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
血细胞分析报告正常值
![血细胞分析报告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f568b2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f.png)
血细胞分析报告正常值1. 简介血细胞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造血功能以及某些疾病的存在与否。
本文将介绍血细胞分析报告中的正常值范围。
2. 红细胞相关指标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它们携带氧气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血细胞分析报告中,常见的红细胞相关指标有以下几个:2.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存在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x 10^12 / L,而正常成年女性的范围为4.0-5.0 x 10^12 / L。
2.2 血红蛋白含量(Hb)血红蛋白含量是指血液中每个红细胞所含有的血红蛋白的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范围为130-180 g/L,而正常成年女性的范围为120-160 g/L。
2.3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压积范围为40-50%,而正常成年女性的范围为35-45%。
3. 白细胞相关指标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抵御病原体和感染。
在血细胞分析报告中,常见的白细胞相关指标有以下几个:3.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存在的白细胞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 x 10^9 / L。
3.2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人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范围为40-75%。
3.3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指血液中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人的淋巴细胞百分比范围为20-40%。
3.4 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单核细胞百分比是指血液中单核细胞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人的单核细胞百分比范围为2-10%。
3.5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人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范围为1-6%。
标准血清的参考值
![标准血清的参考值](https://img.taocdn.com/s3/m/af4c7ae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6.png)
标准血清的参考值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通过血管系统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重要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也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因此,血液的健康状况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评估血液的健康状况,医生通常会进行血液检查,并根据标准血清的参考值来判断血液是否正常。
标准血清的参考值是指在正常健康人群中,某种生化指标的平均值和正常范围。
这些指标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指标的参考值。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人的血糖参考值为 3.9-6.1mmol/L。
如果血糖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口渴等。
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
正常人的ALT参考值为10-40U/L,AST参考值为10-35U/L,TBIL参考值为5-21μmol/L。
如果这些指标异常升高,可能表示肝脏出现了问题,如肝炎、肝硬化等。
肾功能指标包括肌酐、尿素氮、尿酸等。
正常人的肌酐参考值为60-110μmol/L,尿素氮参考值为 2.9-8.2mmol/L,尿酸参考值为150-420μmol/L。
如果这些指标异常升高,可能表示肾脏出现了问题,如肾炎、肾结石等。
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正常人的TC 参考值为3.1-5.2mmol/L,TG参考值为0.56-1.7mmol/L,HDL-C参考值为1.0-1.6mmol/L,LDL-C参考值为1.6-3.1mmol/L。
如果这些指标异常升高,可能表示身体存在高血脂症,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电解质指标包括钠、钾、氯等。
正常人的钠参考值为135-145mmol/L,钾参考值为 3.5-5.5mmol/L,氯参考值为98-106mmol/L。
如果这些指标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表示身体存在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治疗。
血常规标准值
![血常规标准值](https://img.taocdn.com/s3/m/9ad88c4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3.png)
血常规标准值血常规是临床医学中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定量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
正常的血常规数值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疾病,也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治疗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标准值范围。
1.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8)×10^12/L,正常成年女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3.5-5.0)×10^12/L。
2. 血红蛋白(Hb),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g/L,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15-150)g/L。
3. 红细胞压积(HCT),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压积范围为(0.40-0.50),正常成年女性的红细胞压积范围为(0.36-0.46)。
4.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5.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以上是血常规的常规指标及其正常范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略有不同的参考范围,因此在进行检查时,应以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为准。
此外,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季节、海拔等因素也会对血常规指标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解读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贫血、感染、炎症、出血、骨髓抑制等疾病,也可以帮助医生监测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的疗效。
