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变革管理看商鞅变法
历史的拐点商鞅变法观后感
历史的拐点商鞅变法观后感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政治变革,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
商鞅变法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分封割据、争斗不休的时期,这种情势使得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商鞅变法的出现,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政治方面,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国的势力。
商鞅通过推行郡县制,取消了诸侯国的封地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由郡县进行行政管理。
他还通过推行丞相制度和地方官员考试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
这些措施使得国家的管理更加高效,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能力。
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提倡重农抑商,倡导实行以农业为基础的农商平衡政策。
他进行土地改革,将土地重新进行划分,实行均田制,破除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商鞅还推行品级制度,通过对商品的质量进行分级,鼓励优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军事方面,商鞅变法提倡国家重视军事实力的建设。
他通过推行兵制改革,将兵役制度改为徭役制度,将原先由诸侯国提供的兵力转变为中央政府直接动员的兵力。
商鞅还改革了军事组织结构,推行军官任职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组织纪律。
这些措施使得国家能够拥有更强大的军事力量,提高了国家的安全性能。
在文化方面,商鞅变法推动了法律和教育的发展。
商鞅在国家范围内推行统一的法律制度,实行了以法为主的社会管理制度,为后世的法治观念奠定了基础。
商鞅还推行教育改革,设立太学和地方学校,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养。
总的来说,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出现,使得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石。
由_商鞅变法_看企业变革
由“商鞅变法"看企业变革
。上海联纵智达咨询集团
最近,《大秦帝国》在多家电 视台热播,商鞅在秦襄王的大力 支持下,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商
鞅变法”。
律德启
熬鞠簌蟠l l}
论证会一样,明确变法的方向和 具体实施内容,首先从战略上进
行确定。
领跑者,变则通畅,才能领跑。娃
哈哈最近几年从产品、渠道、运营 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变革和 流程的再造,所以其现在要做的就 是在平台的基础上,不发现消费者 的需求和导入新产品。 6.管理水平提升时。企业管理 中,实现从人治,到法制,后再到 自治的阶段都需要质和形的变革。 商鞅变法封爵分地、废除农奴制 等,其变革的内容包括了体制、机 制、流程等的全面革新,促进了秦 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是从形式到内在的变革,最终形成 了法制的完善。
给出了很好的借:
2.竞争对手发生重要变化时。 商鞅变法时期正值法家变革昌盛时 期,竞争对手发生了重大变革,自 己不变则会落后于市场。 3.业务区域拓展需求管理职能 强化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 何企业的高效发展都离不开运营体 系的健康。只有日渐高效稳定的运 营体系才能支撑起企业的健康发 展。否则再好的发展策略,再好 的商业模式,也只能是“鲜花把牛 粪砸扁了”。 4.新业务单元导入时。原有体 系和新业务单元的运作不匹配,不 变革则新业务搁浅。 5.已经是领导型企业又想快速
感悟二:透变才能成变 企业发展的惯性正被许多企业
3.择优用对人。通过辩论可以 发现有才能者,这样能够确保先选 择正确的人,有了正确的方向,方 能保证做正确的事。 4.以事实说话。商鞅的变法是 在一步步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只 有业绩的增长才能获取更多的支 持。赢虔虽和商鞅有私仇,但其为 国家计,仍强力赞同新法的推行, 因为商鞅用事实说明了变法的有效 作用。我们在企业变革中也要考虑 短期绩效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 确保变革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5.雷厉风行。为避免原有势力 的阻碍,采用雷厉风行风格执行是 必需的,商鞅的变法究其形而不考 其心,一方面,给了反对者强力的 震慑,另一方面,也是变革新风格 的体现,显示了管理者和领导者的 强大信心。 6.对成功的坚持毅力。自始至 终,秦孝公母女都给予商鞅强大 的信心支持和资源支持。起始时 秦孝公对商鞅说的“死马当作活 马医”,变法开始时赢母对老世族 的行为约束,及至后期整体的完 全信赖都显示出了秦国决策者们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它的历史意义不仅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得出结论,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政治意义方面来看,商鞅变法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彻底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建立了以法律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行政体系,使得行政体系趋于稳定。它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政治模式,即“依法治国”,体现了人民民主制和法治制度的重要性。同时,商鞅变法推翻了以往奴隶主阶级的残余势力,打击了贵族特权,扩大了平民阶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经济意义方面来看,商鞅变法的最大贡献在于推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它奠定了统一货币、度量衡的基础,使得道路交通、商业贸易和手工业生产都得到了改善。同时,它还推行了土地私有制,并强化了劳动力的利益保护,从而解决了过度集权造成的贫穷和人口稀少问题,为国家的繁荣开展奠定了基础。
军事意义方面来看,商鞅变法的最大贡献在于强化了国家的防卫力量。它实现了国家的火器化,采用了新的制度、军事组织和训练等手段,让军队具备了强大的攻击和防御能力。同时,它还扩大了武器制造、军事科技和军事人才的范围,使得国家在军事方面更加有实力和信誉。
