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赵汝茪《汉宫春 着破荷衣》原文、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古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古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古诗野望【作者】王绩【朝代】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1)东皋(gāo):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2)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3)秋色:一作“春色”。

(4)落晖:落日。

(5)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6)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7)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黄鹤楼【作者】崔颢【朝代】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汉宫春·立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古诗简介《汉宫春·立春日》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

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复的作风致以不满,并传达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

翻译/译文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注释汉宫春:词牌名。

《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

《梦窗词集》入“夹钟商”。

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

《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

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陈亮词两首注释、译诗、赏析

陈亮词两首注释、译诗、赏析

陈亮词两首注释、译诗、赏析陈亮词两首注释、译诗、赏析陈亮陈亮(公元1143~1194年),字同甫,一作“同父”,号龙川。

婺(wù)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陈亮少时就喜欢谈论军事,在十八九岁时便写成了一本独具风格的著作《酌古论》。

郡守周葵得到这本书后,针对他的观点同他辩论,深为其才华所折服,待为上宾,并预言他定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在《酌古论》中,陈亮评论了汉光武帝、刘备、曹操等19位历史人物,主要就他们的军事活动进行分析与总结。

陈亮对将文武歧而为二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文武之道一也”。

他写《酌古论》的目的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使得失较然,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

”实则是为“中兴”、“复仇”事业提供借鉴,表现出一个天才少年的忧国忧民之心。

公元1164年,宋孝宗赵昚(shèn)在北伐兵败后,与金人议和。

南宋将海、泗、唐、邓四州割给金国,两国之间定为叔侄关系,史称“隆兴和议”。

陈亮对此非常气愤,在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趁前往临安参加进士科初试的机会,“伏阙上疏”(拜伏于宫殿下面向皇帝进呈奏疏),向孝宗陈述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并希望孝宗能接受他的意见。

此次上疏的内容总名为《中兴五论》。

他在这篇著名的奏章中坚决主张打破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局面,拯人民于水火,洗国耻于一旦,收复失土,一统神州。

而想要如此,就必须发愤抗战。

他说:“臣窃惟海内涂炭四十余载矣,赤子嗷嗷无告,不可以不拯,国家凭陵之耻,不可以不雪,陵寝不可以不还,舆地不可以不复,此三尺童子之所共知。

”然而,当时的现实并不能令人满意,上有独断专行的皇帝,下无匡扶社稷的栋梁。

他痛斥庸臣:“中实无能,而外为期罔,位实非称,而意辄不满。

平居则何官不可为,缓急则何人不退缩?”并提出振兴大计:整肃吏治,淳化风俗,起贤任能,节约开支,强兵强民,侦察敌情,振奋民心。

但陈亮的一片苦心却付诸东流,《中兴五论》竟未能送达孝宗手中。

欧阳修《采桑子》原诗及赏析 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原诗及赏析   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原诗及赏析群芳过后西湖好《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的第一首。

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所见,词句清新可爱,通过把西湖比作西子,所谓“西子湖”,即西湖,因为美丽,所以不要亡国的谐音,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原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翻译:虽说是百花凋落,但西湖依然美好。

散乱的花片已经凋落无几,飞舞的柳絮飘洒满天。

垂柳低拂着栏杆,整天都在微风中歪歪斜斜地飘来飘去。

喧闹的笙歌已经散场,游人早已走尽,我才察觉到春天空空荡荡。

回到居室,拉下窗帘,一对燕子在细雨中嬉戏着。

赏析: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时所填的词和《醉翁亭记》一样,此篇写的是暮春午后作者从郊外游湖归来时的情景。

最先展示在他面前的是暮春残景,地上落英纷陈,花事已阑;空中则飘飞着蒙蒙的柳絮,乃春已去而愁未尽的标志。

残红退尽,茂密的枝叶也停止了摇曳。

但那微风却从“垂柳阑干尽日风”中如影随形地吹来,又将那飘荡的春愁带回给作者。

这正如李煜《虞美人》所说:“小楼昨夜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恼人的春愁不是避人不避,而是和作者形影不离。

这种惜春的哀感过了中年以后是颇不易有的,它究竟产生的原因呢?抬起头来,杨花柳絮在随风飘荡,这无边的飞絮,不正象征着那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吗?但是,作者却感到这飘扬的柳絮格外“濛濛”,这漫天的飞絮,似乎在向他预告,将有可怕的寂寞“风雨”要来破坏这美好的春景。

的确,作者在归路的“笙歌散尽游人去”之后,就真正感到“始觉春空”。

春空之后,作者极为深刻地感知到,若不能以一种高旷的胸怀看待人生,人生就会变得虚无破灭,作者这样深感“春空”之空,当然就是对生命之空的痛悟了。

不仅如此,作者在领略了将破未破的暂时平静之后,又从“双燕归来细雨中”的描写里,看到宇宙间的生机依然在燕子飞来飞去的觅食中焕发出来,因此他又从颓唐中振起,继续为官为文为诗为词的生命活动了。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注释】⑴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⑵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⑶濛濛: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⑷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⑸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⑹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写作背景】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

