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PPT课件
幼儿教育心理学 (3)
![幼儿教育心理学 (3)](https://img.taocdn.com/s3/m/74bbb106580216fc700afd72.png)
二、幼儿创造性的测量
(1)发现才能团体问卷。该问卷是莱姆和戴维斯 (Rimm,S.&Davis,G.)于1980年研究出来的一种测试方 法。其使用和研究范围很广。它包括三个年级型,初级型 用于一、二年级,基本型用于三、四年级,高年级型用于 五、六年级。问卷分别由32、34和33道是非题组成。该测 验主要测量中小学生的独立性、坚持性、变通性、好奇心、 兴趣广度、过去的创造活动及爱好等。
二、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 蒙台梭利教具及感知训练方法对幼儿学习有重要促进 作用,也受到国内外学前教育界的认可与欢迎。蒙台梭利 认为3-6岁儿童首先应该从感知训练开始,使他们直接接 触实物,储存大量的感性经验。教具是具体的,可以丰富 儿童的感性知识,儿童利用和脑的活动,可以从认识 对物体的外部感知发展到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了丰富 的感性经验之后,就会对事物进行概括,去发现、思考、 判断、推理、举一反三,从而使思维抽象化。
二、幼儿创造性的测量
(3)探究兴趣问卷。该问卷分两个版本,分别适用 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该问卷包括60道自陈题目,分别测量 创造性、独立性、冒险性、坚持性、好奇心、内省性、幽 默感、艺术兴趣等特点以及创造性活动的个人背景、兴趣 和爱好等。测验项目以五点量表的形式出现,其等级分别 为“否”“有点”“一般”“有”“是”。
二、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2)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变通 性是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即思维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 反三,突破常规。思维定势是人对刺激情境以某种习惯方 式进行反应。思维定势有助于帮助人们迅速找到解决问题 的途径,但有时也会使人陷入定势的陷阱。
(3)肯定幼儿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在活动过程中时常有些 幼儿表现出超常、独特、非逻辑性的见解,教师要及时肯 定。这是培养发散思维独特性的方式。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的社会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的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a8fba94651e79b8969022669.png)
第八章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第八章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学习目标:第一节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一、情绪发展•(一)幼儿的情绪功能•信号功能•创造功能•催化功能•取向功能•(二)幼儿的情绪表达•1、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幼儿园儿童正负面情绪的表达与游戏过程紧密相关;小学儿童正负面情绪的表达受动机和结果的支配。
•2、与害羞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新异刺激是引起害羞情绪的主要原因•在人际环境中体验到的紧张是引起害羞情绪表达的原因•3、母亲的表情对幼儿感情表达的影响•幼儿的情绪表达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个体情绪反应,而是文化、社会和重要他人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情感调控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目的是减少负面情绪,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情感调控是儿童情绪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能力。
•1、情感调控的分类•适应性界定方式•功效性界定方式•特征性界定方式•情感调控是情商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际社会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2、学前儿童情感调控的发展•儿童从2岁起,开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出现个体差异。
•学前儿童使用的情感调控策略的先后是:建构性策略,回避和情绪释放策略,破坏策略。
•儿童的情感调控能力随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发展。
•3、学前儿童情感调控的关系研究•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的人际互动是形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
•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方式对儿童情绪调控的影响•父母与孩子间关于情绪的谈话及父母本身的情绪表达•陌生人情境、恐惧情境、挫折情境等对儿童情感调控的影响•(四)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的发展•道德情感划分为:直觉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意识到道德理论的道德体验。
•1、移情:情感移入,情感共鸣•儿童移情的三种能力:判断他人情感并能指出情感性质的认知能力;从他人角度出发,能够预测他人的思考和行动等预知能力;具有情绪的反应性,能够体验和分享他人情感的情绪能力。
第八章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第八章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406378f102de2bd96058893.png)
第二节 幼儿创造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 一、 创造的层次性
• 泰勒五个层次 • (一) 表现性创造 • (二) 技术性创造 • (三) 发明性创造 • (四) 首创性创造 • (五) 杰出性创造
p234
二、 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 创造性表现体现4个方面 p235
• (一) 幼儿的创造性是一种了解和接触新事物的“心向” • (二) 幼儿的创造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 (三) 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上 • (四) 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
性和多样性并进行意义变换的能力。
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述
• 一、 创造性的界定
• 第一,创造性和创造力、创造性人格内涵及其关系。 • 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
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 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 • 第二,幼儿的发展水平限制和常规概念的惯用。 • (一) 创造性的含义 p229 书8-1表
第一节 幼儿创造性概述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包括:
1.对问题的敏感度,即发现新问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适应性; 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不同寻常的思想的能力; 5.再确定性,即善于采用多种方法和机制的能力; 6.洞察力,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
• 三、 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 生理和遗传的作用 • (二) 认知的作用 • 1.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 场依存性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在参照
物或外部环境线索作指导。
• 场独立性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 内在参照或内部感知线索作指导。
学前教育原理课件第7-8章
![学前教育原理课件第7-8章](https://img.taocdn.com/s3/m/c536d6650b4c2e3f57276379.png)
第七章
学前儿童发展特征与教育
要点提示
学前期是儿童身心各方面快速发展的重要 时期,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了解和遵 循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基础。 本章从0—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入手, 呈现学前期各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与 规律,并针对各年龄阶段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 方向和特点提出力相应的教育建议。
(一)多种性质不同的活动并举,体现活动的多样性 (二)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并用,体现活动集体性与个别性
的统一 (三)室内、室外活动轮流开展,体现活动的动静交替 (四)教师组织与幼儿自由活动并举,体现活动的统一性
和自由性 (五)“直接教”与“间接教”的活动并行,体现活动的
主导性与主体性
第二节
二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游戏活动组织的基本过程
3. 结束阶段 2. 进行阶段 1. 准备阶段
(二)游戏活动的指导方式 1.教师以旁观者身份进行指导 2.教师以游戏角色为媒介进行指导 3.教师以儿童同伴为媒介进行指导 4.教师以游戏材料为媒介进行指导
(三)游戏活动的指导方法 1.言语指导 2.非言语指导
第四节
四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离园
活动内容及过程
跟同伴一起看图书 在教师组织下,跟同伴一起做早操
吃早餐 跟同伴一起玩学习机 玩拼图和其他玩具
取杯子喝水 换裤子,帮助同伴穿脱衣服
做数学练习题,并与同伴交流解题方法
整理自己的书袋,并应教师要求整理全班的书袋
到户外找玩具玩 回室内翻看图书,又到处找玩具玩
领取教师发放的书,放回书袋并整理
到盥洗室洗手 吃午餐
在寝室看动画片 排队上厕所
在教师帮助下吃药 在寝室午休
起床,自己穿衣服 吃蛋挞,喝汤 换鞋子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0b98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e.png)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噪音、光 照等)和化学因素(如污染物等)都 可能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 影响。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社会交往等也 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内容
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教 育内容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反
之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调查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要点一
调查法的定义及作用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 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学前 教育中,调查法有助于收集大量、真 实的数据和信息,了解幼儿家庭背景 、教育经历、发展现状等,为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要点二
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确定调查目标、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 提纲、选择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整 理和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个案研究法在学前教育 中的具体应用
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研究对象进行深 入具体研究的方法。在学前教育中, 个案研究法有助于深入了解个别幼儿 的发展特点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 教育措施提供支持。
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分析 个案问题、制定个案教育计划、实施 个案教育措施、评估个案教育效果。
针对具有特殊发展需求或面临特定问 题的幼儿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其 发展特点和问题所在;结合个案研究 结果和相关专业知识,为幼儿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发展目标;通过持 续的跟踪和评估,确保个案教育措施 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逐渐敏锐,能够辨别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属性,同时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
运动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从最初的翻身、爬行到后来的走路、跑步,再到精细动作如握笔、搭积木等,不 断展现出新的运动技能。
学前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学前心理学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55c0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c.png)
艺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01Biblioteka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2024/1/25
02
艺术是儿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03
27
艺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艺术教育的内容与方 法
通过欣赏、创作和表 演等方式培养儿童的 艺术素养和表现能力
2024/1/25
音乐、舞蹈、绘画等 多种艺术形式的学习 与体验
13