商鞅变法:大秦由弱变强,给企业变革的启示
商鞅变法:大秦由弱变强,给企业变革的启示本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胜蓝君说在新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变革。
为什么企业变革那么难?因为体积越大,惯性越大,前进的阻力越大。
在千年之前,商鞅已经帮我们探索了一条变革之路,值得所有企业借鉴。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成功变法,让秦国崛起的关键:敬贤、敬法、共心、共魂。
01敬贤论如能助秦强盛者,将与君共享秦国秦国自穆公称霸后,国力逐渐衰弱,时常遭受霸主国魏国的欺凌,秦国素来尚武,而忽略治国之道,然周边诸侯强国林立,虎视眈眈。
秦国新君秦孝公开始意识到:穷兵黩武,无疑会断送国家前途,遂颁布招贤令以中兴秦国霸业,其中有一条:“如能助秦强盛者,将与君共享秦国”。
于是各国士子纷纷入秦,其中法家士子商鞅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秦孝公临终前还打算将帝位传给商鞅,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和气魄。
阅其招贤令让人油生敬意:秦公赢渠梁告天下之士:秦自穆公称霸,国势有成,大业有望。
然,其后诸君不贤,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政昏、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函关易手,秦始由大国而僻处一隅。
其后献公即位欲图振兴,连年苦战,饮恨身亡。
当此之时国弱民穷。
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
国耻族恨,莫大于此。
本公继位,尝思国耻,悲痛于心,今,赢渠梁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分享秦国!当企业感叹没有人才时,须不知,其所缺的是能与人才分享的胸襟与气魄。
如果敢分享财富、敢批驳自己、敢接受天下人才,还能不聚人么?古人秦公尚能如此重视人才,何况我们今人呢?看看秦公的招贤令,想想当今企业的招聘,不禁汗颜。
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它的主要内容是对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改革。
商鞅变法取消了封建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实行了官吏的选拔制度,使得人才得以充分利用。
同时,商鞅还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使得政治权力得以分散,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二、经济改革。
商鞅变法实行了均田制,使得土地得到了合理的分配,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同时,商鞅还实行了市易制度,使得商品得以自由流通,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军事改革。
商鞅变法实行了兵制,使得军队得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
同时,商鞅还实行了军功爵制度,使得军队中的优秀人才得到了充分的激励,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得以强大起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其次,商鞅变法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最后,商鞅变法的成功,也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学习总结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
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强化,为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1.相同点(1)目的上: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
(2)内容上: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等级划分、政权机构的规定,也涉及到风俗变革。
(3)特点上: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
(4)影响上: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
2.不同点(1)目的不同: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
(2)内容不同: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的严格控制。
(3)特点不同: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为君主专制的需要。
(4)影响不同:梭伦改革促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5)性质不同: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缓解统治危机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例题】(2013·福建文综·41A)(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审题思路]审题意:第(1)问,指出商鞅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要依据材料一,总结材料的含义,做到概括。
商鞅变法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商鞅变法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杨世珍最近看了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感慨不已,除了被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外,我对剧里面的一个核心故事——商鞅变法,感触犹深。
公元前四世纪,中国正处于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秦国当时还只是中国西部一个弱小的诸侯国,被东部的六个强大诸侯国不断挤压,鲸吞蚕食,面临亡国的危境。
此时,22岁的嬴渠梁临危受命,即位以后,决心变革图强,下令招贤。
商鞅为展平生抱负,来到秦国,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开始变法。
经过商鞅二十年的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军队战斗力得到空前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法治最完备、激励制度最有力的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根基。
