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防控的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防控的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9e8035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4.png)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contents
目录
• 医院感染防控概述 • 医院感染防控的风险识别 • 医院感染防控的风险评估 • 医院感染防控的风险应对 • 医院感染防控的风险监控与改进 • 医院感染防控的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01
医院感染防控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医院感染防控是指在医疗机构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控制患者和医务人员 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感染性疾病。
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对医疗 质量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降低医疗效果和患者满 意度。
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
提高医疗质量
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可以降低患者和 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和安全。
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的风险 ,有助于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 健康。
保障患者权益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识别
分析数据,识别可能导致感染 发生的危险因素。
风险评价
确定感染防控风险的优先级。
数据收集
收集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监 测数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数 据等。
风险分析
评估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和发 生概率。
风险应对
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 施。
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 的感染防控措施和计划。
医务人员风险
医务人员携带病原体
01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大量患者,可能携带病原体回到家庭或
社区,导致传播。
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不足
02
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不足,防护意识薄弱,
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b0b415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6.png)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范围内的一切感染风险管理活动,包括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处理等环节。
第三条本院感染风险管理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确保医院感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四条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一)成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风险管理的领导工作。
(二)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感染风险管理工作,对全院感染风险管理进行监督、指导、培训和考核。
(三)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设立感染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章感染风险预防与控制第五条医院感染风险预防与控制:(一)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通风。
(二)加强医疗器械、药品、食品、水源、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和灭菌管理。
(三)加强患者、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提高手卫生意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四)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风险防范意识。
第六条感染风险监测:(一)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对感染病例进行监测、报告、分析和反馈。
(二)定期开展感染危险因素调查,评估感染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三)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高风险人群进行重点监测,确保感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七条感染风险报告:(一)建立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二)感染管理科对报告的感染病例进行审核、分析、反馈,并提出控制措施。
(三)对严重感染病例,感染管理科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八条感染风险处理:(一)对发生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治疗,降低感染风险。
(二)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调查,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对感染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完善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措施
![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06811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1.png)
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措施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或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新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并且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因此,对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风险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措施:1.手卫生管理措施:手卫生是防止传播病原体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手卫生制度,包括工作人员培训、手消毒设施的设置和监测评估等。
此外,应鼓励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增加宣教力度,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自我防护意识。
2.环境清洁和消毒管理措施:医院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使用正确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且按时更换国家标准的消毒液。
此外,应定期对病房、手术室等高危区域进行空气和物表的微生物监测。
3.使用规范的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措施:医疗器械和设备使用不当可能成为引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器械和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对器械设备的采购、库存、使用、清洁消毒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合理确定清洁和消毒频率,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安全使用。
4.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措施: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医院应制定、实施和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指南,增加抗生素的可行性评估,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使用时间,避免使用具有交叉耐药性的抗生素。
5.隔离管理措施:对于患有传染病或病原体带菌者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隔离病房、单间隔离和戴口罩等。
医院应建立相应的隔离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和监测,并定期进行隔离效果的评估。
6.教育培训措施: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熟悉感染控制操作规程,并与其工作密切相关的科室进行定期演练。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的重视和理解。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6b4f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0.png)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或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在原本无感染的前提下,患者出现了新的感染现象。
医院感染是严重的医疗安全问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了医院的负担。
因此,为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院感染风险评估1. 定义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是指对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感染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通过全面且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 评估指标(1)主要评估指标- 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等因素。
- 手术类别、手术部位和手术时间等因素。
- 住院时间和床旁的干净程度等因素。
- 有无导尿、中心静脉插管和人工气道等操作。
(2)次要评估指标- 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 医院的感染内容、感染率和感染控制水平。
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1. 感染防控指南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感染防控指南,明确各个相关科室的职责,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协调与高效。
