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物质代谢

合集下载

生化要点脂代谢

生化要点脂代谢

第九单元脂类代谢一、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一)脂类的消化(主要在十二指肠中)胃的食物糜(酸性)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肠促胰液肽的分泌,引起胰脏分泌HCO-3 至小肠(碱性)。

脂肪间接刺激胆汁及胰液的分泌。

胆汁酸盐使脂类乳化,分散成小微团,在胰腺分泌的脂类水解酶作用下水解。

(二)脂类的吸收脂类的消化产物,甘油单脂、脂肪酸、胆固醇、溶血磷脂可与胆汁酸乳化成更小的混合微团(20nm),这种微团极性增大,易于穿过肠粘膜细胞表面的水屏障,被肠粘膜的拄状表面细胞吸收。

被吸收的脂类,在柱状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结合上蛋白质、磷酯、胆固醇,形成乳糜微粒(CM),经胞吐排至细胞外,再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小分子脂肪酸水溶性较高,可不经过淋巴系统,直接进入门静脉血液中。

(三)脂类转运和脂蛋白的作用甘油三脂和胆固醇脂在体内由脂蛋白转运。

脂蛋白是由疏水脂类为核心、围绕着极性脂类及载脂蛋白组成的复合体,是脂类物质的转运形式。

载脂蛋白(已发现18种,主要的有7种):在肝脏及小肠中合成分泌至胞外,可使疏水脂类增溶,并且具有信号识别、调控及转移功能,能将脂类运至特定的靶细胞中。

(四)贮脂的动用皮下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分解,产生脂肪酸,经血浆白蛋白运输至各组织细胞中。

血浆白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50%,是脂肪酸运输蛋白,血浆白蛋白既可运输脂肪酸,又可解除脂肪酸对红细胞膜的破坏。

贮脂的降解受激素调节。

促进: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胰岛素;植物种子发芽时,脂肪酶活性升高,能利用脂肪的微生物也能产生脂肪酶。

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甘油三酯的水解甘油三酯的水解由脂肪酶催化。

组织中有三种脂肪酶,逐步将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二酯、甘油单酯、甘油和脂肪酸。

这三种酶是:脂肪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是限速酶);甘油二酯脂肪酶;甘油单酯脂肪酶。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都可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浓度升高,促使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活化,后者使无活性的脂肪酶磷酸化,转变成有活性的脂肪酶,加速脂解作用。

生化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生化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本章要点一、物质代谢的特点1.体内各种物质代谢过程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2.机体物质代谢不断受到精细调节3.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4.体内各种代谢物都具有共同的代谢池5.ATP是机体储存能量和消耗能量的共同形式6.NADPH提供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各种能量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糖、脂和蛋白质代谢通过中间代谢物而相互联系①葡萄糖可转变为脂肪酸②葡萄糖与大部分氨基酸可以相互转变③氨基酸可转变为多种脂质但脂质几乎不能转变为氨基酸④一些氨基酸、磷酸戊糖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三、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肝是维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①肝内生成的葡糖-6-磷酸是糖代谢的枢纽②肝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2.肝在脂质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①肝在脂质消化吸收中具有重要功能②肝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代谢的中枢器官③肝是维持机体胆固醇平衡的主要器官④肝是血浆磷脂的主要来源3.肝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均非常活跃①肝合成多数血浆蛋白②肝内氨基酸代谢十分活跃③肝是机体解“氨毒”的主要器官4.肝参与多种维生素和辅酶的代谢①肝在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和血液运输中具有重要作用②肝储存多种维生素③肝参与多数维生素的转化5.肝参与多种激素的灭活四、肝外重要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联系1.心肌优先利用脂肪酸氧化分解供能①心肌可利用多种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为能源②心肌细胞分解营养物质供能方式以有氧氧化为主2.脑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且耗氧量大①葡萄糖和酮体是脑的主要能量物质②脑耗氧量高达全身耗氧总量的四分之一③脑具有特异的氨基酸及其代谢调节机制3.骨骼肌主要氧化脂肪酸,强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①不同类型骨骼肌产能方式不同②骨骼肌适应不同耗能状态选择不同能源4.糖酵解是成熟红细胞的主要供能途径5.脂肪组织是储存和释放能量的重要场所①机体将从膳食中摄取的能量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②饥饿时主要靠分解储存于脂肪组织的脂肪供能6.肾能进行糖异生和酮体生成五、物质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一)、细胞水平的物质代谢调节主要调节关键酶活性②别构效应通过改变酶分子构象改变酶活性③别构调节使一种物质的代谢与相应的代谢需求和相关物质的代谢协调4.化学修饰调节通过酶促共价修饰调节酶活性②酶的化学修饰调节具有级联放大效应▲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a.绝大多数受化学修饰调节的关键酶都具无活性(或低活性)和有活性(或高活性)两种形式,它们可分别在两种不同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互相转变。

生化蛋白质代谢

生化蛋白质代谢

第五章蛋白质代谢第一节概述一、主要途径1.蛋白质代谢以氨基酸为核心,细胞内外液中所有游离氨基酸称为游离氨基酸库,其含量不足氨基酸总量的1%,却可反映机体氮代谢的概况。

食物中的蛋白都要降解为氨基酸才能被机体利用,体内蛋白也要先分解为氨基酸才能继续氧化分解或转化。

2.游离氨基酸可合成自身蛋白,可氧化分解放出能量,可转化为糖类或脂类,也可合成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合成蛋白是主要用途,约占75%,而蛋白质提供的能量约占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15%。

蛋白质的代谢平衡称氮平衡,一般每天排出5克氮,相当于30克蛋白质。

3.氨基酸通过特殊代谢可合成体内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如神经递质、嘌呤、嘧啶、磷脂、卟啉、辅酶等。

磷脂的合成需S-腺苷甲硫氨酸,氨基酸脱羧产生的胺类常有特殊作用,如5-羟色胺是神经递质,缺少则易发生抑郁、自杀;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密切联系。

