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观五视七谬_解读_人物志_识人之法

合集下载

古人识人之法(上,1-19法)教你怎样识人不走眼,收藏,终身有益

古人识人之法(上,1-19法)教你怎样识人不走眼,收藏,终身有益

古人识人之法(上,1-19法)教你怎样识人不走眼,收藏,终身有益《古人识人之法》六戚法所谓“六戚”是指“父、母、兄、弟、妻、子”,六戚法就是观察一个人在六戚中他的行为表现,从而得出对一个人的认知。

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

《尧典》中,四方诸侯之所以推荐舜,就是因为他能用自己的孝行感化家人,使他们不至于沦于邪恶。

四方诸侯就是从父母兄弟的角度来观察舜的。

六戚之法,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在德、识、才三个方面,只注意了“德”,而忽略了“识”和“才”。

原文:《尧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

”曰:“明明扬侧陋。

”帅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予闻。

如何?”岳曰:“瞽子。

父顽,母嚣张,象傲。

克谐,以孝蒸蒸,义不格奸。

”帝曰:“我其试哉。

”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

嫠降二女于妫芮,嫔于虞。

四岳之荐舜曰:“父顽,母嚣,象傲。

克谐,以孝蒸蒸,义不格奸”者,是观之以其父母兄弟也;嫠降二女,是观之以其妻子也。

父母兄弟妻子谓之“六戚”,《吕览.论人篇》所谓内则用六戚者是也。

译文《尚书.尧典》尧帝说:“啊!四方诸侯,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有谁能够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

”四方诸侯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帝位。

”尧帝说:“那你们这些地位显赫的人也可以从地位卑微的人中推举贤良。

”于是众人提议说:“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人,其处境困苦,叫虞舜。

”尧帝说:“是啊,我也听说过这样个人,他究竟怎么样?”四方诸侯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其父亲心术不正,其母亲喜欢说谎,其弟弟象非常傲慢。

但舜却能和他们和睦相处,他用自己的孝行感化家人,使他们不至于沦于邪恶。

”尧帝说:“那就让我来试试吧。

”尧帝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便通过她们考察舜的德行。

于是尧帝命令两个女儿到妫水之湾,嫁给虞舜为妻。

四方诸侯推荐舜时说的“其父亲心术不正,其母亲喜欢说谎,其弟弟象非常傲慢。

刘劭《人物志》人才识鉴思想对人才选拔与任用的启示

刘劭《人物志》人才识鉴思想对人才选拔与任用的启示

刘劭《人物志》人才识鉴思想对人才选拔与任用的启示摘要:刘劭是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所著的《人物志》以人才的识鉴与任用为核心内容,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人才学专著。

本文主要解析刘劭“八观”“五视”等人才识别思想以及“质于理合”、“能与任留”等人才任用思想,倡导汲取中国古代智慧精髓,找出其与人力资源测评理论的共通之处,得出对人才选拔与任用过程的启示。

关键词:刘劭《人物志》人才思想人才选拔与任用1 刘劭及《人物志》简述1.1 刘劭其人刘劭,字孔才,三国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是一位集学识、品德与修养于一身的模范[1]。

他所著《人物志》一书,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人才学著作,为曹魏政权选拔和任用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1.2 《人物志》主要内容《人物志》共三卷十二篇。

卷上《九征》、《体别》、《流业》、《材理》四篇;卷中《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五篇;卷下《七缪》、《效难》、《释能》三篇。

刘劭首先从自然论的角度提出人才形成思想,认为人才的产生由“气质”决定;将人才分为“三材”、“十二流品”,指出才德是将人才分类的主要标准;提出了“九征”、“八观”“五视”等品鉴人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七缪”,即评鉴人才时常犯的错误,以警醒后世;倡导“无为”以及“和”、“协”的人才分工合作观念;在人才任用上主张要“名实论”,即“质于理合”、“能与任合”、“材与政和”等思想。

2 《人物志》的人才识鉴与任用思想刘劭的人才思想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其人才思想主要包括“识才”、“用才”两方面。

根据具体需求识别正确人才,是任用人才发挥效用的第一步骤。

刘劭从统治阶级角度提出,合理任用人才,最终“达众善而成天功”[2]。

笔者根据刘劭思想,取其优势之处,从人才的识鉴、任用两方面来阐释其人才思想,从人力资源测评角度研究刘劭《人物志》中的人才思想对组织选人和用人的影响。

2.1 人才识鉴思想人才识鉴思想是刘劭《人物志》一书中的精髓所在。

中国古代观人术-教你观眼识人用人之术

中国古代观人术-教你观眼识人用人之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国古代观人术-教你观眼识人用人之术
导语:观人术主要是以观察人为基础,通过分析眼神、表情和举止等一些细微的方面,得到对一个人综合性的判断。

《人物志》:观察人的八种方法一、如
观人术主要是以观察人为基础,通过分析眼神、表情和举止等一些细微的方面,得到对一个人综合性的判断。

《人物志》:观察人的八种方法
一、如何观察表面忠厚老实的人
有的人表面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其实是一种伪装。

这种人虽然很善于伪装自己,但却往往包不住内心的虚伪。

二、如何观察会说漂亮话的人
这种人是把自身的利益作为做事的的唯一出发点,所以常常会由于利益取和的不同而反复无常。

对于这种人,千万不要指望他能够实际地为朋友、为公司、为集体做出什么好事。

三、如何观察所谓的名人
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现代人借鉴的是:凡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名气,则比较可靠,而对于一下子冒出来,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辨明,特别是对那些被媒体炒作出来的所谓名人,对那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所谓“名人”。

