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大型真菌调查方法
真菌检测方法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
经48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
72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
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
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
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
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
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
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
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
而霉菌多为细胞真菌的一种,也为深部感染真菌,包括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土曲菌等,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全身播散性感然,影响预后。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材料和检验目的来确定。
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培养基(RBC)、高盐察氏培养基(CAO),其中PDA和RBC适合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而CAO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酵母菌几乎不长。
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些常见的耐高渗性霉菌,如局限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Wallemia等在PDA、RBC上生长非常缓慢或不长,而这些菌在高渗培养基如M40Y、DG18(M40Y琼脂配方:蔗糖400g,麦芽提取汁20g,酵母提取汁5g,琼脂20g,氯霉素50mg,蒸馏水1000ml;DG18琼脂配方: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1g,MgSO4·7H2O 0.5g,氯霉素0.1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6.5)上则正常生长,孢子、形态特征发育良好,而且酵母菌也能在M40Y、DG18上生长,因此,若能同时采用PDA和M40Y(或DG18)分离培养各类样品中的霉菌,将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污染霉菌的菌相。
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

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真菌,是一种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
包含霉菌、酵母、蕈菌以及其他人类所熟知的菌菇类。
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以供参阅。
真菌检测鉴定方法1、直接鉴定法。
2、通过筛子检验。
3、比重检验法。
4、染色检验法。
5、洗涤检验法。
6、保湿萌芽检验。
7、分离培养检验。
真菌是细菌的一种吗真菌主要是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三种,最常用的鉴定方法就是表形观察,霉菌和大型真菌可以通过菌丝的颜色,孢子的形态进行区分,辅以23srRNA就基本ok,酵母可以通过发酵代谢观察辅以23rRNA进行鉴定。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卫生防病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大多数人知道细菌可以导致疾病,并习惯用“有病菌”或“有细菌”来形容一个脏的环境或物品。
那么,真菌又是怎么回事,是细菌的一种吗?的确,真菌也很微小,也能使人生病,但它和细菌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内都有细胞核。
而微生物中只有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故又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少,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而病毒则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生微生物。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有十万多种,其中能引起人或动物感染的仅占极少部分,约300种。
很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面粉发酵,做酱油、醋、酒和霉豆腐等都要用真菌来发酵。
工业上许多酶制剂、农业上的饲料发酵都离不开真菌。
许多真菌还可食用,如蘑菇、银耳、香菇、木耳等。
真菌还是医药事业中的宝贵资源,有的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以及酶类;有的本身就可以入药用于医治疾病,如中药马勃、茯苓、冬虫夏草等。
