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现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价值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指哪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行动。

即“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一般是指乡土社会中植根于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练沥并延续至今的有关“神明、鬼魂、祖先、圣贤及天象”的信仰和崇拜。

也有学者称之为“民俗宗教”(folklore religion)或“普化宗教”(diffused religion)。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

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发展在实质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由人至神和由神至人的社会互构过程.然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淡薄的国家,也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可是一旦走入民众间,就会发现,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极其丰富。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各种人物等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而且崇拜方式多种多样,纷繁复杂。

那么,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信仰现象背后蕴涵着什么样的意义?仔细探究之后,我们发现,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文化,民间信仰与宗教的起源关系密切,因为民间信仰某种意义上就是原初形态的宗教。

中国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影响

中国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影响

中国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影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许多文化习俗都源远流长。

其中,民间信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对文化形成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一、民间信仰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民间信仰文化,亦称为“民间宗教”,是指人民群众自发形成的宗教传统。

它是一种普及广泛、历史悠久、地方性强、信仰自由的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来源于神话传说、宗教思想和各种信仰体系,承载了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重要内容。

民间信仰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一种虔诚的信仰体系,信仰者对信仰对象充满敬畏和崇拜。

其次,它是一种靠口传心授的文化传承,代代相传,世代不衰。

再次,它是一种比较民众化的信仰体系,它对社会等级制度、政治权力等不感兴趣,强调的是个人的信仰和精神世界。

最后,它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信仰体系,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信仰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

二、民间信仰文化对文化形成的影响民间信仰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它丰富了中国的宗教观念和文化内涵。

中国的神话传说、传统戏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等都与民间信仰文化密不可分。

它们都为中国文化注入了独特的神秘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民间信仰文化还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古代,民间信仰文化能够起到规范社会行为、守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减少了犯罪行为。

而在现代社会,民间信仰文化也成为各地旅游业的热门内容之一,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三、民间信仰文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的变迁,民间信仰文化的影响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在传统社会中,民间信仰文化扮演着规范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角色。

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精神层面的转变,民间信仰文化逐渐走向私人化、个性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寄托、释放精神压力的重要方式。

同时,激烈的社会变迁也对民间信仰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民间信仰的现代转型与社会和谐发展

民间信仰的现代转型与社会和谐发展

⌛️
增强社会凝聚力
•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有助于树立社会正气
•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有助于提高道德水平
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民间信仰现代转型
• 社会和谐发展为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提供良好的环境
促进旅游业发展
•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有助于开发旅游资源
•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有助于提高旅游文化内涵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有助于发展民间艺术、手工艺品等产业
•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有助于培育民间信仰文化产业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
增强社会凝聚力
•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因素
内在动力
外在因素
• 民间信仰自身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变化
• 社会环境的变化,为民间信仰现代转型提供条件
• 民间信仰传承人的创新精神,推动民间信仰现代转型
• 政府政策支持,推动民间信仰现代转型
民间信仰现代转型的具体表现与形式
民间信仰观念的现代化
民间信仰活动形式的创新
• 民间信仰对社会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隋唐时期
• 民间信仰兴盛,地方神祇信仰形成
04
• 民间信仰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05
宋元明清时期
• 民间信仰地位较高,信仰活动形式丰富
• 民间信仰对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02
民间信仰的现代转型及其原因
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01

中国当代民间信仰

中国当代民间信仰

中国当代民间信仰作者:崔增峰秦荣花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5期摘要:当今中国正处在多元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人们的信仰也呈现多元化特点,除了主流的宗教信仰之外,还广泛存在着诸多民间信仰。

我们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民间信仰本身,还应该正确认识民间信仰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把民间信仰放在当代生活中加以研究。

学者李亦园把民间信仰定义为“普化宗教”,其信仰仪式及宗教活动都与平时生活密切混合,而扩散为平时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其教义也与日常生活相关联,也就缺少了有系统的经典,更没有具体组织的教会系统。

关键词:民间信仰;文化特点;现实意义传统的民间信仰仍然兴盛,新的民间信仰也在不断涌现。

“民间信仰”从1930年开始成为稳定的术语。

“中国的民间信仰似一片汪洋大海,极其庞大神灵队伍驻守在村镇城乡的各色神庙,深入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普通百姓时时与神灵同在,与无形的神秘力量同在。

”民间信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对中国基层社会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民间信仰也得到了帝王将相的重视。

