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病理学课程大纲

病理学课程大纲

病理学课程大纲(临床医学)第二章损伤的修复第一节再生熟悉: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熟悉:瘢痕组织的形态和作用。

了解: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第三节创伤愈合掌握: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概念。

熟悉: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了解:骨折愈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和淤血掌握:淤血的原因、病变和后果。

熟悉:肺淤血和肝淤血的形态特点。

了解:充血第二节出血了解:病因和机制、病变和后果第三节血栓形成掌握: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

血栓形成的条件。

血栓的结局。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形态。

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

第四节栓塞掌握:栓塞、栓子的概念。

栓子运行的途径。

熟悉:肺动脉栓塞和体循环栓塞。

了解:脂肪栓塞、气体栓塞和羊水栓塞。

第五节梗死掌握:梗死的概念。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熟悉: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了解: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梗死的结局第六节水肿熟悉:水肿的发病机制。

了解: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炎症第一节炎症的概念掌握:炎症的概念。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熟悉:炎症的局部和全身表现。

了解:炎症的原因。

第二节急性炎症掌握:白细胞渗出的主要阶段。

炎症不同阶段游出白细胞的种类。

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

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的病变特点。

熟悉: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

局部炎症水肿的利弊。

白细胞渗出过程。

急性炎症的结局。

了解: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

炎症介质。

出血性炎。

第三节慢性炎症掌握:一般慢性炎症的重要特点。

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

结核结节的形态特点。

熟悉:肉芽肿的形成条件和组成。

炎性息肉和炎性假瘤的概念。

第五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念掌握: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熟悉:肿瘤的形态。

第三节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掌握:肿瘤的异型性。

熟悉:肿瘤的分化。

第四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掌握:肿瘤的命名了解:肿瘤的分类。

N2020008《病理学》教学大纲(56学时)

N2020008《病理学》教学大纲(56学时)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编号: N2020008英文名称: Patholog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6 讲课学时:47 实验学时:9学分:3.5适用对象: 中医学、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5+3一体化)修园班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主要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中医专业开设病理学课程,目的是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医学角度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动态认识,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医药学的诊疗和研究奠定必要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和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又分为总论和各论。

总论主要学习不同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各论主要学习各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理论教学应重视病理形态变化与功能代谢、临床表现的联系,重视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适当联系疾病的防治,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

实验教学要求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并能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作出初步结论。

病理学的教改基本要求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绪论【教学要求】了解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2.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3.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pathology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各类适应及变性的概念及形态学特点(光镜及电镜特点)。

2、掌握坏死的概念以及各种坏死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3、了解和掌握细胞损伤和适应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1.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1)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

(3)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

(4)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5)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机制。

2. 细胞、组织的损伤(1)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2)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3.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形态学改变(1)变性①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③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熟悉其病理变化。

④掌握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了解其病理变化。

⑤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熟悉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

⑥掌握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细胞死亡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

②熟悉坏死的结局。

③掌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和掌握再生概念、类型、调控及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作用。

3、掌握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和类型。

(二)教学内容1.再生(1)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

(2)熟悉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3)熟悉修复的概念2.细胞的生长和调控了解再生的调控及生长因子和生长抑素的概念和作用。

3. 纤维性修复(1)掌握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肉芽组织的结局。

(3)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了解其对机体的作用。

4. 创伤愈合(1)掌握骨折愈合的过程。

(2)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开课单位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8,其中:实验(实训)0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临床医学概论、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形态学检验等医学检验技术相关专业课程二、课程简述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它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

病理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病变,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后期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及课堂评测等手段,提高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生命的思想意识和联系实际开展临床病理讨论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名称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矩阵毕业要求4-掌握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实践。

指标点4-3具有扎实的与本专业有关的医学基础如病理学、药理学、遗传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并应用于本专业的能力。

指标点4-6具有常见病、重大疾病的生理、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等基本理论知识,会对常见具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1)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的主要知识与理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基本病理变化;通过学习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传染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等基本理论知识,开展临床病例讨论与分析,从而使学生达到毕业要求4的要求。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转归,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3、熟悉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要点;4、了解病理学的新进展和前沿知识。

