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I,大地构造学:研究岩石圈的的组成,结构,运动及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2,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3,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与上地幔过渡层之间,岩石为塑性层,地震波速的低速带。
4,莫霍面:地壳与上地幔之间,波速通过后增大的断面。
5,地震波:地震时从震源处释放出来,并向周围传播的弹性波。
6,蛇绿岩套:由代表洋壳组分的基性,超基性岩,枕状玄武岩,远洋沉积物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
7,TTG岩:英云闪长岩一奥长花岗岩一花岗岩岩类的麻粒岩为主,构成古大陆和现代大陆地壳的主要岩石。
8,地幔柱:地幔深处甚至核幔边界上产生的柱状上升的热物质流。
9,热点:地幔中相对固定和长期的热物质活动中心。
10,地槽:地壳中长期强烈沉降并被沉积物充填的槽状凹陷带。
II,地台:地壳上稳定的,自行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
12,复理石沉积组合:形成于大陆边缘,大陆坡麓,由浊积岩,深积岩,泥岩有规律交互组成的海相沉积组合。
13,磨拉石沉积组合:板块碰撞,大陆边缘褶皱隆升,在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的砂砾岩组成的岩石成熟度低,相变急剧的陆相沉积组合。
14,地背斜:地槽内部或地壳之间沉积层变薄或缺失的相对隆起区。
15,优地槽:靠海一侧,火山活动强烈的地槽。
16,冒地槽:靠近大陆一侧,通常没有货只有极弱的火山活动的地槽。
17,造山运动:地槽阶段出现的褶皱作用使地层强烈变形的地壳运动类型。
18,造陆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表现为大范围的整体升降的地壳运动,在地层记录上表现为沉积间断。
19,构造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表现为岩石的倾斜,褶皱,破裂的地壳运动。20,地槽旋回:从地槽沉降开始,至造山运动变形成褶皱山脉,最后成为稳定的克拉通的完整演化过程。
21,克拉通:地壳上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即地壳中长期不受造山运动影响,只受造陆运动变形的相对稳定部分。
22,沉积构造:指在一定的构造背景条件下,当地壳发展到某一阶段时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组合的沉积岩系。
23,海沟:太平洋边缘平行于岛弧的线性深海巨型凹地。
24,大洋中脊: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环绕全球最大的海底山
系。
25,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周边为裂谷,俯冲带和转换断层围限着的岩石圈块
体。
26,大陆漂移:地史时期陆壳由于在其下的洋壳相对软弱,而在地球表面漂移的过程。
27,海底扩张:地幔物质沿洋中脊上升,充填裂谷,产生新的海底并逐渐向洋中脊两侧扩张的过程。
28,B型俯冲:大洋岩石圈板块在岛弧或山弧外侧的海沟处向大陆岩石圈或另一个大洋岩石圈板块之下的俯冲消减作用。
29.A型俯冲:大陆岩石圈板块向另一个大陆岩石圈板块之下的俯冲作用。
30.C型俯冲:内陆盆地边缘凹陷向古老造山带之下的俯冲作用。
31.主动大陆边缘:具有洋壳俯冲带,洋壳俯冲形成沟一弧一盆体系的大陆边缘。
32.被动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没有沟一弧一盆体系的大陆边缘。
33.双变质体:由高压变质带和低压变质带组成的变质带组合。
34.离散型板块边界:板块沿着洋中脊离散并相背运动,使板块向两侧分离,散开的板块增生边界。
35•汇聚型板块边界:板块彼此相向作汇聚运动,边缘有俯冲消减碰撞的边界。
36:转换型板块边界:边界位于相邻板块相互搓动的动方,沿转换断层发育,在边界处既没有物质的增生,也没有物质的消减。
37•热地幔柱:在深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一股上升的热塑性物质流从地核与地幔交界处或上,下地幔边界处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地幔物质柱状体。
38.冷地幔柱:与热地幔柱上升说相平衡的,通过地幔其他部分缓慢向下运动的回流。
39.地幔对流:深部地幔物质由于热盆增加,密度减小而形成的热流上升,达到岩石圈之下再转为横向流动,随温度下降,又转向地球内部的运动过程。
40.地幔柱构造说:是一种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全球动力学假说,是以支配地幔大部分领域的地幔柱流作为物质主要流动形式的大地构造学。
41.断裂体系:由于受力方式和边界条件以变形体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断裂常构成不同型的组合。
42.沉积盆地:地球历史长期处于沉降状态并被巨厚沉积物充填的盆地。
43.叠瓦构造:由相互叠置且倾向相近的一系列逆冲断层和像瓦片一样的断片组
成,各种断层的上盘依次相对上冲,呈层顶盖瓦式或鳞片状依次叠覆。
44.双重逆冲构造: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期间的次次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片组成的逆冲断层系统。
45.造山作用:造成岩石圈横向收缩,垂向增厚,隆升成山的作用。
46.造山带:构造事件中,因褶皱和其他变形作用形成的线状延伸地带。
47.构造层:地质演化过程中在一定的构造单元里和一定的构造时期内形成的具有一定构造变形特征的底层组合。
48.构造阶段:发生构造旋回的地址阶段。
49.深大断层:规模巨大向地下深切且发育时期很长的区域性大断裂。
简答题:
1.简述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的差别?
答:①厚度:陆壳厚,洋壳薄②组成:陆壳为三大岩类,洋壳主要为玄武岩,陆壳上部硅铝层,下部硅镁层,洋壳为硅镁层③构造:陆壳存在褶皱和断裂,洋壳无褶皱④年龄:陆壳老,洋壳新。
2.简述地台的组成和类型:
答:地台:指前寒武纪以来地壳上的稳定地区,它具有双层结构,即有强烈褶皱变质的基底和较为稳定的沉积盖层,两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根据变质特征基底类型可分为两类①结晶基底:即混合岩化,花岗岩化普遍变质程度深的基底,常形成绿岩带②褶皱基底: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不发育,变质程度浅的基底特点:①地台一般具有面状层布的几何形态②地台内部起伏较小,整体高度较一致③地台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双层结构④地台盖层的沉积组合是相对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