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1.a向=V²/r=ω²r=(2π/T)²r=(2πf)²r=ωV(ω=φ/t)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V是线速度(m/s)r是半径(m)ω是角速度(rad/s)φ是弧度(rad)t是时间(s)T是周期(s)f是频率(Hz);F合=F向=ma向=m(V²/r)=mω²r=m(2π/T)²r=m(2πf)²rF合是圆周运动的合力(N)F向是向心力(N)m是质量(kg)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V是线速度(m/s)r是半径(m)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f是频率(Hz);2.F引=F向=m(2π/T)²r=G(Mm/r²)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m是质量(kg)T是周期(s)r是半径(m)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M是质量(kg);3.推导公式:∵F引=F向∴g=G(M’/r’²)∴G(Mm/r²)= m(V²/r)=>V==mω²r =>ω==m(2π/T)²r =>T==m(2πf)²r =>f==ma向=>a向=GM/r²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M是质量(kg)m 是质量(kg ) r 是半径(m ) V 是线速度(m/s ) ω是角速度(rad/s ) T 是周期(s ) f 是频率(Hz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 ²≈10m/s ²)a 向是向心加速度(m/s ²) M ’是该天体的质量(kg ) r ’是该天体的半径(m );5.ρ是天体密度(kg/m ³) R 是天体半径(m )G 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 ·m ²) T 是周期(s );6.W=FScos θW 是功(J ) F 是力(N ) S 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位移(m ) cos θ是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余弦;7. 功率:αcos Fv tWP ===FV P 是功率(W ) W 是功(J ) t 是时间(s ) F 是力(N ) V 是速度(m/s );8.W=ΔE p =mg Δh=mg (h 1-h 2)W 是重力势能做的功(J ) ΔE p 是重力势能(J )m 是物体的质量(kg ) g 是重力加速度(9.8m/s ²≈10m/s ²) Δh 是高度差(m ) h 1是起始高度(m )h 2是终止(末)高度(m );9. ΔE p =(1/2)kX ²ΔE p 是弹性是能(J ) k 是劲度系数(N/m ) X 是伸长量(m );10. E k =(1/2)mV ²E k 是动能(J ) m 是质量(kg ) V 是速度(m/s );11.动能定理:W 总=(1/2)mV t ²-(1/2)mV o ² 机械能守恒:E=E p + E k +E p ’W 是总能量(J ) m 是质量(kg ) V t 是末速度(m/s ) V o 是初速度(m/s ) E 是机械能(J ) E p 是重力势能(J ) E k 是动能(J ) E p ’是弹性势能(J )。
高二物理公式必修二
高二物理公式必修二高二物理公式(一)第一章力1. 重力:G = mg2. 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 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 速度公式:vt = v0 + at ①2. 位移公式:s = v0t + at2 ②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4. 平均速度公式:= ④= (v0 + vt) ⑤= ⑥5. 位移差公式:△s = aT2 ⑦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3 : … : n.(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32 :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3 : 5 : … : (2 n-1).(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公式,那可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工具,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神器一样。
先来说说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吧。
平抛运动,想象一下,一个小球被水平抛出,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
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Vx 始终不变,就等于初速度 V0 ,即 Vx = V0 。
而竖直方向呢,就自由落体啦,速度 Vy = gt ,位移 y = 1/2gt²。
合速度V = √(Vx² + Vy²) ,合位移S = √(x² + y²) 。
再讲讲圆周运动。
还记得那次我在公园里看到小朋友们玩旋转木马吗?木马绕着中心轴不停地转,这就是圆周运动。
线速度v = 2πr/T ,角速度ω = 2π/T ,向心加速度a = v²/r = ω²r ,向心力 F = ma = mv²/r =mω²r 。
然后是天体运动的公式。
咱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些星星为啥绕着转呀?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² = mv²/r = mω²r =m(2π/T)²r ,由此可以推导出很多有趣的结论。
比如,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啥的。
还有功和能的公式。
就好比我们用力推一个箱子,做了功,箱子就有了能量。
功W = Flcosα ,功率 P = W/t ,动能 Ek = 1/2mv²,重力势能 Ep = mgh ,机械能守恒定律 Ek1 + Ep1 = Ek2 + Ep2 。
在学习这些公式的时候,可别死记硬背呀。
要多做几道题,多想想这些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
就像我之前看到一个同学,背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一做题就傻眼。
为啥?因为他根本没理解这些公式到底是咋来的,用来干啥的。
咱们得像搭积木一样,把这些公式一个个搭起来,构建出我们的物理知识大厦。
比如说,在解决一个复杂的天体运动问题时,先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选取合适的公式,一步步推导计算。
{精品}高一物理必修2公式大全
{精品}高一物理必修2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2公式大全如下:
