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案与反思第【1】篇〗《梦回繁华》导入:数据呈现。

首先,请一学生上台将“长5米多,高0.2米多的画框”演绎。

然后呈现数据:人物500多个,牲畜60多匹,船只20多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余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

最后,引出“清明上河图”说明的对象。

有一幅画,内容丰富,气势恢宏;有一幅画,技艺高超,繁华无限。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内容丰富的长卷,我们一起来梳理本文的内容与条理。

一、梳理文本思路。

(方法:任务型阅读)(方式:思维导图)1、自由朗读文本;2、完成思维导图;方法:勾画出每一段的关键词句。

(对结构和内容起关键作用)先举例:第1段要找出:“北宋时期、繁荣局面”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因为这些词句点出了历史背景,引出了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清明上河图》。

①背景②作者③整体概括(总)③④内容开卷处④具体分说(分)中段后段⑤价值(给出4处,其余让学生完成)3、小结:本文逻辑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有总有分、有主有次,做到了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内容丰富的长卷,更是笔法细致的长卷,我们一起来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繁华,体会本文语言的魅力。

二、感悟“说明方法”(方法:批注性阅读)1、回读文本,批注文本重点两段(3、4),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自由批注)先进行展示举例,如第三段中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揣摩本课重点的说明方法——摹状貌。

摹状貌是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1)看图说话呈现画面假如你是一位解说员,用自己的话介绍画面中的一个点。

(小教鞭指着图画解说)老师点评学生的内容与语言表达。

(2)回读文本高潮部分,比较文本和刚才学生的介绍,仔细揣摩“摹状貌”的特点。

描写的多样性。

场面描写:有点有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穿插课堂中扳手腕的场面,来解读描写的多样性)四字短语的广泛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仿写一段描绘现代繁华场景的文字,运用所学的联想和想象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大家共同评议和欣赏。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课文中描绘繁华的技巧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教学难点
-情感把握:学生对作者通过繁华景象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引导感悟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仿写实践:学生在仿写时可能难以运用联想和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且生动的描写段落。
-文化背景理解:学生可能对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够,难以深入领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梦回繁华》这一课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的繁华景象,并从中汲取文化营养,是我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产生兴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他们表现出对古代生活的极大热情。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有趣的方式,比如运用多媒体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繁华景象。
举例解释:
-在情感把握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作者为何会梦回繁华?”和“这种繁华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仿写实践方面,教师应提供一些写作支架,如给出一些关键词或开头句子,帮助学生启动思维,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在文化背景理解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北宋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当时社会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梦回繁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梦回繁华》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梦回繁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某个时刻,突然回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作者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
《梦回繁华》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强化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思维品质,通过对课文深层次解读,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加强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并激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本章节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文学见解,提升综合人文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梦回繁华》是一首表达时光流转、繁华易逝的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以其灵活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课文,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情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运用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大家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意象或修辞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讨论点,通过创作小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短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诗歌韵律感的培养:对于节奏和音韵的感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和示范分析来突破。

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梦回繁华”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繁华盛世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积累文言文阅读技巧。

o了解唐代诗歌的荣景象,感受唐诗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有效的表达。

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并能将文言文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

o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感受唐代盛世的繁华景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o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o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美好未来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梦回繁华”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繁华盛世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用法,积累文言文阅读技巧。

难点:•理解作者对繁华盛世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的深刻含义。

•将文言文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并进行有效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教:课件、相关视频资料、唐诗选集•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展示唐代盛世图画或视频,并播放唐代音乐。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唐朝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唐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引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梦回繁华》,这篇文章就带我们梦回唐朝,感受盛世的繁华。

2.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 老师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归纳总结。

3. 阅读探究•老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进行以下探究:o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o分析课文结构,并概括每一段的中心内容。

o理解“梦回繁华”的写作手法,并体会作者对繁华盛世的追忆和对现的思考。

4. 课堂练习•老师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梦回繁华》的主题和背景。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梦回繁华》的课程内容和目的。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艺术品的欣赏和思考。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艺术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第二章:艺术品的创作背景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梦回繁华》中艺术品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艺术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梦回繁华》中涉及的艺术品的创作时期和背景。

讲解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艺术品的图像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灵感来源。

