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函数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

课题:函数的单调性(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苏教版第二章《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Ⅰ》§2.1.3函数简单性质的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以及应用定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教材所处地位、作用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函数的基石,函数的单调性是首先研究的一个性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并能运用单调性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对函数本质的认识.函数的单调性既是学生学过的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的基础.此外在比较数的大小、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相关的数学综合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整个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知识之一.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本节教学过程中还渗透了探索发现、数形结合、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应用图象和单调性的定义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功能、符号功能和工具功能,培养学生直觉观察、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4、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2)运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教学难点(1)函数单调性的知识形成;(2)利用函数图象、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课,因此,教法上要注意: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2、在运用定义解题的过程中,紧扣定义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逐个完成对各个难点的突破,以获得各类问题的解决.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4、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在学法上:1、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一个飞跃.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问题情境(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音乐)如图为宿迁市2006年元旦这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观察这张气温变化图:问题1 怎样描述气温随时间增大的变化情况?问题 2 怎样用数学语言来刻画上述时段内“随着时间的增大气温逐渐升高”这一特征?问题3 在区间[4,16]上,气温是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连续提出三个相关联的问题,包括问题3这样让人警觉的反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函数单调性的认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对函数单调性产生感性认识,为引出单调性的定义打好基础,有利于定义的自然生成,也揭示了单调性最本质的东西.定义形成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领会函数单调性.师生共同总结出单调增函数的定义,并解读定义中的关键词,如:区间内,任意,当1x<2x时,都有)(1xf<)(2xf.仿照单调增函数定义,由学生说出单调减函数的定义.教师介绍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的定义.函数单调性定义产生是本节课的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从描述性语言过渡到严谨的数学语言.通过问题的分解,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直至找到最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定义.这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新理念.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函数单调性的本质是利用解析的方法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如何将图形特征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来刻画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另一难点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代数证明,如何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并完成规范的书面表达.围绕以上两个难点,在本节课的处理上,我着重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1、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建立了联系.如:学生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认识,学生对“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理解;②运用新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如:对函数1)(+=x xx f 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的讨论.2、重视学生发现的过程.如:充分暴露学生将函数图象(形)的特征转化为函数值(数)的特征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在正、反两个方面探讨活动中,学生认知结构升华、发现的过程.3、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通过对定义的解读、巩固,让学生动手去实践运用定义.4、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通过对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二)各位专家:您好!我叫,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设计、学情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和评价设计等七个方面向各位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构思与设计。

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

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

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一、背景分析本章---基本初等函数位于必修一的第二章,约十四课时,所占课时数较大,是重点学习的内容。

在第一章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将函数特殊化,学生将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表示形式、运算和基本性质。

本章开头图是海底游弋的鱼,通过图中话,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求知欲。

在活生物体内,碳的含量保持不变;但当生物体死亡后,其体内的碳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按一定的规律减少,这种规律就是指数函数。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先通过技术手段测出死亡生物体碳的含量,然后推测其大致死亡时间,对此可以利用对数函数来实现。

同时基于时间的连续性和死亡生物体内碳含量变化大的连续性,说明了引进分数指数和无理指数幂的必要性,并且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曲线提供了现实背景。

在本章的引言中不仅指出了章头图所蕴含的数学模型,并且列举了这些模型的其他实际背景,从而指出本章的基本学习内容为三个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它们解决一些时间问题。

二、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2、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和特殊点。

3、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理解对数的概念及运算性质,能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为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5、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出版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数学模型;能简单的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

6、知道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7、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23===等的情况,了,,y x y x y x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三、内容安排本章共分三节:2.1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幂函数1、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开平方、开立方以及二次根式的概念,有学习了正整数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等及其相关的运算法则。

第二章 反函数教材分析 人教版 教案

第二章 反函数教材分析 人教版 教案

第二章反函数教材分析1.本节知识结构:2.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明确求反函数的三个步骤,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3)使学生明确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3.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本小节计划三课时,可以第一课时学习反函数的概念,第二课时学习反函数的求法,第三课时学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关系.(2)本小节教材的重点是反函数的概念,学生学习中可能遇上的难点是理解y =f -1(x )中f -1的意义,和求出一个函数的反函数.(3)反函数在数学中十分重要,课本通过实例引入这一概念.教学时,可给学生创设以下活动情境:①设某物体在直线l 上(从点A 起)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1.2(米/秒),写出位移s 用时间t 表示的关系式,并回答你写出的关系式是否表明s 是t 的函数?②由st 计算出t 取整数时对应的s 值,并将其列表;表格如下:图2-19③由t =2.1s 计算出位移为的整数倍时对应的时间t 的值,并将其列表; 定义解出x 交换x 与y 的位置写出反函数定义域求反函数的步骤互为反函数图象间的关系反函数表格如下:图2-20④引导学生理解图2-19的意义:由时间计算位移,并且每一个时间都有唯一的位移与其对应,反映的是位移是时间的函数;⑤让学生思考图2-20的意义:由位移计算时间,并且每一个位移都有唯一的时间与其对应,反映的也是一个函数关系:时间是位移的函数;⑥让学生思考:函数st 与函数t =2.1s 是相同的函数吗?它们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完成以上活动后,给出反函数的定义.(4)关于给定函数与它的反函数之间的关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应该正好是原来函数的值域与定义域,否则不能算是原来函数的反函数.例如“x =2y (y ∈Z )不是函数y =2x (x ∈Z )的反函数,因为前者的值域显然不是后者的定义域.所以求原来函数的反函数时,必须已知或先确定原来函数的值域.②对于任意一个函数y =f (x )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如果有反函数y =f -1(x ),那么原来函数y =f (x )也是反函数y =f -1(x )的反函数,即它们互为反函数.③反函数也是函数,因为它是符合函数定义的.(5)求由解析式给出的函数y =f (x )的反函数时,要强调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将y =f (x )看成方程,解出x =f -1(y );第二步将x ,y 互换,得到y =f -1(x );第三步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要向学生指出:①y =f (x )中的x ,y 与在x =f -1(y ) 中的x ,y 所表示的量相同,但是地位不同.在y =f (x )中的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值;在x =f -1(y ) 中的y 是自变量,x 是函数值.②y =f (x )与在y =f -1(x )中的x 都是自变量,y 是函数值,这比较符合习惯,并给研究函数带来某些方便.但是x ,y 所表示的量(指实际意义)在两式中被互换了,在y =f (x )中的x ,y 所表示的量,分别是y =f -1(x )中的y ,x 所表示的量.③把反函数x =f -1(y ) 改写成y =f -1(x )的形式,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它的反函数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这也是对换变量x ,y 的好处之一. (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如果有解析式,一般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少数例外,例如函数y =x 的反函数仍是y =x ;函数y =x x +-11的反函数仍是y =xx +-11. 如果一个有反函数的函数与其反函数的解析式是相同的,则这个函数的图象是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如函数y =xx +-11的图象如下:图2-21(7)研究互为反函数的函数之间的图象关系时,教材是通过例2、例3两个例题,画原来函数与它的反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得出一般结论:函数y =f (x )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其实,学生以上的认识是不充分的,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①对例1中四对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分四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同时画出y =x 的图象,得出下面图象:图2-22 图2-23图2-24 图2-25②让学生对以上图象进行观察分析,尝试得出一些结论;③学生自己找一对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和y =x 的图象验证自己的结论;④进行例2、例3的教学;⑤得出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⑥指出以上的过程,并没有证明“函数y =f (x )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这个证明教材不作要求.(8)在得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后,应帮助学生认识如下几点:①函数y =f (x )与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这个结论是在坐标系中横轴为x 轴,纵轴为y 轴,而且横轴与纵轴的单位长度一致的前提下得出的.②函数y =f (x )与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而不是函数y =f (x )与x =f -1(y )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③函数y =f (x )和函数x =f -1(y ) 的图象是同一个图象.例如,函数y =3x -2与32+=y x 的图象是同一条直线. (9)函数y =f (x )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这一结论教材没有证明,在学习了两点间距离公式后或直接利用勾股定理作为依据是可以证明的.现给出这一结论的证明过程,为了不提高教学要求,不要求给学生证明,仅供教师参考. 定理 函数y =f (x )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证明:设M (a ,b )是y =f (x )的图象上的任意一点,那么x =a 时,f (x )有唯一的值f (a )=b .因为y =f (x )有反函数y =f -1(x ),所以x =b 时,f -1(x )有唯一的值f -1(b )=a ,即点M ˊ(b ,a )在反函数y =f -1(x )的图象上.如果a =b ,那么M ,M ˊ是直线y =x 上的同一个点,因此它们关于直线y =x 对称.现设a ≠b ,如图2-26,在直线y =x 上任意取一点P (c ,c ),连结PM ,PM ˊ,MM ˊ.由两点间距离公式,PM =22)()(c b c a -+-,PM ˊ=22)()(c a c b -+-,∴PM =PM ˊ.由此可知,且直线y =x 上任意取一点到两个定点M 、M ˊ的距离相等,因此直线y =x 是线段MM ˊ的垂直平分线,从而点M 、M ˊ关于直线x y =对称. 图2—26因为点M 是y =f (x )的图象上的任意一点,所以y =f (x )图象上任意一点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都在它的反函数y =f -1(x )的图象上.由y =f (x )与y =f -1(x )互为反函数,可知,函数y =f -1(x )图象上任意一点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也都在它的反函数y =f (x )的图象上.这就是说,函数y =f (x )与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10)学生对“函数y =f (x )与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函数y =f (x )与x =f -1(y )的图象相同”较难理解,为解决这一难点,可多提供一些具体例子给学生在计算机或计算器上操作,如: y =x 2,y =x (x ≥0),x =y (y ≥0). (11)借助于计算机或计算器,可以很直观地说明“对应法则是一一映射的函数一定有反函数”,而单调函数的对应法则是一一映射,从而“单调函数一定有反函数”. 但有反函数的函数不一定是单调函数,这可由函数y =x1加以说明. (12)本节的“数学实验”,是希望学生借助于计算机或计算器,获得结论:函数有反函数 平行于x 轴的直线(含x 轴)与函数的图象至多有一个交点.在做这个“数学实验”前,应让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研究一两个有反函数的函数的图象与平行于x 轴的直线(含x 轴)的交点个数.。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函数》说课稿1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函数》说课稿1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函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函数》是学生在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图像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函数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图像,包括直线、抛物线、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函数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函数图像的理解和绘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函数图像,学生可能无法准确地绘制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加深对函数图像的理解和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图像的概念,学会绘制和分析一些常见的函数图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函数图像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函数图像软件等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函数图像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函数图像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图像的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函数图像,如直线、抛物线、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函数图像的特点。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函数图像软件,绘制一些简单的函数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5.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复杂的函数图像,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函数图像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函数图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_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情境列函数关系式,归纳总结二次函数的定义及表达式和注意事项;2、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会判断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并会列出符合条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3、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会求出二次函数式中字母的取值.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二次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情境列出函数表达式2.难点:理解二次例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活动1知识回顾问题.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将即将学习的二次函数归为函数体系,反映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思维方法,进行对照研究。