真菌引起的疾病类型真菌还可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的多种疾病,在人类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真菌感染;②变-态反应性疾病;③中毒性疾玻真菌分类霉菌亦称“丝状菌”。
属真菌。
体呈丝状,丛生,可产生多种形式的孢子。
多腐生。
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等。
大型真菌标本的采集

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
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
灰环粘盖牛肝菌 Suillus laricinus
松乳菇 Lactarius deliciosus
绒边乳菇 Lactarius pubescens
毛头乳菇 Lactarius torminosus
黑紫红菇 Russula atropurpurea
• 菌托:外菌幕的残留部分在菌柄基部形成的托状结构。
– 菌托的形状(图13):1.苞状菌托;2.环带状菌托;3.杯状菌托;4.颗粒状 菌托。
• 菌环:在菌柄的一定部位由内菌幕的残留部分形成的环状结构。
– 菌环的形状(图14):1.向下性的单层环;2.双层环;3.盖缘上的菌幕;4. 丝膜。
图13
(邵力平等,1997)
粪鬼伞 Coprinus sterquilinus
大孢花褶伞 Panaeolus popilionaceus
粪锈伞 Bolbitius vitellinus
毛柄库恩菇 Kuehneromyces mutabilis
金毛鳞伞 Pholiota aurivella
皮革黄丝膜菌 Cortinarius malachius
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
层 菌 纲 Hymenomycetes
伞 菌 目 Agaricales 非 褶 菌 目 Aphyllophorales 银 耳 目 Tremellales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
花 耳 目 Dacrymycetales 木 耳 目 Auriculariales
蜜黄红菇Russula ochroleuca
域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技术规定

附件 7县域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规定规范了县域内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县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01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2014)《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2010)3 术语和定义3.1 真菌指能吸收营养、具有细胞壁、能产孢子、无叶绿素、以有性和/或无性方式繁殖的真核有机体。
3.2 大型真菌泛指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子实体、子座、菌核或菌体的一类真菌。
3.3 子囊菌指有性生殖阶段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真菌。
3.4 担子菌1指在有性生殖阶段能产生具有担子的产孢结构、在担子上产生担孢子的真菌。
4 调查与评估原则4.1 科学性原则评估应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评估县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现状、受威胁状况以及保护状况,并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和建议。
4.2 全面性原则应覆盖调查区域所有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以及不同的海拔段,并尽量覆盖更多网格。
4.3 重点性原则应把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其他原始植被分布区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作为调查重点区域,并增加调查强度。
5 调查内容调查县域内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现状。
重点关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特有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中的疑似灭绝物种、受威胁物种与数据缺乏物种等。
6 评估内容(1)评估县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现状,包括物种丰富度、特有性、经济价值以及珍稀濒危状况等;2(2)评估县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受威胁状况,重点关注食、药用菌和珍稀濒危物种;(3)评估县域大型真菌保护空缺。
7 工作流程7.1 调查准备(1)收集、分析与调查区域有关的志书、报告、文献、标本、数据库等资料,编制县域大型真菌物种初步名录。
(2)了解调查区域的气象、地形地貌、生态系统类型等自然地理概况,并分析生物多样性分布情况,确定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的区域,制定调查方案。
野外大型真菌识别、标本采集和室内分离实验报告

野外大型真菌识别、标本采集和室内分离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野外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认识常见的大型真菌。