四、如何观察轻于承诺的人
这种人往往当面一套,背后一闫,事后又会找出各种理由替己辨解。

所以不要轻易想念这种人。

相反,有些人的表现则是看起来笨笨的,而实际上对一切都十分明白。

这些人往往大智若愚。

他们从不轻易许诺,但是一旦许下,多半都会做到。

五、如何观察好胜心强的人
生活常识分享。

人物志(观人经)(带译文整理版)

人物志(观人经)(带译文整理版)

人物志(观人经)(带译文整理版) 《人物志》白话文、译注刘邵〈自序〉〈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自序〉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译文:[圣人最被推崇的,就是聪明,而聪明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能鉴别人才。

具备了鉴别人才的智慧,就能把每个人都安排到最恰当的位置,从而使各种事业都兴旺起来。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

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译文:[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辨别君子与小人之言辞;阐发《诗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便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身为君王,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

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

]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译文:[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

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着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

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不信,以明为似之难保。

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译文:[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

慢读《人物志》八观(原文及译文)

慢读《人物志》八观(原文及译文)

慢读《⼈物志》⼋观(原⽂及译⽂)⼋观第九⼋观者:⼀⽈观其夺救,以明间杂;⼆⽈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观其所短,以知所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有⼋种观察⼈的⽅法:⼀是观察其⼈的对恶欲与正义的取舍,就能看清楚是否是没有恒⼼的“间杂之⼈”;⼆是观察其⼈的⾔谈举⽌和应变能⼒,以审视其⽇常处事态度;三是观察其⼈的志向和才质,从⽽了解是否名实相符;四是观察其⼈所采⽤的⽅式⽅法,就可以分辨出是否为“依似之⼈”;五是观察其⼈所爱与所敬,就可以了解⼈与⼈之间情感的沟通情况;六是观察其⼈的喜怒哀乐,以辨明是否能够宽容或疑惑;七是观察其⼈的短处,以此了解他的长处;⼋是观察其⼈的聪明才智,以了解能做成什么事。

何谓观其夺救,以明间杂?夫质有⾄有违,若违胜⾄,则恶情夺正,若然⽽不然。

故仁出於慈,有慈⽽不仁者;仁必有恤,有仁⽽不恤者;厉必有刚,有厉⽽不刚者。

若夫见可怜则流涕,将分与则吝啬,是慈⽽不仁者。

睹危急则恻隐,将赴救则畏患,是仁⽽不恤者。

处虚义则⾊厉,顾利欲则内荏,是厉⽽不刚者。

然⽽慈⽽不仁者,则吝夺之也;仁⽽不恤者,则惧夺之也。

厉⽽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什么叫“观其夺救,以明间杂”?⼤凡⼈的质性有正义与恶欲之分,如若恶欲胜过正义,恶欲就会使正⽓⽆法显现出来,所以似正⽽⾮正。

⽽仁⼼出⾃于慈悲为怀的天性,却有虽有慈悲的⼼⽽⽆仁义的⼈;仁义之⼈必然会体恤他⼈,却有虽有仁义⽽不体恤他⼈的⼈;严厉必然刚直,却有虽严厉⽽不刚直的⼈。

有些⼈见到可怜的⼈时则会流下同情的眼泪,⽽将要把⾃⼰所拥有的财物分给别⼈时却很吝啬,这就是有虽有慈悲的⼼⽽⽆仁义的⼈。

看见⾝处危急之境的⼈时则会动恻隐之⼼,⽽将要前往求助时却畏惧祸患,这就是虽有仁义⽽不能体恤的⼈。

虚情假义时则声⾊俱厉、义正辞严的⼈,顾忌与⾃⼰相关的利益和欲望时则内⼼怯懦,这就是虽有严厉⽽不刚直的⼈。

识人用人经典__《人物志》

识人用人经典__《人物志》

12
九征第一
生理素质及体表特征
容:活动的表情
➢鉴别规矩与佞媚
仪动成容, 各有态度: 直容之动,矫矫行行; 休容之动,业业跄跄; 德容之动,颙颙卬卬。
……态度之动在于容,
《人物志·九征》
直:正直、坦诚;矫健
休:美丽、包容、善良、宽容大度的;谨慎、有 节奏; 德:有德、有涵养;颙(yong)仰慕、敬仰、凝 视;卬(ang):仰
11
九征第一
仪:静止的仪表
➢鉴别衰颓与庄重
衰正之形在于仪,
《人物志·九征》
生理素质及体表特征
➢鉴别德行品质
心质亮直,其仪劲固; 心质休决,其仪进猛;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人物志·九征》
亮直:忠亮耿直; 劲固:坚定有力; 休决:简单决断; 进猛:奋进勇猛; 平理:坦然和顺; 安闲:安祥闲适
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鉴别意志强弱 强弱之植在于骨,
《人物志·九征》
➢鉴别“仁”的素质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 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人物志·九征》
植:健壮;
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
10
九征第一
色:脸色
➢鉴别心态阳光与抑郁
生理素质及体表特征
忧患之色,乏而且荒; 疾疢之色,乱而垢杂。 喜色,愉然以怿; 愠色,厉然以扬; 妒惑之色,冒昧无常;
太一元气 北极星 各种元气 各种星宿
阳气 日 昼 暑 男 君 刚 动 进 善 德 宽 阴气 月 夜 寒 女 臣 柔 静 退 恶 刑 猛
五行 木气 火气 土气 金气 水气
五方 五色 五音 五味 五脏 五官 五情 五常
东青角酸肝目怒仁
南赤徵苦心舌喜礼
明暗之实在于精, 勇怯之势在于筋, 强弱之植在于骨, 躁静之决在于气, 惨怿之情在于色, 衰正之形在于仪, 态度之动在于容, 缓急之状在于言。

