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独奏曲

马头琴独奏曲
马头琴独奏曲

马头琴独奏曲:

1、万马奔腾

2、初升的太阳

3、回想曲

4、苏荷的小白马

5、嘎达梅林

6、梁祝

草原歌曲:

长调歌曲:

1、辽阔的草原

2、都楞那

3、黑骏马

4、赞歌

5、牧歌

6、圆青马

呼麦好来宝:

1、四座山

2、满都拉罕

3、吉祥颂

4、吉祥如意

草原歌曲:

1、祝酒歌

2、下马酒之歌

3、迎宾曲

4、金杯银杯

5、银杯

6、帅哥哥

7、科尔迎宾曲

8、草原曲

9、草原情10、草原之夜11、草原夜色美12、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3、我跟在草原14、天边15、天路16、天堂17、蒙古人18、蒙古情19、父亲20、母亲21、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22、骏马奔驰保边疆23、呼伦贝尔美24、呼伦贝尔大草原

25、向着太阳26、遇上你是我的缘27、爱琴海28、荷塘夜色29、最炫民族风

30、天蓝蓝31、天边故乡32、套马杆33、我和草原有个约定34、长调请

35、陪你一起看草原36、绿色草原37、带上我的祝福38、高原蓝39、青藏高

40、这片草原41、梦中的母亲42、美丽的草原我到家43、阿尔斯楞的眼睛

44、把你带会我的草原45、请到内蒙古来46、为内蒙古喝彩47、乌兰巴图之夜48、吻你49、草原的祝福50、走天涯51、母亲的草原52、火苗53、自由飞翔54、梦回草原

55、草原的月亮56、天堂草原57、水中月亮58、姑娘我爱你59、鸿雁

60、天下最美的草原61、唱首情歌给草原62、高原红63、想回家64、马兰花65、候鸟66、不想说再见67、难忘今宵68、驼羔之歌69、阳光草原70、等待71、向天再借五百年72、蓝色的故乡73草原牧歌74、康定情歌75、传说76、鄂尔多斯之恋77、吉祥鄂尔多斯78、苍天般的阿拉善79、我从草原来80、吉祥三宝81、乳香飘82、请到草原

83、雕花马鞭84、敖包相会85、我思念草原86、月夜87、牧民的心88、蓝色的蒙古高原89、神奇是九塞90、科尔辛大地91、力格尔玛92、偌恩吉雅93、送亲歌94、阿妈的伟人95、我心中的马头琴96、游牧情歌97、湖仁乌力格尔98、梦姑娘99、唱起草原的歌100、克鲁沦河

马头琴教学计划

《马头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8号 《马头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对照生字表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并积 累词语。 2、认识6个生字,1个多音字“中”,能按照正确的笔顺规范地书写4个字,正确运笔, 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3.在随文识字过程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苏和和白马之间的感 情,了解马头琴的来历。 教学重点: 认识6个生字,1个多音字“中”,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苏和和白马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 1、先听琴声,好听吗?这琴声非常悠扬,你想知道这乐曲是由哪种乐器弹奏出来的吗?(学 生答:马头琴)出示图片,这就是“马头琴”。关于马头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1课马头琴(板书课题) 3、课题中有一个字宝宝需要我们会认。学习“琴”字。(课件出示琴)看一看琴的演变, 用两个(王)代表多排的弦枕和弦线;用汉字有意思吧?谁能拼读并组词。 (今)代表共鸣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语文书翻到141页,老师来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们听得真认真,看来这真是个精彩的故事,请你用一、二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什么 事呢?(生答) 3、请你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圈 出文中的生字,并想办法和这些生字交朋友。标清自然段的序号。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苏和、小白 马) 苏和捡到一匹什么样的小白马?(刚刚出生)他是怎样做的呢?(细心照料)小白马渐 渐长大了。(课件出示句子)你能把文中的“渐渐“换个词语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吗?谁能用 “渐渐”说个句子。你觉得苏和是个怎样的孩子?在这个照料的过程中,苏和付出了很多劳 动和心血,小白马得到了许多许多,它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习二、三自然段: 1、小白马长大了,这天,草原上举行赛马会。苏和骑着小白马也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 一看。 2、轻声读课文的2、3自然段。 3、学习生字“配、骏、鞭” 认识哪个字宝宝就请大声读出他的名字,并帮他找个朋友。(随机学习生字)学习“配” 拼读并组词,读一读课文中带有这个生字的句子。理解句子。这句话是谁说的?(板书:王 爷) 学习“骏”拼读并组词,理解“骏马”的意思。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小白马跑得快?用