二、实验原理大型真菌以夏秋多雨时的七、八月份出现最多(春季发生的菌类比较少,仅盘菌目中的羊肚菌、马鞍菌和丛耳菌等多发生于春末),所以此时采集标本最为适宜。
担子菌门是一群多种多样的真菌,约1.6万种。
其特征:①菌丝具横隔,有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又称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担孢子萌发时形成单核菌丝,单核菌丝接合,核不结合而形成双核菌丝。
双核菌丝时期相当长。
②形成担子、担孢子,在此过程中有锁状连合。
担子菌分为四纲:①层菌Hymenomycetes,如银耳、木耳、灵芝、蘑菇等。
②腹菌纲Gasteromycetes,如马勃、鬼笔等。
③锈菌纲。
④黑粉菌纲。
泰山常见药用蕈菌有: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灵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 ex Fr.) Karst.、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Vahl. ex Fr.) Kummer.、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雷丸Polyporus mylittae Cook. et Mass.、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 (Fr.) Fr.、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 (L. ex Hook.) Underw.、紫芝Ganoderma japonicum (Fr.) Lloyd.、大马勃Calvatiagigantean (Batsch ex Pers) Lloyd.、紫色马勃C. lilacina (Mont. et Berk.) Lloyd.等。
第七章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RAPD是一种比较精细的分子标记技术,单个碱基的改 变有可能对扩增片断的多态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国内有人利用RAPD对白色念珠菌、淋球菌、水稻白叶 枯病菌进行分型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黄勃等人利用 RAPD 技术对拟青霉属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时,发现
RAPD 指纹图谱在拟青霉属不同种间具有明显的种的
特异性,可以区别所有形态近似的种类,但对比RAPD
(二)真菌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将目标DNA序列经一定数目和种类的限 制性内切酶(RE)进行酶切,由于不同生物体的基因组DNA在限制性 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遗传信息有差异, 限制性内切酶在其上的识别
例——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类发展
粘球和 非收缩环
节丛孢
收缩环
单顶孢
菌网
隔指孢
粘性分枝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DNA碱基组成 (G+C)mol%、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 、Southerm印迹分析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以及小亚基rDNA(或 rRNA)序列测定等。 过去依赖形态和生理生化等表型特征描述逐 渐引入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按其亲缘关系和 客观的反映系统发育的规律对真菌进行自然分 类,达到人们追求已久的自然分类目的,无疑 是分类学发展过鉴定等的很好的分子 标记,已经被成功地用于动物、植物、人和微生物的遗 传多样性检测、基因定位、品系鉴定、医学诊断、遗传 图谱构建和系统学研究等。 在分析生物间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突变以及亲缘关系鉴 定等方面显示出卓越的功能,一些表型上不能反映的遗传 物质的细微变化都可以通过RAPD技术显示出来。
真菌检测步骤

真菌检查步骤1.采集标本浅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检查方法真菌检查的方法主要有:(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待标本溶解,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
可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法是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3)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涂片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构。
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瑞氏染色适用于组织胞浆菌;组织切片通常用PAS染色,多数真菌可被染成红色。
(4)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鉴定。
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四、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一)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法: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
