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基本知识和预防处置规范新华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1(共27张PPT)
在伤口内滴数滴被动免疫制剂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1
体试验进行检测,包括快速荧光灶抑制试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无24小时时间限制,原则上应当越早越好。
避免直接从伤口内进针,以免将病毒带入深部组织
• 暴露部位位于头面部、上肢及胸部以上躯
干时,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可注射在暴露部 位同侧背部肌肉群(如斜方肌),狂犬病 疫苗接种于对侧。暴露部位位于下肢及胸 部以下躯干时,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可注射 在暴露部位同侧大腿外侧肌群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的注意事项
• 如未能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当天使用被动
免疫制剂,接种首针狂犬病疫苗7天内(含 7天)仍可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不得把被动 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 禁止用同一注射器注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 免疫制剂。
接种程序和注射部位
• 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
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狂犬病疫苗不分体
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五针法)
• 成大2-1-1接种程序: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于左
右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剂量,7、21天各注射1剂量。 (四针法)
•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
伤口缝合
• 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需
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后,应当先用抗狂犬病血 清或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 使抗体浸润到组织中,以中和病毒。数小时后(不 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当放
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出。
最新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被动免疫的原理ຫໍສະໝຸດ 在第 0,3,7,14,28天使用单剂量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的狂犬病 疫苗后狂犬病毒抗体滴度的变化。
100
安全期
GMT (IU/ml)
10
WHO 免疫球蛋白阳转标准
0.51
狂犬病高风险感染期需要被动免疫
0,1
(RIGs)
0,01
天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42
种狂犬病疫苗。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 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 不能确定健康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 3. 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 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WHO推荐处理原则
分类
与动物接触类型
I
触摸或喂养动物,舔及完整皮肤
推荐治疗方法
如果有可靠病史,无需处理
II
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或抓伤
立即处理伤口+接种疫苗
III 一处或多处皮肤穿透性咬伤,唾 液污染粘膜
立刻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接种疫苗
上述原则下,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议首剂狂犬疫苗剂量加倍
先处理伤口
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 毒处理。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 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 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理。清 洗或者消毒时如果疼痛剧烈, 可给予局部麻醉。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中山市南区医院
概念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 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 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 0%。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 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 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 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2024版年度狂犬病防控知识完整版
时间安排
通常在被咬伤事件发生后尽快接种,一 般是在0、3、7、14、28天各接种一针, 确保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接种。
2024/2/3
8
避免接触感染源和减少暴露风险方法
避免与不明健康状况 的动物接触,尤其是 流浪狗、猫等。
在动物密集区域或野 外活动时,注意穿长 袖长裤,减少暴露部 位。
2024/2/3
13
综合治疗方案制定与实施
01
02
03
04
狂犬病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 隔离、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 主,同时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
狂犬病免疫治疗包括注射狂犬 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提高患
者免疫力,中和病毒
狂犬病并发症治疗包括处理伤 口、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
紊乱等
狂犬病患者需隔离治疗,避免 传染给他人,同时做好消毒和
建立协作机制
建立狂犬病防控工作协作机制,定 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问 题。