1. 平均速度(V)=位移(Δx)/时间(Δt)
2. 加速度(a)=速度变化(Δv)/时间(Δt)
3. 加速度(a)=(最终速度(v)- 初始速度(u))/时间(t)
4.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F)=质量(m)×加速度(a)
5. 动量(p)=质量(m)×速度(v)
6. 冲量(J)=力(F)×时间(Δt)
7. 能量(E)=功(W)/时间(Δt)
8. 功(W)=力(F)×位移(Δx)×cosθ
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9. 功率(P)=功(W)/时间(Δt)
10. 合力(F)=质量(m)×加速度(a)
11. 午安力(Fn)=μ×法向压力(N)
其中,μ为静摩擦因数。
12. 抛体运动垂直方向位移(Δy)=(初速度(v0)×时间(t)- (1/2)×重力加速度(g)×时间(t)的平方)
13. 抛体运动水平方向的位移(Δx)=初速度(v0)×时间(t))
14. 简谐振动的周期(T)=2π×根号下(质量(m)/弹性系数(k))
15. 电流(I)=电荷(Q)/时间(t)
16. 电阻(R)=电压(U)/电流(I)
17. 电功率(P)=电压(U)×电流(I)
18. 波速(v)=频率(f)×波长(λ)
其中,波长λ为一个完整波形的长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涉及公式集合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必修1部分1.V=X/tV是平均速度(m/s) X是位移(m) t是时间(s);2.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²)t是时间(s);3.X=Vot+(1/2)at²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²);4.Vt²-Vo²=2aX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²)X是位移(m);5.h=(1/2)gt² Vt=gt Vt²=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 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7. f=μF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8. F=kX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9. 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²)。
必修2部分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 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③上升时间:gv t 0=上 ④总时间:g v t 02= ⑤最大高度:g v H 220= 7.平抛运动②合速度:222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 =α 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 =β ⑥飞行时间:gh t 2=,与v 0无关8.斜抛运动③飞行时间:gv t θsin 20= ④射程:g v X θ2sin 20= ⑤射高:g v Y 2θsin 220= —————————————————————t v x ⋅=θcos 02021θsin gt t v y -⋅=tv x 0=221gt y =0v v x =gt v y =绳子伸缩 绳子摆动 θcos 0v v x =gt -θsin 0v v y =9.线速度:T rt sv ⋅==π210.角速度:T t πϕω2==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 T 1=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60=14.向心力: 22222244f mr T mr mr r v m F ππω⋅=⋅===向15.向心加速度: r f T rr r v a 22222244ππω====向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gr v =17.方程格式: 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向==F—————————————————————18.开普勒第三定律: k T a =2319.万有引力定律: 221r m m G F =,G=6.67×10-1120.中心天体质量: 2324GT r M π=21.中心天体密度: )( 33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ππR M ρ==22.卫星的运行速度: r GMv =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R GMg =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km/s 9.71==Rg v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11.2km/s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16.7km/s—————————————————————25.功的计算:αcos Fs W =26.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 W f = f s , s 为路程②图像法: 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③功能关系: 间接计算功27.动能:221mv E k =28.重力势能:mgh E p =29.弹性势能:221kx E p =30.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高度有关,p G E W ∆-=31.动能定理: 21222121mv mv E W k -=∆=总32.机械能守恒定律: 2222112121mv mgh mv mgh +=+33.功率: αcos Fv t WP ==34.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m fv P =→f Pm v =。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人教版)曲线运动:x=(vx)ty=(vy)t位移:s²=x²+y²轨迹:x=(vx*y)/vyY=(vy*x)/vx →直线运动V²=(vx)²+(vy)²=s/t平抛运动:vy=gtVx=v0V²=vx²+vy²=v0²+g²t²tanθ=vy/vx=gt/v(速度角)Y=gt²/2X=v0tt²=2h/gTanθ=gt/2vo(位移角)圆周运动:v=△s/△t=2πr/T=√(GM/r)=ωr=r2πf=2πnr(线速度)——f是频率ω=△θ/△t=2π/T=√(GM/r³)=2πn(角速度)——T是周期n=ω/2π(转速)T=2π√(r³/GM)(周期)n=1/TS=ωTr向心加速度:a=v²/r=ω²r=4π²r/T²=vω向心力:F=ma开普勒第三定律:a³/T²=k(a是椭圆轨道半长轴,T是公转周期)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²(G是比例系数,r是物体间距离)计算天体的质量:万有引力=向心力第一宇宙速度;7.9km/s(近地卫星速度、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16.7km/s功:W=Fl功率:P=W/t(平均功率)P=Fv(瞬时功率)重力势能:Ep=mgh动能:Ek=mv²/2【图示】①V2=x/tV1=y/tV2/v1=1/cosθV2*cosθ=v1 ②小船过河Tmin=d/v1(船头对岸)。