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
浮载液:A.10%~20%的KOH。
配方:氢氧化钾10~20g,蒸馏水加至100ml,待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后揺匀存放在塑料瓶内,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痂皮、痰、粪便、组织、耵聍等的检查。
中国大型真菌野外采集及分类研究分析方法简述

中国大型真菌野外采集及分类研究分析方法简述作者:李博孙丽华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8期摘要:指出了大型真菌是菌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我国相关研究开展较晚,但也已摸索出一套野外采集及分类研究分析的方法。
从野外采集工作包括野外采集策略、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工作包括形态观察、显微观察、DNA提取、PCR扩增及分子数据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两大部分对大型真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大型真菌;野外采集;显微观察;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图分类号:Q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76061引言真菌是一个古老的生物类群,4亿多年前泥盆纪时期的化石中就发现有真菌。
大型真菌是菌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指菌物中子实体大型的一类真菌,泛指广义上的Mushroom 或Macrofungi,即译为蘑菇或蕈菌,地球上的大型真菌资源非常丰富,很多种类是十分美味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目前菌物中最有开发应用前景的一类,但是也有很多种类具有剧毒,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
自16世纪以来,各国科学家就广泛开展了对大型真菌的研究。
1735年,在林奈建立的两界分类系统(动物界和植物界)中,把真菌列入植物界;1860年Hogg和1866年Haeckel在先后建立的三界分类系统(原生生物界、动物界和植物界)中,把真菌列入原生生物界;在Copeland(1938)建立的四界分类系统(菌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和植物界)中,把真菌列入原生生物界;在1969 在Wittaker建立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中,才把真菌单独作为一界处理。
1851~1950年间是近代真菌学全面发展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真菌学飞速发展,有关真菌的研究著作层出不穷。
据估计,全球共有真菌150万种以上,而目前仅知其中的4.6%,约7万种,其中大型真菌约有 1万种[2~3]。
大型经济真菌的标本采集

大型经济真菌的标本采集1 整理和鉴定的基本方法(一)标本的采集方法和野外记录1.采集用具平底背筐或平底扁形手提筐,不同大小的厚纸盒若干个(或长方形铝、塑料饭合)若干个,小指管若干个,塑料袋若干个,木箱1—2个,液浸标本筒1—2个。
还应携带掘根器、手锯、短刀、小快刀、刀片、刨根斧、白报纸、纱布、竹制或塑料板制的号牌、棉线和细绳、钢卷尺、温度计、湿度计、测高计、酸碱度试纸、白色厚塑料布2~3块(每块5尺长)等等。
2.采集方法伞菌目、银耳目、肉座菌目、蜡钉菌目、盘菌目、腹菌类各目和一年生,多孔菌类,夏季和秋季最多,故夏、秋季是采集的适期。
但盘菌目的一些种如羊肚菌、马鞍菌和丛耳等多在春季末发生,过时即消失,因此也需及时采集。
多年生的多孔菌类一年四季均可采到,如专程采集多孔菌以春季和晚秋为宜。
采集地生菌类时,可用手轻捏基部,缓慢地将菌体转一周,然后拔出,尽量带出地下部的下部分,散去其泥土,保持其完整,不要污损各部,不要损坏其菌环和菌托;最好采集时带洁净的丝制手套以免触伤菌体。
如遇到丝膜属菌类,切勿伤其丝膜,尽量将其菌蕾、未开伞的幼体和已开伞的成熟体一齐采到。
菌盖上的附着物如落叶、小虫等也不要弹掉,菌盖上的鳞片、绒毛等要保持完整,盖缘的菌幕残片要注意保护。
有些种伞菌的菌柄在土壤中埋的很深,要用短刀或掘根器轻轻挖出,切勿损害地下部分和菌托。
有些菌柄的基部有根状菌索或绒毛,均应采全。
菌柄上的绒毛、鳞片等均要保持其完整。
腹菌类基部有菌索深入土中,要注意采取。
肉质、胶质和蜡质的标本,可轻放于漏斗状纸袋中(用光滑洁白的纸按标本大小现用现做),菌柄向下,保持各部完整。
如正在散放孢子时可顺便取得孢子印,切勿在标本上贴手手印,放入号牌,包好,放于纸盒中。
如遇脆弱易于破损的标本或具丝膜或有菌幕残片的标本,可直接放于饭盒中,在其周围用洁净、稍干的藓类予以填充以防磨伤标本。
在稀褶黑菇和黑红菇的菌盖上可能见到小型丛生或群生的寄生菇[Asterophoralytoperdoiders S. F.Gray(Nyetalis asterophora Fr.),要将寄生菇和寄主一同采取。
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

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真菌,是一种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
包含霉菌、酵母、蕈菌以及其他人类所熟知的菌菇类。
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真菌检测鉴定方法有哪些,以供参阅。
真菌检测鉴定方法1、直接鉴定法。
2、通过筛子检验。
3、比重检验法。
4、染色检验法。
5、洗涤检验法。
6、保湿萌芽检验。
7、分离培养检验。