八观六验 七问八法 五法八验 六戚四隐

八观六验 七问八法 五法八验 六戚四隐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近日网络疯传中国古代识人之法, “神准”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着述等等;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1喜;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2乐;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3怒;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4惧;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5哀;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6苦;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1居视其所亲;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2富视其所与;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3达视其所举;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4穷视其所不为;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5贫视其所不取;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用物质利益引诱他,以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洁;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托给他办一些事,看他是否讲信用;诸葛亮心书七问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4、司马光资治通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为善者,善无不至;挟才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比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为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矣,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这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于颠覆者多矣;凡用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5、人物志刘邵关于性格:厉直刚毅,才在矫正,失在激讦;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地多疑;6、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两个考核人的标准:八观:1在一个人通达、过着很顺利的日子的时候,要注意看他礼遇的是些什么人;2在他显贵、发达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举荐些什么人;3在他富贵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供养、收养些什么人;4在他听取意见的时候,要注意他将采取些什么行动;5在他闲暇无事的时候,要注意看他有些什么喜好和嗜癖;6在与他探讨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他说些什么话、怎样说话;7当他贫穷的时候,要看他不接受什么东西;8当他社会地位处在下贱阶层的时候,要看他绝对不做什么事情;六验:1当他高兴的时候,要检验他什么地方没有过分的表现、所守的事情没有因此而开放;2当他快乐的时候,要看清他的癖好;3当他发怒的时候,要看清他的节制,能否保持理性;4当他恐惧的时候,要看清他是否保持着足够的自制力;5当他哀伤的时候,要看清他为何哀伤透过这种哀伤能否看到他的仁慈之心6当他处于苦难当中的时候,要看清他这时所秉持的始终不渝的志向;六戚四隐:所谓“六戚四隐”的标准就是:鉴定一个人的品质,除了要有以上标准之外,还要听取他六类亲戚、四种接近他的人对他所作的评价;六类亲戚是:父、母、兄、弟、妻、子;四类接近他的人是:朋友、老相识或同事、乡亲和邻居;这些人代表了他不同时间、生活侧面和生活空间内对他最为熟悉的群体,所发表的看法和见解也必然是最为客观和全面而公正的;所以,要全面的考察一个人,不但要能看清他的表现,而且还能够洞察他的内心品格,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则任何人的本来面目不论是虚伪贪婪还是诚实谦让、不论是卑鄙庸俗还是磊落高尚、不论是邪恶阴险还是正派善良都将一一明察而不会有丝毫的疏漏;这就是古代圣贤之所以能知人的道理;吕氏春秋八观六验1、通则观其所礼;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2、贵则观其所进;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3、富则观其所养;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4、听则观其所行;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5、止则观其所好;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6、习则观其所言;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7 、穷则观其所不受;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8、贱则观其所不为;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1、喜则以验其守,让人高兴来检验他的操守;2、乐之以验其僻,让人愉快来检验他是否邪僻;3、怒之以验其节,让人发怒来检验他的节制能力;4、惧之以验其持,让人害怕来检验他是否保持气节;5、哀之以验其人,让人悲哀来检验他是否有仁爱之心;6、苦之以验其志;让人痛苦来检验他是否意志坚强;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7、“八验”---庄子1、远使之以观其忠;把一个人派到很远的地方,做一件很小的事,看他能不能做到位,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忠诚度;2、近使之以观其敬;把下属放在身边工作,工作之外相处多一点,看他对你是不是够尊敬,以此来考察他的自我定位;让下属明白,跟领导的关系再好,该尊敬还要尊敬,工作还要做到位;下属必须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3、烦使之以观其能;领导不断地给下属压担子,看他的能力倾向;作为员工应该记住,领导在提拔你之前,一定会不断给你加压;这时候你需要做两件事:第一,能做的就做,做不到的,要如实跟领导说;领导是故意让你做不到,看看你做不到时是不是主动说;你明明做不到还承诺,说明你虚伪;第二,如果你做不了,要当面跟领导说,我做不了这么多;不能当面跟领导说“好,好,好”,背后发牢骚,你这叫“两面三刀”;所以当领导反复给你压担子时,能做几件是几件,实在做不完的,要坦荡跟领导说“我能力有限,做不完”,而且永远不要发牢骚;4、猝然问焉以观其智;突然问下属一个问题,看他的反应速度、智谋、思想的成熟程度和工作能力;突然发问,下属没有时间准备,依此来看这个人的水平;5、急与之期以观其信;突然约会,看一个人的信誉;突然的约会不要随便答应,如果你在约定的时间根本到不了还爽快地答应人家,说明你信誉不好;6、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一个人喝醉之后,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如果醉酒之后的行为跟清醒时差别很大,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性格扭曲、心理阴暗,比较可怕,不能用;7、杂之以处以观其色;把下属放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看看他跟别人打交道的能力如何;8、示之以利以观其廉;给下属一点好处,看他是不是喜欢占便宜;8、六韬选将识人八法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无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嗃嗃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出外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 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武王曰:"何以知之"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9、战国时李构的“识人五法”;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第二,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第三,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第四,窘视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第五,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则不可重用;。

八观识人之法

八观识人之法

八观识人之法观识人是我们与他人相处、交流与合作的基石,也是成功人生的重要一环。

然而,要准确地识人并非易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八观识人之法,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眼识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注视一个人的眼神能转达出无声的信息。

我们可以从对方的眼神中窥探其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

当对方的眼神坚定、明亮时,这往往意味着他们自信而有决心;反之,眼神迷离或躲闪,则可能传递出内心的不安或虚假。

因此,我们应用眼神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诚、自信以及他们的动机是否合理。

其次,声识人。

人的声音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也是传达情感和个性的工具。

通过注意他人的声音音调、语速以及音量,我们可以洞察他们的情绪和性格特点。

深沉的声音通常会给人一种有力和稳重的感觉,而高亢的声音则表示着充满活力和决心。

我们应注意细致地倾听,并从中获取关键信息。

第三,言识人。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对他人的言语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个人素养。