那么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呢?.顺应潮流乘势而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由奔放、波澜壮阔的黄金时代,“诸子齐著说,百家共争鸣”孔子的儒家治国理念,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管仲的以法治国观点等都曾经盛行一时。
在这一时期,随着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奴隶相继摆脱了井田的束缚,成为新兴的土地拥有者,各国纷纷掀起运动,如的、的、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等。
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得以提上议事日程,这就是顺势而为,顺应了历史潮流。
当今的企业界,资本运营、力争上市是经营管理的发展大势。
达到了条件的在排队等待审批上市;没具备要求的正在努力发展、创造条件,绝大部分企业都以生产经营为基础、以资本运营为手段、以争取上市为阶段性目标。
大家都意识到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光靠自身的资金积累、滚动投入是行不通的,发展速度慢就没有竞争力,必然会被竞争对手所淘汰。
资本运营、力争上市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无论是企业投资者、经营者以及生产者都聚焦于此,只有订立了这个目标、并努力为这个目标奋斗才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围绕这个中心所制定的一系列改革改制、生产经营决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不可阻挡的执行力!变法措施有的放矢商鞅由魏入秦,虽然饱读典籍、满腹经纶,但到达招贤馆后并没有下车伊始就高谈阔论;虽然有秦孝公亲信大臣景监的推荐、秦国公主的赏识,但并没有钻路子、跑门子。
从制度创新看商鞅变法(2)
从制度创新看商鞅变法(2)其次,商鞅之所以进行制度创新,是为了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制度的变化,商鞅的时代、由于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现存的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制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在这种生产关系中,“直接生产者农奴是以不自由的身份出现的一,他们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截然分不开的,他们的被剥削是表现得一清二楚的。
”因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是很低的。
《吕氏春秋·审分》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财速,无所匿迟也。
”可见,封建领主制的生产关系是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得到改变。
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当时各国都采取了人口增殖措施),土地成为稀缺资源,成为争夺的对象,不仅封建领主要求扩大土地面积,农奴也想有一块自己的土地,而一部分从井田上跑到山林川泽开垦荒地的地主和自耕农,虽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但由于他们对土地的所有权还没有得到法律上的认可(用当时话说,还没有定分),因此他们的土地随时有可能被封建领主侵占,土地所有权的不确定,是当时引起“争斗”的主要原因。
对此,商鞅是有深刻认识的,他引用慎到的话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免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末定也。
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骛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贪盗不取。
”所以,要解决“争斗”同题,就必须“定分”,确立土地归属,这是商称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上述矛盾和问题,各国法家代表人物都采取了积极的反应.他们先后在一些国家实行变法。
作为法家重要代表人物的商鞅继承了法家进步的历史观,而各国变法成功的事实,更使他们认识到,“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即制定严明的制度是立国的报本,是建立秩序和提高效率的前提条件。
而制定制度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时宜,才能行之有效地达到设立者的目的”即所谓“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
商鞅法制改革评析
商鞅法制改革评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商鞅法制改革无疑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这次改革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充满了混乱和动荡,各国之间的战争不断,社会经济也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秦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商鞅的法制改革。
商鞅法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商鞅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将法律视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保障。
他主张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其次,商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取消世卿世禄制度、推行县制、实行军功授爵等,以削弱贵族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此外,商鞅还对刑律进行了修订,加重了对犯罪的惩罚力度,以维护社会治安。
商鞅法制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商鞅的法制改革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通过实施严格的法律和改革措施,秦国的社会秩序得到了稳定,国力逐渐增强,最终得以统一六国。
其次,商鞅的法制改革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商鞅所制定的法律制度被其他国家借鉴和吸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法律制度之一。