活动2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正方形的边长是3cm,若边长增加xcm,增加后的正方形面积为ycm2,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2、圆的半径是4cm,假设半径增加x cm时,圆的面积增加到ycm²,写出y 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3、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 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假设果园増种x棵橙子树,果园共有棵橙子树,平均每棵树结个橙子。

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个,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观察以上三个问题所写出来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特点?感悟新知:二次函数的概念经化简后都具有y=ax²+bx+c的形式,(a,b,c是常数, a≠0). 我们把形如y=ax²+bx+c(其中a, b, 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称:a为二次项系数,ax2叫做二次项;b为一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c为常数项你说我说二次函数的注意事项:同桌互相说,然后交流(1)关于x 的代数式一定是整式,a,b,c 为常数,a≠0。

(2)等式的右边最高次数为2,可以没有一次项和常数项,但不能没有二次项。

(3)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先把它化成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说明二次函数的关系来自生活,让学生体会建模的思想,通过直观形式的对比总结二次函数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函数》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函数》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阶段函数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性质、函数图像的特点以及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特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知识。

但学生在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的性质,函数图像的特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2.教学难点:函数图像的分析和应用,函数与方程的转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总结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函数的性质、图像特点和实例分析。

2.教学案例:准备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教学素材:收集生活中的函数实例,用于引入和巩固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提前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和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解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讲解函数的性质、图像特点和实例分析。

初中数学_《二次函数的应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二次函数的应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35321212++-=x x y 3532121-2++=x x y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环节目标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1.已知二次函数 ,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2.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6,2.6),且经过点(0,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

3.抛物线 c bx x y ++=261-经过点(0,4)经过点(3,217),求抛物线的关系式。

问题:(1)求二次函数顶点坐标的方法 (2)设表达式的思路(3)如何求二次函数与x 轴及y 轴的交点坐标课前布置,独立完成,上课时没完成的继续完成,之后组内批阅,找学生上台板演,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这三个小题是后面实际应用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复习二次函数基础知识的同时,把后面的计算提到前面来,便于后面把教学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掌握上,减少学生的计算量。

探索交流获得新知1例题解析例 1 :这是王强在训练掷铅球时的高度y (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函数图像,其关系式为 ,则铅球达到的最大高度是_____米,此时离投掷点的水平距离是____米。

铅球出手时的高度是_____米,此次掷铅球的成绩是____米。

2、跟踪练习:如图,排球运动员站在点O 处练习发球,将球从1、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答案。

2、根据图像回答解题思路。

(前面已经求过前两个空,只计算后面两个即可)引导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四个问题都是求线段的长度,共同点为已知点的一个坐标,可将其代入表达式求另一个坐标,再把坐标转化成线段的长。

O点正上方2 m的A处发出,把球看成点,出手后水平运行6米达到最大高度2.6米,(1) 运行的高度记为y(m),运行的水平距离记为x(m),建立平面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求y 与x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 若球网与O点的水平距离为9 m,高度为2.43 m,球场的边界距O点的水平距离为18 m。

《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精品)

《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精品)

《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第一册(上)第二章第三节《函数的单调性》。

以下我从六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研究教材、备课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二章《函数》第三节函数单调性的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以及应用定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所处地位、作用函数的单调性是对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后续研究几类具体函数的单调性的基础;此外在比较数的大小、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相关的数学综合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方法上,教学过程中还渗透了数形结合、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它是高中数学中的核心知识之一,在函数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高一学生已学习了函数的概念等知识,并且接触了一些特殊的单调函数。

2、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一学生已初步具有数形结合思维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3、任教班级学生特点学生基础较扎实、思维较活跃,能较好地应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但归纳转化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观察讨论能力有待加强。

三、目标分析(一)知识技能1.让学生理解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2.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3.了解函数的单调区间的概念,并能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运用公式的过程,提高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分析、探索等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求知欲。

领会用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去观察分析事物。

由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教材的重点、难点、解决策略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与判断。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或者函数图象判断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解决策略: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教材分析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教材分析

必修一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教材分析学校:华罗庚中学姓名:丁艳尤解祥时间:2009-9-21(一)教材分析12、本章节在整个教材体系和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学习函数的知识将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初中,学生接受了初步的函数知识,掌握了一些简单函数的表示法、性质、图像。

