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学生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颓.然(tuī)朝晖.夕阴(huī)觥.筹交错(gōng) 樯倾楫.摧(jí)伛偻提携B.隐曜.(yào)淫雨霏.霏(fēi) 雾凇沆.砀(hàng) 薄暮冥.冥(míng) 风霜高洁C.金樽.(zūn) 浩浩汤.汤(tāng)岸芷汀.兰(dīng) 心旷神怡.(yí) 雾松沆砀D.阴翳.(yì) 饮少辄.醉(zhé)林壑.尤美(hè) 皓.月千里(hào) 山肴野蔌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泉香酒洌.(liè)伛偻.提携(lǚ)觥.筹交错(gōng)B.朝晖.夕阴(huī) 宠辱偕.忘(jiē) 淫雨霏.霏(fēi)C.樯倾楫.摧(jí) 浩浩汤.汤(tāng) 水声潺.潺(chán)D.岸芷汀.兰(dīng) 薄暮冥.冥(míng) 金樽.清酒(zūn)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谪.守(zhé)绮.户(qǐ)锦鳞.(lín)汀.兰(dīnɡ)B.酒洌.(liè)雾凇.(sōng)楫摧.(cuī)沆砀.(hànɡ)C.朝晖.(huī)岸芷.(zhǐ)偕.忘(jiē)觥.筹(ɡōnɡ)D.骚.人(sāo)金樽.(zūn)戍.鼓(shù)樯倾.(qǐnɡ)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野芳.发而幽香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去.国怀乡C.上下一白.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直挂云帆济.沧海(渡)B.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C.焉得更.有此人(更加) D.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然.则北通巫峡满目萧然.C.前人之.述备矣四时之.景不同D.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杂然而.前陈者而.不知人之乐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则.有心旷神怡D.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0.下列诗句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解析版)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横线上书写正确答案。

(1-4题每空1分,第5题每小题1分。

)【答案】(1)月是故乡明(2)何似在人间(3)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此题中注意“济、沧、畔”的书写。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感情强烈,文采斐然,思乡情深。

B.“翡翠烧卖”“甜润清香”“有滋有味”“壮实饱满”这四个短语结构都是并列短语。

C.“属于”“改变”“漂泊”“牵念”都是动词。

D.画线句中“老板儿,来碗阳春面。

”中的句号使用有误,应该删去。

【答案】(1)徙chéng(2)B B (3)删除“不断”或“逐渐” (4)B 【解析】(1)迁徙:qiān xǐ,迁移,搬家;变易,更改;为了觅食或繁殖周期性地从一地区或气候区迁移到另一地区或气候区;被征发而远途服役。

澄黄:chéng huáng,像橙子一样黄里带红的颜色。

(2)觊觎:渴望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非分的希望或企图;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垂涎:因想吃而流下口水。