一、民间信仰的典型特征:(1)民间信仰目的的功利性:学者哈维兰认为:“所有宗教都是为了满足那些社会与人类心理上的需求。

”民间信仰也是为了某些世俗化的需求,具有功利性的特点。

例如明万历二十一年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碑文:“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

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

”从这段碑文中可以看出,正是这种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的心理需求让民间信仰有了深厚的根基。

这也是民间信仰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民间信仰对象的广泛性和随意性:民间信仰的对象来源十分广泛,有的是自然事物,比如山河,日月等;有的是神话传说人物,比如女娲,妈祖,碧霞元君等;有的是历史著名人物,比如关羽,秦琼,鲁班等。

我们还应该看到,信仰对象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方面的原因是不断涌现出新的民间信仰对象,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的民间信仰在当代又被重新挖掘出来,再一次被民众所信仰。

新时期民间信仰的状况及特征

新时期民间信仰的状况及特征

新时期民间信仰的状况及特征作者:刘玉杰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5期摘要: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信仰也呈现出了繁荣,并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

了解民间信仰的新特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可以促进民间信仰良好的发展,在推进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信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民间信仰;现状;特征;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民间信仰指那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活动,即“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又称民俗信仰或信仰习俗,是民众对待自然与社会的一种精神态度和行为取向,体现了原始氏族社会以来人们亲近自然、崇奉万物、敬畏生灵、维护生态平衡的朴素情感和自然观念,是经过历史沉淀并延续至今的有关“神明、鬼魂、祖先、圣贤及天象”的信仰和崇拜[1]。

它植根于乡土社会中的传统文化,代代相承,始终都带有中华民族发展的地域特色和生机。

不过,受历史和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民间信仰又是复杂的,又表现出兰惠和杂草并生的局面。

一、新时期民间信仰的状况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本土化信仰,自存在以来就具有宗教与民俗的双重属性,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特点,我国民间信仰始终游离在官方体制之外,没有获得制度化地位。

因此,新时期民间信仰的复兴在没有合理管控的情况下也呈现出了其两面性。

(一)新时期民间信仰在凝聚社会心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积极发展1.民间信仰的长期性、民间性、复杂性决定了其不仅应该作为治理对象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范畴,而且理应成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元。

新时期民间信仰,伴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的转型以及政治环境的日益宽松,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全面的复兴,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社会适应性。

其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中的不可或缺一元,充分发挥着民间信仰在社会治理当中的角色和功能。

范文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

范文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认识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

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种产生于原始社会,历经漫长岁月的传承、发展、演变并延续至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与人为宗教既相似又有根本区别的存在【民间信仰的特征】①自发性:民间信仰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自然传承的民俗事象。

②多元性:民间信仰在民间自发产生、口口相传,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传承,也必然发生较大变化。

如在闽南浙江等东南地区人们信奉妈祖,在四川的青城山人们信奉太上老君,在四川的峨眉山人们信奉佛祖等等。

&③世俗性:民间信仰注重实际的功利。

如渔民信奉妈祖是为了祈求出海平安,祈求健康幸福。

人们推崇关羽是为了求得财运滚滚等等。

&④与上层信仰的脱节:比如民众信佛,却不会去读《涅槃经》、《楞伽经》这样深奥的经书,而是很普通的《心经》、《金刚经》等等,有的甚至连佛经也不读,仅仅是家”因果报应“知道些,里摆着佛龛“有求必应”的基本观念。

可见民间信仰与上层信仰完全存在于两个世界。

&⑤互相融合的信仰:像清朝的雍正就认为:“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儒家治世”。

而在民间,对宗教更是不加区分,在很多民俗画中经常会出现三教合一的众神像。

&⑥信仰的基础是伦理道德:通过认识以上观点,我们能更了解民间信仰产生的基础以及在民间的具体表现形式,由此也可以看出民间信仰是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和社会基础的,它适应当时社会民众的信仰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的。

同时我们会发现一些民间信仰的特点延续了下来,并深深影响着现在的我们。

【民间信仰有其存在的优点】1)民间信仰满足人们的信仰需要,给人以精神寄托和慰藉。

2)民间信仰对自然的敬畏和神圣感,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明君商汤则有“网开三面”之德。

3)民间信仰使各大宗教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是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