加强信息共享
加强狂犬病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共 享,确保信息及时、准确、畅通。
2024/2/3
22
06
公众对狂犬病存在误区解读
2024/2/3
23
误区一:只有被咬伤才会感染狂犬病
实际上,狂犬病病毒不仅存在于动物的唾液中,还可能存在于动物的神经组织和体 液中。
危害程度
狂犬病是一种几乎无法治愈的致死性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病毒 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
2024/2/3
5
全球及我国狂犬病发病现状
2024/2/3
全球发病现状
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是严重危害公共卫生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 织报告,全球每年约有5.5万人死于狂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2024年狂犬病的预防常识(版)
狂犬病的预防常识(附件版)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为了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预防常识。
了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被感染动物咬伤后,病毒会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发狂犬病。
因此,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被它们咬伤或舔舐伤口,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
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狂犬病疫苗可以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狂犬病疫苗应在出生后的第3个月、第4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一剂,之后每年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兽医、野生动物保护人员等,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确保其免疫状态。
另外,对于被动物咬伤或怀疑感染狂犬病的人群,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清洗伤口,以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
然后,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寻求医疗帮助,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和患者的免疫状态,给予相应的处理和疫苗接种建议。
加强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意识也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一环。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使人们能够正确处理动物咬伤,及时接种疫苗,从而减少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
加强动物管理也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家养动物,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避免它们感染狂犬病。
同时,加强对流浪动物的管理,避免它们成为狂犬病的传播源。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动物管理体系,确保动物福利和公共卫生安全。
总之,狂犬病的预防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了解传播途径、及时接种疫苗、紧急处理伤口、加强公众认识和意识以及加强动物管理。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一旦被感染,病毒的致死率几乎高达100%。
因此,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局部浸润
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 白或狂犬病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 力。
预防接种
根据暴露程度和风险评估,进行狂 犬病疫苗接种,一般需要接种5针。
暴露后预防处置的时限要求
1
伤口处理应尽快进行,最好在受伤后立即进行 。
2
预防接种应在暴露后24小时内开始,并尽可能 早地进行。
3
对于严重暴露或高风险人群,被动免疫制剂的 应用也应尽早进行。
02
根据暴露程度和风险评估,给予狂犬病疫苗接种,以预防狂犬
病的发生。
被动免疫制剂应用
03
对于某些高风险暴露人群,可以考虑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以增强
免疫效果。
暴露后预防处置的步骤
伤口清洗
使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对伤口进行 清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彻底清 除污物和细菌。
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 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风险。
了解患者狂犬病暴露史、既往免疫接种史、 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
免疫接种情况
评估患者的伤口情况、免疫状态、其他疾病 等。
了解患者狂犬病疫苗接种情况,判断免疫效 果。
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与处理
风险分析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分析患者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的风险。
处理措施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加强免疫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等 。
果。
加强培训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教育,提高 预防处置技能和水平。
对未来狂犬病预防工作的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进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 。
开展科学研究
积极开展狂犬病预防控制科学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技术和 方法。
提高公众参与度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课件
疫苗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常见问题
如接种后仍发生狂犬病暴露,或出现过敏反应等。
处理方法