因此,及时了解血常规的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对于维护个体健康和进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血常规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通过了解其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efa5b0c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c.png)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血液检查是常用的医学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检查人体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
正常的血液指标范围可以提供参考,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液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供给全身组织。
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根据性别和年龄有所不同:- 男性成年人:130-175 g/L- 女性成年人:120-160 g/L- 儿童:110-150 g/L二、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细胞计数是衡量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数量的指标。
正常值范围如下:- 成年男性:4.5-5.5 x 10^12/L- 成年女性:4.0-5.0 x 10^12/L- 儿童:4.0-5.5 x 10^12/L三、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白细胞计数衡量单位体积内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是:- 成年人:4.0-10.0 x 10^9/L- 儿童:5.0-15.5 x 10^9/L四、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它们负责止血和血凝过程。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 成年人:125-350 x 10^9/L- 儿童:150-400 x 10^9/L五、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衡量单个红细胞的平均大小的指标,常用于贫血分类和鉴别诊断。
正常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为:- 成年人:80-100 fL六、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血红蛋白浓度是衡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的指标,正常范围为:- 成年人:320-360 g/L七、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红细胞分布宽度表示红细胞的大小差异程度,正常范围为:- 11.5-14.5%八、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用于评估炎症程度。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1d7fe5bb68a98270fefad4.png)
血液局部生化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1.白细胞分类 (DC) :化验介绍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参考值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N〕: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 嗜碱性粒细胞〔 B〕: 0-1% 淋巴细胞〔 L〕: 20-40% 单核细胞〔 M〕: 3-8%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N〕:中性粒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
增高见于: a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脓肿等。
b .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心肌堵塞、肺堵塞等。
c .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d.各种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减少见于: a .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付伤寒、麻疹。
b .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
c .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X 线及镭照射。
d .其它: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
〔 2〕嗜酸粒细胞〔E〕:嗜酸粒细胞与变态反响有关,并有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增多见于: a .变态反响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紫癜。
b .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c .某些皮肤病: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
d .某些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等。
减少见于: a .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 3〕嗜碱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特殊的免疫反响。
增多见于: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
(4 〕淋巴细胞〔 L〕:淋巴细胞能产生和运载抗体,在防御病毒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
增多见于: a .某些病毒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
(整理)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整理)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c374d4e5901020206409c65.png)
血液学检查项目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1.全血细胞分析(24项)(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区间:成人4-10×10^9/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区间:男4-5.5×10^12/L,女3.5-5×10^12/L,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3)血红蛋白含量(HGB):参考区间:男120-160g/L,女110-150 g/L。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休克、严重呕吐及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山居住者。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失血、造血机能障碍。
(4)红细胞比积(HCT):参考区间:男40-50;女37-47。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大量脱水或血浆丢失及真兴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区间:80-98fl。
临床意义:根据贫血体积大小判断贫血类型。
体积增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体积减小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区间:26-32pg。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 g/L。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8)白细胞分类(DC): ①中性粒细胞50%-70%②嗜酸性粒细胞0.5%-5%③嗜碱性粒细胞0%-1%④淋巴细胞20%-40%⑤单核细胞3.5%-7.9%。
