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音乐 在欣赏音乐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理解音乐作品的民族性教案
音乐欣赏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欣赏中的音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2bdef65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a.png)
音乐欣赏中的音乐要素音乐是一种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意境。
而音乐要素则是构成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欣赏中,了解音乐要素的含义和作用,能够让人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更加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妙和愉悦。
本文将从笔者的角度,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常见的音乐要素。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指的是音乐中有规律的、连续的、有力度的、重复的,能够引起身体上的共振的时间感觉。
例如,舞蹈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明显,一般为4/4拍或3/4拍;而单纯的器乐音乐中,节奏可能不那么明显,但也存在着由音符和休止符组成的节奏结构。
在欣赏音乐时,感受节奏的规律性和丰富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与音乐产生共鸣。
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强烈节奏感的音乐,例如舞曲、摇滚、电子音乐等,更能够让人陶醉其中。
旋律旋律是指经过精心编排的一段音乐主旋律,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曲子”。
旋律可以是分解音符、连音,也可以是延长音、的音,通过这些音符的排布,形成一段有意义的旋律段落。
旋律的变化形式一般有上行、下行、波浪形和跳跃形等。
旋律是音乐中最为重要的视听手段之一,能够通过旋律的画龙点睛,表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在欣赏音乐时,要尝试与旋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和声和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符同时发声,相互配合产生出和谐感觉的声音效果。
和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垂直的和声,即不同音高的声音同时出现;另一种是水平的和声,即音符在时间上分布均匀,形成和声的声音效果。
在音乐中,和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和声能够增强旋律的表现力,使得音乐更加和谐优美,增强听觉效果。
在欣赏音乐时,要将注意力放到和声的变化上,让和声滋润旋律,让旋律更加动人。
节拍节拍是指音乐中有规律的律动感,是结合了节奏的规律性及稳定性,一段正常的旋律配合节拍就能显出音乐的韵律感和强烈的整体感。
在音乐中,节拍很重要,是音乐的基础。
对于这种强烈的力量,要求听众能够感受到节拍的规律性和稳定性,让身体随着节拍的律动律动起来,感受整个音乐曲目的律动与规律。
音乐鉴赏与表演学习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奏技巧
![音乐鉴赏与表演学习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526253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9.png)
音乐鉴赏与表演学习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奏技巧音乐鉴赏与表演:学习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奏技巧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传达情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启发。
无论是作为听众还是表演者,学习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奏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音乐鉴赏与表演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享受音乐。
一、音乐鉴赏的学习方法1. 背景知识的了解要想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了解作曲家、音乐流派以及作品的背景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学习作曲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了解音乐流派的特点和演变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识别不同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2. 多样化的听觉体验要提高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我们应该尝试多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无论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还是民间音乐,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形式。
通过广泛地接触各种音乐作品,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音乐感知,培养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
3. 主动的学习角度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我们应该尽可能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注意细节和音乐元素的分析来深入理解作品。
可以从曲调、节奏、和声等方面入手,辨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另外,还可以尝试通过学习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技巧,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二、音乐表演的学习技巧1. 基本的技术训练对于想要成为优秀音乐表演者的人来说,技术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声乐还是乐器演奏,掌握基本的技术原理和运用方法,并进行系统的练习是提高表演水平的基础。
定期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反馈也非常重要,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逐渐形成正确的表演姿态和动作。
2. 深入解读音乐作品演奏一首音乐作品,并不仅仅只是按照乐谱来弹奏,更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学习作曲家的意图和作品的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表现方法和动态变化,使演奏更加生动有趣。
3. 情感的表达与沟通一位优秀的音乐表演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真挚的情感投入,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音乐的意境和情绪。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3eb8ef9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a.png)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音乐欣赏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体验,它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和灵魂。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何渗透音乐元素是至关重要的。