如发生再次暴露,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加强针接种;如出现过敏反应,应 立即就医,遵医嘱进行抗过敏治疗。
05
规范实施与监督
规范实施方案
确定目标
规范实施的目标是确保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降低狂犬病的发生 风险。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动物咬伤或抓伤
狂犬病病毒可通过动物咬伤或抓伤人类皮肤或粘膜而传播,这是 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唾液污染伤口
狂犬病病毒可在唾液中保持活性,当人类皮肤或粘膜有伤口或破 损时,若接触到被狂犬病病毒污染的唾液,可能被感染。
其他传播方式
狂犬病病毒还可通过其他途径传播,如通过污染的器械、使用污 染的血液制品以及母婴传播等。
制定实施细则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包括诊 断标准、处置流程、疫苗接种方案等。
培训与宣传
开展对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他们对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监督与评估
01
监督机制
建立监督机制,对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规范
01
卫生部关于印发《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的通知
02
农业部关于印发《犬产地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方案(2021版)》的
通知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出入境动物检疫采样管理办法》的通
03 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3
尽管有治疗手段,但预防是更为重要的控制措 施。
暴露预防处置工作的重要性
暴露预防处置工作是防止狂犬病传播的关键环节 。
狂犬病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处置工作规范狂犬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情况危急,需要专业的处置工作规范来保证处置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狂犬病处置工作规范的具体内容:一、疫区隔离1. 狂犬病疫区要及时设立隔离带,限制人员进入。
同时,严格控制进入或从疫区出来的动物。
在狂犬病疫情出现的地区,应及时设立隔离带,对进入疫区的人员进行限制和管控,以防止疫情扩散。
隔离带的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划定,一般包括疫情高发区和周边的一定范围。
同时,应严格控制动物的进出,禁止非必要的外部进出并对动物进行排查和隔离,减少疫情传染、扩散的概率。
下表列举了疫区隔离方案的实施步骤。
2.在疫情高发地区,对于有疑似狂犬病的人员,应及时隔离接受医学观察和治疗,并严格限制其离开疫区。
下表列举了对疑似狂犬病患者的处理方案。
就有可能导致疫情扩散和传播。
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隔离和管理,以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预防接种1. 针对疫情高发地区的重点场所,如传染病医院、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应进行狂犬病强制预防接种。
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和游客都应该接受相应的预防接种,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
下表列举了针对重点场所的狂犬病强制预防接种方案的实施步骤。
2.健康,防止其成为病原携带者,从而减少疫情发生的概率。
下表列举了针对动物饲养管理者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案的实施步骤。
机构密切合作,加强宣传教育、疫苗接种和环境治理等各方面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健康的安全。
三、排查诊断1. 对于被咬伤人员,要及时进行狂犬病症状的观察和排查。
一旦发现感染征兆,要立即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下表列举了针对被咬伤人员的狂犬病排查和诊断方案的实施步骤。
2.疗。
下表列举了针对动物咬伤人员的狂犬病排查和诊断方案的实施步骤。
针对狂犬病的排查和诊断是防止疾病传播和扩散的一项重要工作。
需要有关部门、机构密切合作,加强宣传教育、疫苗接种和环境治理等各方面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健康的安全。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课件
狂犬病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 稳定造成极大威胁。为了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国家制 定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
狂犬病概述
1 2
定义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人传播。
症状
狂犬病发病后可出现恐水、怕风、呼吸困难、 剧烈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质量控制
工作人员培训
从事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工作人员需接受专业 培训,掌握狂犬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处置 技能,确保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信息报告
及时、准确记录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相关信息 ,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伤口情况、处置措施、接 种时间表等,以备后续查阅和分析。
物资储备
各级疾控中心和犬伤门诊应储备充足、合格的狂 犬病疫苗、被动免疫制剂、消毒药品等物资,以 满足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需求。
加强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培训与宣传教育,提 高对狂犬病防控的认识和意识,加强预防处 置能力,共同应对狂犬病疫情。
加强监测和数据分析
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开展狂犬病监测和数据分析工作,为 预防处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更加精准的 防控策略提供支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狂犬病挑战 。
02
抗体检测: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及接种后,可进行抗体检测以了解机体免疫状况 ,抗体水平不足时需加强免疫。一般建议在咬伤后第3、7、14、28天各检测一 次,若抗体水平不足则需加强免疫。
03