第三章:艺术品的形态与风格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梦回繁华》中艺术品的形态与风格。

培养学生对艺术审美和表现手法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梦回繁华》中艺术品的形态特征和风格特点。

探讨艺术品的色彩运用、构图技巧等方面。

3.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艺术品的图像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艺术品的形态与风格特点。

第四章:艺术品的意义与影响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梦回繁华》中艺术品的意义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欣赏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梦回繁华》中艺术品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探讨艺术品对社会和后世的影响和启发。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艺术品的图像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品的意义和影响,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创作与表达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进行艺术创作。

培养学生对艺术表达的自信和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雕塑等。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5.3 教学活动分发创作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第六章:艺术品的传播与收藏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品的传播与收藏过程。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探究,学习说明文举例子、打比方、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画作,提高鉴赏、审美能力。

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导入“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或见过有一幅千古名画叫《清明上河图》吗?”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毛宁的清明上河图的世界,文章叫《梦回繁华》,看看这幅画写的是什么。

借此引出本课课题,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回答,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介绍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

四、精读课文,深入领悟1.文章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引资料的说明方法2.你认为应按什么方式去欣赏品味这篇说明文?明对象《清明上河图》理顺序全文:逻辑顺序第4自然段空间顺序找方法打比方列数学摹状貌引资料品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3.总结全文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我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我们对古代生活丰富的想象,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把它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五、拓展延伸,小结作业1.拓展延伸同学们,你认为整幅《清明上河图》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画出这种氛围,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能力?这幅画是画家想象出来的还是其身临其境的之作?2.小结作业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教学设计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4)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补充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回繁华》这篇课文,描述了作者在梦中回到唐朝都城长安的所见所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梦境。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提高阅读能力。
-提问: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有哪些生字词你们不理解的?请大家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2.作业量要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3.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学习《梦回繁华》,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努力奋斗。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梦回繁华》这篇课文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课文背景较为陌生,需要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涵。
2.课文中的生字、词组较多,对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和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语文教案教案一:理解课文内容课程目标:1. 通过课文阅读和讨论,理解《梦回繁华》的情节和主题。

2. 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2. 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2. 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准备:1. 课本《梦回繁华》课文。

2. 课堂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与学生讨论民国时期的繁华和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如:民国时期有哪些特点?你喜欢民国时期的哪些东西?2. 阅读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阅读《梦回繁华》这篇课文,并在阅读后与同桌讨论一下:a. 课文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车厢中的人们对于民国繁华的情感和反应是怎样的?c. 你在阅读中,有什么感受和思考?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以下问题:a. 你能从课文中感受到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元素?b.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对你有什么样的吸引力?c. 你是如何欣赏课文中的情节和文化元素的?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请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提醒学生注重归纳总结。

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思考。

教案二:欣赏课文表达思想感情课程目标:1. 学习欣赏《梦回繁华》中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 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2. 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1. 课本《梦回繁华》课文。

2. 课堂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一些问题: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句子或段落?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或段落?2. 欣赏和分析(15分钟)展示课文中的部分句子或段落,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这些语言表达手法和情感表达:a. “繁华已逝,只余斑驳墙壁上的昔日痕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说课稿第【1】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案一、教材背景本教案针对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课文《梦回繁华》进行教学设计。

该文是晋江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李毅在自己的知名公众号上连载的一篇小说,以极其生动的细节描写了一个女孩在追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通过主人公温婧妍的经历,强调了追梦人应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导思想:本次教学要求学生根据小说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勤思考、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梦回繁华》,理解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小说情节进行创作和想象。

三、说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

2.掌握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

2.分组阅读法:把班级分为小组,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通过小组合作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看法。

3.活动探究法: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说情节的创作仿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堂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导入环节(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梦想和追梦的过程,引出梦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探究为何要追梦以及什么样的心态是追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

第二部分:阅读和理解环节(30分钟)1.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小说《梦回繁华》的主题和情节有一个初步了解。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阅读小说一段,然后口头表述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心得体会,班级其他同学就表述内容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学习和探究环节(50分钟)1.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探究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活动。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梦回繁华》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梦回繁华》的名称、作者、创作背景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