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

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欧阳修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写下了十三首纪游写景的《采桑子》,并有一段《西湖念语》作为组词的序言。

本篇是组词中的一首。

它写湖面饮酒赏曲。

平波泛舟,云影倒映湖底,澄澈透明,仿佛别有天地。

本词描写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全词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

【赏析一】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秦观《风流子·东风吹碧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秦观《风流子·东风吹碧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秦观《风流子·东风吹碧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秦观《风流子·东风吹碧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引导语:《风流子·东风吹碧草》是北宋的秦观写的一首词,描写初春旅途的见闻观感和惆帐情怀,下面是这首诗的相关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风流子·东风吹碧草》秦观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

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注】绍圣元年(1094)春,时年四十六岁的秦观在由汴京被贬谪往杭州的途中创作了此首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于此词调牌下题目作《初春》。

注释:1、东风二句:意犹《望海潮》其三:“东风暗换年华。

”2、行客:行人,出外作客之人,游人。

《南史·夷貊传下》文身国:“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赍粮。

”唐李顾《题綦毋校书别业》诗:“行客暮帆远,主人庭树秋。

”《花间集》卷十李珣《巫山一段云》:“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3、沧洲:水滨,隐者所居。

《南史·张充传》:“飞竿钓渚,濯足沧洲。

”南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老:喻旅途之苦。

4、恼人:撩拨人,惹人烦恼。

恼人春色:唐罗隐《春日叶秀才曲江》诗:“春色恼人遮不得,别愁如谑避还来。

”五代魏承班《玉楼春》:“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遍。

”宋王安石《夜直》诗:“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

”5、还上枝头:表面上写梅吐蕊、柳焕芽的春色爬上枝头。

其实是写恼人的心情,涌上心头。

6、暝(míng)烟:傍晚的烟霭。

7、横笛:竹笛,古称“横吹”,对直吹者而言。

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或云:汉武帝时,丘仲始作笛;又云起于羌人。

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欧阳修》原文与赏析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欧阳修》原文与赏析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欧阳修》原文与赏析欧阳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春思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作《与高司谏书》,为遭贬的范仲淹鸣不平。

高司谏(名若讷)将此书呈送朝廷,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

欧阳修于十月江行抵达贬所任职。

第二年春,谢伯初(时官河南许州法曹参军)寄诗安慰他,他写了这首歌行作为回答。

开头四句描写西湖暮春景色。

原注:“西湖者,许昌胜地也。

”用以区别著名的杭州西湖。

作者于二月写这首诗,但他是在三月才到许州去续娶的,因此,这种描写或是作者想象,或是得自传闻。

他把许昌西湖描写得十分美丽:湖水比染过的还要绿,繁花似锦,到了暮春,落花委地,不可挽留,春风吹来,花瓣还在飞散,这样渲染,是为了同夷陵的春天形成对比,即诗尾说的“异乡物态与人殊”。

“参军”四句,是作者对好友谢法曹的答谢,交待寄诗的原委。

作者在“白发”句后有注:“谢君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

”这就说明“参军”二句的依据。

这当中的“愁”字,是指谢法曹的愁,他一愁春之将归,二愁友之远贬,难以相聚。

实则这“愁”笼罩着全篇,是作者情绪的写照。

“天涯万里人”是作者自称。

夷陵对京城来说,既非“天涯”,亦无“万里”,这只是作者遭贬后心理上的感觉。

他在《戏答元珍》中说的“春风疑不到天涯”,也是以夷陵为“天涯”的。

这里就含有作者的愁闷在内。

“万里”四句,写夷陵的春日景色。

“万里春思”,指谢法曹的“春思”。

作者贬至夷陵,由于愁绪满怀,似乎已经忘记了春天,经友人提醒才感觉到春天已至,你看;冬天的雪已消融,门外的群山显露出青翠之色,长江两岸鲜花盛开,在阳光下尤为艳丽。

这春景是经友人提醒才突然感觉到的,故有惊奇之态。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初中有关春天的古诗词及赏析

初中有关春天的古诗词及赏析

初中有关春天的古诗词及赏析【篇一】初中有关春天的古诗词及赏析“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词作品《听筝》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翻译】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 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 传入耳中秦筝声声, 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

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 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 娟娟啼血。

那低沉、幽咽的筝声, 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 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 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 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