使用积极、明确和有逻辑的言辞往往表明对方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而言语含糊或不清晰则可能代表着他们的思维混乱或者有意欺瞒。

因此,我们应当更加关注他人的言辞,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和需求。

第四,行识人。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举止是反映其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的窗口。

通过仔细观察人的动作、姿态、仪态以及处理事物的方式,我们可以判断他们的品质和修养水平。

例如,细心、谦虚和有礼貌的行为往往是品质高尚的表现,而粗鲁、自私和冷漠则表明其修养不足。

我们应养成观察人的行为的习惯,以此来判断他人是否值得信赖和合作。

第五,情识人。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桥梁。

通过观察他人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一个热情友好的人通常会给人一种亲切和信任的感觉,而情绪波动剧烈、情感压抑的人可能更加难以理解和相处。

因此,我们应关注他人的情感,并培养对他人情感的敏感性。

《人物志》教你如何识人

《人物志》教你如何识人

《人物志》教你如何识人?在我国国学典籍中,专门介绍如何品鉴人才的有两本书,一本是今天要推荐阅读的《人物志》,作者是三国时期的刘劭,全书除自序,共十二章(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谬、效难、释争),约14000字。

另一本是大家都知道的曾国藩著的《冰鉴》,约3000字。

为什么要学习《人物志》呢,刘劭老师在其“自序”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后面又列举了尧、舜、汤、文王等例子,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高手从来不自己干活,只要能够找出会干活的人就行,只要掌握了这个技术,不光能成就事业,别人还不会说他懒,还会赞美他特别贤能。

所以说掌握这种技能特别重要,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初“大耳”能够立蜀称帝,除了桃园结义之前会编织草鞋凉席外,与其会识人用人的能力分不开的。

(文章稍长,耐心阅读,文中有惊喜,结尾有彩蛋。

)那如何品鉴人才呢?第一章《九征》。

根据人的生理体质不同,会造就不同的性情,通过“九征”表现出来。

“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彊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总结九征为:筋骨、精气神、声色仪容。

这九个方面是有优劣之分的,如果这九个方面都优秀,就是兼材,“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

”作者认为“中和为贵”,因为均衡具备九种资质,所以又会让人感觉“平淡无味”。

刘老师描述为: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

故咸而不碱,淡而不kui(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这也是我们内在修身的目标。

兼材分两种,一种是九个方面都优秀,就达到圣人的标准了;如果各方面做的合格,不缺不漏,也可以称为“大雅”。

如果仅一方面优秀,就是“偏才”;仅有一个方面合格,就是“依似”,仅有一个方面,有时优秀,有时很差,不稳定,就是“间杂”。

《人物志》中的择才“八观”鉴析

《人物志》中的择才“八观”鉴析

《人物志》中的择才“八观”鉴析“八观”是刘劭在《人物志》中所提出的八种观察人才的要领,而八观的内容是根据“四情”、“四性”来划分的,“八观”择才法可以看作是对人才性情的考察方法,以性情为依据,将人才进行分类,并适当的运用人才。

在逻辑上看,可以将“八观”归纳为,是从人才的善恶面表现以及做事的目的和原因来识别是伪才还是偏才,看外部的精神形貌的变化以及“六机”判断人才的内在心理状态,从爱敬和聪明去推断人才做人及做事所能达到的程度,从已表现出来的性情来推断人才的长短之处。

“八观”从性情、心理等方面观察人才,对于现代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同样有适用之处。

标签:八观择才观;人物志1“八观”的内涵“八观者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观察人才首先要明白,人才多为偏才,而人性中既具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不能单纯的以一件事来衡量人才性情的好坏,要观察人性中反面侵夺正面,正面补救反面的情况,那么,人性中错综复杂似是而非的情况就可以知晓了。

“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俗语有言相由心生,观察一个人的形貌情态上的变化,可以探查其内心,因为,刘劭认为,人的内心在感觉外部事物的同时,形貌神情会受到不同的影响,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在遇到各种突发事情后的言辞和应对能力的变化,就能知道他性情最基本的特征。

“三曰观其至质,以知其名”。

观察一个人才所具有的素质,才能将其能力、性情归类,而观至质用到的方法类似于“九征”(通过九种外部特征观察人才),由外表观内部气质、筋骨、精神等,以辨析人才属于哪种类型。

“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依似”之人,就是看似是人才而实则非人才的人。

同样是批判他人的错误,“讦者”怀着邪恶之心去批判他人的阴私,而“直者”秉着正义的原则去指出他人的不足。

由此观之,通过原因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辨出一个人是真正通理之人,还是偏激或依似之人。

在观察人才做事的时候,更多的应该了解人才行事的目的与原因,避免将“依似”之人当作真正的人才。

什么是八识五十一心所

什么是八识五十一心所

什么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人的身体是由物质的四大假合而成的。

概括来说,人的色身可依功能分作六大部份,就是眼根(视觉器官)、耳根(听觉器官)、鼻根(嗅觉器官)、舌根(味觉器官)、身根(四肢躯体)和意根(脑及神经系统)了。

这六根都是由四大种,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本身没有精神生命,待众生死后,物质的器官躯体,便会朽坏、散灭、转化,再成为新的物体。