二、消化外源蛋白有抗原性,需降解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利用。

只有婴儿可直接吸收乳汁中的抗体。

可分为以下两步:1.胃中的消化:胃分泌的盐酸可使蛋白变性,容易消化,还可激活胃蛋白酶,保持其最适pH,并能杀菌。

胃蛋白酶可自催化激活,分解蛋白产生蛋白胨。

胃的消化作用很重要,但不是必须的,胃全切除的人仍可消化蛋白。

2.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肠分泌的碳酸氢根可中和胃酸,为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肽酶、氨肽酶等提供合适环境。

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再激活其他酶,所以胰蛋白酶起核心作用,胰液中有抑制其活性的小肽,防止在细胞中或导管中过早激活。

外源蛋白在肠道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经特异的氨基酸、小肽转运系统进入肠上皮细胞,小肽再被氨肽酶、羧肽酶和二肽酶彻底水解,进入血液。

所以饭后门静脉中只有氨基酸。

三、内源蛋白的降解1.内源蛋白降解速度不同,一般代谢中关键酶半衰期短,如多胺合成的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半衰期只有11分钟,而血浆蛋白约为10天,胶原为1000天。

体重70千克的成人每天约有400克蛋白更新,进入游离氨基酸库。

生化12脂类代谢

生化12脂类代谢

第四章脂类代谢第一节概述一、生理功能(一)储存能量,是水化糖原的6倍(二)结构成分,磷脂、胆固醇等(三)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第二信使、维生素等二、消化吸收(一)消化:主要在十二指肠,胰脂肪酶有三种:甘油三酯脂肪酶,水解生成2-单脂酰甘油需胆汁和共脂肪酶激活,否则被胆汁酸盐抑制;胆固醇酯酶,生成胆固醇和脂肪酸;磷脂酶A2,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

食物中的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与胆汁结合生成胆汁酸盐微团,其中的甘油三酯70%被胰脂肪酶水解,20%被肠脂肪酶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微团逐渐变小,95%的胆汁酸盐被回肠重吸收。

(二)吸收:水解产物经胆汁乳化,被动扩散进入肠粘膜细胞,在光滑内质网重新酯化,形成前乳糜微粒,进入高尔基体糖化,加磷脂和胆固醇外壳,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甘油和小分子脂肪酸(12个碳以下)可直接进入门静脉血液。

(三)转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由脂蛋白转运。

在脂蛋白中,疏水脂类构成核心,外面围绕着极性脂和载脂蛋白,以增加溶解度。

载脂蛋白主要有7种,由肝脏和小肠合成,可使疏水脂类溶解,定向转运到特异组织。

1.乳糜微粒转运外源脂肪,被脂肪酶水解后成为乳糜残留物。

2.极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内源脂肪,水解生成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或LDL1),失去载脂蛋白后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3.低密度脂蛋白又称β脂蛋白,转运胆固醇到肝脏。

β脂蛋白高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4.高密度脂蛋白由肝脏和小肠合成,可激活脂肪酶,有清除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LDL/HDL称冠心病指数,正常值为2.0+_0.75.自由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构成极高密度脂蛋白而转运。

第二节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甘油三酯的水解(一)组织脂肪酶有三种,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和甘油单酯脂肪酶,逐步水解R3、R1、R2,生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

(二)第一步是限速步骤,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高血糖素通过cAMP和蛋白激酶激活,胰岛素和前列腺素E1相反,有抗脂解作用。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Phototroph:光能自养生物:这是植物和一些带有色素的自养细菌如绿S细菌的类型,它们以无机的CO2为C源,以光能为能量来源,从而合成自身的有机物。

Chemotroph:化能自养生物:能氧化某种无机物并利用所产生的化学能还原二氧化碳和生成有机碳化物的一类微生物。

Metabolism: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Catabolism:分解代谢:指机体将来自环境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质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氨等)的过程,又称异化作用。

Anabolism: 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或生物合成,是从小的前体或构件分子(如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较大的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Coupled reaction: 耦合反应:体系若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a)、(b)、…,其中反应(a)单独存在时不能自动进行;若反应(a)至少有一个产物是反应(b)的反应物,并且(b)的存在使得反应(a)可以进行,这种现象叫做反应的耦合,所发生的反应即所谓的耦合反应。

Phosphoryl transfer potential: 磷酰转移势:Activated carrier:活化载体:Oxidation phosphorylation: 氧化磷酸化:是指在生物氧化中伴随着ATP生成的作用。

有代谢物连接的磷酸化和呼吸链连接的磷酸化两种类型。

Ligation reaction: 连接反应Ligation : 在双螺旋DNA单链上,连接缺口处两个相邻碱基形成磷酸二脂键(也可用于连接RNA 平末端连接)。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也作redox reaction)是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生化专题:糖代谢

生化专题:糖代谢

Company Logo
① 单糖
葡萄糖(glucose) ——已醛糖
O H HO H H OH H OH OH OH
HO H H
果糖(fructose) ——已酮糖
OH O H OH OH OH
CH2OH H HO O H OH H H OH H OH
HOH 2C H H OH
O OH H
CH2OH OH
糖苷键
α-1,6-糖苷键
α-1,4-糖苷键
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主要发 生在肝、肾和肌肉组织细胞 的胞液中
Company Logo
糖原合成
Company Logo
糖原合成
分支酶 (branching enzyme)
-1,4-糖苷键
Company Logo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1.贮存能量 2.调节血糖浓度
动物性食物中仅奶类含碳水化物,且 为乳糖,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较其他双 糖长,利于肠道细菌生长 乳糖不耐症:乳类碳水化物以乳糖为 主,有些成人小肠内乳糖酶活性低, 食入乳类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 症状
Company Logo
据最近召开的国际乳品会议透露,70%的亚洲人不吸收 乳糖,75%以上的中国人存在乳糖不耐受,如北京居民 为69.4%、广州居民为70%。乳糖不耐受的结果是导致 消化不良,影响牛奶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而经过发酵 的牛奶(即酸奶)中的乳糖,在发酵菌的作用下,被分解为 糖,从根本上解决了乳糖不耐受所致的消化不良问题。因 此,相较牛奶,酸奶更易吸收。 由于酸奶中的双歧杆菌具有不耐酸的性质,如果空腹喝酸 奶,遇到具有很强酸性的胃液,双歧杆菌就会遭到严重破 坏。就算能幸免于难,能进入肠内的双歧杆菌也不容易在 肠内长期栖息。所以,不宜空腹喝酸奶。 还有人喜欢将巧克力加入牛奶中,以去除牛奶的腥味儿。 牛奶含有丰富的钙和蛋白质,而巧克力中含有草酸,把牛 奶和巧克力放在一起吃,牛奶中的钙容易与巧克力中的草 酸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草酸钙。所以,牛奶和巧 克力应分开食用。 Company Logo