萨其拉-蒙古族青年马头琴演奏家青年歌手优秀音乐人

蒙古族青年马头琴演奏家青年歌手优秀 音乐人--萨其拉简介 四川成都艺术剧院民族乐团马头琴演凑家,优秀音乐人萨其拉: 中国马头琴学会会员 北京《青》乐团队长 内蒙古潮尔马头琴协会理事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成都马头琴培训基地负责人 成都市满蒙人民学习委员会艺术总监 成都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成都市腾希文化传播公司艺术总监 成都市鹰图腾民族风情部落创始人 2001年以来萨其拉先生多次在国内外举行专场演出,同时还参加过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多个大小型文艺演出,以及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春节联欢晚会均获得好评。 2001年8月跟随齐宝力高(世界级马头琴大师)参加千人马头琴演奏,创吉尼斯纪录,并跟随齐宝力高大师在北京、包头、鄂尔多斯等地演出 2002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大学生器乐比赛,演奏曲目《鄂尔多斯高原》获得:第一名 2005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了个人马头琴专场演奏音乐会 2006年1月香港首届青少年艺术节,获民乐专业组一等奖 2006年1月世界华人艺术节,获四川赛区民乐专业组一等

奖 2006年11月创作个人作品马头琴独奏曲目《遥远的呼德》等 2007年2月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节,荣获:全国民乐专业组银奖 2007年2月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节活动中展示精湛才艺, 荣获:世界华人优秀艺术人才奖 2007年11月四川省成都市文化系统举办专业团体、专业演员表演大赛 荣获:器乐专业组银奖 2008年中国红歌会总决赛,萨其拉满达组合,获得全国前六强的成绩 2008年11月26日参加中国红歌手在人民大会堂的汇报演出。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2009年协助内蒙的梅林组合夺得中国红歌会09年度全国总冠军 2010年3月发行了个人专辑《乐宴》 2010年5月创作了作品马头琴独奏曲《怀念》 2010年6月在成都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 2010年10月中国“华夏春杯”酒歌大赛,满达组合荣获:铜奖 2011年合3月合作作品《青》正式发行!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文/敖特尔爸爸 相信大家对蒙古族不会陌生,蒙古族都能歌善舞(我除外,呵呵),蒙古族 的音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调和呼麦,另外就是马头琴。99年我曾花用了3个 月的时间制作了50把马头琴,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完成,非常的累,关于马头琴的制作过程,我想大家都比较感兴趣,下面我把制作过程简单地向 大家介绍一下,以此了解一二: 马头琴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叫它"潮尔"。马头琴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成为蒙古民族喜爱的乐器而广 为流传,它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已成为蒙古民族文化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琴头上有雕刻精致的马头,弦槽后开,两侧各置一弦轴,两条马尾弦分别用40、60根长马尾合成。琴弓用藤或木制杆,两端系以一束马尾。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优美、浑厚、悠扬、动听,这在古 今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马头琴由琴杆、琴弓、音箱三部分构成,音箱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琴首多 为龙头上面雕马头,后来多为马头的形象。最初的马头琴,音箱和琴杆用木材 制成,音箱正背面蒙羊皮或马皮。琴弦用两束马尾、琴弓用树枝和马尾制成。 由于马头琴音域宽广、音色浑厚而深沉,泛音丰富,为演奏者提供了可以尽情 发挥演奏技巧的条件,因此,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欢快曲调往往能使人振奋、 激动,如泣如诉的曲调令人感伤。演奏采取坐姿,琴箱夹于两腿间,琴杆偏向 左侧。马头琴细弦在里、粗弦在外,音域一个八度,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 琴弓在弦外拉奏,弓法多变,指法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几十年来,马头琴经过无数演奏家和艺人的不断研究、改进,并吸取其它 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之长处,逐步发展成现代的马头琴。琴杆、音箱的侧、背板,采用传音共鸣性能优良的长白山色木或川滇枫木制作,面板用桐木或鱼鳞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一、内蒙古 蒙古族歌曲: 1、《银杯》(祝酒歌)属于习俗歌短调 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主要流行于内蒙 古农业地区。 2、《牧歌》(长调)无伴奏合唱 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牧区。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独唱(德德玛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 创作歌曲单二部曲式结构 4、《天边》独唱创作歌曲 蒙古族器乐曲: 《万马奔腾》马头琴领奏、齐奏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二、新疆 歌曲: 1、《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民歌齐唱王洛宾搜集整理 2、《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民歌冬不拉弹唱 3、《赛乃姆》是木卡姆“琼拉克曼”部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一种传统大曲,它的结构形式由:琼拉克

曼(即大曲);达斯坦(即叙事歌曲)及麦西热普(即歌舞组曲)。 4、《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 5、《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民歌库木孜弹唱 器乐曲: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曲作者:陈钢 两个部分内容:“纵情高歌”及“热烈起舞” 三、西藏 歌曲: 1、《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藏族民歌(弦子) 弦子:流行于康、藏地区的藏族歌舞音乐,由于歌舞时在队前多由男子用牛角胡和二胡领舞伴奏,故称弦子。弦子以结构简练、曲调优美、极富歌唱性、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 2、《天路》独唱创作歌曲屈塬词印青曲 一首极富藏族风格的抒情歌曲。如曲中的一字多音、波音、前倚音等装饰音的使用,充满了藏族民歌的高原韵味。表达了藏族儿女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更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大家庭的赞美。 3、《阿玛勒火》藏族民歌(囊玛) 囊玛:流行于拉萨和日喀则等城市,是一种由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的古典歌舞艺术形式。集歌、舞、乐为一体,其音乐由中速的引子、慢速的歌曲、快板的舞曲组成。歌曲部分的音乐优美典雅,演唱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唱词由赞美家乡与寺院、颂扬佛祖、近祝吉祥以及社会生活、男女爱情等方面。舞曲部分热烈活泼、