此外,商鞅的法制改革也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为后来的改革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商鞅法制改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商鞅的法制改革过于强调法律的惩罚作用,对犯罪的打击力度过大,容易导致冤假错案。
其次,商鞅的法制改革缺乏对法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的,难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此外,商鞅的法制改革也过于强调法律的严酷和无情,容易忽视法律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总之,商鞅法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虽然改革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影响以及对秦国强大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我们而言,可以从商鞅法制改革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提高法治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法治”思想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与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与管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公司的CEO秦孝公一心想扩大规模,搞多元化经营,设立跨国公司。
为此,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招贤纳士,希望能够帮助他实现这个宏图大愿。
这则消息传到了魏国公司一个名叫公孙鞅的耳朵里。
公孙鞅,本是卫国人,因他少好刑名之学,素有依法强兵富国的理想。
他到魏国集团的目的就是想劝导魏国CEO实行法治,进而兼并其他企业,建立一个统一的跨国集团公司。
当时,魏国公司本是七国中的强国,后来由于受到齐、秦两国的夹攻,齐国打败了魏国,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于是,公孙鞅从魏国跑到了秦国,靠总裁办秘书景监推荐见到秦孝公,陈述自己富国强兵的策略,孝公大喜过望,从此与他共商国家大事,但是,公孙鞅的变法改革遭到了秦国中高层管理层的抵制。
公孙鞅对秦孝公说:“对一般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大业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
要成大业就不能与众人谋划。
所以圣人只要能够强国,没必要效法旧传统。
”高管甘龙反驳说:“不对,按照旧章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宁。
”公孙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已有的习俗,学者往往被所知限制而不能自拔。
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讨论超过法令以外的事。
聪明的人制定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能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死守成法。
”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为人力资源部总监(左庶长),制定变法的法令。
法令已经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公司员工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
公司员工感到此事奇怪,没人敢搬。
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
”于是由一个人拿着木杆到了北门,他立即获得五十金的重赏。
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颁布变法令后,公孙鞅尽心治理秦国,大力推行法令,做到公平无私,惩罚时不因为对方是高管或创业元老而避讳,赏赐时也不因为对方是董事长的小舅子而偏私。
有一次,太子犯了法,公孙鞅便把太子的两个老师都实施了严厉的刑罚。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供⼤家阅读!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经济上:废井⽥、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统⼀度量衡. 2、政治上:奖励军功,实⾏军功爵制,编制什伍组织,除世卿世禄制,⿎励宗室贵族建⽴军功,改⾰户籍制度,实⾏连坐法,推⾏县制,定秦律,“燔诗书⽽明法令”. 作⽤: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确⽴了封建社会地主以占有⼟地的⽅式剥削农民的⽣产⽅式,确⽴了封建社会的⽣产⽅式. 商鞅变法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制崩溃、封建制确⽴的过渡时期,在这⼀时期,铁制农具的使⽤和⽜耕的逐步推⼴,导致奴⾪主的⼟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对⽴的阶级的产⽣。
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
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改⾰,发展封建经济,建⽴地主阶级统治。
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战国初期,秦国井⽥制⽡解、⼟地私有制产⽣和赋税改⾰,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国。
为了增强秦国实⼒,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才,变法图强。
商鞅变法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次成功的变⾰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个强⼤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六国奠定了基础,⽽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的成效。
他进⼀步破除了井⽥制,扩⼤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家⼀户男耕⼥织的⽣产,⿎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农经济的发展。