章节二:作品欣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梦回繁华》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内容:分析《梦回繁华》的画面内容、艺术特点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三:创作背景探讨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介绍《梦回繁华》的创作背景,如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资料查询法。

章节四:作品分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梦回繁华》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梦回繁华》的画面细节、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五:创作与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以《梦回繁华》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学生实践法。

章节六:艺术流派介绍教学目标:扩大学生对艺术流派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与《梦回繁华》相关的艺术流派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七:文化意义探讨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梦回繁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探讨《梦回繁华》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和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资料查询法。

章节八:比较研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艺术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将《梦回繁华》与其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之处。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讨论法。

章节九:艺术与生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艺术生活化观念。

教学内容:探讨《梦回繁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章节十: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梦回繁华》定稿教案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梦回繁华》定稿教案

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梦回繁华》定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盛世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地位;2.理解王昭君的传说与历史;3.掌握小说《梦回繁华》中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技巧;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王昭君的传说与历史的关系;2.《梦回繁华》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能区分作者运用何种方式来传达情感;2.学生需要将微言大义与传统文学元素相结合,来解读小说中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前置阅读引导法:通过了解《梦回繁华》的背景和王昭君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要意义;2.听说读写法:由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梦回繁华》,并分别进行朗读和阅读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口头表达,并将讨论结果写入笔记中;3.联想法:组织学生联想王昭君的形象和故事,以及与小说相关的历史和文化元素,来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情感表达和深层含义。

5.1 引入将王昭君的历史背景和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介绍给学生,引出小说《梦回繁华》。

5.2 阅读与讲解教师进行初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文学元素和语言表达技巧,以及作者所呈现的主要情感和含义。

5.3 实践训练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来进一步深入理解小说。

5.4 整合反思在讨论和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再次回顾小说中的主要元素和情感,以及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并从中获取启示和反思。

六、教学策略1.听说读写法:通过让学生读和讲述小说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说的情感表达和文学元素;2.联想法:通过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关联小说中的情节和角色,以及相关的历史和文化元素,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帮助学生将小说的主要意义与自身经验相联系。

七、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分析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2.书面作业:通过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分析和思考能力;3.课程总结:通过学生的课程总结和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通用1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通用1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通用1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料峭、跋涉、摩肩接踵、遒劲、络绎不绝”等词语。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3.认识《清明上河图》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1.掌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基本说明知识。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生活。

1.掌握课文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画作,大家应该想到很多画家和其作品,如: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择端的鸿篇巨著《清明上河图》。

二、资料助读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

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

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

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

《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通过工具书和下面的注释疏通生字词。

汴梁(biàn)翰林(hàn)驮队(tuó)跋涉(bá)....漕运(cáo)舳舻(zhúlú)竹篙(gāo)无暇(xiá).....沉檀(tán)遒劲(qiú)摩肩接踵(zhǒng)...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梦回繁华》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梦回繁华》的主题和目的。

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供直观的展示。

第二章: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2 教学内容选择几幅与《梦回繁华》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的细节和特点,如色彩、构图、形象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作品的细节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章: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手法表达自己对《梦回繁华》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内容提供一些与《梦回繁华》相关的素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创作时使用。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手法,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3.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交流。

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创作。

第四章:艺术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展示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评价和反思。

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展示,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和他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和交流。

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展示和表达能力。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中。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提供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显得有些生硬,不够自然。这告诉我,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技巧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和重点内容仍然有些模糊。这让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总结和回顾是非常必要的。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确保他们能够真正吸收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借鉴课文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创作热情,发展个性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炊烟袅袅”、“熙熙攘攘”等,通过例句解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
-写作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写作中,是学生的一大挑战。教师应提供写作指导,如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并给予学生反馈和修改建议。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在讲解“炊烟袅袅”一词时,可以引用课文中“夕阳下,炊烟袅袅升起,那是最美的画面”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象美。
-在分析“那时候,日子过得像梦一样”这句话时,指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昔的时光形容得如梦似幻,从而加深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梦回繁华》,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炊烟袅袅”、“熙熙攘攘”等,并理解其意义。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梦回繁华》的内容和语言风格;2.掌握《梦回繁华》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学习理解《梦回繁华》的主题和寓意;4.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寓意;2.掌握小说中的常见词汇和短语;3.训练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1.掌握小说中的生僻词汇和古诗词;2.理解小说中较为抽象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谈论他们对“梦”和“繁华”的理解,从而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阅读篇章(35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这篇小说,并注意主题和细节。

