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宣传系列之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0e6e2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b.png)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原则如下:
1. 准确诊断:要确保患者真正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需进行准确
的病因诊断和细菌学检测,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2.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
测试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以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杀菌或
抑菌效果。
3. 根据感染部位选择适当的药物:不同感染部位有不同的细菌
分布特点,需要根据感染部位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以确保药物能够
有效抵达感染部位。
4. 注意用药途径: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选择适
当的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鼻腔喷雾等。
5. 合理取舍联合用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是否需要联合
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可以考虑联合用药,但需谨
慎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合。
6. 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要根据患
者的病情和感染部位确定,定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需要及时
调整用药方案。
7.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需要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和治疗
指南,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和传播。
8. 关注患者安全和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要关注
患者的安全,定期评估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调整用药方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79a46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c.png)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抗菌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滥用,细菌逐渐形成耐药性,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下降。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将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的知识进行一些阐述。
首先,了解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该确保该药物对所感染的细菌具有抗菌作用,而对人体细胞无毒副作用或只有较小副作用。
如果是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是没有效果的,此时应该选择抗病毒药物。
其次,正确地使用抗菌药物。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处方,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使用。
不要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细菌的菌株、感染部位以及患者自身情况有关,用药时间过短会导致细菌存活,用药时间过长则可能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第三,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滥用抗菌药物是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滥用包括不合适的使用抗菌药物、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和过量使用抗菌药物等。
在感冒等病毒感染时使用抗菌药物是不必要的,因为抗菌药物对病毒无效。
此外,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也是滥用,只有在高风险的手术等特定情况下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第四,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细菌的传播是导致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要采取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如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遮掩口鼻等。
这样可以减少细菌感染,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第五,推动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合理使用。
目前,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
为了应对细菌耐药性的挑战,需要加大对抗菌药物及其合理使用的研究力度,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提高旧药物的疗效,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管和使用管理。
总结起来,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为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应该了解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正确地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并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药学科普之——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药学科普之——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a4a3b5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f.png)
药学科普之——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欢迎阅读本次药学科普,今天我们将带您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变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帮助控制细菌的增殖并缓解感染症状。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一些抗菌药物可以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还有一些可以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或者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从而使细菌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在临床上,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
对于病毒性感染,如感冒或流感,抗菌药物不起作用。
此外,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抗细菌感染非常重要。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有哪些?抗菌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通过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治疗效果。
抗菌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细菌感染。
抗菌药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血液感染等。
2. 预防感染。
抗菌药也可以用于预防细菌感染。
例如,在某些外科手术中,抗菌药可以在手术前或术中使用,以预防术后感染的风险。
3.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某些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如肺炎、脑膜炎等。
抗菌药可以被用于治疗这些感染性疾病,并帮助患者康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
对于病毒性感染,例如感冒和流感,抗菌药是不起作用的。
此外,抗菌药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不应滥用或自行使用。
滥用抗菌药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并给患者和公众健康带来风险。
最后,鉴于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医生通常会根据细菌的种类和药物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总结来说,抗菌药在治疗细菌感染和预防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使用时需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b2a78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e.png)
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资料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为了提高公众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一份合理用药的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并正确地使用药物。
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1.用药的必要性:根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药物来治疗。
有些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饮食、锻炼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来控制。
2.药物的选择:医生会根据疾病的特点、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药物。
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应遵循医嘱,不得自行更换或停药。
3.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疗效来调整。
患者要按照医生开具的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来使用药物,不得随意调整剂量或使用方法。
4.用药的安全性: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反馈,避免医源性疾病。
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有以下几点重要性:1.保证治疗效果:合理用药能够达到有效控制和治疗疾病的效果,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减少疾病的复发和转归。
2.防止药物滥用和误用:合理用药可以避免因滥用和误用药物而导致的药物依赖、药物抗性等问题,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健康的风险。
3.保护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用药可以避免因滥用和浪费药物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合理用药的方法和技巧2.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开具的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来使用药物,不得随意调整剂量或使用方法。
3.了解药物的使用说明:在使用药物之前,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4.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期限:患者要将药物放置在避光、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湿气侵入。
教你正确吃抗菌药
![教你正确吃抗菌药](https://img.taocdn.com/s3/m/2d853bc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8.png)