比喻十分羡慕,极想得到。

结合“翡翠烧卖,通体碧绿,皮薄如纸,咬上一口,甜润清香”可知,这里指的是食物,故选“垂涎”;选B。

在意:指留意;放在心上。

挂怀:意为牵挂、挂念。

结合“狮子头,有肥有瘦,先炸后煮,一经出锅,香气扑鼻”可知,这里是描写食物的美味,突出对其的怀念,故选“挂怀”。

(3)语意重复,“不断”和“逐渐”意思相同,去掉其中一个。

(4)B.“翡翠烧麦”是偏正短语;故选B。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网友发布“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直至案情水落石出....,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综合测评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D)(2分)A.谪.守(dí)更.定(gēng)日星隐曜.(yào)弈.者胜(yì)B.汀.兰(dīng) 琅琊.(yá) 宠辱偕.忘(xié) 淫雨霏.霏(fēi)C.岸芷.(zhǐ) 岩穴暝.(míng) 樯倾楫.摧(jí) 浩浩汤.汤(tāng)D.绮.户(qǐ) 毳.衣(cuì) 伛.偻提携(yǔ) 雾凇沆.砀(hàng)【解析】A.谪—zhé;B.汀—tīng;C.汤—shāng。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A.底蕴政通人合朝晖西阴水落石出B.蔚然心旷神怡锦粼游泳静影沉壁C.野簌觥筹交错泉香酒洌琼楼玉宇D.雅兴薄暮冥冥风霜高洁气象万千【解析】A.合—和,西—夕;B.粼—鳞,壁—璧;C.簌—蔌。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2分)A.宫阙..:哪能..:宫殿济.沧海:渡焉得B.毳.衣:鸟兽的细毛阴翳.:遮盖乐.其乐:快乐C.负.者:背东西苍颜..:容颜苍老非丝.非竹:管乐器D.增其旧制.:规模微.斯人:如果没有春和景.明:景色【解析】B.乐:以……为乐;C.丝:弦乐器;D.景:日光。

4.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B)(2分)A.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B.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百废具.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前人之.述备矣名之.者谁5.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C)(2分)A.朝而.往而.不知人之乐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余观.夫巴陵胜状C.上下一.白长烟一.空D.不以.物喜属予作文以.记之6.根据提供的上联“苏东坡山高月小”,选出可作为下联的一项是(A)(2分)A.范仲淹心旷神怡B.陶渊明豁然开朗C.欧阳修与民同乐D.诸葛亮鞠躬尽瘁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A.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基础操练营1. 根据拼音写汉字,为黑体字注音。

①jūn裂②颓唐③羞sè④jīn持⑤喷嚏⑥哽咽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①不容置辨②一口同声③心不在奄④光彩奕奕3.文学常识填空。

①《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是,他的国籍是。

②《差半车麦秸》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是。

③《一厘米》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其作品还有、、等。

④《孔乙己》的作者是,《孔乙己》选自,这是作者继之后又一篇白话小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关键是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B、陈老师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C、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而且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D、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5.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

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答话,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某书店参观。

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当然不是。

”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 。

”6.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相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处(组成对偶句)。

甲句: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句:。

(桂花、兰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春香、夏香、秋香、冬香)二、阅读大本营(一)课文回放。

(1)走过一个冰棍摊,小也说:“妈妈给我钱。

”(2)小也拿了钱,跑到冰棍摊背后:“老奶奶量量我多高。

”陶影这才看到有位老太太守着一盘身高体重磅。

(3)老太太瘪着嘴,颤巍巍扶起标尺,一寸寸拔起,又一寸寸往下按:“一米一一。

”她凑近了看。

(4)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5)小也眼里生出一种冰晶一样的东西,不理陶影,一甩头,往前跑。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一、积累(18分)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6分)青春,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它像彩霞一样xuàn làn__________,像花儿一样芬芳;它像蓝天一样明净,像大海一样澎湃。

它充满激情,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它是人生之书__A__(不可或缺不可理喻)的华彩篇章,是生活赐予我们的极其无限高贵的礼品。

站在青春的门槛上,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奋斗,也懂得感恩,让我们释放活力,展现mèi lì__________,朝着梦想指引的方向,现在就出发!(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xuàn làn__________mèi lì__________(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2分)A处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诗文默写。

(10分)(1)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3)忧愁是什么?忧愁是李白在《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____”的迷茫;是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__________________,无家问死生”的焦虑不安;是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前途渺茫无奈;是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体现的长时间贬谪后的感叹怅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的客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考号:.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忧谗.(chán) 阴翳觥.筹交错(gōng) 政通人合B.谪.守(zhé) 伛偻樯.倾楫摧(qiáng) 心旷神怡C.毳.衣(cuì) 沆砀拏.一小舟(lá) 朝晖夕阴D.淫.雨(yíng) 绮户泉香酒洌.(niè) 静影沉壁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但是来听讲的,只有几个学生!而且他们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还不是借此出来看看夜市罢了!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研制、运行和发射了多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