音乐元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音色和动态等,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音乐的骨架和灵魂。
要完全理解和欣赏音乐,就需要深入了解和感受这些音乐元素。
首先,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是由一系列连续的音符构成的。
旋律的特点是高低起伏、音程流畅和节奏感强烈。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应该注意旋律的起伏变化,捕捉其中的情感表达。
某些音乐作品中的旋律会出现变奏、重复和回旋的现象,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和对照来感受这些旋律的微妙差异和情绪变化。
其次,和声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多个声部同时进行的音乐元素。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需要注意各个声部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和感知和声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有时,和声的变化可能会引起音乐中的紧张、冲突和解决等情感体验,这需要我们对音乐理论和和声学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节奏是音乐中的重要元素,它决定了音乐的速度和节拍。
节奏感的强弱和灵活性决定了音乐的活力和动感。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需要注意节奏的变化和动态,感受音乐中的节奏脉动和节奏的微妙差异。
有些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变化非常明显,如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等,这需要我们通过跟随节奏来感受和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和舒适。
此外,音色也是音乐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它指的是不同音乐乐器和嗓音所产生的声音质感。
不同的音色会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在音乐欣赏中,我们需要留意音乐中的音色变化和组合方式。
有些音乐作品中会运用不同的音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这需要我们对音乐乐器和人声的特点和特色有所了解和体验。
最后,动态是音乐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指的是音乐的音量变化和力度感。
欣赏音乐时,我们需要留意音乐中的动态变化和音量的掌控,感受音乐中的起伏和波澜。
有些音乐作品中的动态变化非常丰富,既有柔和、细腻的部分,又有高亢、激昂的部分,通过对比和反差来表现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情感。
音乐行业音乐欣赏的基本元素与方法
![音乐行业音乐欣赏的基本元素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139b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8.png)
音乐行业音乐欣赏的基本元素与方法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音乐行业中,音乐欣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音乐欣赏的基本元素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一、音乐欣赏的基本元素音乐作品由多个基本元素构成,了解这些基本元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1. 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指的是音乐中有规律的重复时间间隔。
节奏可以增强音乐的动感和律动感,使人们更容易跟随节拍,感受音乐的力量。
2. 旋律:旋律是一系列音符按照一定的音高、音程和音长组合而成的。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通过旋律,音乐家可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并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3. 和声:和声是由多个音符同时发音并产生的音乐效果。
和声可以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度,使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满、和谐。
4. 音色:音色是音乐中不同乐器或声音所特有的品质和特征。
音色可以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不同的音色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5. 动态:动态是指音乐的音量、音强的变化。
通过不同的动态效果,音乐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使人们更加投入到音乐中。
二、音乐欣赏的方法1. 多样的音乐类型:音乐行业有各种各样的音乐类型,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来扩展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欣赏层次。
2. 了解音乐背景: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可以阅读音乐家的传记或相关的音乐评论,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家的意图。
3. 专注聆听:音乐欣赏需要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通过专注聆听,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4. 多样的欣赏方式:音乐欣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在家中静静聆听,去音乐会现场感受演出,参加音乐活动与他人分享音乐的魅力等等。
每种方式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欣赏体验,让我们更加丰富地感受音乐。
5. 反复欣赏:有些音乐作品可能一次听不够就能完全领略其魅力。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40829d1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5.png)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产生情感、表达思想和感受。
作为音乐欣赏者,我们不仅仅可以听到音乐,还应该从中品味、领略到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和思考。
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耳朵,还需要一定的音乐素养。
这篇文章将探讨一下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问题。
一、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它是一段可听的、有自己独立身份的颂歌。
通过旋律,我们可以听到音乐的情感和表达。
在音乐欣赏中,我们可以通过听到旋律的变化来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情感和意境。
当然,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旋律的构造,比如它的主旋律、副旋律、过渡段等等。
二、和声和声是指有多个声部同时演奏的音乐,通过它,音乐可以更加丰富多彩。
和声是音乐的“内部构造”,通过它,我们可以听到不同音乐元素之间的相互呼应,让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
如果我们能够辨别和声的不同层次和组合,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构造和演绎。