教你正确吃抗菌药为什么要正确使用抗菌药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工具,但是滥用和错误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的问题逐渐加剧,形成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通过正确使用抗菌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并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靶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类抗菌药物: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3.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四环素等。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4.磺胺类抗生素:如甲硝唑、磺胺嘧啶等。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细菌对维生素B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5.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正确使用抗菌药的注意事项1.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抗菌药物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确定使用剂量和疗程。
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
2. 不要滥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不能治疗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因为病毒和细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滥用抗菌药物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风险,使得真正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失去了有效治疗的机会。
3. 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每种抗菌药物都有具体的使用指南,包括剂量、用法和疗程等。
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确保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时间进行用药。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困惑,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4. 完成疗程抗菌药物的疗程通常都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即使在症状缓解或消失后也不能随意停药。
如果停药过早,可能导致病菌未完全清除,容易复发或产生耐药菌株。
因此,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坚持完成整个疗程,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总原则有哪些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总原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8b1c54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a.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总原则有哪些在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药物之一,用于治疗各类细菌感染疾病。
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时,有一些总原则需要遵守: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不要滥用抗菌药物,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时才应该使用抗菌药物。
同时,应根据细菌的敏感性进行药物选择,避免因选用不敏感的药物导致治疗失败。
2. 个体化治疗方案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病原体类型和感染性质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可能对同一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持续时间抗菌药物的治疗持续时间应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来确定。
治疗时间过短容易导致病原体未被完全清除,造成复发或耐药性的发展;而治疗时间过长则会增加药物的剂量和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4.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抗菌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导致疗效下降或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组合用药时要注意避免不良的相互作用。
5. 关注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
结语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滥用和不当使用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守以上总原则,确保患者得到有效、安全的治疗,同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合理用药宣传系列之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宣传系列之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599053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e.png)
合理用药宣传系列之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应用中,合理选择药物、合理使用药品、合理搭配用药、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等,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佳,不仅能够有效治疗疾病,还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抗菌药物作为一类常用的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临床治疗、公共卫生和全局性抗菌耐药性的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首先涉及到合理选择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疾病特点以及药物的药理学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
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原菌有不同的敏感性,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药敏试验等方法了解病原菌的敏感性,从而选择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其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需要合理搭配用药。
有些情况下,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可以提高疗效,防止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然而,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搭配用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用药搭配,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此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需要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控制用药剂量,避免用药过量或者用药不足。
同时,合理控制用药疗程,不要擅自中断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中心任务是遏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抗菌药物耐药性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能力增强,导致相关感染疾病疗效下降甚至无效。
目前,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和控制抗菌药物耐药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为了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公众应加强药物使用知识和意识,并遵循医务人员的医嘱,不滥用抗菌药物,不擅自改变用药剂量和疗程。
此外,还应加强个人和环境卫生,防止感染疾病的传播,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的需求。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不仅关乎个体的健康,还关系到全局性抗菌耐药性的控制和管理。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2947b5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6.png)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一类能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耐药现象,给人类健康和全球卫生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当务之急。
其次,应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方案用药。
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方案来进行,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更不能提前停药。
抗菌药物常用于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一般需要连续用药一段时间才能有效杀灭菌株。
如果药物过早停用或用药不规范,容易导致感染细菌耐药,给治疗带来困难。
再次,不可滥用抗菌药物。
在患者感染聚甲硫铵、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疾病时,应该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而不是一味地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正常细菌菌群失调,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从而易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甚至引起二重感染。
此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应重视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抗菌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比如,儿童和老年人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应减少药物的剂量和频次。
最后,要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一些抗菌药物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一定负担,应定期检查相关器官功能,避免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另外,抗菌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药疹等,一旦出现过敏反应要及时就医。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人类健康的必然选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严禁滥用和不当使用。
与此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治疗感染疾病,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保障人类健康。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puyu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puyu](https://img.taocdn.com/s3/m/bfa9e4d9bed5b9f3f80f1c89.png)
31
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⑶根据药物的排泄特点选药 ①泌尿道感染:选用以原形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尿药浓度比血药浓度高数十倍以上; ②胆道感染:选用胆汁浓度较高的药物。如大 环内酯类、林可、克林、氨苄、第三代头孢 等,是血药浓度的数倍以上。
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5、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 6、强调个体化给药
21
强调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
▪ 主要指征:细菌性感染 次要指征:由部分真菌、结核杆菌、支原 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 虫等所致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是应用指症:缺乏细菌及上述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以及病毒性感染 者!!
