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三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sppt课件

合集下载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因子假说
孟德尔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遗传 因子(基因)假说,认为: •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且每对相对性状由 一对遗传因子(等位基因)控制; • 基因有显隐形之分,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而隐性性 状由隐性基因控制;只要细胞中有一个显性因子,生物个 体就表现显性性状。 • 基因在二倍体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 形成生殖细胞时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受 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基本概念
• 杂交:不同个体间的交配 • 杂种:由两个基因型不相同的配子结合成
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 F1: 杂交(杂种)第一代,或称子一代 • F2: 杂交(杂种)第二代,或称子二代
一、遗传的第一定律
• 发现者:是遗传学的伟大创始人-格里戈.约翰.孟德尔 (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1884)通过对一对相对 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的。
主要结果
• F1(杂种一代)的花色全部为红色; • F2(杂种二代)有两种类型的植株,一种开红花,
一种开白花;并且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接 近3:1。 • 反交与正交结果完全一致,表明:F1、F2的性状 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与哪一个亲本作母 本无关)。
结果分析
• F1代显示的是亲本红花性状,因此红花是显性性状,白花 是隐形性状。 及其分离行为,实质上就是通过隐性亲本来检测F1杂种的 基因型。
杂种F1基因型验证-测交法
思路:根据假设,F1的基因 型为Cc,如果用杂种F1与白 花植株(cc)杂交,那么就可以 据此推测测交后代应该有两种 基因型(Cc和cc),分别表现为 红花和白花,且比例为1:1。 如果测交实验得到的结果与推 测一致,则说明F1假设的基 因型(Cc)及其分离行为是 正确的。

第三章 孟德尔规律---遗传学课件

第三章 孟德尔规律---遗传学课件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遗传因子仅是一个理论的、抽象的概念。当时孟
德尔不知道遗传因子的物质实体是什么,如何实现 分离。 遗传因子分离行为仅仅是孟德尔基于豌豆7对相 对性状杂交试验中所观察到的F1 、F2个体表现型及 F2性状分离现象作出的一种假设。 正因为如此,从孟德尔杂交试验到遗传因子假说 是一个高度理论抽象过程。所以当时几乎没有人能 够理解。如何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呢?
(1/4)表现隐性性状F2个体基 因型为隐性纯合,如白花F2 为cc; 2) (3/4)表现显性性状F2个体中: 1/3是纯合体(CC)、2/3是杂合 体(Cc); 推测:在显性(红花)F2中: 1/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 离,其F3均开红花; 2/3自交后代将发生性状
F2 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现推测
淀粉粒性状的花粉鉴定法
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直链淀粉,
而含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支链淀粉: Wx直链淀粉(稀碘液) 蓝黑色 wx支链淀粉(稀碘液) 红棕色 用稀碘液处理玉米(糯性×非糯 性)F1(Wxwx)植株花粉,在显微镜下 观察,结果表明: 花粉粒呈两种不同颜色的反应; 蓝黑色:红棕色≈1:1。 结论:分离规律对F1基因型及基因 分离行为的推测是正确的
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
如果两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而两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等于各个事件单独发生概率的乘积(概率定律); 因此在F2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四种类型的理
论比例 (概率)应该如下图所示;
实际试验结果与理论比例的比较。
3 1 黄色 : 绿色 4 4 3 1 圆粒 : 皱粒 4 4 9 3 3 1 黄圆 : 黄皱 : 绿圆 : 绿皱 16 16 16 16
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遗传的基本规律》课件

