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变革管理看商鞅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组织变革管理看“商鞅变法”
咨询顾问刘顺求
中央电视台近期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忍不住回看了一遍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裂变》讲述的是战国时代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由弱变强,然后东出与六国争霸的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贫穷,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于魏、齐、楚等六国,并且被魏国侵占了河西大片领土。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变革图强。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衡和建立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得到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开始变法。于是,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现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它使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为将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从组织变革管理的角度看“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经营管理层的支持、清晰的变革路线图、卓越的执行力。
1、经营管理层的支持
变革要想取得成功,“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高
层的支持;二是要有一批居于要职推行变革的中层骨干。
变革管理的第一要诀是高层支持,没有高层支持任何变革都无法取得成功。高层的支持不只是发发言讲讲话,做个“支持”的姿态,更重要的是要为变革提供资源(包括人、财、物)上的支持,尤其是为变革排除阻力。
商鞅变法中,秦孝公全力支持变革。用保守势力代表甘龙的话说:“嬴渠梁(即秦孝公)铁心支撑变法”。
在变法开始前的开春朝会上,秦孝公力排众议,态度坚决,明确表示不支持变法者只有死路一条。
当孟西白三族与戎狄部落发生争水私斗,渭水刑杀700人时,嬴渠梁对商鞅说:“左庶长尽管放手去做,万事由我嬴渠梁承担”。
变法成功除了高层的支持,还需要一批忠诚拥护变法的中层骨干。因为中层骨干是推行变革的核心力量。
在商鞅变法中,秦孝公和商鞅通过一系列组织变革和人事调整,让支持变革的核心骨干居于要职,为变革凝聚了力量。
•将主导和支持变革的人才安排到实权部门;
•将反对和不支持变法的人安排到虚权部门;
•设立新的部门支持变法,例如专门制定法令、制度的部门,招贤纳才的部门等;
•建立专门的推行机构
•……
2、清晰的变革路线图:
变革之初,需要建立清晰的变革路线图。变革路线图,一是清晰地指明未来变革的方向,
让大家能够看到未来;二是清楚地指引变革的路径。
变革管理中有一个重要工具——“From –to结构图”,能够很好地展示企业的现状以及希望达到的未来。“From-To结构图”有两列,第一列(From)通过形势分析,明确的企业现状,分析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问题和机会);第二列(To)列出了战略预期实现的目标。
如果将“From-To结构图”与战略计划结合起来,组合成“From-To + 战略计划”结构图,那么,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和“如何去”就会变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商鞅初入秦时在渭水船头会见秦孝公,其谈话内容就是一幅清晰的“From – To +战略计划”结构图。正是这一番谈话打动了秦孝公。这番谈话清晰地描述了秦国的现状,指明了秦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战略行动计划。
图1 秦国变法的“From–To + 战略计划”结构图
听了商鞅的阐述,秦孝公的评价是“有此九论,秦国曙光依稀就在眼前”。
3、卓越的执行力:重执行、明奖罚
政策、法令制定好以后,能不能起作用关键看执行。而执行最重要的是明奖罚,做得好的奖励,违反法令制度的予以惩罚。
在组织变革中,通常三种违反制度的情况难以处理。
一是高层带头违反制度、规则。因为高层位高权重,无人敢管。商鞅说,变法要成功,“法治要不避权贵,公室宗亲与庶民同罪”。有一次太子犯了法,商鞅说:“新法之所以不能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上层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以劓刑,将另一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二是多人共同违反制度。多人共同违反制度,中国历来有“法不责众”的说法。商鞅说,“只要法律颁布于前,无论多少人违法,一律依法执行。”有一次秦国的孟西白三族与戎狄部落发生争水私斗,商鞅根据颁布的法令在渭水刑杀700余人。
三是对组织有重大历史贡献的人违反法律。组织一般会考虑其历史贡献,从轻或免于处罚。商鞅提出,“有功于前不为损刑,有善于前不为亏法(之前有功劳不能用来减损对其刑罚,之前有善举不能用来减轻其法律裁决)”。