临床意义:①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铅及汞中毒。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镭辐射、抗癌药物化疗、极度重度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等;②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手术后、烧伤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③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④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
![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https://img.taocdn.com/s3/m/4bdad98133d4b14e852468a0.png)
血液检查一、血液一般检查: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正常验血报告单
![正常验血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f47db8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e.png)
正常验血报告单一、概述正常验血报告单是指通过化验血液样本得到的结果,用来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血液检查是目前常规体检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指标,可以提供许多与身体状况相关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正常验血报告单的常见项目及其正常参考范围。
二、常见项目1.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其正常参考范围因性别、年龄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的正常范围为130-175 g/L,成年女性为120-150 g/L。
2.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细胞计数是衡量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供氧能力。
成年男性正常参考范围为4.5-6.0 × 10^12/L,成年女性为3.8-5.1 × 10^12/L。
3.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身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成年人的正常范围通常为4.0-10.0 × 10^9/L。
4.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
正常参考范围一般在100-300 × 10^9/L 之间。
5. 血液常规(Complete Blood Count,CBC)血液常规检查是对上述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估。
除了上述几个指标外,常规血液检查还包括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等。
三、解读报告单正常验血报告单中的每个指标都会附带一个具体的数值,并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比。
如果某项指标的数值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某种疾病或健康问题。
血细胞分析报告正常值
![血细胞分析报告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9ec7b90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6.png)
血细胞分析报告正常值血细胞分析报告是血液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用于检测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指标以及代表着人体免疫状态的白细胞指标。
而了解血细胞分析报告的正常值可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以下是血细胞分析报告中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区间:1. 白细胞计数(WBC):4.5~11.0×10^9/L白细胞计数反映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其正常范围是4.5~11.0×10^9/L。
当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称之为白细胞增多,表明人体可能存在某些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
而当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则被称为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化疗、药物反应等。
2. 红细胞计数(RBC):4.3~5.8×10^12/L红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常用指标是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在4.3~5.8 ×10^12/L之间。
红细胞计数过低,表示贫血可能取决于红细胞数量、疾病和/或补充饮食不足等因素,过度多的红细胞则可能会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和心脏负担增加等问题。
3. 血色素(HGB):120~160g/L血红蛋白是在红细胞中存在的负责携带氧气的蛋白质,其正常参考值为120~160g/L。
血红蛋白含量在低于120g/L时,就表明人体贫血。
4. 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是100~300×10^9/L,它与凝血功能有关,负责止血和凝血。
血小板过多或过少都可能会导致出血或凝血问题。
总的来说,对于血细胞分析报告中的各项指标,正常范围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并且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尽管我们可以自己解读结果,但如果出现问题还是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毕竟专业的医生需要基于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判断。
检查项目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检查项目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71e6f48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6.png)
检查项目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有一些朋友在体检结束拿到自己的体检报告单是,有很多内容看不明白,不清楚自己的身体是好是坏,如果有问题,出现在哪?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我们很关心的问题,一般的体检中心都会把问题告诉体检者,这是最起码的。
下面是给大家总结的血常规一般检查项目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参考值:43~76),(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血常规10^9/L)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血脂检查是我们体检的时候常见的体检项目,可以检查出我们身体潜在的许多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血脂检查项目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高血脂检查,告诉大家血脂检查项目以及高血脂检查相关的注意事项,一起看看吧。
血液正常值的意义
![血液正常值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2fe89629b6648d7c1c74630.png)
1.红细胞(RBC):男性为4.0X10^12~5.5X10^12/升,女性为3.5X10^12~5.OX10^12/升;2.血红蛋白(HGB或Hb):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1.5%~14.5%。
注:上述单位有时用英文符号表示,如L(升〕、fL(飞升)、g(克)、pg(皮克)、um(微米)有了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是否正常。