《遗传的基本规律》课件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染 色体和基因,揭示了遗传信息 的载体和传递机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双螺旋结构,为现代遗传 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 划启动,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 的全部DNA序列,为疾病诊断 、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深入的见 解。
02
遗传物质基础
DNA的结构和功能
转基因技术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有益基因导 入作物中,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转 基因作物。
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
基因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和修饰,实现定向进化、基因表 达调控等功能。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组织中,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基因引起的疾病 。基因治疗在某些遗传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总结词
解释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它们在 遗传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基因是染色体上携带遗传信息的片段 ,它们通过编码蛋白质或RNA分子来 发挥功能。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结构 ,负责储存基因。
03孟德尔遗传定律 Nhomakorabea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总结词:科学先驱
详细描述:孟德尔出生于奥地利,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 传定律。
05
遗传与环境
遗传与环境对表型的影响
遗传因素
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分子,影 响个体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即表 型。
VS
环境因素
环境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或者直接作用 于个体,也影响表型。
表型可塑性和进化
表型可塑性
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 表型特征。
进化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适应环境的表型得以保 留并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实现物种的进化。

解读遗传的基本规律

解读遗传的基本规律

解读遗传的基本规律
基因遗传规律有三大规律,分别是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交换定律。

第一规律,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活动的,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第二规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就是当具有两对或者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此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第三个定律,就是连锁与互换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是指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成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定律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载体,通过交换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的顺序,呈直线排列。

遗传学遗传基本规律.pptx

遗传学遗传基本规律.pptx

1
卵形(111t2tt2 t)
第10页/共58页
显性上位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各自都有性状决定作用,其中一种基因为显性时对另一 种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显性上位作 用的F 2表现型分离比例为12:3:1。 燕2 麦中黑颖品系与黄颖品系杂交有以下结果:
P
黑颖(BByy) X 黄颖(bbYY)
亲本型高于理论数,重组型低于理论数。
(相引相)
第15页/共58页
p F1
F2
97 1 理论数 :
紫圆 × 红长 PPl l ppLL
紫长
PpLl
紫长 紫圆 红长
P-L-_ P-ll ppL-_
观察数 : 226
235.8 78.5 78.5
(相斥相)
红圆
ppll
95 26.2
亲本型高于理论第1数6页,/重共5组8页型低于理论数。
分析其基因型,上列杂交的遗传图解是: PPrr×ppRR→F1 :PpRr;→F2: PPRR(1),PpRR(2),PPRr(2),PpRr(4) PPrr(1),Pprr(2) ppRR(1),ppRr(2) ppr互作
互补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决定某种性状,而一种显性基因单独存在,和 没有显性基因存在时,决定另一种性状表现。
2.2 遗传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X2=Σ[(实得数-预期数)2/预期数] 适合度检验或卡平方检验 根据X2表中X2值及自由度n查P P>0.05时差异不显著; P<0.05有显著差异, P<0.01有极显著
差异 需多次实验,若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则应提出新的理论或假说,现有
很多统计软件.
第2页/共58页

初中生物遗传规律课件

初中生物遗传规律课件

初中生物遗传规律课件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个体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规律。

遗传规律揭示了生物种群及物种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本课件将介绍初中生物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1.1 DNA是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遗传物质的重要分子,由核酸链条组成,每个链条由碱基序列构成。

DNA分子携带着遗传信息,决定了个体的生长和发育。

二、基因的概念和特点2.1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是指可以决定一个性状的DNA片段,每个基因对应着一个具体的生物特征。

2.2 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序列的不同排列决定了不同的基因型,而基因型则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

三、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3.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孟德尔从豌豆实验中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隐性和显性遗传、分离规律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等。

3.2 分离规律当杂交个体自交繁殖时,第一代后代(F1代)表现为一种特征,而第二代后代(F2代)则表现出两种特征的比例,符合1:2:1的分离比例。

3.3 隐性和显性遗传某些基因以隐性的方式表现,只有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

而显性基因则可以在杂合子状态下表现出来。

四、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4.1 单基因遗传有些性状只由一个基因控制,如血型、耳垂形状等。

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单基因遗传。

4.2 多基因遗传大部分性状受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如人的身高、眼睛颜色等。

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多基因遗传,符合正态分布。

五、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5.1 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主要由突变原因和突变机制两个方面决定。

5.2 遗传变异的产生遗传变异指的是群体中个体间遗传性状的差异。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利于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提高。

六、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6.1 遗传工程的定义和应用遗传工程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调整,以达到特定目的的一种技术。