三、旋律线及其变化旋律线是指整首音乐中重要旋律的一条线,它是整个音乐的主线索,是音乐情感表达的关键。
旋律线的变化是音乐的精华,这些变化产生了音乐的语言和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辨别旋律线的变化,感受到音乐情感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旋律线的变化和演变,从而更好地领略音乐中情感的变化。
四、节奏和节拍节奏是音乐中的重要元素,它说的是音乐中的时值关系,既是音乐运行的核心机制。
而节拍则是由音乐中的基本重复单元所组成的基本单位,它是大家都能听到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拍子”。
在音乐欣赏中,我们需要注意到音乐中节奏和节拍的变化,这样才能够理解音乐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感。
五、音调和音色音调和音色是音乐中的两个基本元素之一。
音调是指音高的高低变化,在音乐中主要作用是传递节奏和旋律。
而音色则是指音乐的质感和特点,它决定了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在音乐欣赏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曲风和音乐特色来选择适当的音响器材,以更好地感受到音调和音色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解析音乐如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表演技巧
![解析音乐如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表演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24eb8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e.png)
解析音乐如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表演技巧音乐作品的表演技巧是音乐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音乐如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表演技巧。
首先,要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表演技巧,我们需要对音乐的基本要素有所了解。
音乐作品通常包括旋律、和声、节奏、声音质地等要素。
我们需要通过仔细聆听来辨别出每个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从而了解音乐家在演奏中所运用的技巧。
其次,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是分析音乐表演技巧的关键。
音乐作品通常包含引子、主题、发展和结尾等部分,它们构成了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
在分析表演技巧时,我们要着重关注演奏家在不同结构部分的表现方式,如强调主题、运用转调、变奏等技巧,以加强作品的表达效果。
另外,演奏家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也是影响音乐表演技巧的重要因素。
演奏家需要具备扎实的技巧,如精准的音准、熟练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达能力。
艺术修养方面,演奏家需要对作品的背景、时代风格以及作曲家的意图等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在演奏中更好地还原作曲家的意图和情感。
除了技术和修养,个人风格也是音乐表演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位演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这是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所形成的。
在分析音乐作品的表演技巧时,我们可以关注演奏家在音乐中加入的个人特色和情感表达,以及对音乐的个性化演绎。
此外,音乐作品的上下文环境也会对表演技巧产生影响。
例如,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对应着不同的表演要求,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作品背景和风格特点来分析演奏家的技巧运用。
另外,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经历等也是影响表演技巧分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些背景知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和演奏家的表演意图。
综上所述,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表演技巧需要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分析能力。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聆听和对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结构形式以及演奏家的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表演技巧。
高中音乐试题音乐欣赏与分析
![高中音乐试题音乐欣赏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1220f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7.png)
高中音乐试题音乐欣赏与分析音乐是一门独特而迷人的艺术形式,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创作技巧。
本文将以高中音乐试题为背景,介绍音乐的欣赏和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音乐。
一、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领略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在高中音乐试题中,通常会给出一段音乐作品,要求学生针对其中的乐曲风格、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音乐欣赏方法。
1. 乐曲风格分析乐曲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风格类型,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
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可以通过观察其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结合自己对不同音乐风格的了解,来判断该作品属于哪种风格,进而对其进行理解和欣赏。
2. 演奏技巧分析演奏技巧是指音乐家在演奏音乐作品时所运用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在欣赏一段音乐作品时,可以关注演奏家的音色处理、技巧运用、乐器表现等方面,来评价演奏的水平和对作品情感的准确表达。
3. 情感表达分析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乐曲中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音乐家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可以通过聆听曲调的起伏变化、音乐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力,来体会音乐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尝试在自己的内心里产生共鸣。
二、音乐分析音乐分析是对音乐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来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形式。
在高中音乐试题中,通常会要求学生对一段音乐作品的结构、调性、动态等进行分析和解答。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音乐分析方法。
1. 曲式分析曲式是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安排和组成方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