他普遍推⾏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
谈谈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
谈谈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
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的变法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商鞅变法思想的一些认识:
1.集权思想:商鞅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强调君权至上。
他认
为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统治者,因此提出
了“权谋国家法”,即力图通过中央集权来提高国家的统治
能力和统一行动。
2.改革思想:商鞅变法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上。
他主张废除封建的世袭制度,推行官员选拔和晋升的功绩
制,并废除分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郡县进行直接的
中央控制。
此外,商鞅还实施了土地改革和收服诸侯国的
政策,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3.极权治理:商鞅提倡以法治国,但他的政策实施中也采取
了强力手段。
他通过推行严厉的法律制度和严苛的刑罚,
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力。
商鞅的改革手段具有强硬和
专制的倾向,为后来秦国和整个中国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4.经济发展思想:商鞅注重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发展,他
提出加强农业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商鞅的改革措施
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并为秦国日后的崛
起和统一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商鞅的变法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中国,但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抵抗。
商鞅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残酷和不人道的行为,引发了对他的批评和反对。
同时,商鞅变法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君主制度和法治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商鞅变法的当代改革启示
文化视野商鞅变法的当代改革启示张艺博 中共广元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摘要:中华文明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改革史。
虽然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但改革的成效却千差万别,有的改革浅尝辄止、人亡政息,有些变革却连绵不断,影响至今。
商鞅于公元前四世纪主持的这场变法,何以冲破“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历史惯性,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彻的改革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百代都行秦政法”的制度效应?本文通过回顾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梳理变法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探究对当代改革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商鞅变法;改革启示;卡尔多—希克斯改进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6-000389-02一、变法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推动奴隶制繁荣的基本生产关系——“井田制”趋于瓦解。
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风起云涌的大变革时期,王权旁落,诸侯林立,各国为了快速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招贤养士,谋求一统天下的霸主之道。
各诸侯国先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掀起了重大的变革与调整。
秦国发迹于西北边陲,祖先以游牧及狩猎为生,公元前897年,秦人先祖赢非子得到周王封地——附庸(今天水),以此为基地专门为周王室牧养马匹。
[1](P.28-29)秦初期,统治者面临的主要威胁就是西戎,由于长期与戎用兵,其国民习俗、文化深受近邻戎的影响,因此初登历史舞台的秦曾以野蛮和“非诸夏”之国闻名,被中原诸国“夷狄视之”。
秦孝公即位之时,秦国民风民俗落后,保守势力强大,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等社会经济发展滞后。
秦孝公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为了走出国家动荡的阴霾,在当时激烈的争霸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保全自身,收复失地,扩充势力,变法图强成为初登大位又胸怀大志的秦孝公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鞅(当时名卫鞅)响应秦孝公昭告天下的求贤令,入秦共谋国事。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公元前361年由秦孝公主政、商鞅操盘的这场变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层层发力:1.以农立国。
商鞅变法:组织变革的经典案例
商鞅变法:组织变革的经典案例作者:李永瑞来源:《软件工程师》2009年第03期作为一部记载商鞅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笔者认为,《商君书》留给后人的,尽管有诸多糟粕需谨慎对待,但瑕不掩瑜,仍有许多精华值得借鉴。
本文将以《商君书》相关篇目为纲,兼及其他,从如何厘清组织变革之路谈谈个人的体会,供诸多需要通过组织变革走出困境,或达到新的高度的组织借鉴和参考。