高中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汇总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恒力做功:W=Flcos α(α为F 方向与物体位移l 方向的夹角) (1)两种特殊情况:①力与位移方向相同:α=0,则W=Fl②力与位移方向相反:α=1800,则W=-Fl ,如阻力对物体做功(2)α<900,力对物体做正功;α=900,力不做功;900<α≤1800,力对物体做负功 (3)总功:⋅⋅⋅++=321W W W W 总(正.、负.功代数和);αcos l F W 合总= (4)重力做功:h mg W G ∆±=(h ∆是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升高为负,下降为正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2.功率(单位:瓦特):平均功率:tW P =、-=v F P ;瞬时功率:P=Fv 瞬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 牵v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阻F Pv =m ax (当F 牵最小时即F 牵=F 阻,a =0) 3.重力势能:E P =mgh (h 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弹簧的弹性势能:221l k E P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l ∆为弹簧的形变量) 5.动能:221mv E K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结果为如下图所示(W -v 2关系) 7.动能定理: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12K K E E W -=合或21223212121mv mv W W W -=⋅⋅⋅+++ 8.机械能: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9.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P K P K E E E E +=+2221212121mgh mv mgh mv +=+(动能只跟重力势能转化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 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篇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大全1. V=_/tV是平均速度(m/s) _是位移(m) t是时间(s);2. 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t是时间(s);3. _=Vot+(1/2)at2_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2);4. Vt2-Vo2=2a_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_是位移(m);5. h=(1/2)gt2Vt=gtVt2=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_m/s2)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 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_m/s2);7. f=μF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8. F=k_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_是伸长量(m);9. 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2).计时基准都是取自家用电的周期,在我国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_秒,因而有相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并可与斜面小车.轨道小车等配套使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_s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使用2_V 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_s打一次点1.自由落体运动初始点的分析:看纸带的前两个点的距离是否接近2mm,接近2mm的纸带才是由静止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纸带.2.实验纸带是否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分析:测量纸带上相邻各点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就是匀变速运动,否则就不是;即匀变速运动的纸带相邻两点的距离差满足 s(n+1)-s(n)=aT3.计算匀变速运动中某点瞬时速度;由匀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该段位移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n)=[s(n)+s(n+1)]/2t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邻计数点(N-1到N,N 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4.计算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1)理想纸带的加速度计算:由于理想纸带描述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完全相等,即有:S2-S1=S3-S2=?=S(n)-S(n-1)=△S=aT ;故其加速度a=△S/T(2)实际的实验纸带加速度计算: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不完全相等,为减小计算加速度时产生的偶然误差,采用隔位分析法计算,可以减小运算量,方法是,用S1,S2,S3.......