22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蒲瑜
永昌县中医院 2012年6月14日
1
抗菌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滥用,不仅不 利于健康,还会给人体带来严重伤害。细菌在 抵抗抗菌药物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 导致耐药细菌的出现。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的情况下,抗菌药物频繁刺激细菌,使细菌迅 速耐药,甚至任何一种耐药菌都有可能发展成 为超级耐药菌。近年来由于对抗菌药物的过分 依赖和滥用,使抗菌药物在治疗的同时,又成 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 与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联合应用, 耳中毒的可能加强。
18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 7、与头孢菌素类1-2代联合应用,可致肾毒性 加强。右旋糖酐可加强本类药物的肾毒性。
▪ 8、与碱性药(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联合应 用,抗菌效能可增强,但同时毒性也相应增 强,必须慎重。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14d2b941336c1eb91a375da1.png)
关于抗菌药物,您了解多少?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
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抵御耐药性:控制抗菌药耐药性及其全球传播”。
抗感染药物,抗菌药物,抗生素的定义?1、抗感染药物是治疗病原体感染的药物,包括抗微生物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两大类。
抗微生物药物有(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等)和抗病毒药物。
2、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3、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化学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
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菌药物、消炎药是同一个概念吗?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
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
而感染特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
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等。
老百姓俗称的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等往往要表达的是"抗菌药物"的概念。
抗菌药物分为哪些类别?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
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常见滥用抗菌药表现在哪些方面?1、不该用药时却用了。
2、滥选抗菌药品种。
3、用药剂量与疗程不合适。
一旦病情缓解,就随心所欲减量或者停用。
抗菌素没用够,病情容易复发,而且容易产生耐药。
相反。
有人用抗菌药时间太长,5-7天的疗程却用半个月,也会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4、自己盲目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1、肝脏损害,通常抗菌药物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菌药物损伤;2、肾脏损害,通常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伤;3、神经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4、血液系统损害:各类抗菌药物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以影响血细胞的生成,致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系统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5、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6、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7、过敏反应,此反应最严重或最常见。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39951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0.png)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指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同时尽量减少耐药性形成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有:
1、准确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细菌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对症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或误用。
2、按照医生建议使用:抗菌药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不得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使用。
3、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不应将抗菌药物用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也不应当作为预防性药物随意使用。
4、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了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肠道紊乱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5、倡导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另一方面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卫生,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减少对抗菌药物的需求。
5、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包括手部卫生、食品安全、接种疫苗等,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对抗菌药物的需求。
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宣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2f100b5acfa1c7aa00ccd3.png)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合理使用药物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四、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五、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六、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七、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八、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一旦误服、误用,及时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
九、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抗菌药物常识问答什么是抗菌药物?答: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和其它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的抗菌药物。
滥用抗菌药物有什么危害?答:滥用抗菌药物可以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如果许多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耐药,这种局面将非常可怕,即这些细菌感染将变得所向无敌,人类对它们束手无策。
如耐多药结核菌就成了当前世界上结核病防治的难题。
滥用多种抗菌药物会有何不良后果?答:滥用多种抗菌药物有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后果:使耐药菌株更加增多;使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多;使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浪费药物,增加国家和患者的负担。