B.马头琴的起源传说是把酸奶勺子蒙上牛皮,拉上马尾演奏,被称之为“勺形胡琴”。

C.在体育测试前,老师再三提醒我们要注意各项动作要领,切忌不要违规和失误。

D.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人深知“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

②立己达人,兼善天下。

③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④中国人历来重信践诺,与中国打交道,只会收获合作共赢的友谊与实实在在的利益。

⑤中国愿意和其他国家分享发展机遇,也欢迎别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A.②①⑤④③B.③①④②⑤C.③②①④⑤ D.②④①⑤③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你的同桌小明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你想劝说他以达到既保护他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他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考试时刻:90分钟分值:100分)一、积存与运用(20分)1.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2分)A.阴晦(huì)脚踝(luǒ) 惘然(wǎng)恣睢(zu ī)B.鄙夷(bǐ)晕倒(hūn)撅断(jué) 味同嚼蜡(ji áo)C.窘迫(jū)别墅(yě)破烂(lán)抽噎(yē)D.恍忽(huǎng)道歉(qiàn)蜷伏(quán)簪子(zān)2.将有错别字的词语更正:(4分)媚上欺下()三顾毛庐()一抔黄土()怒不可谒()格物致之()竭斯底里()面面相觑()妄自菲薄()重蹈覆撤()3、依次填人以下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1)中国考察队员第一次对南极海冰进行了跟踪,取得了海冰转变的第一手资(2)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稳固,主张通过政治手腕解决国际争端(3)春景之下,轻风吹拂,两岸的杨柳更出迷人的风韵。

A.监测保护显现 B.检测保护显见C.检测维持显现 D.监测维持显见4、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分)A 学校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避免同窗们不浪费用电。

B可否推动素养教育,是保证青青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 咱们要引导青青年用美的目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咱们考验了意志,增加了见地。

五、从句式的角度看,填人横线上的句子,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①教师超级严厉地对他说:“如此糟蹋,太不像话了,”②他急匆匆地跑来告知我:“太可惜了,由于最后一个球没有踢好,”A ①莫非你不明白粮食来之不易吗?②咱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B.①莫非你不明白粮食来之不易吗?②他们打败了咱们的球队。

C.①你明白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咱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D.①你明白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带答案)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带答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萧索(suǒ) 鄙夷仓皇逃窜(cuàn) 歇斯底里B.拮据(jù) 煞白�O�O�@�@(sū) 郑重其事 C.栈桥(zhàn) 发炯神色恍惚(hū) 置之不理 D.恣睢(zī) 抽噎鲜为人知(xiǎn)莫名其妙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B.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C.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望尘莫及啊。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那么一小段的几行字呢! B.故乡的风筝,早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C.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D.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大规模繁衍并站稳脚跟,其数量将很难控制。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品”。

②其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

③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

④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

⑤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柠檬酸。

A.④⑤②③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①② D.④⑤①②③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杜小康“害怕”的一项是()(2分)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新版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9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谪.守(zhé)伛.偻(yǔ)歧.路(qí)沆砀.(dàng)B.怒号.(háo)琼.楼(qióng)觥.筹(gōng)隐曜.(yào)C.宫阙.(què)绮.户(yǐ)壑.(hè)偕.忘(xié)D.野蔌.(sù)毳.衣(cuì)婵.娟(chán)薄.暮(bó)2.下面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增其旧制.(制度)沙鸥翔集.(停息)B.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C.及.下船(等到)拥.毳衣炉火(拥有)D.直挂云帆济.沧海(寄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诗相答)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B.C. D.4.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欲渡/黄河/冰塞川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C.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D.欲.渡黄河冰塞川我欲.乘风归去6.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A.《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文中。

