二、护患沟通三、患者情绪调节四、压力与应对五、尊重患者权利六、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七、疼痛评估与控制八、临终关怀附录:1.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2005年)2.Norto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3.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4.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07年压疮分期5.静脉炎分级标准6.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7.儿童气管插管型号选择标准8.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第一章清洁与舒适管理环境清洁是指清除环境中物体表面的污垢。

最新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版

最新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版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目录第一章清洁与舒适管理一、病室环境管理二、床单位管理三、晨晚间护理四、口腔护理五、会阴护理六、协助沐浴和床上擦浴七、床上洗头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一、协助进食和饮水二、肠内营养支持三、肠外营养支持四、排尿异常的护理五、排便异常的护理六、导尿七、灌肠八、持续膀胱冲洗第三章身体活动管理一、卧位护理二、制动护理三、体位转换四、轮椅与平车使用第四章常见症状护理一、呼吸困难的护理二、咳嗽、咳痰的护理三、咯血的护理四、恶心、呕吐的护理五、呕血、便血的护理六、腹胀的护理七、心悸的护理八、头晕的护理九、抽搐的护理十、疼痛的护理十一、水肿的护理十二、发热的护理第五章皮肤、伤口、造口护理一、压疮预防二、压疮护理三、伤口护理四、造口护理五、静脉炎预防及护理六、烧伤创面护理七、供皮区皮肤护理八、植皮区皮肤护理九、糖尿病足的预防十、糖尿病足的护理十一、截肢护理第六章气道护理一、吸氧二、有效排痰三、口咽通气道(管)放置四、气管插管五、人工气道固定六、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七、人工气道湿化八、气道内吸引九、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十一、拔除气管插管十二、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十三、气管切开套管内套管更换及清洗十四、无创正压通气十五、有创机械通气第七章引流护理一、胃肠减压的护理二、腹腔引流的护理三、“T”管引流的护理四、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的护理五、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六、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七、心包、纵隔引流的护理八、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的护理第八章围手术期护理一、术前护理二、术中护理三、术后护理第九章常用监测技术与身体评估一、体温测量二、脉搏、呼吸测量三、无创血压测量四、有创血压监测五、心电监测六、血糖监测七、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八、中心静脉压监测九、Swan-Ganz导管监测十、容量监测仪(pulse 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十一、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十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十三、一般状态评估十四、循环系统评估十五、呼吸系统评估十六、消化系统评估十七、神经系统评估第十章急救技术一、心肺复苏(成人,使用简易呼吸器)二、环甲膜穿刺三、膈下腹部冲击法(Heimlich手法)四、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年人)五、洗胃六、止血第十一章常用标本采集一、血标本采集二、血培养标本采集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四、尿标本采集五、便标本采集六、呼吸道标本采集七、导管培养标本采集第十二章给药治疗与护理一、护理单元药品管理二、口服给药三、抽吸药液四、皮内注射五、皮下注射六、肌内注射七、静脉注射八、密闭式静脉输液九、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十、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十一、置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十二、静脉给药辅助装置应用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十四、局部给药第十三章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护理一、化学治疗穿刺静脉的选择二、化学治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与护理三、化学治疗引起口腔炎的护理四、脱发的护理五、骨髓抑制的护理六、生物治疗过敏反应的护理七、生物治疗皮肤反应的护理八、生物治疗流感样症状的护理九、放射治疗性皮肤反应的护理十、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第十四章孕产期护理一、子宫底高度和腹围的测量二、四步触诊三、胎心音听诊四、胎心电子监测五、胎动计数六、分娩期护理七、外阴部消毒八、会阴保护九、会阴切开缝合十、会阴护理十一、子宫复旧护理十二、母乳喂养十三、乳头皲裂护理十四、乳房按摩十五、产褥期保健操十六、引产术护理第十五章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一、眼部护理二、脐部护理三、臀部护理四、沐浴五、奶瓶喂养六、非营养性吸吮七、经胃、十二指肠管饲喂养八、经皮氧饱和度(TcSO2)监测九、吸氧十、暖箱护理十一、光照疗法十二、气管插管内吸痰十三、脐静脉插管换血疗法护理十四、脐静脉置管术后护理十五、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十六、新生儿复苏十七、体重测量十八、身高测量十九、头围、胸围、腹围测量二十、婴幼儿喂养二十一、口服给药第十六章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操作一、血液透析二、血液灌流三、血浆置换四、血液滤过五、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换液(CAPD)六、自动化腹膜透析(APD)七、更换腹膜透析短管八、腹膜透析导管外出口处换药及护理九、腹膜平衡试验(PET)十、腹膜透析新患者培训第十七章心理护理一、收集心理社会资料二、护患沟通三、患者情绪调节四、压力与应对五、尊重患者权利六、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七、疼痛评估与控制八、临终关怀附录:1.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2005年)2.Norto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3.