解决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途径有哪些?答: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研制新型抗菌药物和制备疫苗来对付细菌感染性疾病。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美篇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美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c25e8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a.png)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美篇随着抗菌药物使用过度和滥用的增加,耐药性细菌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药师和护士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识,减少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和传播,制定并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合理应用的原则、耐药性细菌的形成以及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期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保护公共健康。
一、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感染疾病的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分离和鉴定结果、患者的临床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1. 根据病原体选择抗菌药物:应对病原体进行培养和鉴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用药剂量、用药频次和用药疗程进行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3. 防止交叉感染:采取有效的隔离和防控措施,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降低耐药性细菌的传播。
4. 监测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对每位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不合理使用情况。
5. 提倡联合用药:在合适的情况下,可考虑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单一抗菌药物耐药的风险。
三、耐药性细菌的形成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耐药性细菌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对临床治疗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使很多传统的抗菌药物失去了对其的治疗效果。
耐药性细菌的传播会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减少耐药性细菌的形成和传播刻不容缓。
四、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1. 限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会加速耐药性细菌的形成,因此临床上应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并根据病原体的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美篇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美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23f83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9.png)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美篇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应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目前,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本文将就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一次培训,并提出相关的应用建议。
一、抗菌药物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抗菌药物是一类针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药物,能够抑制其生长或杀死这些微生物。
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微生物的代谢机制、阻断细胞壁的合成、破坏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等方式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1. 了解细菌耐药性: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要充分了解目标细菌的耐药特点,根据耐药性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 严格执行用药指南: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当严格按照用药指南的规定进行用药,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长等。
3.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对于病菌性感染而非细菌感染的患者,应当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避免形成细菌耐药性。
4.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在确定治疗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应根据细菌类型、耐药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5.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要及时了解其他药物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1. 促进耐药菌株的形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一些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
2. 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抗菌药物的滥用还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3. 增加医疗成本:抗菌药物的滥用还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
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建议1. 医护人员的培训:针对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 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性的认知,引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评估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评估系统,对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医学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a9be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c.png)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掌握适应症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 充分了解其适应症,避
免不必要的用药。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菌药物,不要自行增减 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观察不良反应
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可能出现 的不良反应,及时向医
生报告。
合理停药
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停药 ,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病
单一用药
在病原体明确且敏感药物单一的情况 下,应尽量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病原体不明的复杂感 染,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但 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 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CHAPTER 03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1 2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不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如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或使用不当,如剂 量不足、用药时间过长等。
保抗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流通
03