表示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 有S4-S1=(S4-S3)+(S3-S2)+(S2-S1)=3a1_T同理S5-S2=S6-S3=3a2_T求出a1=(S4-S1)/3T a2=(S5-S2)/3T a3=(S6-S3)/3T 再求平均值计算加速度:a=(a1+a2+a3)/3打点计时器一般就求解两个量:1.某一点的速度,把该点当做某一段的中间时刻,那么这一点的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公式就是v=_/t,_是这一段的总位移,t是总时间,一般取这一点前后两个点.2.求解a,用的方法是逐差法,公式:相邻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at ,这要分两种情况,当给出的纸带上,位移差都相等时,直接用这个公式,当位移差都不相等时,要稍微复杂一些,过程就是:把纸带平均分为前后两段,比如一共有六个S,s1,s2,s3,s4,s5,s6,那么s1.s2.s3分一组,后面分一组,用a=(s4+s5+s6-s1-s2-s3)/nt ,其中n等于4+5+6-(1+2+3),运算方法和分子的角标一样,时间t是一个S的时间.一般打点计时器会出一个刻度尺,若设有A B C三个点 A到B的距离为S1,B到C的距离为S2,打下S1所用时间等于打下S2所用时间.(S2 S1,时间相同是因为有加速度,速度在增大) 而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所以每隔0._秒打下一个点一般以5个间隔为一段S(5个间隔是指,打下每一段S所用的时间均为0.__5=_秒即为一个T) 而两段S所用时间相同有个定则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所以有例如:(S1+S2)/2T 即为B点的瞬时速度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大全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0与F合不共线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0的方向转向F合的方向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绳子伸缩绳子摆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v t?gt?2gh②下落高度:h?12gt2时间:t?2hg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vt?v0?gt②下落高度:h?v0t?2gt2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vt?v0?gt②下落高度:h?v0t?12gt2时间:t上?v0g④总时间:t?2v0g ⑤最大高度:H?v_2g7.平抛运动v_?v0vy?gt ②合速度:vt?v_?g2t2向:tan??gtv 0_?v0ty?2gt2⑤位移方向:tan??gt2v0间:t?2hg,与v0无关③下落③上升③速度方⑥飞行时篇二: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①a?tt②vt?v0??at③?t2④S?v?t?vt?v_?t⑤S?v0t?at2⑥vt2?v_?2aS _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1∶v2∶v3∶…∶vn=1∶2∶3∶…∶n.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1∶s2∶s3∶…∶sn=1∶2∶3∶…∶n.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1∶s2∶2222s3∶…∶sn=1∶3∶5∶…∶(2n-1).④通过前s.前2s.前3s…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1∶t2∶t3∶…tn=∶2∶∶…∶n.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1∶t2∶t3∶…tn=∶(2)∶(32)∶(nn-1)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v0?0,a?g)①vt?gt ②h?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_2gt ③vt?2gh ④2v?vts①中间时刻速度:vt??0? ②中间位移速度:vs?2t_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差:sn?sn?1?aT2?sn?k?kaT21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内位移差:sn二.力学1.重力:G=mg(g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弹力:F=k_ (_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糙.....................(1)滑动摩擦力:f=uN ,N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为滑动摩擦因数.(2)静摩擦力的大小: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点,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③平衡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产生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④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静?fma_注意:两物体间有弹力,不一定产生摩擦力,但物体间有摩擦力时,必有弹力产生. 4.力的合成①F1 .F2同向:合力F?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一致②F1 .F2反向:合力F?F1?F2,方向与F1.F2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③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 +F2④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5.力的分解(1)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有无数多组解(即可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2)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又知F1.F2的方向——有一组解②又知F1.F2大小(F1?F2)——有一组解③又知F1的大小和方向——有一组解④又知F1的方向及F2的大小:当F F2 Fsin?时——有两组解当F2=Fsin?时——有一组解当F2 F时——有一组解 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F合=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①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用三角形法则③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三.