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三步:词汇讲解(20分钟)对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古诗词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提升他们的词汇量。

第四步:讨论和互动(20分钟)让学生就文章中的主题、寓意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讨论,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辨能力。

第五步:写作训练(2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文章,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例如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进行一次作文训练等。

四、常见词汇和短语1.梦幻意为“虚幻不真实的”。

2.罗曼史意为“浪漫史”。

3.辗转反侧意为“又翻来覆去地”。

4.烈士指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人。

5.祝愿意为“表示良好的愿望”。

6.沉醉意为“陶醉于某种事物之中”。

7.逝去意为“消逝”。

8.波澜壮阔意为“形容事物规模宏大”。

9.百态纷呈意为“形容事物丰富多彩”。

10.天衣无缝意为“形容事物的完美和精致”。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阐述自己对于《梦回繁华》的理解和感悟;2.背诵本课出现的生僻词汇和古诗词;3.探究《梦回繁华》中的主题和寓意。

六、拓展阅读推荐拓展阅读:1.钟阿城的《天亮之前》;2.丁玲的《海上花列传》;3.鲁迅的《狂人日记》。

总结《梦回繁华》是一篇充满浪漫色彩和寓意的小说,通过一个女子的梦境讲述了一个旧时代的故事,引发读者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教案
直接输出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方面,我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点,如词语学习、句子分析、文化背景等。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通过对比、描写等手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华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我们了解了《梦回繁华》中唐朝的繁华景象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梦回繁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针对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如“梦回繁华,烟柳画桥”,教师应通过图解、句子成分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创作唐朝主题的短文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克服阅读难点。
-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应提供学习策略指导,如如何利用词典、网络资源等辅助工具,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阅读,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梦回繁华》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掌握重点字词。

2.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3.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感受《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繁华景象和历史价值。

4. 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3. 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幅画的印象。

(2)教师导入:《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杰作,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宁的《梦回繁华》,了解这幅画的特点和魅力。

2. 作者简介毛宁,浙江舟山人,作家。

其作品多以文化艺术为主题,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②这篇课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明确:这篇课文体现了作者对《清明上河图》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4. 研读课文,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和说明方法(1)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①《清明上河图》有哪些特点?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内容丰富。

如“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教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20梦回繁华
知识与能力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及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艺术品的能力。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按总分总的方式,运用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方法。

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清明上河图》图片多媒体课件
《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一篇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1.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

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

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

《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5.5cm、长525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的乃至全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

(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

(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写到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写到了绘画题材的拓展。

写这些,即紧扣文题,又自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3.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

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4.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5.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

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6.在说明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时,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举例子。

以“巨大的漕船”“宏敞的拱桥”“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的漕船”三个事物为例,具体生动地说明了画面中段的景象。

②打比方。

说明“宏敞的拱桥”时,说它“结构精美,宛如飞虹”,形象地说明了拱桥的形态和气势。

③摹状貌。

对“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的漕船”的细节描绘,形象地再现了画面内容,使读者如同看见了画作一般。

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介绍了画面的内容,突出了画面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7.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1)艺术价值: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
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

(2)史学价值: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为12世纪中期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重要的形象资料。

(1)抓住特征介绍事物。

本文介绍的是一幅画作,作者紧扣《清明上河图》的特征“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写实性很强”进行说明。

(2)语言准确,说明生动。

文中有准确的说明,如“绢本、设色,纵厘米,横525厘米”准确地介绍了画的材质、画的大小。

有生动的说明,“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生动地描述了画面的内容,让读者似乎看到了画图,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在《梦回繁华》的教学设计中,我摒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

设计“课前积累——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

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先创设情景导入,再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再在文中找出说明《清明上河图》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课文,探究文章如何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我想:学生如果能够找出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说明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

于是,我引导学生找出4段中能标识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出乎意料的是部分学生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真让我为之一振。

再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本段的说明顺序。

再指导学生选段朗诵,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教学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