马头琴文化

一、马头琴 近年来,乌审旗委、政府围绕创建“全国人居环境示范镇”,组织实施“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了《创建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批(3000人以上)马头琴音乐初级人才队伍,培训一批(10000人左右)民间马头琴音乐爱好者,培育一批马头琴(生产销售、人才输送、音乐演奏、系列产品研发)文化产业,建设一批以马头琴文化元素为主的标志性建筑,打造一批马头琴文化节庆活动品牌,带动群众文化、公益文化、文化产业、城市文化景观体系的全面发展,把我旗建成集传承保护、推广普及、人才培训和生产制作“四个基地”于一体的“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具体情况如下: 一、普及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完成了全旗6个苏木镇、59个嘎查村及旗直机关的普查、调研和宣传、动员工作。二是注册成立了“中国马头琴学会乌审旗分会”,成立了9个“马头琴文化协会”;组建了62支“马头琴文化独贵龙”,拥有成员1500多人;登记备案马头琴文化户3000户;在教育系统成立了12个马头琴音乐兴趣小组,成员2100多人,搭建起了以“中国马头琴学会乌审旗分会”为龙头,各协会为纽带,“马头琴文化独贵龙”为支点,马头琴文化户为基础的普及网络机构。三是成立了乌审旗马头琴音乐培训学

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100多个班次7100多人的培训。同时在6个苏木镇和部分嘎查村设立了民间培训校点并启动了培训工作,旗直机关以系统、部门为单位的培训工作正在展开,部分学校将马头琴音乐列为音乐课必修课程。四是在普及培训的同时,组织专家编写乌审旗马头琴音乐演奏教材,并建起了马头琴“四库一系统”,即全国“马头琴人物资料信息库”、“演奏曲目集群库”、“文献资料搜集库”、“制作企业信息库”和“检索系统”的基本框架,致力打造全国马头琴信息最为完整的数据体系。五是组建了成员40多人的马头琴乐团,并多次代表我旗参加区内外大型演出活动,2010年赴香港参加第十三届香港世界“金紫荆花奖”文艺大赛荣获7项大奖。2011年,组织300人马头琴队伍代表乌审旗参加鄂尔多斯市撤盟建市10周年《凯歌十年》大型演出,组织400人马头琴代表队参加成陵旅游周活动和“溜圆白骏马”宴等全市大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2011年新年马头琴音乐晚会,元宵节500人马头琴音乐齐奏、庆祝建党90周年等大型演出活动15场。新创作《乌审叙事曲》、《绿色乌审畅想曲》、《祝酒歌》等大型合奏曲10部,齐奏曲14首,编写中小学马头琴音乐教科书并印发2500册。为基层、学校、企业下乡演出50多场,政府无偿投放马头琴器乐7100多把。 二、品牌打造工作有序推进。一是被中国民协命名“中国马头琴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中国马头琴文化研究中心”、

马头琴独奏曲

马头琴独奏曲: 1、万马奔腾 2、初升的太阳 3、回想曲 4、苏荷的小白马 5、嘎达梅林 6、梁祝 草原歌曲: 长调歌曲: 1、辽阔的草原 2、都楞那 3、黑骏马 4、赞歌 5、牧歌 6、圆青马 呼麦好来宝: 1、四座山 2、满都拉罕 3、吉祥颂 4、吉祥如意 草原歌曲: 1、祝酒歌 2、下马酒之歌 3、迎宾曲 4、金杯银杯 5、银杯 6、帅哥哥 7、科尔迎宾曲 8、草原曲 9、草原情10、草原之夜11、草原夜色美12、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3、我跟在草原14、天边15、天路16、天堂17、蒙古人18、蒙古情19、父亲20、母亲21、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22、骏马奔驰保边疆23、呼伦贝尔美24、呼伦贝尔大草原 25、向着太阳26、遇上你是我的缘27、爱琴海28、荷塘夜色29、最炫民族风 30、天蓝蓝31、天边故乡32、套马杆33、我和草原有个约定34、长调请 35、陪你一起看草原36、绿色草原37、带上我的祝福38、高原蓝39、青藏高 40、这片草原41、梦中的母亲42、美丽的草原我到家43、阿尔斯楞的眼睛 44、把你带会我的草原45、请到内蒙古来46、为内蒙古喝彩47、乌兰巴图之夜48、吻你49、草原的祝福50、走天涯51、母亲的草原52、火苗53、自由飞翔54、梦回草原 55、草原的月亮56、天堂草原57、水中月亮58、姑娘我爱你59、鸿雁 60、天下最美的草原61、唱首情歌给草原62、高原红63、想回家64、马兰花65、候鸟66、不想说再见67、难忘今宵68、驼羔之歌69、阳光草原70、等待71、向天再借五百年72、蓝色的故乡73草原牧歌74、康定情歌75、传说76、鄂尔多斯之恋77、吉祥鄂尔多斯78、苍天般的阿拉善79、我从草原来80、吉祥三宝81、乳香飘82、请到草原 83、雕花马鞭84、敖包相会85、我思念草原86、月夜87、牧民的心88、蓝色的蒙古高原89、神奇是九塞90、科尔辛大地91、力格尔玛92、偌恩吉雅93、送亲歌94、阿妈的伟人95、我心中的马头琴96、游牧情歌97、湖仁乌力格尔98、梦姑娘99、唱起草原的歌100、克鲁沦河