对药品流通环节进行监管,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
现象的发生。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
医务人员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 药物的认知水平和用药技能。
患者教育
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让患者了解抗菌药物的正 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0世纪中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促使人们不断研发新 型抗菌药物。
21世纪
针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同时新型抗菌药物的作用机 制和给药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中。
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与挑战
重要性
抗菌药物在控制和治疗细菌感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挽救了无数生命。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PPT课件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1cbba59ec3d5bbfd0a7479.png)
• 1.阻断细胞壁的合成 • 如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磷霉素 • • •
• • •
2. 损伤细胞浆膜影响通透性如多粘菌素
• 5.阻断RNA • DNA的合成 • 喹诺酮类、利福平 • 氟胞嘧啶 •
•
3.阻断蛋白合成
4.影响叶酸代谢
如氨基糖苷类、四环
如磺胺类、异烟肼、 素、红霉素和氯霉素
医学PPT
10
医学PPT
19
• 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
• 改变代谢途径(金葡菌对磺胺类耐药的原 因:对氨基苯甲酸生成增多,耐药菌株直 接利用外源性叶酸)
• 主动流出作用
• 细菌生物被膜
医学PPT
20
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合理选用抗菌药 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必要时联合用药 有计划的轮换供药 开发新的抗菌药
医学PPT
21
抑制蛋白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 林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蛋白质合成全过程抑制药 30S 亚基抑制药
50S 亚基抑制药
医学PPT
12
药代动力学特点
浓度依赖性强持续效应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时间依赖性弱持续效应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时间依赖性强持续效应 阿齐霉素 万古霉素
医学PPT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性感染最主要的手段。根据 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 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 药。
医学PPT
3
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是指医务人员在预防、治疗疾病的过 程中,针对具体患者选用适宜的抗菌 药物,采取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 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 人体,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 的,同时减少细菌耐药、保护患者不 受或少受用药有关的损害。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doc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doc](https://img.taocdn.com/s3/m/35adffe9d4d8d15abf234e1d.png)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开篇世界卫生组织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摘要)WHO Global Strategy For Containment ofAntimicrobial Resistance耐药性并非一种新的现象。
全球因感染而造成的死亡病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麻疹、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占85%以上。
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率可从零到几乎100%,有时对二、三线药物的耐药性已严重影响疗效。
此外,有耐药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新出现的病毒耐药性问题,以及贫困和边远地区人群中被忽视的不断增加的寄生虫病耐药性问题等,大大加重了全球负担,人类开始认识到耐药性是一个社会问题。
耐药性已威胁到全球稳定和国家安全。
细菌的耐药现象起初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早期曾经被认为是十分罕见的现象,以后发现对原来有效的治疗结果构成威胁。
但人们相信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及药物的结构改造能战胜病原菌。
可是到了世纪之交,这种优越感逐渐消失。
新药来源渐渐枯竭,开发新型抗菌药物以对付全球耐药性问题的兴趣减弱。
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产生耐药性的关键所在。
这一选择性压力可能来源于:(1)世界各地过度使用,尤其是针对轻微感染过度使用抗菌药物;(2)因缺乏合理治疗而滥用;(3)因资金短缺不能完成疗程而导致用量不足。
1998年世界卫生大会(The 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敦促各成员国采取措施鼓励正确使用价格合适的抗菌药物;禁止无执业医务人员的处方自行使用抗菌药物;改进行为规范以阻止感染的传播,进而阻止耐药菌的扩散;加强立法,禁止假冒伪劣抗菌药物的生产、销售和流通,禁止在非正规市场上销售抗菌药物;减少在食用动物中使用抗菌药物。
鼓励各国建立有效的体系以检测耐药菌、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使用模式,并评估控制措施对它们的影响。
自从WHO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做出上述倡议以来,许多国家越来越关注耐药性问题,有些国家已制定了国家行动计划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用药宣传系列之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抗菌药物如何合理使用常见20问1、什么是抗菌药物?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是同一个概念吗?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
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
而感染特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
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等。
抗细菌药又包括抗菌药物与抗生素。
老百姓俗称的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等往往要表达的是"抗菌药物"的概念。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菌素,也包括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物。
大家熟知的头孢、环丙沙星、红霉素等都属抗菌药。
2、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滥用抗菌药主要的危害有:诱发细菌耐药性,导致病源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抵抗,并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浪费医药资源。
因此,—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3、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随意滥用目前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
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
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4、个人是否可以在零售药店随意购买抗菌药物?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广大群众自我保健和药疗,我国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所谓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我国的抗菌药物大多为处方药,鉴于其不良反应、耐药和滥用等问题,建议个人不要私自购买抗菌药物。
5、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些什么?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尤其对某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变态反应。