牛顿定律1.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3)直至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5)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脸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脸为基拙,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③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F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联系和区别/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F=ma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求解:a3a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物体的超重与失重问题(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上. ............(2)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下. ............(3)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或减速上升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注意: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重力)并没有变化. .........5.力学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对应的基本单位是m...Kg和s,除力学中的三个外,还有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这四个,对应的单位是A.K.mol.cd.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如力.速度.加速度等的单位.4篇三:必修一必修二教科版物理公式大全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_ = 2as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_ a t2V0?Vts= 2t(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 =vo?vt2_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4)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为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2.胡克定律:F = K_3.重力: G = mg4.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1?F2?2F1F2COS?22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F2sin?1tan?=F1?F2cos?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 F? F1 +F2滑动摩擦力: f= ?N5.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_ = m a_ ?Fy = m ay6.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合速度:v?_v_?vy 合位移:s?_2?y2小船渡河最短时间:tmin?dv船小船渡河最短位移:?v船?v水则smin?d ?v船?v水则smin?d?7.平抛运动:v水v船水平位移: _= vo t 水平分速度:v_ = vo 竖直位移: y =1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21t 时刻平抛物体速度:_2vt?v_?vy?v0?g2t2tan??vyv_?gt(θ为v与水平防线夹角) v0?1?_s?_2?y2?v0t??gt2??2?t 时刻平抛物体位移s:tan??ygt?_2v0(α为s与水平防线夹角)tan??2tan?平抛运动初速度: ?轨迹完整:v_.圆周运动?_g2y?轨迹不完整v0?ghBC?hAB线速度:v= ?R=2?n R=2?R?2?角速度:?=??2?fTtTv24?_向心加速度:a =??R?2R?4?2 n2 RRTv24?_向心力: F= ma = m?m?R= m2R?m4?2n2 RRTr3_.开普勒第三定律: 2?k (r为椭圆的半长轴或轨道半径,T为公转周期) T_. 万有引力:F=Gm1m2(r为两质点或两球心距离,或是球心与质点间的距离) r2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 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万有引力=向心力V24?2Mm2?m?(R?h)?m2(R?h)?m G(R?h)2T(R?h)2?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M2 g = G 则gR?GM(黄金代换式)_RR?距地面h高处 mg?GMm2R?h2求天体的加速度.质量.密度1.加速度:G表面上GMGMMmMmg??mga?得非表面得G?maR2R2R?h2 R?h2一.研究对象:绕中心天体的行星或卫星Mmmv2v2rG2? M? (已知线速度与半径)rGrMm?2r32G2?mr? M? (已知角线速度与半径) rGMm2?2(2?)2r3G2?mr() M? (已知周期与半径) 2TrTG二.研究对象:绕中心天体表面运行的行星或卫星Mmmv2v2RG2?M? (已知线速度与半径)RGRMm?2R33?_G2?mR? M? (已知角线速度与半径) ??已知角速度) RG4?GMm2?2G2?mR() (已知周期与半径) 已知周期)TR与任何因数都无关.三.研究对象:距离地面hg(R?h)2MmG?mg M?2G(R?h)(已知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与距离)四.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MmgR2G2?mgM?(已知中心天体表面的g与R) ?? 4?GRRG3。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公式大全
小编寄语:巨人网为你整理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公式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我觉得主要有下面几个,你记着会用考试就OK了,看着多,但是实际上都是相贯通的!主要还得靠自己多看多做题!