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预防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关 系到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并重视这些工作规范的重点内容,以降低 感染风险并保障生命安全。
狂犬病基本知识和预防处置规范新华课件完整版
国家新规范修订背景
修订依据
➢ WHO及美国CDC(ACIP)推荐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指 南
➢ 中国狂犬病当前疫苗研究、临床治疗及基层计划免疫 工作现状
组织实施
➢ 原卫生部组织中国CDC、中检所、临床专家及基层计 划免疫工作人员于2009年10月10日前完成修订工作
2009版主要内容简介
暴露定义 暴露分级 医生处置流程 分级处置原则 伤口处理方法 疫苗接种程序与方法 几种常见特殊情况处理
一旦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侵犯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并大量增生,则引起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和退行性病变,机体开始出现症状。
极个别人的反应可能较重,应当及时就诊。
角膜移植、肝移植 2009版主要内容简介
(粤疾控〔2010〕பைடு நூலகம்56号)
11
狂犬病潜伏期
潜伏期是指暴露(一般指咬伤)之日到狂犬病脑炎症状出 现之间的时间。
出于可操作性考虑,临床专家建议将“同一厂家同一批号”改为“同一品牌”。
暴露分级释义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简单说受伤了但没有出血
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在难以用肉眼判断时,可用酒精 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为II级. ,无疼痛为I级.不能够肯定时算II级。
9
带毒犬(犬狂犬病毒携带状态)
外表正常的犬咬伤人后,人发病身亡而犬 却健在,为狂犬病毒携带状态
病毒分离:广西(1.4%) 抗原/核酸检测:广东(17.8%)、湖南(2.9%)、贵
州(3.4%) Fekadu报告的5只健康犬的唾液中从第一次分
离出狂犬病毒后存活3~39个月
10
狂犬病传播途径
简单说就是有接触未受伤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狂犬病暴露分级
01
02
03
04
根据暴露源不同,将狂犬病暴 露分为3个等级
Ⅰ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 或者完好皮肤被动物舔舐,皮 肤没有破损,也没有疼痛感觉 。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 伤,皮肤表面没有明显痕迹, 也没有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 。
Ⅲ级暴露:一处或多处贯穿皮 肤的咬伤或抓伤(如动物抓伤 或咬伤后皮肤破裂出血),或 者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可能含 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组织。
业医生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暴露者处于狂犬病高发地区
03
对于处于狂犬病高发地区的暴露者,应提高警惕,及时采取相
应预防措施,如接种狂犬病疫苗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狂犬病暴露类型
狂犬病暴露类型分为3种
咬伤:动物咬伤皮肤或黏膜后 ,可能导致狂犬病病毒传播。
抓伤:动物抓伤皮肤或黏膜后 ,可能导致狂犬病病毒传播。
舔舐:动物舔舐皮肤或黏膜后 ,可能导致狂犬病病毒传播。
03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
暴露前预防接种
1 2
接种对象
暴露前预防接种适用于未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高 危人群,如狂犬病高发地区的宠物饲养者、从 事狂犬病病毒研究人员等。
02
暴露后预防处置需要进行疫苗接种,一般需要进行四针或五针
接种,根据不同品牌和剂型具体方案有所区别。
被动免疫
03
对于严重咬伤或抓伤,除了疫苗接种外,还可能需要被动免疫
,包括免疫球蛋白等。
联合疫苗接种
01
联合疫苗接种是指将不同种类的疫苗联合使用,以增强免疫效果和减少不良反 应。
02
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中提出,对于某些特殊情况 下,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种类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 联合使用。
狂犬病及破伤风规范预防
高风险
低风险
无风险
储毒宿主动物:犬、 猫等食肉目动物和翼 手目动物(蝙蝠)。 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 要传染源,约占 95%; 其次为猫,占 5%左 右。
传播宿主:猪、马、牛、羊、 骆驼等家养动物,可感染发 病,传播狂犬病风险较低。 啮齿类和兔形目动物极少感 染狂犬病 ,目前无导致人间 狂犬病病例的证据。 终端宿主:易感人群,人传 人仅发现于移植狂犬病病例 器官的病例。
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曾 有严重过敏史者。 2、妊娠、患急性发热性 疾病、急性疾病、慢性疾 病的活动期、使用类固醇 和免疫抑制剂者可酌情推 迟暴露前免疫。 3、免疫缺陷者不建议进 行暴露前免疫。
主题
3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
暴露后预防
1. 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 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此外,罕见情况下,可 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首次暴露的Ⅲ级暴露者;
✓存在严重免疫功能缺陷 的首次Ⅱ级暴露者;
✓首次暴露未使用被动免 疫制剂,7 d内发生再次 暴露的Ⅲ级暴露者;
✓处于HIV临床期或接受 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再次 暴露的Ⅱ级及Ⅲ级暴露者。
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最大剂量 应按照病例体重计算(2019 版专家共识)
HRIG 按照 20 IU/kg(体重),
适用范围
用于人体皮肤因意外或动 物抓咬而形成的外伤伤口 创面的冲洗。本品通过挤 压冲洗液袋,将液体通过 中洗吸引管引出到病患部 位:同时可通过压力调节器 调整压力大小,控制流速。
作用原理
本品主要通过压力调节进 行冲洗流速的控制,可分 别进行柱状水流、扁平状 水流和雾状水流三种压力 冲洗流速的控制,完成对 伤口创面的冲洗,有效祛 除伤口里可能存在的各种 异物、病原微生物;能实现
预防狂犬病的知识
预防狂犬病的知识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会影响到所有的哺乳动物,包括人类。
狂犬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病毒携带者(如狗)的咬伤或唾液传播。
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和预防措施:1. 狂犬病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方法。