筝声本来就苦, 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 南北远离, 相隔千里, 两地相思。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出自唐朝诗人武元衡的古诗作品《春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翻译】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 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 经过细雨的洗浴后, 柳色变得更加深暗, 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 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 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村园门巷多相似, 处处春风枳壳花”出自唐朝诗人雍陶的古诗作品《访城西友人别墅》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澧水桥西小路斜, 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 处处春风枳壳花。

【翻译】这首随笔式的小诗, 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

作者从平常的题材中, 发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 揭示了村园特有的美。

作品本身就象诗中写到的枳树花, 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 不失为一篇别具风姿的佳品。

【篇二】初中有关春天的古诗词及赏析“若道春风不解意, 何因吹送落花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戏题盘石》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可怜盘石临泉水, 复有垂杨拂酒杯。

满江红·暮春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暮春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暮春原文及赏析满江红·暮春原文及赏析原文: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译文: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

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

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

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

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

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

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

空教我上楼去瞭望。

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

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注释:清明寒食:这是春天的两个节日。

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花径里三句:一番,前一个作一阵解,后一个作一片解。

狼籍,散乱。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红粉:形容红花飘落。

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

这是说:红花少了,绿叶多了。

作者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刺桐花:植物,豆料。

一名海桐。

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红、紫红等色。

生长在南方。

福建的泉州又名刺桐城。

闲愁:为国家之愁。

作者在很多场合里,把国家之愁,都说作闲愁。

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

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

尺素:书信。

《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彩云,指想念的人。

这两句是说:如今书信在哪里也不知道,我想念的人也不见踪迹。

“彩云”又作“绿云”,意同。

谩教人三句:空教我,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高楼了,楼外的平原上只有一片碧绿的庄稼。

古诗汉宫春·着破荷衣翻译赏析

古诗汉宫春·着破荷衣翻译赏析

古诗汉宫春·着破荷衣翻译赏析《汉宫春·着破荷衣》作者为宋朝诗人赵汝茪。

其古诗全文如下: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

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

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

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

慢赢得,秋风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赏析】在《全宋词》收录的赵汝茪的九首词中,这首《汉宫春》系于末位,与前八首相较,所表现的题材与所表达的情调,也迥然不同。

前八首,除《梦江南》外,都是摹写女子伤春怨别的闺情之作,透露出一种优雅闲适的情调,让人联想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的词句。

这首《汉宫春》是感时忧世、感慨伤怀之作。

词人似乎也已从生活优裕的宗室子弟,沦为身着破荷衣、冷泉亭下骑驴、逃避世俗的隐者。

情调哀痛沉郁,透露出一种“世纪末”的悲凉色彩。

很可能,是他经历了赵宋王朝式微、宗室零落后的晚期作品。

开篇是,“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词中人物的形象,无疑是词人自身的形象。

自屈子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的比拟后,后世常借“荷衣”以指隐者的服装,而“荷衣”这个语码符号也就具有隐者的含义。

荷衣已经着破,既说明他身世的零落,还说明服着时间非短,他过隐士生活已有一段较长的时光。

从“又落西湖”的词意推测,词人这年秋天是重到西湖;从“旧时饮者”、“故人”的称谓看,他对西湖还很熟悉。

着荷衣做隐者原是避世绝俗之举,却被“西风吹我,又落西湖”,重新来到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自古繁华”的烟柳热闹之地,盖非出于本愿。

所以“笑”这个领字,似有命运捉弄、无可奈何的苦涩滋味,并无庆幸之意,实是苦笑。

开篇三句,隐约地告诉读者,词人已不是“当年刘郎”,不仅他已自许为隐者,对形胜、繁华的杭州也别有一番情怀了。

杭州,南宋称为临安,即宋王朝南渡后的帝京。

北宋-晁冲之《汉宫春 梅》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晁冲之《汉宫春 梅》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晁冲之《汉宫春梅》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首《汉宫春》词的著作权,历来存有争议。

一说为晁冲之作,一说是李邴作。

《梅苑》、《乐府雅词》、《花庵词选》及《全寿备祖》等,都将它归于李邴的名下,后代有不少人沿袭这个说法。

《直斋书录解题》、《苕溪渔隐丛话》等著作,则认为它是兄冲之的作品。

原文:汉宫春·梅北宋-晁冲之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翻译: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横斜着挺出三两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春风也不知道爱惜,任凭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燕子无情无意,只因怕冷,轻易地失去她开花的日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惟有南归的鸿雁,年年南飞时能看见她的芳姿。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又如何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绝的歌诗。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迷离,面对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洁又都是为了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但那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

注释:汉宫春:张先此调咏梅,有“透新春消息”,“汉家宫额涂黄”句,调名来于此。

东君:又名东皇、东帝,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春于方位属东,故名。

塞雁:边塞之雁。

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去。

玉堂:指豪家的宅第。

何似:哪里比得上。

分付他谁:即向谁诉说。

风流:高尚的品格和气节。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大子夜歌【原文】丝竹发歌响,假器①扬清音。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②。