在进行曲式分析时,可以观察乐曲的主题、副主题、过渡段等部分的变化和重复,来判断该作品所采用的曲式类型,例如ABACABA等。
2. 调性分析调性是指音乐作品所属的调的类型,如C大调、g小调等。
在进行调性分析时,可以通过观察整个乐曲的音高和音程变化,特别是乐曲的开头和结束部分,来判断该作品所属的调性,并进一步理解其音乐表达的特点和风格。
音乐欣赏的方法
![音乐欣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f0f3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b.png)
音乐欣赏的方法
首先,要欣赏音乐,我们需要用心去倾听。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
声音,它蕴含着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当我们欣赏音乐时,
要用心去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去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境。
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
其次,要注重音乐的细节。
音乐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细节,比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可以尝试去发现这
些细节,比如旋律中的变化、节奏的转折、和声的变化等。
这样可
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也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
此外,要了解音乐的背景和历史也是很重要的。
每一首音乐作
品都有它独特的背景和历史,了解这些背景和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比如,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作品创作的背景、
音乐风格的特点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
最后,要多样化地欣赏音乐。
音乐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音乐
类型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因此,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可以尝
试去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
音乐等。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也能够拓宽我们的
音乐视野。
总之,音乐是一门艺术,欣赏音乐需要用心、细心和耐心。
通过用心倾听、注重细节、了解背景和历史、多样化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享受音乐。
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44d1843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c.png)
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第一篇: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
严格来讲,在各学习领域中,重要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感受与欣赏,一个是表现,创作和音乐与相关文化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学习领域展开的。
另外,从世界各国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来看,国外也非常重视这两个领域的学习,因为人类接触音乐的主要方式就是欣赏和表现,音乐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
在讲解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于音乐欣赏的几个要点:1.审美性与音乐欣赏2011 版音乐课程标准增加了“课程性质”部分,而音乐课程性质对实施欣赏教育学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版音乐课程标准继续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审美”则更多的是跟欣赏教学相关联的。
在课程标准中,以审美为核心,其实是以情感体验为中心,所以在感受与欣赏领域中,我们提到了音乐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2.人文性与音乐欣赏在课程性质人文性这一部分中,第一句话就提到“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老师经常在音乐之外利用文学、文字和标题来解释音乐。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新课标中增加了人文性的内容,特别阐述音乐本身的文化属性。
一线音乐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就可能使音乐课背离音乐本体的价值取向,从而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很多老师习惯围绕作品标题进行解释,如果没有标题就不知从何讲起,我们在课标培训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要避免对音乐望文生义的理解。
也有不少老师认为只有文学、文字才叫文化,所以音乐课就变成了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或社会课。
因此,这个问题是在人文性这一课程性质中特别强调的。
3.音乐音响的特性有一句话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曾经两次出现,就是“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
这就是说,音乐中很少有我们的生活经验,音乐本身是一种产生丰富联想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直指人心的情感体验,它本身并没有提供我们生活中具象的生活经验。
高中音乐学习技巧如何理解音乐演奏技巧
![高中音乐学习技巧如何理解音乐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ef15c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c.png)
高中音乐学习技巧如何理解音乐演奏技巧音乐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音乐不仅能够培养艺术修养,还能够提升智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然而,对于许多高中学生来说,掌握音乐学习技巧并理解音乐演奏技巧可能是一项挑战。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音乐学习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演奏技巧。
1. 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音乐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这包括音乐符号、乐理、节奏等。
通过学习音符的读谱和音程的认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音乐作品。
此外,学习音乐历史和不同音乐流派的特点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之一。
2. 多听、多演奏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多听和多演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亲自演奏乐器,学生可以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并更好地理解音乐演奏技巧。
3. 注重节奏感和音乐表达在音乐演奏中,节奏感和音乐表达是非常关键的。
