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四问 学案2012年
入门四问
其他
……
儒家强调“孝”,有人 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应当继承发扬;也 有人说,“孝”要求的是无 条件、无原则的顺从,不值 得提倡。你是如何看的呢?
《朱 子语 类》
第 七 哲 单 学 元 三 天理 人欲
明代பைடு நூலகம்
《焚书》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专 题
先秦 至 明代
中国的科学技术自 成体系,出现了一 批杰出的科学家, 也产生了一些伟大 的科技类著作。明 代科学家总结了前 人的成果,写出了 一批集大成的科技 著作。
《水经注》 《齐民要术》 第 《九章算术》 八 《伤寒论》 单 《营造法式》 元 《农政全书》 科技 《本草纲目》 之光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文 学 思 想
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 什么意义
要点 现 实 性 相关论述
“诵诗三百,授之以 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 奚以为?”“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
现代意义
积极入世,求真务实, 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 蕴,也是中国文化经 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 的重要原因。
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 民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 思想 君为轻。”“天下为 们理解“情为民所系、 主,君为客。”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 谋”的治国思想。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 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 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 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 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 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 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 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 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 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 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专有的 称为别集, 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 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入门四问》公开课课件
1.与先哲对话 2.与师友对话
3.与自己对话
•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 氧气”。(国学大师文怀沙)
无论你走得多远都走不出我的心, 就像黄昏时分的树影, 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的根。 ——迦梨陀娑《沙恭达罗》
无论你走得多远都走不出中国文化的心, 就像黄昏时分的树影, 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的根。
儒道互补
三教合流
关注现实,民本思想
和而不同 天人合一
怎样学习本书?
全书按照两条线索进行编排
1.从经典的性质横向展开。 2-9单元依次是关于儒家,道家, 历史,道德,佛教,政治,理学,科学, 学术,文学。 2.大体依照时间的顺序纵向展开。
春秋战国——汉唐—— 宋明——清代
态度与方法
1、文化传承的需要,建立文化自信。
2、经历文化濡染,改变人的气质,丰富人的
思想。 3、转变社会风气。 4、占有挑选,促进中西文化融合,发展新文 化。(鲁迅《拿来主义》)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
经、史、子、集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左传》 属于经、史、子、集那一部?
第五问:为什么要读中国文化经典?
2012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 玉皇大帝和如来佛谁大?
央视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当悟空跳出
炼丹炉挥舞着金箍棒打到凌霄宝殿外面时, 玉皇大帝吓得钻到了桌子底下,声嘶力竭的 喊道,快去请如来佛祖。
《西游记》原著 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 旨着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如来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 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须臾玉帝来到,留如来吃饭,如来不敢违悖,合掌 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 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玉帝修持了一千多劫,才当上天庭的主宰,是三界 唯一可称大天尊的人。道教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 等都在玉帝之下,在西游记的设定中,如来掌管的 西天佛界也是属于三界中的,他也得听玉帝的。
《入门四问》教学思路
《入门四问》教学思路教学参考0830 1237《入门四问》教学思路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与学习方法。
单元介绍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
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三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四是本书的结构与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汗牛充栋,内容丰富,要在限定篇幅之内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全貌,必须借助目录学的成果。
所以教材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运用了经、史、子、集的四部法,对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做了宏观的梳理。
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古人治学一个很重要的入门途径:从目录入手。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
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又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十七史商榷》)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垣也说:“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
古人都有什么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钻研时才能有门径,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就可以较容易地找到了。
”(《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第二个问题讲的是“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横向,那么这一部分则是纵向展开,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所做的梳理。
实际上这也体现了古人“治学要先治史”的观点。
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及其与教材的对应情况,我们可以用图表的形式作一总结。
时期文化背景文化经典代表作品对应单元专题春秋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
西周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第二单元哲学一战国开始瓦解,群雄争霸,征战频繁。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入门四问
• 教学目标: • 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 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 文化著作。 •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 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一、我们的阅读渴望什么
• 阅读经典当然是为了有文化,用文化塑造 自己。文化的事情永远和我们有干系。为 什么需要文化?因为文化塑造人,文化塑 造群体的和个体的人格精神。这就是为什 么我们总是磨刀霍霍向文化的原因了。一 个存在的标识包括两个方面:生理上和文 化上的遗传与塑造。然而现在,许多人都 已经开始承认,我们已经不“文化”许多 年,至少不传统“文化”许多年。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 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 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 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 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专有的称 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四、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 设中的意义
• 经济与文化:文化是现代需求的终极满足 物 • 。