1)匀变速直线运动
有用推论Vt2-V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竖直上抛运动有用推论Vt2-Vo2=-2gs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 时:F=0)
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简谐振动F=-kx
单摆周期T=2π(l/g)1/2
F=qE
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公式大全引力公式是质点间相互引力的计算公式,它描述了物体间引力的强度和方向。
在高中物理必修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引力公式:牛顿引力公式和万有引力公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公式及其相关概念。
1.牛顿引力公式: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正比于它们的质量,反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且方向沿着连接两个质点的直线方向。
设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质点之间的距离为r,则它们之间的引力F为:F=G*m1*m2/r²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6.67×10^-11 N·m²/kg²。
牛顿引力公式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计算,例如地球和天体之间的引力、两个质点间的重力等等。
2.万有引力公式:适用于质点和球对称分布的物体之间的引力计算。
万有引力公式表示了质点与球对称分布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质量、距离以及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设球对称分布物体的质量为M、质点的质量为m、距离为r,则质点所受到的引力F为:F=G*M*m/r²在万有引力公式中,球体近似为质点,只需要考虑球体的总质量,忽略球体内部的质量分布。
除去上述两个公式,还有一些与引力有关的概念和公式:3.引力加速度公式: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离为r的地球表面上受到的引力F与物体的质量m的比值为物体所受的引力加速度g。
F=m*g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通常近似取为9.8m/s²。
4.等效重力公式:当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外力F时F_g = m * g_eff其中g_eff为等效重力,计算公式为:g_eff = g - a其中a为物体与地面间的黏着力或者静摩擦力。
5.行星运动公式:行星绕太阳运动中,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质量、距离以及行星的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为:F=G*M*m/r²这个公式适用于描述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中引力的大小与方向。
在高中物理必修二中,引力公式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是了解和解决各类物体间相互作用问题的基础。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
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 o^2 +Vt^2)/2]1/2 6。
位移S= V平t=V 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
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
初速度V 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
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 ot- gt^2/22.末速度Vt= V o—gt (g=9。
8≈10m/s2 )3。
有用推论Vt^2 –V 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
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
最新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梳理必修一、必修二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某方向的平衡)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6、万有引力: 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7、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8.牛顿第三定律:F=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8、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as v v t 2202=- ( 知三求二) 几个重要推论:(1)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tsv v v t t =+=202 (2)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2202t s v v v +=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2 <v s/2 (3)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① 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②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③ 在第1m 内、第2m 内、第3m 内……第n m 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4)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 T 2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10、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物理必修二公式汇总