【注释】①假器:借助于乐器。

②声势出口心:声音出口却表现着歌者的内心。

【译文】丝竹之所以能发出美妙的歌响,是借助于乐器才有清妙的声音。

你不明白歌谣的妙处,它的声音表现着歌者的内心。

【赏析】《大子夜歌》,是《子夜歌》的一种变调。

据说有个叫“子夜”的女子创制了这个声调。

这首诗写的是歌谣之妙。

子夜四时歌唐·李白春歌【原文】秦地①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②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③。

【注释】①秦地:指今陕西关中地区。

②红妆:女子盛装后非常艳丽。

③五马莫留连:五马,驾着五匹马的人,这里指贵人。

意为贵人莫要在此地留连。

【译文】秦地有罗敷女,她常在绿水边采桑。

她的纤纤细手在青绿桑条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白嫩,她的盛装在白天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艳丽。

想着家里的蚕应该饿了,需要这些桑叶,她便思索着要回去了。

为罗敷着迷的那些贵人们啊不要在此地留连了。

【赏析】《子夜四时歌》由《子夜歌》变化而来。

这首诗用采桑起兴,吟咏的是罗敷女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所迷惑的贞洁品操。

夏歌【原文】镜湖①三百里,菡萏②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③。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④。

【注释】①镜湖:又名鉴湖、贺监湖,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②菡萏(hàn dàn):荷花。

③人看隘若耶:观看采荷女子的人多得使若耶溪显得狭窄起来。

④归去越王家:西施被越王选入宫廷,一去不复返。

【译文】镜湖绵延三百里,荷花在水面上灿烂绽放。

五月西施来此地采荷,引得观看西施等采荷女子的人多了起来,若耶溪好像一下子变得狭窄了。

西施采荷不等月亮升起就回去了。

她被越王选入宫廷,一去不复返。

【赏析】这首诗是夏歌,以荷花起兴,借西施来感叹天下人都重视美色。

秋歌【原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③罢远征。

辛弃疾《汉宫春 立春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汉宫春 立春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①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②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③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④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释】①袅(niao鸟)袅:随风飘舞的样子。

春幡:《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裁为小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②西园:汉代长安西郊有上林苑,称为西园。

北宋时东京开封西门外有供皇帝游乐的琼林苑,也称西园;西京洛阳有董氏西园,为士大夫游览胜地。

综此数端,此处西园应是代指北宋旧京和中原故土。

③“黄柑”二句:化用苏轼诗:“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这里指立春日人们将黄柑腊酒和青韭春盘互献以表吉庆。

更:作“岂得”解。

④“问何人”句:典出《战国策·齐策》:“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这里活用旧典,说明作者心中的忧愁之结如玉连环无法解开。

【译文】春天已经回来了!你看:美女们的头发上,颤巍巍地飘动着春幡。

可老天平白无故地刮风下雨,还不肯收尽冬季的余寒。

我料想那旧时的飞燕,今夜只能在梦中回到故都的西园。

今天我还没把黄柑腊酒备办,更谈不上与亲友们互相赠送韭菜堆盘。

我却笑那多情的东风,它正忙着使梅花芳香飘散,还要让柳枝绽出绿芽,从此它忙得一点没有空闲。

东风啊,你闲时还跑到镜子里,偷偷地换走了人们的红颜。

我心中的忧愁啊绵绵不断,谁能为我解开这郁结多年的连环?我最怕看到花开花落春归去,清早北方的雁儿已在我之先飞回中原!【集评】明·卓人月、徐士俊:“‘燕梦’奇。

无迹有象,无象有思,精于观化者。

”(《古今词统》卷十二)清·周济:“‘春幡’九字,情景已极不堪。

燕子犹记年时好梦,黄柑青韭,极写燕安鸩毒。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欧阳修(宋代)尝爱西湖春色早。

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且趁余花谋一笑。

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

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译文我曾爱西湖的春天来得早。

冬雪才消,小小的桃花枝头笑。

转瞬春光过去了,如今是绿叶成荫红花少。

剩下的花儿还妖娆,抓住时机看个饱。

何况有美女笙歌供一笑。

只可惜老来的风情不及从前好,听你开怀畅饮人醉倒。

注释蝶恋花:唐教坊曲名。

本名《鹊踏枝》。

腊雪:冬雪。

方销:刚刚融化尽。

绿暗红英少:谓红花大多已经凋败,所剩无几,满眼所见都是绿叶。

红英:红花。

谋:图谋,营求。

艳态:美艳的姿态,指酒席上的歌妓。

风情:风月之情。

此处是作者自称年已老去,没有了少年时的风月情怀。

剩把芳尊倒:只管将酒杯斟满。

剩把:只管把。

芳樽:精致的酒器。

亦借指美酒。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春天(一说熙宁四年),此时作者已经退居颍州。