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文化作为背景自然地或被动地作用于经济 第二阶段,文化作为手段主动地作用于经济,像企业文化、 商业文化等。 第三个阶段,经济为文化的繁荣作贡献。当物质生活较为 丰富时,文化便主宰需求。
三、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 化典籍
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 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 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 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 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 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 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教案
《入门四问》教案高二语文备课组个性化教学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4.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教学难点: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二、讨论: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为什么?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三、学生自学:“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主要思考题:“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明确:经部:指儒家的经典。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了“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
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
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
第1单元 入门四问
的科技著作。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92021/9/9Thursday, September 0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4:49:20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92021/9/92021/9/9Sep-219-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92021/9/92021/9/9Thursday, September 09, 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二)本书的编写结构 在结构上,本书除了课文外,各单元还安排了一些“相关读物”,这些“相 关读物”大多与课文属于同一类经典,如第二单元的《孟子》《庄子》即与课文 《论语》《老子》相呼应,同是儒、道二家的重要经典。也有的“相关读物”是 课文的延伸,如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左传》,而“相关读物”的《直书》则是对 古代历史实录精神的总结;第六单元课文《求谏》反映的是封建政治的理想状 态,而“相关读物”《原君》则是对君权至上思想的批判。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本书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大视野”栏目,主要选录了 一些当代名家的文章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它们与课文大多有一些思想上的关联, 有助于同学们近距离理解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意义,并引发思考。
战国
《左传》《史记》
入门四问教案高品质版
入门四问教案高品质版课题:入门四问教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入门四问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入门四问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入门四问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使用入门四问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主动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者黑板。
2.学生名册。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0分钟)1.提问:你们都经常面临解决问题的时候吗?2.继续提问:你们在解决问题之前,会先思考一下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吗?3.定义入门四问:入门四问是在解决问题之前,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怎么样、什么时候、在哪里”。
4.分析入门四问的重要性: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搞清楚问题的本质,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二步:学习入门四问的方法(2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使用入门四问的方法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选择的问题,分别提出“为什么、怎么样、什么时候、在哪里”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3.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组问题进行展示,并进行简要解答。
第三步:应用入门四问解决问题(3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重新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2.学生独立思考:每个小组成员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自己认为的答案,并用入门四问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
3.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和讨论各自的答案,并互相批评和补充。
4.结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结果分享,并得出最终的解答。
第四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让学生通过本次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总结入门四问的作用和方法。
2.提问:你们觉得通过入门四问的方法,解决问题会更加有效吗?3.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进行课堂反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使用入门四问的方法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编写稿)
选修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在国学热、读经热的当下,看看《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大卖,就会发现,现代中国人多么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
中华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值得学习和继承之物,在‚西化‛严峻挑战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重振‚国学‛精华。
学问123一、中国传统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其标准为何?所谓经,指的是《易经》、《书经》、《诗经》等古籍,主要为仁、义、礼、智之圣贤书;史,收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是指先秦以来诸子百家之言;集;收录的是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文章、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
二、古代的《四库全书》是指哪四本?《四库全书》是丛书名。
清乾隆时编纂。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
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三、《四库全书》的底本的来源有哪些?1.内府藏书;2.清廷官修书;3.从各地征集的图书;4.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
四、《四库全书》的内容是什么?《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
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李 时 珍 与 《 本 草 纲 目 》
胜 而 不 骄 , 败 而 不 怨 。 韩非子
王 国 维 与 《 人 间 词 话 》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一、设计这一题一方面是
为了引导学生对以前学习过的
文化经典著作做一个回顾,以
便于在学习本书时能联系起来,
达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是 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古代
唐
代
《贞观政要》
明
代
《焚书》
《水经注》《齐民要术》《九章算
先 秦 术》《伤寒论》《营造法式》《农 至 明 代
政全书》《本草纲目》《徐霞客游
记》《天工开物》
明清之际
《日知录》《文史通义》
近
代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 《摩罗诗力说》《人境庐诗草》
三 、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文章剪辑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
文化教育方面。
中国古代文化 典籍都有哪些呢? 这些警世名句
你听过么?