C.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章《醉翁亭记》。

文中展现了琅琊山美景,并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禽鸟乐、太守醉,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D.《水调歌头》是北宋大词人苏轼的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2024版】新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2024版】新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对于语文的学习,除了日常的背诵以外,还要多做练习才行!那么,对于初三语文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新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希望对各位有帮助!新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惘然(wǎng) 嗤笑(chī) 阴晦(huì)B.恣睢(zì suī) 胆怯(qiè) 给予(jǐ)C.狗吠(fèi) 戳穿(cuō) 妒忌(dù jì)D.诧异(chà) 过瘾(yǐn) 拮据(jié)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依次将正确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辛苦姿睢生活拮据脸色霎白相题并论细脚伶仃阴侮潮湿改正: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针对100万套保障房土地的供应问题,徐绍史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保证。

”B.沈阳超市的“人参果”,不到一天就被一扫而空。

C.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一直背负着贪婪、敏感、自私、歇斯底里的恶名,但从她的日记中,我们能看到她的苦衷。

D.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学生‘中国梦’”书法赛。

B.群众的好干部陈家顺,以农民工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被称为“卧底局长”。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5. (绵阳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包括“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罐斋二重唱”三部分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2.D3.B4.C5.D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21题)二、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6.(10分,每空1分)(1)将军白发征夫泪(2)持节云中(3)赢得生前身后名(4)万钟于我何加焉(5)俗子胸襟谁识我(6)也无风雨也无晴(7)二十余年如一梦(8)直下看山河(9)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2小题,共33分。

(一)(9分)7.(2分,每小题0.5分)(1)学问渊博的老师(2)最终(3)很,非常(4)等到8.(4分,每小题2分)(1)我站着陪侍在他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2)魏收很惭愧,就改变志趣,勤奋读书。

9.(3分,意对即可)原因是都虚心学习。

宋濂态度谦虚,诚恳勤问,努力学习,执着专注;魏收面对郑伯的调侃,虚心接受,改变志向,一心向学。

(二)(10分)10.(2分)阅读可以拓展人生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或“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11.(2分,意对即可)因为书是“精神食粮”,能让我们在紧张劳累、忙碌浮躁的现代生活中静下心来,发觉自己的渺小,修养身心,培养充足的定力。

12.(3分,意对即可)示例:道理论证。

(1分)引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突出论证这一段的分论点——“贵在坚持,忌躁贵恒”,让人易理解,易接受。

(2分)13.(3分,意对即可)作者由“书香”引出读书是件好事,然后设问引出读书的好处——让人知不足的观点,并分层进行论述,再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后,最后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三)(14分)14.(2分,意对即可)文章以“爸爸的草帽”为线索,回忆了爸爸带给自己童年的欢乐,表达了父子相爱相怜的朴素感情。

15.(3分,意对即可)草帽相撞的“声音”是父亲用自己的声音给儿子配的音,表明父亲疼爱儿子,希望儿子高兴。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第三次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泉香酒洌.(liè)伛偻.提携(lǘ)觥.筹交错(gōng)B.朝晖.夕阴(huī)宠辱偕.忘(jié)淫雨霏.霏(fēi)C.樯倾楫.摧(jí)浩浩汤.汤(tāng)水声潺.潺(chán)D.岸芷汀.兰(dīng)薄暮冥.冥(míng)金樽.清酒(zūn)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玉盘珍羞直万钱B.山肴野蔌C.百废具兴D.属予作文以记之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D.《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其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薄.暮冥冥(迫近)B.宠辱偕.忘(一起)春和景.明(景物)去.国怀乡(离开)C.峰回.路转(曲折,回环)D.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宴酣.之乐(酣睡)直挂云帆济.沧海(接济)5.名句默写。