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的概念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 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社会性的发展内容
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幼 关系以及儿童对社会规则的认知
和遵守等。
社会性的发展阶段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呈现出从自我 中心到去自我中心、从依赖到独
立的过程。
2024/1/25
14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发展
28
艺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01
02
03
04
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4/1/25
引导儿童观察和感受自然美、 艺术美和社会美
培养儿童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 力
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 创造美
29
06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策略
2024/1/25
30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方法
2024/1/25
心理健康的标准
9
记忆的发展
记忆概述
有意识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基本环节。
随着婴儿的成长,有意识记忆逐渐发 展起来,表现为婴儿能够按照成人的 要求或自己的意愿去识记某些事物。
无意识记忆
婴儿早期的记忆主要是无意识记忆, 表现为婴儿能够再认或回忆之前接触 过的事物或情境。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学习动机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学习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6205459c1a37f111f1855b8b.png)
直接近景性动机主要是由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引 起,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 兴趣和爱好。这种动机主要是由好奇、认知的需要 引起的,往往比较具体、强烈而有效。
Page
32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LOGO
学习行为是如何受学习动机影响的?大致可以归为三 类:
第一类看法强调诱因的直接作用,如斯金纳的强化论, 属于行为主义观点; 第二类看法强调需要的直接作用,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论,属于人本主义观点; 第三类看法强调需要和诱因并不产生直接作用,而是通 过学生对需要、诱因以及与学习活动本身相关的因素 的意识和思考作中介而起作用,如自我效能感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和动机归因理论等,属于认知观点。
Page
15
LOGO 中介因素使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激活功能 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 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 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 一定的学习行为。
Page
16
LOGO
2.定向功能
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 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 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 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Page 39
三、动机归行为结果进行分 析,推论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的过程。
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所给予的原因或归因是 一种鉴别控制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 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Page
40
LOGO
美国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 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 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第八章-幼儿园教师PPT课件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第八章-幼儿园教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1e3a8b79563c1ec4da7122.png)
本章教学内容摘要:
❖3. 幼儿园教师的资格、权利与义务:幼儿园教 师的资格、权利与义务。
❖4.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含义、特点、发展 的阶段;专业发展的内容,师德素养,专业理 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的途径。
8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理念、职业道德 、幼儿园教师的资格、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
2
本章教学目标及对毕业的支撑性:
❖1. 了解与树立幼儿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 与教师观,培育正确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
❖2. 了解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树立正 确的幼儿教师观;
3
本章教学目标及对毕业的支撑性:
❖3. 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阶段,学会 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有助于学生在教学实习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观与儿童观,正确履行一个合格教师的职 责。
5
本章教学内容摘要:
❖1.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理念:教育观,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等;儿童观的内容,儿 童的权利;教师观,教师指导者、支持者、养 护者、中介者与研究者。
6
本章教学内容摘要:
❖2.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 德的概念与特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爱岗敬业,热爱幼儿,为人师表,严谨治学 ,终生学习。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
第八章 幼儿园教师
学分学时:3学分,45学时 选用教材: 傅建明,虞伟庚主编. 学前教育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版.