感染防控指南应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清洁与消毒、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与能力。
2. 在院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在院感染监测机制,包括感染监测部门、监测指标和监测周期等。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感染情况,为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落实感染控制措施(1)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的规定,包括洗手、消毒和戴手套等。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首要的措施,有效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2)环境管理医院应定期对各科室、手术室和病房进行清洁与消毒,并合理配置各种设施和器械,确保治疗环境的整洁。
(3)器械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器械的规范购进、正确使用和定期检测,确保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4. 培训与宣教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宣教工作,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能力。
通过定期培训、讲座和科普宣传,增加医务人员对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c8ce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a.png)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对医院感染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里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未能明确感染之前或之后被感染的情况。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威胁,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治疗的难度和费用。
因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感染风险评估感染风险评估是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估,医院可以了解哪些环节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
感染风险评估的依据包括病患基本信息、临床诊断、治疗措施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患者的感染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部门,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调查和控制工作。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和管理流程,对医院感染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医用器械和医疗设备的管理医用器械和医疗设备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医用器械和医疗设备的管理涉及到选择、采购、清洁、消毒、灭菌等多个环节。
医院应按照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医用器械和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其安全、有效地使用。
此外,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和消毒技术,减少医疗设备带来的感染风险。
四、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传播媒介之一。
因此,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对携带病原菌的人群,例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更应加强健康监测。
同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后做好手部消毒,减少感染的传播。
五、患者教育与参与患者教育与参与是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医院的防控措施,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
医院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向患者传达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的能力。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87e33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a.png)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感染防控策略、感染预防措施、感染事件上报、感染排查和处理等方面。
一、感染防控策略1. 制定感染防控策略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科学妥善,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 确立感染防控的目标: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服务质量。
3. 形成科学合理的感染防控方案: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有效的感染防控方案,包括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加强感染防控培训、确保医疗废物处理安全等。
二、感染预防措施1. 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 患者的隔离管理:根据感染类型和程度,将感染患者进行分类隔离,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
3. 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医院应建立严格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4. 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加强对病区、手术室、门诊等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环境的卫生。
三、感染事件上报1. 建立感染事件上报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事件上报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发现感染事件及时上报。
2. 落实感染事件上报责任:明确各级医务人员感染事件上报的责任,并加强对上报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3. 完善感染事件上报流程:确保感染事件上报流程的畅通,及时获取感染事件的相关信息。
四、感染排查和处理1. 定期进行感染排查: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排查,发现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 加强感染事件的处理和跟踪:对已发生的感染事件,医院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进行事件的跟踪和记录。
3. 加强感染事件的警示与教育:对医务人员发生的感染事件,医院应进行警示与教育,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以上是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调整。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高风险科室的特殊管理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高风险科室的特殊管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3ae0c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e.png)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的高风险科室的特殊管理要求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因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作为医疗机构,如何有效管理高风险科室中的医院感染,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高风险科室的特殊管理要求。
1. 高风险科室的定义和范围高风险科室通常指那些与手术、病原体易于传播等特点相关的科室,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感染科等。
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中,对于不同高风险科室的管理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2. 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高风险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包括对员工和患者进行感染指标的定期监测。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感染发生率、耐药菌感染率、手卫生合规率等。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高风险科室中的感染事件,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 员工培训和教育针对高风险科室的员工,应进行定期的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环境清洁与消毒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员工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是预防和管理医院感染的关键。
4. 设备和器械的规范使用与维护医疗设备和器械的规范使用与维护对于高风险科室的感染管理至关重要。
必须确保设备和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符合标准操作流程,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检验。
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也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5. 高效的感染预防措施高风险科室必须采取高效的感染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
这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的合规实施,包括正确的洗手程序、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等;规范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定期消毒和清洁高风险区域和设备;提供安全的环境和低菌水源等。
6. 医院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医院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是高风险科室特殊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旦发生感染事件,高风险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团队,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感染事件的处理应遵循规范的程序,包括对患者的追踪、隔离措施的实施、用药的调整等。