(10分)(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一、基础和识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惘然(wǎng)嗤笑(chī)阴晦(huì)B.恣睢(zì suī) 胆怯(qiè) 给予(jǐ)C.狗吠(feī) 戳穿(cuó)妒忌(dù jī)D.诧异(chà) 过瘾(yǐn)拮据(jié)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鄙夷隔膜撅断朦胧B.恣睢跌落皱痕煞白C. 阔绰瑟索栈桥萧索D.一缕阔悼打拱嚼着3.下列词语中解释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A.大事渲染(作) 相时而动(看、观察)B.狼狈不堪(不能忍受) 缄默(封口)C.莫名其妙(没有人) 与日俱增(一起)D.弄性尚气(注重) 动辄(就)4.下列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神态描写)B.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心理描写)C.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肖像描写)D.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动作描写)5.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放乡》――《徘徨》B.曹文轩--《孤独之旅》一一《草房子》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一《羊脂球》D.黄蓓佳一一《心声》--《儿童时代》6.与下面的文字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可惜正月过去了,闫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敢出门,A.但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B.鲁迅《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是作者品质的真实写照。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瓦楞lèng 断茎jīng 蓬松péng 牡蛎lìB.髀间bēi 愕然è 瑟缩sè 枉然wǎngC.阴晦huì 五行xíng 嗤笑chī 阔绰chuòD.栈桥zhàn 戳破cuó 煞白shà 隔膜mó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鄙疑撩逗拮据十拿九稳B.恣睢皱痕褴褛雍容华贵C.萧索展转障壁置之不理D.一缕打拱摹拜斩钉截铁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分1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2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4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4.下列作者、时代或国别、作品及主人公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鲁迅——现代——《故乡》——闰土B.莫泊桑——德国——《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C.曹文轩——当代——《孤独之旅》——杜小康D.黄蓓佳——当代——《心声》——李京京5.运用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4分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剌剌的。

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6.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答题。

4分画家甲:我昨天参加了画展。

告诉你吧,唯一能看见的,就是您的那幅。

画家乙:老朋友,多谢了!别的画家的画怎么样?画家甲:我压根就没看着!那些画前面全是人,挤不进去……你能说出画家甲的言外之意吗?画家甲的言外之意是:二、阅读理解35分一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选文,回答问题。

14分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张振芳 张春梅一、积累与运用(16分)1、根据下面的文字选用诗文名句填空。

(5分)驾舟漂流百里峡,奇山异水,欣然联想郦道元《三峡》“春冬之时,则 ,”;月夜漫游宝石湖,清风鳞浪,油然忆及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结伴信步五峰山,茂林修竹,怡然沉醉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平旷, , ”,好一幅太平祥和的田园山水风光。

更有登临八台观日出,自然顿生杜甫《望岳》“ , ”的壮志豪情。

其实,美丽家乡的四季风光,何尝不是六一居士《醉翁亭记》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真实写照。

2、下面字形和加点字注 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 发窘 (ji ǒng) 萧索 隔膜.(m ō) 十拿九稳 B 抽噎(y ē) 嬉闹 惘.然(w ǎng) 如法炮制 C 拮据(j ù) 嗤笑 诧.异 (ch à) 从容不迫 D 煞.白 (sh à) 恣.睢(z ì) 阴晦 相形见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B.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

13位唐山农民用淳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C.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嫦娥一号”研发团队,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入围者,“神州七号”航天员团队的当选,更是众望所归....。

D.直到今天,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光芒仍灼灼其华....,烛照神州,激励着新一代青年。

4、请在下面诗句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并说说你的依据。

(4分)轻风______细柳,淡月______梅花。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卷一、古典之美(27分)[一]1.【书法品古人精神】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

对下面两幅书法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A.第一幅笔力遒劲,古意盎然,让人感受到范仲淹与古仁人相同的忧乐观。

B.第一幅笔法厚重,庄严大气,让人感受到范仲淹的博大胸襟和高远志向。

C.第二幅笔画平直,端正工稳,让人感受到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和济世情怀。

D.第二幅字体挺拔,潇洒飘逸,让人感受到范仲淹心忧天下的赤子之心和人生境界。

2.【诗文与美景同韵】走进古代名篇,跟着古人去欣赏神州美景。

同学们围绕“名句话丽景”进行佳句竞答活动,请你把下面空缺的原句写在横线上。

(10分)[二]在班级举办的“诗文经典共读”学习交流会上,你们小组选取下面的阅读材料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散文家梁衡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在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一联诗句也道出了这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2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触摸感悟(27分)1.对《故乡》中“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害怕“希望”实现时,自己受到冲击。