物质的四大,就是这样不断地形成、毁坏、再形成、再毁坏了。

能使六根发挥功能的,不是没有精神力的四大本身,却是心识的力量。

否则人体的六根,只会是一堆废料,没有生命活力可言,犹如一只无桨的船,难有自发的活动了。

心识在眼根发挥功能的,叫做眼识。

它使人能通过视觉器官,观察到世间各种事物。

在耳根发挥功能的,叫耳识。

它使人能通过听觉器官,收听到世间各种声音。

在鼻根发挥功能的,叫做鼻识。

它使人能通过嗅觉器官,感受到各种气味。

在舌根发挥功能的,叫做舌识。

它使人能通过味觉器官,尝到世间各种食物的味道。

在身根发挥功能的,叫做身识。

它使四肢躯体能在世间接触外境,作种种活动,又使内脏肺腑,发挥维持色身生命的功能。

在意根发挥功能的,叫做意识。

它使整个神经系统能发挥功用,让整个色身,能通过此系统,由心识指挥,在世间动身发语,造种种业。

没有了心识这六种功能,生命力便不能藉色身在世间活动,过物质的生活,吸取物质世界生活的经验,却只如无情木石一样而已。

心识既有上述的六种功能,为什么不能离六根而存,独自活于世上呢?心识的活动力,确是不需根身的存在,也能发挥的。

但是若离六根,生命体经历的只是纯粹精神界的活动,再不是物质世间的生活了。

色身存在的需要与否,定于生命体从前的业力与修行境界。

若由业力所牵,要以色身续命,那么,它便难舍色身而存了。

但是,无沦生命体以何种色身出现于世,心识永随不舍。

否则生命体便没有生命力可言,再不能称为生命体了。

愚昧无知的众生,难知根与识的分别。

但是,以锻炼身心,成就智慧、力量、解脱为事业的佛弟子,却必要知道心识的结构及其特异功能,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行止的因由,认清心识的潜能。

完整word版,《人物志》教你如何识人

完整word版,《人物志》教你如何识人

《人物志》教你如何识人?在我国国学典籍中,专门介绍如何品鉴人才的有两本书,一本是今天要推荐阅读的《人物志》,作者是三国时期的刘劭,全书除自序,共十二章(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谬、效难、释争),约14000字。

另一本是大家都知道的曾国藩著的《冰鉴》,约3000字。

为什么要学习《人物志》呢,刘劭老师在其“自序”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后面又列举了尧、舜、汤、文王等例子,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高手从来不自己干活,只要能够找出会干活的人就行,只要掌握了这个技术,不光能成就事业,别人还不会说他懒,还会赞美他特别贤能。

所以说掌握这种技能特别重要,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初“大耳”能够立蜀称帝,除了桃园结义之前会编织草鞋凉席外,与其会识人用人的能力分不开的。

(文章稍长,耐心阅读,文中有惊喜,结尾有彩蛋。

)那如何品鉴人才呢?第一章《九征》。

根据人的生理体质不同,会造就不同的性情,通过“九征”表现出来。

“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彊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总结九征为:筋骨、精气神、声色仪容。

这九个方面是有优劣之分的,如果这九个方面都优秀,就是兼材,“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

”作者认为“中和为贵”,因为均衡具备九种资质,所以又会让人感觉“平淡无味”。

刘老师描述为: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

故咸而不碱,淡而不kui(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这也是我们内在修身的目标。

兼材分两种,一种是九个方面都优秀,就达到圣人的标准了;如果各方面做的合格,不缺不漏,也可以称为“大雅”。

如果仅一方面优秀,就是“偏才”;仅有一个方面合格,就是“依似”,仅有一个方面,有时优秀,有时很差,不稳定,就是“间杂”。

九征五视八观与七谬七似 (2)

九征五视八观与七谬七似 (2)

《人物志》乃三国时期哲学家刘绍所撰,也是我国第一部人才学专著。

全书共三卷18篇,以鉴别人物、研究个性、总结前代识人、用人经验为核心.谈及关于识才、用才的思想,兼采儒、法、名、道及阴阳五行等诸家学说。

内容几乎涵盖了现代政府人事工作中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与识鉴方法、不同类型的人才利弊特点及适宜胜任的职业、8种偏材待人接物之得失、剖析争胜与谦让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思想体系。

在人才分类上,刘绍以人才的性格、才干作为主线,进行多维度的分类;在取才标准上,他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人才观,主张德才并重,同时又突出了才能的重要地位;此外,他还认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擅长的领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运用时应当坚持适才适用的用人原则。

作为刘劭人才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其辨才思想尤其丰富,他从“才性”这一哲学命题入手,提出了才能与德行并重、聪明与平淡兼备的人才标准 ;扬长避短、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 ;以及“八观”、“五视”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识人方法。

而这些考察人才的方法以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为基础,注重考察人才在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从而在当代人才的任用和管理的应用以及形神关系展开的讨论上,作为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治疗等学科上的借鉴。

一九三七年,美国人把这部著作编译成一本书,题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在美国东方学社出版。

这也是唯一被介绍到西方的我国古代的心理思想专著。

(由此可见,“中国是否有心理学”这一尴尬问题也应该就此鸿消鲤息了吧!)才疏学浅之我,也是近期才有幸得以略读!惭愧!书中除去使我获悉许多专业知识外,更可时常警觉自勉,摘其重点与友人分享。

九征、五视:人才的九种表达信息。

人的内在性情,可以从外形上读取:神必须平淡、精必须坚刚、筋必须精、骨必须植固、气必须清和、色必须愉悦、仪必须肃正、容必须端直、言必须缓和。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

古人的识人智慧(最终定稿)

古人的识人智慧(最终定稿)

古人的识人智慧(最终定稿)第一篇:古人的识人智慧古人的识人智慧在用人识人方面,魏征给李世民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建议:“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因其才而取之,审其能以任之。

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这个建议的内容最早可以上溯到《吕氏春秋》,里面记载了看人识人的“八观”要诀。