遗传工程已经在农业、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6.2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前景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的新兴技术。

第三章 连锁遗传规律

第三章 连锁遗传规律

2.2 相斥相
双隐性表型是重组型之一, ► 在F2代中,双隐性表型是重组型之一, 即A=(Q/2)2, Q=2×A1/2 / 在前面所述的香豌豆杂种F2代中, F2代中 ► 在前面所述的香豌豆杂种F2代中,A=1/419, / Q=2×(1/419)1/2 = 9.8 %, 即基因 -L之间的交换值为 即基因P- 之间的交换值为 之间的交换值为9.8 %. × / 实测的交换值依不同的试验条件及不同的取样而有一定的差异。 实测的交换值依不同的试验条件及不同的取样而有一定的差异。 最好能根据多次试验的结果来估算,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最好能根据多次试验的结果来估算,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二、基因定位
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数目及位置是随机的。 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数目及位置是随机的。 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就越大, 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就越大,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 反之,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 小;反之,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交 换值就越小。 换值就越小 通常用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 也称为遗传距离 相对距离, 通常用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传距离 1%的交换率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 的交换率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 (genetic distance)。以1%的交换率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 )

3.2 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摩尔根等人用果蝇的另外两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 摩尔根等人用果蝇的另外两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 得到以下结果: 得到以下结果:
灰身长翅× 正交:灰身长翅×黑体残翅 BBVV F1 bbvv 灰身长翅 BbVv 黑体残翅× 反交:黑体残翅×灰身长翅 bbvv 灰身长翅 BbVv
4032 149 152 4035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132张PPT)

孟德尔遗传定律(共132张PPT)
2022/9/16
测交法
31
2022/9/16
26
27
26
2022/9/16
24
25
22
26
自交法 ❖ 孟德尔用F2自交得出F3,由F3的表现型验证F2
的基因型,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分离,非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022/9/16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的自交验证
遗传型
2022/9/16
2022/9/16
2022/9/16
5. 孟德尔比例实现的条件
❖ 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系
❖ 控制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之间是完全显性,互不影响,非成对 遗传因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 亲本形成各种类型的配子的数目均等,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的
❖ 所有杂种后代都应处于比较均一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2022/9/16
测交法
测交法(test cross):也称回交法,即把被测验的 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因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
出现的表现型和比例来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供测个体×隐性纯合亲本 Ft 测交子代。
2022/9/16
红花 白花 P CC cc
红花 白花 Cc cc
配子 C c
Cc c
1:2:1
2022/9/16
第二节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 1.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结果 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
子叶颜色: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为显性; 种子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2022/9/16
2022/9/16
2. 对试验结果的解释 ❖ 遗传的自由组合假说:
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 子中去。

遗传学-第三章-连锁遗传分析ppt课件

遗传学-第三章-连锁遗传分析ppt课件

四、连锁交换与重组
(一)果蝇的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P94 • 连锁(linkage)
处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较多的联系 在一起的现象。 •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物理距离很近,在传递过程 中不能分开。 • 连锁群( linkage group)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称为一个连锁群。
2、三点测交(three-point testcross)
• 作图程序∶
• ◇杂交:p 三隐性雌蝇(yywwecec)×野生型雄蝇(+++)
• ◇测交 : F1(ywec/+++)♀×(ywec)♂



(ywec/+++) 4685/4759

(y++/+wec) 80/70

(yw+/++ec) 193/207
五、遗传学第三定律
(一)交换的细胞学证据
交换(cross-over):由于同源染色体间的断裂和重 接,使相应部分的连锁基因不再伴同传递,是基因不
完全连锁的结果。包括: • 单交换(single cross-over) • 双交换(double cross-over):双交换包括二线
(Two-strand)双交换、三线(Three-strand)双交换 和四线(Four-strand)双交换。 • 多交换(multiple cross-over):两基因间发生两次以 上的交换。通过多交换的分析可决定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
六、染色体作图
(一)基因的直线排列原理及其相关概念 P100 基因定位(gene mapping) 染色体作图(chromsome map) 图距(map distance): 其单位为 cM。 基因的直线排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相对恒定的。