如结果与参考值有差异,这有何意义呢?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RBC 和Hb可出现分离。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 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个月献血200~300毫升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多种原因可使RBC的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与Hb的数量减少或增多,或质量发生变化。
例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b增多。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对增多。
上面介绍了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增多的意义,而临床上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更常见,且病情严重、复杂。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
成年男性Hb小于120克/升(女性小于110克/升)为贫血。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1cb45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f.png)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是指通过检测全血中的各种参数来判断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内的疾病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是4.2-5.8×10^12/L,女性为3.9-5.6×10^12/L。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心病、高原适应、肺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计数降低常见于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出血等疾病。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其正常范围是120-160g/L。
血红蛋白异常可以反映贫血程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失血、贫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血小板生成障碍、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炎症、感染、白血病等疾病的常见表现,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缺陷、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范围是82-92fL。
MCV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如果MCV增高可能是宏细胞性贫血的表现,而MCV降低可能是微细胞性贫血的表现。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范围是11.5-14.5%。
RDW表示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如果RDW增高可能是由于不同大小的红细胞比例的改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范围是7.2-11.0fL。
MPV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如果MPV增高可能是由于血小板产生增加,例如炎症、感染等。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炎症、感染等病情,提供有关疾病的初步诊断依据。
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1
![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1](https://img.taocdn.com/s3/m/20f6b368960590c69fc376b5.png)
血液检查一、血液一般检查: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X 10 12-5.3X 10 12个/L(400 万-550万个/mm3)。
女:3.5X 10 12-5.0X 10 12个/L(350 万-500万个/mm3)。
儿童:4.0X 10 12-5.3X 1012 个/L(400 万-530 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X 109-10X 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X 109-20X 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 % -5 %)。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 -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 -5% )。
淋巴细胞:0.20-0.40(20% -40% )。
单核细胞:0.03-0.08(3% -8%)。
[临床意义’大出血、严重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检查检验】血液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检查检验】血液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273cc8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b.png)
血液检查的常用指标、正常值范围和检查的意义如下,请查阅。
血常规项目正常值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L ; (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 ×109/L(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6个月-2岁为(11.0-12.0) ×109/L;4-14岁为8.0×109/L左右红细胞总数成年男性为(4.0-5.5)×1012/L (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成年女性为(3.5-5.0) ×1012/L(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新生儿为(6.0-7.0) ×1012/L婴儿为(3.0-4.5) ×1012/L儿童为(4.0-5.3) ×1012/L血红蛋白成年男性为120-160g/L 同上成年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婴儿为100-140g/L儿童为120-140g/L红细胞压积男性为0.40-0.50(40%--50%) 同上女性为0.37-0.48(37%--48%)新生儿为0.49-0.60(49%--60%)红细胞平均体积80—95飞升增多: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减少:常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27—32皮克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降低: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0.32—0.36(32%--36%)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血小板总数(100-300)×109/L ;(旧制单位:10-30万/mm3).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清标准值是多少
![血清标准值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e7581d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a.png)
血清标准值是多少血清标准值是指血液中各种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
人体内的生化指标可以通过血清检测来获得,这些指标反映了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
了解血清标准值对于预防疾病、诊断疾病以及监测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血清标准值是多少。
首先,血清中的葡萄糖标准值是多少呢?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浓度应该在3.9-6.1mmol/L之间。
超过这个范围可能意味着糖尿病或者其他疾病的存在。