马头琴的概述

马头琴论述 班级:/// 学号:/// 专业:/// 姓名:///

摘要: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并且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马头琴历史概述演奏歌曲 正文 (一)乐器概述 马头琴(mǎ tóu qín),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 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 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郭 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 琴。”[1] 对于它名字的由来,是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 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 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 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 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 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当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勺形 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国 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 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 形状。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据有关学者考证, 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 头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 时的流行乐器。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 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二)历史追溯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 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马头琴是 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 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 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托布秀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 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 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 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

中国音乐作品

1 中国音乐作品 第一章 中国歌曲 第一节多彩的民歌 【民歌简述】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多为群众在口耳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民歌分类)等。 【民歌的音乐特点】 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点;民歌的旋律都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方言)紧密结合,因而最易于在本地区流行;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如劳动民歌,劳动方式较为自由的,其节奏也会比较自由;

2 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做反复。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民歌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限制,而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创作方式);其歌词、旋律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流传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可变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不借助于记谱法或其他手段进行传承(传承特点);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 【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地方风格相互交融(交融性)。 一、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指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和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花儿”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

马头琴教学大纲

《马头琴》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周学时:36\1,理论讲授7课时,实践教学29课时。 学分:2 修课类型:必修课 开课学期:3、4学期 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比例各占总学时中的20%和80%。 1、课程性质:马头琴是音乐教育专业技巧必修课之一。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马头琴演奏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3、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三学期课程内容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第四学期课程内容为:初级与中级基础练习。 4、使用教材与参考书: 《马头琴演奏法》白·达瓦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马头琴演奏法》达日玛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马头琴教程》巴雅尔著呼伦贝尔报社出版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正确规范的技法,初步掌握马头琴演奏技能。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解、实践练习。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平时成绩以课堂教学计分。期中、期末考试以观摩形式进行,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70%。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二)教学内容与纲要 一、马头琴知识(1课时) 1、马头琴概述 2、马头琴演奏基本知识 3、马头琴演奏法 要点:马头琴常识 二、持琴方法与演奏姿势(1课时) 1、持琴的基本方法 2、持弓的基本方法 3、演奏姿势 4、基础练习 要点:正确的演奏方法。 三、双手配合、运弓方法(1课时)

1、起、落指的动作要求 2、运弓方法 3、双手的默契配合练习 要点:双手配合练习。 四、基本功练习(1课时) 1、指法的音位 2、运弓的正确练习 3、音阶、琶音的练习 要点:音准、音色、音质 五、民间乐曲演奏与长调演奏特点(1课时) 1、泛音演奏方法 2、其他特殊演奏法 3、长调演奏方法 要点:演奏法、表现不同曲目和特点风格 六、手指灵活应用(1课时) 1、起、落指的高度、速度练习 2、触弦点、位置的练习 要点:速度、音准、扎实训练 七、快弓、跳弓练习(1课时) 1、动作自然放松 2、各部位动作协调配合 3、要求方法得当 要点:动作的协调性 乐曲目录: 第一学年 《莫如哈达》昭乌达民歌 《西日哈达》锡林郭勒民歌 《乌伦花》锡盟民歌 《努恩吉雅》哲里木民歌 《窗蝇》蒙古国民歌 《草原连着北京》齐·宝力格 《干杯》蒙古国乐曲 《蒙古小调》内蒙古民歌 《初升的太阳》齐·宝力格 第二学年: 《辽阔的草原》呼伦贝尔民歌 《嘎达梅林》哲里木民歌 《荒城之夜》日本乐曲