《连锁与交换》PPT课件

《连锁与交换》PPT课件
1. 实验结果
表型
实得数
ec + +
810
+ sc cv
828
ec sc +
62
+ + cv
88
+ sc +
89
ec + cv
103
合计
1980
精选课件ppt
21
四 三点实验与基因直线排列
(三)实例——果蝇三点实验
2. 计算过程
① 计 算 ec-sc 的 重 组 值 。 不 看 cv/+ 的 存 在 , 只 考 虑 ec-sc 这 一 对 。
(+) sc + 89
图 距 是 17.3
(ec) + cv 103 1980
精选课件ppt
24
四 三点实验与基因直线排列
(三)实例——果蝇三点实验
3. 连锁图
精选课件ppt
25
四 三点实验与基因直线排列
(四)基因直线排列定律 三点实验中,两边两个基因
对间的重组值一定等于另外两个 重组值之和减去两倍的双交换值。
精选课件ppt
10
精选课件ppt
11
交换现象
精选课件ppt
12
二 连锁和交换
(二)连锁和交换的遗传机制
精选课件ppt
13
精选课件ppt
14
(三)连锁率和交换率
P
有色饱满
×
CCShSh
无色凹陷 ccshsh
新组 18+ 4 合 1 395 = 6= 36 .8 6% 亲本 1组 0 3.6 0合 9.4 6 %
+(sc)cv 828
重组合是 89+103=192