三、课程内容1、绪论:介绍病理学的定义、任务、内容及学习方法;2、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阐述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发生机制;3、损伤的修复:介绍损伤的修复方式及其机制;4、血液循环障碍:阐述血液凝固、血栓形成、梗死等概念及发生机制;5、炎症:介绍炎症的基本概念、类型、发生机制及炎症的结局;6、肿瘤:阐述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学特点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7、心血管系统疾病:介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8、呼吸系统疾病:介绍肺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9、消化系统疾病:介绍胃炎、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10、泌尿系统疾病:介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11、生殖系统疾病:介绍子宫颈癌、乳腺癌等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12、神经系统疾病:介绍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课时数为学时,其中理论授课学时,实验观察学时,病例讨论学时。

建议在学期开设本课程,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

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课程还将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影像技术等专业用)一、课程任务病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它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发病机制、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治疗、影像技术等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了解疾病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

2.熟悉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结局。

3.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的病理与临床联系。

4.学会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认识疾病的病理变化。

5.初步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6.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 2 2二、疾病概论 2 2三、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4 1 5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 1 5五、炎症 4 2 6六、肿瘤 4 2 6七、心血管系统疾病 4 1 5八、呼吸系统疾病 3 0.5 3.5九、消化系统疾病 3 0.5 3.5十、泌尿系统疾病 2 0.5 2.5 十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1 1 十二、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 0.5 3.5 十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4 1 5五、大纲说明(一)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临床医学、护理学、助产、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为5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掌握: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能综合分析和解决药剂工作中实际问题;熟悉: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基本掌握和会应用所学的技能;了解:指对学过的知识点能记忆和理解。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athology课程代码:22060100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总学时: 36(讲课:36,实验0,实践0,网络0)总学分:2考核方式:期末统考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适用专业:运动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一、课程简介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许多疾病的诊断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的最可靠方法,因此病理学也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课程总论所研究和阐述的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基本病理变化,为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而各论则是在总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器官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及特殊规律,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认识疾病的共同规律有利于认识疾病的特殊规律,反之亦然。

因此,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学习时应互相参考,不可偏废。

除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外,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结局和转归及其相应的临床病理联系也是病理学的重要内容。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适应1.细胞和组织适应性变化的概念2.常见类型和病理改变;第二节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1.细胞和组织可逆性损伤(变性)常见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和形态变化;第三节细胞可逆性损伤1.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发生机制;2.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结局。

3. 粉样变、黏液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和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第四节细胞死亡1.细胞和组织损伤的超微结构表现与机制;2.各种病变对机体产生的影响;第五节胞老化1.细胞老化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发生机制。

临床医学《病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1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学分:6学分(理论:4.5;实验:1.5学分)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48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选用教材:步宏、李一雷主编.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必读书目:[1] 王恩华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周庚寅姜叙诚主编.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选读书目:[1] 陈杰李甘地主编.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Robbins 和Cotran Atlas of Pathology.2nd edition. Edward C.Klatt [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1二、课程教学目标《病理学》是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疾病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与疾病的转归;全面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机制。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常见疾病发生机制。

2、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因和结局3、掌握疾病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与疾病的转归。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绪论(2时学)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教学要求:重点介绍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1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损伤的原因;萎缩的原因、病理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生机制;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理解:变性的概念;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凋亡和坏死的区别;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和类型;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病理变化;教学要求:重点介绍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病理变化和结局;变性的概念及常见变性的形态学特征;重点介绍坏死的概念与常见坏死的形态学特征及结局,坏死的分类及其转归。

病理学教学大纲(含病生,成教护理专科)

病理学教学大纲(含病生,成教护理专科)

《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开课对象:护理学专业(专科)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开课时间:第2学期课程学时:总学时48( 面授30,自学18 )学分:3课程英文译名:Pathology一、课程的基本任务和目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1.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2)熟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2. 面授的主要内容(1)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及;(2)病理学的在医学中的地位;(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 自学的主要内容(1)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

4. 面授与自学的重点(1)面授重点:病理学及活检的概念;病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

(2)自学重点: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二)疾病概论1.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判断标准及其意义;(2)熟悉疾病的病因、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疾病的经过与转归;(3)了解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2. 面授的主要内容(1)疾病与健康的概念,常见病因;(2)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3)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3. 自学的主要内容(1)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4. 面授与自学的重点(1)面授重点:健康、疾病、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等概念;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2)自学重点:传统死亡的概念。

