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自然科学导论1.1 科学方法与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实验1.2 自然科学的分类学习自然科学的主要分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理解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3 科学家与科学革命了解著名科学家的贡献和科学革命的历史背景学习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理论第二章:物理学基础2.1 测量与单位学习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等掌握单位换算和测量方法2.2 运动和力学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数学工具:速度、加速度、位移等了解牛顿三定律和力的作用2.3 能量与热量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第三章:化学基础3.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物质的基本组成3.2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3.3 溶液与浓度学习溶液的定义和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稀释溶液等了解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第四章:生物学基础4.1 细胞与生命活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4.2 生物分类与进化学习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系统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进化理论4.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五章:地球科学基础5.1 地球的构成与地质年代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了解地质年代的基本概念和地层划分的依据5.2 地质作用与地貌学习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地质作用了解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5.3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学习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六章:物理学扩展6.1 电磁学基础学习静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电磁感应了解电磁波的性质和传播6.2 光学基础学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6.3 原子与核物理学习原子的结构、电子的排布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第七章:化学扩展7.1 有机化学基础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合成7.2 化学分析与实验技能学习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滴定、光谱分析等提高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7.3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药物、化妆品等分析化学物质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第八章:生物学扩展8.1 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遗传物质的结构与遗传规律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8.2 生理学与系统生物学学习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与调节探讨系统生物学在疾病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8.3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学习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了解生物工程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发展第九章:地球科学扩展9.1 气象学与气候学学习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基本知识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9.2 水文地质与水资源学习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探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9.3 地质灾害与防治学习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与预防措施了解地质灾害的监测与应急处理第十章:自然科学伦理与未来发展10.1 科学研究伦理学习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探讨科技发展对伦理问题的挑战与应对10.2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10.3 自然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当前自然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向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知欲,培养创新精神第十一章:生态学与环境保护11.1 生态学原理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平衡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1.2 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习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探讨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十二章:天文学基础12.1 宇宙与恒星学习宇宙的起源、结构和发展了解恒星的形成、演化和生活周期12.2 行星与太阳系学习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探讨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2.3 航天技术与发展了解航天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学习航天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第十三章:跨学科研究与科学探究13.1 跨学科研究方法学习跨学科研究的意义、方法和策略探讨跨学科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3.2 科学探究与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13.3 科学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第十四章:科学素养与科学思维14.1 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了解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素养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4.2 科学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学习科学思维的基本特点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和质疑14.3 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探讨科学教育的目标、方法和策略了解科学传播的意义和途径,提高科学传播能力第十五章:自然科学实践与应用15.1 自然科学实验技能学习自然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15.2 自然科学项目实践完成自然科学相关的项目任务,如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5.3 自然科学在产业与应用了解自然科学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学习自然科学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编写了一个名为“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的教学计划,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理解自然规律,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3. 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4.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2. 教学难点: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4.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讲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
(2)介绍自然科学的分类,如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实验科学等。
3. 教学环节二: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讲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
(2)阐述自然科学研究的步骤,如提出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等。
4. 教学环节三: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如大气现象、生物进化等。
(2)讲解自然规律,如地球自转、引力定律等。
5. 教学环节四:环保意识的重要性(1)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污染等。