7. 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高风险科室的感染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的支持。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案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958dd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b.png)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案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一、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一)评估原则1. 全面性:对医疗机构的所有部门和环节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包括诊疗活动、护理工作、药品使用、环境卫生等。
2. 科学性: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指南,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开展感染风险评估。
3. 动态性: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的感染风险。
4. 实用性: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案。
(二)评估内容1. 感染源:评估患者、医务人员、访客等感染源的种类、数量和潜在风险。
2. 传播途径:分析感染病原体在医疗机构中的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
3. 易感人群:评估患者、医务人员等易感人群的特点和感染风险。
4. 感染控制措施:分析现有的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无菌操作、个人防护等。
(三)评估方法1. 收集资料:收集医疗机构的感染监测数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环境卫生检测结果等。
2. 分析风险:分析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感染控制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3. 制定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方案和改进措施。
4. 持续监测:对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
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一)管理措施1. 完善感染防控制度:建立健全感染防控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 加强感染源管理:对感染源进行分类管理,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 提高感染控制能力: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和清洁。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43a72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8.png)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____%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____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84a349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6.png)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 重要性逐渐受到关注 。
目的与意义
通过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和控制医院感染风险,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为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2023
PART 02
医院感染防控概述
REPORTING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进一步研究医院感染风险的构 成因素、发生机制及演变规律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风 险识别和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 性。
探索和应用新的风险管理理论 和方法,如引入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 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积极参与国际医院感染防控领 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 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医院 感染防控水平的不断提升。
改进与优化
根据风险监控结果,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 提高防控效果和质量。
2023
PART 04
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 中的实践案例
REPORTING
案例一:某大型医院的感染防控体系
总结词
全面覆盖、科学管理
详细描述
某大型医院建立了完善的感染防控体系,通过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流程, 实现了对医院感染的全面覆盖和科学管理。该医院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及时发 现和解决感染问题,确保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案例二:某传染病医院的感染防控策略
总结词
重点突出、灵活应对
详细描述
某传染病医院针对不同病原体制定了详细的感染防控策略,重点突出,灵活应对。该医院注重员工培训和教育, 提高全体员工的防控意识和技能,有效降低了感染传播的风险。
案例三:某儿科医院的感染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中的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中的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a2a9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0.png)
定期风险评估
评估感染风险因素
分析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各种因素,如患者自身 因素、诊疗操作、环境卫生等。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医院感染风险等级,为制定 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动态调整评估
根据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调整风险评估标准 和应对措施。
及时应对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01
针对不同等级的医院感染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
跨部门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整体水平。
05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挑战 与对策
挑战分析
患者流量大,感染源多
医院每天接收大量患者,涉及多种疾病和感 染源,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抗菌药物使用频繁
为了治疗感染,医院经常使用各种抗菌药物 ,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部门职责和应对流程。
快速响应
02
一旦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
制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持续改进
03
根据应对效果,及时调整预案和措施,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
风险信息共享与交流
信息报告制度
建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及 相关信息。
信息公示与通报
定期公布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高风险科室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 或奖励。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医院感染风险预防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意识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风险的认
知。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确保 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正确的洗手
或手消毒。
强调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措施的 执行力度,提高其责任心和执行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36507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6.png)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感染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和管理效能。
该制度内容包括感染风险评估、感染控制措施、员工培训、监测与报告等方面,以确保医院的健康环境。
二、感染风险评估1. 组织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委员会,定期对医院内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感染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病房环境、医疗设备、医疗工作流程等方面,确保感染风险点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三、感染控制措施1. 提供并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保障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
2.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确保废物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符合相关规定,降低感染风险。
3. 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工作,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
4. 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抗生素,合理开展抗感染治疗,防止抗生素滥用引发细菌耐药问题。
四、员工培训1. 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强化感染控制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3. 定期组织演练和模拟感染事件的处理,提高医务人员应对感染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五、监测与报告1. 建立医院内感染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控扩散。