新陈代谢功能的五个方面

新陈代谢功能的五个方面

新陈代谢功能的五个方面
1. 能量代谢:新陈代谢功能的一大方面是能量代谢,即身体对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能量供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

2. 蛋白质代谢:新陈代谢还包括蛋白质代谢,即身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合成和降解。

蛋白质是身体建立生命基础的重要营养物质,参与调节身体的生长、修复和免疫功能等。

3. 脂肪代谢:脂肪代谢是新陈代谢功能的另一个方面,包括脂肪的分解、合成、氧化等过程。

身体通过脂肪代谢来调节能量储存、维持体温、分泌激素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4. 糖代谢:糖代谢是指身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和储存过程。

糖代谢主要通过胰岛素调节,对血糖水平的维持至关重要,影响能量供给和一系列生理功能。

5. 生物化学代谢:生物化学代谢是指身体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生化物质,以维持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这包括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维生素代谢等多个方面。

生化习题_第九章__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1]

生化习题_第九章__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1]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那个不是物质代谢的特点?A、体内各物质代谢可以孤立进行B、物质代谢普遍受到调节C、肝脏是人体物质代谢的枢纽D、各种代谢物均具有各自共同的代谢池E、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2、体内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是A、NADHB、NADPHC、FADH2D、FMNH2E、H23、正常情况下以葡萄糖作为唯一能源的器官是A、肝脏B、肾脏C、脑组织D、皮肤E、心脏4、下列有关物质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大营养物质是指糖、脂及蛋白质B、糖、脂及蛋白质均可以供能C、乙酰CoA是三大营养物共同的中间代谢物D、TAC是三大营养物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E、正常情况下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比例一样多5、有关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错误的是A、糖可以转变为脂肪B、脂肪绝大部分在体内转变为糖C、糖、脂肪不可以代替食物中的蛋白质D、蛋白质可转变为脂肪E、蛋白质可以转变为核酸6、下列那个不是肝脏特有的酶A、葡萄糖果激酶B、葡萄糖-6-磷酸酶C、甘油激酶D、HMGCoA合成酶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7、下列那个不是肝脏主要的代谢产物A、葡萄糖B、VLDLC、LDLD、酮体E、HDL8、红细胞主要代谢产物是A、乳酸B、CO2C、葡萄糖D、酮体E、H209、心脏主要代谢途径是:A、糖酵解B、糖有氧氧化C、糖异生D、酮体生成E、脂解作用10、有关细胞水平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高等生物体内代谢调节的重要方式B、主要通过细胞内代谢产物结构的变化对酶进行调节C、主要对酶活性进行调节而不能调节酶的含量D、对酶的调节主要通过迟缓调节进行E、主要通过细胞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对酶进行调节11、下列既在胞液又在线粒体进行的反应是A、糖酵解B、胆固醇合成C、尿素合成D、糖原合成E、氧化磷酸化12、下列不能作为变构效应剂的物质是A、代谢底物B、代谢终产物C、小分子化合物D、长链脂酰CoAE、酶13、有关酶促化学修饰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快速调节的一种形式B、其常见的修饰方式是磷酸化与脱磷酸化C、酶被磷酸化修饰的位点是Ser、Thr和TyrD、有放大效应E、酶被修饰后即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14、有关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76个氨基酸组成B、分子量8、5kDC、参与蛋白质的降解作用D、可直接催化蛋白质水解E、与待降解的蛋白质结合后可被蛋白酶体降解15、机体短期饥饿时,体内物质代谢会发生如下变化,除外A、肝糖原减少B、胰岛素分泌减少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肌肉蛋白质分解减少E、脂肪动员加强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有二个以上正确答案)1、氨基酸在体内可转变为A、糖B、脂肪C、嘌呤嘧啶D、血红素2、糖酵解的变构激活剂有:A、AMPB、ADPC、FDPD、ATP3、变构调节的生理意义有A、通过反馈抑制使代谢物的生成不致过多B、使能量得以有效利用,不致浪费C、使不同代谢途径相互协调D、有放大效应4、机体短期饥饿时,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化有A、肌肉释出大量丙氨酸进入血循环B、酮体生成增多C、脂酸和酮体成为脑组织的重要燃料D、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5、机体长期饥饿时,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化有A、脑组织利用酮体的量超过葡萄糖B、肌肉蛋白质分解减少C、肾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加D、负氮平衡比短期饥饿有所改善三、填空题1、调节酶或关键酶所催化的反应具有三个特点,它们是①、②和③。

第二单元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四章 糖代谢

第二单元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四章 糖代谢

第二单元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第四章糖代谢二、生化术语1.中间代谢:通常指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体内原有的物质在一切组织和细胞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变化。

2.糖原(glycogen):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贮存形式。

肌糖原主要供给肌肉收缩时能量的需要,肝糖原主要维持血糖的稳定。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其水平的稳定对确保细胞执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正常人的血糖值为每100ml血含有80~120mg葡萄糖)。

4.糖酵解(glycolysis):在无氧条件下,由葡萄糖氧化分解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

5.发酵(fermentation):指葡萄糖及其他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生成乳酸称乳酸发酵,生成乙醇称生醇发酵。

6.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一种多酶复合体,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催化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在大肠杆菌中,这种复合体包括3种酶(丙酮酸脱氢酶E1、和6种辅因子(TPP+、硫辛酸、辅酶A、FAD、NAD 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E2、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Mg2+)。

7.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简称TCA循环):以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后再经一系列反应又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环状途径。