人类可以通过接种狂犬病疫苗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宠物狗也应该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样可以防止它们患病并减少传播给人类的风险。
2. 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源之一。
尽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不要触摸或靠近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
如果发现有疑似患病的野生动物,应该及时报告给当地的动物卫生部门。
3. 注意宠物狗的行为:如果你养有宠物狗,应该密切关注它们的行为。
如果你的宠物狗表现出异常的攻击性、迷失、多次咬人或其他病态行为,应该立即咨询兽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定期带宠物狗接种狂犬病疫苗,确保它们的免疫力。
4. 注意儿童的安全:儿童是狂犬病的高风险人群之一,因为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判断与动物的互动是否安全。
因此,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们如何与动物互动,并告诉他们不要随便接触陌生的动物,特别是流浪狗。
5. 紧急处理咬伤伤口:如果你被动物咬伤,特别是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应该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首先,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伤口,然后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之后,立即就医寻求进一步的医疗建议和治疗。
总结起来,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在于疫苗接种和避免与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接触。
同时,注意宠物狗的行为和儿童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幸被咬伤,要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并就医。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狂犬病的发生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加强预防接种教育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社区活动、学校讲座等,普及狂犬病预 防知识,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预防接种宣传
鼓励公众定期为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并强调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暴露后处理宣传
宣传暴露后应如何正确处理,如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前往医疗机构 就诊等。
不良反应类型
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乏力、 头痛等。
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严 重者可对症治疗。
暴露后狂犬病发病与处理措施
发病原因
发病处理措施
狂犬病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 入体内,导致发病。
立即就医,隔离治疗,使用镇静剂、 解痉剂等减轻症状,同时进行免疫治 疗。
发病表现
03
预防接种与免疫程序
疫苗选择与接种程序
疫苗类型
狂犬病疫苗可分为动物源性和人 源性疫苗,其中人源性疫苗包括 VERO细胞、CHO细胞和MDCK
细胞等。
接种程序
暴露后预防接种应尽早开始,一般 是在发生暴露后的24小时内开始接 种,接种程序包括注射免疫球蛋白 和狂犬病疫苗。
接种剂量
根据暴露程度和疫苗类型,接种剂 量和接种次数有所不同,一般需要 注射3-5针,其中暴露程度较高的需 要注射免疫球蛋白。
舔舐、接触等其他暴露类型与风险评估
舔舐
被感染的动物的唾液舔舐人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如眼睛、口腔、生殖器等部位,存在一 定的传播风险。
接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感染病毒的动物直接接触,如拥抱、亲吻等行为,虽然较为罕见,但仍有可能导致病毒 传播。
风险评估
对于舔舐和接触等其他类型的暴露,应根据接触的频率、持续时间、接触部位以及被暴露 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高风险的暴露,应尽快就医并接受预防处置;对 于低风险的暴露,仍需及时就医并接受预防处置。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犬类的咬伤传播。
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控制其传播,我们需要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并严格执行。
以下是一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的建议。
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1.加强疫苗接种:对所有居民及可疑犬只进行狂犬疫苗接种,按时完成免疫程序。
2.宠物管理:对所有宠物进行登记、标识,并确保其接种狂犬疫苗。
定期进行宠物的健康检查,发现异常要及时隔离。
3.动物控制:对于无主流浪犬和可疑犬只,要采取措施进行捕捉和隔离观察,确保不再对人群造成威胁。
4.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和养犬人员的狂犬病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报告和监测:建立完善的狂犬病事件报告和监测体系,确保病例及时得到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当人类发生与疑似患有狂犬病或狂犬病的动物接触后,根据接触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1.非咬伤暴露:如被狂犬病患动物的唾液或其他体液接触到开放性伤口、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应立即洗净伤口并使用肥皂清洁,然后用消毒剂处理。
因为非咬伤患者感染风险较低,无需进行狂犬疫苗免疫。
2.咬伤暴露:如被狂犬病患动物咬伤,应立即用流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肥皂清洗伤口,尽量挤出伤口上的血液。
再次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然后用碘伏或碘酊液处理伤口,完成后涂上狂犬疫苗。
咬伤暴露的患者会进行狂犬疫苗免疫。
3.患免疫缺陷者暴露:医疗机构内发生咬伤暴露的患免疫缺陷者,需立即进行免疫球蛋白注射。
4.动物暴露处理:对于可疑狂犬病动物,应立即隔离并观察10天,如果10天后动物健康状态正常,则排除狂犬病的可能性。
5.进行疫苗免疫:根据不同暴露情况,进行不同剂量和时间的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由专业医生指导进行。
总结: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和暴露后免疫操作,对于减少病例的发生和控制疫情的传播非常重要。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的预防措施