之前曾多次赏游西湖,第一次欣赏西湖春景是在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初春时节,那年正月,他奉命由扬州移知颍州,“二月丙子至郡”,即去游西湖,“乐西湖之胜,将卜居焉”。

这首词首句“尝爱西湖春色早”就是指这一次。

他第二次游赏西湖春景是在第二年晚春。

词中“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云云,指的就是第二次,时年四十四岁。

赏析上片写作者第一次于早春时节赏游西湖的情景。

西湖之春来得早,去得快,蕴含时光易逝的遗憾。

“尝爱西湖春色早”直抒胸臆,以西湖早春与暮春相对比,表明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早春虽是“腊雪方销”,乍暖还寒,但“已见桃开小”,预示好景在前,风光无限。

而暮春却是“顷刻光阴都过了”。

“倾刻”句表明在作者的感受中,美丽的春天一下子就过完了,很快就看到那绿叶苍翠成荫、红花稀少凋零的暮春了。

这种感受中作者伤感的不仅仅是春天过快地逝去,他伤感的是韶华和生命如这春光一样无情而逝,充满了悲怆的味道。

只余“绿暗红英少”,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汉宫春赵汝茪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docx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汉宫春赵汝茪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docx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汉宫春赵汝芜着破荷衣, 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汉宫春赵汝芫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

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

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

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

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注】诗人是宋太宗第四子、商王赵元份的七世孙,生活在南宋时期。

3.下面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着破荷衣”中的“荷衣”用了《离骚》“制芟荷以为衣兮”的典故,“着破”写词人穿这种衣服的时间已经很久,说明了词人归隐时间之长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汉宫春赵汝芫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B."又落西湖”点明词人此次到西湖是故地重游,“今与谁俱”是从旧时同酌共饮的朋友都无处可寻的角度来直接表现词人的孤苦,表现词人感时伤世之情。

C.“山山……相扶”几句以乐景写哀情,词人抓住西湖典型的景色,以艳丽的风景反衬零落的人事,抒写出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悲凉情怀。

D.“一目清无留处”一句的意思是西湖美景如画,但词人没有可以定居的地方,该句的作用是总结前片写景生发的个人感受。

E.“任屋浮”两句从感觉方面写景,句前用“任”字委婉表明词人归隐是要与南宋王朝划清界限,“残烧”两句表现了西湖景色的萧瑟、凄冷等。

4.“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使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3. BE【解析】B项,“直接表现词人的孤苦”表述错误,应该是“侧面”表现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汉宫春赵汝芫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E项,“委婉表明词人归隐是要与南宋王朝划清界限”表述错误,从后文分析,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词人对当时动荡不安的政局的忧愁,或者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王朝的失望之情等。

4 .从听觉的角度使用动态描写的手法。

“秋声两耳” 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冷泉亭下骑驴”使用动态描写的手法表现词人在萧瑟的秋风中骑驴慢慢行走的状态。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赵汝茪《汉宫春 着破荷衣》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赵汝茪《汉宫春 着破荷衣》原文、译文及赏析

汉宫春·着破荷衣赵汝茪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

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

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

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

慢赢得,秋风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译文】身着残破的衣裳,笑那萧萧的西风又将我吹送到了西湖。

旧时那些与我一起对饮于西湖间的友人,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在一起?西湖四周,青山环绕,山光水色秀丽迷人,好似从前那幅美丽的画卷又被携带来重新打开一样。

湖中那绵延三十里的重重荷花依然如故,还是那样红翠相扶。

放眼望去,西湖美景一目了然,毫无滞留之处,湖水明净,任凭船儿在湖面飘浮,如同浮游在空中,人也仿佛置身在浩渺无边的虚空,飘飘然若羽化而登仙。

仰望长空,夕阳像即将烧尽的火球一样悬在天边,火红的余霞中,几只大雁,散不成阵,疏疏点点,向远方飞去。

昔日和我同游共饮的友人如今都已衰老不堪,昔日的豪迈胸襟、满怀壮志,如今都已消磨殆尽。

我独自怀着怅惘的心情附船着岸,骑着毛驴来到了冷泉亭下,一阵衰飒的秋风迎面吹来,在我耳边“呼呼”作响。

【注释】汉宫春:词牌名。

《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

《梦窗词集》入"夹钟商"。

双调,九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诸家句豆各有出入,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荷衣:以荷叶为衣。

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后世以“荷衣”指隐吞的服装。

步障:步障:古代贵族出行时,路两边以竹支架锦匹,以蔽尘和遮人眼目。

这里是指层层叠叠的荷花。

屋:指船。

残烧夕阳:形容夕阳像即将烧尽的火球。

自居易《秋思》诗:“夕照红于烧。

”冷泉亭: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始建于唐人,白居易曾作《冷泉亭记》,述其始末,为西湖胜景之。