因此,定期检测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血清中的胆固醇标准值是多少呢?总胆固醇的正常范围应该在3.1-5.7mmol/L之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该在2.6mmol/L以下,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该在1.0mmol/L以上。
超过这些范围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血清中的肝功能指标标准值是多少呢?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ALT)的参考范围是7-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参考范围是13-35U/L,总胆红素的参考范围是3.4-20.5μmol/L。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意味着肝功能异常,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此外,血清中的肾功能指标标准值是多少呢?肌酐的正常参考范围是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尿素氮的正常参考范围是2.9-8.2mmol/L。
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尿液异常、水肿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最后,血清中的电解质标准值是多少呢?正常情况下,钠的正常参考范围是137-147mmol/L,钾的正常参考范围是3.5-5.5mmol/L,氯的正常参考范围是98-108mmol/L。
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异常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了解血清标准值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检测血清指标,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血清标准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提升健康水平。
血液检查报告单参考值
![血液检查报告单参考值](https://img.taocdn.com/s3/m/f0d250b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5.png)
血液检查报告单参考值尊敬的用户:感谢您选择我们医院进行血液检查,为了让您更好地理解您的检查结果和身体状况,我们特别为您提供了血液检查报告单参考值的详细解读。
一、参考值的含义参考值,也被称为正常值,是指在健康人群中,某项检查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之间的范围。
该值是通过大量的人群数据分析统计得出的,可作为参考,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判断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二、报告单解读在您的血液检查报告单中,我们将以下指标列出,并为您提供了参考值范围。
1. 血红蛋白(Hb):本次测试结果为xx g/L,参考值范围为120-160 g/L。
血红蛋白是人体中重要的血红素成分,负责携氧运输,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 白细胞计数(WBC):本次测试结果为xx x10^9/L,参考值范围为4-10 x10^9/L。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抗感染和疾病。
3. 血小板计数(PLT):本次测试结果为xx x10^9/L,参考值范围为100-300 x10^9/L。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碎片,负责血液凝固。
4.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本次测试结果为xx fL,参考值范围为80-100 fL。
红细胞平均体积是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
5.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本次测试结果为xx g/L,参考值范围为320-360 g/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含氧量。
三、注意事项1. 参考值仅供参考,如果您的测试结果偏离正常范围,请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 不同检验单位和不同仪器的检验结果可能会有差异,为了确保您的测试结果准确可靠,请在同一检测机构、同一仪器完成检测,或在对比多个机构的测试结果后进行合理判断。
3. 食物、药物、饮料、睡眠和情绪等均可能影响检查结果。
在进行血液检查前,您需要仔细阅读医生或检验人员给出的准备事项,并严格执行。
四、结语血液检查是常见的体检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维护您的身体健康,请您定期进行检查,并咨询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教学课资)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教学课资)](https://img.taocdn.com/s3/m/0c1d8ce6168884868762d6a1.png)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ALT (谷丙转氨酶)0~4O IU/LCO2Cp (二氧化碳结合力)2O~30 mmol/L AST (谷草转氨酶)0~45 IU/LCO (一氧化碳定性)(-)TP (总蛋白)60~80 g/LHBDH (a羟丁酸脱氨酶)90~22O IU/L ALB (白蛋白)35~55 g/LCPK (磷酸肌酶激酶)25~170 mmol/L ALP (碱性磷酸酶)40~160 IU/LLDW (乳酸脱氢酶)40~100 mmol/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0~50 IU/L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0~16 TBIL (总胆红素)1.7~17.1μmol/LA/G (血清白/球蛋白)3.5~5.5/2-3gDBIt (直接胆红素)0~6.0 μmol/LHDL (高密度脂蛋白〕1.14~1.91 mmol/L Crea (肌酐)44~133 µmol/L VLDL (低密度低蛋白)0.11~0.34 mmol/L Ua (尿酸)90~360 µmol/L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1~3 mmol/L UREA (尿素氮)1.8~7.1 mmol/LCRP (C反应蛋白)(-)GLU (血糖)3.61~6.11 mmol/LIgA (免疫球蛋白)0.9~4.5 mg/mlTG (甘油三脂)0.56~1.7 mmol/LIgG (免疫球蛋白)9~23 mg/mlGHO (胆固醇)2.84~5.68 mmol/LIgM (免疫球蛋白)0.8~2.2 mlMg (血清镁)0.8~1.2 mmol/LSF (铁蛋白)20~200 ng/mlK (血清钾)3.5~5.5 mmol/Lα(蛋白电脉)3~4.9 %Na (血清钠)135~145 mmol/Lβ(蛋白电脉)3.1~9.6 %Cl(血清氯)96~108 mmol/Lγ(蛋白电脉)6.6~13.7 %Ca (血清钙)2.2~2.7 mmol/Lδ(蛋白电脉)9.5~20.3 %P (血清磷)0.97~1.61 mmol/LFdg (纤维蛋白原)2~4g/LFe (血清铁)10.7~27 µmol/LS.C.R (血肌酐)44~133 µmol/LNH (血清氨)0~58 µmol/LC.C.R (肌酐清除率)80~120 ml/分CO2 (二氧化碳)21~31 mmol/LGLU (血糖)3.9~6.1 mmol/LAMLY (血淀粉酶)40~160 UC3 (补体)0.65~1.5/LASO (抗链O)1:400以下RF (类风湿因子)(-)WR (肥达氏反应)(-)WFR (外裴氏反应)(-)CEA (癌胚抗原)<5mg编辑本段血生化项目结果----------参考值----------谷丙转氨酶-ALT 0 ~40 U尿素2.5 ~7 mmol/L血肌酐40 ~130 umol/L血尿酸180 ~410 umol/L胆固醇2.8 ~5.85 mmol/L甘油三脂0.34 ~2.03 mmol/L葡萄糖4.4 ~6.6 mmol/L总胆红素3 ~24 umol/L项目谷丙转氨酶-ALT临床意义正常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
生化全项检查的正常值
![生化全项检查的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eeb911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3.png)