该途径的第一个代谢物是柠檬酸,所以又称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含有三个羧基,故称三羧酸循环;德国科学家H.Krebs发现,又称Krebs循环。

8.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也是其他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当它们为了同化的目的而被移去时,必须进行“补充”或“填充”,才能维持TCA循环的正常进行。

如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反应。

9.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是将2个乙酰CoA转变成一分子草酰乙酸的环状途径。

循环中有乙醛酸,所以称乙醛酸循环。

生物化学(10.3)--作业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附答案)

生物化学(10.3)--作业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附答案)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名词解释物质代谢(metabolism)限速酶(1imitingvelocityenzymes)变构酶(Allostericenzyme)与变构调节(Allostericregulation)酶的化学修饰(chemicalmodifacation)泛素(Ubiquitin反馈控制(feedback)蛋白激酶(ProteinKinase)酶的诱导剂(enzymeinducer)变构调节(Allostericregulation)调节酶(regulatoryenzyme)问答题1. 简述丙酮酸在代谢中的作用。

2. 试述乙酰CoA在代谢中的作用。

3. 脂肪能否进行糖异生?4. 简述甘氨酸的生化作用。

5. 列出至少8种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及其参与的生化代谢。

6. 简述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

7 简述人体在长期饥饿状态下,物质代谢有何变化。

8. 体内脂肪酸可否转变为葡萄糖?为什么?9. 糖、脂、蛋白质在机体内是否可以相互转变?简要说明其转变的途径或不能转变的原因。

10. 为何称三羧酸循环是物质代谢的中枢,有何生理意义?11. 讨论下列物质能否相互转变?简述其理由。

12. 试述体内草酰乙酸在物质代谢中有什么作用?13. 试述丙酮酸在体内物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14. 三大营养物质,即糖、脂肪和蛋白质在机体内可以相互转变吗?简述其理由。

15. 为什么减肥的人也要限制糖类的摄入量?试从营养物质代谢的角度加以解释。

16. 请列举5种肝脏特有的代谢途径(在正常情况下,其他组织器官很难或很少进行的代谢过程),并分别说明其主要生理意义。

17. 比较脑、肝、骨骼肌在糖、脂代谢和能量代谢上的主要特点。

18. 短期饥饿时,机体如何进行三级水平调节的?19. 试述人体在短期饥饿和长期饥饿情况下,糖、脂、蛋白质代谢有何特点?20. 试比较酶的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的不同。

参考答案:名词解释物质代谢(metabolism)[答案]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摄人O2及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进行中间代谢,同时不断排出CO2及代谢废物,这种机体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即物质代谢,包括分解、合成和能量代谢。

生化物质代谢知识点总结

生化物质代谢知识点总结

生化物质代谢知识点总结一、碳水化合物代谢碳水化合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同时也是人体内储存能量最主要的来源。

碳水化合物代谢主要包括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类的氧化降解以及糖酵解等。

1.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是一种多聚糖,是植物和动物体内的主要贮存多糖。

在糖原的合成过程中,肝和肌肉是主要的合成场所,通过糖原合成酶的作用,将葡萄糖合成为糖原并储存起来。

而在糖原的分解过程中,通过磷酸化和水解反应,使得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供给机体其他细胞的能量需要。

2. 糖类的氧化降解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内通过糖酵解的途径产生丙酮酸、乳酸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同时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等能量物质。

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将通过乳酸发酵途径转化产生乳酸。

这些代谢产物将直接或转化为其他代谢产物进一步参与能量的生产。

3. 糖酵解糖酵解是糖类代谢的重要环节,通过糖酵解途径,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后经过丙酮酸循环和三羧酸循环,最终生成ATP和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ATP来自糖类的氧化降解。

二、脂类代谢脂类是生物体内存储能量、构成细胞膜及合成一些重要生物物质的重要营养物质,脂类代谢主要包括脂肪的合成与分解、脂肪酸氧化降解以及胆固醇代谢等。

1. 脂肪的合成与分解脂肪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肾上腺皮质和乳腺等组织中,它是由甘油和脂肪酸通过脂肪酸合成酶的作用合成的。

而脂肪的分解则是通过脂解酶的作用,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 脂肪酸氧化降解脂肪酸氧化降解是脂质代谢中的重要环节,通过β-氧化反应、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内脱羧酶等多道酶促反应,将脂肪酸分解为丙酮并最终生成ATP和能量。

3. 胆固醇代谢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脂类化合物,它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合成胆酸、酮体和类固醇激素的原料。

胆固醇的代谢主要包括合成和降解两个过程,通过胆固醇合成酶和胆固醇烷化酶的作用,将麦角甾醇合成为胆固醇并贮存起来;而胆固醇的降解则是通过胆固醇脱氢酶及酮固醇异构酶的作用,将胆固醇分解为胆固醇酯和类固醇等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一1.结构域: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1个和数个球状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2.蛋白质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解离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符,其净电荷为零,此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3.辅基:结合蛋白质中的非蛋白部分被称为辅基,绝大部分辅基是通过非共份健与蛋白部分相连,辅基与该蛋白质的功能密切相关。

4.a—螺旋:a—螺旋为蛋白质二级结构类型之一。

在。

—螺旋中,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作顺时针方向的螺旋式上升,即所谓右手螺旋。

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螺旋的外侧。

—螺旋的稳定依靠上下肽键之间所形成的氢键维系。

5.变构效应: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具有变构效应的蛋白质称为变构蛋白,常有四级结构。

以血红蛋白为例,一分子O2与一个血红素辅基结合,引起亚基构象变化,进而引进相邻亚基构象变化,更易与O2结合。

6.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即整条多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1分子H2O,所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

肽键的键长为0.132nm,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键性质。

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

二1.核小体: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共同构成。

组蛋白分子共有5种,分别称为H1,H2A,H2B,H3和H4。

各2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了核小体的核心,DNA双螺旋分子缠绕在这一核心上构成了核小体。

2.碱基互补:在DNA双链结构中,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接触。

由于碱基结构不同造成了其形成氢键的能力不同,因此产生了固有的配对方式。

即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G=C)。

这种配对方式称为碱基互补。

3.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与磷酸通过酯键结合即构成脱氧核苷酸,它们是构成DNA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dAMP、dGMP、dTMP、dCMP四种。