(三)应激1.目的要求(1)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中的神经内分泌反应;(2)熟悉应激原的概念;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分期;(3)了解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中的细胞体液反应及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防治和护理应激性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类别:医学基础课程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通过对疾病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病理诊断和分析。

具备观察病理切片和解读病理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教学内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2、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熟悉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了解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损伤的修复1、教学内容再生: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创伤愈合: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型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熟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

了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教学内容充血和淤血:充血和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熟悉应激的概念、分期,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
2.了解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应激与疾病。
【教学内容】
1.概述:应激的概念,应激原。
2.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热休克蛋白、急性期反应蛋白)。
1.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肺炎:概念,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间质性肺炎简介。
4.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鼻咽癌、肺癌。
3.呼吸衰竭: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呼吸衰竭时机体的变化(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循环及脑、肾、胃肠道的变化)。
《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病理学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中医专业七年制硕士和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教学时数:总学时为81学时,其中理论57学时,实验20学时。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与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水肿类型及重要器官水肿(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肺水肿及脑水肿)。
4.水肿的特征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九章 缺氧
【目的要求】
1.熟悉缺氧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2.了解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教学内容】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是病理学课程的进阶部分,侧重于探索更深入的疾病机制和相关的实验室技术。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正文:一、病理学原理与方法1.细胞和组织学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组织学染色技术及其应用2.病理学与免疫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免疫病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分子病理学技术和应用分子病理学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4.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病理生理学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病理生理学与药物治疗的关系5.实验室病理学技术组织切片制备和染色技术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子诊断技术在实验室病理学中的应用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1.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2.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过敏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特征3.代谢疾病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学变化遗传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相关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其他系统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5.肿瘤病理学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病理学特征常见肿瘤类型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病理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总结:《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涵盖了病理学的原理、方法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深入学习该课程,学生将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有更全面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实验室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的医学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英文名称:PATHOLOG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36学分:5分适用对象: 五年制医学类各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生物遗传学一、课程简介病理学是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变化,并结合机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疾病的本质。

病理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基本病理过程,即某些疾病存在的共同的基本病变、发生和发展规律;而各论是在总论的基础之上,分系统具体阐述各种特定疾病的特殊性。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沟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学科,是学生开始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时所学的第一门课程。

它的任务是在疾病状态时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病理变化),从病理变化入手去研究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及特殊规律。

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结局和转归及其相应的临床病理联系。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使学生首先从本质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去认识疾病,为以后临床课程学习疾病的各种体征和症状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要学好病理学必须总论与各论密切结合,理论与观察标本相结合,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掌握疾病的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镜下与大体、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通过理论和实习等多种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重要的新进展,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的临床专业、参加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培养面向21世纪有后劲的高级医学人才服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常用的病理学研究方法。

熟悉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研中的地位。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肥大hypertrophy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hyperplasia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细胞水肿:损伤细胞中最早出现的改变,发生于心、肝、肾实质细胞,病变早期,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呈红染细颗粒状。

脂肪变性:心、肝、肾实质细胞,电镜下,细胞质内脂肪融合成脂滴;光镜下,病变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①肝脂肪变性:肝脂肪最常见。

②心肌脂肪变性,称为虎斑心。

光镜观察:脂滴在心肌细胞内呈串珠状排列。

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是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伊红染,均质半透明、无结构的蛋白质蓄积。

细胞坏死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组织坏死基本类型:凝固性坏死:好发于心肾脾,形态特点液化性坏死:好发脑、胰腺、脂肪纤维素样坏死:好发结缔组织、小血管坏疽:干性、湿性、气性坏疽组织坏死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坏死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与包裹4、钙化坏死(necrosis):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

基本病变①核固缩、碎裂、溶解;②胞膜破裂、细胞解体、消失;③间质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④坏死灶周围有炎症反应。

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凋亡(apoptosis) 是指活体内个别细胞程序性的死亡。

