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年快乐922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喜迎2024春节手抄报模板
![喜迎2024春节手抄报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15a6d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d.png)
喜迎2024春节手抄报模板喜迎2024春节手抄报模板春节的来历春节是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
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与上古原始信仰、择吉日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上古时代人们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以谢天地神灵、报祖先恩德,祈求来年丰收。
春节的习俗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
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春节的传统习俗正月初一:拜年贺岁除夕前扫除干净屋子,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
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正月初二:回娘家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带的礼物要是成双成对的。
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
正月初三:安睡迟起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正月初四:迎灶王爷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2016新年快乐922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2016新年快乐922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https://img.taocdn.com/s3/m/fa104917b52acfc789ebc9ea.png)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拜年,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田 家 元 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拜 年 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
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
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 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新年春节电子小报word手抄报电子小报模板
![新年春节电子小报word手抄报电子小报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5efcc3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f.png)
新年春节电子小报word手抄报电子小报模板以平安健康地度过新的一年。
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也是驱邪避祟的方法。
在除夕之夜,人们会放鞭炮来驱赶邪灵,同时也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会互相拜访亲朋好友,祝福彼此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人们会表演舞龙舞狮来祈求好运和丰收。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春节有许多俗称,如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是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体现。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春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之一,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后来渐渐发展为现在的形式。
春节有许多俗,其中贴年红、年夜饭、压岁钱、放鞭炮、拜年、舞龙舞狮等都是比较常见的。
贴年红是指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因为这些都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
年夜饭是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据说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安健康地度过新的一年。
放鞭炮是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也是驱邪避祟的方法。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会互相拜访亲朋好友,祝福彼此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会表演舞龙舞狮来祈求好运和丰收。
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A3横排成品小报 春节小报 新春小报 新年小报2
![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A3横排成品小报 春节小报 新春小报 新年小报2](https://img.taocdn.com/s3/m/6e90019b6bec0975f465e2e4.png)
班级 姓名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同时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关于春节的起源多种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公元前104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 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 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 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此后中国 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 未年,长达2080年。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一餐。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
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馄饨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
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
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
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
春节剪窗花12241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word可编辑
![春节剪窗花12241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word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5bcb6fe6910ef12d2af9e767.png)
上 子植物类: 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多福多寿。
松——象征长生不老,富贵延年。
桃子——象征长寿。
月季——象征美好、幸福。
兰花——象征俊雅高贵且内秀,含蓄柔美。
班级:姓名:梅花——象征清高素洁、深沉、自信。
瓜果——象征子孙繁多,家族兴旺。
动物类鹤——象征长寿。
凤凰——象征生活美满。
孔雀——象征美好、爱情。
喜鹊——象征喜庆 蝴蝶——象征夫妇好合、情深意长和长寿(碟谐音耋)。
蝙蝠——象征福(蝠谐音福) 。
人物类寿星——象征长寿。
财神——象征财富。