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以关帝、观音和妈祖为例

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以关帝、观音和妈祖为例

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以关帝、观音和妈祖为例蔡少卿
【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6)004
【摘要】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祗中,关帝、观音、妈祖是信众广泛的大神,它们的信仰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民间长盛不衰,并拥有广泛的信众,遍跨许多国家.其信仰崇拜的原因在于人避灾祈祷的功利实用目的和态度.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给人们精神支柱,起安定社会的作用,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助于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现代化.【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蔡少卿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3
【相关文献】
1.中国民间信仰的海外传播——以关帝信仰为例 [J], 苗旭慧
2.论民间信仰观下观音造像审美认同--以安岳紫竹观音为例 [J], 何明;许伟
3.中国民间信仰的海外传播——以关帝信仰为例 [J], 苗旭慧;
4.从观音菩萨到妈祖——民间信仰传说形成的一种模式 [J], 钱寅
5.文化节与闽台民间信仰——以福建东山关帝文化节和湄洲妈祖文化节为中心 [J], 陈春阳;林国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当代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当代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当代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引言:民间信仰是指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和传统习俗,形成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当代民间信仰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对当代民间信仰进行调查与研究,旨在探索其特点、意义和影响。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为了全面了解当代民间信仰的现状,我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

调查对象主要是广大民众,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传统社群中的信仰者。

二、当代民间信仰的特点1. 多样性:当代民间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信仰方式各异,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体系。

2. 崇拜对象的多元化:与传统宗教相比,当代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更加多元化。

除了崇拜神灵、祖先之外,一些特殊的事物如自然界的力量、动物等也成为信仰的对象。

3. 民间信仰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在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给民间信仰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

网络和社交媒体成为信仰交流的平台,信徒通过分享经验和观点,建立了更加广泛的信仰网络。

三、当代民间信仰的意义1. 社会凝聚力:当代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对于社会的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信仰者通过共同的信仰和仪式,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

2. 个体心灵抚慰: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压力下,当代民间信仰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心灵抚慰的方式。

信仰者通过祈祷、祭祀等仪式,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和宽慰。

3. 文化传承:当代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仰的传承和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弘扬。

四、当代民间信仰的影响1. 价值观影响:当代民间信仰对信仰者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仰者往往将信仰中的道德规范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准则中,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

2. 社会和谐稳定:当代民间信仰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它能够提供一种宗教共识,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探析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探析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探析王明国(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中国当代民间信仰存在着累积性、二重性、自发性、多元性等特征,其功能也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即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对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与探究,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民间信仰研究的总体性认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趋向。

【关键词】民间信仰特征功能【中图分类号】B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2-0006-04“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讨和研究农民思想意识的基点”。

[1]无论从探讨学术理论上,还是从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征是民间信仰研究的内在根本,体现了研究的整体性要求;功能是民间信仰研究的外在指向,体现其实践性要求。

近年来,学界对特征和功能的研究已呈如火如荼之势,也贡献了大批成果,但总体上仍不够深入且众说纷纭。

本文拟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诸多特征和功能作进一步探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更多借鉴。

一、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探析关于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可谓见仁见智。

但颇具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乌丙安在《中国民间信仰》一书中将其主要特点概括为多样性、多功利性和多神秘性;[2]郑立勇则认为,中国民间信仰具有群众性、低层次性、功利性、民俗性、海外性诸特点;[3]而林国平教授则进一步将民间信仰的特征总结为:自发性、功利性、任意性、庞杂性、融合性、民俗性、区域性、民族性、草根性、顽强性;[4]金泽等人也曾有作品论及。

上述学者的论点虽角度不一,但都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笔者拟从唯物史观等角度,对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作进一步研究。

(一)累积性1、其发生、发展史具有累积性灵魂不死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5]。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探析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探析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探析王明国(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中国当代民间信仰存在着累积性、二重性、自发性、多元性等特征,其功能也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即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对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与探究,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民间信仰研究的总体性认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趋向。

【关键词】民间信仰特征功能【中图分类号】B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2-0006-04“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讨和研究农民思想意识的基点”。

[1]无论从探讨学术理论上,还是从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征是民间信仰研究的内在根本,体现了研究的整体性要求;功能是民间信仰研究的外在指向,体现其实践性要求。

近年来,学界对特征和功能的研究已呈如火如荼之势,也贡献了大批成果,但总体上仍不够深入且众说纷纭。

本文拟对中国民间信仰的诸多特征和功能作进一步探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更多借鉴。