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4.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07年压疮分期5.静脉炎分级标准6.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7.儿童气管插管型号选择标准8.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第一章清洁与舒适管理环境清洁是指清除环境中物体表面的污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目录第一章清洁与舒适管理一、病室环境管理二、床单位管理三、晨晚间护理四、口腔护理五、会阴护理六、协助沐浴和床上擦浴七、床上洗头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一、协助进食和饮水二、肠内营养支持三、肠外营养支持四、排尿异常的护理五、排便异常的护理六、导尿七、灌肠八、持续膀胱冲洗第三章身体活动管理一、卧位护理二、制动护理三、体位转换四、轮椅与平车使用第四章常见症状护理一、呼吸困难的护理二、咳嗽、咳痰的护理三、咯血的护理四、恶心、呕吐的护理五、呕血、便血的护理六、腹胀的护理七、心悸的护理八、头晕的护理九、抽搐的护理十、疼痛的护理十一、水肿的护理十二、发热的护理第五章皮肤、伤口、造口护理一、压疮预防二、压疮护理三、伤口护理四、造口护理五、静脉炎预防及护理六、烧伤创面护理七、供皮区皮肤护理八、植皮区皮肤护理九、糖尿病足的预防十、糖尿病足的护理十一、截肢护理第六章气道护理一、吸氧二、有效排痰三、口咽通气道(管)放置四、气管插管五、人工气道固定六、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七、人工气道湿化八、气道内吸引九、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十一、拔除气管插管十二、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十三、气管切开套管内套管更换及清洗十四、无创正压通气十五、有创机械通气第七章引流护理一、胃肠减压的护理二、腹腔引流的护理三、“T”管引流的护理四、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的护理五、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六、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七、心包、纵隔引流的护理八、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的护理第八章围手术期护理一、术前护理二、术中护理三、术后护理第九章常用监测技术与身体评估一、体温测量二、脉搏、呼吸测量三、无创血压测量四、有创血压监测五、心电监测六、血糖监测七、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八、中心静脉压监测九、Swan-Ganz导管监测十、容量监测仪(pulse 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十一、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十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十三、一般状态评估十四、循环系统评估十五、呼吸系统评估十六、消化系统评估十七、神经系统评估第十章急救技术一、心肺复苏(成人,使用简易呼吸器)二、环甲膜穿刺三、膈下腹部冲击法(Heimlich手法)四、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年人)五、洗胃六、止血第十一章常用标本采集一、血标本采集二、血培养标本采集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四、尿标本采集五、便标本采集六、呼吸道标本采集七、导管培养标本采集第十二章给药治疗与护理一、护理单元药品管理二、口服给药三、抽吸药液四、皮内注射五、皮下注射六、肌内注射七、静脉注射八、密闭式静脉输液九、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十、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十一、置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十二、静脉给药辅助装置应用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十四、局部给药第十三章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护理一、化学治疗穿刺静脉的选择二、化学治疗药物静脉外渗的预防与护理三、化学治疗引起口腔炎的护理四、脱发的护理五、骨髓抑制的护理六、生物治疗过敏反应的护理七、生物治疗皮肤反应的护理八、生物治疗流感样症状的护理九、放射治疗性皮肤反应的护理十、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第十四章孕产期护理一、子宫底高度和腹围的测量二、四步触诊三、胎心音听诊四、胎心电子监测五、胎动计数六、分娩期护理七、外阴部消毒八、会阴保护九、会阴切开缝合十、会阴护理十一、子宫复旧护理十二、母乳喂养十三、乳头皲裂护理十四、乳房按摩十五、产褥期保健操十六、引产术护理第十五章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一、眼部护理二、脐部护理三、臀部护理四、沐浴五、奶瓶喂养六、非营养性吸吮七、经胃、十二指肠管饲喂养八、经皮氧饱和度(TcSO2)监测九、吸氧十、暖箱护理十一、光照疗法十二、气管插管内吸痰十三、脐静脉插管换血疗法护理十四、脐静脉置管术后护理十五、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十六、新生儿复苏十七、体重测量十八、身高测量十九、头围、胸围、腹围测量二十、婴幼儿喂养二十一、口服给药第十六章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操作一、血液透析二、血液灌流三、血浆置换四、血液滤过五、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换液(CAPD)六、自动化腹膜透析(APD)七、更换腹膜透析短管八、腹膜透析导管外出口处换药及护理九、腹膜平衡试验(PET)十、腹膜透析新患者培训第十七章心理护理一、收集心理社会资料二、护患沟通三、患者情绪调节四、压力与应对五、尊重患者权利六、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七、疼痛评估与控制八、临终关怀附录:1.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2005年)2.Norto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3.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4.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07年压疮分期5.静脉炎分级标准6.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7.儿童气管插管型号选择标准8.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第一章清洁与舒适管理环境清洁是指清除环境中物体表面的污垢。