真菌是细菌的一种吗真菌主要是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三种,最常用的鉴定方法就是表形观察,霉菌和大型真菌可以通过菌丝的颜色,孢子的形态进行区分,辅以23srRNA就基本ok,酵母可以通过发酵代谢观察辅以23rRNA进行鉴定。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卫生防病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大多数人知道细菌可以导致疾病,并习惯用“有病菌”或“有细菌”来形容一个脏的环境或物品。
那么,真菌又是怎么回事,是细菌的一种吗?的确,真菌也很微小,也能使人生病,但它和细菌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内都有细胞核。
而微生物中只有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故又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少,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而病毒则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生微生物。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有十万多种,其中能引起人或动物感染的仅占极少部分,约300种。
很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面粉发酵,做酱油、醋、酒和霉豆腐等都要用真菌来发酵。
工业上许多酶制剂、农业上的饲料发酵都离不开真菌。
许多真菌还可食用,如蘑菇、银耳、香菇、木耳等。
真菌还是医药事业中的宝贵资源,有的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以及酶类;有的本身就可以入药用于医治疾病,如中药马勃、茯苓、冬虫夏草等。
真菌引起的疾病类型真菌还可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的多种疾病,在人类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真菌感染;②变-态反应性疾病;③中毒性疾玻真菌分类霉菌亦称“丝状菌”。
属真菌。
体呈丝状,丛生,可产生多种形式的孢子。
多腐生。
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等。
第七章_大型真菌调查方法

第七章大型真菌我们通常所说的菌类,包括细菌、粘菌、卵菌和真菌等类群。
因此,“菌类”一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学词汇。
细菌属有原核生物界。
粘菌、卵菌和真菌具有真核,它们在林奈两界系统中属有植物界真菌门,在Wittaker(1969)五界系统中属于真菌界(Kingdom Fungi)。
按现在分类学观点,原来放在真菌界中的卵菌和粘菌等已从真菌中分出。
在生物八界系统(Cavalier-Smith, 1988-1989)中,卵菌和粘菌分别被归入假菌界(藻界)(Kingdom Chromista)和原生动物界(Kingdom Protozoa)。
真菌界只包括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菌类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十分广泛。
子实体大小相差悬殊,它们大部分种类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分辨清楚。
由于课堂上对于菌类的分类知识讲授甚少,在实习中仅要求初步掌握大型真菌(属有真菌界)的生物学性状和分类特征,并能识别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和部分常见属种。
1 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大型真菌是指子实体大型的子囊菌和担子菌,泛指广义上的Mushroom或Macrofungi,即译为蘑菇或蕈菌。
我国目前已知大型真菌3800种以上。
其中伞菌类1600种,多孔菌类1300种,腹菌类300种,木耳和银耳胶质菌类100余种,子囊菌类400多种。
根据实习的具体情况,下面仅对常见大型真菌的科属特征作简要介绍。
1.1子囊菌门(Ascomycota)1.1.1 麦角菌目(Clavicipit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子囊壳埋生在子座或菌丝层中;肉质子座或棉絮状的菌丝层浅色或深色,常为橘黄色;子囊圆筒状,细长,顶端加厚呈拱顶盖状,并具有狭长、线状孔口;子囊孢子无色,线形,初期无横隔,后渐形成多数横隔,最后由各横隔处断裂成单细胞小段。
真菌分类学(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大型真菌标本制作流程
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标本采集 准备工作
标本采集
标本烘干及 临时整理
标本登记 入库
标本鉴定
一、采集标本的准备工作
1、采集时间及采集地的选择
2、准备采集用品和用具
Kuehneromyces mutabilis
1、采集时间及采集地的选择
菌盖
形状:钟形、斗笠形、半球形、漏斗形、平展 块鳞、角鳞、丛毛鳞片、纤毛、疣、丝光、龟裂 色 长×粗: 香 cm 形状: 味 变色反应 颜色:
菌肉 菌柄 菌托 孢子印 附记
形状:
颜色: 附属物: 白色 粉红色 锈色 褐色 青褐色 紫褐色 黑色 消失 不易消失
3、拍照
照相必须有远距离和近距离两种镜头,应照 生态相。可在原地把蘑菇正、侧、倒和菌柄基部 以及蘑菇的纵断面排好,要保持菌幕、菌环、菌 托的完整,尽可能保持其生境,须附有编号以免 错乱。彩卷摄影更好。如现场来不及照生态相时, 可在回住地整理标本时再补照。
标本包装后分类装袋并做好标记
装箱
归类装箱,以便搬运过程中避免损坏标本。
四、标本鉴定
标本与采 集表一同 放入标本 盒中 标进 行鉴定
五、标本登记入库
已鉴定的标本
标本打签、登记、入库