一、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探析关于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可谓见仁见智。

但颇具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乌丙安在《中国民间信仰》一书中将其主要特点概括为多样性、多功利性和多神秘性;[2]郑立勇则认为,中国民间信仰具有群众性、低层次性、功利性、民俗性、海外性诸特点;[3]而林国平教授则进一步将民间信仰的特征总结为:自发性、功利性、任意性、庞杂性、融合性、民俗性、区域性、民族性、草根性、顽强性;[4]金泽等人也曾有作品论及。

上述学者的论点虽角度不一,但都对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笔者拟从唯物史观等角度,对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作进一步研究。

(一)累积性1、其发生、发展史具有累积性灵魂不死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5]。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浅析现代文明背景下民间信仰

浅析现代文明背景下民间信仰

浅析现代文明背景下民间信仰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民族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间信仰以及它所特有的特点被演变、传承下来。

它蕴含的大量具有原始思维特点的观念及信仰形成,最能体现人类与大自然之间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精神关联。

那种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生存体悟,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对整个生态文化系统的形成、推演、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建构和影响作用。

民间信仰主要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广大民众自发产生的有关神灵崇拜的观念、行为、禁忌、仪式等信仰习俗惯制,也称信仰民俗。

由于不同生存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民众的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及生活方式也因地而异。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处于不同的环境,从事不同生计的人类群体对自然环境的体悟与认知不同,决定了其各异的生存模式及发展与演变,并形成了不同民族与群体差异的自然生态观和民俗价值观。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传统的信仰民俗价值观念中,是极其重视人与自然的彼此交融、和谐共生、互利发展的。

先民们的自然崇拜和原始朴素的生态意识在民间信仰的历史沿袭中得以保留,至今仍程度不同的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成为支配当代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

民间信仰沿袭了原始信仰“万物有灵”的朴素自然观。

它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是从史前延续到近现代,并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发挥作用的活态宗教,具有原生性、地域性、多样性和历史传承性。

在原始信仰中,举凡天、地、日、月、星、云、风、雹、雷、电、雨、虹、霞、山、石、河、湖、海、泉、火、动物、植物等等,皆有神灵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充分体现出原始先民“万物有灵”的信仰意识与思维特征。

这种朴素的生态自然观也是后世信仰民俗传承的内容,对我国民间信仰的影响颇深。

在我国的民间信仰传统中,几乎每类物都有物神,有关的行事都要祭祀该神。

如种田要祭祀稷神和土地,灾年还要驱旱魑,拜虫神;行水要祭龙王;上山采集和狩猎要祭祀山神;出海要祭祀海神。

中国民间信仰分析

中国民间信仰分析
• 在这里我们借鉴以前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把 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概括为六大功能,即:
• 社会整合功能 • 道德教化和心理调适功能 • 文化传承功能 • 娱乐功能 •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 经济开发利用功能。
(一)民间信仰的社会整合功能
• 1.民间信仰是我们全面认识、把握及管理 民众的必修课。
• 2.民间信仰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力 量。
• 1.图符信仰 • 2.汉字变形符号信仰 • 3.数字信仰
1.图符信仰
• 最早的图符信仰起源于古老的图腾崇拜。 • 如华夏以太阳为图腾,黄河流域大汶口
文化遗址中的太阳纹,就是华夏族的族徽。 这些太阳纹,有圆心纹、同圆心、圆心涡 纹、乌载日纹等,都是太阳事物抽象化的 符号。
2.汉字变形符号信仰
• 汉字最初是被当做神秘的事物而受到人 们的崇拜的。
祖先神
祭祖大典
4.世俗神崇拜
福神 财神 寿神 喜神
• 世俗神崇拜主要指蛮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为满足民众世俗生活愿望、生命追求而形成 的神灵崇拜,表达了很强的功利性。其中包 含了以上几部分:
(1)福神崇拜
• 福的含义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世俗生活 的一切美好愿望和目标。
• 五福,民间通常说法是:“福、禄、寿、 财、喜”。而在福神中影响最大的是道教的天 官神。
• 《山海经》记载很多半人半兽神。 • 《西次三经》所记王母形象为人形而“豹
尾、虎齿”等。
半人半兽神
王母娘娘
3.祖先神崇拜
• 祖先神崇拜是对祖先灵魂及其人格的崇拜。 • 祖先崇拜是灵魂不灭观念的产物。 • 由于相信灵魂不灭,所以人们相信在冥冥
之中,祖先灵魂能够观察到后代子孙的善 恶,并根据这种善恶来赐福或者降灾;祖 先灵魂是氏族、家族、家庭的保护神。