《商君书》现存24篇,计2万余字,对其作者的考证,历来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整部《商君书》全是后人的伪托之作,但这种观点很难自圆其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商君书》是商君遗著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但哪些是商君遗著,哪些是其他法家遗著则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笔者认为,商鞅能伸不能屈、得理不饶人、过于自信、原则性强、性烈如火、权力欲盛,结合商鞅变法时代的诸多历史背景,以及商鞅推行变法过程中对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方式,现存24篇内容及文风,确有一些篇目不是商鞅亲笔,但其主体内容也是从不同侧面对商鞅变法的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也可视为商鞅之作。
《商君书》作为早期法家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阐述了商鞅变法的政治思想与军事思想。
在政治上,商鞅主张以强力为根基、以法治为主体、以权势为支撑、以刑赏为手段、以排儒为辅助、以农战为要务、以富强为宗旨、以称王为目的的一整套理论。
这些政治主张充分体现了商鞅的“强国之术”。
在军事上,商鞅主张“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的战争观。
在战略思想上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在军队建设思想上主张全民为兵、以法治军。
此外,商鞅在如何正确处理好军事与政治、全局性的战略决策及军事部署与个别战役及战术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有较为独到的创见。
确定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组织变革目标从现代组织变革的观点来看,商鞅在秦国变法的成功,可以堪称成功组织变革的经典案例。
首先,组织变革始于确定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组织变革目标。
SMART意指Specific (详细具体)、Measurable(可以衡量)、Achievable(可以实现)、Relevant(与变革行为密切相关)、Time-limited(期望时间内能实现)。
商鞅变法中的管理措施
商鞅变法中的管理措施嘿,咱今天来聊聊商鞅变法里那些厉害的管理措施!商鞅变法,那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场大变革。
就好像咱们现在开一家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就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商鞅就给秦国整了这么一套。
先说废除世卿世禄制。
这就好比公司里那些靠着关系混日子的人,没真本事,却占着高位拿着高薪。
商鞅大手一挥,不行!要凭真本事、真功劳才能升职加薪。
这一下,那些没能力的人傻眼了,有能力的人可就来劲了,都想着好好干,出人头地。
再看实行郡县制。
这就像是把一个大公司分成了一个个小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
以前那种混乱的管理,权力分散,容易出乱子。
现在好了,中央直接管理各个郡县,命令传达得快,执行得也有力。
这效率,不就一下子上去了吗?还有重农抑商。
咱们想想,一个国家要强大,首先得吃饱肚子吧?农业就是根本啊!商鞅就大力鼓励种地,让大家都重视农业生产。
这就好像咱们家里,得先保证有饭吃,才有心思去做别的事儿。
奖励耕织和军功,这更是妙招。
努力种地、织布的有奖励,上阵杀敌立功的也有奖励。
这不就跟咱们上学的时候,考试考得好有奖励,参加比赛拿奖也有奖励一个道理吗?大家都有了奔头,谁还愿意偷懒啊?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
这就像是把一个社区的人都组织起来,互相监督,谁也别想干坏事。
要是有人犯了法,大家都得受牵连。
这一招,让社会治安好了不少,大家也都规规矩矩的。
商鞅的这些管理措施,哪一个不是深思熟虑的?哪一个不是为了让秦国强大起来?就像咱们走路,得一步一个脚印,商鞅变法就是给秦国铺好了路,让秦国一步步走向强大。
咱想想,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能一统六国吗?能成为那个让后人惊叹的强大帝国吗?恐怕很难吧!商鞅变法的这些管理措施,真的是太有智慧了,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说不定还能从中得到启发,用到咱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呢!。
商鞅的故事告诉我们:组织变革不是谁都能做的
商鞅的故事告诉我们:组织变革不是谁都能做的一直以来,很想写篇关于商鞅的文章,商鞅变法对于秦国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商鞅的结局无疑是失败的!有时候,合上诗书,感慨万千,想起吾辈中人,学习各种理论,提出各种见解,都是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之人,对!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从来都是文臣武将的理想,于是乎,很多前辈们风起云涌,一时间,好像很多理论可以一夜间包治百病,今天,俺也斗胆来聊聊关于组织变革的事,很多时候,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不是你想变就想的,当然,如果非得要变,闭上眼睛,想想商老师是怎么死的吧!或许能让我们全身而退,那样名利又收,岂不更快活?话说在遥远的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来自河南的(战国时期卫国)外来务工人员叫卫鞅,这个小伙子混的不错,居然在魏国总经理公叔痤(相国)手下做个白领,而且深得总经理公叔痤的器重,公叔痤在病重时,对前来探望的老板魏惠王说:“小卫是个人才,用他就让他当总经理,不用他就干掉他。
”各位看官请注意啦,这个魏惠王应该是澳洲龙虾吃多了,眼睛不好使,轻松杀进史上眼瞎老板榜前十名,他的一生是瞎眼的一生,成功的错过了很多绝世奇才,魏惠王的名言是:“重要的人才错六个:商鞅(变法小达人)、孟子(儒家亚圣)、孙膑(军事奇才)、张仪(纵横家)、范睢(远交近攻战略提出者)、尉僚子(军事家)”,这份名单拿出去绝对亮瞎好多老板的钛合金狗眼呀!魏惠王要是重用这帮人,按我的估计,秦始皇也许真的变成屎皇帝或是死皇帝了,不过,我们得感谢魏惠王这个瞎神,不然,我们今天就打不了卡啦!因为历史改变了,没我们什么事了!所以,如果真的有所谓的祖宗有灵的说法,魏惠王的爷爷魏文王的坟头应该青烟直冒,老王爷在另一个世界肠子都悔青了,叹口气说,这个倒霉孩子,当初生下来的时候,就应该让他喝三鹿呀。
长话短说,在魏国没混好,卫同学跑路了,就像今天珠三角混不好,那就去长三角嘛,长三角没有立足之地,再跑去京津塘撒,反正到哪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当然了,秦国的HR发的高薪诚聘男公关的小广告(秦孝公发布求贤令)还是充满诱惑的,这个小广告贴满长城内外,大街小巷、就连老百姓家的猪圈上都留下了秦国老板的语录:我给你一个平台,你许我一个未来!这个广告对卫同学的勾引效果就像是打了60年的老光棍,听说18岁的妹纸要嫁给自己,那滋味绝对是农夫山泉---有点甜的节奏!卫同学到了秦国后,他的命运改写了,发达啦,犹如农民工进了城,翻身做了主人,不用暂住证、不用积分制,直接成了咸阳荣誉市民啦。
从商鞅变法看组织治理:刚性还是柔性?