1、采集层次顺序
采集过程按一定层次顺序进行,如树木、 枯枝、落叶层、草丛。
2、记录
蘑菇采集记录表
菇 名 中文名 俗名
学 名
产 地 生 境 生 态 省(区) 县 海拔 m
冻原、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灌丛、 基物:地上、腐木、立木、粪上、 草地、草原 虫体 单生 大小: 散生 cm 群生 丛生 颜色: 簇生 迭生 粘 不粘 边缘有条纹、无条纹
【完整】食用菌采集方法资料PPT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2 种。 1、取样对象根据实验目的可以是所有大型真菌,或者是木生真菌,或者是外生菌根菌。
3、一些稀有物种如果被采集一空,那么就违 背了设立它们的初衷。
子实体统计方法
对于面积很大的样方,采样时可将其假想为若干相邻的样带,沿着假想样带来回采集以确保覆盖整个样方。
2、对于一些濒危物种和近濒危物种,在采集现场应拍摄生态照片及菌褶、菌环等的细节照片,最好能当场鉴定,如果需要应带回着生
基质。
通常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
这就注定了计算的不准确性。
样地在选择时应该尽可能均匀分布,并易于到达,但同时又得考虑边缘效应及人为干扰。
样圆范围内的大型真菌。
对于面积很大的样方,采样时可将其假想为若干相邻的样带,沿着假想样带来回采集以确保覆盖整个样方。
1、取样对象根据实验目的可以是所有大型真菌,或者是木生真菌,或者是外生菌根菌。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2 种。
样方 样线 样圆 样圆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对木质基质上的大型真菌取样。
在确定样地之后,按照地理规则网格或随机抽样规则确定1 个点(如1 棵活木),再以此点为圆心以一定半径画一个圆, 然后调查该 样圆范围内的大型真菌。
食用菌采集方法
大型真菌野外调查方法和菌物 生态学有什么关系?
• 大型真菌作为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 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共生生物、 寄生生物和腐生生物这3 个角色。
• 确立好野外调查的方法,是对于菌物生态 学研究的基石。
• 所以野外调查的方法,也是对菌物生态学 的一种间接了解方法。
大型真菌野外调查方法
大型真菌(食用菌)种类调查及鉴别

实验二大型真菌(食用菌)种类调查及鉴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大型真菌中食用菌的常见种类;
2、掌握常见的食用菌的识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湛江市菜市场、超市售卖的常见食用菌,以及校园、寸金公园野生大
型真菌的种类;并拍摄照片。
2、观察比较各种大型真菌(食用菌)的形态特征,掌握各种真菌的识别特征。
三、实验作业
列出各种大型真菌(食用菌)的名录,记录各种真菌的识别特征,并附相关图片。
茶树菇的菌盖呈褐色,边缘
较淡。
菌肉白色、肥厚。
菌柄中实,淡黄褐色。
菌环白色。
茶树菇
杏鲍菇表面平滑,其子实体中等大,呈半球形,呈黄白色。
菌肉白色,肉质。
其菇柄的基部粗大,中实,肉质,呈白色。
杏鲍菇
双孢菇的子实体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菌柄中粗较直短,菌肉白色,组织结实,
菌柄粗短,肉质肥厚。
双孢菇
金针菇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
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
较稀疏,长短不一。
金针菇
香菇呈深褐色至深肉
桂色,中部有深色鳞片,
而边缘常有污白色毛
状或絮状鳞片。
菌肉白
色,稍厚或厚,细密,具香味。
香菇
平菇其形状有点像打开的扇子,有多褶皱,菌柄白色。
菌肉白色,肉质。
平菇
海鲜菇头部膨大,菌柄较长,其表面光滑,肉质白色或近白色至灰色,为圆
柱状。
海鲜菇
蟹味菇头部膨大,呈香菇。
真菌观察方法

真菌观察方法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1.载片培养法载片培养方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此法的基本步骤是: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融化的培养真菌的固体培养基,快速地滴一滴于无菌的载玻片上,待其冷却以后,用接种环沾取少许孢子或者挑取一点菌丝段于凝固的培养基上,上面放上无菌的盖玻片。
然后,将此片子放入干净的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放入潮湿的吸水滤纸,或者将培养皿底放入一些水,中间用玻璃棒隆起,将做好的培养片子搭放在上面,合适温度下培养。
将培养好的片子取出,用小镊子轻轻地取下上面的盖玻片,把盖玻片转放于另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两边用透明胶固定,用棉蓝染色液染色。
载片培养法还可以这样进行:将厚度约0.5mm的平板培养基用小刀切成大小0.5cm2的小块,挑取一小块培养基放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同样的方法接种、培养观察。
还可以用刀片将培养好的载玻片上的多余培养基割去,自然干燥后,用大一点的盖玻片盖上菌丝,用同样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产生无性孢子的真菌的形态观察。
该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滴的培养基不能太多,接种物不能太多,防止污染。
2.插片培养法插片培养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另一种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将菌丝块接种于固体平板的中间。
