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四问 学案201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同步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部作品不是
..“四书”的内容()
A、《尔雅》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2、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D、特权教育
3、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下面的历史人物,不属于
...儒家的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吕不韦 D荀子
5、下列论述,不完全
...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五经”从宋代后,成为了士人必读之书,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B、明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
C、中国古代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相反,他却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家,影响巨大。
D、中国文化经典体现了很强的现实性,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就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体现。
二.简答题
6、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7、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8、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
9、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10、《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三.文段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中国文化经典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文化经典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
中国文化经典首先表现了很强的现实性。在《论语·子路》中,孔子就提醒过他的学生,学习经典,是为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运用,他指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到了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更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主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以说,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关键。
也正是从这种现实性出发,民本思想成为贯穿中国文化经典的一条红线,从《论语》讲“为政以仁”,到《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明夷待访录》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本主义主张,有助于我们今天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
中国文化经典还表现了很鲜明的包容性。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中庸》也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个“和”包括和谐、和善、合作等多方面的意义。古代认为,只有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
本着贵和精神,古人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社会关系。《周易》就有“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主张,而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开放趋势也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
中国文化经典又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当今中国正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跨越。在这一过程中,环境破坏相当严重,资源的短缺与需求的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尖锐,而这其实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面对这一艰巨的挑战,中国文化经典同样可以给我们丰富的启迪。因为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孟子就指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实际上,从夏、商、周以来,历代朝廷都颁布过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法律规定,这在世界上都是比较早的。
中国文化经典还有其他有价值的思想,比如对道德修养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等,因此,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
(节选自《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
11.下列对中国文化经典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
B.中国文化经典表现了很强的现实性。
C.中国文化经典表现了很鲜明的包容性。
D.中国文化经典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
B.民本思想与中国经典文化中的现实性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C.“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表明:古人认为,“和”对于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D.“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经典文化中“和”的思想。
1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孔子对学习《诗经》的要求看,《诗经》在春秋时期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B.古人讲“和而不同”,表明中国文化原本并不是一个封闭、专制的文化。
C.从夏朝起就颁布的保护山林、水道等的法律规定,表明中国较早认识到了资源短缺与需求的矛盾。
D.中国文化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许多思想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远离古典
(1)我们常常爱听古典音乐,自以为非常感动,自以为听懂了。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听懂。我们离古典一天比一天遥远。
(2)据说,当年歌德听贝多芬的音乐时异常感动,竟热泪盈眶。激恼了贝多芬愤怒地跑过去冲歌德说:你根本没听懂我的音乐!可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时代,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柴可夫斯基上前去向托尔斯泰表示衷心的感谢。
(3)岁月是一位残酷的雕刻师,无情地雕塑着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和我们,而且将古典一并雕塑得适合于我们和时尚的口味。
(4)古典一词 classic 源于罗马上层阶级使用的拉丁语,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谐调、高雅、持久、典范。古典,追寻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的追求,实际是对那个时代理想的追求。它带有均匀而有节制、淳朴而纯真的人类原始理想返朴归真。
(5)歌德自己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做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他就是这样认识古典音乐的。他说得极端,过于激情洋溢,离古典的意义遥远,难怪贝多芬对他要愤怒地叫喊。
(6)激情不是古典。浪漫不是古典。倾诉不是古典。热泪不是古典。
(7)连歌德和托尔斯泰都离古典遥远,我们可以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误解,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远离。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詹姆斯.拉斯特、保罗.莫里亚将古典的音乐肆意改编成小品加上强烈的打击乐,以为是重返古典或对古典全新的诠解;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书摊上摆满了将古典名著断章截句截肢为摘抄和词典,供青年人写情书时参考,以为是挖掘古典对今天的发酵作用;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一下子如球迷一样冒出这样多的发烧友,将贝多芬如私家财产藏在首饰盒中一样任其尘埋网封,将巴赫塞进高级组合音响看音响的名版和效果比听音乐本身更兴味浓郁……
(8)古典被我们简化。古典被我们肢解。古典被我们附庸风雅。古典被我们化为实用。
(9)听古典音乐,便非常像是看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我们都是从奥林匹亚山取下圣火,以为重反古希腊的辉煌。其实,我们早已经将奖励给胜利者的橄榄枝叶变成金碧辉煌实用的金牌。我们高举那熊熊燃烧的火炬,同举着一把仿古的打火机没什么两样。我们离奥林匹亚山越来越远,我们却越来越跑得兴致勃勃。
(10)古典,在远离着我们。我们却以为古典是走进文化高雅层次高档位的一层光滑的涂料、一层珍珠美容霜、一剂养生驻颜的回春药。
(11)古典,是一种水。我们以为能够制造世上任何一种水:蒸馏水、矿泉水、太空水、纯净水……古典,是圣水,只流自天国、流自心灵、流自遥远的原始人类的青春期。我们人类已经太老了。我们在漫长的成长的历史中赢得了一些什么,也无可奈何地失去了一些什么。
(12)是的,古典是一种水。我们太爱把它当成一种老酒或美酒,灌装进瓶子或罐子中,或调制成颜色鲜艳的鸡尾酒,斟进高级脚杯中,自以为是珍惜、收藏或品味。其实,我们只是把它当成点缀、摆设、显示和象征。
(13)古典,确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
14、作者列举了现代人如何对待古典的种种表现,试在省略号处续写一个事例,注意上下文之间连贯。
答:
15、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古典一天比一天远离我们?对于这一问题你有什么要说的?
答:
四.拓展延伸题
16、“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试做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