从商鞅变法看组织治理:刚性还是柔性?从商鞅变法看组织治理:刚性还是柔性?商鞅(约前390年—他们不相信一套刚性的.外在的约束性的制度就能改变这个社会.这个国家。
有人会说他们理想化,说他们迂阔。
但是,两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内心世界的广度和深度的,恰恰还是儒家!再看商鞅的为人:太子不愿意迁都说了几句不满的话,商鞅割了太子师傅公子虔的鼻子,公孙贾的脸上被刻上了墨字;商鞅经常亲自查看囚犯,曾经一天杀700多人;他带兵打仗,与原来的老朋友对阵,商鞅假意喊朋友过来叙话,朋友出于至诚过来时,他却把朋友囚禁起来,彼军无帅自然乱阵,商鞅大胜。
也许你会说,商鞅真是卑鄙无耻,不择手段。
诚然,若从人品的角度来看,商鞅所为实无可取.可提之处。
但是,出于同情的理解再来看待,可以想象:商鞅这样的人物,实在太过于看重目标的实现,只要能成功,“情理”在他们眼里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完全可以扔到一边。
太过理性,太过刚硬,已无常情,岂能不折?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带给秦国的,主要是法家构想的一套刚性.理性的国家体制,这确确实实帮助秦国在战国时期形成了其他所有国家都无法企及的高效的社会组织形态。
秦国战胜六国.统一中国,其实就是刚强.高效能的社会组织战胜柔弱.低效能的社会组织,这背后的原理一点都不复杂。
但是,刚者易折,秦历二世而亡就是明例,就像商鞅之死一样,这大概也算是历史背后的某种平衡吧!点评:此篇博文系我们公司一位硕士毕业的员工所作。
很显然他是主张儒家治国,反对法家治国之道。
从我的本性也很赞同他的观点,但是,我知道偏颇的主张哪家治国为好,可能皆有弊端,诚如文章中所说。
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企业,“以史为镜”“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这都是老话,企业治理犹如治国,如果与历史治国各派学说相比,企业的规范管理犹如法家学说,只是,如何规范(如同法家的量刑),企业有所不同。
企业文化犹如儒家,没有“仁政”(员工视企为家)的理念与氛围,刚性的规范就会引起人性的泯灭,对企业的未来影响很大。
夏朝的商鞅变法
夏朝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被誉为是中国古代变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是在战国时期在夏朝进行的一项法制、军制和政治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让夏国成为了古代中国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不仅为后来的秦朝打下了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变法和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提出者商鞅,当时是夏国的大夫,他看到当时夏国的境况十分糟糕,统治阶级非常腐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几乎停滞。
为此,商鞅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他认为要从法制、军制和政治制度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够使夏国真正地强大起来。
法制方面的改革是商鞅变法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建立统一的法律制度和加强监督和制裁力度。
商鞅在原有法律基础上,制订了一部新的法律和刑法,其中对于盗窃、谋杀、赌博等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惩罚,使得法律的执行变得更加公正和严厉。
在军制方面,商鞅变法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加强兵群管理和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方面。
他提出将军队分为严、卒、旅、队等四级,对于各级军队的建制进行了规范和分类,使得夏军的组织更加紧密有效。
此外,商鞅还规定了兵士的军装、武器和战术等方面,从而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和保障了夏国的军事实力。
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是商鞅变法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商鞅主张取消分封制度,建立郡县制,并且将天子对于官员和土地的掌握权转移到中央政府手中,从而大大削弱了封建贵族的权力。
在地方政府方面,商鞅提出了“三拜九拜”的制度,对于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和评定,从而增加了地方政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面对各方面的危机和挑战,它最终还是未能得到全面实施,而且也引起了封建贵族的反对和抵制。
虽然商鞅本人在变法后出走到了秦国,但是他的变法思想和理念却在后世影响深远,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总之,商鞅变法是中国变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事件,它是古代中国在政治、军事、法制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一次宏伟的改革尝试,奠定了后来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组织变革管理看“商鞅变法”