患者清洁是指采取包括口腔护理、头发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及晨晚间护理等操作,使患者清洁与舒适,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一、病室环境管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室环境的空间、光线、温度、湿度、卫生。

2.评估病室的安全保障设施。

(二)操作要点。

1.病床间距≥1m。

2.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3.保持空气清新、光线适宜。

4.病室物体表面清洁,地面不湿滑,安全标识醒目。

5.保持病室安静。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及家属遵守病室管理制度。

2.指导患者了解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等安全措施。

(四)注意事项。

1.病室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2.通风时注意保暖。

3.工作人员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二、床单位管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自理程度、皮肤情况、管路情况。

2.评估床单位安全、方便、整洁程度。

(二)操作要点。

1.备用床和暂空床。

(1)移开床旁桌椅于适宜位置,将铺床用物放于床旁椅上。

(2)从床头至床尾铺平床褥后,铺上床单或床罩。

(3)将棉胎或毛毯套入被套内。

(4)两侧内折后与床内沿平齐,尾端内折后与床垫尾端平齐。

(5)暂空床的盖被上端内折1/4,再扇形三折于床尾并使之平齐。

(6)套枕套,将枕头平放于床头正中。

(7)移回床旁桌、椅。

(8)处理用物。

2.麻醉床。

(1)同“备用床和暂空床”步骤的(1)(2)。

(2)根据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和手术部位铺单。

(3)盖被放置应方便患者搬运。

(4)套枕套后,将枕头横立于床头正中。

(5)移回床旁桌、椅。

(6)处理用物。

3.卧床患者更换被单。

(1)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

(2)移开床旁桌、椅。

(3)将枕头及患者移向对侧,使患者侧卧。

(4)松开近侧各层床单,将其上卷于中线处塞于患者身下,清扫整理近侧床褥;依次铺近侧各层床单。

(5)将患者及枕头移至近侧,患者侧卧。

(6)松开对侧各层床单,将其内卷后取出,同法清扫和铺单。

(7)患者平卧,更换清洁被套及枕套。

(8)移回床旁桌、椅。

(9)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10)处理用物。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床单位管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床单位辅助设施。

(四)注意事项。

1.评估操作难易程度,运用人体力学原理,防止职业损伤。

2.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避免牵拉管路。

3.操作中合理使用床档保护患者,避免坠床。

4.使用橡胶单或防水布时,避免其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5.避免在室内同时进行无菌操作。

三、晨晚间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的护理级别、病情、意识、自理程度等,评估患者清洁卫生及皮肤受压情况。

2.评估病室环境及床单位的清洁程度。

3.操作中倾听患者需求,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二)操作要点。

1.根据需要准备用物。

2.整理床单位,必要时更换被服。

3.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程度协助患者洗漱、清洁。

(三)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晨晚间护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四)注意事项。

1.操作时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2.维护管路安全。

3.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保持角膜湿润,防止角膜感染。

4.发现皮肤黏膜异常,及时处理并上报。

5.实施湿式扫床,预防交叉感染。

6.注意患者体位舒适与安全。

四、口腔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配合程度。

2.观察口唇、口腔黏膜、牙龈、舌苔有无异常;口腔有无异味;牙齿有无松动,有无活动性义齿。

(二)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准备用物。

2.选择口腔护理液,必要时遵医嘱选择药物。

3.协助患者取舒适恰当的体位。

4.颌下垫治疗巾,放置弯盘。

5.擦洗牙齿表面、颊部、舌面、舌下及硬腭部,遵医嘱处理口腔黏膜异常。

6.操作前后认真清点棉球,温水漱口。

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处理用物。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口腔护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

(四)注意事项。

1.操作时避免弯钳触及牙龈或口腔黏膜。

2.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棉球不能过湿,操作中注意夹紧棉球,防止遗留在口腔内,禁止漱口。

3.有活动性义齿的患者协助清洗义齿。

4.使用开口器时从磨牙处放入。

五、会阴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配合程度,有无失禁及留置导尿管。

2.评估病室温度及遮蔽程度。

3.评估患者会阴清洁程度,会阴皮肤黏膜情况,会阴部有无伤口,阴道流血、流液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向患者解释会阴护理的目的和配合要点,准备用物。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