沙蒿林作品: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现代

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现代“狼烟” (散文)党长青 起风了,站在红黄色的那个山顶上远眺,飞扬的云彩下,卷起墨色的尘柱,它像螺旋形的魔怪在空中升腾,仿佛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妖魔钻出洞穴一样,美丽的白云被染成青灰色。听不见一声狼嗥,鄂尔多斯高原长不出绿色的茂草,只有爬伏的旱天太阳舔过的草苗,稀疏地遮掩着地皮。古代的草原狼,大约早已绝迹,狼类不在,狼声消匿在空旷的时光中,百年难觅。起伏的山塬,顶圆坡缓,犹如远古时代的蒙古牛拉下一堆一堆的牛屎,幻化成的凝固地形。山坡下边,现代化机械虎吼雷鸣,叫嚣着,刨挖着。如同长胫鹿一样的挖掘机,伸缩着得意的长脖子,刨挖着山石土原下的黑煤。风扫荡煤尘,风鼓吹着亿万年前的森林声韵,把多少年的历史和地质的沉淀物,统统搅拌成乌色的狼烟,飘扬在塞外的高原旷野…… 崇拜过什么样的英雄人物?大汗铁木真吗?他的战车曾滚动在这里呀,他的刀剑曾搅动过这里的风云呀,他的马蹄曾踩踏过这里的土地呀……鄂尔多斯高原的沉积地形,以火的姿态隐伏在群山万壑的地层下,睡眠太久,才积聚了如此厚重的狼烟燃料。历史上,长城的烽火台上报道过北方民族强悍的呐喊,牛角号搜寻出弓箭时代冷血勇士的神勇刚烈;湿热的蒿草和柴柳,点火燃起枪炮时代抗战男儿的牺牲激情。长生天注视过骏马驰骋的围猎场面,长生天也欣赏过土匪贼兵越过长城南下的狂抢暴掠。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汇的鄂尔多斯大地,狼踪、牛蹄、羊道、狗迹,叠映动画出一个王朝的兴衰更迭,唯独不知道地火在炭薪林的埋压中,塑造着崭新的煤炭时代。侏罗纪一滴黑色的眼泪,沉淀出上万年的情绪。 听说煤炭开发,南方的江苏人、福建人,纷纷聚款筹资,腰缠万贯地来到鄂尔多斯,开采露天煤矿。在东胜市北郊三十公里的小村阳塔、特拉壕,田野的荒山被搬迁,百米纵深的沙石被移位,说是截断火烧区,其实是人为的原因在谋取暴利。数不清的车辆滚动如蚁,充当了新一代敛财的“愚公”,移山精神惊天动地,挖掘毅志号泣鬼神。像车轮一样的利润同心圆,昼夜不停地在矿区滚动……它们旋转着机械化大工业的情绪,它们旋转着数不清的煤老板们内心的算盘。移山填海已经不属于荷兰国家的专利,要搬进钢筋水泥的养鸽笼,多么清澈的小河要披罩黑糊糊的煤色。如果把大批的乡村人口填进城市里生存,那么城市的水泥

额济纳简介

额济纳简介 我先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额济纳旗,“额济纳”系西夏党项语,意为“黑水”(即今额济纳河),额济纳旗旗名就是源于额济纳河的河名;额济纳旗在蒙古语称“亦集乃”,元代曾在此地设亦集乃路,在汉语中就是“害怕”的意思。额济纳旗面积114606平方公里,比江苏省和浙江省都大1万多平方公里,接近台湾、海南、宁夏三省区面积之和,是中国旗县(市、区)中面积最大者,但人口只有1.8万人,是我国是人口最少的县级行政区。额济纳旗现有胡杨林45万亩,是世界仅存的三大成片胡杨林之一。另外两处成片胡杨林位于我国新疆的沙雅县,新疆轮台县。 额济纳物华天宝,是享誉中外的“骆驼之乡”。境内有野骆驼、野马等种类众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湖泊中鱼类很多,最负盛名的是肥美可口的居延海大头鱼。野生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被誉为“沙漠人参”苁蓉的主产区。苁蓉具有壮阳补阴的奇特功效。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作过重点介绍。额济纳地区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出产的瓜果含糖份量很高,有“不吃额济纳的瓜,不知天下瓜甜”的说法,大家不妨在闲暇之余品尝一下。 济纳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周时隶属乌孙;先秦时为大月氏领地,称“流沙”或“弱水流沙”;西汉初期为匈奴牧地,到汉武帝时称“居延”。“居延”地名源于匈奴语,即“天池”或“幽隐”的意思。 汉代三百多年,是居延地区空前发展的时期。汉武帝时期,居延地区归属汉朝政权管辖,并设居延县行政机构;汉宣帝时,改置为张掖郡居延属国;王莽篡汉后改称居城;汉献帝建安末年(公元220年),改为西海郡。 魏晋时期,依然称西海郡。这里先后被前凉、后凉、北凉和西凉等各割据政权所占领。唐代曾设安北都护府和“宁寇军”,统领居延地区军政事务。 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居延地区被西夏占有,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西夏在此设置了“黑水镇燕军司”和“黑山威福军司”等机构。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队攻破了西夏政权,居延地区归附元军。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后,于公元1286年在此设立“亦集乃路总管府”,统领居延地区的军政事务。现在沿用的额济纳这一地名,便是“亦集乃”的转音。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居延地区归属明朝政权,成为甘州和肃州二卫的边外地,不再有人经营了。 清康熙时期,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之侄阿拉布珠尔到西藏礼佛,随后便请求内附。几经辗转,最后定牧于额济纳河流域。由此,拉开了世界人类史上规模较大的人口长途迁徙的序幕。80年后,土尔扈 特部渥巴锡汗率众回归祖国。电影《东归英雄传》就是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而拍摄的。 清乾隆年间,“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正式设置,其行政规格较高,直属清理藩院管辖。