生化全项检查的正常值生化全项检查是指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种生化指标的含量来评估人体内部器官功能的一项检查项目。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进行生化全项检查时,了解正常值的范围对于结果的解读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化全项检查中常见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一、血常规指标的正常值范围1.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范围为4.0-10.0 ×10^9/L。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炎症和感染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
2. 红细胞计数(RBC):男性正常值范围为4.5-5.5 ×10^12/L,女性正常值范围为3.8-4.8 ×10^12/L。
红细胞计数反映了机体氧供和输送能力。
3. 血红蛋白(Hb):男性正常范围为120-160 g/L,女性正常范围为110-150 g/L。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携带氧气。
4.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 ×10^9/L。
血小板计数与凝血能力密切相关,对于评估出血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肝功能指标的正常值范围1.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范围为8-40 U/L。
AST是一种肝脏特异性酶,其升高常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2. 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范围为7-35 U/L。
ALT是另一种肝脏特异性酶,与肝脏炎症密切相关。
3. 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范围为3.4-20.5 μmol/L。
总胆红素是评估胆道排泄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4. 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范围为45-125 U/L。
ALP是一种与胆道排泄和骨代谢有关的酶。
三、肾功能指标的正常值范围1. 尿素氮(BUN):正常值范围为2.9-8.2 mmol/L。
BUN是评价肾脏排泄功能与氮代谢的标志物。
2. 血肌酐(Cr):男性正常值范围为71-115 μmol/L,女性正常值范围为53-97 μmol/L。
正常值
![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74e94f046c175f0e7cd1377f.png)
血清标准值是多少
![血清标准值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41509e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a.png)
血清标准值是多少血清标准值是指人体血液中各种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
血清标准值的测定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监测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生化指标有着不同的标准值范围,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常见生化指标的标准值范围。
首先,血红蛋白(Hb)是血液中携氧的主要蛋白质,其正常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60g/L。
血红蛋白水平的测定可以帮助判断贫血的严重程度,对于贫血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白细胞计数(WBC)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提示机体正在进行免疫反应,而白细胞计数的降低可能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受损。
血小板计数(PLT)是评估机体止血功能的指标,其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可能提示机体正在进行止血反应,而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肌酐(C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其正常范围为男性59-104μmol/L,女性44-80μmol/L。
肌酐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尿素氮(BUN)是评估肾脏功能的另一重要指标,其正常范围为2.9-8.2mmol/L。
尿素氮水平的升高也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
总胆固醇(TC)是评估血脂代谢的指标,其正常范围为3.1-5.7mmol/L。
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高血脂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葡萄糖(GLU)是评估血糖代谢的指标,其正常范围为3.9-6.1mmol/L。
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糖尿病,而葡萄糖水平的降低可能导致低血糖症状。
总蛋白(TP)是评估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其正常范围为65-85g/L。
总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脱水,而总蛋白水平的降低可能提示营养不良。
总结,血清标准值是多少?各种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以及监测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每种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生化指标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检查?一、血液一般检查: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10?×10?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10?×10?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10?×10?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正常参考值]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1、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值]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正常参考值]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3、凝血时间测定(CT)[正常参考值]活化法:;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血液生化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
所以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
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各种酶释放出来,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
所以测定血清中此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依据。
正常参考值:0-40IU/L血清谷-草转氨酶:在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血清中含量极少。
组织细胞病变时,此酶释放入血。
测定血清中此酶含量可用以协助诊断疾病和观察预后。
正常参考值:0-40IU/L血清总蛋白: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离。
血浆中的白蛋白、α1、α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
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协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