(2)强调环保意识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自然科学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情况。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科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定义与特点2. 自然科学的分类3.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5. 案例分析:我国自然科学的进展与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自然科学的定义与特点2.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或教案4. 案例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如何发展的?引入自然科学的概念。
2. 讲解:a. 自然科学的定义与特点讲解自然科学的概念,阐述其特点,如实证性、系统性、可重复性等。
b. 自然科学的分类介绍自然科学的主要分类,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
c.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讲解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基本研究方法。
d.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阐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结果等。
3. 案例分析:我国自然科学的进展与成就分享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和成果,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稻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板书设计: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一、定义与特点二、分类三、研究方法四、科学探究过程五、案例分析六、教学活动与学生互动1. 提问与讨论:在讲解自然科学的分类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不同自然科学领域的了解和兴趣。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该领域的重大发现和成就,并向全班展示。
3. 问题解决: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环境污染、疾病防治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合作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三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三《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三教案三的关键点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基本粒子的性质、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基本粒子的性质、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物质的不同组成,了解基本粒子的性质,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并了解物质的转化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物质的重要性,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组成a)集合体和粒子b)物质的分子2.基本粒子的性质a)原子的发现和性质b)原子的结构和基本粒子c)基本粒子的性质3.物质的分类a)纯物质和混合物b)纯物质的分类c)混合物的分类4.物质的转化a)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b)物质的状态变化c)物质的能量转化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询问学生对物质是如何分类的。
b)出示一些物质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判断是纯物质还是混合物,并进行讨论。
c)引发学生的思考:物质的组成是什么?基本粒子是什么?物质的转化是如何进行的?2.讲授(25分钟)a)物质的组成-介绍物质的组成方式:集合体和粒子。
-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不同物质的分子构成。
b)基本粒子的性质-介绍原子的发现和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和基本粒子。
-通过实验和图示,展示基本粒子的性质,如电荷、质量等。
c)物质的分类-介绍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区分它们的性质和组成方式。
-讲解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讲解混合物的分类: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d)物质的转化-解释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并列举例子进行说明。
-介绍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3.实践探究(30分钟)a)设计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转化过程,如水的汽化、沉淀反应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b)讨论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质转化的原因,以及能量转化的过程。
4.拓展延伸(15分钟)a)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就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进行思考和讨论。
大学自然科学基础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 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树立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3. 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1.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 自然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自然科学基础》2. 多媒体课件3. 实验器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自然科学领域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2. 介绍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二、讲解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
2.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演绎等。
3. 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创新思维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和突破,如牛顿三大定律、相对论、基因工程等。
2. 探讨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科学素养?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自然科学实验,如光学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学实验等。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
三、讲解实验原理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现象。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自然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一、教案背景自然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学领域的基础。
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基本特征;2.掌握物质的性质分类和变化规律;3.学会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物质的基本特征1.什么是物质?2.物质的分类和特性。
单元二:物质的变化规律1.物质的变化形式和规律;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3.燃烧和溶解现象。
单元三:实验方法与实践能力培养1.实验室基本常识;2.实验室安全与实验技能;3.实验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质的基本特征1.导入:通过观察不同的物质,引发学生对物质的思考。
2.概念讲解:介绍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3.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分类。
4.小结:总结物质的基本特征。
第二课时:物质的变化规律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物质的基本特征。
2.知识讲解:介绍物质的变化规律和不同类型的变化。
3.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过程。
5.小结:总结物质的变化规律。
第三课时:实验方法与实践能力培养1.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
2.实验室安全知识:讲解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