2. 建立感染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机制,确定感染事件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和协作,及时报告疫情和疾病的发生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六、处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感染控制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停职等措施。
2. 对于感染风险评估工作优秀的科室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提高工作积极性。
七、监督与验收1. 设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监督委员会,定期对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执行效果。
2. 针对感染风险评估、感染控制措施、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定期验收,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的院内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的院内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aada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5.png)
03 医院感染的院内 风险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政 策、规定和流程,明 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 。
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监 测、报告和反馈机制 。
定期评估医院感染风 险,及时调整管理策 略。
环境因素
医院布局
医院布局不合理,可能导致患者 流线交叉、污染物与清洁物品混 放等问题,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空气质量
医院内的空气流通不畅或存在污 染源,可能造成病原体在空气中
传播,增加感染风险。
清洁卫生
医院环境清洁卫生不到位,可能 导致病原体在物体表面存活并传
播给患者。
设备设施因素
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导管等如不及时消毒或存在 故障,可能成为病原体传播的媒介。
空调系统
医院的空调系统如未定期清洁和维护,可能成为 病原体传播的途径。
供水、供电设施
医院的水和电供应设施如存在污染或维护不当, 可能影响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药品和一次性卫生材料因素
药品管理
药品的储存、发放和使用过程中如存 在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药品污染或过 期等问题,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安全。
一次性卫生材料
应对措施
加强血液透析机的消毒 工作,规范医护人员手 卫生,对感染患者进行 隔离治疗,并对透析室 进行全面消毒。
THANKS
感谢观看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手部常常接触患者和 污染物,如不注意手卫生,可能
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患者。
医护人员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执行诊疗和护理操作时 ,如不遵守操作规范,可能导致患 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843a5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6.png)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是指医院为预防和控制感染病,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
1. 预防措施:制定感染控制手册,明确感染控制的标准操作程序,包括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措施。
2. 管理机构:设立感染控制科或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监督执行情况。
3. 职责分工:明确医务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职责,包括医生、护士、实验室人员等。
4. 设备和环境:确保医疗设备的有效维护和清洁,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包括空气、水和表面的消毒等。
5. 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和报告感染事件和感染率,以及感染控制的效果。
6. 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和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其预防和控制感染矗俿知识水平。
7. 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建筑设计时应考虑感染控制的要求,包括病房和手术室的设计,以及洗手设施的设置等。
8. 病例管理:建立病例管理系统,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9. 感染事件报告:建立和实施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和患者能够及时上报感染事件和可疑病例。
10. 外来患者管理:对外来患者进行筛查和隔离,防止外部感染源进入医院。
以上是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不同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还可以制定更具体和细化的措施。
这些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风险,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8b8719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d.png)
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一、前言医疗感染是指因医疗行为而引发的或者在医疗保健环境中产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是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减少医疗事故发生,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从建立健全感染控制组织领导、规范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标准、加强感染监测和反馈、设施设备与采购管理、人员培训与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二、感染控制组织领导(一)设立专门组织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应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办公室,该办公室应设有专业的感染控制人员,由感染控制专家负责,配备感染控制相关的设备和资金。
(二)领导机构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由院长、护士长、副院长、感染控制专家等组成,领导小组应负责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三)制定感染控制规章制度感染控制办公室应制定感染控制规章制度,明确医院感染防治工作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确保感染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规范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一)明确感染控制标准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应明确医院感染防控的标准和指南,确保医护人员对于感染防控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二)规范手卫生管理医院应制定规范的手卫生操作流程,包括手部消毒和洗手的具体操作要求,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地执行手卫生操作。
(三)规范消毒与环境清洁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器械、设施设备的消毒清洁流程,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四)规范使用抗生素医院应制定规范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
四、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标准(一)制定感染控制流程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感染控制操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感染防控措施。
(二)加强感染控制监督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监督制度,对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三)建立感染控制档案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控制档案,记录医院感染相关数据和信息,为今后的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af07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2.png)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1. 感染控制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感染管理政策和方针。
委员会由医院的各个部门代表、感染病学专家和相关人员组成,定期开会讨论感染控制措施。
2. 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病原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的规模和趋势,为感染管理和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3. 有效的手卫生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教育和培训,确保手卫生的正确操作和实施。
提供充足的洗手设备和消毒剂,及时清洁和更换消毒器具。
4. 严格的医疗器械消毒和灭菌操作:对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和灭菌,确保器械的使用安全和无菌。
5. 医疗废物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感染性废物进行正确的收集、包装、标识和处理,防止废物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和传播。
6. 环境清洁与消毒: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对高风险区域、重点科室和设备进行重点清洁和消毒。
7. 感染预防控制培训:对医院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8. 患者隔离管理: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隔离管理,避免疾病的交叉传播。
根据疾病的传播方式和潜伏期,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患者的隔离和控制。