1
主要知识点及教学用时安排
1.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理念 2.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 3. 幼儿园教师的资格、权利与义务 4.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4学时)
《学前心理学》(第八章)
![《学前心理学》(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37a666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9.png)
第八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和发展的趋势
1、想象是儿童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
2、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一岁半到两岁
3、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现象几乎贯穿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特征是象征性游戏。
而象征性游戏的心理成分首先是想象活动。
(2)游戏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
(3)幼儿听故事,想象随着故事的推进展开
(4)幼儿听音乐,也依靠积极的想象活动
(5)幼儿的绘画、搭积木、等也离不开想象
(6)想象的形象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第二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1、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无意想象是一种自由联想,不需要努力,是学前儿童想象的典型方式。
2、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方式,不受意识支配,皮亚杰称为“无意识的象征”
3、幼儿期有意想象的萌芽
第三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1、再造想象在学前期占据主要地位,创造想象逐步发展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根据想象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内容的新颖性来区分的。
第四节学前各年龄段儿童想象的发展
1、3-6岁的幼儿阶段,其想象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性
2、夸张性的表现:夸大某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
作业:观察*6岁儿童绘画作品,分析想象的发展特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创造性学习和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创造性学习和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2ce73e783c4bb4cf6ecd130.png)
第四节 幼儿创造性的测量
二、幼儿创造性测量的方法 (一). 主观评定法(了解) (二) . 1977年托拉斯创造性倾向的行为指征检
判别标准有三:是否新颖,是否独特,是 否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创造性学习和
7
教育
❖ 创造性
创造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创造性学习和
8
教育
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念
一、 创造性 (二). 创造性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理解)
创造性和创造力都表现在一定的活动之中, 创造的概念最大,它包含了创造性和创造力; 创造性比创造力的概念要大,创造性既包含了 创造型人格又包含了创造能力。而创造力更多 的是指创造的认知方面。
动及游戏 , ⑦ 富有幽默感和文艺天赋 ⑧ 意志品质杰出、幼兴儿教趣育心稳理学幼定儿创,造性抗学习和干扰能力强。 10
教育
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念
二、创造性与知识、智力 (一). 创造性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了解) 应从创造结果的水平高低来看: 当创造性与知识二者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时,这时创造结果的水平 最低。 当创造性与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关系时,这时创造结果的水平 属于中等。 当创造性与知识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时,这时创造结果的水平最 高 (二). 创造性与智力之间的关系(理解)
问题能力。
(2)分析问题阶段中的创造能力——明确
问题的能力。
(3)提出假设阶段中的创造性— —包括
了阐述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的能力、输出问
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4)检验假设阶段中的创造能力——控制
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创造性学习和 教育17第三节 幼儿创造 Nhomakorabea与创造性学习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36e7f094431b90d6c85c788.png)
三、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和遗传的作用 (二)认知的作用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 1、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2、思考型-冲动型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三)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1、社会文化与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1)幼儿创造性发展受到历史发展水平的限制。 (2)文化背景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3)当今社会文化广泛影响着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2、学校教育与幼儿创造性发展 (1)教师的类型 (2)教师的教学风格 3、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性发展 (1)家庭教育方式 (2)家庭亲子关系和出生顺序
(三)人格在创造性中的作用
儿童有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质与其创造性有较高的相关: 冒险性;面对障碍时的坚持;对含糊不定的容忍;接受新经Fra bibliotek验;对自己有信心。
第二节 幼儿创造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创造性的层次
1、表现性创造:这种创造不考虑产品的社会价值,仅以个人 的自由和兴趣为基础,随兴趣而感发,因情境而产生。 2、技术性创造:这一层次以熟练精巧为特色,与独创和新颖 的关系不甚密切。 3、发明性创造:发明反映新颖设计或新的组合,或以新的方 法解决旧问题。 4、首创性创造:这种创造具有较高的新颖独特性和社会价值, 表现为对已有理论、产品的创新和添加新内容、新意义。 5、杰出的创造:这是标志着最高境界的创造。极为复杂、深 奥,只有少数该领域的专家才能了解。它要求具有处理复杂资 料的能力,并能形成崭新的原理、原则或有系统的新学说。
三、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园的环境特征:提供一个安全自 由和富有刺激的教育活动环境。 (二)教师的态度 (三)教师的教育方式 (四)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有创造性 地反映周围现实的学习活动方式。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精讲课件复习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精讲课件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524172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0.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第三章学习的概述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 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本章重难点分析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学校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两层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