3.实验技能培养:教授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4.实验设计: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实验方法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5.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撰写,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6.小结:总结实验方法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估1.教师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估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
2.学生评估:完成实验报告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情况。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标题:探索自然世界的奥秘——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验,学生将学会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建立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正文:第一节: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意义1.导入:通过展示有关自然科学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思考和疑问。
2.学习目标:介绍自然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3.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然科学的定义和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科学。
第二节:观察与提问1.导入:教师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提问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3.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观察和提问,然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第三节:实验探究1.导入:教师介绍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步骤,并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示范。
2.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了解科学实验的过程和原则。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协助。
第四节:总结与分享1.导入: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2.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活动: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或制作科学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五节:自然科学的应用1.导入:通过实际例子,介绍自然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学习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他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科学职业的兴趣。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应用案例研究,展示自己对某一领域的深入了解,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自然科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自然科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科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 理解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自然科学的分类3.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 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科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 讨论:让学生探讨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物理学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
3. 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3. 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物理学基本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 讨论:让学生探讨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3. 理解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3. 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化学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4. 讨论:让学生探讨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生物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理解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的概念。
幼小衔接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案
幼小衔接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探索欲望。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科学现象和概念,如季节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物体的性质等。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寻求答案。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难点(1)引导幼儿理解一些抽象的自然科学概念,如物体的沉浮、磁力等。
(2)培养幼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和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自然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兴趣。
3、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准备1、四季图片、动植物图片、实验材料(如磁铁、水盆、不同材质的物体等)。
2、相关的科普视频和动画。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从而导入课程。
2、认识四季(15 分钟)(1)展示四季的图片,依次向幼儿介绍春、夏、秋、冬的特点,如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炎热多雨、秋天果实累累、冬天寒冷下雪。
(2)让幼儿回忆自己在不同季节的经历,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3)组织小游戏,如“四季卡片配对”,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3、动植物的世界(20 分钟)(1)展示常见动植物的图片,如兔子、小鸟、花朵、树木等,向幼儿介绍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并简单描述原因。
(3)进行“动物模仿秀”游戏,让幼儿模仿某种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其他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
幼儿园自然科学教案(精选25篇)
幼儿园自然科学教案(精选25篇)幼儿园自然科学教案(精选25篇)幼儿园自然科学教案篇1活动名称:科学内容———认识地球仪教具构成:地球仪。
教育目的:1、了解构成地球的基本地形———陆地和水,认识和使用地球仪。
2、初步认识洲和洋,为下一步学习地理学做准备。
活动准备:1、装有土壤的褐色瓶子、装有水的蓝色瓶子、空的白色瓶子各一个。
2、手的缩微图。
3、地球仪一个。
4、地球、洲、洋的标签。
活动过程: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
三、工作内容———认识地球仪。
1、老师分别将装有土壤、水、空气的三个瓶子放到孩子面前。
(1)师:小朋友,你们说这些瓶子里都有什么?这三个瓶子里有土壤、水、空气。
(把以上材料放在一边)(2)师:今天我们来观察一下地球仪。
2、认识地球仪。
(1)讨论“地球”这个词的意思。
(2)师:我们所看到陆地和水都只是地球的外部,而且我们每天看到的还都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整个地球呢?(幼儿进行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发言。
)(3)师:我们可以开车围绕它跑,还可以乘飞机围绕它飞,这样做可以看到地球更多的部分。
但是仍不能看到全部地球。
地球太大了,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它的全貌。
(4)出示手的缩微图,师:“画手的轮廓图时,我把它缩小了,这样就能把它画在小纸上。
”(5)把地球仪放到幼儿面前,师:“如果我想一次看到整个地球,就可以按照它的样子把它缩小,制作成一个模型,这样就能看到全部了。
”老师指着地球仪:“这叫地球仪,它不是真实的地球,只是地球的一个模型。
当我们转动地球仪时,我们能看到地球的各个部分。
”(教师转动地球仪并请幼儿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鼓励孩子讨论他们看观察到的东西,)(6)师:“你们知道这些蓝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什么吗?(教师用蓝色瓶子里的水做提示,进行引导孩子。
)师:“地球仪上的蓝色区域代表的是水。