孔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章剪辑 “礼之用,和为贵。”“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和而不同。” “天下一致而百
虑,同归而殊途。
3、包容性 这个和包括和谐、合作等多方面意义。古
人认为只要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
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开 放趋势也是一致。
文章剪辑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高中语文入门四问教案
高中语文入门四问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例如:“你们认为古诗与现代诗有何不同?”“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同时复习相关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
教师将详细讲解新课的核心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经典散文等,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三、互动探究: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例如:“如果让你来改写这首诗,你会怎么做?”“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
四、总结归纳: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这一步骤是为了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的要点,如诗歌的韵律特点、文章的结构安排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点的回顾,也要有深入探讨的空间。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3. 注意课堂节奏的把握,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探讨。
4. 结合实际例子,使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入门四问_学案2012年学生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同步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部作品不是..“四书”的内容( A)A、《尔雅》B、《中庸》C、《论语》D、《孟子》2、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A、贵族教育B、平民教育C、素质教育D、特权教育3、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B)A、四海之内皆兄弟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下面的历史人物,不属于...儒家的代表人物的是( C )A、孔子 B孟子 C、吕不韦 D荀子5、下列论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四书五经”从宋代后,成为了士人必读之书,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B、明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
C、中国古代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相反,他却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家,影响巨大。
D、中国文化经典体现了很强的现实性,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就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体现。
二.简答题6、经、史、子、集是指什么?经部:指儒家学说。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
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
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
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教学案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明确]“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如下图:分类释义内容经部指儒家学说。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五史。
此外还有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明确]中国文化经典不但数量多,产生的时间跨度也长。
从先秦到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重大变化,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经典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与思想风貌。
其具体特点如下:时期文化背景与特点文化经典代表作品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春秋战国至两汉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
在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
西汉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史典籍中具有重要地位。
两汉至隋唐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佛教一经传入,不可避免地带上中国文化的烙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入门四问
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入门四问(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
四书五经
经部:指儒家的经典
十三经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 二十四史
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 古史、野史、法典、地志、
的历史书
职官、政书、时令等
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 学、兵学、天文学、农学
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 专集等著作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 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 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试
做简要分析。
2005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挂牌授课, 11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乾元国学教室”开 办国学班。随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也先后 开设“国学班”,学员定位在民营企业的老板 阶层,收费高昂。 05年苏州第一个“现代私塾 “----菊斋私塾挂起孔子像开馆。2006年,武 汉出现首家蒙学馆。随后全国各地的“现代私 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今日各大媒体报 导“成都一小学发明全国首套“国学操” ,边 “做操”边朗诵。”国外: 2004年,国家对外 汉语教学办提出“在海外建立100所孔子学院”。 目前已成全面开花之势。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 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A(B项,滥用介词,删去“对于”。 C项, 介词“由” 误用为连词“由于”D项,成分残缺,添加“力度”与 “加大”照应。)
文化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 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பைடு நூலகம் 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 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 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 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 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 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 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 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
入门四问 导案答案
《入门四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与学习方法。
3、培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思习惯。