魏征的“六观”是“八观”的简化,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家在看人上的基本态度,就是看行为、看表现,通过行为和表现去推断当事人的内心世界,预测当事人的未来行动。

八观八观,就是依据人在不同环境的表现来识才。

《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包括:(1)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2)贵则观其所进。

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

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3)富则观其所养。

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

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4)听则观其所行。

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

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5)止则观其所好。

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6)习则观其所言。

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

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7)穷则观其所不受。

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8)贱则观其所不为。

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八观”中至少占六条,才能算本质好;战五条算及格;五条以下就太可怕了,不能考虑。

八验《庄子》里也提出了一个看人模型,叫“八验”。

其内容包括:(1)远使之以观其忠。

把一个人派到很远的地方,做一件很小的事,看他能不能做到位,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忠诚度。

(2)近使之以观其敬。

把下属放在身边工作,工作之外相处多一点,看他对你是不是够尊敬,以此来考察他的自我定位。

“八观”识人方法。

“八观”识人方法。

“八观”识人方法。

识人的第一个方法,观察一个人是否能在凶恶中主持正义,能否用善去感化恶人,即可弄清楚,是不是没有恒心,摇摆不定的人,奸诈之人,也就是察其品德是否纯正,变其立场是否坚定。

仁义这种品质来的慈爱的性情,但也有充满慈爱之心,而并不讲仁义的人。

一般人认为讲仁义的人一定非常体恤别人,但也有讲仁义,并不体恤别人的人。

一般人认为办事严厉的人,性情一定非常刚直,但也有办事严厉并非刚直的人。

如果看见可怜的人会流泪,而到了施舍财物的时候,却吝啬起来,这就是支持爱却不讲仁义的人,如果看见别人出现危机,就会产生同情,而需要前往救援时,却跟你说不钱,这就是只讲仁义而不体恤别人的人,如果讲大道理时神情严肃,而一旦受到利欲引诱,内心却非常脆弱,这就是严厉却不刚直的人,因此慈爱却不讲仁义,是因为他们吝啬丑恶的性情占了上风;讲仁义却不体恤别人,是因为他恐惧怕事的丑恶性情占了上风;办事严厉却不刚直,只是因为他贪图利益的丑恶性情占了上风;所以说,如果一个人的慈爱不能压过吝啬之心,他就不会讲仁义,如果讲仁义却不能克服恐惧怕事的心理,他就不会去体恤别人,如果外表严厉,却不能战胜利欲的诱惑,他就不能做到刚直不阿。

因此,如果不讲仁义的性情占了上风,那么即使他的能力再强,也只会使他作茧自缚。

如果贪婪的性情占了上风,那么他就会用这种勇猛的性格去做坏事。

有时也会发生,性情善良的人就做坏人的事情,但这种善举还不至于会变成坏事,如果两个人彼此之间有深厚真挚的感情,那么即使偶尔互不尊重我,会导致两个人彻底决裂,如果是为了帮助善良的人,为了把正义的事业发扬光大,那么就算有几分严厉的态度,对待坏人,也不会有大的害处,因此通过观察一个人内心善心恶念相互消长的情况,分辨它善恶,互相掺杂的性情,就可以对它进行认识和鉴别。

了解一个人的内心状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感情变化,为人处事的态度和遇事时的反应,来了解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识人的第二种方法,人的外貌醇厚而内心深沉,不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必须从对方的言谈应对中观察,了解对方的目的何在,然后再研究其内心状态和附和赞同的目的。

八观察人之法,思辨人性,全面识人

八观察人之法,思辨人性,全面识人

八观察人之法,思辨人性,全面识人去年的有一门课程《心相篇》,只有六节课的一节小课,而且知道这部经典的人也不多。

但是有几点很出乎我的预料:一是,报名的人数非常多,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二是,有不少同学上完课以后跟我反映,《心相篇》的原文自己几年前就下载到手机上,没事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但是听课以后发现和自己的理解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我前边讲过的,很多大道理,我们都懂,也都能接受,但是具体的做事的时候,就放弃了,原因是什么?其实,是因为你没有真正读懂这些大道理背后的逻辑,自然一做起事来就直接放弃了;三是重复播放次数,主讲的洪涛老师喜欢拖堂,一般一个小时的课,要讲到一个半小时,参与直播的人数基本能达到70%以上,但是后台的录音播放次数,我们的记数规则是播放完成才能算一次播放,平均每人的播放次数突破了10次,这么长的录音,这么大的播放量,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就是,大家对于识人、察人都有着很多的困惑,对于如何识人、察人、用人又有着切实的、多方面的需求。

我们前边也写了不少关于如何识人、用人的文章,基本是注重结论,或者说注重给大家一个结果。

今天要分享的这一篇,来自《人物志》,人物志前边也做过介绍。

这一篇关于识人的文章,富于思辨,更注重过程,对于学习如何识人、察人更有启发,也更为切实可行。

不管作为普通人,还是作为管理者,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如何管理下属,甚至如何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上级乃至管理自己的上级(你没看错,确实有方法可以管理自己的上级)都是必备的技能。

当然,随遇而安,一切靠缘分,交往靠感觉,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但是这样很容易给自己的生活平添很多困扰。

我们来看看《人物志》的这篇《八观》: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这里的夺救是指救济、体恤别人时表现出来的另一面。

这里的夺是压倒、胜过的意思。

也就是压到救助别人想法的另一面。

通常大家容易用善恶两分法来判定一个人,给定性成好人或者是坏人。

但是人性的复杂之处就在于没法用二分法去分别善恶。

识人“五视”

识人“五视”

识人“五视”
魏信德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上半月》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