9. 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和处理:建立医院感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对感染事件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保障患者和员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加强培训和监测,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度。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感染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来进行风险管理:一是预防感染的发生,二是及时控制已经发生的感染。
预防感染的发生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首要任务。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0ff2da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8.png)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医院是一个充满生命和希望的地方,但同时也是感染风险的高发地。
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
此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旨在建立一套系统的感染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感染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科室、部门及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后勤保障人员等。
所有与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都应遵循本制度的相关规定。
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也应了解相关知识,共同维护医院环境的安全。
第三章管理规范3.1 感染风险评估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包括环境、设备、操作流程等方面。
评估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供相关部门参考和改进。
评估的频率至少为每季度一次,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2 感染控制措施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感染控制措施,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手卫生:所有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使用洗手液和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
- 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不同的临床环境和操作类型,医务人员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确保自身与患者的安全。
- 环境消毒:医院各区域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尤其是高风险区域,如急诊、重症监护室等。
应制定详细的消毒流程,确保所有接触表面和医疗器械的清洁。
3.3 患者管理医院在患者入院前应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识别潜在的感染风险。
对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应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进行密切观察和随访。
此外,患者在住院期间应接受定期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四章操作流程4.1 感染报告机制一旦发现医院内感染事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感染类型、患者信息、可能的感染源等。
感染控制委员会应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进行调查,并形成书面报告。
4.2 监测与评估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医院内感染数据。
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推荐措施
![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推荐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2ea12f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b.png)
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推荐措施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增加医疗负担。
高危因素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因此,针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进行风险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对进行探讨。
一、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掌握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能力。
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感染监测、感染防控、消毒灭菌等方面,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三、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预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四、实施严格的消毒灭菌措施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疗机构应实施严格的消毒灭菌措施,包括诊疗器械的消毒、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等,确保医疗安全。
五、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护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护,提高防护设施的配备率,如手卫生设施、防护用品等。
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六、加强医院环境的管理医院环境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场所,加强医院环境的管理,包括通风、清洁、消毒等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七、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八、加强患者教育患者是医院感染的主体,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认识和合作。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4d93d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5.png)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在医疗机构中,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问题。
感染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和医疗费用。
因此,医院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有效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一、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各部门、设备和人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以确定感染发生的潜在风险和薄弱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因素:1. 患者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免疫功能、患有基础疾病或手术等。
对高危患者的特别保护和管理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
2. 医院环境因素: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消毒和灭菌措施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等。
定期检测和改进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手段。
3. 医护人员因素:包括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培训和宣教等。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操作规范,可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4. 设备和仪器因素:包括医疗设备的清洁和维护情况、使用规范和操作培训等。
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合理使用医疗器械,是减少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
二、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医院应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降低感染的风险和传播。
1.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委员会建立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亲自领导,邀请医务人员、护理人员、感染控制专家和病患代表等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策略。
2. 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制定完善的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规范医疗操作和感染控制措施,以确保执行的一致性。
3.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对每位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高危患者,加强手卫生、消毒和个人防护等。
4. 医护人员培训和宣教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宣教活动,提高其有关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卫生的重要性、清洁和消毒操作的规范等。
5. 环境卫生和设备管理加强医院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工作,保持医疗设备和仪器的良好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摘要:目的加强医院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的风险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FMEA),制定医院重点科室及重点部门的风险评估项目,通过评估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存在的风险因数,科学地分析现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制定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并实施。