正常参考值:60-80g/L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一部分,由肝脏合成。
肝脏疾患时常常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
但是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又经过一定的病程后,才能够显示出白蛋白的变化。
正常参考值:40-55g/L血清总胆红素: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μmol/L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经肝细胞代谢后生成,经胆道系统随胆汁一起排泄。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阻塞及肝外阻塞,使胆汁排泄途径受阻或排泄不畅,致使胆汁淤积,肝胆管的内压逐渐升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直接胆红素经淋巴间隙或血窦进入血液循环,使血中直接胆红素升高。
正常参考值:0-μmol/L间接胆红素: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大量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代偿能力后,肝细胞不能将其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因此血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
间接胆红素可透过细胞膜,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正常参考值:-μ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但以骨骼、牙齿、肝脏、肾脏含量较多。
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
AKP经肝胆系统进行排泄。
所以当AKP产生过多或排泄受阻时,均可使血中AKP发生变化。
临床上常借助AKP的动态观察来判断病情发展,预后和临床疗效。
正常参考值:20-80IU/L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GGT在体内分布很广,如肾、肝、胰等脏器均此酶。
但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脏,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所以当肝胆系统病变的时候,GGT活性升高,临床上测定此酶活性来协助诊断肝胆疾病。
正常参考值:0-35IU/L肾功能检查血清尿素氮:尿素氮是血浆蛋白氮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的一种。
在正常情况下,血中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的。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中的尿素氮浓度升高。
所以测定血中尿素氮含量可粗略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
正常参考值:成人:儿童:血清肌酐:肌酐主要是体内肌酸的代谢产物,少部分由食物经机体消化吸收而来。
肌酐由肾脏排出。
在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活动相对恒定时,测定血清肌酐的含量较测定尿素氮的含量更能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正常参考值:男性:53-106μmol/L 女性:44-97μmol/L血清尿酸:尿酸是体内核酸中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出。
肾功能受损时,尿酸易潴留于血中而导致血中含量升高。
在肾脏病变早期,血中尿酸浓度常首先升高。
所以此项指标有助于较早期肾脏病变的诊断。
正常参考值:男性:268-488μmol/L 女性:178-387μmol/L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β2-MG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它存在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以外的所有带讼?胞中,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
当细胞处于最旺盛的生理状态时产生β2-MG最快。
β2-MG在血浆、尿液中含量都很少,血浆中β2-MG经肾小球过滤后%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并在小管细胞中降解成氨基酸。
正常参考值:血浆中浓度:尿中浓度:〈370μg/24h(小时)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血脂检查血清总胆固醇:血清胆固醇是血脂的成分之一,正常人体含胆固醇2g/kg。
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与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防治冠心病时了解血脂的变化水平,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正常参考值:-L (110-230mg/dl)血清甘油三酯:血清甘油三脂是血脂的成分之一。
在体内甘油三脂处于动态平衡。
血脂的含量可随膳食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变动范围很大。
另外其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尤其是体重超过标准的中老年人往往偏高。
正常参考值:(20-11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在生理上起着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的运载工具的作用,因而可以防止游离胆固醇在肝外组织细胞上的沉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它的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并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正常参考值:(30-85mg/dl)(老年人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占血浆脂蛋白总量的40-50%。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体内的胆固醇。
将肝脏内的胆固醇经血液转运到各个组织进行利用。
它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检测指标。
正常参考值:-L (60-220mg/dl)(老年人偏高)心肌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磷酸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存在,是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的一种酶。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2-4小时,血液中此酶即开始升高,比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变化都出现得早。
正常参考值:无机磷法:0-200U/dL比色法:男性:-dL 女性:-d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
此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
这些组织中的LDH的活性比血清中高得多。
所以当少量组织坏死时,该酶即释放入血而使血液中的活性升高。
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正常参考值: 40-100IU/L离子血清钾:人体每日约需2-3g钾,主要由食物提供。
维持钾的体内平衡的机制有胰岛素、醛固酮、酸碱平衡、缺氧等因素。
一般在肾功能正常时,可以排出大量的钾,只有肾功能受损时,摄入过多的钾,才能造成钾潴留。
但当严重腹泻时,有大量钾从大便中丢失,造成缺钾现象。
正常参考值:-L血清钠:正常情况下,体内钠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应保持平衡。
钠主要经肾脏由尿排出。
临床上发生的电解质异常,通常都包括钠失调。
血浆钠浓度只反映细胞外液钠离子与水的平衡,所以应随病情变化随时测定。
正常参考值: 135-145mg/dL血清氯化物:人体所需氯的主要来源为食盐。
进入消化道的氯,主要在肠道吸收,吸收后迅速、均匀地分布在细胞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