第03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

第03章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

1900年之后,孟德尔规律重新发现并被广泛接受
❖ 首先,自然选择学说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人们在对其
进行完善的同时必然将注意力放到生物性状变异的产生 和传递这一遗传学问题上来
❖ 其次,细胞学对生物有性生殖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1875,Hertwig,受精过程 ➢ 1891,Boveri,描述减数分裂,联会过程
➢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 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 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The seven pairs of characteristics in garden peas that Mendel studied
➢ 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在F2 代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性状 分离(character segregation)现象
分离定律 (the law of segregation)
控制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 状态时互不污染,保持其独立性,在 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并独立地分配 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F2 5474圆 1850皱
黄色×绿色子叶 黄色
6022黄 2001绿
紫花×白花
紫花
705紫
224白
膨大×缢缩豆荚 膨大
882鼓
299瘪
绿色×黄色豆荚 绿色
428绿
152黄
花掖生×花顶生 花掖生 651掖生 207顶生
高植株×矮植株 高植株 787高
277低
➢为什么不是严格的3:1?
F2比例 2.96︰1 3.01︰1 3.15︰1 2.95︰1 2.82︰1 3.14︰1 2.8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8
3、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孟德尔利用其遗传因子假说、分离规律对性状分离现 象进行解释,认为: F2产生性状分离现象是由于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
精品课件
19
4、豌豆子叶颜色遗传因子的分离与 组合
精品课件
20
4、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本概念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纯合与杂合
生物个体基因型的推断
遗传因子在世代间的传递遵循分离规律:
(1)(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 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而杂种体细胞中,分别来自父母本的成对遗传因子也 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 影响。
(2)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 子,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 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精品课件
13
(二)、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精品课件
14
(三)、性状分离现象
1、F1代个体(植株)均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而另一 个亲本的性状隐藏不表现。
– 相对性状中,在F1代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而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2、 F2有两种性状表现类型的植株,一种表现为显性 性状,另种表现为隐性性状;并且表现显性性状的 植株数与隐性性状个体数之比接近3:1。
F2
精品课件
红花
12
白花
3. 反交试验及其结果
❖孟德尔后来用白花亲本作为母本、红花亲本作为父本 进行杂交试验,即:白花(♀)×红花(♂)。 通常人们将这两种杂交组合方式之一称为正交,另一 种则是反交。
❖反交试验结果:
–F1植株的花色仍然全部为红色; –F2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也接近3:1。
❖反交试验结果与正交完全一致,表明:F1、F2的性状 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与哪一个亲本作母本 无关。
个体称为杂种二代,即F2。由于F2总是由F1自交得 到的所以在类似的过程中符号往往可以不标明。
精品课件
11
2. 试验结果
P
(1)F1(杂种一代) 的花色全部为红色; 花(♂)
(2)F2(杂种二代)
?
有两种类型的植株, ↓
一种开红花,一种 开白花;并且红花
F1
植株与白花植株的
比例接近3:1。↓源自红花(♀) × 白 红花精品课件
6
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
❖生物体或其组成部 ❖孟德尔把植株性状
分所表现的形态特 总体区分为各个单
征和生理特征称为 位,称为单位性状,
性状
即:生物某一方面
❖最初人们在研究生 的特征特性。
物遗传时往往把所 ❖不同生物个体在单
观察到的生物所有 位性状上存在不同
特征或某一类特征 的表现,这种同一
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单位性状的相对差
精品课件 异称为相对性状。 7
豌豆的7个单位性状及其相对性状
精品课件
8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所选择的七个单位性状的相 对性状间都存在明显差异, 后代个体间表现明显的类别 差异;
❖按杂交后代的系谱进行的记 载和分析,对杂交后代性状 表现进行归类统计、并分析 了各种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
精品课件
9
(一)、豌豆花色杂交试验
精品课件
21
基因型和表现型
❖ 根据遗传因子假说, 生物世代间所传递的是遗 传因子,而不是性状本身; 生物个体的性状由细胞内 遗传因子组成决定;因此, 对生物个体而言就存在遗 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两 方面特征。
❖1909年约翰生提出用 基因代替遗传因子,成对 遗传因子互为等位基因。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型 和表现型两个概念。
– 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在F2代显 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性状分离现象。
精品课件
15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1、遗传因子假说 2、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 3、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4、豌豆子叶颜色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
精品课件
16
1、遗传因子假说
孟德尔在试验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认为:
• 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先后两次在布尔诺自然科学会 例会上宣读发表;
• 1866年整理成长达45页的《植物杂交试验》一文,发 表在《布隆自然科学会志》第4卷上。 奥地利布隆(Brünn):
现捷克布尔诺(Bruo)
精品课件
2
豌豆杂交操作方法
精品课件
3
第三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分离规律 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 第三节 连锁遗传规律 第四节 交换值及其测定 第五节 连锁遗传的应用 第六节性别决定及性连锁 第七节 细胞质遗传
1. 试验方法
P
红花(♀) × 白花(♂)

F1
红花

F2
红花


精品课件
10
植物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 P:亲本(parent),杂交亲本; –♀:作为母本,提供胚囊的亲本; –♂: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表示人工杂交过程; –F1:表示杂种第一代; –: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受精产生后代。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的生物
❖基因型 指生物个体基因组 合,表示生物个体 的遗传组成,又称 遗传型;
❖表现型 指生物个体的性状 表现,简称表型。
精品课件
22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精品课件
4
第一节 分离规律
一 分离现象的发现和解 释
二 分离规律的验证和发 展
三 分离规律的应用
精品课件
5
一、分离现象的发现和解释
•相关背景知识
–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 –豌豆的7个单位性状及其相对性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一)、豌豆花色杂交试验 (二)、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三)、性状分离现象
(1)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且每对相对性状由 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2)显性性状受显性因子控制,而隐性性状由隐性因 子控制;只要成对遗传因子中有一个显性因子,生 物个体就表现显性性状;
(3)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成单 存在。体细胞中成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精品课件
17
2、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
第三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精品课件
1
孟德尔(Gregor J. Mendel,1822-1884)及其 杂交试验
• 从1856-1871年进行了大量植物杂交试验研究; • 其中对豌豆(严格自花授粉/闭花授粉)差别明显的7对
简单性状进行了长达8年研究,提出遗传因子假说及 其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后称Mendel’s Law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