论述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当下存在的意义

论述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当下存在的意义

论述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当下存在的意义摘要:一、民间信仰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定义2.基本特征二、民间信仰在当下的存在意义1.社会和谐与稳定2.文化传承与保护3.民众精神寄托与心理慰藉正文:【导语】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贯穿于我国历史长河。

时至今日,它依然在广大民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当下的存在意义进行论述。

【一、民间信仰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定义民间信仰,是指源于民间、为广大民众所信奉的一种信仰体系。

它既包括传统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儒家等,也包括各种地方性的、特定的信仰对象,如土地神、城隍、山神等。

2.基本特征(1)广泛性:民间信仰覆盖面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信徒众多。

(2)地域性:民间信仰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信仰对象和信仰形式各具特色。

(3)传承性: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信仰文化,代代相传,历史悠久。

(4)实用性: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信仰对象和信仰活动多与祈求平安、丰收、幸福等现实需求相结合。

【二、民间信仰在当下的存在意义】1.社会和谐与稳定民间信仰倡导善良、和谐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信仰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民众的行为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2.文化传承与保护民间信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精神。

其在当下的存在,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我国多样化的民族文化。

3.民众精神寄托与心理慰藉民间信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使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时,有所依靠、有所期盼。

信仰中的神秘力量和超自然现象,也能给人们带来心理慰藉,增强战胜困境的信心。

【结语】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的特征及社会功能探究

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的特征及社会功能探究

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的特征及社会功能探究【摘要】广西民间宗教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对当代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的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与探究,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民间宗教信仰研究的总体性认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趋向。

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的特征有:自发性、多元性、民族性、世俗性和功利性等,其社会功能也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即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在乡村社会中能够促进社会整合、协调控制、心理调节、社会交往等,但也存在保守性强,有反科学倾向,易导致宿命论思想,还有可能演变成为邪教等消极影响。

【关键词】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特征社会功能一、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的特征(一)自发性广西民间宗教信仰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自然传承的民俗事像,其自发性体现在无组织性、非官方性。

1、无组织性,即群体性,是指民间宗教信仰在产生和流传过程中具有群体性特征,大多是群体自发形成[1]。

迄今为止,民间宗教信仰都是集体传承创造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个人因素在传承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2、非官方性,即民间性,是指民间宗教信仰是在民众之间产生发展而非官方推动的,而是深植于民众之间,带有松懈性质。

[1]在封建时代,官方为了维护政权、解决集体事件、处理乡村事务等方面屡次利用过民间宗教信仰,但其本意只是为了阶级统治,而并非为了民间信仰的发展。

(二)多元性广西的民间宗教信仰,是多神崇拜,有着明显的兼容性,体现了其多元性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1、民间宗教信仰客体的多元性。

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仪式不仅因民族、地区不同而相异,还在同一方言区内,不同市县、乡镇与村屯,其奉行的神灵、信仰仪式、时间节律等都有差别。

[2]例如,在乡村当地既建有祠堂,同时观音庙中也烟火缭绕;乡民的家中既有祖先的牌位,同时也可以供奉财神、观世音菩萨。

加之,不同广西地区的乡村原先所固有的一些原始信仰与宗教的相互杂糅,就会形成民间宗教信仰客体的多元性。

2、民间宗教信仰主体的多元性。

试析信仰的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试析信仰的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试析信仰的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一、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种族、一个家族,乃至一个人总是要有点信仰的。

因为良好的信仰可以使人变得更稳定、更少贪欲、更具幸福感、行为更趋规范,更有利于社会,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

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状态,它表现为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着其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依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

它统摄指导着人的整个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

信仰是人生的定向机制。

人生的奋斗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人只有沿着明确的正确的方向去努力,才能把自己的努力连为一体,取得事业的成功。

信仰属意识形态范畴,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时不在起着作用。

在一个真正的民主与法制社会里,没有哪个统治阶级去排斥它。

因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它就像人两条腿其中的一条那样,自觉地充当着与政府互动的角色。