【创作背景】这首词为重游西湖,对景感怀之作。

作者虽为宗室,但因家道中落,无心仕宦,长期隐居林泉。

再次重来杭州见风景依旧,而人事全非,当年的酒朋诗侣如今逐渐凋零,因而顿觉“好襟怀、消减全无”。

赵汝茪诗词

赵汝茪诗词

赵汝茪诗词《梦江南·帘不卷》宋·赵汝茪帘不卷,细雨熟樱桃。

数点霁霞山又晚,一痕凉月酒初消。

风紧絮花高。

闲处少,磨尽少年豪。

昨梦醉来骑白鹿,满湖春水段家桥。

濯发听吹箫。

《汉宫春·着破荷衣》宋·赵汝茪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

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

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

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

慢赢得,秋风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梅花引·对花时节不曾忺》宋·赵汝茪对花时节不曾忺。

见花残。

任花残。

小约帘栊,一面受春寒。

题破玉笺双喜鹊,香烬冷,绕银屏,浑是山。

待眠。

未眠。

事万千。

也问天。

也恨天。

髻儿半偏。

绣裙儿、宽了还宽。

自取红毡,重坐暖金船。

惟有月知君去处,今夜月,照秦楼,第几间。

《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宋·赵汝茪柳丝空有千万条。

系不住、溪桡。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

玉箫榭春多少,溜啼红、脸霞未消。

怪别来、胭脂慵傅,被东风、偷在杏梢。

《渔家傲·深意缠绵歌宛转》宋· 赵汝茪深意缠绵歌宛转。

横波停眼灯前见。

最忆来时门半掩。

春不暖。

梨花落尽成秋苑。

叠鼓收声帆影乱。

燕飞又趁东风软。

目力漫长心力短。

消息断。

青山一点和烟远。

《摘红英》宋· 赵汝茪东风冽。

红梅拆。

画帘几片飞来雪。

银屏悄。

罗裙小。

一点相思,满塘春草。

空愁切。

何年彻。

不归也合分明说。

长安道。

箫声闹。

去时骢马,谁家系了。

《如梦令·小砑红绫笺纸》宋· 赵汝茪小砑红绫笺纸。

一字一行春泪。

封了更亲题,题了又还坼起。

归未。

归未。

好个瘦人天气。

《江城子·嫩黄初染绿初描》宋· 赵汝茪嫩黄初染绿初描。

倚春娇。

索春饶。

燕外莺边,想见万丝摇。

便作无情终软美,天赋与,眼眉腰。

短长亭外短长桥。

驻金镳。

系兰桡。

可爱风流,年纪可怜宵。

昭君怨·咏荷上雨原文及赏析

昭君怨·咏荷上雨原文及赏析

昭君怨·咏荷上雨原文及赏析昭君怨·咏荷上雨原文及赏析原文:昭君怨·咏荷上雨[宋代]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泻清波一作:泛清波)译文及注释:译文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清香扑鼻。

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注释昭君怨:词牌名,又名《宴西园》、《一痕沙》。

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扁舟:小船。

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打篷声:雨落船篷之声。

真珠:即珍珠。

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

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

水银:喻水珠。

清波:清澈的水流。

赏析: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

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扁舟”,小船;花底,花下。

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

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

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

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宫春·着破荷衣赵汝茪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

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

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

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

慢赢得,秋风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译文】身着残破的衣裳,笑那萧萧的西风又将我吹送到了西湖。

旧时那些与我一起对饮于西湖间的友人,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在一起?西湖四周,青山环绕,山光水色秀丽迷人,好似从前那幅美丽的画卷又被携带来重新打开一样。

湖中那绵延三十里的重重荷花依然如故,还是那样红翠相扶。

放眼望去,西湖美景一目了然,毫无滞留之处,湖水明净,任凭船儿在湖面飘浮,如同浮游在空中,人也仿佛置身在浩渺无边的虚空,飘飘然若羽化而登仙。

仰望长空,夕阳像即将烧尽的火球一样悬在天边,火红的余霞中,几只大雁,散不成阵,疏疏点点,向远方飞去。

昔日和我同游共饮的友人如今都已衰老不堪,昔日的豪迈胸襟、满怀壮志,如今都已消磨殆尽。

我独自怀着怅惘的心情附船着岸,骑着毛驴来到了冷泉亭下,一阵衰飒的秋风迎面吹来,在我耳边“呼呼”作响。

【注释】汉宫春:词牌名。

《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

《梦窗词集》入"夹钟商"。

双调,九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诸家句豆各有出入,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荷衣:以荷叶为衣。