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答案:A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本节重点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学习与教学的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四个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本节重点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答案:A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答案:A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体系。
乌申斯基最早在教育中系统运用心理学知识,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学习理论。
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弗洛伊德影响,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问题也进入维果茨基在《教育心理学》中主张教育心理学应该作为一门独立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 我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认知心理学兴起并逐步成为心理学的主流。
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直接推动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布鲁纳精辟总结了教 育心理学取得成果:主动性 研究、反思性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答案:B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学前教育学PPT电子课件全
![学前教育学PPT电子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51667c2ab90d6c85ec3ac696.png)
们自己创造了更具反应性的学习环境。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节 学前教育及价值
二、学前教育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的关系 3、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客观和主观因素的辩证统一 学前儿童的发展绝对不是遗传、环境或教育某一因素单 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在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产 生的结果。
在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遗传、环境和教育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一、中西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简史
(二)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 欧洲最初出现的简易学前儿童教养机构 在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简易的学 前儿童的教养机构,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法国奥贝尔林的 “编织学校”、英国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德国福
禄培尔创设的“幼稚园”和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幼儿之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节 学前教育及价值
一、教育与学前教育
(一)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一词的由来 2、教育的一般概念 3、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第一节 学前教育及价值
一、教育与学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1、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其中,按照年龄又可以分为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两种。 从形式上讲,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主要包括学前社区
夸 美 纽 斯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一、中西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简史
西方国家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 3.福禄贝尔创设的“幼儿园” 代表作《人的教育》,这本著作主要论述了关于婴儿 期、幼儿期及少年期的发展和教育,展示了其学前教育思 想; 使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 福 禄 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 贝 尔 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最新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课件ppt
![最新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0ecf436bec0975f565e226.png)
2、综合艺术教育
通过自我表现材料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基本方法: 第一,教师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应尽量少干
预,并且不要给幼儿提供模范的范例 第二,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以
• 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2、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中给它的条件与问
题目标之间的关系。
• 3、提出假设就是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它是
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 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题的解决。
• 4、验证假设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
假设是否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
• 两种方法:直接检验(通过实际操作)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 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述
一、创造性的界定 二、创造的过程 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一、创造性的界定
(一)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劳动 产品的心理品质。
(二)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表现在:(1)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2)旺盛的求知欲;(3)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讲究条理性、准确性 与严格性;(6)想象力丰富、直觉敏锐、喜好抽象思 维和智力活动及游戏;(7)富有幽默感和文艺天赋; (8)意志品质杰出、兴趣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三)创造性与创造力的关系
•
间接检验(通过思维活动推理)
(三)问题解决方法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
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从初始状态到中间状态再 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 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之为算子(Operato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三、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园的环境特征:提供一个安全自 由和富有刺激的教育活动环境。
(二)教师的态度 (三)教师的教育方式 (四)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有创造性 地反映周围现实的学习活动方式。
(五)有助于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心理特点
.
12
1、教师应激励每一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到创造 性学习中来,给他们安排自由的活动时间,让他们 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
(三)人格在创造性中的作用
儿童有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质与其创造性有较高的相关: 冒险性;面对障碍时的坚持;对含糊不定的容忍;接受新经 验;对自己有信心。
.