物理必修二公式汇总一、曲线运动1.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x = v_0t(v_0为平抛初速度,x为水平位移,t为运动时间) - 竖直方向:y=(1)/(2)gt^2(g为重力加速度,y为竖直位移)- 合位移大小:s = √(x^2)+y^{2}- 合位移方向:tanθ=(y)/(x)(θ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 竖直方向速度:v_y = gt- 合速度大小:v=√(v_{0)^2+v_{y}^2}- 合速度方向:tanα=(v_y)/(v_0)(α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2. 斜抛运动(以斜向上抛为例,初速度v_0,抛射角θ)- 水平方向:x = v_0cosθ· t- 竖直方向:y=v_0sinθ· t-(1)/(2)gt^2二、圆周运动1. 线速度- 定义式:v=(Δ s)/(Δ t)(Δ s为弧长,Δ t为时间)- 与角速度关系:v = ω r(ω为角速度,r为圆周运动半径)2. 角速度- 定义式:ω=(Δθ)/(Δ t)(Δθ为圆心角,单位为弧度,Δ t为时间)3. 周期T、频率f和转速n关系- T=(1)/(f),n=(1)/(T)(n的单位为r/s,f的单位为Hz)- ω=(2π)/(T) = 2π f=2π n4. 向心加速度- a = frac{v^2}{r}=rω^2=ω v5. 向心力- F = ma=mfrac{v^2}{r}=mrω^2=mω v三、万有引力定律1.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F = G(Mm)/(r^2)(G为引力常量G = 6.67×10^-11N· m^2/kg^2,M、m为两物体质量,r为两物体质心距离)2. 天体运动基本公式(以中心天体质量M,环绕天体质量m,轨道半径r为例)-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Mm)/(r^2)=mfrac{v^2}{r},可得v=√(frac{GM){r}}- G(Mm)/(r^2) = mrω^2,可得ω=√(frac{GM){r^3}}- G(Mm)/(r^2)=mfrac{4π^2r}{T^2},可得T = 2π√((r^3))/(GM)- 在星球表面附近(忽略星球自转影响):mg = G(Mm)/(R^2)(R为星球半径,g为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可得g=(GM)/(R^2)。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必修公式大全总结在高中物理中,必修一、二、三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大量的公式,本文将对这些内容的公式进行总结。
1. 必修一在必修一《物理 1》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 F 为物体受到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动能定理:Ek=Ep-wt(其中 Ek 为物体的动能,Ep 为物体的势能,w 为物体的运动速度)重力势能:ep=mgh(其中 ep 为物体的重力势能,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的高度)2. 必修二在必修二《物理 2》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波动方程:2πf=βl(其中 f 为波的频率,l 为波长,β为波速) 光的反射定律:sinθ1=sinθ2(其中θ1 为入射角,θ2 为反射角)光的折射定律:sinθ=sin(θ/2)(其中θ为折射角)3. 必修三在必修三《物理 3》中,涉及到的公式如下:电场强度:E=F/q(其中 E 为电场强度,F 为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q 为该点的电荷密度)电势差:U=φ-V(其中 U 为电势差,φ为某一点的电势,V 为该点的距离)安培定理:I=B×ΔV(其中 I 为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B 为磁感应强度,ΔV 为变化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ΔΦ/Δt(其中 E 为磁场的变化率,n 为磁通量密度,ΔΦ为磁通量的变化量,Δt 为时间变化率)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二、三中所涉及的主要公式,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解题时的重要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公式,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变形、波动方程的推导、电场强度的推导等,也需要熟练掌握。
拓展:除了上述的公式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公式需要在物理学习中熟练掌握,如下所示: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不动。
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 F 为物体受到的合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基本公式大全 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 ①条件:v 0与合
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
F 的方向
2.自由落体运动
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
1gt h = ③下落时间:g
h
t
2=
③上升时间:g
v t 0=
上 ④总时间:g
v t
2=
⑤最大高度:g
v H 220
=
3.平抛运动
v v x =gt
v y =
②合速度:2
220t g v v t
+=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 =
α
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
=
β
⑥飞行时间:g h
t 2=,与v 0无关
—————————————————————
4.线速度:T r t l v ⋅=∆∆=π2
5.角速度:T t πθω2=∆∆=
6.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r
v ω=
7.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 T 1
= 8.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
t
v x 0=22
1gt y =
9.向心力:
r
f m r n m r T
m r m r v m F n 222222
22444πππω=⋅=⋅===
10.向心加速度:
r f r n T
r r r v a n 222222
22444πππω===== 11.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gr v =
12.方程格式: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n F —————————————————————
18.开普勒第三定律:k T a =2
3
19.万有引力定律:
22
1r
m m G F =,G=6.67×10-11 20.中心天体质量:2
3
24GT
r
M π=
21.中心天体密度:
)
( 33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 ππR M
ρ==
22.卫星的运行速度:r
GM v =
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
R GM g = 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km/s
9.71
==Rg v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
————————————————————— 25.功的计算:αcos Fs W = 26.变力做功的计算:
①摩擦力做功:W f = f s ,s 为路程 ②图像法: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 ③功能关系:间接计算功 27.动能:22
1mv E
k
=
28.重力势能:mgh
E p
=
29.弹性势能:22
1kx E
p
=
30.重力做功的特点:
只与高度有关,
p G E W ∆-= 31.动能定理:21222121mv mv E W k -=∆=总
32.机械能守恒定律:
2
2
22112
121mv mgh mv mgh +=+ 33.功率:α
cos Fv t
W P == 34.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
m fv P =→
f P
m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