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的定义

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的定义
这是探索代谢途径最有效的方法。
标记方法有:化学标记法、同位素标记 法。
(1)化学标记法
1904年,德国F.Knoop首次用苯环标记 脂肪酸探讨中间代谢途径,提出著名的 脂肪酸β-氧化学说。
缺点:化学标记法使天然代谢物分子结
(2)同位素标记法
1941年,Rudolf Schoenheimer首次采用 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
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是同一过程的两个 方面,能量转化寓于物质转化过程之中, 物质转化必然伴有能量转化。
2、合成代谢(anabolism)分解 代谢(catabolism)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并非简 单可逆反应,发生于细胞不同部 位(尤其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见)。
例如:脂肪酸分解成乙酰辅酶A 是在线粒体中进行,而乙酰辅酶 A合成脂肪酸则在细胞浆中进行。
A变T化PΔ+HG20O’→= A-3D0P.5+1P4ki J(/m标ol准)自由能
b、在某些情况下,ATP的α和 β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键被水解 (即同时水解γ和β-磷酸基 团),形成AMP和焦磷酸。
ATP+H2O→AMP+PPi (ΔG0’= -32.19kJ/mol)
(2)作为磷酸基团供体参与磷酸化反应 生化反应中,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
高能键中的“高能”是指其自由能高,并 非键能高。
细胞中重要的高能键:高能磷酸键和高能 硫脂键。
“高能键”与“键能”(energy bond)区别:
化学中的“键能”是指断裂一个 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高能键” 是指水解或转移该键所释放的能 量。
2、高能化合物概念及种类
概念:分子结构中含有高能键的 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1,3-二磷酸甘油酸 是葡萄糖的分解的中间产物,葡萄糖分 解为乳酸时所释放的大部分自由能,几 乎都保留在这两个化合物中。在细胞中 这两个化合物并不直接水解,而是通过 特殊激酶作用,以转移磷酸基团的形式, 将捕捉的自由能传递给ADP从而形成 ATP。而ATP分子又倾向于将它的磷酸 基团转移给具有较低磷酸基团转移势能 的化合物,例如葡萄糖和甘油,从而生 成6-磷酸葡萄糖和3-磷酸甘油。

第十章__代谢总论--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章__代谢总论--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合成代谢所需的能量主要用于活化前体或构件分子,以及用于还原步骤等。
四、信息来源
生物大分子有两种组装模式:
1.模板指导组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都以先在的信息分子为模板。如DNA复制、转录以及反转录、翻译都是在模板指导下的聚合过程。所需的信息存在于模板分子的构件序列中,能量来自活化的构件分子或ATP等。生物大分子形成高级结构并构成亚细胞结构是自我组装过程,其信息存在于一级结构中,其能量来自非共价作用力,即组装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
3.其它高能化合物
UTP参与多糖合成,CTP参与脂类合成,GTP参与蛋白质合成。
烯醇酯、硫酯等也是高能化合物,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乙酰辅酶A等。高能化合物根据键型可分为磷氧键型、氮磷键型、硫酯键型、甲硫键型等,绝大多数含磷酸基团。
磷酸肌酸和磷酸精氨酸可通过磷酸基团的转移作为储能物质,称为磷酸原。磷酸肌酸是易兴奋组织如肌肉、脑、神经等唯一能起暂时储能作用的物质ΔG0’为-10.3千卡/摩尔,是ATP的能量储存库。肌肉中的含量比ATP高3-4倍,可维持ATP水平的恒定。磷酸精氨酸是无脊椎动物肌肉中的储能物质,与磷酸肌酸类似。
2.酶促组装有些构件序列简单均一的大分子通过酶促组装聚合而成。其信息指令来自酶分子,不需要模板。如糖原、肽聚糖、一些小肽等,都在专一的酶指导Fra bibliotek催化下合成。
第三节 分解代谢
一、阶段性和趋同性
生物大分子的分解有三个阶段:水解产生构件分子、氧化分解产生乙酰辅酶A、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结构层次的降低,倾向产生少数共同的分解产物,即具有趋同性。
2.ATP及其偶联作用
生物体内的放能和需能反应经常以ATP相偶联。ATP可分解为ADP或AMP。前者如各种激酶,后者如乙酰辅酶A的合成。反应过程中有的由一个酶催化,如谷氨酰胺合成酶,先生成磷酰谷氨酸中间物,它是谷氨酸的活化形式,再与氨反应;有的需多个酶参与,如蔗糖的合成需3个酶,首先生成葡萄糖6磷酸的活化形式;也有的没有ATP直接参与,如苹果酸生成草酰乙酸,是需能反应,利用下一步由草酰乙酸生成柠檬酸时高能硫酯键放能促进其反应。

生物医学概论生化第3章物质代谢

生物医学概论生化第3章物质代谢
目录
血糖的概念:
➢血糖(blood sugar),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血糖浓度 :3.89~6.11mmol/L
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 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特别是某
些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器官。
目录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食物糖
消化, 吸收
分解
肝糖原


糖异生
非糖物质
氧化 分解
CO2 + H2O
目录
(三)磷酸戊糖途径
概念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是指由葡萄糖生成NADPH+H+及磷酸戊糖的代 谢途径。
目录
1. 磷酸戊糖途径的基本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 ➢ 第一阶段:氧化反应 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O2。 ➢ 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 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
生物医学概论生化第3章物质 代谢
第一节 糖代谢
目录
➢糖的概念 糖 (carbohydrates) 即 碳 水 化 合 物 ,
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 生物或多聚物。
目录
➢糖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提供能量是其最主要 的生理功能。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 组成成分。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目录
2. 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它不 仅产能效率高,而且由于产生的能量逐步分次 释放,相当一部分形成ATP,所以能量的利用 率也高。
一个葡萄糖有氧氧化总共获得 30或32ATP

生化新陈代谢

生化新陈代谢

糖代谢一、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酵解产生的N血H•茁必需依靠系统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为线粒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2.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叫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