本章是第二个阶段(数学1),第三个阶段将学习三角函数(数学4)、数列(数学5),第四个阶段安排在选修课程中,如导数及其应用(选修系列1和2)、概率(选修系列2)、参数方程(选修系列4)等都涉及函数知识的再认识,是对函数及其应用研究的深化和提高。

本章在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应该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函数的知识,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的意识。

函数是中学数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应用十分广泛,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对分析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题具有重要作用,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函数的内容都保持较高的比例。

试题有容易题、中档题,也经常出现难题,难度较大的试题通常是考查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导数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函数知识的试题几乎都涉及到中学数学里所有的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化归等思想方法;近几年还加大了对数学语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力度。

3、本章教学目标、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函数是本章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

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

(1)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学习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借助函数的知识表达、刻画事物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意义,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函数部分教材分析

函数部分教材分析

高一数学模块1《函数》教材分析北师大实验中学黎栋材一、《函数》部分的教学地位和目标1.地位(1)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入门知识,是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它与中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密切相关,初中代数中的“函数及其图象”就属于函数的内容,高中数学中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内容的主体,以这些基本的初等函数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利用函数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很有用,数学无处不在的感受。

(2) 函数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其所涉及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等学科也是以函数的基础知识作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函数的教学内容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特别是利用集合和对应的观点定义函数的过程,充满思辨,值得学生体会。

(3) 函数还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必备知识。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进一步学习的数学分析,包括极限理论、微分学、积分学、微分方程乃至泛函分析等高等学校开设的数学基础课程,无一不是以函数作为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的。

2.目标在新课程中,函数是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出现的,让学生体验建立函数模型来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与以往函数的教学目标有着很大的不同。

其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更加深刻,发展学生对事物间关系的认识,体会函数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更加直接的说,学习函数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函数的思想理解函数问题,能用函数的眼光看待实际问题及数学问题,初步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体会函数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大节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此外,还介绍了区间的定义、映射的概念,并通过例题介绍了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和分段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

并结合所学内容还介绍了换元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数形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等两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第5组人教数学B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函数教学设计

第5组人教数学B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数学B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函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范围2.1 函数2.1.1函数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1.3函数的单调性2.1.4函数的奇偶性2.1.5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象(选学)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2.1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2.2.2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2.2.3待定系数法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2.4.1函数的零点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函数在高中课程中的位置(2)函数在高中课程中的作用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六条主线之一,函数在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或网络交汇点的地位,因此整体把握高中教材就必须抓住函数主线.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六条主线之一,函数不仅与函数相关的知识具有紧密的纵向联系,更重要的是函数与许多其他模块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横向联系,即函数在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或网络交汇点的地位,因此整体把握高中教材就必须抓住函数主线.▲函数主线●20世纪初,在英国数学家贝利和德国数学家克莱因等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函数进入了中学数学. 克莱因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以函数概念和思想统一数学教育的内容,他认为:“函数概念,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灵魂. 以函数概念为中心,将全部数学教材集中在它周围,进行充分地综合.”●高中数学课程设计中,把函数作为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始终的主线,这条线将延续到大学的数学中,例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极限导数,微积分等………这些课程都是把函数作为研究的对象. 函数、映射不仅是数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它们的思想渗透到几乎每一个数学分支.●函数与其他模块之联系◆函数与数列-特殊的函数(等差数列-直线型函数,等比数列-指数型函数)◆解析几何-曲线与方程本质上与函数是一样的(除去一对多,不构成函数的情况)◆微积分-建立在函数基础上的数学分支(本质上是函数与极限)◆随机变量-概率是随机变量的函数,当随机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时,对应概率分布就是函数值的集合◆函数与算法-算法中的变量类型有计数变量,循环变量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 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 掌握做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①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学会用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