结果风险管理防范措施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医疗风险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提高了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其责任心。
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对减少医疗安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风险管理The Risk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bstract:Objective,to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t sections in the hospital,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using the failure mode and FMEA to draw up the risk assessment projects of the important sections in the hospital.Then according to estimate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key department in the hospital,scientific analysis of existing and potential security risks,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Results,after implementing the preventive measure,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risks, protect the health safety and improve the focus of the department, department staff focus on risk awareness,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s important to reduce medical errors and is also useful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Keywords: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important sections, risk management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人们对医疗质量的期望值逐渐提高,医疗行业风险值也随之升高。
要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风险,就必须针对性制定预防与控制计划,采取及时评估、分析、风险评价。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风险管理过程一般分“计划、识别、评价、防控”四个部分。
1 材料和方法1.1 按照《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3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及《WS310.1.2.3—2009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规范》等相关标准,作为评估风险的准则。
1.2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是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与定量风险分析的区别在于不需要对各相关要素分配确定的数值,而是赋予一个相对值。
通常通过问卷、面谈及研讨会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和风险分析,涉及各业务部门的人员,它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往往需要凭借专业咨询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或者业界的标准和惯例,为风险各相关要素(频次、危害、成本,威胁等)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例如“高”、“中”、“低”三级等1.2.1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优点通过这样的方法,对风险的各分析要素赋值后,我们可以定性的区分这些风险的严重等级,避免了复杂的赋值过程,简单且又易于操作;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只是对相关咨询专业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过程相对较直观。
1.2.2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该管理过程,提升医院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减少危机发生,防患于未然。
比如:医院感染暴发,是医院安全的一个风险环节,要纳入管控,积极应对。
1.2.3风险评估8因素定位标准1.2.3.1 频度:5年为一发生周期,高:≤2年;中:3-4年;低:≥5年。
1.2.3.2 危害后果:严重:高;较严重:中;不严重:低。
1.2.3.3 成本费用:高:≥70万;中:30-70万;低:﹤30万。
1.2.3.4 造成医院声誉影响:高:新闻媒体报道;中:上法院;低:行政部门监管处罚。
1.2.3.5 防范能力:高:人员与设施设齐备;中:基本充足;低:一般,有认知。
1.2.3.6 认知度:强:知晓度与监控体系完善;中:尚可;弱:较少。
1.2.3.7 监测灵敏度:大:隐匿性强和执行力弱;中:尚可;小:较低。
1.2.3.8 处置能力:强:自身能解决;中:外援配合度高;低:外援配合度低。
1.3 风险管理的步骤与流程1.3.1 计划:实施风险评估的准备阶段,确定工作对象与任务分配,组织实施步骤方案等。
1.3.2 识别:专业人士对各风险项目类别进行因素确定、评价,测算,找出关注点。
1.3.3 评价: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工作目标与风险防范策略。
1.3.4 防控:制定预案、组织培训、宣传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防范。
1.4 重点科室的风险评估与管理1.4.1监测目标: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高危因素是规避医院感染爆发风险的重要内容。
明确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确认监测的重点人群(高龄>75岁、新生儿、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预测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微生物、病人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菌的耐药性)。
1.4.2 建立重点科室及部门如手术室、供应室、ICU、血透室、内镜室、产房、微生物室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高危因素的清单。
1.4.3针对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高危因素的清单,对于发生的风险事件,采取风险因素标准的评定。
1.5 风险评估方法:遵循FMEA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1.5.1 FMEA由三个因素组成【3】:风险的严重性(S),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风险的可测性(D)。
1.5.1.1 风险的严重性(S)主要针对如果发生潜在的严重性,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1.5.1.2 风险的可能性(P)测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为3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1.5.1.3 风险的可测性(D)如果发生风险,医院怎样做好准备,分为3个等级,低、中、高,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1.6 重点科室风险分析风险级别评判标准:风险优先系数(RPN )计算公式,即RPN=SPD=严重性(S)×可能性(P)×可测性(D)结果:系数越大,风险水平越高。
干预措施,风险水平高、中、低,由此优先解决高风险水平的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
1.7 风险评估计划制定与实施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评估并非一项独立的活动,必须与风险管理过程的其他组成部分有效衔接,进行风险评估时尤其应该清楚以下事项:组织所处环境和组织目标,组织可允许风险的范围及类型,以及如何应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及其对风险管理过程的促进作用,实施风险评估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可用于风险评估的资源,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的报告及检查,风险评估活动融入组织日常运行中。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1】。
1.7.1 风险评价采用多种方法找出单位各事件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目前安全水平与单位安全与需求之间的差距,防范于未然。
最终达到单位能够分别按脆弱性程度,分“轻重缓急”投入精力和采取安全措施,降低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1.7.2 风险评估控制风险应对(控制),指在完成风险评估之后,选择并执行一种或多种改变风险的措施,包括改变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风险应对是一个渐进的循环过程,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后,应依据风险准则,重新评估新的风险水平是否可以承受,从而确定是否要进一步应对措施。
1.8 监督与检查作为风险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应定期对风险与控制进行监督与检查。
以确定有关风险的假定,风险环境仍存在(评估清单内容仍不变),包括正在实现预期结果,风险评估的结果符合实际经验,风险评估技术被确定使用,风险控制应该是有效的,确定监督和检查工作的责任。
1.9 风险计划与风险控制形式若风险结果超出风险标准,则进行风险控制环节。
可通过监测、SOP、督查表形式等形势具体实施,达到控制风险目的。
风险计划形势,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在风险评估作业中形成计划,也可以用文档形势制定风险计划,实施计划内容,并对实施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风险实施控制的结果再次进行质量分析评估,看是否取得预定的实施效果,并撰写风险管理报告。
2 讨论防范与控制要点2.1 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早发现、早报告意识与能力。
2.2 加强手卫生监测,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正确率。
2.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开展医院感染的全面监测。
2.4 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行为。
2.5 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2.6 加强病房规范化管理,严格探视与陪护制度。
2.7 加强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2.8 常态化进行感染防控培训。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附表例ICU风险评估项目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评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