假如是以孢子接种,则将孢子稀释液涂布于固体平板上,然后,用小镊子夹起一块无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的角度斜插入培养基中,不要插入培养基太深,让菌丝爬上盖玻片;培养好了以后,再用小镊子将盖玻片取出,自然干燥以后,将盖玻片转移到一干净的载玻片上,用同样的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
该方法要注意:插片的角度要掌握好,不能太直或太平;当两面都有菌丝时,擦去背对中心的那面的菌丝,以避免干扰。
3.粘片法粘片法是用透明胶粘贴菌丝或者孢子进行观察的方法。
用剪刀剪取一小段透明胶,用小镊子夹住一个角,轻轻地粘一些菌丝或者孢子,然后将其放入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染色液,可以染色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大型真菌我们通常所说的菌类,包括细菌、粘菌、卵菌和真菌等类群。
因此,“菌类”一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学词汇。
细菌属有原核生物界。
粘菌、卵菌和真菌具有真核,它们在林奈两界系统中属有植物界真菌门,在Wittaker(1969)五界系统中属于真菌界(Kingdom Fungi)。
按现在分类学观点,原来放在真菌界中的卵菌和粘菌等已从真菌中分出。
在生物八界系统(Cavalier-Smith, 1988-1989)中,卵菌和粘菌分别被归入假菌界(藻界)(Kingdom Chromista)和原生动物界(Kingdom Protozoa)。
真菌界只包括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菌类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十分广泛。
子实体大小相差悬殊,它们大部分种类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分辨清楚。
由于课堂上对于菌类的分类知识讲授甚少,在实习中仅要求初步掌握大型真菌(属有真菌界)的生物学性状和分类特征,并能识别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和部分常见属种。
1 大型真菌的主要类群大型真菌是指子实体大型的子囊菌和担子菌,泛指广义上的Mushroom或Macrofungi,即译为蘑菇或蕈菌。
我国目前已知大型真菌3800种以上。
其中伞菌类1600种,多孔菌类1300种,腹菌类300种,木耳和银耳胶质菌类100余种,子囊菌类400多种。
根据实习的具体情况,下面仅对常见大型真菌的科属特征作简要介绍。
1.1子囊菌门(Ascomycota)1.1.1 麦角菌目(Clavicipit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子囊壳埋生在子座或菌丝层中;肉质子座或棉絮状的菌丝层浅色或深色,常为橘黄色;子囊圆筒状,细长,顶端加厚呈拱顶盖状,并具有狭长、线状孔口;子囊孢子无色,线形,初期无横隔,后渐形成多数横隔,最后由各横隔处断裂成单细胞小段。
如麦角菌属(Clavices)和虫草属(Cordyceps)(图)。
1.1.2 肉座菌目(Hypocreales)肉座菌科(Hypocreaceae)子囊壳部分或全部埋生在显著的子座中;子囊孢子8个,但往往每个孢子分裂成2个近圆形的细胞,由此变为16个孢子。
如肉棒菌(Podostroma alutaceum)(图)。
1.1.3 炭角菌目(Xylariales)炭角菌科(Xylariaceae)子囊壳黑色,埋生于子座内;子囊圆柱形,有柄;子囊孢子8个,单胞,暗色;具侧丝和缘丝。
如炭角菌属(Xylaria)、轮层炭壳属(Daldinia)(图)。
1.1.4 柔膜菌目(Helotiales)(1)地舌菌科(Geoglossaceae)子囊果有柄,舌状、棒状、勺状或头状,颜色不一;子实层覆盖于子囊果的上表面;子囊无盖;生于林中地上、腐枝叶上及其他潮湿的有机质基物上。
如地勺菌(Spathularia flavida)(图)。
(2)锤舌菌科(Leotiaceae)子囊果杯状或盘状,颜色鲜艳至深暗,有时具柄;子囊孢子无色至暗色,卵圆形至长线形,单胞至多胞。
如地锤菌属(Cudonia)、绿杯菌属(Chlorociboria)(图)。
1.1.5 盘菌目(Pezizales)(1)盘菌科(Pezizaceae)子囊果盘状或杯状,常较大,无柄至有柄,鲜艳至暗色,肉质,薄而脆;子囊顶端遇碘变蓝色。
如盘菌属(Peziza)、沙生地孔菌(Geopora arenicola)、红毛盘菌(Scutellinia scutellata)(图)。
(2)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子囊果大而具柄,多具有海绵状(菌盖表面有显著的网1状棱纹)或钟状菌盖,极少数杯状或碗状;子实层覆盖于菌盖的上表面;浅黄色到褐色。
如羊肚菌属(Morchella)、钟菌属(Verpa)(图)。
(3)马鞍菌科(Helvellaceae)子囊果大而具柄,形态各异,盘状、马鞍状到脑状;子实层覆盖于上表面。
如马鞍菌属(Helvella)、鹿花菌属(Gyromitra)(图)。
1.2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2.1 伞菌目(Agaricales)(1)蜡伞科(Hygrophoraceae)担子果肉质,易烂;菌柄中生,菌盖有蜡样物质;菌褶直生到延生,厚,蜡质,稀疏,边缘锐;担子长度达担孢子长度的5倍以上;孢子多光滑,椭圆形或长形。
生地上。
如蜡伞属(Hygrophorus)和湿伞属(Hygrocybe)(图)。
(2)侧耳科(Pleurotaceae)担子果肉质,易烂,或质韧,湿润时常能恢复原状;菌柄偏生、侧生至近中生,或无柄,与菌盖组织相连;菌褶延生或由基部辐射而出;孢子无色,罕为淡锈色。
生木材上。
如侧耳属(Pleurotus)、香菇属(Lentinus)、扇菇属(Panellus)(图)。
(3)裂褶菌科(Scizophyllaceae)菌盖韧,革质,干后潮湿时能恢复原状;菌柄侧生或无;菌褶从基部辐射而出,沿边缘纵向分裂并反卷;孢子无色,圆柱形,光滑;孢子堆白色。
生木材上。