我们且莫以为拥有健全的法制、民主甚至庞大的国家机器就可以把这个社会治理得井井有条,且百姓愉悦。

那是个极其愚蠢的想法。

政府、法律在治理国家中并非万能,更多的社会问题要靠一个民族的普遍自律去解决。

而这普遍自律的背后,就是要靠良好的信仰来支撑。

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无自己的信仰。

而且这些信仰正在净化着他们的灵魂、稳定着社会与政府互动着。

二、信仰的概念与存在条件(一)什么是信仰通常的理解是,信仰就是指某种宗教信仰,信仰与宗教同义,不同的宗教就是不同的信仰。

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是人类的言行表达,是一种人对事实存在的确信。

信仰是一个社会在特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由社会统治者强力贯彻的一套价值规定,用以统治成员的精神、获得成员的认同、引导成员的行为。

(二)信仰存在的条件及对其的认识物质决定意识,所以,一个脱离了生存危机的人的崇高信仰,不是天生俱来的,而是从优良的教育中学来的,是从爱的熏陶中萌发的,是在适合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因为人是时代的产物,因为物质决定意识,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是不尽相同的。

浅谈我国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功能

浅谈我国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功能

文化长廊 CulturalCorridor2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谈我国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功能文/张彤摘要:民间信仰作为原生性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复杂的成因和丰富的内涵。

文革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的“民间信仰”迅速复兴,已渗透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本文综合了当前我国民间信仰的普遍特点,并针对陕西关中的金仙信仰,介绍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及作用。

关键词:民间信仰;特点;功能民间信仰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

其与宗教既有着本质的区别又存在着诸多关联。

每一种地方的神祇崇拜传统,都植根于特定地域,代表着共同的习俗、方言、血缘、思维模式、生活态度和人情关系。

民间信仰营造的是一个个人情的社会,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民间信仰起到了组织社会成员、调适个人心理、整合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1 我国的民间信仰传统中国始于西周天子,凡是被列入国家祀典的那些神灵和被崇拜的神灵,都被列入正祀范围,而不在祀典、不被国家认可的那些神灵或祭祀对象就自然成为淫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承续周制,基本把山东六国的民间信仰进行统一,对散落各地的神灵进行分类梳理,部分作为国家祭祀,剩下的就由民间自行处理。

正祀之外,都可叫做民间信仰。

当代中国社会,除了制度认可的五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之外,民间信仰成为囊括其他宗教信仰现象、神灵崇拜的领域,大多是乡村社会中的神灵崇拜。

民间信仰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在表面上呈现出了“断裂”的趋势。

文革后,“国家”对民间信仰采取了新的政策,即改建国后对民间信仰等“封建迷信”的强力打压为提供一个合法化的框架,转向对民间信仰及仪式活动进行监督和引导,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民间社会的包容与开放态度,从而避免了国家与民间社会的直接冲突。

浅谈民间信仰的分类及其社会教育功能

浅谈民间信仰的分类及其社会教育功能

浅谈民间信仰的分类及其社会教育功能民间信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民间文化现象,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客观存在于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衣食住行,岁时节令,山川景物,人生礼俗,民间文学的神话、故事,民间美术的绘画、雕塑等,无不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无所不在。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尊重民众的意愿,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让民众按照传统习俗参与民间信仰活动,以发挥民间信仰积极的社会作用,使民间信仰文化得以健康的有序的传承发展。

一、民间信仰产生的条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中,对民间信仰传统文化活动的分类遇到一些难题。

要弄清这个问题,应该先从民间信仰产生的条件入手,分析各类民间信仰所崇拜对象、祈求目的、活动内容、表现形式,才能较合理的为民间信仰进行分类,也才能理解民间信仰为什么会对社会管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人类、神灵,人与神的结合,是民间信仰产生、存在的最基本的三个条件。

人类在自然中进化、演变,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电闪雷鸣,山崩地裂,干旱洪水,生老病死。

人类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美好的生活——春夏秋冬,谷米水果,山花烂漫,子孙绕膝。

在自然力量的保护和压迫下,人们产生对自然力的依赖感、恐惧感、神秘感,由此产生了对自然力的崇拜性。

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想象神灵世界的样式,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设计各种仪式祭奠神灵,这就产生了原始信仰和崇拜仪式。

神灵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想象样式创造出来的,并赋于它精神和灵性,赋于它控制自然的力量。

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转嫁给神灵,编排出一系列的崇拜神灵的仪式,来取悦神灵,影响神灵,祈求神灵,希望神灵多赐福少降灾。