“居而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

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富而视其所为”——看他如何支配自己的
财富。

如果只满足私欲,大肆挥霍,贪图享乐,则不可重用。

“达而视其所举”——如已处于显赫之位,需要观察他如何来选拔部属。

若任人唯贤,量才录用,自然是襟怀坦白、秉公办事的有为之士。

【总页数】1页(P54)
【作者】魏信德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6
【相关文献】
1.识人“五视”
2.识人“五视”
3.识人“五视”
4.八观五视七谬——解读《人物志》识人之法
5.识人用人说“五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专门揭露人家的毛病但他自己 会舆论来帮助自己判断是非。
看本; 只看偏, 不看全; 只识静, 不识
M ANAGEMENT
并不正直, 这样的人就叫做“ 依”“。观
二曰“ 接 物 , 有 爱 恶 之 惑 ”。我 们 动; 只 思 私 , 不思 公 ; 只 讲 一 般 , 不 讲
其所 由 , 以 辨 依 似 ”说 的 就 是我 们 要 总 是 会 凭 自 己 主 管 的 好恶 来 看 人 待 特殊”的用人误区。
个 人 属 于 什 么 性 格。三 曰“ 观 其 志 还 是 会 出 现失 误 , 据 刘 邵 统 计 , 在 考
六曰“ 论 材 , 有 申 压 之 诡 ”, 七 曰
质 , 以 知 其 名”。也 就 是 观 九 征 , 这 个 察 人才 的 过 程 中 , 一 般 会 出 现 7 种 “ 观奇 , 有 二 尤 之 失 ”, 指 的 就 是 无 法
很 完 美 ; 但 是 用 不 好 , 放 错了 位 置 也 缺 点, 来 知 道 这 个 人 是 是 你 所 需 要 志 小 者 , 傲 荡 之 类 也 ”, 这 种 人 往 往
不 好 , 因 为 他 会把 事 情 给 办 砸 了 。同 的“ 偏 才 ”。八 曰“ 观 其 聪 明 , 以 知 所 放 荡 不 羁 , 只 是 心 大 , 做 事 不 顾 后
39
FINANCIAL
得一提的还有一本人才学经典著作 阳五行说, 不同的气就有不同的品 邵认为中和之质最贵矣, 它能调成
──《 人 物 志》。中 国 历 史 上 关 于 用 质 。例 如 木 气 , 它 有 生 长 之 功 能 , 而 五 材 , 变 化 应 节 、阴 阳 清 和 、五 常 既
M ANAGEMENT
欢跟人打交道, 是否会去尊敬别人,
认 为 在 考 察 人 才 , 往 往 不能 辨 别 这 何 认识 自 我 、了 解 他 人 、管 理 与开 发
是 否 能在 这 个 社 会 上 生 存 。六 曰“ 观 个“ 心”和“ 志”的区别“。心”指的是做 人 才 资 源 , 仍 旧 具 有重 要 的 意 义 。当
话题
Topic
编者按: 《 人物志》全书共三卷 18 篇, 三国魏刘邵所作, 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 书中谈到了鉴别人才的基 本原则与识鉴方法、人才类型的分类、不同类型的人才利弊特点及适宜胜任的职业、8 种偏材待人接物之得失、 剖析争胜与谦让等。其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 对于今天的人们, 仍然颇具借鉴 价值。
上风, 这种方法看一个人是君子还 之人, 他们不但志向非常远大, 而且 种资源, 那就可以了。
是 小 人 。君 子 是“ 犯 而 不 校 ”, 是“ 谦 做 事 也 非 常 小 心 谨 慎“。 心 大 志 大
在日常生活中, 看他平时的志向情 问题, 否则容易引起失误。
既 然 人 才 可 以 分 为 全 才 和 偏 趣 ; 二 为“ 达 , 视 其 所 举 ”, 一 旦 发 达
四曰“ 品 质 , 有 早 晚 之 疑 ”。有 的
才 , 那 么 具 体 怎 么 来 鉴别 人 才 呢 ? 刘 后, 看他举荐什么人, 即所谓“ 物以类 人 大 志 晚 成 , 有 的 人 是 早志 速 成 。所
其 情 机 , 以 辨 恕 惑 ”, 就 是 通 过 与 人 事是 不 是 小 心 谨 慎“, 志 ”是 说 志 向 然 任 何 一种 学 术 理 论 都 不 能 现 搬 现
交 谈 , 看 对 方 是 否老 想 在 谈 话 中 占 是 不 是 远 大“。 心 小 志大 者 ”是 圣 贤 套 , 只 要 它 能 提 供 给 你 一种 智 慧 、一
谓阴气多了就内向, 阳气多了就外 的人才, 全材有什么特点呢?全材的
“ 老”就 是 老 子 。黄 老 的 代 表 作有《 吕 向 。而 五 行 之 气 在 人的 身 体 里 产 生 特 点 是 全 面 均 衡 而 呈 现 出 中 性 、不
氏 春 秋》《、 淮 南 子》等 , 此外 , 尤 为 值 相 应 的 器 官和 组 织 , 根 据 中 国 的 阴 阴 不阳 , 就 是 没 有 任 何 特 点 的 人, 刘
察 人 , 一 曰 观 其 夺 救 , 以 明 间 杂 。这 仁, 还 是 普 济 众 生 ; 四为“ 穷 , 视 其 所
五曰“ 变 类 , 有 同 体 之 嫌 ”。同 体
一 观 就 是 看 善恶 掺 杂 之 人 , 也 就 是 为 ”, 穷 途 末 路 之 时 , 看 他 的 所 作 所 指 的 就 是 同 类 人 , 他 们 性格 才 能 非
人 。二 曰 观 其 感 变 , 以 审 常 度 。刘 邵