B.害怕实现“希望”要付出巨大、艰苦的代价。

C .害怕闰土等人反对我的“希望”。

D.害怕宏儿、水生不愿为“希望”奋斗。

2.关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这篇小说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来表现的,所以没有主人公。

B.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C .“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来揭示主题的。

D.“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自始至终是写“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

3.下面关于小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B.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C.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D.小说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景物和时代背景。

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3)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4)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A.借喻明喻暗喻明喻B.暗喻借喻明喻借喻C.暗喻明喻暗喻借喻D.借喻借喻明喻明喻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B.鲁讯《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是作者品质的真实写照。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陛的“成长小说”。

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长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于勒。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管理。

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

7.说说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作为一个孩子,目睹了父母对叔叔的冷酷无情。

试梳理一下“我”的心理活动。

(4分)二、理解运用(38分)(一) (16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故乡》是一篇,选自《》,作者,原名,人。

(2.5分) 2.这三段文字在内容上主要是写“我”离开故乡时的( )(2分)A.所见所闻 B.心情感受 C.留恋之情 D.离愁别绪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的词语(1)辛苦展转:(2)辛苦麻木:(3)辛苦恣睢:4.“我”希望“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5.文末又一次提到“眼前展开一片……金黄的圆月”,其作用是什么?(4分)(二)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22分)出乎意料地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很短,正文仅一句话:5月16曰是我的七十寿辰,盼你们三个能来老朽的寒舍小聚。

墨痕是我小学时代的启蒙老师,我没有理由不回去看望他老人家,何况又恰逢他的七十大寿呢。

墨痕老师信中提到“你们三个”指的是:我、麻秆和锅肚。

当年我们三个是墨痕老师最器重的学生,也是到目前为止从那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

都上过大学,之后都分配在县里工作。

如今我是一个暂时不太出名而将来必定大名鼎鼎的作家,麻秆成了一个整天忙着向学生收取各种材料费或辅导费的高中教师,锅肚运气最好,当上了一个以吃喝玩乐为己任的局长。

我把墨痕老师来信的事通知了锅肚。

锅肚在电话里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我,老师为啥只给你写信呢?紧接着又莫名其妙地干笑了几声,提高了嗓门说:没问题,准时回去,给老师献一千块寿礼!我又给麻秆拔了电话,并向他转述了锅肚对我说过的话。

麻秆对回去看望老师没有异议,只是一而再再而三追问我:非得给老师送一千块寿礼吗?我们三个乘上一辆崭新的“奥迪”,那是锅肚的专车。

也许是由于这个缘故,锅肚在我们赶往老家的一路上,总是牛气哄哄地大谈特谈他这几年工作如何出色,县里的大头头们对他又如何赏识之类的话题。

麻秆则窝在一边不声不响,偶尔插两句嘴,也像放小屁似的,显得底气不足。

远远望见老家村落的时候,麻秆突然抖着手紧紧住锅肚的胳膊,颤着声儿说:锅、锅、锅肚长,咱们,咱们非要给老师送、送、送一千块寿礼吗?锅肚凝眼瞅了麻秆一阵子,又歪头扫了我一眼,打着哈欠说:得啦,我看这么办吧,我再多拿一千,两千块,算咱们三个共同给老师的礼钱,这样行了吧?麻秆乐得差一点拍了巴掌,连连点头:行啊行啊。