实际上葡萄糖有氧分解的前十步反应也与之相同。

3. ______________ 酶催化的反应是EMP 途径中的第一个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中的磷酸基转移给ADP生成ATP,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产生ATP 的反应。

4•丙酮酸脱氢酶系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它所催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是葡萄糖代谢中第一个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反应。

5.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

脱去的CO2中的C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是非题1. [ ]ATP是果糖磷酸激酶(PFK)的别构抑制剂。

2. []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三、选择题1. []下列途径中哪个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A. 糖酵解途径B. 三羧酸循环C. 戊糖磷酸途径D. 脂肪酸合成(从头合成)E. 都不会四、名词解释糖酵解TCA循环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五.计算题:1mol葡萄糖在肝脏中完全氧化后可以产生多少ATP?写出计算过程糖代谢单选题6-磷酸果糖激酶I 的最强别构激活剂是: A 1,6-双磷酸果糖 C ADP E 3-磷酸甘油 糖酵解过程中脱氢反应所生成 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经:-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人线粒体氧化 使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 3-磷酸甘油醛B C D B AMP D 2,6-二磷酸果糖 NADH + H +的代谢去路: E 以上都对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 A 果糖二磷酸酶 C 磷酸果糖激酶I E 磷酸化酶 乳酸脱氢酶在骨骼肌中主要是催化生成: A 丙酮酸 C 3-磷酸甘油醛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不参与下列哪种代谢过程 A 转变为丙氨酸 C 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 E 异生为葡萄糖 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A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C 糖原合成酶 E 分支酶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时可生成A 1 分于 NADH+H +C 1 分子 NDPH+H +E 2分子C02 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 A 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C 缺乏脱支酶E 肌糖原含量低 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时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A 3B 4 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果糖激酶nB 乳酸D 3-磷酸甘油酸 经异构酶催化生成丙酮 还原成乳酸 UDPG 焦磷酸化酶 磷酸化酶 B 2 分子 NADH+H D 2 分子 NADPH+H缺乏磷酸化酶缺乏己糖激酶 C 5 D 6 E 8下列哪个是各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代谢产物 ? A 6-磷酸葡萄糖 B 6-磷酸果糖 C 1,6-二磷酸果糖 D 3-磷酸甘油醛 E 2,6- 二磷酸果糖 名词解释1 糖酵解2 糖有氧氧化3 肝糖原分解4 糖异生5 乳酸循环6 磷酸戊糖途径7 糖异生途径8 糖原合成 9糖原引物10底物水平磷酸化问答题糖异生与糖酵解代谢途径有哪些差异 ?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为什么说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 ?试讨论肌糖原可能经过什么途径转变为葡萄糖的。

生化—生物能学

生化—生物能学

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
△Gθ′= -nF△Eθ′ n—转移电子数 F—法拉第常数(96.403kJ·mol-1)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这种自由能变化意味着一 个体系能够转移电子的能力。
一、生物氧化反应中的电子载体 二、ATP在生物能学中的作用 三、新陈代谢 四、代谢中常见的有机反应机制
一、生物氧化反应中的电子载体p260
如 A+B
C+D
• ΔG=(GC+GD)-(GA+GB) • ΔG = ΔG0+RTln[C][D]/[A][B]
ΔG<0 释放自由能,反应自发进行
ΔG=0 只做体积功,不做有用功,反应可逆
ΔG>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需要提供能量
➢反应的△G仅决定于反应物(初始状态)的自由能与产物(最终状态)的自有 能,而与反应途径和反应机制无关。 ➢△G是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向某个反向进行的根据,而与反应速度无关。
NAD+(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和NADP+(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以一个H+和2个电子(氢负 离子∶H-)的形式将自有能 烟酰胺(氧化型) 转移给生物合成的需能反应
烟酰胺(还原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辅酶Ⅰ(NAD+)
苷 酸
辅酶Ⅱ(NADP+)
<B族维生素>
NAD+ 收集分解代谢释放的电子 和产生能量的氧化性分解代谢有关
2、相反共振现象: 氧原子存在未共用电子, 而磷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两个相邻的磷原子之间 存在竞争酯键氧原子上 未共用电子的现象。
ATP在生理条件下与镁离子等二价金属阳离子螯合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蛋白质学【proteomics】蛋白质组学是指采用各种大规模蛋白质分离和识别技术研究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科学。

目前,蛋白质组学作为基因组DNA序列与基因功能之间的桥梁,通过蛋白质的鉴定、定量检测、细胞或亚细胞分布、修饰状态、相互作用研究等,揭示蛋白质功能。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代谢组学指通过对某一细胞、组织、器官或者体液内所有代谢物进行高通量检测、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生物体整体或组织细胞系统的动态代谢变化,尤其是内原代谢、遗传变异、环境变化及各种物质进入代谢系统的特征和影响,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相对应关系的研究方式的科学。

RNA组学【RNonmics】RNA组学是从基因水平系统研究细胞中全部非编码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整体水平阐明RNA的生物学意义的科学。

RNA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一个重要的前沿科学。

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扩充和延伸。

RNA组学重在揭示由RNA介导的遗传信息表达控制网络,以不同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角度来注释和阐明人类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是伴随着基因组的研究加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发展各种软件,对日益增长的DNA和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进行收集、整理、储存、发布、提取、检索与分析,揭示大量而复杂的生物数据所赋有的生物学奥秘,已到达理解这些生物大分子信息的生物学意义。

糖复合物【glycoconjugates】糖复合物是由聚糖以共价键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包括糖蛋白、蛋白聚糖及糖脂。

N—连接糖链【N-linked glycosylation】糖蛋白分子中,糖链的N—乙酰葡糖胺与多肽链的天冬酰胺残基的酰胺氮连接,形成N—糖苷键,此种糖链为N—连接糖链,也称N—连接聚糖。

连接点的结构为:GlcNAcβ-N-Asn。

代谢的名词解释药理学

代谢的名词解释药理学

代谢的名词解释药理学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代谢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

它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用以转化和利用能量、合成生命体所需的物质以及排出废物。