学生可以通过与巴特诺米服装道具的即场演奏合作,提高对乐曲中不同节奏和情感的理解。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来更好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4. 多与他人合作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团队合作的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演奏音乐,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和音乐沟通能力。
参加合奏乐团、合唱团等活动,学生可以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互动交流,共同进步。
5. 多参加演出和比赛通过参加音乐演出和比赛,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技巧,并接受专业人士的评估和指导。
演出和比赛的经历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动力和目标。
6. 研究名家演奏录像和音乐记录研究名家的演奏录像和音乐记录是学习音乐演奏技巧的有效手段。
通过观摩名家的演奏,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技巧,并尝试将其融入自己的演奏中。
同时,对于学生而言,建立自己的音乐记录,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记录和评估自己的进步。
7. 积极参与课外音乐活动除了学校音乐课程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各种课外音乐活动,如音乐夏令营、音乐讲座和音乐比赛等。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ffd7245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f.png)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表达和创造来满足人们对于心灵和感官的需求。
而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渗透音乐要素则可以大大提高音乐欣赏的体验。
本文将对音乐欣赏中应该涉及的音乐要素进行探讨。
音高、节奏、节拍音高、节奏和节拍均为音乐的基础要素。
音高是指音符的高低程度,而节奏则是指在音乐中时间元素的安排和组织方式。
节拍则是指音乐中稳定的重复性的时间单位。
欣赏音乐时,了解这些基本要素可以帮助听者更容易地跟上音乐节奏,从而进入音乐的世界。
旋律、和声、节目结构旋律、和声和节目结构是构成音乐的重要要素。
旋律是指音符按照一定次序组成的一段连贯的声音,一般是歌曲中最容易被人们记住和传颂的部分。
和声则是指音符同时发出的声音,由于和声可以让音乐更加丰富、生动,所以学会欣赏和声的作品往往更为经典。
此外,结构也是构建音乐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它让音乐呈现出复杂、丰富、多样性的特点,通过音乐节目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
乐器、音色、演奏乐器、音色和演奏则是音乐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乐器类型广泛,从各个音域的管弦乐器、键盘乐器到打击乐器,每个乐器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这也为音乐添上了丰富的色彩。
而音色则是指一种特定乐器或声音的品质,它可以影响听者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演奏则是让音乐得以真正的呈现,它是把音乐转化为现实的必要过程。
同时,演奏的质量也可以影响听者对音乐的喜爱程度。
情感、文化背景情感和文化则可以使音乐更加厚重、更具有感染力。
音乐往往可以表达出人类多种情感。
它可以把人们带到任何一个时代和地方、把人们带到任何一种文化和风俗习惯。
不同的音乐背后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因此了解音乐的地域、历史和文化来背景更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欣赏音乐。
总结通过对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是多么的多元化和丰富。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不仅仅是感官的体验,也需要对音乐中的各种要素有所了解。
这将让我们更加容易深入理解和欣赏音乐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渗透音乐要素
![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渗透音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53e47d10cc17552707220835.png)
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渗透音乐要素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
一、音乐要素的变化在场景变化中的体现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时,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
”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
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
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
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
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
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的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
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
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情绪、情感变化中的体现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
音乐分析: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
![音乐分析: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326aae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1.png)
音乐分析: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引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还是民族音乐,每一种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内在结构。
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本文将从音乐的元素、形式、和声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对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进行分析。
1. 音乐的元素音乐的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和动态。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作品中的主线,它通过音符的高低和音符之间的连续性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节奏的变化。
和声是音乐的支撑,它由不同音符同时发出所形成的音乐效果。
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质地和特点。
动态是音乐的表现力和变化的体现,通过音乐的强弱变化来表达情感。
2. 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形式是指音乐作品在结构上的安排和组织。
常见的音乐形式包括奏鸣曲形式、变奏曲形式、交响曲形式等。
奏鸣曲形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主题部、发展部和再现部。
变奏曲形式是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奏和发展。
交响曲形式是由几个乐章组成的,每个乐章有不同的速度和情感表达。