咨询顾问刘顺求
中央电视台近期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忍不住回看了一遍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
《大秦帝国之裂变》讲述的是战国时代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由弱变强,然后东出与六国争霸的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贫穷,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于魏、齐、楚等六国,并且被魏国侵占了河西大片领土。
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变革图强。
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衡和建立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得到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于是,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现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它使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为将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从组织变革管理的角度看“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经营管理层的支持、清晰的变革路线图、卓越的执行力。
1、经营管理层的支持
变革要想取得成功,“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高
层的支持;二是要有一批居于要职推行变革的中层骨干。
变革管理的第一要诀是高层支持,没有高层支持任何变革都无法取得成功。
高层的支持不只是发发言讲讲话,做个“支持”的姿态,更重要的是要为变革提供资源(包括人、财、物)上的支持,尤其是为变革排除阻力。
商鞅变法中,秦孝公全力支持变革。
用保守势力代表甘龙的话说:“嬴渠梁(即秦孝公)铁心支撑变法”。
在变法开始前的开春朝会上,秦孝公力排众议,态度坚决,明确表示不支持变法者只有死路一条。
当孟西白三族与戎狄部落发生争水私斗,渭水刑杀700人时,嬴渠梁对商鞅说:“左庶长尽管放手去做,万事由我嬴渠梁承担”。
变法成功除了高层的支持,还需要一批忠诚拥护变法的中层骨干。
因为中层骨干是推行变革的核心力量。
在商鞅变法中,秦孝公和商鞅通过一系列组织变革和人事调整,让支持变革的核心骨干居于要职,为变革凝聚了力量。
•将主导和支持变革的人才安排到实权部门;
•将反对和不支持变法的人安排到虚权部门;
•设立新的部门支持变法,例如专门制定法令、制度的部门,招贤纳才的部门等;
•建立专门的推行机构
•……
2、清晰的变革路线图:
变革之初,需要建立清晰的变革路线图。
变革路线图,一是清晰地指明未来变革的方向,
让大家能够看到未来;二是清楚地指引变革的路径。
变革管理中有一个重要工具——“From –to结构图”,能够很好地展示企业的现状以及希望达到的未来。
“From-To结构图”有两列,第一列(From)通过形势分析,明确的企业现状,分析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问题和机会);第二列(To)列出了战略预期实现的目标。
如果将“From-To结构图”与战略计划结合起来,组合成“From-To + 战略计划”结构图,那么,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和“如何去”就会变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商鞅初入秦时在渭水船头会见秦孝公,其谈话内容就是一幅清晰的“From – To +战略计划”结构图。
正是这一番谈话打动了秦孝公。
这番谈话清晰地描述了秦国的现状,指明了秦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战略行动计划。
图1 秦国变法的“From–To + 战略计划”结构图
听了商鞅的阐述,秦孝公的评价是“有此九论,秦国曙光依稀就在眼前”。
3、卓越的执行力:重执行、明奖罚
政策、法令制定好以后,能不能起作用关键看执行。
而执行最重要的是明奖罚,做得好的奖励,违反法令制度的予以惩罚。
在组织变革中,通常三种违反制度的情况难以处理。
一是高层带头违反制度、规则。
因为高层位高权重,无人敢管。
商鞅说,变法要成功,“法治要不避权贵,公室宗亲与庶民同罪”。
有一次太子犯了法,商鞅说:“新法之所以不能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上层带头违犯。
太子是国君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以劓刑,将另一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
二是多人共同违反制度。
多人共同违反制度,中国历来有“法不责众”的说法。
商鞅说,“只要法律颁布于前,无论多少人违法,一律依法执行。
”有一次秦国的孟西白三族与戎狄部落发生争水私斗,商鞅根据颁布的法令在渭水刑杀700余人。
三是对组织有重大历史贡献的人违反法律。
组织一般会考虑其历史贡献,从轻或免于处罚。
商鞅提出,“有功于前不为损刑,有善于前不为亏法(之前有功劳不能用来减损对其刑罚,之前有善举不能用来减轻其法律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