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后世以“荷衣”指隐吞的服装。

步障:步障:古代贵族出行时,路两边以竹支架锦匹,以蔽尘和遮人眼目。

这里是指层层叠叠的荷花。

屋:指船。

残烧夕阳:形容夕阳像即将烧尽的火球。

自居易《秋思》诗:“夕照红于烧。

”冷泉亭: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始建于唐人,白居易曾作《冷泉亭记》,述其始末,为西湖胜景之。

【创作背景】这首词为重游西湖,对景感怀之作。

作者虽为宗室,但因家道中落,无心仕宦,长期隐居林泉。

再次重来杭州见风景依旧,而人事全非,当年的酒朋诗侣如今逐渐凋零,因而顿觉“好襟怀、消减全无”。

百感交集,怀念过去,写下这首词。

【赏析一】在《全宋词》收录的赵汝茪的九首词中,这首《汉宫春》系于末位,与前八首相较,所表现的题材与所表达的情调,也迥然不同。

前八首,除《梦江南》外,都是摹写女子伤春怨别的闺情之作,透露出一种优雅闲适的情调,让人联想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的词句。

这首《汉宫春》是感时忧世、感慨伤怀之作。

词人似乎也已从生活优裕的宗室子弟,沦为身着破荷衣、冷泉亭下骑驴、逃避世俗的隐者。

情调哀痛沉郁,透露出一种“世纪末”的悲凉色彩。

很可能,是他经历了赵宋王朝式微、宗室零落后的晚期作品。

开篇是,“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词中人物的形象,无疑是词人自身的形象。

自屈子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的比拟后,后世常借“荷衣”以指隐者的服装,而“荷衣”这个语码符号也就具有隐者的含义。

荷衣已经着破,既说明他身世的零落,还说明服着时间非短,他过隐士生活已有一段较长的时光。

从“又落西湖”的词意推测,词人这年秋天是重到西湖;从“旧时饮者”、“故人”的称谓看,他对西湖还很熟悉。

着荷衣做隐者原是避世绝俗之举,却被“西风吹我,又落西湖”,重新来到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自古繁华”的烟柳热闹之地,盖非出于本愿。

所以“笑”这个领字,似有命运捉弄、无可奈何的苦涩滋味,并无庆幸之意,实是苦笑。

开篇三句,隐约地告诉读者,词人已不是“当年刘郎”,不仅他已自许为隐者,对形胜、繁华的杭州也别有一番情怀了。

杭州,南宋称为临安,即宋王朝南渡后的帝京。

作为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的七世孙这样一个宗室子弟,对重来帝京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对待,其中必有缘故,因此就给人留下了悬念,留下了疑猜。

旧地重游,必有比较,比较中也必有新的观感,所以,紧接着就抒写自己的观感:其一,是“湖中旧时饮者,今与谁俱?”旧时同气相求、同酌共饮的朋友已风流云散,无处可求。

其二,“山山映带(景物映衬,相互关连),似携来、画卷重舒。

三十里、芙蓉步障(屏幕),依然红翠相扶。

”西湖依然风姿如画,美景依旧。

词人巧用反衬之法,抓住西湖典型的景色,着意渲染,以热色艳丽的风景反衬冷色的零落的人事,抒写出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悲凉情怀。

下片,更值得玩味。

“一目清无留处”,承上启下,上承前片的写景,下启由以上景色生发的感受。

一个“清”字,从字面看,是说西湖胜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但从语言的语码、符号作用看,却颇有深意。

“清”与“昏”相对,有看得真切、透彻、洞悉无余的意义。

词句隐寓着对南宋王朝已病入膏肓、无可药救的深切了解这层意思。

“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从字面看,是写自己在湖中的一种感受:西湖如镜,蓝天如碧,水天澄澈,岸边的房屋和上面的蓝天都映在水中,房屋也如浮在天上。

任凭房屋浮在天上,自身停留在水天澄澈的虚空之中。

这境界,如同欧阳修在《采桑子》中描画的,“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其湖中别有天。

”但《易林》有云:“水暴横行,浮屋坏墙”。

这“屋浮”的形象,有着南宋王朝内外交困、政局动荡的寓意。

而“任”字,透露出词人对南宋王朝的失望,已不抱希望,任其屋浮天上、墙坏壁塌的意思。

至于自己,也只能委身造化听天由命,置身空虚,超脱尘世了。

联系到他做隐士(至少内心向往隐士)、遁迹自然的行状来看,恰是言行相符,并非臆断。

至于“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是化用白居易《秋思》“夕照红于烧”的诗意,但“夕阳”这个语码就有王朝末日的特定含义,多数人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李商隐的名句,作唐王朝行将灭亡的预言看待。

那么词人这美艳的形象,也是对宋王朝犹如残阳、已好景不长的预告。

在这黄昏时刻,疏疏点点的过雁,急急惶惶振翅向远方飞去,想寻找自己的归宿,正象征着有识之士,觉得大局已定,回天乏力,或退出仕途,或隐迹江湖,或皈依空门,各自寻找退路的现实。