停了一一一瞬,又柔情似水地说:“谢谢局长啦”。

我沉默不语。

说老实话,我有点瞧不起麻秆,也有点瞧不起锅肚。

眼前是我们当年就读的沟坎小学。

我让司机停了车,走了下来。

麻秆和锅肚不知我要搞什么名堂,先是坐着不动,过一会儿,也走了出来,各自面朝野地撒了一泡小尿。

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出发,我深深地懂得收集素材的重要性。

事实上,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创作素材。

这是我积极主张回来看望墨痕老师的内在原因。

同样道理也驱使我兴冲冲地走进母校残破的大门。

一切都跟童年的记忆相距甚远,这种反差使我心里不太好受,但同时也有了些兴奋:学校的操场凸凹不平,零零落落地生了些杂草;挂着一截锈铁轨的歪脖树,不知何年何月枯死了,以一种别扭的姿势,静止在那里,看不见一个学生,更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苍灰的校舍像个久病的老人,随时有倒下去的可能;几只麻雀从教室已经没有了玻璃的窗户啾的一声弹出来,一直弹进蒙蒙的天际……所有这些都将在我以后创作的小说里再现。

满头白发而又非常瘦弱的墨痕老师,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去学校看过了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又嗓音低沉地说了第二句话:校舍成了危房,学生已经停课两个多月了。

我没说什么,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麻秆和锅肚也没说什么,都沉默着。

墨痕老师目光缓慢地从我们三个的脸上扫过,轻轻叹了一口气。

墨痕老师招待我们的是大饼子小葱拌豆腐。

我们都很吃惊,之后又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假装吃得很香,饭桌上的气氛很沉闷,也很压抑。

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坚决不收。

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他再也没说一句话,只是连续不断地轻轻叹气。

两个多月后,我又收到墨痕老师的一封信,信中的话犹如利刃穿透了我的灵魂,让我脊背一阵阵发凉: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早已病入膏肓……你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不能强迫一个成年人去关心他童年的摇篮……我只是为自己感到羞愧,我培养出了三个有出息的学生,却没有培养出一个好人啊……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老朽( ) 气氛( ) 校舍( ) 膏肓( )2.为什么说我们三个是“最光宗耀祖的三个人尖尖”?(3分)3.“我兴冲冲地走进母校残破的大门”是为了。

(3分)4.文中对校园景象的描写非常细致,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5.墨痕老师做寿,其本意是什么?(4分)6.“有出息的人”和“好人”有什么区别?(4分)7.“临别时,锅肚掏出了两千块钱”,墨痕老师为什么坚决不收?(3分)三、合作探究写作(35分)有人说,朋友不是那个你随便和他说声“嗨”的人。

朋友是一个可以给你依靠着嚎哭的肩膀,是一口你放心把内心的痛苦往里面倾注的井,是一排令你热情高涨的巨浪,是一双把你从黑暗和绝望中拉出来的手……你交过朋友吗?你从朋友那里得到过教益吗?你怎样看待朋友的情谊?请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创新能力测试](20分)一.语言运用(10分)下列句子中所标重音与提供的情景最相符合的一项是()吴明参加南宁市中学生演讲比赛决赛,好朋友小丁得知决赛结果后,兴匆匆的跑来告诉他: A.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B.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C.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D.你荣获南宁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啦!二、语言表达(10分)《故乡》一文中,回忆中的“故乡”富有生机,带有梦幻的色彩,而现实中的“故乡”却是另一番景象,请你勾画一下你想像中的故乡。

参考答案一、1.B 2.C 3.D 4.D 5.D 6.D7.希望好比地上的路,这句话充满了哲理。

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

这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信心。

8.“我”的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在:“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段心理描写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一下,作者是颇具匠心的。

它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二、(一)1.略2.B3.(1)奔波、劳碌。

(2)辛勤、劳苦。

(3)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4.对现实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

5.突出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

(二)1.Xiǔfēn shèhuāng2.都上过大学又都分配在县里工作。

3.收集创作素材4.为下文写墨痕老师的愿望做铺垫5.希望三个最有本事的学生能为母校做些什么。

6.就此篇小说而言,“有出息的人”指有事业、有成就;而“好人”则指善良、有爱心、不忘本。

“有出息的人”却未必是个好人。

7.这钱是学生给老师做寿的,而学生却不肯为母校做贡献,这是老师所不能接受的。

三、略【创新能力测试】一、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