代谢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信号转导等。

通过调节代谢过程,生物体能够从外界获取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同时消耗废物和有害物质,从而保持生命的稳态和健康。

在代谢过程中,大部分的化学反应发生在细胞内,需要通过酶的催化来进行。

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反应速率,降低能量需求。

代谢过程涉及到多个复杂的步骤和调控机制,其中包括物质的摄取、消化、吸收、分解、合成以及能量的释放、转化和储存等。

代谢的调控对维持生命的平衡和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例如,在能量代谢中,当外界环境缺乏能量供应时,生物体可以通过降低能量消耗和增加能量存储来维持生命活动;而当外界环境能量充足时,生物体可以加强代谢活动,从而利用和储存更多的能量。

综上所述,代谢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变化所必不可少的过程。

了解代谢的定义、分类和过程对于深入理解生物体的机制以及研究与药理学相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对代谢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代谢的分类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整个文章所包含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合理的文章结构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使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和连贯。

本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主要是对代谢的名词解释药理学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代谢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代谢的分类和过程。

在第二部分中,要对代谢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描述,包括代谢的基本概念、生理作用和药理学意义等方面。

同时,还要对代谢的分类进行介绍,如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等,并详细说明代谢的各个过程和关键步骤。

生化物质代谢实验报告

生化物质代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化物质代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途径和过程。

3. 学习利用生化实验技术检测和分析代谢产物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来完成的,这些反应涉及到多种生化物质,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

本实验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物质在代谢过程中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过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酶、缓冲液等。

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冰箱、水浴锅等。

3. 实验样品:细胞提取物、组织匀浆等。

四、实验方法1. 糖类代谢实验- 取一定量的细胞提取物或组织匀浆,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底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 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反应体系中葡萄糖的消耗量,以反映糖类的代谢速率。

2. 脂类代谢实验- 取一定量的细胞提取物或组织匀浆,加入适量的脂肪酸底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 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反应体系中脂肪酸的消耗量,以反映脂类的代谢速率。

3. 蛋白质代谢实验- 取一定量的细胞提取物或组织匀浆,加入适量的氨基酸底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 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反应体系中氨基酸的消耗量,以反映蛋白质的代谢速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类代谢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宜的条件下,葡萄糖的代谢速率较快,说明糖类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

2. 脂类代谢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宜的条件下,脂肪酸的代谢速率较慢,说明脂类在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中起到辅助作用。

3. 蛋白质代谢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宜的条件下,氨基酸的代谢速率较快,说明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通过检测和分析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速率,揭示了生物体内代谢途径和过程的基本规律。