”(7)师:“你们说这些褐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什么?(用装有土壤的褐色瓶子引导)师:“褐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陆地。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2、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方法:1、以自学为主,采取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2、把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相结合教学重点: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3、19世纪的三大发现4、20世纪科技的特点5、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6、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作用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知识结构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第一节内容分析]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古代自然科学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四、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了解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三个阶段近代现代(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二)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意义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马克思——“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要求:了解以下三件大事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太阳中心说:核心内容:日心和地动的观点代表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意义:改变了地球为中心的观点,看到了运动的相对性,向被教会奉为天经地义的地球中心观点提出了严重的挑战.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血液循环学说: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有关人体的荒谬说教哈维《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大循环(体循环)1628年塞尔维特1553年小循环(肺循环)维萨里1543年《人体构造》心脏有四个房室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伽利略:尊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标志着自然科学成为独立的科学科学成果方面:1.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为太阳中心学说提供证据2.发现了落体定律和抛物体的运动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自然科学教案13篇
自然科学教案自然科学教案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然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科学教案篇1设计思路:小班的孩子刚刚入园不久,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兴趣与好奇,而对小动物的喜爱更在不言之中。
自然角要开始投放小动物了,从什么开始呢?我选择了"小乌龟"。
因为小乌龟性情十分温顺,它既便于幼儿的触摸、抓握可以引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又易于饲养,便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和长期的观察活动,那么如何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认识小乌龟,了解乌龟的生活特性,引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能细致观察小乌龟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喜欢小乌龟,愿意关心、爱护小乌龟。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2、5只实物小乌龟。
活动过程:一、请你快来帮帮我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师:老师在来幼儿园的路上,路过一条小河,在小河边看到一样东西,请小朋友快来帮我看看是什么?(蛋)(课件1:小河边草地上有一枚蛋。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圆圆的,白白的)这会是一个什么蛋呢?(幼儿自由猜测:鸡蛋、鸭蛋、鸟蛋、恐龙蛋、乌龟蛋、鳄鱼蛋)二、请你猜猜我是谁1、设置游戏,激发幼儿猜测师:到底是谁的蛋呢?别着急,让我们来问问它吧!师:咚咚咚,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看看你是谁?(教师带领幼儿做敲门状。
)'小蛋儿':想知道我是谁吗?快跟我来做游戏吧!(课件2:小蛋儿讲话)2、演示课件,通过局部猜测初步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1)'小蛋儿':这是我的小尾巴,请你猜猜我是谁?(课件3:小蛋儿露出小尾巴)师: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谁会有这样的尾巴呢?(恐龙、鳄鱼、小乌龟、小蛇)(2)'小蛋儿':这是我的`爪子,快点猜猜我是谁?(课件4:蛋儿露出四只爪子)师:谁会有这样的爪子和刚才那样细细小小的尾巴呢?(鳄鱼、小乌龟、恐龙)(3)'小蛋儿':这是我的头,这下你能猜出来了吧!(播放课件5:蛋儿露出头)(4)'小蛋儿':这是我的背壳,这下你一定猜到我是谁了吧。
自然科学教案15篇
自然科学教案自然科学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交流了解自然界动物用来避雨的植物。
2、感知自然界象伞一样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的分析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课件《大自然中的'伞》。
2、图片卡、伞。
活动过程:一、出示伞。
这是什么?伞有什么作用?师:下雨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伞来避雨,小动物们在下雨的时候也要避雨,那小动物们在下雨天会用什么来当他们的伞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看看故事里的小动物是用什么来当伞的?二、观看课件《大自然中的伞》师:小蚂蚁用的是什么来给娜娜当伞的呢?酢浆草的叶子像什么呢?师:青蛙带来了什么给娜娜当伞呢?瓜的叶子是不是也像伞呢?师:还有谁来了呀?兔子给了娜娜什么当伞呢?师:小狐狸也来了,它给娜娜带来了芋头叶当伞,你们看芋头叶像什么啊?师:大熊又带来了什么给娜娜当伞呢?荷叶长的像什么呢?(重点突出小动物们用的植物像伞。
)三、引导幼儿想象周围的一些像伞的植物。
师:刚才小动物们用了哪些东西给娜娜当伞呢?师:小动物们真好送给娜娜那么多他们的伞,那大自然里还有哪些东西像伞呢?你们知道吗?(幼儿自由讨论。
)四、利用课件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中像伞的植物。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像伞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五、总结师:在我们的大自然中除了这些植物像伞外,还有好多好多东西像伞呢,我们回去以后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再去找找看吧!找到以后再回来告诉我们小朋友!自然科学教案2教材简析: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究方法1.1 观察与实验学习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加热、过滤等。
1.2 提出问题与假设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习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1.3 收集与分析数据学习使用图表、曲线等展示数据。
学会分析数据,找出规律。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2.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学习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2.2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学习宇宙的起源,如大爆炸理论。
了解宇宙的结构,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2.3 天体运动与导航学习天体的运动规律。
了解导航原理,如利用北极星确定方向。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3.1 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等。
了解不同生物的分类,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了解生态系统的作用,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
3.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了解可持续发展策略,如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
第四章:化学与生活4.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学习物质的组成,如元素、化合物等。
了解物质的性质,如酸碱度、氧化性等。
4.2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腐败、燃烧等。
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剂、药物等。
4.3 化学实验安全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如防范有毒气体、防爆等。
第五章:物理现象与规律5.1 力与运动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如拉伸、压缩等。
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5.2 声光热现象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了解光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学习热量的传递,如传导、对流、辐射等。