如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4)鹅膏科(Amanit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易分离;有菌托和菌环,或只有菌托;菌褶离生;孢子光滑,无色,成堆时白色至淡色。
生地上。
如鹅膏属(Amanita)(图)。
(5)光柄菇科(Plute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易分离;有菌托或无;菌褶离生或部分离生;孢子光滑,成堆时粉红色至葡萄酒红色或红肉桂色。
生地上、腐木或烂草上。
如光柄菇属(Pluteus)和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图)。
(6)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菌盖肉质或近膜质;菌柄中生至侧生,或无柄,与菌盖组织连生;菌褶弯生、直生或延生;孢子无色或近无色,成堆时白色、浅黄色或葡萄酒红色,具纹饰或光滑,无芽孔。
这个科是一个非常大的科,常见属也很多,如口蘑属(Tricholoma)、蜜环菌属(Armillariella)、杯伞属(Clitocybe)、金钱菌属(Collybia)、香蘑属(Lepista)、小菇属(Mycena)、蜡蘑属(Laccaria)、离褶伞属(Lyophyllum)、小皮伞属(Marasmius)等(图)。
(7)蘑菇科(Agaric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组织易分离,有典型的菌环;菌盖肉质,盖面通常粉状至鳞片状;菌褶离生至部分离生或直生;孢子无色、黄色或紫褐色,多数光滑,少数具疣、点或刺,芽孔有或无;孢子堆颜色多样,纯白色、乳白色、淡黄色、粉红色、紫色至黑色等,往往脱水后变色。
生地上。
如蘑菇属(Agaricus)、环柄菇属(Lepiota)、白环菇属(Leucoagaricus)(图)。
(8)鬼伞科(Coprinaceae)菌柄中生;菌盖肉质至膜质,往往甚脆,盖面表皮层由棒状细胞或胞囊状细胞组成;孢子暗色,球形、椭圆形或柠檬形等,光滑或有疣、刺、网纹,芽孔明显;孢子堆黑色、暗褐色或暗紫色,罕有葡萄酒紫色或砖红色。
生地上、粪上或植物残体上。
如鬼伞属(Coprinus)、小脆柄菇属(Psathyrella)、花褶伞属(Panaeolus)(图)。
(9)粪锈伞科(Bolbiti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组织相连或稍分离;菌盖半膜质至肉质,表皮层为栅状角质层或由长的平伏菌丝组成;菌褶离生至近离生;孢子光滑,罕有粗面或疣状,芽孔清楚或不明显;孢子堆锈褐色至污褐色。
生地上、腐木上或粪上。
如田头菇属(Agrocybe)和粪锈伞属(Bolbitius)(图)。
(10)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菌柄与菌盖组织相连,有或无菌幕;菌盖上皮层由平伏菌丝组成,常胶化;菌褶直生、弯生或稍延生;孢子蜜黄色至栗褐色,在KOH液中变为暗黄褐色,一头截形,有芽孔;孢子堆丁香紫色、丁香紫黑色、深肉桂色、深锈褐色或暗锈褐色。
生地上、腐木或粪等基物上。
如球盖菇属(Stropharia)、鳞伞属(Pholiota)、库恩菇属2(Kuehneromyces)。
(11)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组织相连,菌环有或无;菌盖表皮层为平伏的菌丝或疏松的表生菌丝,或细胞稍膨大,并且脱离;子实层体与菌肉不易分离;孢子常有皱纹至被疣,无芽孔;孢子堆锈褐色至粘土色。
生地上或腐木上。
如丝膜菌属(Cortinarius)、罗鳞伞属(Rozites)、丝盖伞属(Inocybe)(图)。
(12)靴耳科(Crepidotaceae)菌柄有或无,或只有假柄;菌褶三叉分歧,有褶缘囊体,无褶侧囊体;孢子光滑或有内埋的刺;孢子堆浅褐色至浅褐黄色。
生腐木、植物残体或地上。
如靴耳属(Crepidotus)(图)。
(13)粉褶菌科(Rhodophyllaceae)菌柄与菌盖组织相连,菌盖表皮层由紧密的平伏菌丝或具囊状向上的端细胞组成;子实层体褶状,边缘薄而锐,少数种有脉纹;孢子角形,有纵条纹或粗糙,无芽孔,成堆时粉红色,葡萄酒红色或带红的肉桂色。
生地上或其他基物上。
如粉褶菌属(Rhodophyllus)(图)。
(14)网褶菌科(Paxillaceae)菌柄中生、偏生、侧生或无,与菌盖组织相连;菌盖肉质,有细软毛,往往粘,盖缘初时内卷;菌褶延生,分叉,在菌柄上交织成网状;褶间有横脉。
孢子光滑、有刺或疣;孢子堆白色或褐色至淡锈色。
生地上或腐木上。
如网褶菌属(Paxillus)(图)。
(15)铆钉菇科(Gomphidiaceae)菌柄中生,与菌盖组织相连;担子果肉质,幼时有一层胶粘的菌幕,后渐消失,在盖缘残留有膜片或丝膜,并在菌柄上残留有易消失的菌环;菌褶厚,稀,延生,蜡质;孢子暗绿色,大型,近梭状;孢子堆绿褐色至黑褐色。
与针叶树形成外生菌根。
如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is rutilus)(图)。
(16)牛肝菌科(Boletaceae)担子果肉质,易烂,菌盖厚,菌柄中生;菌肉伤后常变为蓝色;子实层体大多数为管状,少数半褶状或褶状。
生林地上,与林木形成外生菌根。
如牛肝菌属(Bolet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粘盖肝菌属(Suillus)(图)。
(17)红菇科(Russulaceae)担子果肉质,脆,易烂;柄中生;菌盖和菌柄异质,菌肉和菌髓有泡状细胞;孢子宽椭圆形至球形,有淀粉质纹饰,成堆时白色或黄色。
生地上。
本科仅有红菇属(Russula)和乳菇属(Lactarius)(图)。
1.2.2 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1)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担子果肉质或膜质,有柄,漏斗形至喇叭形,或为截顶棒形;子实层体生于担子果外侧,平滑或皱褶;生殖菌丝薄壁,膨大;担孢子光滑无色或浅色,非淀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