2. 实验结果表明,糖类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脂类在能量代谢中起到辅助作用,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酮体氧化血红素。
内容:
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异生
琥珀酰COA+甘氨酸+Fe2+-----血红素
琥珀酰COA+乙酰乙酸(琥珀酰COA转硫酶)-乙酰乙酰COA+琥珀酸(HMGCOA合成酶)
-HMGCOA(HMGCOA裂解酶)--乙酰乙酸
生化-磷脂-阿呆
磷脂体内分布广,
甘油磷脂鞘磷脂。
无甲前脑乙醇胺(甲基 前体 脑磷脂)
外围三甲胆如卵(外围有三个甲基 胆碱 卵磷脂)
二酯途径大多管(甘油二酯途径能生产大多数)
司机开车无二心(丝氨酸 肌醇 二鳞酰甘油)
一次循环,消耗一个2碳的乙酰CoA,共释放2分子CO2,8个H,其中四个来自乙酰CoA,另四个来自H2O,3个NADH+H+,1FADH2。此外,还生成一分子ATP。
记忆方法:天龙八部。
宁异戊同,二虎言平。
一同平虎,两虎一能。
记忆前提:要熟悉每种物质的全名,如果名字都不知道,就不要考研了。
生化-嘌呤环的元素组成――孔方兄
竹竿立中央,谷子地上长
二氧化碳天上漂
一碳在两旁
生化-乙酰COA羧化酶调节-天行健
口诀:
脂酸合成锰离子;
胰岛高糖去磷酸;
乙酰辅酶柠檬酸。
内容:
生化效应:脂酸合成,锰离子是激活剂。
调节:
胰岛素,高糖饮食,去磷酸化共价修饰可使酶活性增强;
肌醇甘油来作伴
生化-嘧啶化学式组成-幽兰
嘧啶有三U C T 三种嘧啶的化学式相似、差不多
U C 头上氨代酮 从U到C,是“头上”的氨基(U)取代酮基(C)
氨基转移谷酰胺 体内氨基的转移、提供是依靠谷胺酰胺
氮杂丝酸可阻断 谷胺酰胺的阻断剂是氮杂丝氨酸
嘌呤合成的元素来源:
甘氨酸中间站,谷氮坐两边。左上天冬氨,头顶二氧化碳。
嘧啶合成的元素来源:
天冬氨酸左边站,谷酰直往左上窜,剩余废物二氧化碳。
生化-嘌呤核苷酸分子组成-幽兰
一天二碳三谷氨
四五七是甘氨酸
第六位是CO2
八九位上同二三
嘌呤核苷酸的分子组成,,对着分子式看就能看明白
游离胆红素比喻(谈恋爱的青年,未结合成夫妻);结合胆红素比喻成(结合的夫妻)
恋爱的青年彼此包容性小(水容性小,脂容性大 ),不易排除相互的缺点(在肾脏不易排除),不能时时刻刻在一起(不能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只能慢慢理解相互的缺点(重氮反应慢),热火中的恋爱容易发毒誓(脑的毒性大),比如我今生今世和你在一起等等的甜言蜜语;可是结婚后,正好相反
柠檬酸,异柠檬酸,乙酰COA通过变构调节使酶活性增强。
生化-嘧啶核苷酸合成原料-幽兰
嘧啶合成先成环
再接核糖与磷酸
左是谷胺二氧碳
右中全是天冬氨
嘧啶核苷酸合成原料,及各自大体位置来源
意思比较浅显,无需解释
生化--嘌呤嘧啶的元素来源--海栀韵伊
双胞胎的耳朵涂甘油防冻(22 20 甘油)
生化-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幽兰
天甘在上,谷天为底
一碳单位在两旁
二氧化碳顶头上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及各原料大体位置
比较通俗,就没解释
生化--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记忆
游离和结合胆红素的区别<这有点勉强)不过,还是让大家锚锚吧!
抗坏血酸P/O等于1
生化--一碳单位来源—xiaoxi
要“试(丝)敢(甘)煮(组)色胆(蛋)”方成正果
生化-磷脂分类及俗名-幽兰菡筝
磷脂体内分布广,
甘油磷脂鞘磷脂。
磷(脂)酰门内俗名多,
胆碱又称卵磷脂。
乙醇胺升官称作脑
二鳞酰甘油来做心
此外还有丝氨酸
苹果酸后就回到了原料之一:草酰乙酸。
4,除了能记住反应步骤外,还要记住哪里产H,生成co2那里生成能量。
一同平虎:异柠檬酸,a-酮戊二酸,苹果酸脱氢反应生成3个NADH+H+,琥珀酸脱氢生成1个FADH2。山上出现一只吃人的老虎,所以大家一同(上山)平虎。另外,一同不光脱H,还脱了个CO2。
解释:1,顺乌头酸这一步没有太大意义,很多书都将这一物质省略,所以,口诀也没有考虑。 三羧酸循环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结合开始,一共经过八个反应步骤,再回到草酰乙酸,我号称天龙八步,记住的话,你可以一步一步,写出来,因为前一步的产物就是下一步的原料,忘了一个环节,整个都可能记不起来。
2,最初原料:乙酰CoA与草酰乙酸大家应该都知道,所以从第二步起,
生化-丙酮酸彻底氧化过程-天行健整理
口诀:
3*5=15
3次脱羧
5次脱氢
生成15ATP
内容:
5次脱氢:丙酮酸脱氢酶,异戊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
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
3次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异戊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
(5)碳琥珀酰CoA脱去CoA和高能硫键,放出的能通过GTP转入ATP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生成1分子FADH2,琥珀酸脱氢酶
(7)延胡索酸和水化合而成苹果酸。延胡索酸酶
(8)苹果酸氧化脱氢,生成草酸乙酸,生成1分子NADH+H+。苹果酸脱氢酶
小结:
三羧酸循环亦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
可以说是生物化学最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大家必须掌握和很难掌握的(至少可以说你能记住几个月???)
循环的第一步是乙酰CoA(2C)与草酰乙酸(4C)缩合成柠檬酸(6C),柠檬酸经一系列反应重新生成草酰乙酸,完成一轮循环。
主要事件顺序为: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六碳的柠檬酸,放出CoA。柠檬酸合成酶。
胞二酯径一生三(CDP甘油二酯途径能生产以上三个)
生化-磷氧比-scarli
丙丁戊共三酸
苹果柠檬都是酸
虎脂肝(甘)抗坏血酸
注:丙:丙酮酸 丁:B-羟丁酸 戊:a-酮戊二酸 苹果:苹果酸 柠檬:异柠檬酸
以上P/O等于3
虎:琥珀酸 脂:脂酸COA 肝(甘):a-磷酸甘油 以上三个P/O等于2
U T 五位加甲基 从U到T,是五位上加一个甲基(所以五氟尿嘧啶是胸腺嘧啶的竞争抑制剂)
一碳单位做供体 甲基的供体是一碳单位
四氢叶酸当司机 体内由四氢叶酸来转运一碳单位
甲氨蝶呤也竞争 甲氨蝶呤为竞争性抑制剂
生化-琥珀酰COA的去路-天行健
口诀:
氧化供能异生糖;
生化-最后生成多少个ATP?-阿呆

乙酰COA,丙酮酸,乳酸,甘油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后,最后生成多少个ATP
12,15,乳酸 17或 18 ,20或22
婴儿穿的衣服顶呱呱(12,乙酰辅酶A)
(露出)一副病痛的酸相(15,丙酮酸)
(用)一把仪器做乳酸(18或17 ,乳酸)
宁异戊同:柠檬酸,异柠檬酸,a-酮戊二酸。现在大家都要讲究个性,干什么都要别具一格,就叫做宁可异,也不要与人相同( 为了记忆,酮戊倒过来成了戊酮)
3,二虎言平 (琥珀酰,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二虎相斗,必有一伤。现在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为了人类的将来,共赢才是真理。所以,二虎相斗到最后,言平。
(2)柠檬酸先失去一个H2O而成顺乌头酸,再结合一个H2O转化为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酶(省略)
(3)异柠檬酸发生脱氢、脱羧反应,生成5碳的a-酮戊二酸,放出一个CO2,生成一个NADH+H+。 异柠檬酸脱氢酶
(4) a-酮戊二酸发生脱氢、脱羧反应,并和CoA结合,生成含高能硫键的4碳琥珀酰CoA,放出一个CO2,生成一个NADH+H+。 酮戊二酸脱氢酶
5,二虎一能:两只老虎对阵,你说中间好大的能量呀。产生一个高能磷酸键。
生化-酮体生成和胆固醇合成的调节-天行健
口诀:
酮体生成的调节:
饥饿脂解胰高素;(饥饿,脂肪动员加强,胰高血糖素)生成增加;
(饱食,脂肪动员减少,胰岛素)生成减少;
胆固醇合成调节:
三高:高糖,高饱,高脂肪饮食;合成增加;
三低:饥饿,禁食(18乙酰COA,36ATP,16NADPH减少)
甘油:甘油--3磷酸甘油(-1ATP)--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3ATP或2ATP)
--1,3-二磷酸甘油酸(+1ATP)--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ATP)--丙酮酸
生化-三羧酸循环-孔方兄
15ATP:丙酮酸脱氢酶(NADH=3ATP)+12ATP(三羧酸循环)
归纳ATP生成数:
口诀:
12+递增序列(3)
12-15-18-21
乙酰COA:12ATP;
丙酮酸:15ATP;
乳酸(丙氨酸):18ATP;
甘油:21,22ATP;
内容:
乳酸:乳酸脱氢酶可生成1NADH=3A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