自主学习:1、我们的阅读渴望什么?答:2、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典著作,你能说说理由吗?答:3、经、史、子、集是指什么?答:4、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答:5、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答:6、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答:7、怎样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答:8、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答:《入门四问》导学案答案1、我们的阅读渴望什么?明确:在国学热、读经热的当下,看看《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大卖,就会发现,中华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值得学习和继承之物,在“西化”严峻挑战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重振“国学”精华。
我们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用文化塑造自己。
2、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明确: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
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如果有很多人都发生气质性的变化,那么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阅读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一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与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3、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经、史、子、集是指什么?经部:指儒家学说。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
入门四问教案
入门四问教案《入门四问》教案教学目标1、介绍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控四部分类法,总结并剖析自己介绍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介绍本书的结构、选曲与自学方法。
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单元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按照四部类法,即“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介绍了我国古典典籍的发展情况,并且介绍了各部的代表作品;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横向进行,了解了我国从先秦至晚清中国文化经典相同的时代特点和思想风貌;三是论述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中国文化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鲜明的包容性,也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等等。
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才可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四就是了解本书的结构、选曲思路以及自学本书的方法。
在有关读物这个栏目里,编者挑选了两篇文章:刘梦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朱光潜先生的《读》,都是名家的随笔,可以说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引领我们走进古典文化,我们对这两篇文主要学生自读为主.“思索?探讨?练”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于剖析尚无的科学知识,达至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于方法的指导。
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为以后的自学打下基础。
“知识链接”栏目,介绍了“古代典籍”、“《四库全书》”“常用文史工具书”三个知识,提供给学生积累;“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介绍,启示学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学会好好利用工具书,培养自我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这个单元的自学,建议以学生的自学居多,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非政府探讨,以深化重新认识。
教学时数:2个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介绍中国古典文化典籍的概况;2、把握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
第1单元入门4问配套练习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文籍依据隋唐以来定型并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能够分为“经、史、子、集”四大多数。
(一)经部经部主假如儒家的经典。
四书五经:由《诗》《书》《礼》《易》和《春秋》构成“五经”,此后,又增至“七经”“九经”“十二经”。
到宋朝时有了“十三经”的说法,它包含《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又有人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来,与《论语》《孟子》相当研读,并为之作了详细的说明和阐发,称为“四书”。
(二)史部二十四史:所谓“二十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此后,加上《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 的说法。
这些史册沿用了《史记》创始的纪传体例,由于大多是由朝廷主持修纂或获得朝廷的认同,因此又被视为“正史”。
除了正史以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好多其余史册以及大量的“野史笔录”,相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三)子部除了儒家的经典以外,《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著作,都属于子部。
魏晋此后,子部的范围不停扩大,在《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子部书有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 类。
能够说经、史以外的特意著作,几乎都包含在此中了。
(四)集部在古代文化文籍中,最大的类型应当是集部,它包含各种聚集历代作家不一样体裁作品的书本,以诗文创作为主,但也不全属于文学作品。
固然四部分类法的涵盖面很广,但其实不可以包含中国文化的所有典籍,比如本书所选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工农业各种科技成就的著作,很难归入子部的哪一个门类中。
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流传特色(一)春秋战国的“百花怒放”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改革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同步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部作品不是
..“四书”的内容()
A、《尔雅》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2、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D、特权教育
3、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下面的历史人物,不属于
...儒家的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吕不韦 D荀子
5、下列论述,不完全
...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五经”从宋代后,成为了士人必读之书,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B、明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
C、中国古代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相反,他却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家,影响巨大。
D、中国文化经典体现了很强的现实性,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就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体现。
二.简答题
6、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7、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8、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