七谬之分
所以对同一类人物他们互相推荐的
非常重视交谈, 他认为可以通过谈
虽说 有“ 八 观 五 视 ”来 帮 助 我 们 评 语 要 慎 重, 因 为 他 们 往 往 不 能 客
话看到一个人的各个方面, 看出一 辨别人才,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观地看待对方。
骨 骼 长 得 又 直 又 柔, 他 的 性 格 就 很 只 在 某 一 方便 很 强 , 刘 邵 认 为 的“ 中
建 安 时 期 进 入 曹 操 的 幕府 , 到 曹 丕 弘 毅 。刘 邵认 为 人 的 性 格 和 可 以 通 和 之质 ”就 是 要 阴 阳 平 和 , 五 行聚 拢
A ND
执政的时候, 刘邵成为尚书郎, 最后
八观 五视 七谬
— ——解读《人物志》识人之法
A Study of Who’s Who by Liu Sha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王晓毅
黄老 之 学 是 战 国 秦 汉 时 期 百 家 论, 人 由 阴 阳 二 气 、阴 阳 五 行之 气 构 则纯 粹 ”, 所 以 全 材 也 被 称 为 九 征 之
合流产生的道家学派, 因为它产生 成 , 而 阴 阳 二 气 决 定 了 人 的 性 才, 其实这个全材就是我们所说的
于 齐 国 的稷 下 , 所 以 又 被 称 作 为 稷 格— ——即 内 向 和 外 向 两 种 性 格 , 所 能 够 统观 总 局 的 领 导 。一 个 综 合 型
下 之 学“。 黄 ” 是 指 古 代 的 帝 王 黄 帝 ,
观 察 善恶 , 识 别 一 种 人 叫“ 间 杂 之 为 ; 五 为“ 贫 , 视 其 所 取 ”, 贫 贱 时 , 看 常 近 似 , 所 以 经常 出 现 相 互 之 间 的
人 ”, 这 种 人 属 于 善 理 中 掺 着 恶 的 他如何对待财货。
吹 捧 或者 攻 击 , 而“ 惑 于 相 誉 相 毁 ”。
时 偏 才是 不 可 以 改 造 的 , 刘 邵 说 偏 达”, 所谓“ 智出于明, 明之于人, 犹昼 果, 没有远大的志向“。心小志小者”,
材 只 可 以 是“ 一 味 之 美 ”, 他 只 有 一 之 待 白 日 , 夜 之 待 烛 火 ”, 看 一 个 人 这就 是 很 拘 谨 的 一 种 人 , 他 们 什 么
格 和 才 能 相 一 致的 岗 位 上 。偏 材 用 定 要 压 倒 你 。七 曰“ 观 其 所 短 , 以 知 他 们 志 也 大 心 也 大, 但 往 往 做 事 不
好 了 有大 用 , 能 够 帮 你 把 事 情 做 得 所 长 ”, 也 就 是说 通 过 观 察 一 个 人 的 顾 后 果 , 干 了 再 说 。此 外 还 有“ 心 大
以道家学说为主, 融合各家学说的 一些身体表象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 去挑选出合适的人才。
有关人才选拔的论著。
某些性格和素质。
偏材是什么呢? 如果在九征中
人才素质理论— ——九征说
刘邵 的《 人 物 志》有 一 个 重 要 思 只 有 一 征 完 善 的 , 这 就是 偏 材 。偏 材
刘邵 在《 人 物 志》里 提 出 了 一 个 想 , 就 是 把 人 分 为 全 材和 偏 材 。所 谓 有 偏 材 的 用处 。偏 材 并 不 是 不 好 , 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 、识 人 的 人 才 学 的 书很 多 , 但 是 流 木 气 指 的 是人 的 品 质 , 木 气 到 了 人 备 。因 为对 于 一 个 领 导 者 来 说 , 必 须
传下来的只有这一部。
体里变成人的骨骼, 如果这个人的 要拥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而不是
《 人物 志》作 者 是 刘 邵 , 河 北 人 ,
FINANCIAL
揭 露 别 人 的 隐 私 的人 , 这 种 人 可 以 是 说 偏 听 偏 信 一 个 方 面的 时 候 会 让 “ 正面”和“ 反面”, 真正走出“ 只信耳,
称 作 是 偏材 , 但“ 讦 而 不 直 者 ”, 是 指 人 的 判 断 产生 误 差 , 要 广 泛 听 取 社 不信 目 ; 只 认 同 , 不 认 异 ; 只 看标 , 不
和 看相 似 乎 有 点 类 似 , 但 又 不 完 全 严 重 失 误 , 统 称“ 七 谬 ”, 在 考 察 时 要 甄别那些有特殊才能的人。
相同。四曰“ 观其所由, 以辨依似”。例 注意避免。
“ 七谬”从反面提出了观察人时,
40
如“ 直 而 好 讦 者 ”, 指 的 是 正 直 而 好
一曰“ 察 誉 , 有 偏 颇 之 谬 ”, 也 就 既要注意“ 静态”和“ 动态”, 又要注意
邵 提 出 了 八观 五 视 的 鉴 别 人 才 的 方 聚, 人以群分”; 三为“ 富, 视其所与”, 以 在 选 择 人 才的 时 候 不 要 过 早 的 下
法“。 八 观 ”就 是 指 从 8 个 方 面 来观 富裕 之 后 , 施 与 什 么 人 , 是 为 富 不 结论, 否则也容易出现失误。
怎么鉴别这种虚假的人才。五曰观 事, 这样很容易忽略对方的长处和
《 人物 志》是 中 国 古 代 惟 一 流 传
A ND
其爱 敬, 以 知 通 塞“。 人 道 之 极 , 莫 过 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