窗 以 窗 其 花 花 戏 花 外 ” 北 曲 的 轮 和 方 故 题 廓 折 较 事 材 都 剪 为 数 内 没 的 普 量 容 有 “ 遍 较 非 什 团。
大 常 么 花 。
广 限 ” 泛 制 之, 。
外 , 自 纸 为 是 由 。
烘 否 , 窗 前 托 出 除 花 在 节 了 了 的 窗 日 事 贴 样 气 。
在 式 氛 剪四 , , 纸 角 一 张 广品的 般 贴 大种“ 比 的 农 之 角 较 剪 村 一。
花 宁 北 方 玻 , , 方 北 璃 人 春 贴 方 上 窗们 节 窗 , 的 花 就 期 花 春 剪 是会 间 盛 节 纸 贴猜 若 行 期。
在 测 谁 , 间 过 窗这 家 在 都去 纸 个 未 河 贴 无 或家 贴 北 窗论 窗庭 窗 丰 花南 户。
1. 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 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 .2. 构图造型图案化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 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 理。
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 形式。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 了然。
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 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4.色彩单纯、明快 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 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
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A3横排成品小报 春节小报 羊年小报 新年小报1
![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A3横排成品小报 春节小报 羊年小报 新年小报1](https://img.taocdn.com/s3/m/4db7b7d7ad51f01dc281f1e5.png)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班级 姓名春节传说之二:贴春联和门神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 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 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 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贴春联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古代的汉 族民俗文化。
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
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 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 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 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门神门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作为道教和汉族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汉族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道教因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加以祀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对联、门神,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他在皇宫里发现有个宫女泪 流满面准备投井这个宫女名叫元宵,他决定救这个姑娘,问明原因后,就向她 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过大年春节新年手抄报模板(附A4线稿)可打印涂色
![过大年春节新年手抄报模板(附A4线稿)可打印涂色](https://img.taocdn.com/s3/m/3f0c623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c.png)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 许多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 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 春联样,起源于“门神”。
节日起源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 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有关。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 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 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 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 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 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 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 异,各成一派。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 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中国的 家庭过年前要购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的“年货”,春 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
2016最新猴年春节寒假快乐生活电子小报word可编辑 (9)精品
![2016最新猴年春节寒假快乐生活电子小报word可编辑 (9)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b96a817de80d4d8d15a4fde.png)
说到春节,想必大家都会很兴奋吧,我也不例外,还是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春节吧。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全家欢欢喜喜的吃了团圆饭,又开开心心的看了春节联欢晚会。
当新年的钟声快要敲响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准备已久的鞭炮和焰花,到屋外和小伙伴们一起燃放。
一到屋外,许多大人和孩子已经在外面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已渐渐响了起来,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孩子们都在旁边捂着耳朵驻足观看。
爸爸提前把炮摆放好,离12点还有10秒钟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数起来,10、9、8、7、6、5、4、3、
2、1一声令下,爸爸点燃了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响起来,全家人的眼睛都盯着那挂炮,随着火花的快速移动我们的眼睛也随着它移动,直到最后一声停止,我们也欢呼起来“哦!过年了!新年到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
俗称
“过
年”这是我国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活动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祀祖先、除旧布新、迎春纳福、乞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边上大型的单个爆竹、烟花也飞上了天空,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爸爸点燃了烟花,“喷”的一声,一个接一个的烟花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接着又像孔雀一样展开羽毛在空中消失了。
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真是灿烂壮观的景色!