分析马头琴独奏曲《遥远的敖特尔》

分析马头琴独奏曲《遥远的敖特尔》 一、创作背景 马头琴演奏家李波1955 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1970 年考入镶黄旗乌兰牧骑工作,1978 年调入锡林郭勒盟歌舞团,1985 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理论作曲专业,1987 年调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任独奏演员,1988 年参加内蒙古“青城艺术节”音乐比赛,获第一名“骏马奖”,1991 年参加内蒙古首届交响乐、室内乐作品比赛,获马头琴专业第一名。2007-2009 年应美国华盛顿大学邀请,赴美任2 年客座教授,教授马头琴。 自幼学习马头琴演奏的他有着草原的胸怀,从小在蒙古族民间传统音乐的熏陶下,上世纪80 年代创作了马头琴独奏曲《遥远的敖特尔》这首作品。敖特尔的意思是“一个放牧的临时居住点”。为了草原的草场得到很好的缓解,草原上的牧人一年四季过着游牧生活,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放牧草场。这部作品表达出草原上牧人的游牧迁徙的情景。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遥远的敖特尔》自然注入了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描写了草原牧民的游牧生活情景,去那遥远的敖特尔放牧生活的过程。这首曲目开始的时候由悠扬的长调相伴,仿佛蒙古男人骑着马在草原的深处哼唱着优美的长调,于是把天空与草原、河流与山丘、蒙古包与奶茶,把牧人的情怀唱给大自然,唱给跨下的骏马,唱给自己的心灵。长长的腔调,绵绵的气息回荡在草原的上空,走向遥远的敖特尔。在游牧的漫长路途中骑着骏马,赶着牛羊来到新的牧场敖特尔,开始了新的环境和生活。 本曲目散板部分加入了蒙古族四胡元素——双弦音。双弦音让这个曲子发挥出行板的感觉,这种行板的感觉就是跟着马步唱着优美的旋律漫步在辽阔的草原上,此情此景犹如一幅画面一样浮现在大家眼前。作者在全曲的灵魂处巧妙地运用了传统泛音演奏法,体现出欢快和苍苍感。接着带有技巧性的拨弦,让曲风立刻活跃了起来,这里的感觉就像草原上的年轻男女载歌载舞庆祝美好的生活。随后的快弓演奏技巧把整个曲子带入了高潮,也是技巧技术性最难的地方。因此这首作品可称之为马头琴作品里最难的曲目,也成为了音乐会和艺考的首选曲目。本曲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注重牧民内心情感的变化,用马头琴的多种演奏技巧和风格来表现出牧民内心的喜怒哀乐之情。千百年来,蒙古族过

马头琴的由来及简介

马头琴的由来及简介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 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 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中马头琴、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等多种乐器,显著丰富了马头琴族乐器系列,在音色上仍保持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深受人民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有的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拉弦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个爱唱歌的牧人,名叫苏和。他有一匹心爱的小马,浑身雪白,它的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又美丽、又健壮,它嘶鸣起来,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几年以后,小马长成了膘肥体壮的大白马。在一次赛马会上,苏和的白马夺得锦标后却被王爷抢去了。白马日夜思念主人。一天,王爷骑白马正在亲友面前炫耀,不料被马摔得头破血流。白马挣脱了缰绳,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跑回主人身边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蒙古包前。苏和失去心爱的白马悲痛欲绝,日夜守在白马的尸体旁不忍离去,几天几夜都没有入睡。这天晚上,苏和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梦见白马活了,向他欢

蹦乱跳地跑来,嘴里不住地嘶鸣着,苏和也呼唤着向白马跑去,就在这时他惊醒了,举目远望,四野茫茫,苍穹像蒙古包一样罩盖下来,草原上,马群滔滔,羊群像天上的朵朵白云,但就是不见他心爱的白马。只有它那动人的嘶鸣还在耳边回响,他想捉住这个声音来寄托对白马的怀念,想着想着终于醒悟过来。于是,苏和就用白马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蒙琴面,用马尾搓成琴弦,拿套马的杆子做弓,并按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做出了草原上的第一支马头琴。拉奏起来,就好像梦中听到的声音一样。

马头琴演奏艺术中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c9317183.html, 马头琴演奏艺术中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 作者:革汉希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5期 【摘要】马头琴演奏艺术经过历史的发展在近年来更是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新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给予广大热爱学习马头琴演奏艺术的人们以巨大的契机。由于地域、文化、语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很多学习演奏者很难在演奏中准确正确把握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马头琴这样一个民族性极强的民族乐器中很难表现其音乐魅力。本文将对马头琴演奏艺术中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以及演奏技巧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马头琴;蒙古族音乐;演奏艺术;演奏技巧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民间拉弦乐器。在蒙古语称为“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一、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 从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来说,因为蒙古族本身内部的差异性,所以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音乐风格特点,又有地方性的民族风格特点。根据蒙古族的历史,大致可以把蒙古族音乐风味东部和西部这俩个区域,蒙古族人民数千年绵延发展至今,在不同地区繁衍生活的部落由于传统、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等差异,对音乐差异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来说,不仅要把握好蒙古音乐这个大的风格方向,还要对具体地域性进行研究把握。 从蒙古族音乐的调性来看,蒙古族音乐依然还是在我们中国音乐的体系当中,调性思维依然是五声音阶。五声音阶是蒙古音乐的调性支撑与框架,然后除此之外,还有蒙古族特有的带有自己民族性的六声音阶、七声音阶、以及一些古老的特殊调式。所以演奏者不仅要贯通五声音阶,还要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之上对于一些特殊的调式进行理解和把握。 从音乐曲式结构来看,不管是历史上的创作者还是如今现代的作曲者都保留着蒙古族音乐的传统曲式结构,尤其以一些短调性的民歌乐曲以及悠久绵长的长调乐曲中(如联句体、循环体),还发展了西方的曲式(单三、复三、变奏、协奏曲式等),尤其现在一些大型的协奏、交响马头琴作品的出现,更需要演奏者不仅要在民族传统曲式中进行,还要在更高层次西方曲式之上发展。