数学人教B版必修1教案:第二章函数 含解析 精品

数学人教B版必修1教案:第二章函数 含解析 精品

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对第二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从整体上来把握本章,使学生的基本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基本方法条理化.本章内容,用集合定义函数,将函数拓展为映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三维目标通过总结和归纳函数的知识,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函数的基本知识.②含有字母问题的研究.③抽象函数的理解.教学难点:①分类讨论的标准划分.②抽象函数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二次函数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为了系统掌握本章知识,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讨论结果:应用示例思路1例1求函数y =3x x 2+4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把变量y 看成常数,则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整理成必有实数根的关于x 的方程,利用判别式的符号得关于y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得y 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函数的最值.解:(判别式法)由y =3x x 2+4得yx 2-3x +4y =0, ∵x ∈R ,∴关于x 的方程yx 2-3x +4y =0必有实数根.当y =0时,则x =0,故y =0是一个函数值;当y≠0时,则关于x 的方程yx 2-3x +4y =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有Δ=(-3)2-4×4y 2≥0,∴0<y 2≤916.∴-34≤y <0或0<y≤34, 综上所得,-34≤y≤34. ∴函数y =3x x 2+4的最小值是-34,最大值是34. 点评:形如函数y =ax 2+bx +c dx 2+ex +f(d≠0),当函数的定义域是R (此时e 2-4df <0)时,常用判别式法求最值,其步骤是:①把y 看成常数,将函数解析式整理为关于x 的方程的形式mx 2+nx +k =0;②分类讨论m =0是否符合题意;③当m≠0时,关于x 的方程mx 2+nx +k =0中有x ∈R ,则此一元二次方程必有实数根,得n 2-4mk≥0即关于y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组⎩⎪⎨⎪⎧n 2-4mk≥0,m≠0.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与②中y 的值取并集得函数的值域,从而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2函数f(x)=x 2-2ax +a 在区间(-∞,1)上有最小值,则函数g(x)=f(x)x在区间(1,+∞)上一定( )A .有最小值B .有最大值C .是减函数D .是增函数解析:函数f(x)=x 2-2ax +a 的对称轴是直线x =a ,由于函数f(x)在开区间(-∞,1)上有最小值,所以直线x =a 位于区间(-∞,1)内,即a <1.g(x)=f(x)x =x +a x-2,下面用定义法判断函数g(x)在区间(1,+∞)上的单调性.设1<x 1<x 2,则g(x 1)-g(x 2)=(x 1+a x 1-2)-(x 2+a x 2-2)=(x 1-x 2)+(a x 1-a x 2) =(x 1-x 2)(1-a x 1x 2)=(x 1-x 2)x 1x 2-a x 1x 2, ∵1<x 1<x 2,∴x 1-x 2<0,x 1x 2>1>0.又∵a <1,∴x 1x 2>a.∴x 1x 2-a >0.∴g(x 1)-g(x 2)<0.∴g(x 1)<g(x 2).∴函数g(x)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函数g(x)在区间(1,+∞)上没有最值.故选D.答案:D点评:定义法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步骤是:①在所给区间上任取两个变量x1、x2;②比较f(x1)与f(x2)的大小,通常利用作差比较它们的大小,先作差,后将差变形,变形的手段是通分、分解因式,变形的结果常是完全平方加上一个常数或因式的积(商)等;③由②中差的符号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注意:函数f(x)在开区间D上是单调函数,则f(x)在开区间D 上没有最大值,也没有最小值.例3求函数f(x)=x2-1的单调区间.分析:函数f(x)是复合函数,利用口诀“同增异减”来求单调区间.解:函数的定义域是(-∞,-1]∪[1,+∞).设y=u,u=x2-1,当x≥0时,u=x2-1是增函数,y=u也是增函数,又∵函数的定义域是(-∞,-1]∪[1,+∞),∴函数f(x)=x2-1在[1,+∞)上是增函数.当x≤0时,u=x2-1是减函数,y=u也是增函数,又∵函数的定义域是(-∞,-1]∪[1,+∞),∴函数f(x)=x2-1在(-∞,-1]上是减函数.即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单调递减区间是(-∞,-1].点评:复合函数是指由若干个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它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的单调性有密切联系,其单调性的规律为:“同增异减”,即复合函数y=f[g(x)],如果y=f(u),u =g(x)有相同的单调性时,函数y=f[g(x)]为增函数,如果具有相异(即相反)的单调性,则函数y=f[g(x)]为减函数.讨论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步骤是:①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②把复合函数分解成若干个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并分别判断其单调性;③依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规律口诀:“同增异减”,判断出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或写出其单调区间.注意:本题如果忽视函数的定义域,会错误地得到单调递增区间是[0,+∞),单调递减区间是(-∞,0].其避免方法是讨论函数的性质要遵守定义域优先的原则.思路2例1某商场以100元/件的价格购进一批衬衣,以高于进价的价格出售,销售有淡季与旺季之分,通过市场调查发现:①销售量r(x)(件)与衬衣标价x(元/件)在销售旺季近似地符合函数关系:r(x)=kx+b1;在销售淡季近似地符合函数关系:r(x)=kx+b2,其中k<0,b1>0,b2>0且k、b1、b2为常数;②在销售旺季,商场以140元/件的价格销售能获得最大销售利润;③若称①中r(x)=0时的标价x为衬衣的“临界价格”,则销售旺季的“临界价格”是销售淡季的“临界价格”的1.5倍.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面问题:(1)填写表格中空格的内容:(2)在销售淡季,该商场要获得最大销售利润,衬衣标价应定为多少元才合适?分析:(1)销售总利润y=销售量r(x)×每件利润,每件利润=标价-进价;(2)转化为求二次函数y=f(x)的最大值,由条件②③求出b2与k的关系,应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解.解:(1)在销售旺季,y=(kx+b1)(x-100)=kx2-(100k-b1)x-100b1;在销售淡季,y=(kx+b2)(x-100)=kx2-(100k-b2)x-100b2.故表格为:(2)∵k <0,b 1>0,b 2>0,∴-b 12k >0,-b 22k>0. ∴50-b 12k >0,50-b 22k>0. 则在销售旺季,y =kx 2-(100k -b 1)x -100b 1,∴当x =100k -b 12k =50-b 12k时,利润y 取最大值;在销售淡季,y =kx 2-(100k -b 2)x -100b 2,∴当x =100k -b 22k =50-b 22k时,利润y 取最大值.由②知,在销售旺季,商场以140元/件价格出售时,能获得最大利润.因此在销售旺季,当标价x =50-b 12k=140时,利润y 取最大值.∴b 1=180k. ∴此时销售量为r(x)=kx -180k.令kx -180k =0,得x =180,即在销售旺季,衬衣的“临界价格”为180元/件.∴由③知,在销售淡季,衬衣的“临界价格”为180×23=120元/件. 可见在销售淡季,当标价x =120元/件时,销售量为r(x)=kx +b 2=0.∴120k +b 2=0.∴b 2k=-120. ∴在销售淡季,当标价x =50-b 22k=50+60=110元/件时,利润y 取得最大值. 即在销售淡季,商场要获得最大利润,应将衬衣的标价定为110元/件合适.点评:在应用问题中,需解决利润最大、成本最少、费用最少等问题时,常常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求函数最值的问题.其步骤是:①阅读理解,审清题意.读题要做到逐字逐句,读懂题中的文字叙述,理解叙述所反映的实际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已知什么,求什么,从中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②引进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如果条件中没有设未知数,那么要设自变量为x ,函数为y ,必要时引入其他相关辅助变量,并用x 、y 和辅助变量表示各相关量,然后根据问题已知条件,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函数最值问题,即所谓建立数学模型;③利用数学的方法将得到的常规函数问题(即数学模型)予以解答,求得结果;④将所得结果再转译成具体问题的答案.例2求函数y =|x +2|-|x -2|的最小值.分析:思路1: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函数最小值的几何意义,写出函数的最小值;思路2: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转化为数轴上的几何问题:数轴上到±2两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解:方法1(图象法):y =|x +2|-|x -2|=⎩⎪⎨⎪⎧ -4,2x ,4, x≤-2,-2<x<2,x≥2.其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得,函数的最小值是-4,最大值是4.方法2(数形结合法):函数的解析式y =|x +2|-|x -2|的几何意义是:y 是数轴上任意一点P 到±2的对应点A 、B 的距离的差,即y =|PA|-|PB|,如下图所示,观察数轴可得-|AB|≤|PA|-|PB|≤|AB|,即函数y =|x +2|-|x -2|有最小值-4,最大值4.点评: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图象法:如果能够画出函数的图象,那么可以依据函数最值的几何意义,借助图象写出最值.其步骤是:①画函数的图象;②观察函数的图象,找出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并确定它们的纵坐标;③由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纵坐标写出函数的最值.数形结合法:如果函数的解析式含有绝对值或根号,那么能将函数的解析式赋予几何意义,结合图形利用其几何意义求最值.其步骤是:①对函数的解析式赋予几何意义;②将函数的最值转化为几何问题;③应用几何知识求最值.例3定义在(-1,1)上的函数f(x)满足:对任意x 、y ∈(-1,1),都有f(x)+f(y)=f(x +y 1+xy). (1)求证:函数f(x)是奇函数;(2)若当x ∈(-1,0)时,有f(x)>0,求证:f(x)在(-1,1)上是减函数.分析:(1)定义法证明,利用赋值法获得f(0)的值进而取x =-y 是解题关键;(2)定义法证明,其中判定x 2-x 11-x 1x 2的范围是关键. 证明:(1)函数f(x)定义域是(-1,1),由f(x)+f(y)=f(x +y 1+xy ),令x =y =0,得f(0)+f(0)=f(0+01+0), ∴f(0)=0.令y =-x ,得f(x)+f(-x)=f(x -x 1-x 2)=f(0)=0, ∴f(-x)=-f(x).∴f(x)为奇函数.(2)先证f(x)在(0,1)上单调递减,令0<x 1<x 2<1,则f(x 1)-f(x 2)=f(x 1)+f(-x 2)=f(x 1-x 21-x 1x 2)=f(-x 2-x 11-x 1x 2), ∵0<x 1<x 2<1,∴x 2-x 1>0,1-x 1x 2>0.∴x 2-x 11-x 1x 2>0. 又(x 2-x 1)-(1-x 1x 2)=(x 2-1)(x 1+1)<0,∴0<x 2-x 1<1-x 1x 2.∴-1<-x 2-x 11-x 1x 2<0.由题意知f(-x 2-x 11-x 1x 2)>0, ∴f(x 1)>f(x 2).∴f(x)在(0,1)上为减函数.又f(x)为奇函数,∴f(x)在(-1,1)上也是减函数.点评:对于抽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问题,必用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来解决,即定义法是解决抽象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问题的通法;判断抽象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时,在依托定义的基础上,用好赋值法,注意赋值的科学性、合理性.知能训练1.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条件f(0)=1和f(x +1)-f(x)=2x.(1)求f(x);(2)求f(x)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1)由于已知f(x)是二次函数,用待定系数法求f(x);(2)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写出最值.解:(1)设f(x)=ax 2+bx +c ,由f(0)=1,可知c =1.而f(x +1)-f(x)=[a(x +1)2+b(x +1)+c]-(ax 2+bx +c)=2ax +a +b.由f(x +1)-f(x)=2x ,可得2a =2,a +b =0.因而a =1,b =-1.故f(x)=x 2-x +1.(2)∵f(x)=x 2-x +1=(x -12)2+34, ∴当x ∈[-1,1]时,f(x)的最小值是f(12)=34,f(x)的最大值是f(-1)=3. 2.已知函数f(x)对任意x 、y ∈R 都有f(x +y)=f(x)+f(y),且x >0时,f(x)<0,f(1)=-2.(1)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2)当x ∈[-3,3]时,函数f(x)是否有最值?如果有,求出最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中的函数f(x)是抽象函数,则用定义法判断f(x)的奇偶性和单调性.(1)首先利用赋值法求得f(0),再利用定义法判断f(x)的奇偶性;(2)利用定义法判断函数f(x)在[-3,3]内的单调性,利用单调法求出最值.解:(1)∵f(x +y)=f(x)+f(y),∴f(0)=f(0)+f(0).∴f(0)=0.而0=x -x ,因此0=f(0)=f(x -x)=f(x)+f(-x),即f(x)+f(-x)=0f(-x)=-f(x).∴函数f(x)为奇函数.(2)设x 1<x 2,由f(x +y)=f(x)+f(y),知f(x 2-x 1)=f(x 2)+f(-x 1)=f(x 2)-f(x 1),∵x 1<x 2,∴x 2-x 1>0.又当x >0时,f(x)<0,∴f(x 2-x 1)=f(x 2)-f(x 1)<0.∴f(x 2)<f(x 1).∴f(x 1)>f(x 2).函数f(x)是定义域上的减函数,当x ∈[-3,3]时,函数f(x)有最值.当x =-3时,函数有最大值f(-3);当x =3时,函数有最小值f(3).f(3)=f(1+2)=f(1)+f(2)=f(1)+f(1+1)=f(1)+f(1)+f(1)=3f(1)=-6,f(-3)=-f(3)=6.∴当x =-3时,函数有最大值6;当x =3时,函数有最小值-6.拓展提升问题:某人定制了一批地砖.每块地砖(如图甲所示)是边长为0.4米的正方形ABCD ,点E 、F 分别在边BC 和CD 上,△CFE 、△ABE 和四边形AEFD 均由单一材料制成,制成△CFE 、△ABE 和四边形AEFD 的三种材料的每平方米价格之比依次为3∶2∶1.若将此种地砖按图乙所示的形式铺设,能使中间的深色阴影部分成四边形EFGH.(1)求证: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2)E 、F 在什么位置时,定制这批地砖所需的材料费用最省?甲 乙分析:(1)由于四块地砖拼出了四边形EFGH ,只需证明△CFE 、△CFG 、△CGH 、△CEH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2)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设CE =x ,每块地砖的费用为W ,求出函数W =f(x)的解析式,转化为讨论求函数的最小值问题.解:(1)图乙可以看成是由四块图甲所示地砖绕点C 按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则有CE =CF ,∠ECF =90°,∴△CF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同理可得△CFG 、△CGH 、△CEH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2)设CE =x ,则BE =0.4-x ,每块地砖的费用为W ,设制成△CFE 、△ABE 和四边形AEFD 三种材料的每平方米价格依次为3a 、2a 、a(元),W =12x 2·3a +12×0.4×(0.4-x)×2a +[0.16-12x 2-12×0.4×(0.4-x)]a =a(x 2-0.2x +0.24)=a[(x -0.1)2+0.23](0<x <0.4).由于a >0,则当x =0.1时,W 有最小值,即总费用为最省,即当CE =CF =0.1米时,总费用最省.课堂小结本节课总结了第二章的基本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归纳了常见的解题方法.作业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R,且对任意a、b∈R,都有f(a+b)=f(a)+f(b),并且当x >0时,f(x)<0恒成立,f(1)=-1.(1)证明函数y=f(x)是R上的减函数;(2)证明函数y=f(x)是奇函数;(3)求函数y=f(x)在[m,n](m、n∈Z,m<n)的值域.分析:(1)利用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2)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奇偶性,只需证明f(-x)=-f(x);(3)利用单调法求函数的的值域.解:(1)设x1、x2∈R,且x1<x2,由题意得f(x2)=f[x1+(x2-x1)]=f(x1)+f(x2-x1).∴f(x1)-f(x2)=-f(x2-x1).∵x1<x2,∴x2-x1>0.又∵当x>0时,f(x)<0恒成立,∴f(x2-x1)<0.∴f(x1)-f(x2)>0.∴函数y=f(x)是R上的减函数.(2)令a=x,b=-x,得f(x-x)=f(x)+f(-x),即f(x)+f(-x)=f(0).令a=b=0,得f(0)=f(0)+f(0),∴f(0)=0.∴f(x)+f(-x)=0.∴函数y=f(x)是奇函数.(3)由(1)得函数y=f(x)在[m,n]上是减函数,则有f(n)≤f(x)≤f(m).∵对任意a、b∈R,都有f(a+b)=f(a)+f(b),∴f(m)=f[(m-1)+1]=f(m-1)+f(1)=f(m-2)+2f(1)=…=mf(1)=-m,同理有f(n)=-n.∴函数y=f(x)在[m,n](m、n∈Z,m<n)上的值域是[-n,-m].设计感想本节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了两点:一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学习;二是为了满足高考的要求,对教材内容适当拓展,例如关于函数值域的求法,教材中没有专题学习,本节课对此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备课资料知识点总结——函数概念及性质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应熟练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换元法、配方法、判别式法、单调性法等.3.函数图象知识归纳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即记为C={P(x,y)|y=f(x),x∈A}.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画法:①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②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作用:直观地看出函数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发现解题中的错误.4.区间的概念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无穷区间;区间的数轴表示.5.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B”.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 的原象.注意: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1)集合A、B及对应法则f 是确定的;(2)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3)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①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②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③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6.函数表示法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成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称为f、g的复合函数.7.函数单调性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 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总有f(x1)<f(x2).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定义法,任取x1、x2∈D,且x1<x2;作差f(x1)-f(x2);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如下: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8.函数的奇偶性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注意: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可能没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确定f(-x)与f(x)的关系;作出相应结论: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再根据定义判定.有时判定f(-x)=±f(x)比较困难,可考虑根据是否有f(-x)±f(x)=0或f(x)f(-x)=±1来判定,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10.函数最大(小)值方法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利用图象;利用函数单调性;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设计者:张新军)。