由人对神灵的恐惧感、神秘感,到人对神灵的依赖和崇拜,形成了人与神的结合,产生民间信仰并逐步使民间信仰规范化、秩序化。

民众在民间信仰的约束下生活着,生存着,人类在民间信仰的控制中、管理中延续着,发展着。

二、民间信仰的类型民间信仰以对灵魂的崇拜,对鬼神的信奉为基础,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中,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信仰活动。

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形式,一直以来都在各个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尽管在现代社会,科学和现代化的进步对传统宗教信仰产生了影响,但民间信仰依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弥补精神需求的角色。

现代化的社会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但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的空虚。

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等问题使得人们渴望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满足。

而民间信仰正好提供了一种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

民间信仰中的神明和神祇被崇拜者视为具有神灵力量的存在,可以为人们带来保佑和庇佑。

无论是面临考试、面试、婚姻、生育、疾病等方方面面的困难与挑战,人们都会通过信仰来寻求心灵的抚慰和安慰。

在现代社会中,民间信仰对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社会聚合的作用。

现代社会的速度快,人际关系淡薄,互动减少,导致个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

而民间信仰提供了一个聚会和交流的场所,使得人们可以在信仰活动中相互赋予彼此以关怀和关注。

例如,在一些地方的庙会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参与庙会活动和其他信仰活动,结识新朋友,分享彼此的经历和心得,加强社会互动。

民间信仰还可以促进社会关系的融洽和社会和谐。

在一些传统节日和民族习俗中,人们会共同参与一些宗教仪式和独特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还有利于形成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

民间信仰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许多地区的民间信仰活动都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庆典和庙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朝拜者。

这些游客和朝拜者的到来,不仅可以激活当地的旅游业,还能够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庙会和其他信仰活动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民间信仰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使得领导对它们的重视度逐渐增加。

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

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一、介绍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秉持着崇尚自然、崇敬祖先的信仰观念,形成了广泛而独特的民间信仰体系和众多的宗教信仰。

本文将深入探讨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的特点、影响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二、民间信仰1.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信仰,人们崇敬祖先并祭祀他们,希望在祖先的庇佑下得到福报和神灵的引导。

这一信仰体系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表现出对血脉联系、家族荣誉的重视。

2. 自然崇拜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敬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崇尚大自然的力量,对山川、河流、天地等自然元素抱有敬畏之情,将其视为神灵所在,常常进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自然的敬意。

3. 地方信仰中国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信仰,如关帝信仰、妈祖信仰、土地神信仰等。

这些信仰在特定地域内广泛流传,代表着地方人民的心灵寄托和文化认同,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宗教信仰1. 佛教佛教是中国重要的宗教之一,最早自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信仰注重个人修行,倡导舍离纷扰、修心养性。

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学、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

2. 道教道教是中国源自于道家思想的一种宗教信仰。

道教主张顺应天地自然之道,追求长生不老、超越塵世的精神智慧。

道教经典及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与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独特的精神世界。

3.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于唐朝时由阿拉伯传入中国。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增强。

中国的穆斯林信徒在坚守信仰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宗教文化的多元性。

四、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1. 价值观传承祖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传承。

崇尚自然、尊重祖先的信仰观念使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塑造社会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2020关于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最新范文

2020关于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最新范文

2020关于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

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

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人某物或某种主义、学说、理论等的极度信任和景仰,以至在它面前表现出敬畏和依赖感,并神圣地奉为自己行为的典范和指南。

一、民间信仰概述民间信仰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

民间信仰指流行在中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农民中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

民间信仰深深植根于乡村民众之中,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迁,外界压力有多大,农民始终没有放弃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自然崇拜、神灵信仰、祖先崇拜等精神追求。

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民间性”,伴随农民的一生。

中国民间信仰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民间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影响着社会中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并与国家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作用。

因此,对于民间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校对,而且对于理解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民间信仰共同构成了乡村民众的信仰图景,扎根于农民心中,渗透在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满足着农民的精神需求和利益索求。

宗教与民间信仰反映着乡村生活的全貌,日益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课题。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经引起过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现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价值
伴随着民俗民间文化的持续复苏和乡村庙宇的大规模重建,民间信仰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热门话题。