浅谈初学马头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马头琴等民族特色文化艺术逐步进入了学生们的课堂。这对马头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正确的基础演奏法是继续学习其他技巧的基础。正确的、正规的、扎实的掌握基础演奏法是初学马头琴者应该注重的问题。 关键词:马头琴握弓运弓按弦 近年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学习民族艺术。马头琴等民族特色文化艺术逐步进入了学生们的课堂,这为马头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传承马头琴艺术奠定了基础,如何让初学者尽快地掌握正确的马头琴演奏技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就学习和教学经验及感受,浅谈几个关键问题: 一、正确的握弓 马头琴是拉弦乐器里的外弓乐器,它的外弓是在琴体相对前后直位时在琴弦上摩擦,而其他外弓乐器如小提琴是把琴放置在左下颌与锁骨之间,使琴与地面平行,把弓子放在弦上运弓。大提琴是把琴撑到前方的地上,再把琴靠向自己,使琴肩轻贴两侧肋骨中间。琴持斜度,把弓子放在弦上运行,它们都有下面的支撑点再用右手控制弓子运行。而马头琴演奏中,琴弓对弦的施力方向分别呈前后和左右的方向,因此,能否合理地运弓,正确的握弓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马头琴演奏中握弓法要点是: 1.右手食指和中指前部托住弓杆,一二节环抱弓杆。 2.拇指指肚放在弓柄位置用于固定,指尖放在食指的第一、二节关节处。 3.中指第三节上方托住弓杆,指肚靠近弓毛,无名指和小指放置于弓杆与弓毛之间,主要是抵住弓毛,演奏中分别通过手指、手腕的压、沉、带、沉的动作完成对弓杆弓毛的操作,演奏外弦时使弓杆弓毛同时向外运行,演奏内弦时使弓杆弓毛同时向内弦运行。 二、正确的运弓 拉弦乐器是用弓子摩擦琴弦使之震动发音的一种乐器,所以称之为拉弦乐器。弓毛在摩擦琴弦的整个过程中,弓子运行的线路应与琴弦呈直角,并作左右持平的运动,让弓毛能持续作用于琴弦,擦弦点始终保持稳定,这时琴的音质与共鸣效果才是最佳的。因此,演奏中右手运弓是很重要的,它是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的关键,是拉弦乐器的关键。马头琴的运弓也不例外。 马头琴的运弓中腕部动作始终贯穿在运弓的全过程中,弓弦乐器右手腕关节的动作对运弓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是运弓的关键。运弓时腕关节稍微向右突出,推弓时稍微向左突出,尽量使换弦不露出痕迹,保持自然,让人不明显感觉到换弓。

马头琴音位精确标记法

[原创]马头琴音位精确标记法 对于初学马头琴的朋友,不能准确的找准音的位置时,老师往往会琴杆上点上几个点作为标记。这几个点到底应该点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这么点?怎样才能点的精确?却很少有人了解的,大多数人是让有经验的老师帮助点上,而老师多是凭听力和经验来标记。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使的第一次接触马头琴的人也能够精确的作出标点。 大家知道,音阶在琴弦上的位置变化是非线性的,从上码开始,越往下排的越密。一般认为没办法用量距离的方法确定。其实不然,各音阶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严格按照一种对数关系排列的,高等数学里面都讲过的(理论上讲每升高1个8度,弦的长度分别在该位置上再增加1/2、1/4、1/8、1/16......),不再赘述。请看下面的示意图:

照片名称:琴音位图 老师一般在琴杆上点5个或6个点,我介绍这种方法是用尺子精确测量距离确定,以上码到下码之间距离为1个单位,其精确位置分别是: 第一步:先找到第4个点的位置,它在上下码之间的1/2(图中C)位置; 第二步:再在上下码之间1/4处点上个点,它就是第2个点(图中F)的位置; 第三步:再把上下码之间分成3份,从上码往下找,分别在1/3处(图中G)、2/3处点上标记,这就是第3个点和第5个点;

第四步:再在上下码之间1/9,靠近上码的地方点上标记,这就是第1个点(图中D)的位置; 第五步:在从上码往下3/4的地方点上标记,这就是第6个点(一般不点这个点,标记5个已经够了),而这个点的音名是比内弦高2个8度的C,换句话说,如果按照C调作1,1/2处则高8度,3/4处高两个8度。 到此,所有(5个或6个)点都已经标记完成。 老师为什么会选这几位置标记呢?原来这几个位置是马头琴演奏时常用的泛音点!即1/2、1/3、1/4、3/4泛音。 它们也是演奏和弦常用的位置。 第1个点:按内弦时,与外弦空弦是5度和弦; 第2个点:按外弦时,与内弦空弦是相同音,但音色略有区别,演奏中常双弦同用; 第3个点:实按内弦时,与外弦空弦是高8度音程关系,虚按内弦发出的声音是比外弦空弦高两个8度的泛音,均为和诣和弦,亦被频繁应用,尤其是演奏带泛音曲子的时候,用的最多; 第4个点:这个点内外弦的音高,分别比其空弦高8度,也就是1/2泛音的位置; 第3、4点:这是演奏带泛音曲子时用的最多的位置,3指实按外弦第4个点,拇指虚按内弦第3个点,发出的声音是比外弦高8度的泛音。常看到马头琴演奏者,以拇指在第3点上触弦、3指在第4点上下滑动、配合食指、小指的按弦,演奏出动人的乐曲。