函数教材分析解读

函数教材分析解读

《函数》教材分析1、哪儿发生变化,哪没变?从教材内容,(或添加、删减),内容没变,但是呈现方式发生改变,体现的理念变化,为什么这么变?实际上是要学有用的数学,身边的数学,应用数学,学是为了用,设计思想,体现的理念。

做数学,让学生参与。

2、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分析出来,要将知识串起来。

3、变化的内容引起呈现方式的变化,技术所起的作用。

技术的使用,引起学习方式的改变,怎么用?明确指出需要用技术的地方,形与数要结合。

使用技术到非用不可,举例说明。

重点!“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高中阶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

学生将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问题。

”二、内容安排:函数这章教材共分个大节:第一大节是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一般性质;第二大节是指数与指数函数;第三大节是对数与对数函数;第四大节是函数的应用举例和实习作业。

1、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中学的函数教学大致为三个阶段,初中初步探讨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的表示法、函数图象,并具体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本章及三角函数的学习是函数教学的第二阶段,是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用集合、映射的思想理解函数的一般定义,通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后续的三角函数,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函数知识,并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

第三阶段在选修部分,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是函数及其应用的深化与提高。

高中的函数知识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讲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的表示法、并学习函数的一般性质。

从映射的概念看,函数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A、B是非空数集),映射是特殊的对应,函数是特殊的映射,反函数也是映射。

2、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有理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是不困难的。

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章《函数》的认识解读

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章《函数》的认识解读

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章《函数》的认识一、 函数函数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不仅是学习中学数学后继内容的基础, 而且也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同时,函数这部分学习内容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 法也广泛地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全过程和其它学科之中。

因此,对本章内容力求学习得更 好一些。

函数这一章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函数, 主要介绍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 象间的关系。

这部分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

第二单元:指数与指数函数 第三单元:对数与对数函数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函数应用举例,为全章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2.1 函数 关于函数的定义设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y ,如果对于x 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称y 是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函数的三大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必须三个要素完全一致。

