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获奖教案新人教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修辞方式。

2.反复诵读,品味感悟。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品味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歌时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他自己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律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

课堂实录

一、朗读感知,学习《望岳》

【设计意图:意在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赏析诗歌语言】

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4.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明确:

(1)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

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唐朝盛世。诗人年轻,意气风发。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

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二、合作探究,赏析诗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颔联写了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3.让学生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5.全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

情?

明确:

1.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

2.写了花、鸟。春花盛开,鸟儿和鸣,但诗人在视听上并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3.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4.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感。

5.国“破”——国家支离破碎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三、阅读赏析《春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颔联写了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3.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

1.学生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

2.写了花、鸟。春花盛开,鸟儿和鸣,但诗人在视听上并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3.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四、体会情感,把握情境。

【设计意图:感悟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的心情】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

明确:

1.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感。

2.国“破”——国家支离破碎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课后小结

《望岳》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春望》这首诗是诗人忧乱伤春之作,诗人眺望春景,想望亲人,盼望军官,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结——一位稀疏白发的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面对遍地草木,心思远方的亲人,老泪纵横,忧心忡忡,叫人怆然泪下。将前面感时、恨别之情概括无遗,又给人以实感,这也是诗人所擅长的写法。

课后习题

1.分别以这两首诗的题目为上、下联的开头,试写一组对偶句。

2.把这两首诗译成现代诗歌,尽量做到押韵。

板书

望岳

(唐)杜甫----“诗圣”

首联: 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

颔联: 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颈联: 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尾联: 不畏艰难俯视一切

春望

首联写景心生伤痛

颔联抒情离愁别恨借景抒情

颈联叙事眷家思亲寓情于

尾联描写忧国伤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2.体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体味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战争意味着城市毁灭,战争着意味田园荒芜,战争意味着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意味着人民妻离子散……一代诗圣杜甫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切的体会,在唐王朝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神州大地已经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安史之乱中期,唐王朝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杜甫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出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今天,我们随着诗人的描写走进那恐怖的战乱时代,走进石壕村那个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不幸家庭,去感受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课堂实录

一、初读诗歌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的听读、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读音、把握节奏和重音、读出感情。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男女生对读,也可以小组合读,可以读全部课文,也可以选择一部分读。

3.播放录音朗读。听完朗读请学生给故事另取一个题目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让学生试着每人说一句话,把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告诉大家,用这样的句式:从“……”这句诗里,我看到了……(从“……”这句诗里,我听到了……从“……”这句诗里,我想到了……从“……”这句诗里,我感受到了……)

二、品读赏析

【设计意图:再次走进诗歌,品读诗歌,品析人物,体悟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