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细胞皱缩,胞质致密,核染色质边集,尔后胞核裂解,胞质生出芽突并脱落,形成含核碎片和细胞器成分的膜包被凋亡小体第二章损伤的修复细胞周期由间期和分裂期构成,间期又可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分裂前期)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稳定细胞: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胰腺、汗腺、内分泌腺等)的实质细胞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的浸润,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病理学是中央电大医科类专科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一门必修课。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它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和条件、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科学,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新的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将疾病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形态学改变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整体观念,注重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基本病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本课程课内学时108,6学分。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通过学习,使学员初步具备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机体的机能和代谢改变、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等方面认识、分析疾病的能力,为学习后续各科临床课和提高工作质量打下扎实的疾病学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前修课是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等,后续课是临床各科专业课。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必须注重病变的观察和分析,注重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

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的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观察疾病、分析疾病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实验是病理学教学中必须实施的环节。

对于教学内容,本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重点学习,也是考核的重点。

考虑到护理学专业与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考核的侧重点有区别,具体要求在本课程的考核说明体现。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文字教材《病理学》,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点提示、学习小结、多种题型练习题及答案为一体,即合一型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

录像教材模块化设计,总论部份以病变、病理过程为中心,各论部份以疾病为中心,结合图、动画、标本和组织学切片讲解重点和难点。

CAI课件主要是病理学总论部份的内容,以观察病变、自测练习为主。

大纲本文绪论( 1 学时)教学内容一、病理学的任务、内容及其学科性质二、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三、病理学的学习方法教学要求熟悉病理学的概念、了解病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病理学总论第一章疾病概论( 8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病因学第三节发病学第四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第五节疾病的转归教学要求掌握:1.基本概念2.坏死的类型;各种变性和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3.疾病发生发展的因果交替规律及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熟悉:1.萎缩的类型2.各型坏死病理变化特点3.肉芽组织的构成和功能4.病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1.健康、疾病的概念、病因的分类;2.化生的常见原因及意义第二章血液循环障碍( 11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充血和出血第二节血栓形成第三节栓塞第四节梗死第五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六节休克教学要求掌握:1.基本概念2.肝淤血、肺淤血镜下特点3.休克的分期及发生机制熟悉:1.血栓形成的条件、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2.栓塞的类型、梗死的类型及病理特点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及各期特点4.休克过程中心、肺功能的变化了解:1.栓子运行途径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机体的影响3.休克的原因和分类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正常人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分布与调节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第三节钾代谢紊乱教学要求1.基本概念2.各型脱水的机体变化3.水肿发病机制熟悉:1.常见脱水和钾代谢紊乱的原因2.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和心脏的影响3.水中毒的原因及机体变化了解:水、电解质调节的两个主要调节机制(渗透压的调节、血容量的调节)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酸碱平衡及其调节第二节酸碱平衡的测定指标及其意义第三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教学要求掌握:1.基本概念2.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性和损伤性变化熟悉:代谢性和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代偿性和损伤性变化了解:1.呼吸和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主要机制2.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和病理生理学基础第五章炎症(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炎症的局部和全身反应第三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第四节炎症的类型第五节炎症的经过和结局第六节发热教学要求掌握:1.基本概念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3.炎症的常见类型4.发热的机制熟悉:1.发热与过热的区别2.发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了解:1.炎症的局部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2.发热的分期及发热的处理原则第六章肿瘤( 7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肿瘤的概念第二节肿瘤的特性第三节肿瘤的命名和分类第四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五节癌前病变与原位癌第六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第八节肿瘤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第九节肿瘤的病理诊断教学要求掌握:1.基本概念2.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常见转移方式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4.癌和肉瘤区别5.肿瘤性增生与炎症和损伤修复时增生的主要区别熟悉:肿瘤的分类和命名原则了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器官系统病理学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1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风湿病第二节心内膜炎第三节心瓣膜病第四节高血压病第五节动脉粥样硬化症第六节心肌炎、心肌病第七节心肌病第八节心力衰竭教学要求掌握:1.基本概念2.风湿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的基本病变特点3.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机体的代偿熟悉:1.常见心瓣膜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了解:1.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及对机体的影响2.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分类;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1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第二节肺气肿第三节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第四节肺炎第五节矽肺第六节肺癌第七节缺氧第八节呼吸衰竭教学要求掌握:1.基本概念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变特点3.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4.缺氧的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熟悉:1.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2.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3.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了解:1.呼吸衰竭的分类和常见原因2.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慢性胃炎第二节溃疡病第三节阑尾炎第四节病毒性肝炎第五节肝硬化第六节消化系统肿瘤第七节黄疸第八节肝功能衰竭教学要求掌握:1.基本概念2.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及合并症3.肝硬化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4.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熟悉:1.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及传染途径、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2.消化道肿瘤的病理分型3.各型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理4.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了解: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核黄疸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8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肾小球肾炎第二节肾盂肾炎第三节泌尿系统肿瘤第四节肾功能衰竭教学要求掌握:1.基本概念2.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3.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机体的变化熟悉:1.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2.泌尿系统肿瘤的病理特点了解:1.肾小球肾炎及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类型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4.简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第十一章生殖系统疾病( 5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外阴疾病第二节子宫疾病第三节乳腺疾病第四节前列腺疾病第五节生殖系统肿瘤教学要求掌握:1.基本概念熟悉:1.乳腺增生症的原因2.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及扩散方式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 5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第二节恶性淋巴瘤第三节白血病教学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了解:1.恶性淋巴瘤分型及病理变化特点2.白血病的病因、类型、主要合并症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第二节糖尿病教学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了解:甲状腺肿的病理分型;糖尿病的分型、病理及与临床的联系第十四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结核病第二节伤寒第三节细菌性痢疾第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五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第六节脊髓灰质炎第七节梅毒第八节血吸虫病第九节艾滋病教学要求掌握:1.基本概念2.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类型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熟悉:1.结核病的基本病变2.细菌性痢疾传染途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异同了解:伤寒、脊髓灰质炎的病理特点病理学实习内容(形态学部份)注:本实习内容供各地组织实习时选择,标“*”为建议观察的内容。