音乐形式的合理性和丰富性是音乐作品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
3. 和声和声是音乐作品中不同音符之间的关系和组合。
和声的主要要素包括和声学、和声规则和和声效果。
和声学研究的是和声的音响特点和音乐效果。
和声规则是指和声中不同音符之间的关系和组合的规则。
和声效果是指和声在音乐作品中所产生的声音效果,如和声的和谐感、张力感和变化。
和声的运用可以让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更深的感受。
4. 情感表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声和动态等元素,来表达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
旋律的高低和变化可以表达音乐家的欢乐、悲伤、爱情等情感。
节奏的快慢和变化可以表达音乐家的激情、紧张等情感。
和声的和谐和张力可以表达音乐家的冲突、动荡等情感。
音乐鉴赏技巧分享
![音乐鉴赏技巧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79b932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7.png)
音乐鉴赏技巧分享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通过鉴赏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美感,进一步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
下面将分享一些音乐鉴赏的技巧,帮助你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一、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在进行音乐鉴赏之前,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是很重要的。
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旋律是音乐中的主要音部分,是由一系列的音符组成的,可以通过其高低、连续性等特点来进行感知。
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通过不同的音符长度和强弱变化来构成。
和声是音乐中多声部的组合和交互,音色则是不同的乐器或声音来源所产生的独特音质。
二、培养音乐欣赏的感知能力音乐欣赏需要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首先,通过听音乐的方式,注意聆听音乐的细节,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构造,辨别乐器的声音和不同音符的变化。
其次,理解音乐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内涵,因为音乐是艺术家创作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再次,注重对音乐的情感共鸣,追随音乐的情绪起伏,体验其中蕴含的美。
三、掌握音乐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对于鉴赏音乐十分重要。
不同的音乐时期和风格表达着不同的思想和审美观念。
通过研究音乐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动机和内涵。
同时,不同的音乐风格也有其独特的特点,比如古典音乐追求和声的完美,流行音乐着重于情感表达等。
掌握这些背景知识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与体验音乐。
四、尝试多样的音乐类型鉴赏音乐时,我们可以尝试听不同类型的音乐。
除了熟悉的流行音乐,还可以接触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爵士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
多样的音乐类型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魅力,通过接触多样的音乐类型,我们可以开拓自己的音乐视野,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
五、参与音乐演出和社区活动除了单纯地欣赏音乐,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音乐演出和社区活动。
参与音乐演出可以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与音乐家的互动和合作,更好地理解音乐创作和演奏的过程。
音乐要素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应用
![音乐要素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630bfb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7.png)
音乐要素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应用
音乐要素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于教学中:
1. 节奏:介绍各种不同的节奏形式和节拍,让学生能够听出不同音乐作品中的节奏,
并能够分析和理解其特点。
2. 旋律:教授学生如何听出不同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线索,包括主旋律、副旋律和伴奏等,以及辨别音乐作品中的音高变化和音程关系。
3. 和声:介绍和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能够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和声变化,并能够听出和声的层次和和声的效果。
4. 音色: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乐器和声音的特点,以及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方式,
让学生能够分辨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色,并了解音色对音乐表达的重要性。
5. 结构:教授学生如何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包括引子、主题、发展和结尾等,帮助
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组织框架和内在逻辑。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理解音乐要素,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提升音乐鉴
赏的能力和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奏和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提高他们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运用音乐要素来鉴赏音乐的方法
![运用音乐要素来鉴赏音乐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41b3e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a.png)
运用音乐要素来鉴赏音乐的方法作者:汤晓凤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22年第10期[摘要]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的本质取决于音乐的本质,而音乐的本质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音高、音值、音强、音色,这四个基本要素互相结合,最终形成了音乐中常见的“形式要素”(速度、力度、节奏、和声、音色等)。
音乐鉴赏课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典型的音乐作品,运用音乐要素来鉴赏音乐,获得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力是高中阶段音乐鉴赏的重要任务。
学生只有掌握音乐要素的功能,才能真正学会鉴赏音乐。
[关键词] 音乐鉴赏;音乐要素;工具一、用旋律来鉴赏音乐(一)通過音乐的旋律来鉴赏音乐的风格特点《礼记·乐记》中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意思是说,人的内心产生了情感,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这里的“声成文”既是指音乐的节奏,也是指音乐的旋律。