5.3 电与磁学习电流的形成与作用。
了解磁场的产生与作用。
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如发电机、电动机等。
第六章:数学基础6.1 数的概念与运算学习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基本数概念。
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案大学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3. 自然科学的基本领域及研究方法4. 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科学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自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自然科学具有客观性、实验性、系统性和普遍性等特点。
2. 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规律。
-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科学假设。
- 理论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列举自然科学的基本领域及研究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自然科学的基本领域及研究方法- 天文学:研究宇宙的结构、演化、组成和现象。
-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生物结构与功能、生物分类等。
- 化学反应: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2. 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医学:利用自然科学知识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 工程技术:运用自然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 环境保护:运用自然科学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一、教案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究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分析能力。
3. 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定义和意义2.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结论3.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科学探究的定义和意义,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小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 总结: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和仪器:用于学生进行小实验。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科学探究的案例和技巧,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学生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小测验:评估学生对科学探究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本章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八、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科学探究的案例。
2. 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提出相应的探究问题。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学博物馆,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邀请科学家或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科学探究经验。
十、教学时间安排:本章教学计划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用于讲解和实验,第二课时用于讨论和总结。
六、教案名称:自然科学基础教案第二章生物科学七、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科学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4.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自然科学的定义和分类:–自然科学的概念和特点;–自然科学的分类及各学科的研究内容。
2.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技巧的培养。
3.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和特点;–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关系。
4.科学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科学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科学实验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讲解自然科学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解释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及影响。
3.实践活动(40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4.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小组实践活动成果评价;2.学生参与度评价;3.学生对科学和技术关系的理解程度评价。
五、教学资源1.教学投影仪;2.实验用具和材料;3.相关教学PPT和图书资料。
六、教学延伸1.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2.推荐相关科学书籍和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引导,以及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提升教学效果。
大自然科学教案6篇
大自然科学教案大自然科学教案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科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自然科学教案1[教材简解]本次活动我将《大自然的语言》定位于大班科学领域。
大自然丰富多彩、变幻万千,它的语言有很多,例如花草树木这些具象的事物都是幼儿所熟悉的,而气温的变化是幼儿每天能感受到却容易被忽略的。
如果让他们说说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有什么不一样就比较难了,本次活动就是选取这一元素,通过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让幼儿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温带、寒带是幼儿比较陌生的名词,为了便于他们理解,活动过程中先采用图片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不同地方人们着装的差异从而推断出气温的差异。
幼儿又很容易理解是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那么通过进一步谈话得出离太阳近的地方温度就高,所以叫热带;离太阳远的地方温度就低,所以叫寒带;离太阳不远不近的地方温度比较适中,所以叫温带。
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地方离太阳近,哪个地方离太阳远呢?教案中这一设计就给幼儿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探索出判断不同地方离太阳远近的办法,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出采用连直线的方法,比较这些地方离太阳距离的长短,从直观上观察到近的地方人们穿的衣服少,是热带;远的.地方人们穿的衣服多,是寒带;不远不近的人穿的衣服适中,是温带。
[目标预设]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设计理念]在大班渗透式领域中有一次语言活动是《我们的祖国真大》,其中有一篇儿童诗就是讲祖国的同一时间因为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导致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景象,那么基于这一灵感,我想何不把这一话题拓展开来,研究由于同一时间温度的差异形成的热带、温带、寒带的这一地理现象。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科学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科学教案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一、学习目标和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2.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二、教学方法1.以自学为主,采取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2.把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相结合三、教学重点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3.19世纪的三大发现等。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言(5分钟)介绍自然科学的历史和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2.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15分钟)讲解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以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让学生理解这些发现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