02
1
狂犬病疫苗接种
2
3
狂犬病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应遵循及时、足量、全程的原则。
接种原则
咬伤后应尽快接种,一般不超过24小时,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接种时间
一般咬伤者需接种5针,分别为咬伤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
接种程序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可用于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
02
保护公众健康
狂犬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通过预防处置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作用
预防狂犬病感染
规范的预防处置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人类感染狂犬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未来发展
05
针对狂犬病暴露高风险人群、宠物饲养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开展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对象
普及狂犬病预防知识,提高大众对狂犬病预防和处理的意识和技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xx年xx月xx日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CATALOGUE
目录
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类狂犬病暴露的预防措施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的意义与作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未来发展
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类
01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皮肤或者粘膜破损处,导致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可能导致感染的情况。
宣传教育内容
利用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如公益广告、宣传册、网络宣传等,扩大宣传覆盖面和效果。
宣传教育形式
加强宣传和教育
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增设接种点,方便群众接种。
提高接种覆盖率
增加接种点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为加强和规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降低狂犬病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研制进展,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暴露等级判定和处置原则第一条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第二条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为I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级暴露。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为级暴露。
第三条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判定暴露等级后,及时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采取的处置措施。
在获得知情同意后(知情同意书模板见附件,各省份也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制定),医务人员对伤口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第四条判定为I级暴露者,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第五条判定为级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确认为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按照级暴露者处置。
第六条判定为级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二章伤口处置第七条伤口处置包括彻底冲洗和规范清创处置。
伤口处置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置。
冲洗或者清创时如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
较深伤口冲洗时,可用注射器或者专用冲洗设备对伤口内部进行灌注冲洗,做到全面彻底。
狂犬病处置工作规范 (2)
狂犬病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处置工作是非常重要和紧急的任务,以下是狂犬病处置工作的一些建议和规范:
1. 隔离:任何怀疑受到狂犬病感染的动物都应立即隔离起来,以防止病毒传播。
隔离它们应该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远离其他动物和人。
2. 报告:一旦发现可能感染了狂犬病的动物,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该部门将协助进行后续处置工作,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
3. 安乐死:对于已确认携带狂犬病的动物,通常会建议进行安乐死。
这是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到其他动物和人。
4. 接种疫苗:对于与疑似狂犬病动物接触的人员,应及时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以防止感染和发展成病例。
5. 卫生防护:所有参与狂犬病处置工作的人员都应佩戴适
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面罩和防护服等,以保护自
己不被感染。
6. 消毒:所有接触过可能感染狂犬病的动物、物体和环境
的区域都应进行彻底的消毒,以确保杀死潜在的病毒。
7. 教育宣传:公众应被广泛教育关于狂犬病的预防和处置
知识,包括如何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狗只、及时就医和接
种疫苗等。
8. 团队合作:狂犬病处置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
紧密合作,如卫生部门、动物卫生监管部门等。
团队合作
和信息共享是成功处置狂犬病的关键。
总之,狂犬病处置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动物和公众安全的紧
急任务。
遵循正确的处置规范,及时报告、隔离、安乐死、
接种疫苗、卫生防护和团队合作等都是保护公众免受狂犬病威胁的重要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基础知识 2009年版新规范修订背景 2009年版主要内容简介及主要说明