9、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10、《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
三.文段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中国文化经典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
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文化经典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
中国文化经典首先表现了很强的现实性。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就提醒过他的学生,学习经典,是为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运用,他指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到了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更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主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可以说,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关键。
也正是从这种现实性出发,民本思想成为贯穿中国文化经典的一条红线,从《论语》讲“为政以仁”,到《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明夷待访录》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本主义主张,有助于我们今天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
中国文化经典还表现了很鲜明的包容性。
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中庸》也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这个“和”包括和谐、和善、合作等多方面的意义。
古代认为,只有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
本着贵和精神,古人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社会关系。
《周易》就有“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主张,而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开放趋势也是一致的。
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
中国文化经典又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
当今中国正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跨越。
在这一过程中,环境破坏相当严重,资源的短缺与需求的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尖锐,而这其实也是世界性的问题。
面对这一艰巨的挑战,中国文化经典同样可以给我们丰富的启迪。
因为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孟子就指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实际上,从夏、商、周以来,历代朝廷都颁布过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法律规定,这在世界上都是比较早的。
中国文化经典还有其他有价值的思想,比如对道德修养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等,因此,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
(节选自《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
11.下列对中国文化经典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
B.中国文化经典表现了很强的现实性。
C.中国文化经典表现了很鲜明的包容性。
D.中国文化经典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
B.民本思想与中国经典文化中的现实性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C.“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表明:古人认为,“和”对于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D.“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经典文化中“和”的思想。
1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孔子对学习《诗经》的要求看,《诗经》在春秋时期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B.古人讲“和而不同”,表明中国文化原本并不是一个封闭、专制的文化。
C.从夏朝起就颁布的保护山林、水道等的法律规定,表明中国较早认识到了资源短缺与需求的矛盾。
D.中国文化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许多思想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远离古典
(1)我们常常爱听古典音乐,自以为非常感动,自以为听懂了。
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听懂。
我们离古典一天比一天遥远。
(2)据说,当年歌德听贝多芬的音乐时异常感动,竟热泪盈眶。
激恼了贝多芬愤怒地跑过去冲歌德说:你根本没听懂我的音乐!可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时代,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柴可夫斯基上前去向托尔斯泰表示衷心的感谢。
(3)岁月是一位残酷的雕刻师,无情地雕塑着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和我们,而且将古典一并雕塑得适合于我们和时尚的口味。
(4)古典一词 classic 源于罗马上层阶级使用的拉丁语,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谐调、高雅、持久、典范。
古典,追寻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的追求,实际是对那个时代理想的追求。
它带有均匀而有节制、淳朴而纯真的人类原始理想返朴归真。
(5)歌德自己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
虽然爱音乐,也只配做半个人。
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他就是这样认识古典音乐的。
他说得极端,过于激情洋溢,离古典的意义遥远,难怪贝多芬对他要愤怒地叫喊。
(6)激情不是古典。
浪漫不是古典。
倾诉不是古典。
热泪不是古典。
(7)连歌德和托尔斯泰都离古典遥远,我们可以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误解,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远离。
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詹姆斯.拉斯特、保罗.莫里亚将古典的音乐肆意改编成小品加上强烈的打击乐,以为是重返古典或对古典全新的诠解;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书摊上摆满了将古典名著断章截句截肢为摘抄和词典,供青年人写情书时参考,以为是挖掘古典对今天的发酵作用;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一下子如球迷一样冒出这样多的发烧友,将贝多芬如私家财产藏在首饰盒中一样任其尘埋网封,将巴赫塞进高级组合音响看音响的名版和效果比听音乐本身更兴味浓郁……
(8)古典被我们简化。
古典被我们肢解。
古典被我们附庸风雅。
古典被我们化为实用。
(9)听古典音乐,便非常像是看奥林匹克运动会。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我们都是从奥林匹亚山取下圣火,以为重反古希腊的辉煌。
其实,我们早已经将奖励给胜利者的橄榄枝叶变成金碧辉煌实用的金牌。
我们高举那熊熊燃烧的火炬,同举着一把仿古的打火机没什么两样。
我们离奥林匹亚山越来越远,我们却越来越跑得兴致勃勃。
(10)古典,在远离着我们。
我们却以为古典是走进文化高雅层次高档位的一层光滑的涂料、一层珍珠美容霜、一剂养生驻颜的回春药。
(11)古典,是一种水。
我们以为能够制造世上任何一种水:蒸馏水、矿泉水、太空水、纯净水……古典,是圣水,只流自天国、流自心灵、流自遥远的原始人类的青春期。
我们人类已经太老了。
我们在漫长的成长的历史中赢得了一些什么,也无可奈何地失去了一些什么。
(12)是的,古典是一种水。
我们太爱把它当成一种老酒或美酒,灌装进瓶子或罐子中,或调制成颜色鲜艳的鸡尾酒,斟进高级脚杯中,自以为是珍惜、收藏或品味。
其实,我们只是把它当成点缀、摆设、显示和象征。
(13)古典,确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
14、作者列举了现代人如何对待古典的种种表现,试在省略号处续写一个事例,注意上下文之间连贯。
答:
15、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古典一天比一天远离我们?对于这一问题你有什么要说的?
答:
四.拓展延伸题
16、“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
”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试做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