马头琴的故事

马头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放羊娃,名字叫苏和。一天,苏和才赶着羊回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路边有个毛茸茸的东西,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多可怜啊,苏和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他们真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分不开。 一年,草原上的王爷举行赛马会,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参加。苏和骑着小白马也去参加了。赛马会开始了,小白马像一道闪电,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王爷说:“你把这匹小白马卖给我。你回去吧!” 王爷抢了苏和的小白马,骑上了它,可是小白马一动也不动,王爷生气了,就拿鞭子打它,这一打可不得了,小白马猛得一跳,把王爷摔了个四脚朝天,小白马撒开腿就跑,去找它的小主人苏和了。 “捉住它,捉住它!”王爷从地上爬起来,没命地喊着。可是谁也追不上它,王爷接着喊:“别让它跑了。用箭射死它!” 几十支箭,“嗖嗖嗖嗖”,向小白马射去。小白马让箭射中了,血不断地流出来。可是小白马很勇敢,它忍着痛,一个劲地向前跑,一直跑到小主人苏和家。它亲了亲小主人苏和的脸,倒在地上就死了。 小白马死了,苏和几夜都睡不着觉,心里不停地说着:“小白马回来吧!小白马回来吧!”一天晚上,苏和刚一睡着,看见小白马回来了。苏和搂着小白马的脖子,亲了又亲,说:“小白马,我真想你啊!”小白马轻轻地说:“我的小主人,我也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 苏和睁开眼睛一看,小白马不见了,原来刚才是在做梦呢。他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拿它的筋做弦,拿它的尾巴骨做弓,琴杆顶上雕刻了个马头。这就是马头琴的来历。从此,苏和天天拉琴,拉了许多好听的曲子,远远听起来,就像小白马在唱歌。 其它的牧民听到这优美的曲子,都学着苏和的琴的样子,用木头做了许多马头琴,他们一边放牧一边弹着马头琴。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

中国古代乐器介绍大全

中国古代乐器介绍大全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乐器介绍,希望你喜欢。 一、古代的“八音”分类法 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还有磬、錞于、勾鑃,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大小厚薄各异。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有琴、瑟、

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柷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二、目前常见的乐器分类法(按演奏性能分类) 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彩,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

马头琴

摘要: 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马头琴虽然两根弦,但到演奏者手中,它所传出的细腻犹如小提琴,醇厚、如中提琴,深情、似大提琴的玄妙之音,每每令人如醉如痴。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中马头琴、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等多种乐器,显著丰富了马头琴族乐器系列,在音色上仍保持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深受人民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有的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拉弦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关键词: 马头琴、在水一方、特色 1、马头琴名字的由来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哲黑木、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队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传说,很久以前,在那金色的阿拉腾敖拉山麓,有一个银色的月亮湖。湖畔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的小牧民,名字叫苏和。他和妈妈过着清贫的生活。有一天,小苏和出来放牧,在山坡上做了个奇异的梦——看见从天上腾云驾雾飞来一个美丽的姑娘,对他说:“我知道你想得到一匹可心的马,我告诉你,北边湖边有一匹白骏马,善良的人哟,你快去把它牵回家吧!” 说完只见一道白光,姑娘无影无踪了。苏和“啊”的一声惊醒揉揉眼睛一看,阳光当头。他想起刚才梦里听到的话,站起来不由地向北一看,果然湖边站着一匹小白马,苏和欢快地向它跑去。 从此,苏和就有了一个形影不离的伙伴。苏和精心地喂养、调驯小白马,教它练走、练跑。很快,小白马就长成了一匹膘肥体壮、跑起来四蹄生风的骏马。 有一天,苏和到湖边放牧时,不小心踩进沼泽地的一个泉眼越陷越深。白骏马看见后,长嘶一声向主人跑去,咬住主人的袖子往外拖,苏和抱着白骏马的脖子被救了出来;一天夜里,一只野狼冲进了羊圈,苏和急忙挥棒向恶狼打去,恶狼张牙舞爪扑向苏和。这时白骏马一声长嘶挣脱缰绳,扬起前蹄向狼刨去,只听得“嗷”的一声,恶狼脑袋开了花。苏和心里一阵感激,跑过去爱扶地拥着白骏马的头不知说啥才好。 一日,苏和在野外放牧时,远处跑来几个骑士,气喘吁吁地来到苏和跟前说:“小兄弟,你能不能帮我们的忙啊?王爷命令我们活捉一只梅花鹿,如果捉不到,我们回去要受惩罚!” 听说他们的处境,苏和二话没说,跨上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