3.经典力学中的牛顿最重要的成就(20分钟)详细解释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实验和模拟来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些定律的实质。
4.19世纪的三大发现(20分钟)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分析这些发现如何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
5.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15分钟)探讨自然科学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以及这种关系如何进一步影响社会和教育。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科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6.总结和提问(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和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看法和问题。
五、教学辅助材料1.教材:《自然科学基础》2.学习指导书:《自然科学基础学习指导》3.多媒体资源:PPT、视频、实验演示等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2.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要求学生按时提交。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理解程度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完整word版)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任课教师:伊茂明第一章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重点难点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重点有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19世纪的三大发现等。
一、检查人数二、教学导入本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
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
以使我们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
三、讲授新课本章首先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了古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说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然后介绍了自然科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实验的方法;如何设计实验和实验结果的整理与总结;最后介绍了科学教育中人们关注的问题,以及科学、技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发明、发现;著名科学家的贡献,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和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本教材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古代(古代自然科学);②近代(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③现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选择一部分重大的、划时代的人物的发明和事件写入教材。
1、古代自然科学包括古代希腊、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的科学,主要选择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主要内容。
1)古希腊的科学建立自然哲学:万物的本源是火(赫拉克利特派);万物都由原子组成(原子论派)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选择了一些对科学成果和在科学方面有伟大贡献的标志,从而标志着自然科学已经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继续发展分化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生物教案任课教师:李用第一章、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一节、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识记新陈代谢的概念;2、识记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概念和区别;3、知道自然界存在中间代谢类型。
教学重点:1、新陈代谢相关的多个概念;2、生物的新陈代谢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1、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四者的关系;2、化能合成作用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回顾以往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陈代谢基本代谢的课题二、讲二、板书:1、新陈代谢的概念(1)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概念和关系(2)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和关系(3)新陈代谢的意义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同化作用的类型〈1〉自养型的概念、代表生物〈2〉异养型的概念、代表生物(2)异化作用的类型〈1〉需氧型的概念、代表生物〈2〉厌氧型的概念、代表生物(3)介绍自然界存在的中间代谢类型小结:本节课程详细讲述了生物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与对生物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新陈代谢与生物的重要联系,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
作业:名词:新陈代谢第二节、酶与新陈代谢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酶的本质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生活中的酶制品教学重点:1、酶的本质与特性2、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酶的本质与特性2、酶的作用机理过程:引入:图片引入(生活中的含酶制品)板书:1、酶的概念与本质(1)酶的概念(2)酶的本质2、酶的特性(1)高效性(2)专一性(3)作用条件温和(4)活性可调节(5)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3、生活中含酶制品的使用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从而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第三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重点:1、生物生殖的类型2、生殖的意义3、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比较教学难点:1、生殖的类型2、不同生殖方式的对比教学过程:引入:提问:生物通过什么来产生后代,所有的生物生殖方式都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话有哪些不同呢?板书:1、生殖的概念2、生殖的类型3、无性生殖类型(1)分裂生殖(2)出芽生殖(3)孢子生殖(4)营养生殖4、有性生殖类型(1)同配生殖(2)异配生殖5、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比较6、变态发育7、生殖的意义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到生物繁衍的手段—生殖,让学生再一次领略生命的伟大。
第四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重点:1、遗传物质DNA的结构2、变异的类型3、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教学难点:1、DNA的结构与特点2、DNA的复制方式3、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机理4、变异类型的区分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引入(明星父子的照片对比),为什么会长的如此相似?为什么有的长得不行呢?板书:一、遗传1、遗传的概念2、遗传物质DNA(1)DNA结构(2)DNA复制(3)基因表达(基因怎么控制生物性状)(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二、变异1、变异类型(1)基因突变(2)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2、变异对生物的好处与坏处小结: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够了解生物生殖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本质,并能够知道遗传与变异对生物的重要作用。
第五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自然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2、让学生了解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所发生的改变3、让学生见识更多的奇异生物,从而爱上与自然界中生物相处教学重点:1、生物圈的概念2、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3、生物对环境适应过程中所学会的手段教学难点:1、生物与生物之间各种关系的区分2、生物对环境适应过程中学会的手段的区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引入(犀牛和犀鸟关系图、大豆与根瘤菌关系图等),引发学生思考生物圈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板书:一、生物圈的概念二、生态学的概念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光照2、水3、温度4、湿度………………四、生物对生物的影响1、种内关系(1)互助(2)斗争2、种间关系(1)共生(2)寄生(3)共栖(4)捕食(5)竞争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保护色2、警戒色3、拟态小结:通过对本节内容的讲授,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其次,发现学生对有趣的图片很有兴趣,以后可以多多加入进ppt。