班 姓名
2016
猴h a o。
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A4横排成品小报 2015春节小报 羊年小报 新年小报4
![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A4横排成品小报 2015春节小报 羊年小报 新年小报4](https://img.taocdn.com/s3/m/48812c2a58fb770bf78a55db.png)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 (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 不一致,自汉武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 正月为岁首, 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 开始采 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 农历正 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 节日”,它 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 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 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
西周初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 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 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我 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 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壮大。
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A4竖排成品小报 2015春节小报 羊年小报 新年小报2
![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A4竖排成品小报 2015春节小报 羊年小报 新年小报2](https://img.taocdn.com/s3/m/570a20e5172ded630b1cb6d9.png)
班级 姓名上联:改革起宏图神州巨变下联:丰年添笑语万事吉祥上联:快马加鞭不坠腾飞志 下联:吉羊昂首更添奋发心 上联:春暖人心世界三千同雀跃 下联:风搏羊角云程九万共鹏飞 上联:马首是瞻美酒千盅迎曙色 下联:羊毫初试豪情万斛写春光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野兽。
比现在的大象还大几倍,比老虎还凶几十倍。
专门吃人,而且一吃就是几十个人,被它吃的人数也数不过来。
老百姓可遭了殃。
有一天,“年”又来了,有个年轻人恨极了,说:“与其让它吃掉,还不如和它拼了,反正都是一死。
”他拿把劈斧冲了上去,好多年轻也跟着冲了上去。
可他们不是“年”的对手,年轻人都被“年”吃掉了。
此后,“年”变得更凶恶了,老百姓个个怨气冲天,恨声震地。
冲天的怨气惊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震地的恨声惊动了地下的地王菩萨。
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萨一商量,就派神农老祖到大地收“年”。
神农手执打兽鞭,对准“年”的屁股就是一鞭。
凶猛的“年”竟乖乖伏地不动了。
神农奔上几步,一只脚踏在“年”头上,怒吼道:“畜牲,你吃人无数,作孽极深,今天你的末日到了。
”说罢,从腰间拿下两片瓜钵,对准“年”就一合。
比象还大的“年”竟一下合在瓜钵里了。
神农把装“年”的钵埋在地底下,临走时他再三叮嘱说:“这钵埋在地下,将来会长出瓜来,这瓜不能破,一定要说它不破。
”后来,那个埋钵的地方真的长出瓜来,百姓就按照神农“不”的话音,把它叫成“北瓜”。
神农除“年”的那天正巧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这一天叫做“过年”,即避过“年”和除去“年”的意思。
这天,北瓜供在堂上,以示压邪,并敲锣打鼓,鸣竹张灯,以纪念神农老祖的功德。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word电子小报模板快乐新年春节小报节日小报
![word电子小报模板快乐新年春节小报节日小报](https://img.taocdn.com/s3/m/242b517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c.png)
word电子小报模板快乐新年春节小报节
日小报
拜年是中国传统的俗之一,用于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
通常在正月初一,家长会带领小辈拜见亲戚、朋友和长辈,以吉祥话语祝福新年,而主人则会热情款待客人,提供点心、糖果和红包(压岁钱)等礼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如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
每年,我都负责贴对联。
其实贴对联也有一定的学问,通过对联可以了解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希望和打算,以及过去一年里发生了什么喜事。
对联真是神奇!
年三十除夕,家家团聚吃年夜饭。
北方人离不开水饺,南方人则必不可少的是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吉祥如意。
不同地区的饺子和年糕也各有讲究,如北京人喜欢肉多菜少,天津人则喜欢拌水馅,东北人则会将肉剁碎后用高汤浸泡再包。
北方人惯做白年糕,而南方则有水流磨年糕和黄米糕等不同种类。
拜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还能体验到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风俗惯。
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这一美好的传统,共度一个温馨祥和的新春佳节。
寒假见闻1130A3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假期传统节日板报
![寒假见闻1130A3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假期传统节日板报](https://img.taocdn.com/s3/m/b746b9ff998fcc22bcd10d7c.png)
班级
姓名:直接输入班级姓名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首; 三十晚上守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春节到
放鞭炮
捂着儿朵还想听
闭着眼睛还要瞧
越是害怕越喜欢
你说可笑不可笑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我和爸爸一起贴春联。
爸爸教我先把双面胶贴在长长的春联后面,再把双面胶剥掉,贴在大门的二侧,大门的上方还贴了一张横批。
再把正方形的“福”反面也粘上双面胶,贴到了阳台的门上,这样春联就贴好了,看上去家里就很喜庆了。
过年了!过年了!寒假里最高兴的
事就是过大年。
除夕的晚上又要像往年一样要吃饺子了。
我看见妈妈在厨房剁肉、做饺子皮、包饺子。
我把手洗干净,拿了一块饺子皮,用勺子弄了一半肉馅放在饺子皮上,大公告成。
但是,突然觉得不太对劲,我做的饺子像汤圆一样。
妈妈做的饺子弯弯的,非常的好看!妈妈看了看我和我做的饺子,说:“饺子是一点一点捏的。
”妈妈教我一步一步的捏了。
晚上,我终于吃到了自己包的饺子了!虽然形状不好看,但是吃到嘴里,心里面却美滋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拜年,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
嫌虚。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
“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
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
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
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
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或
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
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班级:姓名:
级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