6
第二节 幼儿创造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创造性的层次
1、表现性创造:这种创造不考虑产品的社会价值,仅以个人 的自由和兴趣为基础,随兴趣而感发,因情境而产生。
(2)旺盛的求知欲;(3)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讲究条理性、准确性 与严格性;(6)想象力丰富、直觉敏锐、喜好抽象思 维和智力活动及游戏;(7)富有幽默感和文艺天赋; (8)意志品质杰出、兴趣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三)创造性与创造力的关系 创造的概念最大,它包含了创造性和创造力;创造性比 创造力的概念要大,创造性既包含了创造性人格,又包 括了创造能力。而创造力更多的是指创造的认知方面。 (四)创造性与模仿
2、技术性创造:这一层次以熟练精巧为特色,与独创和新颖 的关系不甚密切。
3、发明性创造:发明反映新颖设计或新的组合,或以新的方 法解决旧问题。
4、首创性创造:这种创造具有较高的新颖独特性和社会价值, 表现为对已有理论、产品的创新和添加新内容、新意义。
5、杰出的创造:这是标志着最高境界的创造。极为复杂、深 奥,只有少数该领域的专家才能了解。它要求具有处理复杂资 料的能力,并能形成崭新的原理、原则或有系统的新学说。
.
4
二、创造的过程
华莱士的四阶段论: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顿悟阶段 4)验证阶段
.
5
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一)知识在创造性中的作用
1、创造性与知识存在正相关。 2、创造性与知识之间存在负相关。 3、创造性与知识之间是矛盾的关系。
(二)智力在创造性中的作用
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即(1)高创造 性者必有中上的智力;(2)高智力却不能保证就有高创造 性;(3)低智力者创造性必低。
.
3
二、创造性与知识、智力
(一)创造性与知识
创造性与知识存在正相关;创造性与知识之间存 在负相关;创造性与知识之间是矛盾的关系。P299
(二)智力与创造性
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 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即(1)高创造性者必有中上的 智力;(2)高智力却不能保证就有高创造性;(3) 低智力者创造性必低。
.
15Biblioteka 第四节 幼儿创造性教育一、创造性思维训练------游戏活动 (一)游戏的特点适合于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首先,创造性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广泛和强烈的 好奇心。其次,幼儿经常参加创造性游戏有助于培 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再次,创造性游戏可以锻 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幼儿通过创造性游 戏可以养成利于创造性发挥的良好个性品质。
.
7
二、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儿童创造就是运用自我表现材料,进行想象游 戏,解决问题或想出新的结论。幼儿的创造性主 要属于表现性创造,创造行为可表现在幼儿的动 作、语言、感知觉、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 个方面。
1、幼儿的创造性是一种了解和接触新事物的 “心向” 。
2、幼儿的创造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返回
.
13
(三)教师的教育方式
1、传授幼儿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技能 和技巧;
2、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 3、传授提问的方法
.
14
托兰斯研究发现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特点有助 于创造性学习: • 注意的持久性。 • 喜欢对事物加以组织、条理化,不能忍受事物间的 不协调。 • 能从不同角度了解事物。游戏、活动前对老师的指 导语很感兴趣。 •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有暂时的沉默与犹豫的特点。 • 像用放大镜似地观察事物。 • 喜欢用幻想作为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 喜欢编故事、作曲。
第九章 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
1
第一节 创造性的概述
一、创造性的界定 二、创造的过程 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
2
一、创造性的界定
(一)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劳动 产品的心理品质。
(二)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表现在:(1)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1)教师的类型 (2)教师的教学风格
3、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性发展 (1)家庭教育方式 (2)家庭亲子关系和出生顺序
.
10
第三节 幼儿创造性学习及其特点
一、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是指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
学习方式。它强调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 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2、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之中。 3、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借助于想象来实现。 4、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受情绪影响大。
2、在指导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时,教师应具有 对创造性的正确认识。
真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 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 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大多数成人的创造发明就 属于这种类别的创造。而类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 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 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
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上
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
.
8
三、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和遗传的作用 (二)认知的作用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 1、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2、思考型-冲动型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
9
(三)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1、社会文化与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1)幼儿创造性发展受到历史发展水平的限制。 (2)文化背景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3)当今社会文化广泛影响着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2、学校教育与幼儿创造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