作业:新陈代谢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方式有哪些?第二章、植物第一节、植物的主要类群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知道各类植物的特点2、让学生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3、让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美丽,并懂得去欣赏这种美教学重点:1、各类植物的特点2、植物的分类教学难点:1、植物的种类繁多,完全记忆下来较为困难2、有一些植物形似都很高,较难区分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引入(诗句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所描绘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江水会绿如蓝呢?板书:一、藻类植物1、基本特征2、常见的藻类植物二、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的特征2、常见的苔藓植物3、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三、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2、常见的蕨类植物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四、裸子植物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2、常见的裸子植物3、裸子植物的意义五、被子植物1、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2、常见的被子植物3、被子植物的意义小结: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区分,了解这些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学生较为喜欢看图,可继续保持第二节:植物的形态结构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知道植物各个部位的组成,名称及类型2、学生能够讲述植物各个器官对植物的作用3、学生能够从植物的单独的各个部分去发现植物的美教学重点:1、植物各个器官的类型2、植物各个器官对植物的重要作用3、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教学难点:1、植物共有6个器官,每种都有不同的类型,区分起来易混淆2、每种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同,要想熟记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引入(千年古树图),千年古树之所以能够活这么久,是因为什么?加入某个部分断掉,是否还能继续存活呢?板书:一、根1、根的类型2、根系及根系的类型3、根的特性4、根的结构5、根的生理功能二、茎1、茎的形态2、茎的结构3、茎的生理功能三、叶1、叶的组成2、叶的基本形态3、单叶和复叶4、叶序5、叶的结构6、叶的生理功能四、花1、花的结构2、花的种类3、单生花和花序4、花的生理功能5、开花和传份五、果实1、果实的结构2、果实的类型3、果实的生理功能六、种子1、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类型3、种子萌发的条件小结: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组成,并能简要叙述各个器官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光合作用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以及概念。
2、了解光合作用意义及作用。
3、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
今儿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及综合利用各学科研究成果和研究手段的重要性。
4、通过探究实验的结果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5、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环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光合作用产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爱护绿色植物,关心农业发展的意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本质;2、光合作用发现史与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是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以及场所,在这个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上,以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的掌握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每天都需要通过吃饭来补充能量,那么,同学们知道米饭中的什么物质为我们每天的生活提供能量能?回答:淀粉那么,这些淀粉是哪里来的呢?回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对,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中的淀粉都是由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由此可见,光合作用对我们是很重要的,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前人的步伐,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图片、讲解、提问结合):1、柳树实验2、普里斯特利的小鼠实验3、天竺葵遮光实验4、金鱼藻实验5、银边天竺葵实验6、天竺葵去二氧化碳实验三、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引导学生推导)四、光合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推倒得出):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五、光合作用的意义:1、物质转化2、能量转换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六、光合作用的应用:1、合理密植2、延长光照3、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七、板书设计:1、海尔蒙柳树实验结论:水是植物建造自身的重要原料2、普里斯特利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产生氧气3、天竺葵遮光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4、金鱼藻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产生了氧气5、银边天竺葵实验结论: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6、天竺葵实验Ⅱ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7、总结:光合作用反应式光合作用概念八、总结与作业:1、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场所、条件、原料与产物。
2、思考:《齐民要术》中强调农作物栽培要通其风、正其行的原因?3、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呼吸作用的原料与产物。
第三节、呼吸作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试验现象的除试验结果。
4、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1、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分析,以及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是重点。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引入:用微机课件展示:一只小白鼠生活在密闭的玻璃钟罩里,另一只小白鼠生活在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钟罩内。
教师配合课件,提出问题:(1)这两只小白鼠哪一只先死去?(2)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原因吗?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用课件展示小白鼠生活的环境,将B装置用黑布罩起来。
教师讲述“有一个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中装置,结果,他发现B装置中的小白鼠不久就死了,而且寿命比A装置中的还短”。
这时,请全班同学讨论: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得出:不仅动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植物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引出本节课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板书)。
由此导入配以形象画面,提出问题,引出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也从中引入下一阶段的教学。
2、过渡: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CO2增多。
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
3、讨论: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考虑,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