民间信仰是一种自发流传的非制度化信仰现象。

民间信仰的群体庞大,构成较为复杂,有着广泛的群众性,是党的群众工作必须重视的一个领域。

引导民间信仰改革创新,移风易俗,充实时代内涵,释放正能量,支持和鼓励民间信仰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本文结合近年来对安徽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以及相关课题组对浙江、山东、福建、陕西、四川等省部分地区开展的“民间信仰认知状况”的调研情况,对民间信仰的活动特点和社会作用进行简要分析、讨论。

期望引起人们对新形势下民间信仰工作的重视和关注,更好地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标签: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事务管理传统文化
一、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
民间信仰是我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现象和文化符号。

民间信仰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以祈福消灾为主要目的,是民间自发流传的一种非制度化信仰现象。

民间信仰主要表现以下特点:
一是庞杂性。

民间信仰与佛教、道教教义和儒家思想相互交融,在广大乡村有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和普遍的认同感。

民间信仰场所“一庙多神”的现象较为普遍,且与传统文化,民情风俗相互交织,民间信仰的这种特性使我们对它的科学界定和有效管理造成一定难度。

二是普遍性。

信仰群众不论地域和文化层次,各地各阶层都有传播,不少内容是属于民族民间传统习俗的延续。

三是功利性。

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民众对民间信仰的理解和祈求是建立在实用基础之上的,关注的焦点着眼于现实的幸福,有极强的世俗性和功利色彩。

民众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选择神灵,只要认为是“灵验的”“有用的”就供奉,呈现出一神为主,多神并祀的特点。

民间信仰还具有地域性色彩和活动的自覺性等特点。

调研中发现民间信仰的组织者大多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应变能力,他们总是能想出很多方法,力求使信仰活动契合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和话语系统,以应对相关部门的种种限制。

民间信仰希望得到社会认可,谋求合法化意愿日趋强烈,这是当代民间信仰的一大特点,这一现代特征也提示我们对其积极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综而观之,民间信仰从思想内容上看,其中有佛、道教的信仰色彩,有地域性民俗民间文化的反映,同时还夹杂一定封建迷信成份;从价值取向上看,基本是遵从善恶报应,崇尚忠孝,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以及得到神灵护佑。

可见,民间信仰更多的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需要逐步消除。

二、新形势下加强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的必要性
改革开发以来,伴随着信仰环境的宽松,民间信仰在我国一些地方呈现持续升温之势。

调研中我们看到,民间信仰场所增多,寺院庙宇建筑规模越来越大。

浙江、福建带,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从繁华的市区到穷乡僻壤,无处不在。

信仰人群以中年、老年为主,扩散至各年龄层次,由于民间信仰的弥散性与非制度性,信众数字难以确切统计。

民间信仰活动多与地域性文化民俗、经贸活动等紧密相连,在丰富群众生活,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民间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乱建滥建活动场所,内部管理混乱,保障措施不到位以及不法分子利用民间信仰骗钱效财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另外民间信仰方面的政策法规缺乏,管理体制不规范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间信仰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调研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民间信仰作为广大信众的一种精神追求,深刻影响着信仰民众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影响着风土人情、社会风尚和民族的精气神。

民间信仰的群体庞大,构成较为复杂,有着广泛的群众性,是党的群众工作必须重视的一个领域,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座桥梁与纽带。

引导得好、保护得好、管理得好,就能更好地巩围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更好地扩大我们党的群众基础。

三、积极引导民间信仰适应社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民间信仰作为大众文化、民俗文化的一种鲜活载体,不仅保护、弘扬、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与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相交汇,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特别是民间信仰活动的娱乐性为贫乏的农村社区住入了无限的生气和活力。

做好民间信仰工作,对于弘持传统文化。

团站广大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对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典利益,抵御渗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待民间信仰要克服“一收了之”与“一放了之”两种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导”
字上下功夫,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使民间信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

民间信仰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吸吮着民族的养分,沐浴着时代的阳光,理当革新除弊,回报母体,服务社会。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鼓励挖掘民间信仰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倡导民间信仰中爱国为民,抑恶扬善,扶贫济困,诚实守信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人文精神。

引导民间信仰改革创新,移风易俗,充实时代内涵,释放正能量。

继承和弘扬民间信仰中符合社会进步,时代精神的内容,充分发挥民间信仰在建设基层文化,融洽邻里关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和鼓励民间信仰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作者简介:林劲松(1964.6—)男,汉族,籍贯:安庆市望江县,大专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宗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