2.2函数的表示方法: ① 解析法:两个变量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等式叫做解析式; ② 列表法; ③图象法。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只不过在不同子区间对应法则不同而矣。

甚至函数图象处 处不连续,也可看作分段函数。

如何确定常见函数的定义域?(1 )当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实数集R ;(2 )当f(x)是分式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0的x 取值的集合(R 的子集);(3 )当f(x)是二次根式(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取非负值的x 取值的集合(R 的子集);(4 )当f(x)是由几个数学式子组成时,定义域是使各个式子都有意义的x 取值的集合(R 的子集);(5 )当f(x)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时, 应考虑在这实际问题中 x 取值的意义。

例 1. 已知 f(x+1)= x 2 6x 2,求 f(0),f(x).D(x)= ;1(x 为有理数),、、0(x 为无理数)解:当x= — 1 时,x+仁0 , f(0)= f( —1+1)= ( —1)2+6( —1)+2=—3.法一:变量代换令X+仁t ,则x=t — 1 ,2f(t)=( t — 1) +6(t — 1)+22=t +4 t — 32f(x) = x +4 x — 3. f(0) = — 3.法二:配凑法2f(x+1) =( x +2x+1)+(4 x+4)+2 — 5=(x+1)2+4(x+1) — 32f(x) = x +4 x — 3.例2己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 1〕,求函数f(2x)和f(x+1)的定义域.11解:0? 2x? 1= 0? x? ,••• f(2x)的定义域为〔0,〕.220? x+1 ? 1= — 1? x? 0, •f(x+1)的定义域•为〔—1, 0〕.例3求函数y = x - . 1 - 2x 的值域•2.3 函数的单调性什么叫做函数的单调性?设给定区间B 上的函数f(x),对任x 1, X 2€ B (x 1< x 2),如果都有f(xj < f(X 2),那么称函数f(x)在间B 上是增函数, 如果都有f(Xj > f(X 2),那么称函数f(x)在间B 上是减函数. 可以表述为:(X 1 — X 2)〔 f(x 1) — f(X 2)〕> 0为增函数,(X 1 — X 2)〔 f(x 1)— f(X 2)〕< 0 为减函数,如果函数f(x)在某区间B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称f(x)在区间B 上具有俨格的)单调性,并把区间 B 叫做f(x)的单调区间.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整体性之一1 2 1 X t+(t? 0).22y 二-1 1 —t E(t 1)21 (t? 0)22 2 故值域为〔 ——1〕.2求值域的方法:观察、配方、换兀、"法等。

全国技工院校数学第七册上册第二章函数教学大纲

全国技工院校数学第七册上册第二章函数教学大纲

全国技工院校数学第七册上册第二章函数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第二章函数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3. 能运用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表示、图象表示、表格表示)
2. 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3. 函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判断,以及如何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函数图象,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性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与练习
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尝试用函数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

3. 阅读相关的数学资料,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2019届高一数学 第二章《函数概念》说课教案

2019届高一数学 第二章《函数概念》说课教案

我报名次,学生提供分数。
名次
1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情景 2:西康高速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80 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y 与行驶时间 x 之间的关系式为:y=80x
情景 3:安康市一天 24 小时内的气温随时间变化图:(图略)
提问(1):这三个例子中都涉及到了几个变化的量?(两个)
提问(2):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将如何?(它的
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 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 质。
三、重难点分析确定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 该是本章的难点。 四、教学基本思路及过程 本节课《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 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借助小黑板)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 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 依据。 ⑴ 学情分析
[设计意图]首先对求函数的定义域进行方法引导,偶次方根必需注意的地方,其次,通过 (2)(3)两道题,强调只有对应法则与定义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相同的函数。而与函 数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进一步理解函数符号的本质内涵。 例 3、试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1) f (x) (x 2)2 1, x {1,0,1,2,3} (2) f (x) (x 2)2 1
我通过对一系列问题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对 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时间分配合理,为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也可将某些问题改成判 断题。在学生分析、归纳、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理解的偏差,教师应给予恰当 的梳理。