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那么旋律就是音乐的灵魂,音乐中的旋律特点造就了每首音乐作品的特点,所以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目标之一就是学会鉴赏音乐的旋律。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风格迥然不同,但每一首民歌都有自己民族的烙印,学生一听旋律就能辨认出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同理,每个国家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旋律风格和特点,这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外国民歌,了解外国的音乐文化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
器乐中的旋律也是如此,受限于时间、民族、国家、创作者的性格、创作风格及技法手段等,西方音乐也划分很多的时期,各个时期创作技法不一样,但是每一位音乐家的创作旋律风格都是有迹可循的,旋律风格的不同,造就了每一位音乐家的风格特点。
(二)从旋律的行进方向来鉴赏音乐旋律的进行方向可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旋律线可以呈直线型或者是曲线型。
一般来说,旋律的上行会使人感到兴奋、紧张、力度在加强,比如浪漫主义作曲家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副部主题,采用音阶式上行、顿音和空拍的创作方式,让学生感到此刻音乐紧张、兴奋的情绪;下行的旋律线代表的是一种低落、无奈的情绪,比如歌曲《松花江上》的“九一八、九一八”控诉般的呼喊用的就是下行的旋律线,表达一种无尽的悲哀;平行的旋律线代表情感的平和、从一种音乐情绪到另一种音乐情绪的过渡。
高中二年级音乐音乐元素与乐器演奏技巧
![高中二年级音乐音乐元素与乐器演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34e85c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7.png)
高中二年级音乐音乐元素与乐器演奏技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中涉及到的元素和技巧丰富多样。
对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音乐元素和乐器演奏技巧是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音乐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探讨。
一、音乐元素1.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它决定了音符和休止符的排列方式,赋予音乐以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演奏乐器时,要准确地把握音符的持续时间和休止符的间隔,并与其他乐器互相配合,才能演奏出有力的节奏。
2. 旋律旋律是音乐中表达情感和构建乐曲的重要手段。
在演奏乐器时,要注意准确地演奏出乐谱中的音高,并注重音符之间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3. 和声和声是由两个或更多个音同时发出,形成和谐的音乐元素。
在演奏乐器时,要注意和其他乐器的协调配合,保持和谐的和声效果。
4. 色彩色彩是音乐的表现力之一。
在演奏乐器时,除了准确演奏出音符和节奏外,还应注意运用音色的变化和表现技巧,使音乐更具有个性和情感。
5. 构成构成是音乐作品整体结构的组成方式。
在演奏乐器时,要理解乐曲的整体结构,注意在不同部分之间的转折和过渡,以保持乐曲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乐器演奏技巧1. 气息控制对于吹奏乐器来说,气息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技巧之一。
需要掌握吹气的力度、速度和稳定性,以产生合适的音量和音质。
2. 手位和指法手位和指法是演奏弦乐器、键盘乐器等乐器时必须要掌握的技巧。
要熟悉乐器上音符对应的位置和相应的按键或手位,以便准确演奏出所需的音符。
3. 节奏感和协调性在演奏乐器时,要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要求准确地把握节奏,与其他乐器保持统一的演奏速度和节拍感,以确保整个乐曲的连贯性和和谐性。
4. 强弱和表现力在演奏乐器时,要注意运用强弱和表现力的技巧。
通过调节音量的大小和音符的延长或缩短,以及运用各种演奏技巧,使音乐更富有变化和表现力。
5. 合作与协调在合奏或乐团演出时,要注意与其他乐器的合作与协调。
要积极与其他乐手进行沟通和合作,互相配合以保持整体演奏的和谐和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音乐在欣赏音乐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理解音乐作品的民族性教案说明:本堂课为一堂研究性学习课,为课题研究方案的第二步:师生课堂研讨,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音乐特长班学生。
课题:在欣赏音乐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理解音乐作品的民族性教学目标:l、情感目标:对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外民歌感兴趣,体验音乐作品的民族性及艺术魅力。
2、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民歌与外国民歌的区别,了解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3、能力目标:学生能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中外民歌,能从歌曲的旋律、节奏、音阶、调式等音乐基本要素入手,简述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不同体裁的中外民歌,理解音乐的民族风格一般是指音乐中所反映的某一民族历史形成的文化、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分析一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课前准备:1、设声乐、器乐、舞蹈、中国民歌体裁四个课题组,并分别确定研究专题。
2、搜集相关文字、图片、乐谱、音像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并制作成多媒体研究专题资料库(完成以上两项工作约需三个星期)3、制作多媒体课件4、伴奏歌曲编配及学生示范演奏准备教学过程:一、自主体验(7分钟)(一)学生演唱以下三个旋律片断:1、1=G4/4 2· 3·2· 6 66︱2· 3·2· 2·-︱2··5· 1· 76︱5 - - -︱ 6 63· 2· 1·7︱6 4— 5︱6 53 2 6.1 ︱2 - - -‖2、1=C4/4 6 76 3 3 3︱6 76 6-︱6·2· 5 #43 ︱2 - - -︱ 3 37 6 5#4︱3 1 - 2︱3 27. 6. 35..︱6 .- - -‖3、l=D4/4 5 65 2 22︱5 65 5-︱5·1· 4 32︱1 - - -︱ 2 26 5 43︱2 b 7. - 1︱2 16. 5. 24..︱5 .- - -‖教师提问:1、这三段旋律记谱相不相同?学生答:不同。
教师提示:同一种民族调式的歌曲有三种不同的记谱法。
2、这三段旋律是不是同一首歌?学生答:是。
若回答不是, 则用“la ”哼唱检验。
3、这三段旋律为什么是同一首歌?教师提示:三段旋律节奏、节拍一样,调式音阶结构一样、调式一样、风格一样,所以是同一首歌曲。
4、这首歌曲是中国歌曲还是外国歌曲?学生答:中国歌曲。
是中国什么地方的歌曲?歌名是什么?学生答: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二)教师弹奏日本民歌《樱花》并鼓励学生用“头脑风暴法”设问:1、哪一个国家的民歌?学生答:日本民歌《樱花》2、这首歌曲的旋律听起来有些特别,为什么?教师提示:指挥学生看手势演唱,并在每个乐句的末尾稍作停顿,让学生感到五个乐句的末尾都落在4、7、3三个音上,并简要介绍日本的民间“都节调式”。
3、日本富士山、北海道、樱花、茶道、武士道、和服、军刀、日语等对日本音乐发展有何影响?●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两首歌曲入手,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从第一步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白音乐作品的民族性体现在音阶、调式、旋律、节奏、曲式等表现要素上,为学生提供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途经。