所以这是一幅肃杀、衰败、凄凉的末世寓意图,是词人用比的手法借景抒情、最含深意的形象。

“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

”则是词人怀着激愤和沉痛对南宋王朝不发不快的直接评论。

南渡之初,朝野不乏恢复中原的壮志,“好襟怀”,当指此。

但赵宋最高统治者,心怀鬼胎,苟且偷安,醉生梦死。

诚如文及翁写的,“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贺新郎·游西湖有感》)同时又压制、打击、排挤主战力量,使英雄塞路,报国无门,壮志消磨以尽,造成世风日颓,如江河日下,半壁山河,难以收拾的局面。

这是多么令人扼腕的下场!大概这也就是词人不愿意重来京城、重游西湖的真正原因。

至此,词人以“慢赢得,秋风两耳,冷泉亭下骑驴”这样深沉的感慨收束了全词。

“两耳秋风”,即满耳的秋声。

秋声者,世纪末的衰颓没落之音也。

词人再描绘出一个鲜明的形象:一个着破荷衣的宗室子弟,骑着一头毛驴,踽踽独行在冷泉亭下。

这等凄楚的情景,正是王室式微的绝好象征。

但这沉痛的心意由“慢赢得”三字引出,沉痛之情偏以淡语、谐语、反语道之,更有一种悲从中来的异样的兴发感动力量。

况周颐对赵汝茪的词,原有“格调本不甚高”的评价,但对这首词,尤其对下片部分,评曰:“以清丽之笔作淡语,便似冰壶濯魄,玉骨横秋。

绮纨粉黛,回眸无色。

”相当推崇。

究其原因,大概也是看到了这位赵氏宗室并非醉生梦死之徒,当他被抛出温柔富贵之乡后,尚有魂魄,尚有骨气,一扫原先的绮纨粉黛,能写出这感时伤世、饱含家国之痛的好词章。

【赏析二】词的上片写词人故地重游,来到西湖的情景。

“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荷衣”表明了词人的隐士身份,在其前着一“破”字,更见其弃世隐居已经很久。

“笑”字传达出了词人不愿重回繁华世间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只能一“笑”而已。

“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旧时那些与我一起对饮于西湖间的友人,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在一起?这二句慨叹词人当年的酒朋诗侣如今已四散飘零,表达了词人对他们的追怀,字里行间流淌着物是人非的凄凉。

“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

”西湖四周,青山环绕,山光水色秀丽迷人,好似从前那幅美丽的画卷又被携带来重新打开一样。

这二句写西湖风景依然秀美如画,未曾改变。

“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这二句抓住湖中荷花这一景物进行具体描述,再次抒发了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

在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抒写自己在此情此景中的亲身感受,悲悼王朝故家的沦落和自己的不幸遭遇。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

”放眼望去,西湖美景一目了然,毫无滞留之处,湖水明净,任凭船儿在湖面飘浮,如同浮游在空中,人也仿佛置身在浩渺无边的虚空,飘飘然若羽化而登仙。

这三句写景如画,写出了荡舟湖面的感受。

在抒写自己的感受时,词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天空倒映在水中,故而船仿佛浮于天上,人随舟摇荡,无所倚靠,故而有置身太虚之感。

“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

”残烧夕阳:形容夕阳像即将烧尽的火球。

化用自居易《秋思》诗:“夕照红于烧。

”这二句写傍晚时的景色,境界超迈,渲染出西湖夕照之美,引人遐思。

“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

”昔日和我同游共饮的友人如今都已衰老不堪,昔日的豪迈胸襟、满怀壮志,如今都已消磨殆尽。

此几句抒发身世之慨,二语三折,含蕴深广,词人内心的苍凉与落寞不言而喻。

“故人”二字在这里是相对于西湖而言,包括了词人自己和上片所提到的“旧时饮者”。

“漫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我独自怀着怅惘的心情附船着岸,骑着毛驴来到了冷泉亭下,一阵衰飒的秋风迎面吹来,在我耳边“呼呼”作响。

末二句更作衰飒之语,传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之情。

他本为宋室后裔,却偏生活在屈辱不振、日趋没落的南宋末年,朝廷昏庸,奸佞当道,自己被弃置不用,虽有满腔豪情壮志,但除了骑驴听秋声外,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同时,在行文上也照应了开头,也道出了他为何甘作隐士退居山林的原因。

【作者简介】赵汝茪gung(约公元1247年前后在世),字参晦,号霞山,又号退斋,赵宋宗室,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七世孙,为赵善官之幼子。

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淳佑中前后在世。

有词名,周密曾拟其词体作词,宋编的《阳春白雪》和《绝妙好词》均选其作品,《全宋词》辑其《退斋词》一卷,存词九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