第2章函数教材分析.docx

第2章函数教材分析.docx

第二章函数教材分析本章为函数,分三个单元共10节,内容如下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举例.木章共需3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 1函数约3课时2.2函数的表示方法约2时2.3函数单调性约2课时2. 4反函数约3课时2. 5指数约3课时2.6指数函数约3课时2. 7对数约3课时2.8对数函数约3课时2.9函数的应用举例约4课时实习作业约1课时小结与复习约3课时内容少耍求函数是数学的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进一步学习的数学分析,包括极限理论、微分学、积分学、微分方程乃至泛函分析等高等学校开设的数学基础课程, 无一不是以函数作为基木概念和研究对象的•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等学科也是以函数的基础知识作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函数的教学内容蕴涵看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是対学牛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好素材•函数的思想方法也广泛地诊透到中学数学的全过程和其他学科屮.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它与中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密切相关,初中代数中的“函数及其图象”就属于函数的内容,高中数学中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内容的主体,通过这些函数的研究,能够认识函数的性质、图象及其初步的应用•后续内容的极限、微积分初步知识等都是函数的内容•数列可以看作整标两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反映的点对(n, an)都分布在直线y = kx+b的图彖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也可以看作关于n(neN)的二次函数关系式, 等比数列的内容也都属于指数函数类型的整标函数•中学的其他数学内容也都为函数内容有关.函数在中学教材中是分三个阶段安排的•第一阶段是在初中代数课本内初步讨论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函数图象的绘制等,并具体地讨论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通过计算函数值、研究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慨念和性质,理解函数的概念,并用描点法可以绘制相应函数图象•木章以及第四章三角函数的内容是小学函数教学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即用集合、映射的思想理解函数的一般定义,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在此棊础上研究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从而使学牛在笫二阶段函数的学习屮获得较为系统的两数知识,并初步培养了学牛的函数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在木章教学中完成第三阶段的函数教学是在高中三年级数学的限定选修课中安排的,选修I的内容有极限与导数,选修II的内容有极限、导数、积分,这些内容是函数及其应用研究的深化和提高,也是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工农业生产需要貝备的基础知识.(一)内容安排第i单元是函数,包括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等4节,是全章的基础.本章的函数是用初中代数中的“对应”來描述的函数概念,这两个函数定义反映了两数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高一学牛的数学知识较少,接受能力有限,用原始概念“对■应” 一词来描述函数定义是合适的•而且有利于初屮和高中知识的白然过渡和衔接.映射是在学习完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概念Z后学习的•它是两个集合的元素与元素的对应关系的一个基木概念•学习集合的映射概念的目的主要为了进- 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映射屮涉及的“原象的集合A” “象的集合以及“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法则f ”可以更广泛的理解•集合A、B不仅仅是数集,还可以是点集、向量的集合等,本章主要是指数的集合•随着内容的增多和深入,可以逐渐加深对映射概念的理解,例如实数对与平血点集的对应,1111线与方程的对应等都是映射的例子•映射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屮学函数教材研究的函数性质主耍有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以及连续性等,本章研究的单调性是从观察函数图象的特性,然后给出一般的定义,作为代数方面证明的开始和基础•这也是学生接受的难点所在•奇偶性、周期性是结合三角函数内容讲授的,连续性安排在函数极限Z后学习•这样一是为了分散难点,另外一方面结合具体函数讲授能够直接应用,也有利于巩固这些知识的学习.反函数也是函数,因为它符合函数的定义•反函数的概念只能以变量及对应关系來说明它的含义•中学里讲授的函数内容主要以解析式表示的函数为主,因此,求反函数主要借助初屮学习的方程知识来解决,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是观察具体两数的图象给出了结论,学生接受起來也不难.第二单元是指数与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z—,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在本章学习完函数概念和两个基本性质Z后较为系统地研究的第一个初等函数.为了学习指数函数应该将初中学过的指数概念进行扩展,初屮代数屮学习了正整数指数、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木章在此基础上将指数概念扩充到有理指数幕,并给出了有理指数幕的运算性质•在分数指数幕概念Z 后,新课本也注明“若a>0, P是一个无理数,则即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 为高中三年级限定选修课学习导数时做准备.指数函数的概念从实际问题引入,这样既说明指数函数的概念来源于客观实际,也便于学生接受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宜观图形•指数函数的性质是利用图彖总结出来的,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其性质和研究变化规律•本节安排的图象的平行移动的例题,一是为了与初屮讲二次函数图象的变化相呼应,二是为以后各章学习函数或向量的平移做些准备.第三单元是对数与对数函数•对数产牛于17世纪初叶,为了适应航海事业的发展,需要确定航程和船舶的位置,为了适应天文事业的发展,需要处理观测行星运动的数据,就是为了解决很多位数的数字繁杂的计算而产生了对数•恩格斯曾把对数的发明与解析几何学的产生、微积分学的创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今天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以及航天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对数进行大数的计算功能的历史使命已基木完成,已被新的运算工具所取代,因此屮学对于传统的对数内容进行了人量的删减但对数函数应用还是广泛的,后续的教学内容也经常用到.本单元讲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的口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对数函数•对数概念与指数概念冇关,是在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定义的,在一般对数定义logaN(a>0, 1)之后,给岀两个特殊的对数:一个是当底数a二10时,称为常用对数,简记作1 gN二b ;另一个是底数a二e(—个无理数)时,称为自然对数,简记作InN二b・这样既为学生以后学习或读冇关的科技书给出了初步知识,也使教材人人简化,只保留到学习对数函数知识够用即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教材是根据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间关于直线y二x对称的性质,引入对数两数的定义和相应的性质JIJ这种讲法,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牛:对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便于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相对照,教材紧扣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个木质联系来讲述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的.函数应用举例是本章教材的最后一节,是全章综合知识的运用•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Z后,安排这节内容•本节共选三个例题.例1是建立函数关系式,这是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函数应用极其重要的关键的一步•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或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建立函数关系•这类问题往往学牛容易接受,传统的中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这方而的题冃•另一类是通过观察、实验建立函数关系,如经验公式就加于这类问题,口由落体的公式也是加于这类问题,这类问题较难,本节教材没冇涉及此类问题•対于学有余力的学牛•可以介绍些课外阅读材料來训练这方而的能力,但教学上不要提高这方而的耍求而讲授这类问题.例2是增长率计算的问题.例题中给出的公式y二N(l+P)x的应用非常广泛•复利的计算是这方面的问题,英他如人口增氏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等都属于这方面的问题,口常生活屮遇到的销伟利润的计算也会涉及这类问题.例3是物理方面的问题,这是给出函数关系式,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参数的问题•这类问题涉及方程纽的知识和比较复杂的计算・函数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这里只通过儿个简单的例题了以说明•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是高屮数学教学培养能力的总的目的Z—,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本节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儿何图形的函数关系建立、增长率的计算、物理大气压强公式的运用等实际问题的教学,以及课后配备的练习、习题的训练, 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要求1.理解函数概念,了解映射的概念;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并能利用两数的性质简化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了解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幕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幕的运算性质;5.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6.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7.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彖和性质;8.能够运用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9.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在解题和证题过程中,通过运用有关的概念和运用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揭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Z间的内在联系, 以及指数少对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Z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联系实际地引入问题和解决简单的带有实际意义的某些问题,培养学主川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屮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注意与初小内容的衔接函数这章内容是与初中数学最近的结合点•如果初屮代数中的内容没有学习好或遗忘的过多,学习本章就冇障碍•本章很多内容都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讲授的,如函数概念,耍在讲授Z前复习好初中函数及其图彖的主耍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函数图彖的描绘,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等:又如指数概念的扩充,如果没冇正整数指数幕、零指数幕、负整数指数幕的基础知识,冇理数指数幕就无法给出,运算性质也是如此,因此在本章教学屮要注意与初中所学的有关内容的联系,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和过渡工作.(二)注意数形结合木章的内容屮图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函数图象对于研究函数的性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可以总结出函数的性质•函数与反函数的函数图彖的关系也是通过图彖变化特点来归纳的性质,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木身就是由函数图象给出的•所以在木章教学屮要特别注意利用函数图象,使学生不仅能从图象观察得到相应的性质,同时在研究性质时也耍有函数图象来印证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耍注意培养学生绘制某些简单函数图彖的技能,记住某些常见的函数图彖的草图,养成利用函数图彖來说明函数的性质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三)注意与其他章内容的联系本章是在集合与简易逻辑Z后学习的,映射概念本身就属于集合的知识•因此,要经常联系前一章的内容来学习木章,又如学会二次不等式解集的表示就要用到求函数的定义域或表示值域等知识上來•简易逻辑中的充要条件在本章中就要用到•同样本章学到的知识将在后续内容也要经常用到•因此,要注意与其他章节的联系,也要注意联系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来丰富和巩固木章的内容•课题:2JJ也数一鬲数的統含教学目的:1.理解两数的定义;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索;2.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吋.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函数是数学的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进一步学习的数学分析,包括极限理论、微分学、积分学、微分方程乃至泛函分析等高等学校开设的数学基础课程, 无一不是以函数作为基本概念和研究对彖的•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等学科也是以函数的基础知识作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函数的教学内容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好素材•函数的思想方法也广泛地诊透到中学数学的全过程和其他学科中.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它与中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密切相关,初中代数中的“函数及其图象”就属于函数的内容,高屮数学屮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内容的主体,通过这些函数的研究,能够认识函数的性质、图 彖及其初步的应用•后续内容的极限、微积分初步知识等都是函数的内容•数列可 以看作整标函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反映的点对(n, a”)都分布在直线y=kx+b 的 图象上,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也可以看作关于n(neN)的二次函数关系式, 等比数列的内容也都属于指数函数类型的整标函数•屮学的其他数学内容也都 与函数内容有关.本节的函数是用初屮代数屮“对应”来描述的函数概念,高一学生的数学 知识较少,接受能力有限,用原始概念“对应” 一•词来描述函数定义是合适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中(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小学过哪些函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屮有两个变量x 和y,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 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 収值的 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口变量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 合叫做函数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初小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两数、二次函数等.