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须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淤积,产生中毒和变态反应。
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
6、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
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要注意下面“四忌”:—忌滥用维生素。
二忌滥用抗生素。
三忌滥用解热镇痛药。
四忌滥用丙种球蛋白。
7、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氯霉素可自乳汁中分泌,对早产儿和新生儿均能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灰婴综合征”:四环素、诺氟沙星(氟哌酸)、左氧氟沙星(利复星)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萘甲唑啉(滴鼻净)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因此,儿童用药的选择应特别慎重。
8、老百姓应该掌握的用药常识有哪些?能用常用药品的就不用新特药;能口服的就不要打针,好多抗菌药口服吸收效果不比输液效果差: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输液;不要一感冒就用抗菌药。
9、使用口服抗菌药在时间上要注意什么?服用前,先要看一下说明,是空腹、饭前还是饭后服用。
有些药物空腹吸收效果好,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要在两餐之间空腹服用,如饭前1小时,饭后2小时;有些药物刺激胃,最好饭后服用。
10、滥用抗菌药表现在哪些方面?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有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头晕、头痛等。
还可以影响肝功能,如消化道症状加重、出现黄疸;影响肾功能,如尿量明显减少,也可能出现听力障碍,儿童更应注意。
11、抗菌药会致癌吗?滥用抗菌药对人体有何危害?抗菌药不会致癌。
滥用抗菌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有药源性耳聋,如氨基糖甙类药物(庆大霉素等),过敏性休克等。
滥用抗菌药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细菌耐药性问题,这也是大家最应该引起注意的。
12、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滥用抗菌药危害既多且大,轻则局限为个人,重则泛滥危害社会,贻误子孙!在此,仅扼要列举以下4个方面的危害:(1)诱发细菌耐药。
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地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
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生素不存在耐药现象。
据文献报道:耐红霉素的金葡球菌已超过50%,耐头孢菌素的菌株已达40%以上,耐喹诺酮的菌株在35%左右。
(2)损害人体器官。
抗生素在杀菌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
如喹诺酮类可致年幼动物软骨损害,使承重骨关节出现水泡,少数病人出现关节痛和炎症。
此外,四环素、利福平、红霉素均可引起肝损害;氯霉素服用后难以灭活,可引起儿童心血管衰竭的“灰婴综合症”,严重者可致死。
(3)导致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菌群在互相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
如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群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群则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4)浪费医药资源。
抗生素的生产有天然、半合成、合成3种方法,其中前两种都需粮食作培养基;同时新的抗生素价格昂贵,滥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治疗费用居高不下。
13、儿童感冒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
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
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
所以,儿童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体质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
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或肺炎,往往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脓痰等,这时应到医院就诊,一般需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14、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
诸如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
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
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用抗菌药物应慎重。
许多抗菌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尤其是口服后如恶心、呕吐、腹泻至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严重。
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15、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
随意滥用药物目前比较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另外许多患者,病情较重时尚能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
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是来源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
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16、服用抗菌药物时如何注意给药间隔?以往的“白天给药,晚间停用”方案,通常不符合抗菌药物的特点。
现在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日剂量可平分为2~3次,每日2次者,可在8时及20时各给1次,每日3次者可在6时、14时及22时分别给药1次。
24小时持续静滴一般并无必要。
病人一般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17、哪些皮肤病需外用抗菌药物?在浅表皮肤细菌感染时可外用抗菌药物。
皮肤位于体表,是机体抵御外界各种刺激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病是十分常见的。
其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肤病尤为常见。
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胞疮(俗称黄水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足癣,湿热环境下是很常见的,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等。
当发生浅表的皮肤细菌感染时,可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18、在选择外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什么?首先,应该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如多粘菌素、杆菌肽、新霉素、莫匹罗星等。
其次,要对症下药:细菌有很多种类,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
第三,不要长时间、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一是因为药物可以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而长期、大面积外用可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后使用就不再有效了。
19、外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药局部有烧灼感、刺痛等。
其次是过敏反应,外用后局部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境界清楚的皮肤潮红、有丘疹、水疱渗出,自觉瘙痒;一般过敏,应立即停药,清洗患处。
第三,偶可因局部外用后吸收而产生全身性药物性皮疹;如果在外用药后全身出现瘙痒性皮疹,应即刻去医院就诊,检查原因;如果与外用药有关,亦应及时停药。
此外,在外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20、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安全有效”,抗菌药物应遵医嘱用药。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六大事项。
(1)及早并尽可能地分离患者标本上的病原体,确定后做药物敏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