狂犬病病毒
➢ 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 ➢ 子弹状外形
(75nm×180nm)
理化特性: • 易为脂溶剂(肥皂水等)、 75%乙醇 、碘伏 、紫外线灭活 • 对季胺类化合物敏感:新洁尔灭 • 对温度敏感,60℃ 30秒或100℃ 2秒即可被杀灭 • 易被巴氏消毒、紫外光、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灭活。
第16-20条 第 21 条 第 22 条 第 23 条 第24-26条 第27-29条
第三十条 如药典或者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发生变更, 本规范的相关内容从其规定。
狂犬病暴露定义 06版为“狂犬病宿主动物 ” 修改理由:根据WHO和美国
CDC的判定方法, 应首先对伤人的动物进行判断,如确定健康, 则无需进行暴露后免疫(如犬和猫的观察期为10天)
“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 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 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狂犬病的传染源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易感 动物狂犬病以家动物为主
犬是狂犬病毒的主要宿主,其易感性中等,幼 犬比成年犬更易感。潜伏期一般为2~7周。
猫对狂犬病高度易感,多半是从狂犬传播而来, 为次要的动物宿主,但很少参与种内传播。
2
狂犬病毒的感染特点
狂犬病毒(RABV)是一种高度嗜神经性病毒,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致死性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
一旦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侵犯脑和脊髓 的神经细胞,并大量增生,则引起神经细胞功能 紊乱和退行性病变,机体开始出现症状。
狂犬病毒在脑神经细胞中大量增生后,通过 传出神经离心性地向外扩散到周围神经及其所支 配的组织中,从而引起广泛的非神经组织的感染。 常累积于唾液腺,病毒大量增生而由唾液腺排除 体外。
够的时间使疫苗的预防治疗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
12
国家新规范修订背景
国家修订原因
➢ 随着我国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研制技术进展, 06版规范部分内容不能完全适合工作需要
➢ 06版规范缺乏对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机构和人员的相关 规定
➢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狂犬病暴露后医学处
理工作指引(2007年版)》
• 已有处置机构和人员的相关规定
国家新规范修订背景
修订依据
➢ WHO及美国CDC(ACIP)推荐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指 南
➢ 中国狂犬病当前疫苗研究、临床治疗及基层计划免疫 工作现状
组织实施
➢ 原卫生部组织中国CDC、中检所、临床专家及基层计 划免疫工作人员于2009年10月10日前完成修订工作
2009版主要内容简介
暴露定义 暴露分级 医生处置流程 分级处置原则 伤口处理方法 疫苗接种程序与方法 几种常见特殊情况处理
• 绝大多数狂犬病CNS病理学表现为急性脑脊髓炎,常常没有 显著的显微镜下改变,脑部可以轻度肿胀、脑膜和脑实质血 管轻度充血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这也是其他急性病毒性 脑炎常见的共同表现。
6
临床症状
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 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 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一旦暴露和感染发生,潜伏期即开始。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变化是其他病无法比拟的,可短至4日,长 至几年。许多公共机构研究数字表明,面部咬伤后潜伏期大 约5周,肢体咬伤8周。 短潜伏期常见于儿童的面部、头部和颈部严重或多部位咬伤 某些文献提及的长潜伏期(19年或更长),其可能是患者将新近不太明
显的暴露史遗忘了;或者是病毒潜伏在神经系统某些部位,直至被另 一种感染或某些紧张因素所激活。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贮存宿主
蝙蝠 野生啮齿类的野鼠、松鼠、鼬鼠等;狼;狐狸
8
带毒犬(犬狂犬病毒携带状态)
外表正常的犬咬伤人后,人发病身亡而犬 却健在,为狂犬病毒携带状态
病毒分离:广西(1.4%) 抗原/核酸检测:广东(17.8%)、湖南(2.9%)、贵
州(3.4%) Fekadu报告的5只健康犬的唾液中从第一次分
临床首发症状通常是伤口部位神经性疼痛(病毒 在背根神经节复制和神经节炎引起)。
麻痹型狂犬病的虚弱无力是周围神经功能障碍 引起。
5
狂犬病脑炎特点
• 狂犬病毒(RABV)首先从咬伤部位侵 入,在伤口附近的横纹肌细胞内小量 增殖,然后从横纹肌细胞侵入邻近的 神经末梢,最终必须进入中枢神经系 统(CNS) 才可能引起狂犬病的症状。
一般出现典型的狂犬病症状后一周内死亡。
3
狂犬病致病机理
通过周围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分离到病毒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每小时移 动1毫米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神经系统受损和功能紊乱
到临床发病时,病毒已广泛分布于身体内,一 般以严重的神经病学症状和死亡为特征。
离出狂犬病毒后存活3~39个月
9
狂犬病传播途径
理论上,狂犬病可以被任何一种哺乳类动物传播,但
人类只能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接触开放的伤口或 粘膜而感染。
犬 猫 老鼠?
不合格的疫苗、气溶胶传播、未认识到感染的 供体的器官移植,也可以导致狂犬病。
角膜移植、肝移植
10
狂犬病潜伏期
潜伏期是指暴露(一般指咬伤)之日到狂犬病脑炎症状出 现之间的时间。
动物试验表明,病毒在潜伏期中停留在暴露的部位,感 染的鼠切除感染的肢体可以防止狂犬病发生。
11
决定潜伏期时间的因素
伤口暴露情况
1. 暴露部位与脑之间距离 2. 伤口严重程度和伤口的大小 3. 伤口部位病毒的含量 4. 机体的免疫状况 5. 暴露的部位是否富含神经细胞
潜伏期的关键:在病毒到达神经元之前是否有足
第一条: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 或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 抓伤、舔舐粘膜或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 性伤口或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 动物唾液或组织。
➢ 儿童计划免疫疫苗 ➢ 延迟怎么办 ➢ 同一品牌使用原则 ➢ 不良反应 ➢ 冻干疫苗稀
第1 条 第2 条 第3 条 第 4-6条 第 7-9条 第 10 条
第 11条 第 12条 第 13条 第 14条 第 15条
2009版主要内容简介
被动免疫制剂使用 再次暴露后处置 抗体检测 不良反应处理 暴露前免疫 处置门诊和持证岗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