问题1: y = \ (XG /?)是函数吗?2X问题2: y = x 与y =—是同一函数吗?x二、讲解新课:(一)函数的有关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观察对应:个兀,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兀)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记作),=/(兀),xe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y = /(x)的定义域;与兀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eA} (cB)叫做函数y=f(x) 的值域.函数符号y = f(x)表示“y是x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X).(1)函数实际上就是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特殊对应f : A T B这里A,B为非空的数集.(2)A:定义域,原象的集合;{/(X)I XG A}:值域,象的集合,其小{/(x) \ x e A}C B : f :对应法则,x G A , y wB(3)函数符号:y = /(x)是兀的函数,简记/(x)(二)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一次函数/(x) = ax + b (a 0)淀义域R,值域R;2.反比例函f(x)= £伙H 0):定义域{x I X H o},值域{x I X H o};3.二次函数/(x) = ax2 4-fex + c (a 0):定义域R值域:当a> 0时,当<°时・,[yly 5滋°_戸)4a L 4a (三)函数的值:关于两数值f(a)例:/(X)= X2+3X+1贝ij f(2)=22+3X2+l = ll注意: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函数-教材分析————————————————————————————————作者: ————————————————————————————————日期:ﻩ第二章函数教材分析本章为函数,分三个单元共10节,内容如下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本章共需3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1函数约3课时2.2函数的表示方法约2时2.3函数单调性约2课时2.4反函数约3课时2.5 指数约3课时2.6指数函数约3课时2.7对数约3课时2.8 对数函数约3课时2.9 函数的应用举例约4课时实习作业约1课时小结与复习约3课时一、内容与要求函数是数学的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进一步学习的数学分析,包括极限理论、微分学、积分学、微分方程乃至泛函分析等高等学校开设的数学基础课程,无一不是以函数作为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的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等学科也是以函数的基础知识作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函数的教学内容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好素材函数的思想方法也广泛地诊透到中学数学的全过程和其他学科中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它与中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密切相关,初中代数中的“函数及其图象”就属于函数的内容,高中数学中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内容的主体,通过这些函数的研究,能够认识函数的性质、图象及其初步的应用后续内容的极限、微积分初步知识等都是函数的内容数列可以看作整标函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反映的点对(n,an)都分布在直线y=kx+b的图象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也可以看作关于n(n∈N)的二次函数关系式,等比数列的内容也都属于指数函数类型的整标函数中学的其他数学内容也都与函数内容有关函数在中学教材中是分三个阶段安排的第一阶段是在初中代数课本内初步讨论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函数图象的绘制等,并具体地讨论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通过计算函数值、研究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慨念和性质,理解函数的概念,并用描点法可以绘制相应函数图象本章以及第四章三角函数的内容是中学函数教学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即用集合、映射的思想理解函数的一般定义,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从而使学生在第二阶段函数的学习中获得较为系统的函数知识,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函数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在本章教学中完成第三阶段的函数教学是在高中三年级数学的限定选修课中安排的,选修Ⅰ的内容有极限与导数,选修Ⅱ的内容有极限、导数、积分,这些内容是函数及其应用研究的深化和提高,也是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工农业生产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一)内容安排第一单元是函数,包括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等4节,是全章的基础本章的函数是用初中代数中的“对应”来描述的函数概念,这两个函数定义反映了函数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高一学生的数学知识较少,接受能力有限,用原始概念“对应”一词来描述函数定义是合适的而且有利于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自然过渡和衔接映射是在学习完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概念之后学习的它是两个集合的元素与元素的对应关系的一个基本概念学习集合的映射概念的目的主要为了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映射中涉及的“原象的集合A”“象的集合B”以及“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法则f”可以更广泛的理解集合A、B不仅仅是数集,还可以是点集、向量的集合等,本章主要是指数的集合随着内容的增多和深入,可以逐渐加深对映射概念的理解,例如实数对与平面点集的对应,曲线与方程的对应等都是映射的例子映射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中学函数教材研究的函数性质主要有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以及连续性等,本章研究的单调性是从观察函数图象的特性,然后给出一般的定义,作为代数方面证明的开始和基础这也是学生接受的难点所在奇偶性、周期性是结合三角函数内容讲授的,连续性安排在函数极限之后学习这样一是为了分散难点,另外一方面结合具体函数讲授能够直接应用,也有利于巩固这些知识的学习反函数也是函数,因为它符合函数的定义反函数的概念只能以变量及对应关系来说明它的含义中学里讲授的函数内容主要以解析式表示的函数为主,因此,求反函数主要借助初中学习的方程知识来解决,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是观察具体函数的图象给出了结论,学生接受起来也不难第二单元是指数与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在本章学习完函数概念和两个基本性质之后较为系统地研究的第一个初等函数为了学习指数函数应该将初中学过的指数概念进行扩展,初中代数中学习了正整数指数、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本章在此基础上将指数概念扩充到有理指数幂,并给出了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在分数指数幂概念之后,新课本也注明“若a>0, 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为高中三年级限定选修课学习导数时做准备指数函数的概念从实际问题引入,这样既说明指数函数的概念来源于客观实际,也便于学生接受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直观图形指数函数的性质是利用图象总结出来的,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其性质和研究变化规律本节安排的图象的平行移动的例题,一是为了与初中讲二次函数图象的变化相呼应,二是为以后各章学习函数或向量的平移做些准备第三单元是对数与对数函数对数产生于17世纪初叶,为了适应航海事业的发展,需要确定航程和船舶的位置,为了适应天文事业的发展,需要处理观测行星运动的数据,就是为了解决很多位数的数字繁杂的计算而产生了对数恩格斯曾把对数的发明与解析几何学的产生、微积分学的创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今天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以及航天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对数进行大数的计算功能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已被新的运算工具所取代,因此中学对于传统的对数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但对数函数应用还是广泛的,后续的教学内容也经常用到本单元讲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对数函数对数概念与指数概念有关,是在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定义的,在一般对数定义logaN(a>0,a≠1)之后,给出两个特殊的对数:一个是当底数a=10时,称为常用对数,简记作lgN=b ;另一个是底数a=e(一个无理数)时,称为自然对数,简记作lnN =b这样既为学生以后学习或读有关的科技书给出了初步知识,也使教材大大简化,只保留到学习对数函数知识够用即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教材是根据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间关于直线y=x对称的性质,引入对数函数的定义和相应的性质用这种讲法,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便于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相对照,教材紧扣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个本质联系来讲述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的函数应用举例是本章教材的最后一节,是全章综合知识的运用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之后,安排这节内容本节共选三个例题例1是建立函数关系式,这是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函数应用极其重要的关键的一步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或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建立函数关系这类问题往往学生容易接受,传统的中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这方面的题目另一类是通过观察、实验建立函数关系,如经验公式就属于这类问题,自由落体的公式也是属于这类问题,这类问题较难,本节教材没有涉及此类问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介绍些课外阅读材料来训练这方面的能力,但教学上不要提高这方面的要求而讲授这类问题例2是增长率计算的问题.例题中给出的公式 y=N(1+P)x 的应用非常广泛复利的计算是这方面的问题,其他如人口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等都属于这方面的问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销售利润的计算也会涉及这类问题例3是物理方面的问题,这是给出函数关系式,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参数的问题这类问题涉及方程组的知识和比较复杂的计算函数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这里只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予以说明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是高中数学教学培养能力的总的目的之一,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本节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几何图形的函数关系建立、增长率的计算、物理大气压强公式的运用等实际问题的教学,以及课后配备的练习、习题的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要求1.理解函数概念,了解映射的概念;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并能利用函数的性质简化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了解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5.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6.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7.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8.能够运用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9.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在解题和证题过程中,通过运用有关的概念和运用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揭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指数与对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联系实际地引入问题和解决简单的带有实际意义的某些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注意与初中内容的衔接函数这章内容是与初中数学最近的结合点如果初中代数中的内容没有学习好或遗忘的过多,学习本章就有障碍本章很多内容都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讲授的,如函数概念,要在讲授之前复习好初中函数及其图象的主要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函数图象的描绘,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等;又如指数概念的扩充,如果没有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基础知识,有理数指数幂就无法给出,运算性质也是如此,因此在本章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所学的有关内容的联系,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和过渡工作(二)注意数形结合本章的内容中图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函数图象对于研究函数的性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可以总结出函数的性质函数与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关系也是通过图象变化特点来归纳的性质,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本身就是由函数图象给出的所以在本章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函数图象,使学生不仅能从图象观察得到相应的性质,同时在研究性质时也要有函数图象来印证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绘制某些简单函数图象的技能,记住某些常见的函数图象的草图,养成利用函数图象来说明函数的性质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三)注意与其他章内容的联系本章是在集合与简易逻辑之后学习的,映射概念本身就属于集合的知识因此,要经常联系前一章的内容来学习本章,又如学会二次不等式解集的表示就要用到求函数的定义域或表示值域等知识上来简易逻辑中的充要条件在本章中就要用到同样本章学到的知识将在后续内容也要经常用到因此,要注意与其他章节的联系,也要注意联系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来丰富和巩固本章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