实习一〖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肉眼标本观察:颗粒性萎缩肾;肾积水和肾压迫性萎缩;*肝脏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足坏疽;*心脏代偿性肥大镜下切片观察:*脾小结中央小动脉玻璃样变;*肝脏脂肪变性;*坏死;肉芽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肉眼标本观察:肺淤血;*肝淤血(槟榔肝);动脉或静脉阻塞性血栓;*心腔附壁血栓;*肾梗死;*心肌梗死;*肺出血性梗死;*肠梗死;肺动脉血血栓栓塞镜下切片观察:*肺淤血;*心肌梗死〖炎症〗肉眼标本观察:*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肝脓肿或脑脓肿;*心包纤维素性炎;肾多发性栓塞性小脓肿镜下切片观察:*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肿瘤〗肉眼标本观察:*皮肤乳头状瘤;*脂肪瘤;*纤维瘤;*子宫平滑肌瘤;*卵巢囊腺瘤;*骨肉瘤;皮肤鳞状细胞癌;*胃腺癌。

镜下切片观察:皮肤乳头状瘤;脂肪瘤;平滑肌瘤;*肉瘤;*鳞癌;腺瘤;*病理核分裂;肝转移癌;肺转移癌实习三〖心血管系统疾病〗肉眼标本观察:风湿性心瓣膜病;细菌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高血压之心脏肥大;*肾脏颗粒性萎缩;*脑出血;*动脉粥样硬化之主动脉;*心肌梗死。

镜下切片观察:风湿性肉芽肿;*高血压之肾脏;*动脉粥样硬化之冠状动脉;*心肌梗死〖呼吸系统疾病〗肉眼标本观察:肺气肿;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心病之心脏;肺癌;矽肺。

镜下切片观察:*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肺小细胞癌实习四〖消化系统疾病〗肉眼标本观察:*胃溃疡;化脓性阑尾炎;*肝硬化;食道癌;*胃癌;*大肠癌;*肝癌。

镜下切片观察:*胃溃疡;化脓性阑尾炎;*肝硬化;*大肠腺癌;肝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胃印戒细胞癌。

〖泌尿系统疾病〗肉眼病变观察: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癌;*膀胱癌镜下切片观察: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移行细胞癌〖造血系统疾病〗肉眼标本观察:恶性淋巴瘤之肿大淋巴结;白血病之骨髓、脾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