二、师生交流(5分钟)1、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56个)全世界有多少个民族? (5千多个)简要谈谈你所熟悉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及风土人情。
2、利用课件展示日本、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的美丽景观,以及中国蒙古族的“安代”舞及藏族的“锅庄”舞等民间舞蹈场面。
3、选择性展示声乐、器乐、舞蹈、中国民歌体裁研究组课前搜集的民族音乐音像资料4、师生小结:全世界有五千多个民族,每一个民族有它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化特点、风俗习惯、性格爱好,所以他们的音乐有各自的民族风格,并且这些风格主要体观在调式、音阶,节奏、节拍、旋律、曲式等这些音乐基本要素上。
全世界的民族音乐有一万多种。
●设计意图: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世界多元音乐的欲望和志趣。
三、听赏与探究(8分钟)无论是器乐曲、歌曲,还是舞蹈音乐,它们都有各自的民族风格,下面我们主要通过中外民歌来体验和了解歌曲的民族性(一)、欣赏外国民歌:1、聆听个人创作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片断。
教师提示:一是关于“谁是我的太阳?”的两种不同说法;二是强调意大利是一个半岛国家,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船歌节奏特点×·×××2、学生随琴哼唱具有苏格兰民间音调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3、师生讨论、总结:外国民歌概念特点为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或个人创作的具有民间音调的歌曲;影响以上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主要是节奏和旋律(二)、欣赏中国民歌:1、说一遍新疆民歌《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的两段歌词,要求学生迅速记住,歌词如下:(1)那天我从你门前过,你正提着水桶往外泼。
泼在了我的皮鞋上,满街的人儿笑呵呵。
你啥话也没有对我说,只是瞪着眼睛望着我。
(2)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是因为你亲手泼上的。
美丽的眼睛会说话,愉快的笑声多甜蜜。
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是因为你亲手泼上的。
2、分句教唱歌曲的第一段,只教一遍。
3、让学生相互传唱,让学生体会到在歌曲的传唱过程中,由于是口传心授,可能词、曲会改变。
4、师生讨论总结中国民歌的概念特点:通俗易懂,口头流传,传播快,集体创作等等;音乐特点:旋律以大二、小三度进行为主(五声性),结构较规整,曲式多为一段体。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三首典型中外民歌的聆听或演唱,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自己能初步体会出中外民歌的概念特点,体会到民歌的最初创作不是靠乐谱而是口头流传,并能从歌曲歌词、曲调、曲式、典型节奏等要素中体验到歌曲的民族韵味。
四、课堂习作,开放思维,揭示民歌与民族音乐的血缘关系(6分钟)以下音乐引用了哪些民歌旋律或民族音乐素材?1、听歌曲《小星星》主旋律教师提示:这首歌其实是引用莫扎特的器乐曲《法国民谣变奏曲》旋律。
2、听歌曲《我不想长大》主旋律教师提示:这首歌其实是引用莫扎特的器乐曲《第四十交响曲》旋律。
3、听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主旋律教师提示:这首歌其实是引用了中国民族器乐曲《彝族舞曲》旋律。
4、听歌曲《众人划浆开大船》第一段教师提示:这首歌运用了中国民歌号子音调。
5、听歌曲《祝酒歌》第一段教师提示:该曲吸收了维吾尔族手鼓和汉族锣鼓点的节奏,融会了新疆、西藏及江南民歌等风格各异的音调。
6、教师弹奏具有舞蹈特点的器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主题音乐片断。
#53 4 #5 6︱7 6 1· 76︱6 6 #5676︱ 6·6 -︱ 3 4 #5 6︱7 6 1· 76︱#5 6 5 4︱ 3·3 -‖ 让学生随琴拍击节奏××××‖,体会手鼓伴奏下的新疆舞蹈音乐特点。
教师提示:此节奏效果类似二拍子节奏×· × ××‖。
该曲采用了新疆塔吉克族的典型节奏7/8拍子,取材于塔吉克族民歌《美丽的塔什库尔干》。
7、播放舞蹈视频《大姑娘美》片段 教师提示:该舞蹈音乐取材于东北“二人转”同名唢呐曲牌《大姑娘美》。
8、专业生示范演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主题旋律演奏者简述:该曲主题取材于内蒙古、山西一带的民歌《城墙上跑马》,该曲分五段,在曲式、调式、速度、和声等方面有较细微的变化,表达了对亲人和故土的无比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民歌与器乐曲、舞蹈音乐有很近的血缘关系,民歌是民族音乐的源泉;越是民族的作品,越具有世界性;音乐作品的民族性不仅体现在艺术性的歌曲中,同时也存在于群众歌曲、军旅歌曲、电影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类歌曲中;还要让学生感受到节奏、旋律等要素是影响音乐作品民族性的关键。
五、实践创新 鼓励学生口头创作歌曲,去掉“不敢为”的心理(8分钟)。
教师鼓励:虽然我们暂时不能进行歌曲专业创作,但我们可以从民歌的学习中受到启发:如改编歌词、随口吟唱、同学间相互口传心授一两个乐句等等。
教师举例:根据中国民族体裁形式创编一句话#2如“我今天好高兴”编为山歌: 6.—1 2 3—|3 1· 5 6 6 6|| 我 今 天,好 高 兴 嘞(抓住山歌特点:旋律高亢、悠扬,节奏较自由)6 3 2 2 1| 6 3 2 2 1| 6 3 2|| 编为号子 我今 天那嘛 好高 兴那嘛 好高兴(抓住号子特点:旋律粗犷有力、节奏较固定)1612 5653|21 2·|3 561·6532|16 1·|| 编为小调:我 今 天, 好 高 兴 (抓住小调特点: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较严谨)学生即兴创编一句话练习:石门柑橘真是多●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民歌与专业创作歌曲的不同,提倡学生大胆创编歌曲。
六、问题解答:怎样把握音乐作品的民族性?(8分钟)教师建议:在艺术实践中,要把握音乐作品的民族性,就是要抓住风格,而“细节”就是风格。
如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中的两个变化音#2、#1,在演唱时如果太过强调,即使你唱得很准,音乐也不美。
在此处,应该用一种轻柔、羞涩的语气,把这两个半化音轻轻带过;又如扬琴独奏曲《川江韵》第一乐段的主题是一个号子音调,但这里又特别容易使人把它演奏成抒情的片断,如果是这样,那音乐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就显得很肤浅、平庸。
学生练习:分析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节奏、节拍、旋律61 3561· ·· · · —— —— ·_ · · ·进行方向、曲式、调式、调性,并设计出该歌的演唱形式、舞台背景、灯光、服装、道具等表现方式●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及音乐表现能力七、课题组对本堂课小结(2分钟)1、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与特点的重要标准是建立在音阶、调式、旋律、节奏、曲式等表现要素上的,而这些音乐表现要素与民族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2、理解音乐作品的民族性,还要注意积累素材,要多分析具体作品。
3、确定研究成果展示主要形式:一是四个课题组在下星期分别办一期手抄报,主要内容为民族音乐欣赏随笔或诗歌、散文、论文,发表对音乐美的见解;二是四个课题组在下节课时共同以班级音乐会形式汇报演出,演绎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
八、教师评语(1分钟)欣赏音乐时能感受到音乐美,是一种幸福和满足,而不能感受音乐美,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民族性进行研究,讲求的是合作,享受的是过程,相信同学们只要热爱民族音乐,用心钻研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一定会让你感动,让你陶醉九、教学反思实施教师教学策略的最好办法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